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釋迦牟尼佛陀傳 印度 什麼時候拍的
佛陀(Buddha-Rajaon Ka Raja)(佛陀:萬王之王)於2013年9月8日(周日)早上11點開始播放。
這部電視劇定位為歷史劇,由印度Zee TV(Zee電視台)和印度廣播公司(Doordarshan)聯合出品。製作人為B.K. Modi,全球香料(Spice Global)贊助。
原音為印度語,每集1小時,一共55集。
本劇(佛陀)第一批海量照片,特意挑選了被視為良辰吉日的佛節(2013年5月27日),於孟買電影城開拍。
於多國上映,包括斯里蘭卡、柬埔寨、泰國、秘魯、德國等。
本劇完整描繪悉達多太子自出生、成長、結婚、生子、出家、降魔、證道、宣法、湼槃的過程。以印度當地現代揉合古典的風格,細致地還原詮釋。值得一看。
Ⅱ 釋迦牟尼的相關影視作品
片名:The Legend of Buddha / 佛的傳說
導演:Shamboo Falke
類型:劇情/動畫
國家:印度
語言:印度語;英語
上映:2004-10-22
片長:90分鍾
獎項:該片於2005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得到預提名 片名:The Life of Buddha / 佛祖的一生
導演:Kritsaman Wattananarong
編劇:Aumpira Wongthamma
類型:劇情/動畫/傳記 國家:泰國語言:泰語上映:2007-12-05片長:150分鍾 片名:The Buddha /爐香贊佛導演/編劇:David Grubin
類型: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美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09-07-21片長:115分鍾 片名:尋根探源話佛教類型:紀錄片
製片:日本NHK上映:2005 片名:手冢治蟲のブッダ 赤い砂漠よ!美しく/手冢治蟲的佛陀:美麗的紅色沙漠
導演:森下孝三
編劇:手冢治蟲/吉田玲子製片國家:日本語言:日語上映:2011-05-28(日本)片長:100分鍾 片名:手冢治蟲のブッダ 終わりなき旅 /手冢治蟲的佛陀2:無盡的旅程 導演:小村敏明編劇:吉田玲子類型:劇情/動畫製片國家:日本語言:日語
上映:2014-02-08(日本)
片長:85分鍾
Ⅲ 印度電影-《釋迦牟尼傳奇》。哪位電影愛好者可以給我這部電影的詳細信息主演是誰很棒的影片。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足古印度釋迦族人,釋迦牟尼是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成道後,人們稱他為佛陀,略稱為佛。意思是「覺悟者」。釋迦牟幾三堪稱領悟了宇宙人生真諦的火學者。 美國聲名煊赫的大學者麥克哈特,是當代著名應用物理學家、數學家、法學家兼天文學家。他最著名的一部暢銷書叫《人類百位名人排座次》,作者在書中把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排名第四,置於耶穌基督之後,孔丘之前。
Ⅳ 神一樣的印度電影,釋迦牟尼的發型怎麼回事
,第五窟的主佛不是釋迦摩尼佛,是彌勒佛,根據他的坐姿,我們稱他為交腳彌勒。
根據大般若經卷記載:佛有80種好,32相,其中關於頭發的描述是「發修長紺青,密而不白」
紺青是黑里透青的顏色,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藍色。
所以,藍色的頭發是佛特有的寶相,是一種超脫常人的顏色。
Ⅳ 釋迦牟尼是誰有何作為
釋迦牟尼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創始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意為「成就一切者」。釋迦牟尼這一名字是在他成佛以後,世人對他的尊稱,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圓寂於公元前486年,共活了80歲,與我國春秋時代的孔子是同時代的人。
