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電影影評
擴展閱讀
遠東電影全集 2024-12-24 20:49:43
鄧超高考電影大全集 2024-12-24 20:49:05
間諜類好看的電影 2024-12-24 20:48:52

日本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 2024-12-12 01:49:59

A. 影評《日日是好日》

樹木希林遺作《日日是好日》在北影節收獲了不少好評。這部讓人又哭又笑的治癒之作,不僅因為樹木希林的表演而熠熠閃光,更在於它藉由茶道品讀生命中的陰晴圓缺,並讓我們對生老病死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即便現實中的樹木希林沒能像影片中那麼長壽,更別提「活到100歲」,但電影終究還是烙下了另一種永恆。雨天聽雨,雪天看雪,即便明天便會死,只願日日是好日。

有意思的是,大森立嗣導演還在影片中以費里尼的《大路》作為比照,借黑木華飾演的典子之口道出,她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反復重看《大路》時不同的心境。從小時候的「完全看不懂講什麼」,到長大後的「如果沒有被那部電影感動,你的人生就毫無意義」,再到經歷親人去世後的「痛哭不止」。而茶道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這是一部用茶道註解人生況味的電影,也是一部用二十四節氣串聯的電影,更是一部展示各式絢麗和服的電影。冬去春來,一斟一飲,一期一會,二十四年,一瞬而過,人之一生,一隻茶碗也不過只能用四五次而已。

簡單來說,影片大致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身處大學階段的典子,年僅20歲,找不到「真正想做的工作」,便陷入成長初期的迷惘。某日,典子媽媽在閑聊中說起茶道教室的老師「武田阿姨」,對其充滿好奇與景仰,隨即攛掇正無所事事的典子去學茶道。

典子也只是閑閑的聽著,無動於衷。倒是正好過來玩耍的表姐美智子立刻產生了興趣,雀躍著說要去要去,並且力邀典子同去。左右無事,抱著姑且一去的心態,典子和美智子一起走進了武田老師的茶道教室,於是開始了與茶道近乎24年的羈絆。

剛進入茶道教室時,典子就注意到牆上的掛匾寫著「日日是好日」五個字,對於當時找工作不斷受挫的典子而言,這個偈語不無揶揄。

沒有料到的是,開始熱衷茶道的美智子,沒過多久就早早退出了茶道學習。而初始學茶道笨拙無比的典子,卻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一路堅持了下來,目睹了茶道教室內的輕風吹拂、櫻花飄落、夏蟲呢喃、秋楓染紅、冬雪紛飛。

在武田老師溫潤而包容的注視下,典子逐漸經歷了人生中就讀、從業、背叛、失戀,也目睹了失去與死亡。當典子從一個29歲的青澀豆蔻少女蛻變成一個45歲的優雅成熟女性,也終於明白了「日日是好日」所蘊含的人生意味。

武田老師只教典子和美智子用肢體記憶去熟悉每個動作步驟,用手烹茶沖茶,不必事事都要進出大腦。從未接觸過茶道的典子和美智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自然是十做九錯,抬手舉步、舉勺放杯、甚至呼吸都要重新學習。

第一節課學習茶道基本禮儀,諸如進入茶室必須先邁左腿,茶道開始步向茶具時,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如何用規定步驟嚴格折疊擦拭茶碗的布等等規矩。

兩個現代女孩完全無法理解這些做法有什麼意義,自然格格不入,自然會問「為什麼這樣做?」但武田老師既不解釋也不慍不怒,她只是說,「就算開始不知道這些意思也可以,「茶」首先就是從「形」開始,然後將這些「形」放入心裡就可以了。」

學習了兩年的典子仍然對茶道毫不理解,面對找到心儀工作而退出茶道學習的美智子,不無艷羨而自憐地哭泣。數年以後,美智子已經順利結婚,典子卻在公司被後輩超越而替代,致使自己無法轉正,同時又遭戀人背叛而失戀。

此時的她,在學習了十年茶道之時,動作仍被武田老師批為「粗疏」,還不如剛剛入門的高中女學生,典子心中的挫敗感不言而喻。武田老師溫柔地說,現在停課不用再學也可以,偶爾過來喝杯茶也是不錯。

但一直受挫的典子只是休息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放棄茶道。在學習茶道的第24年,終於等到了武田老師這樣對她說,「你可以出山收學生了。」一個女人平凡的一生也要經歷那麼多的坎坷不順,但至少典子在茶道上已經收獲了圓滿。而對於武田老師而言,「每年都在做重復的事,能夠這樣跟同一班人做同樣的事,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與熱衷於講究茶葉產地、品種、栽培方式的中國茶道相比,《日日是好日》所詮釋的日本茶道,是另一種近乎禪機的學習門徑。

日本茶道首先講究的是拋棄一切想法,只在當下全神貫注於肢體動作,獲得一種極致的形式感,而通過超乎一切的形式感,由外置內,最終達到安撫心靈進而保持內心的平靜,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大約就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吧?

