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米泰印度電影
擴展閱讀
英文電影推薦四年級學生 2025-04-30 11:53:15
韓國戰爭電影鬼電影 2025-04-30 11:34:56
微電影劇本怎麼寫ppt 2025-04-30 11:28:43

米泰印度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17 16:19:08

㈠ 德國人為什麼有時候說自己是日耳曼民族,有時候又說是雅利安民族

。「日耳曼」一詞原指印歐語系中的一個支系,形成於銅器時代末期到鐵器時代早期。人們把講這種語言的各部落統稱為日耳曼人。但是,從人種學角度看,這些部落或者族群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根據古代文獻和出土的文物考證,公元初期,日耳曼人包括三大組群:一是北歐組群,即斯堪的納維亞各部落,他們是後來的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島人的祖先;二是東歐組群,他們是散居在奧得河流域和維斯杜拉河流域的哥特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羅吉人(Rugier)和哥皮登人(Gepiden)。在日耳曼人大遷徙過程中,他們輾轉在巴爾干、地中海沿岸和西班牙及小亞細亞地區;三是西歐組群,包括易北河流域、萊茵河流域至威悉河流域及北海沿岸各部落。公元3~4世紀,日耳曼部落融合成阿雷曼尼、法蘭克和薩克森三個部落聯盟,成為打敗羅馬軍團的主力。他們是德意志人、法蘭西人、奧地利人、荷蘭人、瑞士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是19世紀歐洲部分語言學家對分布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講印歐語系語言的各民族的牽強附會的稱呼。18世紀,歐洲語言學家發現印度的梵語與波斯語、希臘語、拉丁語、克爾特語、日耳曼語及斯拉夫語均有某些共同點,於是將其概括為印歐語系,也稱「雅利安語系」。到19世紀,歐洲一些種族主義者為了迎合殖民主義侵略的需要,鼓吹凡是屬印歐語系的民族都屬於「雅利安人種」,即「優等民族」,希特勒法西斯更胡說日耳曼民族是「最純正的雅利安人」,並據此制定出《紐倫堡種族法案》,作為希特勒法西斯屠殺猶太人、吉普賽人的借口。按照這種說法,雅利安人的祖先居住在西亞至印度一帶,他們包括印度人、米泰人(Meder)、波斯人、希臘人和古羅馬人。據考證,雅利安人是公元前兩千年末期從西亞多次人侵到印度西北部的半耕半牧民族,他們社會等級分明,驍勇善戰,曾對當時比較發達的印度文化造成嚴重破壞。談到不同民族的形成及其語言聯系,有一個常識是大家公認的,那就是先有人,後有語言。

㈡ 亞歐非的文明都比中華文明更早嗎

世界歷史年表(亞歐非古文明部分)
前4500年
埃及 :進入新石器時代,考古稱為巴達里文化時期(~ 3600 年)
兩河流域:進入銅石並用時代,考古稱為為埃利都(~前3500年)

前3600年
埃及:父系氏族時期,考古學稱「涅伽達文化 I 時代」(~前3500年)

前3500年
埃及:出現最初的奴隸制小國,埃及稱為「塞普」,希臘稱為「諾姆」,漢譯為「州」。此時進入考古稱為涅伽達文化 II 時代 (~前3100 年)

兩河流域:原始公社制度解體,出現一系列蘇美爾城市國家,考古稱為烏魯克文化時期 (~ 前3100年)

前3100年
埃及:上埃及統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統一的第一王朝,埃及進入早王朝時期。(~ 前2686 年 )

兩河流域:出現國家型成時期,蘇美爾地區出現許多奴隸制國家。考古學稱為捷姆達特.那色文化時期,即早王朝初期和中期王朝(~ 前2700 年)

前3000年
兩河流域:屬於塞姆語系的阿卡德人進入兩河流域,並在那裡建立阿卡德國家。

希臘地區 :愛琴海地區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西西里地區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前2900年
埃及:巴勒斯坦地區進入早期青銅時代,屬於塞姆語系的伽南人,在此定居過著農耕生活。

