① 國際電影獎項含金量排名
1. 奧斯卡金像獎: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之一,奧斯卡金像獎的歷史悠久,含金量高,被廣泛認為是電影行業的最高榮譽。
2.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頒發的金熊獎,是電影界公認的重要獎項之一,代表著國際電影藝術的卓越成就。
3.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金獅獎,是全球電影人夢寐以求的獎項,象徵著電影藝術的最大榮耀。
4.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獎,被視為全球最具聲望的電影獎項之一,獲獎者往往能夠獲得極高的國際聲譽。
5. 金球獎:金球獎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頒發的獎項,它在電影和電視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6. 英國電影學院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簡稱BAFTA,它對電影、電視和游戲領域的傑出成就予以認可,具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7. 法國凱撒獎:法國凱撒獎是法國電影界的最高榮譽,它以嚴格的標准和對電影藝術的尊重而聞名。
8. 歐洲電影獎:歐洲電影獎是由歐洲電影學院頒發的年度電影獎項,它肯定了歐洲電影製作的卓越成就。
9. 印度電影觀眾獎:印度電影觀眾獎是印度電影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它反映了印度電影市場的廣泛受眾口味。
10. 亞太電影大獎:亞太電影大獎旨在表彰亞太地區電影的傑出成就,是該地區電影人重要的榮譽之一。
上述獎項不僅表彰了電影人的個人才華,也推廣了各國電影文化,對全球電影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② 印度的電影有什麼特點
1.包含大量的印度式歌舞橋段。
2.營造華麗的氣氛,多以慶典為主,拍攝場景大多為棚內景。
3.各種不同的民族特色夾雜在電影片段中。
印度是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之冠(2002年出產1200套電影),主要應付國內龐大的需求。印度電影在住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國家也很受歡迎。
印度電影開始於19世紀末。1896年,在孟買第一次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以後10年中,外國製片人不斷帶來各種新影片,在孟買和印度其它大城市放映。這些放映活動激起了一些印度人的製片興趣,薩達達以兩位摔跤家的表演和訓練猴子為素材拍攝了印度最早的兩部短片,被譽為印度電影的先驅。
1950年代到1990年代,絕大部分印度本地製作的電影利潤可觀,因為電視和外來電影的競爭較少。但隨著電視機和有視頻道普及、外國電影大量湧入,很多印度電影都慘淡收場。受歡迎的本地製作則受盜版影響而利潤大減。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不同語言的族群對母語的電影有很殷切的需求,造就了電影業的發展,尤以孟買(舊稱Bombay)為基地的印度語電影業發展最為成熟,被譽為寶萊塢Bollywood(取自Bombay與好萊塢Hollywood)。著名導演薩雅吉·雷Satyajit Ray就是出身自印度的孟加拉語電影業。他於1992年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倫敦電影節的薩雅吉雷獎項以他的名字命名。
印度語是最普及的語言,所以印度語的電影產量和票房數字均最大。很多在印度其他地區成名的電影工作者都會到寶萊塢尋找機會。不同地區的電影會互相模仿,所以同一套電影可能會有不同語言的版本。
1960年代到1980年代,印度的藝術電影主要由政府資助。導演可向政府申請撥款拍攝印度主題的非商業電影。這些導演主要從政府的電影學校畢業。
印度電影中演得較成功的有沙魯克·罕和阿米爾汗,他們基本上代表了印度電影。