因為茶道是如此極具形式感的儀式,所以大森立嗣執導的這部電影也有著非常強烈的形式感,用來呼應影片中茶道的主題:

比如影片用24個節氣來串聯全片,既說明時間的流逝、季節的轉換,也讓人物可以用當下的節氣來道出此時的心情,「立春明明是最冷的一天,但大家還是說春天來了,以此鼓勵著咬緊牙關熬過冬天的自己。」

比如武田老師每次出場時不同的和服款式,無一不是在詮釋這位茶道達人雍容華貴、從容不迫的姿態形象。當然到後期與學生們進行「茶會」時,各種款式五彩絢爛的和服造型更讓銀幕美不勝收,這何嘗又不是暗示茶道在日本已經普及到花繁枝茂的情況。

又比如12年才能拿出來一用的狗紋茶缸,是按照每年的生肖順序使用。典子進入茶道教室的第一年,使用的就是畫著狗的茶缸;第二次使用的時候,典子已然經歷了失戀之後又結交了新男友,開始步入熟女階段。

而再次拿出狗紋茶缸時,典子已經可以從茶道教室正式出山,人生也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生肖茶缸巧妙地蘊含著人生如白駒過隙、一瞬而逝的意蘊。

再如茶道教室中每天一換的卷軸,不僅是字畫的變化,也是典子學習茶道由表及裡的重要投射物與參照物。

縱觀全片,這些極具形式感的道具用得恰到好處,並不讓人覺得生硬而產生強烈的違和感,也最大程度地讓影片從外在形式去詮釋出內在的主題精神。

影片的主要演員典子由黑木華扮演,武田老師則由樹木希林扮演。這也是樹木希林演員生涯中真正意義上的最後的遺作。樹木希林在影片中的表演從表情到動作,再到語言,徹底化身為一位終身都浸淫在茶道中的職業匠人。

她對典子固然關注卻並不過分靠近,偶爾點撥其人生也不動聲色,大有對空而語、全憑領悟的空靈,形成與典子亦師亦母的溫潤關系。這樣舉重若輕的演繹已經完全褪去表演痕跡,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典範。

影片在日本上映於2018年10月13日,彼時,樹木希林已經在一個月前去世。上映首周末兩天,將近8萬人沖進電影院觀看影片,緬懷樹木希林,取得將近億元的首周末票房。

影片是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2018十佳電影之一,導演大森立嗣獲得了2018年報知映畫獎的最佳導演,黑木華也憑借出色的表演被提名去年日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無論從編、導、演哪個層面來說,或者對日本業界以及普通觀眾來說,影片《日日是好日》都完全稱得上是一部用心製作的優質年度佳作。

好在影片雖然說的是非常專業的日本茶道,但卻並不枯燥乏味。盡管茶道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已經非常遙遠,但無論是否愛喝茶,也無論是否了解日本茶道,只要摒棄偏見與雜念,沉下心來去觀看這樣一部用茶道詮釋人生況味的日本電影,想必你也一定會產生共情,進而關照到自己的內心。

摘自《和觀映像Hugoeast》

B. 日本電影情書的影評

太多太多的意象在影片中像海浪一樣展開,一點一點地輕輕拍開觀影者的心門。細細想來,或許大多人的生命中年少的愛,總是充滿了遺憾,可是這絲絲縷縷的遺憾在長大了的我們這里總是會被滿臉笑意地提起,幸福地回想著。

因為暗戀的美好,我們總是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追述著青春。打開腦中青春的匣子,記憶中的他(她)一如初見,滿滿的純凈傾瀉而出,回憶也塗滿了夢幻的色彩。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應該就是女孩爸爸去世的那個冬天,男孩藤井樹來她家找她,囑咐她幫忙還一本書,其實那天不僅僅是為了還書,那是他離開前的告別,也是他的告白。