據我國佛經記載,在古印度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個富庶的小國,這就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年輕的凈飯王是位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之人,後與毗鄰的拘利族天譬城主善覺大王的女兒摩耶結為夫妻。
王後40歲那年,才有了懷孕徵兆。懷胎10月後的一天,王後生下一個男孩。只見他相貌端麗、神態安詳,並無一般嬰孩的哭鬧表現。這就是後來成為佛祖釋迦牟尼的喬達摩·悉達多。他的誕生地蘭毗尼園後來成為佛教徒世代朝拜的聖地。
在皇宮優越的物質條件下,釋迦牟尼一天天成長起來。
釋迦牟尼天姿聰慧、悟性極佳,少年時代,便養成了愛思考、愛提問的良好習慣。其父凈飯王期望他長大以後成為「轉輪聖王」,有意加以培養。他命兒子同釋迦族姓兒童約萬人一起到教書法師跋陀羅尼(意為「普友」)的學堂學習。釋迦牟尼很快就脫穎而出。對太子的博學多才,法師常常驚嘆不已。除此之外,太子還學習哲學、韻文、占學、數學、歷法、祭法、祈禱學、妖怪學、技藝、蛇學等多種知識與技能。
當釋迦牟尼長到17歲時,釋迦族姓的長輩們都來拜見國王,請求國王為太子選擇賢妃!凈飯王納言下詔,召集釋迦種姓年輕美貌的女子五百人,讓太子挑選。釋迦牟尼後來鍾情於一位名叫俱夷的女子,她父親是一名持杖者。持杖者說:我姓之宗法,須通曉技藝之人,才可把女兒嫁給他。使臣回稟國王,國王頗為不快。釋迦牟尼聽到後倒是極力贊同,應允七天後舉行技藝。比賽那天,五百多名釋迦族青年男子聚集到王宮競技場上,約定比賽數學、文字、音律、劍術、角力、射箭、騎馬、游泳、跑步等項目。釋迦牟尼在全部項目中都占優勢,最終獲勝。持杖者心悅誠服地把女兒嫁給了他。
在當時社會里,婆羅門教是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教義規定青年人要經歷四種生活,即梵行期、家住期、林棲期、遊行期。釋迦牟尼就是順從這個社會習慣,進行了四方出遊。
釋迦牟尼成婚後,並未改其沉思的習慣,他對見到的任何一種現象都能作長時間的思考。
一日,釋迦牟尼及隨從數十人乘車馬從東門出遊。在郊外野徑旁,一個老人拄杖而過。駕車者告之:此人為老所迫,「老」非國法,眾人至壯被老殘。太子想像著父母妻氏乃至自己,不論此時多麼年輕富有,終將老去,實在讓人痛苦!於是游興頓無,命起駕回宮。
幾日後,釋迦牟尼又從南門出宮郊遊,行至不遠,見一病人,駕車者告之:此人已被病纏身,病危常在將近死。太子心想,患病之人周身無力,即使頭腦聰銳手足健全也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多麼令人痛苦!有什麼辦法可以免除這種痛苦呢?回宮後,他整日為尋思這個問題愁眉不展,國王見了甚是擔憂。
過了幾日,釋迦牟尼又啟請出遊西門。出城不久,遇見四人抬著一具棺材迎面走來,死者家屬跟在後面,捶胸頓足呼號哭泣。駕車者告之:瞻州次是已死人。釋迦牟尼想,怎樣才能使人返老還童、青春永駐,怎樣才能使疾病遠離,生命長存呢?回宮以後,悶坐苦思,憂形於色。
過了十幾日,釋迦牟尼始終未找到答案,於是啟奏凈飯王,要出遊北門。剛出北門,遇見一比丘(和尚),駕車者告之:此人名丘僧。此時丘僧走近說:解脫之道,不在王宮在山林。釋迦牟尼大受震動,心想:這就是我苦苦追尋的事業啊!於是下定決心舍棄王位,離家尋找解脫之道。這時釋迦牟尼已經29歲,妻子俱夷即將分娩。
北門出遊回來第二天,釋迦牟尼前去拜見凈飯王,說道:恩愛聚會,必有離別。願父王許我出家,為眾生尋求一條解除痛苦的途徑。凈飯王聽後非常難過,他想盡一切辦法挽留太子。但釋迦牟尼一心謀劃著如何逃出城去。
第七天晚上,釋迦牟尼趁眾人睏乏歇息的機會,偷偷溜出寢宮,來到馬廄,叫醒車夫,讓他駕車送他出城。
釋迦牟尼逃出王宮,經過七天七夜的長途跋涉,離開迦毗羅衛國,來到「毗舍離城」(古印度一國名,第二次經典結集處)外跋伽婆仙人苦行林。當時矢志的跋伽正在這里苦修。釋迦牟尼看見許多修苦行的婆羅門,釋迦牟尼待了幾日,認為修苦行不能獲解脫之道,便告辭跋迦,繼續尋找真諦。