前2700年
兩河流域: 進入早王朝後期即古蘇美爾時期(~前2371 年)。是奴隸制的鼎盛時代。
前2686年
埃及:進入古王國時期(~前2181 年)。此時埃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進入一個新時代。各朝法老大肆建造金字塔。

前2600年
希臘地區:愛琴海進入青銅時代,這是歐洲最早的青銅文化
前2371年
兩河流域:阿卡德人統一兩河流域南部,建立阿卡德王國(~前2230 年 ),阿卡德王國的創建者是薩爾貢一世(前2371 ~ 前2316 年)

前2315年
兩河流域:阿卡德王國里木什即位(~前2307 年)。在其統治初年,蘇美爾各地不斷爆發起義。里木什鎮壓了各地的起義,並出兵埃蘭,直至波斯灣。

前2306年
兩河流域:阿卡德王國發生政變,里木什被殺,其兄瑪尼什吐蘇即位(~ 前2292 年)。瑪尼什吐蘇執政後向伊朗西南部擴張,擊潰了12個城市的同盟軍。

前2300年
印度河流域文明行成與此時,以印度和最大的兩座城市遺址摩亨佐.達羅和哈拉柏為代表。被稱為哈拉柏文明。

前2291年
兩河流域:阿卡德王國納拉姆新即位(~前2255 年)。此時是王國的極勝時期。納拉姆新先後鎮壓了烏魯克,溫瑪等地的起義,並將期勢力擴展到敘利亞,阿拉伯等地。
前2254年
兩河流域:阿卡德王國沙爾卡里即位(~前2230年)。此時王國日漸衰落,前 2230 年被兩河東部的庫提人所滅。

前2230年
兩河流域:庫提人侵入美索不達米亞,滅掉並統治美索不大米亞近一世紀之久。(~前2150 年)

前2181年
埃及:進入第一個中間時期(~前2040 年)。在此期間,爆發了世界上第一次有史料可考的大規模奴隸,貧民大起義。

前年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趕走了庫提人,建立了更為集權的烏爾第三王朝(~前2006 年)。王朝的建立者烏爾納姆編制了通行全國的法典《烏爾納姆法典》,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此時南部兩河流域進入青銅時代。
前2040年
埃及:從分裂重新走上統一,進入中王國時期(~前1786 年)。此時埃及的奴隸制經濟有一定的發展。

前2000年
希臘地區:希臘進入青銅時代,原始社會逐步解體,形成克里特奴隸制國家。
義大利進入青銅時代,北部義大利出現了特拉瑪爾文化,中,南部義大利出現了亞平寧文化。

前2000年
希臘:克里特進入青銅時代,原始社會逐步解體,形成克里特奴隸制國家
前1894年
兩河流域: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倫王國,史稱巴比倫第一王朝(~前1595年)。此後300年間,巴比倫成為兩河流域最主要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較高的發展。
前1792年
兩河流域:巴比倫第一王朝第六代王「漢謨拉比」即位(~前1750年)。此時是古巴比倫的全盛時期。「漢謨拉比」編制了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

前1786年
埃及:又陷於分裂的局面,進入第二中間期(~前1567年)

前1720年
埃及:遭到來自亞洲的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和統治(~前1570年)。

前1640年
兩河流域: 赫梯人「拉巴爾那」征服小亞東部後,自稱為「大王」。他被認為是赫梯國家的創立者。

前1595年
兩河流域:赫梯人洗劫巴比倫,巴比倫第一王朝告終。

前1567年
埃及:「阿摩西斯一世」將喜克索斯人逐出埃及,建立第18王朝。埃及進入新王國時期(~前1085年)

前1535年
兩河流域: 赫梯立鐵列平為王,鐵列平結束了國內的混亂局面,並對國家制度進行改革,重建貴族會議,確立了王位繼承法。
前1562年
中華:商湯滅夏,建立商王朝。都毫。

