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些反應印度"Jugaad"文化的電影或者紀錄片
《從印度到中國 》《 加油印度 》《 伴侶》 都還好 吧 你可以看看
2. 印度電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是什麼水準
我們知道美國有個好萊塢,可是你知道印度還有一個寶萊塢嗎?來看看寶萊塢的十部經典電影。
《寶萊塢生死戀》是由印度寶萊塢製作的182分鍾歌舞劇情影片。該片由桑傑·里拉·彭薩里執導,沙魯克·汗、艾西瓦婭·雷、瑪德胡瑞·迪克西特等主演,於2002年7月11日在印度上映。 該片改編自Saratchandra Chatterjee所著小說,講述了一段青梅竹馬戀人遭受命運玩弄的愛情故事。
1960年代到1980年代,印度的藝術電影主要由政府資助。導演可向政府申請撥款拍攝印度主題的非商業電影。這些導演主要從政府的電影學校畢業。
印度電影中演得較成功的有沙魯克·罕和阿米爾汗,他們基本上代表了印度電影。
3. 印度電影特點
那中國人又為什麼那麼偏愛武俠片 明明是不存在的東西 美其名武俠的世界 香港片里動不動就是武打 哪個香港明星沒拍過武俠片 中國人並非人人會武功 中國也不是好鬥尚武的民族 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喜歡看 他們和我們 或者大家以為自己喜歡看 不愛看武俠片的中國人不是真正的中國人 不愛看歌舞片的印度人不是真正的印度人
說到底 這就是一種文化 一種民族習慣
4. 為什麼印度電影走向了世界
1、審核。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例如
我的神啊,諷刺了各種 宗 教,在中國就是破壞團結,第一時間就被pass了。
摔跤吧,爸爸,雖然在中國放映了,但是有些字幕採用星號代替。
2、印度電影直面社會當中所存在著的問題,而中國則很少提及,原因很簡單,中國一黨制。所有問題都是我黨的問題。自然提的就少了。
印度電影在中國風靡的,基本都是反映深刻社會問題,勵志、溫情等電影。例如起跑線,諷刺教育;摔跤吧,爸爸,是勵志片。
3、中國電影只能在華語文化圈播放,問題是華語圈大多跟中國政治制度不同(例如新加坡),而且都在保護國內市場(例如韓國泰國)。所以中國電影就比容易走向世界。
而且中國市場太大,一般不注重外國市場。戰狼2,僅靠國內市場就可以達到世界票房55強!
5. 印度電影的特點是什麼,反應了怎樣的印度文化。有人總結過嗎
又唱又跳,貧富差距太大。富人演得是很奢侈的感覺,窮人很窮。等級制度吧。
6. 最能反映印度深層次文化的電影或者著作
深層次了解印度還是要看老一點的電影。比如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流浪者 阿普三部曲(大路之歌 大河之歌 大樹之歌)這些反映現實的作品
現在的印度電影大多有點..太戲劇了
但是也是可以看印度往事 芭薩提的顏色 故土 河邊的男洗衣工 自殺現場直播之類的現實題材的作品
印度方面的書籍不太清楚 就知道寫詩的泰戈爾
還有印度史上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
就是這樣了。
7. 印度電影
生活習俗吧 和新疆人能歌善舞一概是一樣的吧 還有宗教信仰也該也有一定的成分吧 不是常說用歌聲可以和神靈交流么
8. 印度十大經典電影
1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一部反映了印度底層貧民窟人民生活現狀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底層印度青年的奮斗經歷,電影中對愛情,金錢與夢想的思考值得人們深思。如果你缺乏動力的話,這是部勵志電影能重新喚起你心中的夢想。
2 地球上的星星
美術老師尼克(阿米爾汗飾)主張保留孩子的個性和思想,在他的指導與相處中,一群在大人眼裡不務正業的問題兒童慢慢變得成熟。電影溫馨又不失教育意義,很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同時電影里所蘊含的對教育的思考也值得人們深思,只注重智力學習的教育真的有利於孩子們的成長嗎?