男孩先在門口聊了兩句,發現她爸爸去世,他一板一眼認真又小心翼翼地說:「我很難過,節哀順變。」女孩一下就笑了。

影片最後的旁白也可愛極了,那是藤井寫給博子的信:「我那不可思議的筆友,渡邊博子小姐,今天發生了一件很棒的事情。這件事是意想不到的。因為我很害羞,所以沒有把這封信寄出去。」

藤井沒有告訴博子,收到男孩樹情書這件事。博子也沒有告訴女生藤井,她早已經猜中未婚夫中學暗戀同名女同學的事,更沒有告訴這位女同學——她們兩個長得非常非常像。

《情書》的成功與選角其實是分不開的,岩井俊二選擇柏原崇飾演男孩藤井樹對角色的演繹和氛圍的渲染來說無疑是明智的。這位被日本稱為「二十世紀末最後一位美少年」的演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出演了多部影視。

C. 日本電影《亂》的影評

《東京物語》的矛盾與無奈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一出現就會像山洪那樣馬上爆發,不可遏止的。有些矛盾從形成到真正出現都像一滴水,水緩緩從天空落下,即便是掉在地上,你也感覺不到它與地面接觸的響聲,一切都平平靜靜的。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裡面講述家庭間父母與子女的矛盾就是這樣,十分含蓄內斂,不急不躁。
看《東京物語》感覺就像聽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述敘著故事,沒有澎湃和激昂,只有平靜,甚至會覺得有點拖沓。這部影片中沒有張藝謀《英雄》中那樣宏大的場面,有的只是一些平常瑣碎的生活片段;沒有《Out Of Africa》中那樣具有特色的音樂背景,有的只是緩緩的人物對話;也沒有《綠茶》中搖擺不定、奇特的鏡頭,一切都是規規矩矩、方方正正的。這些反而使人覺得這部影片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親切感,一種可以從銀幕中流露出來而流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親切感。

影片中兩位老人從鄉下去東京看望子女,並想順便在東京遊玩,但是子女們為了生計無暇陪父母。最後兩位老人回到鄉下時,母親就因患病逝世了,子女匆匆趕回去奔喪後又回到東京了。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卻平常家庭生活常見的問題,兩位老人的到來使子女忙碌的工作之餘還得照顧老人,老人想到別出遊玩但卻得不到子女的陪伴,最後子女來奔喪都是來去匆匆的。這樣的矛盾貫穿此片,但這種矛盾拍得有點不著痕跡,而是隱藏在父母與子女的彬彬有禮的對待中。

除了這部影片矛盾之外。我們可以摸索出另一樣的東西——人生的許多無奈。子女不是不孝順,只是無暇抽出時間來陪父母。為生計奔波,這對普通平民百姓來說是很現實的問題。在這個社會許多事情不是如買菜做飯那麼簡單,想怎樣就怎樣,片中的兩位老人也充滿無奈,雖希望子女能有多點時間陪一下自己,但必須對他們忙碌的生活給予理解,只是內心十分失落。

片中有一個場景使我很有感觸。這個場景是用一個長鏡頭拍兩位老人度假時看日出。柔和的晨光撒在平靜的海面上,海邊的堤岸上坐著兩個寂寞的老人。等到他們往回走時,堤岸上留下的只是兩個老態龍鍾的老人相互攙扶的背影,這時那份得不到子女陪伴的無奈在周圍慢慢擴散開了。看到這我覺得一陣心酸,不禁想起了我的爺爺和奶奶。有一年國慶時他們打電話想叫我爸陪他們去西安旅行,我爸去就方便有個照顧,到西安旅行他們一直惦記了好幾年了。但最後因為我爸忙,終究沒陪爺爺和奶奶去。那時電話是我接的,爺爺沒說什麼,還一勁地說:「你爸忙,工作要緊。」但爺爺那把蒼老的聲音透過電話線傳進我心中,使我覺得很沉。等我悠悠掛上電話時,喉嚨就哽住了。

家庭中的矛盾和人生的無奈在《東京物語》中交織成一張網,籠照在片中的家庭。在這部宛如小溪流水般平穩的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細膩與親切。人的一生中有誰可以逃避片中的情況呢?又有誰可以處理的游刃有餘呢?