③ 印度電影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印度題材的電影在好萊塢的紅火局面讓「印度」上升為新世紀世界電影的一個重量級關鍵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斬獲奧斯卡,好萊塢的一線電影里也總少不了印度面孔,可是這些榮譽的光環遮蔽了印度本土電影更為繁榮的事實。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國的《流浪者》,到七十年代的《大篷車》,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多數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或許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
直到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風靡,很多人驚詫於印度本土電影的突飛猛進,產生「神兵天降」的錯覺。
作為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之冠,寶萊塢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始於19世紀末,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印度電影以強烈的戲劇感、精到的電影敘事技巧、奪人耳目的聲畫語言、超群到偶爾雷人的想像力,以及面對全球化市場仍堅持的對信仰和傳統文化的守望,堪稱世界電影中的一朵奇葩,它用自己獨有的姿態,認真講述著印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描繪著他們眼中的大千世界。
不如跳舞:「馬薩拉」的狂歡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不同語言的族群對母語電影有很殷切的需求,從而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但不論講著何種語言,歌舞作為印度人世代沿襲的生活方式,是他們共同的語言,印度電影中極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是本土市場制勝的關鍵,也是快速撩撥起海外觀眾興致的法寶。
一部典型的寶萊塢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華麗歌舞,而且是大團圓結局。這種標簽化的寶萊塢大片也被稱為「馬薩拉」電影。「馬薩拉」是印地語中「混合香料」之意,「馬薩拉」電影就是將愛情、動作、歌舞、喜劇元素和大團圓結局糅合在一起,其獨特敘事模式也被稱為「馬薩拉模式」。
「馬薩拉模式」中,印度電影的歌舞,已經演化成為與語言同樣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奉印度教,電影中的歌舞首先滿足的是宗教需求。
印度電影歌舞中,最主流的是印度古典舞。今天印度古典舞的表演模式是由描述性舞蹈和純舞兩種主要的形式完美組合而成。其中,表演成分極重的描述性舞蹈,就是印度教的各種神話傳說和符合教義的道德規范的說教式表演。印度教最核心的神有三位:大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濕婆創造了舞蹈,濕婆的舞蹈叫「坦達瓦」,意思是陽剛的。但表演者多為女性,所以印度古典舞可以用「百煉鋼化成繞指柔」來形容,濕婆最典型的一個形象是雙手合抱、左腳右抬的姿勢,在幾乎所有的印度電影中,都可以看見女主角懷著各種心情,秀出這樣的舞姿,向印度教的神明致以敬意。
印度電影《流浪者》是最早被引進中國的印度電影,1955年在中國公映,上世紀70年代末再次上映引發轟動,片中的《拉茲之歌》、《麗達之歌》等插曲都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引起十年浩劫之後中國人的共鳴。
同時期引入中國的另一部印度電影《大篷車》中印度著名舞女阿魯娜·伊拉尼精湛的舞蹈表演,以及著名歌唱家拉塔優美的歌唱,也成為那一輩人共同的時代記憶。
《寶萊塢生死戀》是體現印度電影歌舞巔峰水準的一部力作,它撩人心弦的艷情恰到好處地闡釋了印度歌舞的精妙,既富有視覺的沖擊,又挑逗著觀眾的熱情。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承擔了敘事和抒情的雙重職能,傳達著希望與光明的訴求,營造出亦真亦幻的美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印度電影的歌舞形式也在探索創新。考慮到男性在古典舞表現上的局限性,以及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傳統的古典舞蹈開始與現代舞蹈的元素融合,《印度往事》就是一個成功範例。