卻說凈飯王發現太子出走後,立即派出王師大臣及許多隨從,由車夫領路,急追而來。釋迦牟尼正想前往摩揭陀國的灰白山中尋道,在半途就被追上。王師及大臣百般規勸,仍不見太子回心轉意,於是留下橋陳如等五人跟隨太子,率餘下眾人回宮復命去了。
釋迦牟尼繼續南行,他們渡過凶險的恆河,來到摩揭陀國(古印度國名,王舍城之所在國),受到國王頻毗婆羅的熱情款待。
釋迦牟尼帶領五人渡過尼連禪河,來到河邊的迦暗山修行地。此後,他先後尋訪了新學派領袖、年逾百歲的阿羅邏迦羅摩和數論先師優陀迦羅摩子,並且吸收了二位大師的禪定觀想方法。
釋迦牟尼離開兩位數論大師後,又到了伽耶,當時在尼連禪岸邊的苦行村,住著許多苦行者,面對苦修盛行的當時社會,釋迦牟尼一時找不到更佳的修行方法。他想:五濁使世道險惡、人心叵測,我為自身清凈,破除邪謬,普渡眾生,應當修禁行和苦行。於是他就這樣修行了六年。《佛本行集經》中對他的修行結果有如下記載:身體羸疲,喘息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無力氣。六年苦修,使釋迦牟尼的體質大大受到了損害。
六年後的一天早晨,太子來到尼連禪河邊飲水,他看見了自己投在水中的身影心中不禁悲嘆:六年苦修,殘身傷智,徒勞無益。若丟掉苦行,仍像先前居家沉思,或許能獲得解脫之道。於是決定凈身進食。
太子走進尼連禪河,在清澈的河水中洗掉了六年積沉下來的污垢。由於身體十分虛弱,洗浴後感到頭昏眼花,攀著一根樹枝才上了岸。
這時,一個叫善生的村姑沿河而來,她獻上鮮牛乳救了釋迦牟尼。隨從橋陳如等三人見太子喝了牛乳,以為他意志已滅,前功盡棄,大為氣惱,紛紛離他而去。
釋迦牟尼不久來到佛陀伽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釋迦牟尼端正身體,並發誓不獲誓不起此坐,便默坐進入禪定境界。
他在畢缽樹下連坐了七天七夜,未進一粒米粟。
到第七天黎明,釋迦牟尼忽然感到長期縈繞在頭腦里千絲萬縷的疑難全部釋然,混沌已久的大腦豁然開朗、大徹大悟了。原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在永不停息地變化,萬物變化的惟一歸宿就是因果報應。有因必有果,因果必循環。人生如舟,苦海無涯,只有斷絕一切慾望,多積累施捨的善行,才能消除煩惱,才能寧靜地忍受各種痛苦,得到真正的解脫。這就是釋迦牟尼所證得的「正覺」。
從此,釋迦牟尼成為佛陀(簡稱佛,意思是覺者,智者)。釋迦牟尼成佛這一天是公元前五三○年農歷十二月初八。那年他35歲。
此後的釋迦牟尼因到處傳播佛教而受人敬仰。
釋迦牟尼成佛後,來到鹿野苑(今印度的波羅奈城),尋找跟隨他多年的橋陳如等五人。
釋迦牟尼尋到他們後,開始向他們傳授自己的法道。
釋迦牟尼的初次說法,完全征服了橋陳如五人的心。他們一齊跪拜,乞求佛陀收他們為徒,這就是釋迦牟尼最初的五個弟子,野鹿苑是他得道後第一次傳授經法的所在地。
在鹿野苑最初說法後,釋迦牟尼暫時行走在縛羅迦河的沿岸。為眾人排憂解難、指點迷津,傳播佛教,不久就收了弟子六十多人,師徒眾人在縛迦河岸傳道。後來釋迦牟尼讓六十佛徒分散而去,雲游四海,佛教廣泛地傳播起來。
釋迦牟尼在35歲至80歲的44年間,雲游印度各地,向人們傳布教法,普度眾生。盡管他擁有上千名弟子、上萬個信徒,仍身遭諸多不幸。當時,婆羅門教是佛教興起前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它嚴格劃分人的等級優劣,以鞏固統治階級的地位。而佛教主張一切教徒皆情同手足,不論貴賤,它的教義對婆教產生了巨大沖擊。於是釋迦牟尼成為被誹謗和詆毀的對象。
在他晚年時候,教團還發生過分裂現象。
此外,釋迦牟尼為協調僧團內部人與人的關系,使之和睦統一,為了制約比丘和比丘尼的行為,有利於他們的修行和擴大佛教影響,制定了這樣那樣的戒規。為此釋迦牟尼也遭到非議。但他善惡兼容,不計前嫌,最終令萬人傾服,受萬人朝拜。
釋迦牟尼為傳播佛教奔波勞碌了一生,於公元前486年圓寂(涅槃)在拘屍那伽城(今印度聯合省伽夏城)的跋提河邊。
釋迦牟尼死後,古印度各國為爭奪他的遺骨(「舍利」,火化後呈珠狀物)而大動干戈。後經調解,決定將遺骨骨灰分成八份,各自帶回「舍利塔」供養。此外,當地人還搜集釋迦牟尼的毛發、衣物,建塔封存供養。這些「舍利塔」至今古風猶存。供八方遊人瞻仰、祭拜。