3 我的名字叫可汗
移民美國的印度穆斯林青年裡茲瓦.罕在911事件後遭到歧視與驅逐,他的發廊被關,兒子也因捲入爭斗事件身亡,執著的里茲瓦踏上了反對根據名字區別對待的覲見總統之路。
4偶滴神啊
因為開了神的玩笑而遭到懲罰的古董商人坎傑,憤怒的將神告上了法庭,一場離奇的官司就此展開,而神靈本人似乎也對此事很感興趣,他隱藏在人群中,來到了坎傑身邊,也改變了坎傑對宗教的看法…
5 甘地傳
雖然是一部歷史影片,但影片對印度聖雄甘地傳奇一生的講述,對於和平與爭取獨立自由的闡述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如果你喜歡歷史題材的電影,這是一部非常贊的影片,並沒有過度的美化甘地,對於政治的觀點也很客觀。
6誤殺瞞天記
女主安久失手殺死了想要強暴自己的薩姆,父親維傑為了保護無辜的家人,在將薩姆處理掩埋了之後與前來調查的警察展開了頭腦上的斗爭,親情與法律之間……
7 我的個神啊
因國際和信仰不同而被迫與男友分開的賈古邂逅了外星人PK(阿米爾汗飾),而PK丟掉了返回家鄉飛船的鑰匙,賈古決心幫助PK回家,在尋找鑰匙的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8 功夫小蠅
女孩繽杜的煙火工納尼被嫉妒的黑幫老大蘇迪普謀殺,死後不甘心的納尼靈魂變為了一隻蒼蠅,它竭盡全力阻止蘇迪普接近繽杜的企圖,並讓繽杜相信了自己的存在……
創意十足的一部印度電影,特效做的也很好,不得不服
9.印式英語
印度家庭主婦莎希受親戚邀請去美國參加婚禮,為了促進和家人的交流,莎希苦練英語,在這一過程中,她結交了各式各樣的朋友,並在最後贏得了眾人的掌聲與尊重,這是一部勵志的學習電影,還有什麼比學習更有意思的事呢!
10 寶萊塢機器人之戀
雖然劇情很奇葩,但是,但是電影還是不錯的!
9. 印度電影火速發展,它們有哪些特色的電影文化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影視作品是不可或缺的,大多數人都會在空閑時間去觀看影片,這已經是一個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集合,能夠直接形象的表演出國家的社會情況和當地的民風民俗,電影產業一直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的多元化了,它有著獨特的模式每個國家和每個國家的電影文化是有所差距的。正是因為這些差距的存在才讓電影行業更加的豐富多彩了起來,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講述的就是印度的電影文化。印度電影文化它獨特的藝術性是其他國家模仿不來的。它的電影風格讓人一看到就能夠明確的感受到是哪個國家拍出的影片,在當代的印度電影業已經是他們國家非常重要的產業之一。在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印度的電影來了解這個國家和當這個國家的文化,那麼這個國家的電影有什麼特點呢?咱先咱們下面來簡單的說一說。
10. 印度(電影中)集體舞蹈的起源和文化
印度的舞蹈歷史悠久,正像宗教一樣,舞蹈的產生也是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而且越傳越玄。不過,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印度的舞蹈源於古時候人們對神的崇拜。由於人們為了取悅於神,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祭祀禮儀,天長日久,祭禮活動逐漸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舞蹈。
在印度,不管在寺廟中,還是在工藝品店,一個十分常見的神像就是舞神。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濕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直到今天,每當有舞蹈演出時,濕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這尊舞蹈中的濕婆神像不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神像採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徵創造各種聲音;右下手象徵保護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燒之火,象徵可以毀滅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與抬起的左腳相對,象徵自由;右腳下踏一魔鬼,象徵善戰勝惡;左腳上抬,象徵超凡脫俗,升騰不息;周圍裝飾,則是象徵養育人類的自然世界。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僅其舞姿優美動人,引人人勝,其舉手投足間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體現了印度舞蹈的豐富內涵。
