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電影,內容是一架現代美國戰機穿越到二戰時期,然後好像是發現了日軍要偷襲珍珠港 叫什麼啊
這部電影叫《碧血長天》,穿越的不是一架戰機,而是整個航空母艦。
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例行維修時,遭遇奇怪的風暴,突然與美國太平洋艦隊失去聯系。在遭遇日本「0」式偵察機和發現珍珠港泊滿了二戰前的戰艦後,艦上官兵們才意識到,自己所在的航空母艦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珍珠港。
艦上官兵進一步發現正要對珍珠港發動攻擊、啟發戰端的日本航空母艦艦群,要麼憑借自己先進的戰斗機和導彈對日本艦隊搶先發動進攻,進而避免珍珠港慘遭浩劫,同時改變歷史;要麼遠離珍珠港讓歷史順其自然地發展。更令眾人煩惱的是,他們救起的參議員在日本對珍珠港發動襲擊前瞬間消失了。襲擊迫在眉睫,他們不得不做出抉擇。
(1)偷襲珍珠港美國反擊電影轟炸日本擴展閱讀:
《碧血長天》是美國聯美電影公司發行的戰爭題材電影,由肯·安納金執導,柯克·道格拉斯,馬丁·辛, 凱瑟琳·羅斯參加演出。影片於1980年7月9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穿越時空隧道在珍珠港於與日本戰斗的故事。
影片中,當一架F-14戰斗機做出一個懸崖跳水動作後在即將要撞到水面時拉起,戲耍了尾隨在後的日本「0」式偵察機。該鏡頭中F-14飛行時產生的音效並不僅僅有實錄的F-14聲音,還混入了飛行員的妻子頭一次看到這一素材時發出的犀利尖叫,在影院里的效果十分震撼。
Ⅱ 電影《珍珠港》美國是怎樣進行反攻的
是美國鬥志昂揚的准備轟炸任務,是美國憤怒的長達八個月的對日本的工業區,城市進行空中轟炸,是在日本拒絕投降的時候,分別投下的兩個原子彈,這長達八個月是轟炸是美國對於日本襲擊珍珠港的反擊,這兩顆原子彈是美國春搏對執意不投降不放棄,執意侵略的回禮。
日本偷襲珍珠港激怒了美國人民,1941年12月8日,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全國上下抑制高漲,許多青年自願參軍,無數兵工廠通宵加班生產武器,全球第一工業強國的潛力被完全激發出來。轟炸日本要橫跨整個太平洋。轟炸機全部經過改裝,防彈甲板、瞄準鏡、機槍,只要轟炸,不必要的部件全部拆掉,為的就是減重,炸彈能帶更多,飛行距離更遠。起飛前,美國讓飛行員把日本假裝和談留下的友誼勛章送回去,這一波妥妥的反擊呀。
Ⅲ 美國打日本時在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機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珍珠港》,老電影了,在電影後面有。美軍為了報復日軍偷襲珍珠港,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16架B-25轟炸機前去轟炸東京。由於此次轟炸是由美軍飛行官杜立特率領的,所以也叫杜立特空襲。他們出兵非常大膽,沒有戰斗機掩護就單槍匹馬上陣,甚至還把轟炸機上的機槍和機炮拆下來以減輕飛機重量,只保留機頭和機尾的機炮。他們轟炸了東京的兵工廠和其他重要目標,日軍雖然沒有派出戰斗機攔截,但防空火力比較密集,加上B-25轟炸機本身油量不夠,所以就迫降在中國浙江,後來被中國抗日軍隊救下。雖然杜立特突襲給東京造成的損失並不是很大,但卻是一場很有歷史意義的空襲。
Ⅳ 珍珠港的電影,記得美國有部很早的電影講日本襲擊珍珠港,然後又派飛機去炸的日本最後在中國迫使降落。男
珍珠港Pearl Harbor (2001)
導演: 邁克爾·貝
主演: 本·阿弗萊克 凱特·貝金賽爾 喬什·哈奈特
類型: 愛情 動作 劇情 戰爭 歷史
上映日期:2001年8月10日
雷夫與丹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長大之後,時間正值二次大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的隊伍。受訓期間,雷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弗琳(凱特·貝金賽爾飾),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於是將伊弗琳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 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就在1941 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弗琳與丹尼駐扎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准備偷襲珍珠港。 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 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PS:樓主,這個電影不是黑白的,但是劇情與你所描述的是相符的,你看看吧
Ⅳ 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如何報復日本,轟炸機航母逆天起飛,中國還幫忙——《決戰中途島》中
《決戰中途島》揭示了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時刻,尤其聚焦於美國如何反擊日本,以及航母在這場戰役中的核心作用。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迅速作出反應,不僅宣戰,而且全力推進工業生產,這為持久戰奠定了基礎。然而,面對日本海軍在初期的強勢進攻,美國遭遇一系列挫折。
日本海軍實力在全球排名前三位,得益於其在明治維新時期對海軍的重視和一系列關鍵戰役的勝利,包括「甲午海戰」和「對馬海戰」。一戰期間,日本海軍通過站隊協約國,獲得了戰後的軍事利益,進一步加強了實力。隨後的海軍條約限制了各國的造艦規模,日本退出條約後更加瘋狂地建造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使其在噸位和艦艇先進性上,成為世界前三的海軍。
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迅速重組,將原來的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解職,任命尼米茲為新總司令。尼米茲在太平洋艦隊的就職儀式上,展示了美國海軍的嚴峻局勢。他意識到航空母艦在海軍作戰中的核心價值,並開始策劃反擊日本的戰略。美國的三艘太平洋艦隊航母倖免於難,成為反擊的關鍵力量。尼米茲的設計,將美國太平洋戰場的戰役圍繞航母作戰展開,這一策略至今仍被美國海軍所採用。
美國在航母數量上處於下風,僅有的四艘航母面對日本的六艘主力重型航母。然而,美國提出了一種絕妙的戰略,即使用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轟炸東京,以打擊日本的士氣。面對這一挑戰,美國想出了把航程更長的陸基轟炸機B-25搬上航母的創新解決方案。盡管B-25在航母上的起飛和降落都存在技術難題,最終通過多次試驗和重量減輕,杜立特中校率領的16架B-25轟炸機成功從「大黃蜂號」航母起飛,完成了轟炸東京的任務。
日本在認識到美國海軍的威脅後,迅速調整戰略,將核心目標轉向圍殲美國剩餘的航母,這導致了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的發生。中途島戰役成為了太平洋戰場的一個轉折點,美國的反擊成功改變了戰爭的局勢。
Ⅵ 緹庡浗璺熸棩鏈鑸姣嶅規垬鐨勭數褰卞彨浠涔堬紵
灝辨槸銆婁腑閫斿矝鎴樺焦銆,鏄鍦ㄦ棩鏈鍋瘋鐝嶇彔娓鍚庣編鍥界粰灝忔棩鏈鐨勪竴嬈℃姤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