而《機器人之戀》中既有最新潮的歐美電子音樂,又有熱辣綺麗的印度民族風情,既沒有因為要堅守傳統而拒絕外來的優秀元素,也沒有一味「崇洋」而丟掉本土優勢,實現了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的良性互動。
敘事的勝利:傳統戲劇元素+逆天想像力
一部電影的時長如果超過三個小時,絕對是挑戰觀眾耐受力的極限;動輒就超極限,還想讓你看得不知疲倦,恐怕只有印度電影敢這么干。
愛情、友情、家族使命、宿命、道德等普世價值觀是印度電影中常見的母題。愛的糾纏與幻滅,英雄的落難與崛起,騙局與復仇,規則與叛離……極端化的情節設置在大開大合的激烈震盪中迂迴、反轉、對抗、升華,這是印度傳統戲劇的基本公式,再佐以空間的跳躍、蒙太奇的運用、敘事結構的轉換等電影手段,營造出極富視覺沖擊力的奇觀。你可以說這樣的手法很俗、草根特色濃郁,但是能夠把「俗」的模式運用到極致,讓你見所未見,也算另闢蹊徑了。
愛情,永遠是印度電影里最賣座的主題。與《寶萊塢生死戀》這樣虐心又苦情的戲碼比起來,那些賺足中國觀眾眼淚的韓劇都弱爆了。
《寶萊塢生死戀》生生把一段「青梅竹、兩小無」的愛情講成了一部史詩,階級的對立、貧富的懸殊、命運的無常,讓故事的張力不斷膨脹,原本深愛的一對璧人至死未能重逢的殘酷情節打破人們對寶萊塢大團圓結局的期待,形成愛情悲劇的強烈感染力,是新世紀初寶萊塢愛情片的經典範例。
印度電影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其中包括了3D和數字動畫建模等實用技術,而這一切表現手段都服務於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當愛情片的各種模式都被觀眾熟諳於心,跨物種的愛戀勢在必行。
關照現實:本土特色接軌國際潮流
印度電影所堅持的核心——民族和本土,一方面為印度電影文化築起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壘,另一方面又是接軌全球主流電影市場的絕佳切入點。
近年來,印度電影與時俱進,借鑒全球市場成功商業片的經驗,直面社會現實,無論是種族問題、宗教問題,抑或其他社會矛盾,都成為印度電影關注的對象。
例如控訴種姓制度的《寶萊塢生死戀》,反思教育體制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反對種族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紐約》,反抗殖民統治的《印度往事》、《芭薩提的顏色》,以及包容不同信仰的《阿卡巴大帝》等等,都在混合了印度的宗教信仰、家庭倫理觀、民風禮儀的基礎之上,體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對體制建設的反省。
印度現實題材的電影以多樣化的表現風格與國際主流類型片打成一片,席捲國際票房,其中,《印度往事》獲得2002年奧斯卡提名,《芭薩提的顏色》獲2006年全球印度電影獎的8項大獎,2009年《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海外票房占總票房的一半。叫好又叫座的局面證明了印度電影商業運作模式的成功,也實現了印度電影的價值觀傳遞和文化輸出。
不可否認,印度電影正經歷著它的黃金年代,無論在工業生產還是市場領域,印度電影都已經創造了屬於這個時代的奇跡。
印度電影持久地滿足著本土觀眾獨樹一幟的視聽品位,兼容並蓄又不斷刺激和培養著海外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審美接受。
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借鑒利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裨益之處,也可以從印度電影載歌載舞的笑淚人生中體驗他們對生活的熱忱與誠意,感受他們面對生存命題的擔當與勇氣。
④ 求第三世界國家拍的經典電影,
這個太多了,只舉幾個國家吧
印度經典電影:80-90年代國內引進的印度佳片:流浪者、兩畝地、啞女、奴里、大篷車、愛的火山、血洗鱷魚仇、印度先生。
近年印度佳片:
寶萊塢生死戀、未知死亡(阿米爾汗另一部佳片推薦)、三傻大鬧寶萊塢(最佳推薦)、季風婚宴(獲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印度英國合拍,奧斯卡最佳影片推薦),月光集市到中國(搞笑)、王子(動作場面精彩)、寶萊塢機器人之戀(最佳動作科幻片)、情字路上(歌舞佳片)、幻影車神1-2(動作)、通緝令(動作)、天生一對(歌舞)、印度超人、阿育王(史詩獲獎)、阿克巴大帝、勇士(動作穿越推薦)、無畏警官(動作)、雄獅(推薦動作情節俱佳)、地球上的星星、寶萊塢不可能的任務、奪面煞星寶萊塢(結局顛覆警匪鬥智)、生死競賽(曲折鬥智)、通緝令、風箏(愛情動作)、瀟灑走一回(喜劇被譽為2011年的三傻推薦)保鏢(2011票房冠軍)、魔王(2011最新,印度投資最大的科幻動作片,號稱印度鋼鐵俠)鬧鬼3D(印度恐怖片)、愛情屍檢報告(網路火爆視頻)
