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偵探柯南的製作方是誰
您好,我是柯南吧知道團隊的成員,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_^
(看著前面兩寫了那麼多字,好專業的感覺,壓力頓時上來了........)
其實名偵探柯南製作公司是:TMS(東京電影新社),
而網路中所提到的V1 Studio是出品方。
至於讀賣電視台,這是第一個放送柯南TV版的電視台
柯南並不是由一個動畫工作室來負責。
舉個例子來說,你應該知道京阿尼吧?(京都動畫)
現在的京阿尼是一個獨立的製作動畫的公司,比如《冰菓》《中二病》都是由他們自己完成的
但是京阿尼早期卻並非如此,哆啦A夢、蠟筆小新也是由京阿尼幫助製作的。
至於東寶,他只是日本的一家電影公司。只在劇場版時候,會幫助拍攝
還有小學館,名偵探柯南是一個連載漫畫,它連載在《周刊少年sunday》上,
而發行周刊《周刊少年sunday》的,就是小學館。
有問題請追問,若滿意請採納!
2. 粉紅電影的發展階段
至此粉紅電影進入了它最為輝煌的年代,直到1973年。這一時期粉紅電影無論從創作的數量還是水準上都是極為成功的。粉紅電影數量佔到了整個日本國內電影數量的一半以上。僅日本東京就有大約500家的成人影院播放粉紅電影。
進入70年代後,迫於經濟困難的原因,早些時候製作粉紅電影的電影公司從5家變成了3家。其中兩家日活和東映開始製作成人電影。
20世紀70年代中期日活又出現了新的電影類型SM Pink,代表作是小沼勝導演的《受辱的妻子》,該片是日活第一部取得巨大成功的SM影片 。又一位代表人物田中登則以Angel Guts 系列開創了Violent Pink電影的先河。
另外一家公司東映所拍攝的相同題材的電影叫做Pinky Violence,代表作包括鈴木則文的《獸欲學園》。
粉紅電影和早期的浪漫色情電影應該是很相似的,影片拍攝的媒質都是膠片,可以稱為電影。有劇本,需要後期的聲音合成,影片時長都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
粉紅電影有著嚴格的預算限制,但Roman pornography的製作費用是十分可觀的。這一點是與粉紅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Roman pornography通常的製作周期為一周到十天。
粉紅電影中的性愛場面是一種形式,沒有真正發生的。而在後期的Roman pornography和AV中性愛場面大部分是確實發生的。這些場面由於日本電影制度的要求是要打碼的。直到今天AV也都是要求有馬賽克的,無論是薄碼還是厚碼。而我們看到的無碼AV其實是違法的。在粉紅電影中我們是看不到馬賽克的,一個原因是源於導演對鏡頭的處理和把握。另外製作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後期處理增加馬賽克。
後期的Roman pornography是日本AV的雛形,AV的拍攝媒質是錄映帶,不能視為電影。不過在時間長度上依然繼承著1小時作用的傳統。
隨著20世紀80年代後AV的風靡,Roman pornography這一類型電影也逐漸消失,而粉紅電影則逐漸發展為主流電影,電影長度由60分鍾,增加到90分鍾,一部標准電影的時長。
日活公司粉紅電影時代和浪漫色情電影時代的代表分別是若松孝二和若松孝二有粉紅電影教父之稱,是日本電影歷史上最為堅挺的導演。不僅內容廣泛,題材也極具爭議。除了宣揚porno之外,命運,人性,政治,暴力等諸多元素也使得他的電影極為絢爛但也極為晦澀。他是日活公司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1965年若松離開了日活,因為日活不支持他頗具爭議的電影Secret Act Behind Walls參展柏林國際電影節。不用受到電影公司體制的約束之後,若松孝二開始了他對立的創作,他的個人風格的特點更加突出。甚至變得有些狂野。這一時期的作品聳人聽聞,離奇古怪,超現實超自然。比如Contemporary History Of Rape In Japan,When The Embryo(胚胎) Goes Poaching(水煮) ,Ecstasy Of The Angels都是最好的體現。若松孝二是至今仍然活躍在日本影壇的老導演之一。最近的一部作品是《完全飼育之赤色殺機》。 神代辰巳是日活Roman porno絕對代表人物,有著日活porno之王的美譽。神代是一位遊走在日本主流和非主流之間最成功的一位導演,他的作品無論是在日活系中,還是在百年日本佳片中都很有代表性。
3. V電影的介紹
V電影,國內優質短片分享平台,實時分享國內外各類短片,同時還會定期舉辦「開放日」等線下活動,在大銀幕展映作品的同時,給創作人與觀眾面對面交流的機會。V電影專注於短片領域,收錄的國內外優質短片作品近萬部,由於堅持對品質的追求,V電影吸引了國內優秀創作人和影視愛好者,被媒體稱為中國版的VIMEO。V電影旗下的新片場,是國內新媒體影視出品和發行平台,聚攏了大量影視創作人,致力於成為國內最大的影視創作人社區。
4. 日本S1公司
NHK
:
S1
在日本...有好幾個解釋...但我想到...最常見的...有2個...第1...是指
昭和元年
(=
Showa
1st
year
/
S1)...即是1926年...第2...是女優界的
Style
No.