前1530年
兩河流域:赫梯人撤離巴比倫後,加喜特人在此建立加喜特王朝(~約前1157年)。
前1504年
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即位(~前1450年)。在其統治30餘年間,先後17次出征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震動了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埃及成為地跨西亞,北非的奴隸制大帝國。

中華: 伊尹放逐太甲於「桐」,後來太甲復位。

前1500年
兩河流域:胡里特人在卡布爾河流域建立米丹尼王國(~前1380年)。其疆域最廣時,西控敘利亞的阿拉拉赫和卡特那,東控努楚和阿拉普卡,以及亞述。

前1380年
兩河流域: 赫梯蘇皮魯留姆實行統治,進入赫梯帝國時期(~前1230年)。赫梯與米丹尼進行戰爭,攻克了米丹尼的首都瓦舒卡尼,敘利亞北部各小國也屈服其勢力。米丹尼從此衰弱。

前1379年
埃及:阿蒙霍特普四世(即埃赫那頓)即位(~前1362年)。他為打擊僧眾集團的勢力實行宗教改革。

前1375年
兩河流域: 巴比倫加喜特王朝布爾那不里什二世即位(~前1347年)。進入全盛時期。

前1365年
兩河流域: 亞述阿蘇魯巴利特一世即位(~前1330年),此後亞述迅速成為一個軍事大國。

前1350年
兩河流域: 亞述阿蘇魯巴利特一世與赫梯聯姻,開始攻擊米丹尼,自稱「大王」。阿蘇魯巴利特被認為是亞述帝國的創立者。

前1330年
兩河流域:亞述恩利爾尼拉里一世即位(~前1321年)。在位期間打敗巴比倫。

前1320年
兩河流域: 亞述恩利爾尼拉里之子阿里克迪尼魯即位(~前1309年)。轉戰南北,建立王都亞述城。他是第一個留下軍事及年的亞述國王。

前1308年
兩河流域:亞述阿卡德尼拉里一世即位(~前1276年)。他擊敗加喜特人後,征服米單你的古老城鎮。

前1304年
埃及:拉美斯二世即位(~前1237年)。在其統治期間,與赫梯帝國進行長期的爭霸戰爭。

前十四世紀後期

中華:盤庚遷都於殷。

前1298年
埃及兩河流域:拉美西斯二世進攻赫梯帝國,雙方激戰與卡疊什。

前1289年
埃及兩河流域:赫梯哈圖舒爾三世即位(~前1260年)並繼續與埃及作戰。

前1289年
埃及兩河流域:赫梯哈圖舒爾三世和埃及拉美西斯二世訂立和約,敘利亞大部分為赫梯帝國所有。
前1275年
兩河流域:亞述沙爾默尼澤爾一世即位(~前1246年)。其繼續向外擴張。

前13世紀中葉
希臘地區:希臘各城邦以邁錫尼王阿加米農為統帥,遠征小亞特洛伊城。希臘聯軍圍城10年不下,後以「木馬計」攻陷特洛伊城。
前1245年
兩河流域: 亞述圖庫爾提尼努爾塔一世即位(~前1209年)。進攻小亞,同時洗劫了巴比倫神廟。
前1230年
兩河流域:赫梯在蘇皮魯留姆二世統治時,遭「海上民族」的侵襲,赫梯帝國亡。
中華:武丁在位,曾對鬼方、夷等用兵。

前1209年
兩河流域: 亞述圖庫爾提尼努爾塔為其子所害,亞述進入衰弱時期。

前1200年
希臘地區:希臘為多里斯人所佔,邁錫尼文明結束。
印度地區:雅利安人由西北侵入印度河流域,並定居下來,雅利安人的早期歷史稱為「早期吠陀時代」(~前1000年)

希臘地區:羅馬約從此時起,第二批印歐部落進入義大利。伊達拉里亞人在亞努斯河和台伯河之間建立一些城市。

前1159年
兩河流域:巴比倫加喜特王朝末代王恩利爾納丁.阿基在位(~前1157年),後被埃蘭所俘,加喜特王朝終止。

前1156年)
兩河流域:加喜特王朝結束後,南部兩河流域建立伊新第二王朝(~前1025年)