印度舞蹈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身體語言異常豐富,尤其是手語更是變幻莫測。據說,舞蹈演員單手可做出28種姿勢,雙手可做出24種姿勢。再加上首、頸、臂、腿和腳的配合,其姿勢就不可勝數了。這種變化萬千的姿勢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慾、種種舉動,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白晝和黑夜等自然現象。總之,人世間的一切都可以在舞蹈動作中表露無遺。
印度舞蹈還講究手、眼、心、意的統一。簡單地說,就是手勢、眼神、內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都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可以充分表達出舞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印度舞蹈一般要求以身體語言體現出8種「拉斯」,「拉斯」意即「味道」。這8種拉斯分別是:斯楞嘎爾(愛)、哈謝(詼諧)、格魯楞(憐憫)、勞得爾怒入威爾(英雄)、帕雅那格(恐怖)、威帕茲(輕蔑)、阿得浦得(驚愕)和尚德(安詳)。當然,這8種拉斯還含有多種多樣的變化,比如:愛就包括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情人之愛。對一個舞蹈演員來說,要想完美地體現出各種拉斯,需要十分艱苦的訓練。
此外,印度是一個「宗教王國」,方方面面無不折射出神的靈光。舞蹈當然也不例外,在各種各樣的傳統舞蹈中,關於神的傳說往往是永恆的歌頌主題。所以,如果對印度的宗教,尤其是對印度教的各種傳說有所了解的話,傳統舞蹈就不難看懂了。
印度古典舞蹈的流派
婆羅多舞
婆羅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傳統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響最大的舞蹈。這種舞蹈多用於頌神和祭祀,最初是在印度教廟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傳到廟外。
婆羅多舞講究音調、節拍和表情的和諧統一,尤其是手語變化莫測,令人回味無窮。這種舞一般由1名演員獨舞,台側有另外5人協助演出。這種舞蹈共分6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全舞的序曲,有祈願整個舞蹈取得成功之意,用唱詞伴舞。第二段叫做「賈提斯瓦拉」,意思是「步伐和音調」。這時開始有音樂伴奏,舞蹈正式進入情節。第三段叫「沙達姆」,意即「述說」。第四段叫「瓦爾納姆」,意思是「敘事」,這是全舞的重心和高潮,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第五段叫「巴得姆」,意為「表現」。第六段叫「提拉姆」,意為「結尾」。
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流行於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帶,內容多取自兩大史詩和往世書。這種流派的舞蹈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是演員的面部濃妝艷抹,遠勝於中國的京劇。他們的臉譜是用米糊、綠葉、顏料、油煙和白紙為原料繪制而成。每次化妝都有專業化妝師製作,演員要平躺於地上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因而,演員一上場,從其面部化妝即可分出誰是英雄,誰是魔鬼。
卡塔卡利舞具有極濃的鄉土氣息。演出也不受場地限制,有一塊空地就行,人們只要聽到開演前的震天鼓聲,就會循聲而來,然後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個通宵。
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是流行於北方邦和拉賈斯坦邦的一種舞蹈。它起源於一些以講述兩大史詩糊口吃飯的民間藝人的表演。在莫卧兒王朝時期,卡塔克舞有幸被引入王宮,受到王公貴族的喜愛。卡塔克舞十分講究舞步緩疾的變化。演員跳舞時,腳上系有小銅鈴。隨舞蹈節奏的變化,銅鈴時而響聲大作,猶如千軍萬馬奔騰;時而又只有一兩個銅鈴作響,恰似輕聲細語。所以舞蹈演員要有極高的腳下功夫才行。
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源於印度東北曼尼普爾地區的民間舞蹈。關於這種舞蹈的傳說很多,有的說,它是印度教大神濕婆和雪山女神創造的舞蹈;有的說,它是克里希納神和拉達談情說愛時創造的舞蹈;也有的說,古代曼尼普爾地區的一位國王夢見一種優美的舞蹈,於是教其女兒學會此舞,隨後便流傳民間。
今天的曼尼普利舞主要發展為一種表達克里希納神和拉達愛情故事的抒情舞蹈。這種舞蹈動作歡快,音樂簡單而清新,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