Ⅵ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是什麼電影
釋迦牟尼佛傳
香港
2013-10-29
《釋迦牟尼佛傳》是李國輝執導,呂良偉、徐天佑、謝婷婷、麥長青、李龍基、羅家英等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了釋迦牟尼佛開啟佛教,並在印度傳教的故事。
劇情簡介
釋迦牟尼佛(約為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949年)。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
屬剎帝利種姓。父為國王凈飯王,母為王後摩訶摩耶。據經典記載,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從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據當地的風俗,摩耶夫人要回娘家分娩,在途經蘭毗尼園時,於無憂樹下誕下太子悉達多。據記載,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蓮,他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里的「我」是指大地一切眾生包括動物在內,其本有之佛性都是最尊最貴的)這時有兩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浴佛節與此有關。悉達多太子,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2歲左右,他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弘法49年。年80歲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
Ⅶ 為什麼釋迦牟尼傳奇電影裡面一句阿彌陀佛也沒有出現呢
因為是「釋迦牟尼傳奇電影」,不是「阿彌陀佛傳奇電影」,所以說的是釋迦牟尼佛的事跡啊……沒出現阿彌陀佛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Ⅷ 求一部講印度公主被綁架的電影
"印度王公的女兒"(義大利)
一位外剛內秀的加拿大警官和一位美麗的、富有同情心的印度裔英國女醫生之間那充滿激情、布滿荊棘的愛情關系被粗暴地打擾了--當這個女人遭到綁架後。這位警官跟隨她走遍了半個地球……到了異國他鄉印度王國,在那裡他得知了關於他的愛人的秘密:她是一位王公的極其富有的女兒,並且是王位的繼承人。他們的冒險……以及不幸的遭遇……在重新團聚以前充滿了斗爭、戲劇性的事件、浪漫和甚至是喜劇性的事情,以及非常危險的惡棍和有趣、獨特的同盟者。置身於西方世界的摩天大廈和印度的皇家宮殿中,這個令人難忘的故事講述了東方和西方之間的文化沖突。充滿斗爭的故事情節和十分浪漫的結局將吸引世界各地的觀眾。
Ⅸ 印度的「佛」不是中國的「佛」,大型印度電視連續劇《佛陀》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
印度拍的電視劇《佛陀》,製作非常精美,品質值得店在哪。最出彩的在於該劇告誡世人點亮自己的燈火,做自己的一盞燈,去認識自己的智慧,行持正法,哲理性較強。
這是一個以非佛教徒的凡夫俗子的眼光看劇發表的影評:佛陀有十大弟子。於漢傳佛教的信眾,最為熟悉的也許就是漢傳佛教的造像中,佛陀身邊的兩位尊者:阿難和大迦葉。
劇終的時候,仍然無法放下佛陀的離去的阿難走在海邊,一片葉子落在阿難的肩上。他的耳畔響起了佛陀的教誨。阿難開悟了嗎?
按照經典,阿難是沒有的。為了讓他參加結佛典,師兄大迦葉算是用上了激將法了,終於讓阿難奮發修行,在結佛典前開悟。
然而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我,卻希望在這一刻,阿難是真的悟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