前1124年
兩河流域:伊新第二王朝尼布甲尼撤一世即位(~約前1103年)。他曾率兵攻擊埃蘭,其疆域擴大到波斯灣。

前1116年
兩河流域:亞述堤格拉特帕拉沙爾一世即位(~前1078年)。在其統治期間,西進敘利亞,南攻伊新第二王朝,洗劫巴比倫。

前1100年
希臘:約此時進入「荷馬時代」,出現鐵器。整個希臘進入氏族制度解體階段。
中華:紂王殺比干,並對東夷用兵。

前1085年 埃及:進入後期王朝時期(~前332年),又呈現分裂局面。

前1066年
中華:西周建立

前1050年
兩河流域: 以色列為腓力斯丁人所征服,設在西羅的中央神廟被破壞。

前1024年
兩河流域:伊新第二王朝衰亡後,南部兩河流域相繼建立起海國第二王朝(~前1004年)和巴蘭王朝(前1003年~前977年)。
中華:成王即位,周公攝政,平定武庚叛亂,周王朝第二次封建。

前1020年
兩河流域:以色列建立君權,掃羅被立為王(~前1000年)。掃羅領導反對腓力斯丁人的斗爭,在吉爾博戰役中戰死。

前1000年
兩河流域:以色列立大位為王(~前960年)。大衛將腓力斯丁人驅趕出境,定都耶路撒冷,統一以色列.猶太國家。
印度:「晚期吠陀時代」史於此時(~前600年)。這是雅利安人的國家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產生時期,也是瓦爾那制度形成時期。
周昭王攻楚,度漢水溺死。

前960年
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為王(~前930年)。所羅門統治時期是以色列.猶太王國的全盛時期。

前935年
兩河流域:亞述阿蘇爾丹二世(~前913年)統治時期,中斷近一個半世紀的亞述年代紀重新開始。

前930年
兩河流域:以色列.猶太王所羅門去世,其子利荷普阿姆即位(~前922年)。北部以色列人爆發了以耶羅波安為首的反抗運動。

前928年
埃及兩河流域:流亡埃及的耶羅波安,在埃及的支持下,攻陷耶路撒冷。從此統一的以色列.猶太王國瓦解。

前922年
耶羅波安王朝建立(~前900年)。耶羅波安一世(~前901年)為北方(以色列)之王,羅波安(~前915年)為南方(猶太)之王。

前900年
兩河流域:以色列巴沙王朝建立(~前876年)。繼續同猶太人進行戰爭。

前883年
兩河流域: 亞述阿蘇爾那亞爾帕二世(~前859年)統治時,不斷向外擴張,一再在西方,北方和西北方作戰,試圖重建亞述帝國。

前858年
兩河流域: 亞述瑪那薩爾三世即位(~前824年)。兩河流域北部、敘利亞地區諸小國都為亞述所征服。
希臘地區: 約前9世紀希臘《荷馬史詩》編成詩集。
北非迦太基建立城邦。

前842年
兩河流域:以色列經過內亂後,軍人耶戶取得政權,建立耶戶王朝(~前748年)。在耶戶統治期間,以色列屈服於亞述。

兩河流域:猶太王國母後阿瑟萊雅在耶戶政變中奪取大權,欲滅大衛一家以鞏固地位。
前841年
中華:國人暴動,厲王逃跑至彘,周公,召公實行共和行政,中國歷史上正確紀年自此開始。