《亂》影評

我記得一位朋友在評價黑澤明的代表作《亂》時,說:「太郎殘忍、二郎陰險,而皆昏庸。唯三郎善良,而富有謀略,可惜誤中槍彈。」只是,我在看《亂》時,卻實在提不起對三郎的好感,我甚至以為,一文字家的毀滅,三郎難逃其咎。
故事開始時,老侯爺(時間太長,名字已經忘了,似乎是一文字政虎)就令三個兒子折箭,教育他們要團結。這個方法,蒙古的阿蘭豁阿,日本的毛利元就都用過,而且都起到了相當好的效果。應該說,老侯爺的本意相當好,方法也不錯,若三個兒子果真如他所願,團結在一起了,一文字家絕對不會這么快滅亡的。偏偏三郎與父親作對,用蠻力將三箭折斷,使老候爺的良苦用心,演變成了滑稽的鬧劇,他意圖達到的效果,盪然無存。三郎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只是一時的逆反心理;還是在暗示父親:即使三個兒子團結了,一文字家也難逃失敗的命運;或者警告父親:三個兒子本就不可能團結,無論父親怎麼努力,都是白費心機?
老侯爺讓位,被認為是一文字家分裂的契機,三郎的勸阻,因此被認為是深謀遠慮且忠心耿耿。然而,該老的東西,都將老去,這是誰都無法違背的自然法則。老侯爺盡管當時還能射中野豬,卻在外國使臣面前晝寢,這證明,他已廉頗老矣,他的位置終將讓出,否則,難道要在這個位置上坐到死,這樣他的兒子就不會分裂了?在戰亂之時,一些聰明的統帥,總在自己頭腦清醒的時候,就讓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然後憑借自己的才智、威望輔佐兒子,指導兒子,支持兒子,在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是這么做的,這一方面可以鍛煉兒子,樹立兒子的威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陰謀:到現在,還有人為康熙晚年的糊塗而扼腕嘆息。由此可見,老侯爺還是相當有遠見的。當然,他這么做,並非沒有弊端,主要是他讓三個兒子各佔一座城池,平分秋色,使繼承人沒有太多的優勢。但這個弊端與退位沒有關系,因為提前退位而導致內亂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趙武靈王,他退位後,自稱主父,凌駕於趙王之上,甚至試圖再行廢立之事,結果被關起來,活活餓死。一文字老侯爺所做的,似乎與乾隆一樣,只是想安享晚年,本不該引起兒子的嫉恨的,但由於三個兒子實力相當,他到哪家,都會在事實上分權,這是太郎、二郎所無法容忍的,三郎在這上面沒有一言勸諫,只是一味的「嘲笑」父親的讓位,可以說是毫不明智的。
由於三郎屢次與父親對著干,暴怒的老侯爺趕走了他,他也拂衣而去,做了別家的女婿。既然他看出父親退位之舉的不妥,那他為什麼不忍辱留在父親的身邊——這與給長者折枝一般,是不難做到的,只要暫時道歉就行——然後力圖挽救。他若留在一文字家,大郎、二郎也不至於敢如此直露的拒絕父親;有他的牽制,大郎、二郎也不會很快就兵戎相見,演出驚心動魄的兄弟相殘的悲劇;他若留下,父親在被兩個哥哥拒絕後,只好還有第三城可呆,而不至於流浪荒野。但他走了,投靠了一文字家的仇敵——雖然當時,他們已經在尋求和平。他勸一名跟隨自己的將領回到父親身邊,但那將領一無兵,二無權,回去又有何用?他自己為什麼不能回去?更惡劣的是,他的部下,公然全軍追隨了他,這實際上首先開了一文字家的分裂的先例,首先分裂的,正是三郎!
接著,家中內亂,老侯爺被趕了出去,身邊只剩下一兩個人,大郎被殺,二郎幾乎完全控制了一文字家,這未始不是不得已的解決辦法,畢竟一文字家又歸於了一統,三郎完全可以把父親接過來,讓他安養晚年。或者,假如他不忿二郎所為,他至少可以先把父親接來,父子兩人徐圖恢復。但他卻愚蠢的向一文字家的仇人借兵,結果兩家一舉覆滅了一文字家,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中了流彈。
有人為三郎的死嘆息,認為假如三郎不死,一定可以復興家族,但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完全不具備這種能力。其實,兩家既然已經覆滅了一文字家,難道還會把到嘴的肥肉讓出,客客氣氣的將已經佔領的土地、城池還給三郎,給自己留下隱患?這樣的情形,大約只能發生在三郎的白日夢里。