1...也是簡稱
S1
(=
エスワン)...那是1間"很有名"的電影公司...是神馬類型的電影公司...在這里...不方便打出來...你懂滴~~....哈哈哈嘻.......
5. 日本的事務所就是中國的影視公司嗎日本都有哪些有名的事務所
影視公司是負責拍電影和電視的,事務所比較類似與唱片公司,日本比較有名的事務所有"Johnnys""vf""UFA","Johnnys"是只招男生的,現在日本當紅的幾個組合都是這家的,"VF"的王牌則是w-inds
6. 這幾個都是什麼電影公司啊 麻煩介紹下 謝謝咯!
環球
(Universal Picture Co.)
電影製片公司。
1912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的老闆C.萊默爾把他的公司和N.鮑爾斯等六七家小電影公司合並,組成環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萊默爾於1914年在好萊塢北面建起了攝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場地,命名為環球城。1915年3月環球城正式啟用;當年生產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產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樂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竇萍主演的音樂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價值,贏利頗豐。在它的產品中,象《西線無戰事》(1930)那樣的嚴肅作品極少。1946年環球公司和國際影片公司合並為環球國際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購得了環球國際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後,恢復了舊名。以後該公司又歸美國音樂公司(MGA)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過去大量攝制低成本片的做法,採取少拍片以提高技術質量的方針。同時採用資助獨立製片人拍攝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達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電視片和供電視放映的影片。同時還把環球城作為好萊塢的一個旅遊中心向旅遊者開放而利潤倍增。70年代攝制了頗有影響的《美國風情畫》(1973)以及該公司歷史上獲利最多的娛樂影片《大白鯊》(1975)。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電影公司。
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哥倫比亞
(Columbia Pictures Corp.)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
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這主要是由於H.科恩的精明強乾和公司導演F.卡普拉的創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攝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喜劇,其中包括《一夜風流>;(1934)、《弟斯先生進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1939)等。50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開始採用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資助的辦法拍攝影片。公司先後資助一些頗有名氣的導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爾、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羅森和F.齊納曼,拍出了不少質量高、影響大的影片,如《生於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邊》(1954)、《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國電影危機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通過它的子公司銀幕珍品公司向電視台出售公司以前的舊片並為電視台攝制電視片,成為好萊塢最早與電視結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組,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工業公司,下屬兩個主要分支機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和銀幕珍品公司,繼續從事對獨立製片的投資、電視片攝制和新興的錄像帶工業。80年代該公司附屬於美國可口可樂公司。
派拉蒙
(Paramount Pictures,Inc.)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
A.楚柯爾在1912年創立名演員公司,J.L.拉斯基於1913年建立傑西.拉斯基故事片公司。1916年上述兩家製片公司合並成立名演員—拉斯基公司。次年,新公司兼並了12家製片公司;以後再把派拉蒙影片發行公司也並了過來,遂於1927年改名為派拉蒙—名演員—拉斯基公司。1930年又兼並了擁有多家影院的帕布利克斯公司,再改公司名為派拉蒙帕布利克斯,逐步發展成為好萊塢的大公司。1930年公司由於領導層的矛盾與經營不善被紐約聯邦地區法院宣布破產,1935年重新組織成立了派拉蒙影業公司。新公司生產了一系列由 M.魏斯特、B.克羅斯貝、B.霍甫、D.拉摩、G.古柏和 C.考爾白等人主演的賺錢影片而再次興起。當時公司的導演有J.von斯登堡,E.劉別謙和R.馬莫里安等。公司在40年代發掘吸收了不少新人,如A.萊德、V.萊克、B.蘭開斯特、K.道格拉斯等人。導演有B.懷爾德、P.斯特吉斯。公司在40年代最賺錢的影片是《與我同行》。50—60年代,派拉蒙和其他大公司一樣受到美國影業蕭條的打擊,影片產量下降,收入減少。1966年石油資本集團購買了派拉蒙,使其成為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隨著7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復興,派拉蒙攝制了《教父》(一、二集)、《油脂》、《周末狂歡》等票房價值很高的影片,公司逐年有盈餘,並於1978年達到了創紀錄的數字。
華納兄弟
(Warner Bro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
華納兄弟公司LOGO
當時總部設在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1925年接管維泰葛拉夫製片公司,並於1927年攝制、發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手》,從而使華納公司於30年代初進入了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行列。華納公司在30年代以拍攝強盜片、歌舞片和傳記片著稱,尤以E.G.魯賓遜、J.賈克奈、H.鮑嘉等人主演的強盜片最有觀眾。傳記片中也有不少受歡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傳》(1937)等。華納的影片一般都比較樸素、緊湊,成本也較低,其主題都或多或少與30年代初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有聯系。50年代美國電影蕭條時期,華納把財力轉向製作電視系列片。6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製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攝了《窈窕淑女》(1964)、《誰害伯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邦妮和克萊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發行電視片的七藝公司買下了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七藝公司。兩年後,華納—七藝公司又轉讓到一個大企業集團金尼全國服務公司手中,改組為華納交流公司。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范圍甚廣,製片和發行影片僅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最後一部是打日本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