前836年
兩河流域:猶太吉霍阿什由祭司長支持登位(~前797年),阿瑟萊雅被殺。
前828年
中華:厲王死,宣王即位

前823年
兩河流域:亞述沙姆希亞達德五世(~前811年)得巴比倫之助,平定境內叛亂,但失去帝國若幹部分,後烏拉爾圖人日益興起,威逼亞述。

前810年
兩河流域:烏拉爾圖明努亞開始統治(~前781年)。烏拉爾圖日趨強盛。

前798年
兩河流域:以色列約阿斯(~前782年)統治期間,同猶太人作戰,收復以色列失地,取得耶路撒冷,迫使猶太為附庸。

前797年
兩河流域:猶太亞瑪統治時(~前769年),喪失獨立,臣服以色列。

前783年
兩河流域:以色列耶波安二世(~前748年)統治時,其國勢強盛。自所羅門統治以來,大馬士革等第一次歸於以色列統治。

前776年
希臘地區:希臘各城邦舉行第一屆奧林匹克賽會,希臘紀元開始。
前771年
中華:申侯聯合犬戎攻入鎬京,殺周幽王,西周滅。

前770年
希臘地區: 希臘人在義大利的伊什亞島上的皮特庫建立最早殖民地。

前770年
歐洲:希臘人在義大利的伊什亞島上的皮特庫建立最早殖民地。
中華: 平王東遷,東周開始。

前769年
兩河流域:猶太烏西亞(~前749年)統治時期,其國勢轉盛。

前760年
兩河流域: 烏拉爾圖薩爾杜里二世即位(~前730年)。薩爾杜里二世曾多次征伐烏爾米亞湖西南的馬亞國,兩次出征康馬汗國。

前757年
希臘:斯巴達檢察官紀年開始

前753年
歐洲:羅馬建都城,王政時期開始。

前748年
兩河流域:以色列耶戶王朝末代王撒迦利亞為沙龍暗殺。

前746年
兩河流域:亞述提格拉特帕沙爾三世即位(~前727年),亞述歷史進入新亞述時期。他在位期間,實行軍事改革,推行募兵制,改革軍事技術,對外進行擴張,其國勢大振。

前740年
希臘:約從此年起,斯巴達在國王西奧龐珀斯的帶領下,征服美塞尼亞地區,史稱美塞尼亞戰爭。(~前720年)

前735年
兩河流域:約在此年,烏拉爾圖薩爾里二世與亞述提格拉特拉沙爾三世作戰,薩爾杜里二世戰敗。

前734年
兩河流域:猶太埃哈茲即位(~前715年),為抵禦以色列的進攻,求援於亞述。

前732年
兩河流域:亞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攻陷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推羅等城被迫向亞述納貢。

兩河流域:以色列大部分及阿拉姆全部置為亞述行省。亞述人任命何細亞(~前723年)在撒馬利亞為王。

前729年
兩河流域:亞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並吞巴比倫,自封為巴比淪王。

前730年
烏拉爾圖魯薩一世即位(~前714年)。魯薩一世統治期間對南高加索進行討伐。

前726年
兩河流域:亞述薩爾瑪那薩爾五世即位(~前722年)。前725年,圍攻以色列都城撒馬利亞及推羅。前722年,撒馬利亞為薩爾瑪那薩爾所攻陷。

前722年
兩河流域: 亞述薩爾貢二世(~前705年)。其在位期間,鎮壓了敘利亞諸部的起義,摧毀了以色列,擊敗了烏拉爾圖。

中華:《春秋》記事由此年開始。

前715年
兩河流域: 猶太希西統治時期(~前687年)。希西家制定宗教及政治改革,作為復興大衛盛世計劃的一部分。

前704年
兩河流域: 亞述薩爾貢二世之子辛那赫裡布即位(~前681年)。辛那赫裡布以武力及外交手段使巴比倫,腓尼基個城邦,敘利亞,埃及,以及小亞諸國臣服。

前689年
兩河流域:亞述辛那赫爾布洗劫巴比倫城

前683年
歐洲:希臘雅典執政官從此時起為一年一任,執政官皆從氏族貴族中選出

前685年
中華:齊桓公即位,用管仲為相

前680年
兩河流域:亞述阿薩爾哈東即位(~前669年)。在其統治期間,埃及、巴比倫、腓尼基諸國擺脫亞述而獨立。

前671年
兩河流域:亞述阿薩爾哈東遠征埃及、佔領孟斐斯,自稱上、下埃及和努比亞之王。

前669年
兩河流域:亞述阿蘇爾巴納帕而即位(~前627年)。此時亞述武力征服已到極點,其版圖東接伊朗、西臨埃及、北及高加索、南抵波斯灣。

前660年
希臘:希洛人在其領袖阿李斯扥梅尼的領導下舉行起義,史稱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前645年)。