D. 日本電影《情書》影評

只為你一人四海潮生
————淺評《情書》的主題
暗戀是是一個人內心的華麗冒險。在影片《情書》中,導演岩井俊二再次以他充滿美感的手法,喚醒觀眾心底深埋的,或許會永遠深埋的關於暗戀的回憶。
影片從頭至尾都是被白覆蓋的,棲息於山頭巷尾的白雪,唇前氤氳的白色霧氣。然而這種清一色的白,卻並沒有帶給觀眾視覺上的乏味。岩井俊二對白色的凸現始終是一種浪漫而憂傷的情調,最終伴著般優雅的鋼琴獨奏把觀眾漸漸領入那個如雪般純凈的愛情故事。在未婚夫的祭日那天,渡邊博子躺在一望無垠的雪地上,暗色的服裝在一片蒼茫的白中顯得突兀而渺小,一如博子深陷在男藤井逝去的,痛苦迷茫的回憶里。博子吐出一口氣,勾勒不出形狀的霧氣穿過半空中飄揚的雪花,在那一刻,博子站在心的紛亂的記憶里,努力感知男藤井生命的存在。博子對男藤井的愛是深厚而冗長的,以至於在男藤井逝去的3年後還是忍不住寫下信件。我一直在想,如果博子沒有這樣執著的愛著男藤井,如果她的思念少一些還不至於溢出,如果她沒有寄出那封情書,幸福會不會可以殘存得更長久一點。當博子踩著厚重的雪一點點靠近朝陽,深綠色的大衣掉落在地,露出紅色的毛衣,那是博子第一次穿暖色的衣服。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後,博子終於變的勇敢坦然,「你好么」「我很好」,穿著紅色毛衣的渡邊博子對著群山這樣喊著,這時,黑色的山頭上纏綿著紅色的祥雲。「你好么」「我很好」用這單薄的語句傳達最後一次問候,然後最後一次忘記你。這其中包含的無奈是深不可測的,但是還好,還好身後還有一直守護著她的秋葉茂。影片最後,女藤井感受到遲來的溫暖;男藤井深藏在心中的愛戀傳到思慕的人心中,他最終成為女藤井心中永遠不會抹去的夢中少年。所以說《情書》這部電影盡管凄美,卻是沒有遺憾的。影片中,男藤井表達愛的方式是十分內斂而拙劣的。故意拿錯試卷,然後在昏暗的車棚下努力搖亮自行車,明明滅滅柔和的燈光一如男藤井對女藤井曖昧的喜歡,讓人不易察覺,直至在多年以後,男藤井已經逝於人世,當學妹翻過那張男藤井曾經讓女藤井幫他歸還的書的書簽,一切真相才展露於眼前,書簽的背面畫的是女藤井的笑臉,而那本書的名字叫《追憶似水流年》。追憶似水流年,那些男藤井一遍遍在書簽上寫下「藤井樹」三個字的流年,那些暗戀著你且不為你所知的似水流年。那些女藤井本以為屬於博子的回憶,其實是屬於自己的。
在《情書》中,死亡貫穿著電影的全部。男藤井的死,女藤井爸爸的死,女藤井的重感冒。然而,影片中的「死」帶給觀眾得不是陰暗的恐怖,而是更深的對生命的感知,對愛的升華。
雙線平行交叉敘事是這部影片的最主要的敘事手法,分為明線:博子接受秋葉的追求。暗線則是男藤井對女藤井暗戀的一步步展露,至影片結尾,暗線的故事反而比明線的更能帶給人震撼。在《情書》中岩井俊二帶給我們的依舊是他純凈唯美的影像風格,運用大量回憶,以及雪脆弱的屬性,在亦真亦幻中展現如冰花般虛無的絕美。
有人說,水一旦流深就不會發出聲音,人的感情一旦留深就會顯得淺薄,一如少年時代從沒靠近過的身影,卻往往是纏繞至今的,至今也還是依稀記得那個早已分不清究竟是夢里還是現實中的姣好面容,如泉水般滲透達指尖的絲絲情意,不為人所知,卻早已在心中四海潮生。

新人請關照~~都是現敲得。

E. 求一篇日本電影《情書》的影評!!!

現實整體的賞析故事的吸引人之處,然後從導演的拍攝手法上來寫故事的細節感受。

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處,就彷佛呼應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樹借的書「似水年華的回憶」,訴說著大家心中都曾經可能有過的似水年華的回憶。