巴基斯坦老片:人世間、永恆的愛情、純潔、不、現在還不
印尼的只推薦一部火爆動作片《突襲》
泰國:初戀這件小事、曼谷輕軌戀曲、你好陌生人、初三大四我愛你、小情人、荷爾蒙、暹羅之戀、還有一些恐怖片鬼影、鬼肢解、鬼四虐、鬼五虐、鬼四忌、連體陰、厲鬼將映、十三駭人游戲等,還有功夫片拳霸1-3、冬陰功、女拳霸、怒火鳳凰等
伊朗:小鞋子、天堂的顏色、一次別離
波蘭:薇洛妮卡的雙重生活、藍、白 紅三部曲
拉丁美洲電影有影響的多數為巴西電影,其中代表作品有:上帝之城、中央車站、精英部隊1-2等;阿根廷的摩托日記、官方說法等;墨西哥的巧克力情人;哥倫比亞賣玫瑰的女孩;委內瑞拉的暴力特快
⑤ 電影獎項含金量排名國際
電影獎項含金量排名國際:金熊獎、金棕櫚獎、金獅獎、奧斯卡金像獎、印度電影觀眾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歐洲電影獎、亞太電影大獎、法國凱撒獎。
1、金熊獎
金熊獎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從1952年開始頒發。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金熊像雛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於1932年設計而成的,自1951年開始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並一直沿用到1959年。
金熊獎與金獅獎、金棕櫚獎並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徵。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⑥ 印度和好萊塢和拍的一部電影叫什麼
莫非是《月光集市到中國》
英文名: Chandni Chowk to China
中文名: 月光集市到中國/從印度到中國
導 演: ( Nikhil Advani )
編劇 Writer:
Rajat Arora ....dialogue
Shridhar Raghavan ....written by
主 演: ( Akshay Kumar) (劉家輝 Chia Hui Liu) (迪皮卡·帕杜孔 Deepika Pakone) ( Mithun Chakraborty) (袁羅傑 Roger Yuan) ( Ranvir Shorey)
上 映:
國家或地區 上映日期
澳大利亞 2009-01-16 2009
印度 2009-01-16 2009
荷蘭 2009-01-16 2009
新加坡 2009-01-16 2009
英國 2009-01-16 2009
日本 2009-07-25 2009
外文別名:
Made in China (India: English title) (working title) (USA) (informal alternative title)
C.C.2.C. (India: English title) (promotional abbreviation)
《月光集市到中國》英文名為(Chandni Chowk to China)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業投資,美印合拍的動作冒險喜劇電影。
《月光集市到中國》的故事荒誕至極,講述了印度新德里「月光集市」的一位平凡小廚被一群中國村民認定他是名叫「劉勝」的中國古代農民戰士轉世,能帶他們脫離苦海,從此開始中國之旅:跨越大江南北、穿梭古今時空,從少林寺到紫禁城再到20年代上海的夜總會……影片橋段充滿中國武俠小說味,功夫、美女皆有,套路極其像武俠小說里的無名小子變大英雄。其中一個做秦朝士兵裝扮的大叔拿著畫像告訴印度小廚他是「真命天子」時更令人噴飯:畫像上還赫然寫著碩大的中文「大佬」。與「黃金甲」跳舞、在20年代的上海被斧頭幫追殺、劉勝最後還以一身功夫與大反派、特邀客串的香港功夫明星劉家輝在長城絕一死戰。據悉,本片自今年2月起便在中國輾轉拍攝,明年1月在美國、印度、英國等地同步上映。
製作:出乎意料的精良
讓人驚奇的是,雖然題材無比山寨,但從預告片看來,影片的製作還算精良,電影中的紫禁城、長城、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更都是實地取景,而本片也是第一部在中國實地拍攝的印度電影。演員方面,男主角阿克謝·庫瑪爾在印度可是響當當的一線男星,模特出身的女主角迪皮卡·帕度柯妮亦相當美艷動人,影片更請來香港功夫明星劉家輝前來客串捧場,可謂陣容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