前640年
兩河流域:猶太約西亞統治時期(~前609年)。其在位時推行一項完整的政治、宗教綱領,以重建大衛的王國。

前651年
中華:齊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

前626年
兩河流域:迦勒底王那波帕拉薩爾乘亞述國勢衰弱,將亞述人趕出烏魯克,佔領巴比倫,取得巴比倫王位,建立新巴比倫王國(~前539年)。

前616年
歐洲:羅馬老塔克文統治時期(~前578年)。

前638年
中華: 宋,楚泓之戰,宋襄公大敗。

前632年
中華:晉,楚城濮之戰,楚敗,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

前627年
中華:晉敗秦於崤。

前612年
兩河流域: 新巴比倫和米底聯合攻陷尼尼微城,亞述帝國滅亡。
前623年
中華: 秦穆公稱霸西戎。

前605年
兩河流域:新巴比倫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前562年)。在此期間修建的「空中花園」,被希臘人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前601年
埃及:法老尼科在其邊境打敗尼布甲尼撒。尼科統治期間,溝通尼羅河與紅海之間的運河工程開時動工,並遣腓尼基船隻繞航了非洲。
前600年
希臘:《伊索寓言》產生。
印度:早期《奧義書》約於此時成文(~前550年)
前599年
印度:耆那教的創始人增益生於此年。相傳增益30歲出家,苦行12年得道,被稱為大雄,獲「耆那」(即勝利者)的稱號。耆那教因此得名。

前597年
兩河流域:新巴比倫尼布甲尼撒二世進攻耶路撒冷。不久,耶路撒冷陷落,猶太王約雅斤及其臣民被擄至巴比倫。

中華: 晉、楚邲之戰,晉敗,楚莊王稱霸中原。

前594年
歐洲:雅典梭倫任首席執政官(~前593年),實行一系列重要改革,頒布「釋負令」,廢除債務奴隸制,按財產將雅典自由民分為四個等級,恢復公民大會,建立四百人會議,創立陪審法庭。

前586年
兩河流域:新巴比倫尼布甲尼撒二世攻下耶路撒冷,大肆劫虐,猶太王國亡。許多猶太人在次被擄往巴比倫(猶太史稱為「巴比倫之囚」)。期間,逐漸形成了救世主思想,猶太教產生。

前578年
歐洲:羅馬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統治時期(~前534年),實行改革。

前563年
佛陀降生
老子大概生於此時

前558年
阿黑們族的居魯士統一伊郎高原諸部落,並領導波斯人反對米底人的統治。
前551年
中華:孔子生於此年。

前550年
兩河流域: 居魯士大帝率軍攻陷米底都城愛克巴坦那,滅掉米底,建立阿黑門尼德王朝(~前330年)
前546年

希臘:斯巴達擊敗歌斯,成為霸主。

前544年
印度地區:印度頻毗沙羅(~前493年)開始統治摩揭陀國,定都王舍城。
前538年
兩河流域:波斯佔領巴比倫城,新巴比倫滅亡。波斯人釋放了囚禁在巴比倫的猶太人。

前529年
兩河流域:波斯居魯士大帝遠征中亞,遭游牧部落馬薩革泰人的圍殲,居魯士被殺。其子岡比西斯即位。

前525年
波斯岡比西斯征服埃及,自稱埃及法老,建立第二十七王朝(~前404年),或稱波斯王朝。

前522年
兩河流域:波斯僧高墨塔偽稱岡比西斯之弟,奪取政權。岡比西斯死於歸國途中。大流士聯合部分波斯貴族殺高墨塔,即位為王(~前486年)。大流士在位期間,波斯帝國盛極一時。