導演以回憶的手法來帶領觀眾逐漸進入男藤井樹的內心世界,像片中安排柏原崇刻意到酒井美紀家還書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為時機的不對,終歸欲言又止;

當悠悠的配樂響起時,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紀,隨後將圍巾甩到肩上,一語未發地騎上單車離去,清楚地描繪出樹心中的那種暗戀,這時旁白說明了這是兩人最後的見面之時,的確令人感觸良多。

人物介紹:

1、藤井樹(女)(成人時代)

演員中山美穗

男藤井樹國中時期的同學,兩人因同名同姓而鬧出不少的笑話,彼此糾纏了兩年,男藤井樹後對其心生情愫,奈何藤井樹未曾發現,因此而錯過了。

2、渡邊博子

演員中山美穗

渡邊博子是藤井樹的未婚妻,因藤井樹英年早逝,難以忘懷,於是在其國中同學錄上發現藤井樹的通信地址,便寄送書信,藉以慰藉,卻不曾想遇到的是同名同姓之人。


F. 日本電影生死戀影評

《生死戀》櫻花般的愛情

櫻花的花期,雖然從開花到凋謝可能就七天花期很短,但經歷了短暫的炫爛後隨即凋謝,把最浪漫的呈現於世後死於最美的一刻。《生死戀》中的愛情似乎就像櫻花般縱然結局是悲傷的,但曾燦爛的開放過。

電影中那些怒放的櫻花,皚皚白雪,湛藍的海灣把這段愛情故事襯托更加美麗動人。夏子放棄了導演野島的追求,勇敢的選擇自己的所愛,與野島的朋友大宮相戀。不久,夏子與大宮訂婚了,倆人兩地通信,把所有的思念與愛慕都化作一封封的書信,深情而細膩,會被這段感動到。一次意外事故讓情侶倆人天各一方,悲劇式的愛情總令人嘆息。

在通訊發達的今天,手機、簡訊、網路代替了書信,已有好多情侶不再用書信這樣傳統的方式來傳遞表達愛意了。或許戀情結束了,日後再翻閱當時的那些彼此留下的書信文字,又會是一陣感慨湧上心頭,一幕幕的感動隨著文字又浮現於眼前。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漸漸丟失掉了最樸素最浪漫表達愛的方式。現在愛情所附加的條件也越來越多,不再簡單。

記得當年覺得日本最漂亮的女人只有倆個,一個是山口百惠清純可愛如小兔子般,另一個就是栗原小卷了成熟溫婉像只貓。已不記得當年看《生死戀》時是否看到了夏子與大宮熱吻的細節,在重溫電影時,看到夏子與大宮接吻覺得是很正常的親熱動作,如果換在八十年代初國內在大銀幕上上演接吻那一定很色很大膽的行為。

