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媽媽2電影
擴展閱讀
最新電影俾斯麥 2025-04-25 23:43:44

日本媽媽2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12 03:30:09

⑴ 日本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

沒看過日本的就看過中國的

中文名稱:媽媽再愛我一次
英文名稱:Mother Love Me Once Again
別名:My Beloved

導 演: 陳朱煌
主 演: 楊貴媚 李小飛 謝小魚
上 映:1988
地 區:台灣
對 白:普通話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Digital AC3
時 長:100分鍾
類 型:劇情/倫理/家庭
字 幕:內嵌中英字幕
劇情簡介:
秋霞與林國榮真心相愛,並已珠胎暗結,可惜林母為了兒子的前途著想堅決反對,一對薄命鴛鴦被無情拆散。林國榮在母親的壓力下,不得已另娶妻子涓涓,但涓涓經檢查不能生育,為了延續林家的香火,林母軟硬皆施,要回了秋霞含辛茹苦撫養,相依為命的兒子志強。幼小的志強割捨不了母親的愛偷跑回家,被風吹雨淋,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秋霞誤以為孩子已死,因傷心欲絕而精神錯亂,被送進療養院。18年後,志強來到療養院工作,意外的發現了親母,母親卻不認識他,當他唱起幼時的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時,重新喚醒母親塵封多年的記憶……

★★★★★影片評論:★★★★★

媽媽再愛我一次,當年讓無數人淚如雨下的經典

應該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走來的觀眾,大抵都還記得記憶里的那一次集體揮淚——《媽媽再愛我一次》。幾乎每個從電影院里走出來的人,手裡都攥著哭濕的手帕。一部台灣苦情戲在內地獲得如此之廣的共鳴,這是當時發行這部影片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想到的。或許是因為母愛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題材,或許是因為那個時代還不像現在這樣喧囂,或許是因為它給了善良的人們一個宣洩感情的埠。記者采訪到了當時參與發行和宣傳《媽媽再愛我一次》的工作人員,他們的講述或許能把我們帶回到那個純真的年代。

⑵ 日本媽媽惡心料理火了,為了把兒子逼上東京大學,你怎麼看

這位日本媽媽是為了給兒子減輕壓力,所以才會做出不一樣的料理,讓兒子調劑下心情。如果在心情緊張,壓力大的時候,可以通過吃美食解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打工人在無休止的加班當中,通過零食減壓變得越來越胖的原因。

結語

是的沒錯,他媽做得飯難吃倒不難吃,但就是看著容易引起視覺上的嚴重不適。由於快節奏的生活,導致大家都很忙,很多家長不善廚藝,經常隨便炒幾個菜,或者直接叫外賣。其實,做飯是對孩子表達愛的最直接方式。因為媽媽可以把對孩子的愛意,放到每一道菜裡面。我們回家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父母問:「今天想吃什麼?」這就是來自於家的溫暖和父母的惦念。

⑶ 在一棟古宅裡面發生的恐怖故事,好像是日本片,大概內容是一對美國夫妻和她的媽媽到日本定居,之後女主人

我知道 我看過了 叫做《咒怨》 我看的是美版的叫《不死咒怨》挺恐怖的 蠻好看的額 狗狗搜索下就有了

⑷ 為什麼日本電影里,演媽媽的都好年輕

原因有三:
1 日本女生善於化妝,有些事真的看上去年輕,實際很老
2 日本較為開放,就算讀到高中就結婚生子輟學在家也是可以理解,被人所接受的,中國就不太可能了
3 要是廣電同意 誰不想多找幾個年輕好看的女的來演 吸引眼球

⑸ 有一部日本電影女主角的媽媽病了,為了幫媽媽尋找到年輕時的愛人,喝下時光倒流的葯水

穿越時空的少女

⑹ 日本媽媽坐在窗前扇扇子是哪個電影

摘要 您好,我這邊正在為您查詢,請稍等片刻,我這邊馬上回復您~

⑺ 求一部日本二戰電影 主角被中國人收留 母親回日本 主角入朝作戰被俘虜見到親生母親

人證

改編自日本作家森村誠一的暢銷小說,並於1977年搬上大屏幕的名作《人間的證明》。
故事的主線是橫須賀酒家女恭子與一個美國大兵生下了一個孩子,美國撤軍時恭子嫁給了事業有成的大企業家,拋棄了孩子和丈夫。多年後,美國大兵身患重病,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去日本的路費讓兒子去找媽媽。孩子帶著童年的美好回憶來到日本找到了正在競選東京都知事的恭子,恭子為了不受影響殺死了親生兒子。
本劇開始是一個謀殺案,故事的終結是兇手伏法,貫穿其中的則是兩個時空的日本,反映了人權、種族歧視、競選丑聞、民主運動等深刻的社會問題。

⑻ 求二個日本的電影,第一個是一個小孩穿越的在大樹下暈倒的,第二個也是2個小孩,結局是哥哥眼睛嚇了!

第一個是「無名的戀歌」 確實很好看 第二個就不知道;啊

⑼ 日本關於二戰的電影有哪一些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