前514年
兩河流域:大流士改革了波斯帝國後出兵歐洲,進攻斯基泰人,慘敗。歸途中佔領了歐洲部分地區。大流士成為第一個向歐洲擴張的東方君主。

前510年
歐洲地區:羅馬「驕傲者」塔克文專橫暴虐,引起貴族與平民的強烈不滿,被逐出羅馬。

前509年
歐洲地區:相傳羅馬公和國建於此時。公和國首腦初稱行政長官,稍後稱執政官,共二人,由百人團從貴族中選出,其權利均等。
前506年

中華:吳國攻楚國,入郢都。

前505年
希臘地區:克利斯提在雅典建立民主政治。

前495年
希臘地區:馬其頓亞歷山大一士(~前450年),統一馬其頓全境。此時,馬其頓與希臘各邦保持密切的聯系。

前496年
中華:吳,越檇(因「醉」)之戰,吳王受傷而死。

前494年
希臘地區:羅馬平民拒絕作戰,帶武器離開羅馬,史稱「平民運動」,貴族迫於形勢,只好讓步,平民取得選舉保民官的權力。
中華: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句踐。

前492年
兩河流域:波斯大流士以雅典等城市支持米利都為藉口,派兵進攻希臘,但由於波斯船隊遭暴風之災,進攻受挫。

前490年
兩河流域:大流士第二次派兵進攻希臘。海軍橫渡愛琴海,在雅典附近的馬拉松平原登陸。雅典人在將軍米泰雅德指揮下,以巧妙的隊形戰勝了強大的波斯軍隊。為希臘歷史上著名的「馬拉松戰役」。

前493年
希臘地區:希臘雅典泰米斯扥克利任執政官(~前493年),放逐政敵亞里斯泰提。
羅馬人與拉丁人訂立條約,相互有幫助的義務,互分戰利品,相互通商。

印度:摩揭陀阿闍世(~前462年)自立為王。摩揭陀開始在印度列國中稱雄。

前482年
中華:吳王會諸侯與黃池,成為霸主,越王引兵襲吳。

前480年
希臘兩河流域: 8 月,波斯大軍進入希臘本土,斯巴達王李奧尼達率近千人在德摩比利地區給予波斯沉重的打擊後,全部戰死。9 月,波斯大軍進抵雅典,在薩拉米海灣戰役中被擊敗,此為著名的「薩拉米海戰」。

前478年
希臘:雅典、愛琴海諸島和小亞各城邦組成反波斯的海上同盟,史稱「提洛同盟」。

前473年
中華:越王購殲滅吳國後,會諸侯於徐州。
這裡面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前841年(公元前)
中華:國人暴動,厲王逃跑至彘,周公,召公實行共和行政,中國歷史上正確紀年自此開始。
中國歷史上正確紀年自此開始,這句話的「正確」倆字很重要。
舊石器時代至今有260萬年。中國有100多萬年。都只能說「據考古發現」
新石器時代呢?
至於文明我認為還應該以有文字開始。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出現在哪個國家呢?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大約出現在,距今5000~6000年前;中國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楔形文字 。
所以我認為亞歐非的文明都不會比中華文明更早。你說呢。

㈢ 德國人,瑞典人,瑞士人是一個民族的嗎怎麼看的是德國人是德意志人:日耳曼人的後裔

首先的前提是民族是一個人為的歷史范疇,和種族、人種之類的可以依靠外貌或基因檢測判定歸屬的概念不同。國外至今對此沒有統一的認識,中國學術界內部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日耳曼人(Germanicpeoples)是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接近的部族或國家的總稱。這個概念來自古希臘學者的命名,針對的是說同一語族近似語言(注1)的西北歐多個部族。日耳曼語族居民從未自稱過自己是日耳曼人(Germanicpeoples),在漫長歷史中這同一語族西北歐部落演化出來的若干個民族國家,也相互間不會看對方為同一個民族。