G. 日本電影《情書》情節影評,要求1000字左右。。大夥幫幫忙吧。。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劇場電影處女作《情書》,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而影響很快就波及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歐美。現在,這部美麗動人的《情書》不但為眾多亞洲影迷所喜愛,更是被眾多影評人視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很久以前就看過《情書》那個時候還不能完全看懂,但我能隱約的感覺到其中的情感,它是那麼的細膩,如同女人的思維,記錄著心理的微小變化,隨這年齡的增長,我能從很多的方面入手再回頭重溫那種難得的記憶。
影片一開始就以優美的構圖唯美而靜謐的畫面開始,一個年輕的女子躺在雪地上似有所思,短短的幾秒鍾的鏡頭像是持續了幾個世紀,猶如陷入了深深的回憶,「堅強」的站起來,仰望天穹,是難以言表的沉浸,還是一種難以說清的感傷。在接下的敘述當中給出了故事的原因:渡邊.博子的男朋友遠去了天國,她陷入的是悲痛和失落,只有將她那份真摯的感情埋於心中。導演岩井俊二從細致入微的情節中表達出,她在—家中看到的畢業紀念冊,看到了她最愛的人滕井樹的名字,懷念的她偷偷的把名字記了下來,寫在了手臂上,如此微妙的細節卻有一番尋味,接著寫入的是同她長得一樣的人-藤井樹(女),兩個毫不相識的人通過一封信件有了聯系,一段真摯唯美的感情之詩就這樣鋪開了!開頭的敘述讓頭一次看到這部片子的我不知所雲,但是往後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耐人尋味。雖然貫穿整個故事的書信都是兩個女孩之間對另一個男孩回憶的點點滴滴,但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回憶,讓一直潛伏和深藏的情感被小心翼翼地抽絲和剝離出來。回憶是歲月的書簽,回憶是成長的印跡,回憶是情感的累積,誰的青春沒有回憶呢?明明知道那是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件,但是還是執意把它寄了出去,如同心中久藏的一股未曾釋放的情感,寄出一封無人接收的信件,讓信件寄託著那份憂思安然的釋放。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對他的鏡頭語言沒有多大讓我驚訝的地方,可能是因為這么優雅的情節沒有必要用什麼特殊的鏡頭特技,但是畫面的構圖卻是那麼的講究,那麼的富有詩意,讓我沒有辦法不服氣攝影師唯美的構圖法則,讓這個感情細膩的影片更加上幾分光彩,記得好朋友說過,現在已經很少能夠看到像這張影片中表現出的那種干凈和舒服了。世間的愛情總在呈現兩種可能性,得到和失去。得到的時候教會我們珍惜,失去的時候又我們懂得回憶。光陰似水流年,嗟嘆,哀婉,無力回天,唯有回憶才能教我們振作下去。
影片一開始,大雪漫天而下,房屋錯落,白色的山間,白色的彎曲小道,白色隨風起舞的窗簾,白色的試卷,這么多白色的印象,也許就是它的情感基調吧,就像少年聖潔水晶的愛情,永遠的純潔清純。一個初入青春門檻初戀的故事,或者准確地說,應該是暗戀吧,哪一個少年不曾有過那甜蜜又苦澀的經歷呢?
少年的藤井樹(男)似乎總是與女孩藤井樹作對,圖書館的工作從不幫忙,古怪的他老是借閱一些被人遺忘的書籍,可以最先在借書卡上寫下名字。男孩藤井樹會是想等女孩藤井樹一頁頁翻過,終於找到那張卡片再發現他對她的愛戀嗎? 我想少年的戀情最開始大都是以和心愛的人搞惡作劇開始的,藉以吸引她的目光。從而引起對方注意建立聯系吧,就像他騎車沖下山坡將口袋套在她的頭上那樣。傻傻的男孩。還有,英文考試卷發錯了,女孩在車棚里等待著男孩出現交換試卷。然而男孩直到華燈初上才姍姍來遲,偌大的車棚只剩下了兩個人。在女孩費力搖動自行車踏板發出的微弱燈光下,男孩不緊不慢的對比這兩份試卷,喃喃的自語:"原來break的過去式是broke啊!"他有些幸災樂禍的毫不理會女孩的焦急和催促,因為他享受與她在一起的時光,這美妙的獨處...... !
在這部影片中表現出的不僅僅是那種久遠的回憶。在這部影片中表現初戀的單純唯美,可以說到了極致,千百回轉的思緒在心頭流轉,可以不表白,但定會在蛛絲馬跡中展露無遺,是這般的美好.甜蜜,就算是長大.年逾花甲之時回首這段往事,那段時光也定會激流回盪,難以平靜。還有一處讓我感慨,國中時代的滕井樹看到在雪地中溜的時候見到了一個蜻蜓葬在雪中,黯然神傷,這讓我想起了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感時花濺淚,女子的獨特情感一下子就表現了出來,我想只有心中有愛才能表現出愛!有那種淡淡的友情表達,故事的結尾,尾老頭輕輕的唱起了滕井樹死前唱的最後那首歌,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人不在了但是歌還依然存在。最後,博子和秋場爬到山上,博子對著白雪皚皚的山喊道你好嗎?山回應著你好嗎,博子又說我很好,山回應我很好……
我很好,這樣的結局很好……
在這部影片中還有重重的親情在裡面,滕井樹去醫院的時候,回憶的那一段讓我記憶猶新阿,想起了爸爸的離去, 還有家人的驚慌失措,另外讓我深深感動的一幕就是她和爸爸一樣患上了肺炎,爺爺不顧一切的背著她奔跑於大雪之中,七十六歲的老人為了孫女的安危奮不顧身。親情被那一瞬間揮灑的淋漓盡致。
故事的結尾,回到現實,學妹們拿著畫著她肖像的借書卡給他看,那一刻,滕井樹的心被感動填得滿滿的,那一刻,激動的她說不出一句話,滿臉的羞澀也代表著幸福。一個男孩的心是如此縝密細膩,其實有很多事情是不必要講出來的,一個人獨自等待, 一生都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