所以並不會有日耳曼人消亡這一個概念,因為這完全是學術界對此而抽象歸納出的一個概念。

注1:日耳曼語族下的各種語言大多數具有漸變群的性質,漸變群的意思就是鄰近的方言

互相能夠暢通無阻得交流,距離較遠的則不能。比如說下文提及的高地德語(比如德國南部慕尼黑一帶的方言)和瑞士德語、荷蘭語和低地德語(比如德國漢堡方言)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而低地德語和瑞士德語之間則完全不能通話。

在此種以語族為標準的歸類方式下,目前,主要的歐洲日耳曼語族國家(Germanic-speakingEurope)有:

英國、德國、荷蘭、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盧森堡、丹麥、冰島、挪威、瑞典

日耳曼語族作為第一日常語言使用的人口占據少量多數,但有其他語族和之勢均力敵的國家:

比利時:55%-60%左右人口使用荷蘭語(荷蘭語使用者和標准德語使用者相互交流能懂對方意思,據說可進行70%的交流),東南部少量人口使用德語;另外40%左右人口使用屬於拉丁語族的法語。

瑞士:60%左右人口使用德語(瑞士人日常使用的瑞士德語在口音上和標准德語不同,接近德國南部的施瓦本方言,大多數德國人完全聽不懂瑞士德語,但是瑞士德語的正體法與標准德語的完全一致)。

另外:

愛爾蘭:愛爾蘭人本屬於凱爾特民族,使用蓋爾語,但由於被英國統治多年,蓋爾語目前已很少在愛爾蘭民間日常使用,愛爾蘭人目前主要使用英語。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語言文化上的接近未必代表人種方面的接近,比如說英國有不少黑人或南亞人是18-19世紀被遷移入英國,和英國人形成混血兒,他們已被英國文化完全同化,只會說英語而完全不會說他們祖居國的語言。

這里主要要看歐洲近年對於Y染色體基因測序方面的統計結果了。由於Y染色體很少發生改變,但是發生的頻率足以建立可以用來追溯歐洲人祖先的模式。以這為基準觀察歐洲人Y染色體基因測序結果的近似程度,可以歸納出歐洲各地人民血緣上的近似程度。

這里就有一張來自國外網站的圖可以作為參考的。

來自該圖諸餅圖對應各顏色項的解釋:

EUROPEANHAPLOGROUPS

R1b:WesternEurope(Celtic,Basque,Italic,Frisian,Saxon)

R1a:EasternEurope(Slavic,Aryan)

I1:NorthernEurope(Germanic,Scandinavian)

I2a:SouthernSlavic(BalkansandsouthwesternUkraine.I2a1isalsopresent

inlargenumbersinSardinia,Basques.)

I2b:WesternEurope(Germany,Denmark,Netherlands,BelgiumandEngland)

:

J1:Arabs,Jews.

J2:Spanish,Italian,Sicilian,Greek,AnatolianTurkish,Jewish,andsome

FrenchandPortuguese.

T:,Iraqis,SerbsandtheSpanish.,,Russia』.

G:MostpresentinCaucasus(southernRussia),.About60%ofOssetians;30%ofGeorgians,KabardiniansandBalkarians.

E1b1b:NorthAfrica,,%and24%.(,.ties.)

ASIANANDAMERINDIAN(NON-CAUCASIAN)HAPLOGROUPS

N:FirstappearedinSoutheastAsia.sternEurope,theOb-,andtheSiberianTurkic-speakingYakuts.

Q:..(-.)

由此可見,統計出來的結果是:總體上瑞士人Y染色體基因圖譜接近法國人而和德國人差異相對較大,比利時人的則最接近英格蘭人。而瑞典人北歐成分最強,而且東歐成分也挺高,大於當中的西歐成分。

最接近德國人Y染色體基因圖譜的是荷蘭和丹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