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片里的溫醫生是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貓和老鼠大電影劇情賞析 2025-04-24 19:36:09
最新動畫電影免費觀看 2025-04-24 19:34:34

香港片里的溫醫生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4-24 16:13:21

『壹』 超級警察中的pierre是誰,,,,,他拍過什麼電影電視

香港電影男演員 王宵
英文名:Kelvin Wong
性別:男
生日:1962年
生肖:虎
忌日:2004年11月13日
籍貫:上海
身高:1.80米以上
學校:美國伯克萊大學導演系,紐約電影學院
喜好:影視表演,唱歌(美聲),運動(兵乓球)
語言:中文,英語,德語,法語,粵語
成長經歷-----十八歲參軍,入福建省軍區歌舞團任獨唱演員,轉業後由於偶然機會開始其表演生涯,八十年代中期赴香港發展,拍攝了三十幾部影視作品,期間還擔任了衛視中文台的節目主持人,89年畢業於美國伯克萊大學導演系,並獨立執導了電影'Six-string Samurai',九十年代中期在紐約電影學院進修,2000年回國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電視劇<情證>.2004年11月13日因肝癌病逝北京,去世前還在籌拍電視劇<承諾> 。
個人榮譽------美國聖丹斯獨立電影節大獎(Six-string Samurai)
王霄主演的《北京故事》榮獲奧斯卡四項提名,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十大最佳外語片獎,美國獨立製片人獎,亞裔人士製作最佳電影獎
電視劇-----《一代梟雄》 (中港合拍) 《李師師》 ---呂將 《情證》 (2000,原名致命第六感)---燕青,燕南
電影------1.《北京故事》 (《A Great Wall》,1986,飾演劉一達。第一部在中國拍攝的美國喜劇。這是美國在中國第一部獨立製作並在八七年角逐世界奧斯卡金像獎四項提名、全美六部最佳外語片評選之一的提名影片)
2.《血玫瑰》(1986,飾演記者蕭小豪)
3.《我在黑社會的日子》(1989,飾演小華)
4.《飆城》(1989)
5.《自由與人格》(1989,美國派拉蒙公司出品,主演,反映各種族人在南非事非恩怨的電影,電影設定的角度以王霄所飾演的角色,以客觀的眼光去看待黑白種族之間的沖突)
6. 《我要富貴》 (1989)
7.《敦隍夜譚》(1991,飾演孫志明)
8.《上海皇帝之歲月風雲》(1992)
9.《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1992,飾演Peter)
10.《至尊無上之永霸天下/至尊無上之兄弟情深》(1993,飾演Tommy/詹永飛) 11.《戰神傳說》(1993,飾演十四皇太子)
12.《一代梟雄之三支旗》(1993,飾演雷洛)
13.《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1993)
14.《冇面俾 Mou mian bi》(1994,飾演Yamamoto)
15.《摩登龍爭虎鬥》(1994,飾演Jacky)
16.《逃出黑社會的日子》(1994)
17. 《鼠膽龍威》 (1994,飾演醫生)
18.《人約砵闌街》(1995飾演張聞)
19.《刑警英豪》
20.《策馬入林》(2001年5月17日 香港上映)
21.《待避》(2002年6月9日 加拿大上映)
自導作品:------《六弦琴殺手/吉他武士/Six-string Samurai》(1999) (九九年八月,他在美國德克薩斯洲攝制的第一部電影《Six-string Samurai》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獲得美國聖丹斯獨立電影節大獎。)
《情證》(2000)(原名《致命第六感》,又名《緝毒特警》,任導演,兼主演)
未完成作品------《紅色代碼》 /Code Red
《暗線》 Under cover
《承諾》 (另類傷害)
2004年因病去世。一位極有才華的演員,80年代早期從北京赴港謀生,由於在那個時代的香港影壇很少有他這樣科班出身長相又俊美的男演員,很快就成為了當紅小生,早期他主要扮演一些正面角色,中規中矩倒也不失君子大雅,80後期為了突破自己便嘗試了一些反面角色,精湛的演技使他獲得巨大成功。
他扮演起來的壞人是溫溫爾雅,皮笑肉不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讓人又爰又恨的那種,在那時的香港影壇一時無出其左右,成了新派壞蛋專業戶(舊派壞人總是由高飛,何家駒這樣的人扮演),也就在那時達到他人生演藝生涯的頂鋒,一連接了多部與大牌明星主演的電影,我猶記得的有《鼠膽龍威》(與李連傑,張學友,邱淑貞合演),他演反一號:醫生一角,還有《至尊無上Ⅱ之永霸天下》(與劉德華,王傑合演),他演反一號:詹永飛。
進入90年代初期後毅然放異如日中天的事業遠赴美國進修導演,在紐約電影學院學習期間其導演天份開始顯現,他執導拍攝的影片《吉他武士》獲得美國聖丹斯獨立電影節大獎。
96年從美國學成回港發展遭遇到香港電影下坡期,整個影壇很不景氣,於是又上北京發展,但他在內地的事業發展得並不順利,直到2002才開始執導他的第一部作品《情證》(王姬,王宵分飾主角)。2004年被查出患肝病,不久便離開人世,終年42歲

『貳』 《死亡之謎》是一部怎樣的影視作品

簡單說一下《死亡之謎》劇情 開篇漫漫黃沙 一段沙畫比電影更貼近主題 然後具體我也記不大清了 敘事混亂 大概就是溫兆倫大叔演的心理醫生醉酒害死了女友 內心飽受譴責 不敢正視過去 被已經自殺的病人的家屬陷害 最後迷途知返在新女友的幫助下開啟人生新篇章的故事
其實故事很簡單 為了吸引觀者的雙魚玉佩在劇中就是溫大叔和ex的定情信物 和觀者想的完全不一樣 這我也就忍了 想在賀歲檔殺出一條血路 賣賣噱頭無可厚非 好好用心講故事就是好電影 可導演你真的會拍電影嗎 開頭那個環形敘事完全是硬剪下來貼上去的 不是你咣咣兩聲音效就能解決的 你以為是幻燈片啊! 配樂里那個一生何求的亂入是怎麼回事 溫大叔回憶與ex的往昔 你放一生何求什麼意思啊 完全不搭啊 嘭的一下就放出來 我還以為女鬼要來了!
至於懸疑驚悚在哪裡 無非是回家就停電 然後咣咣咣的恐怖音效~~ 溫大叔陷入回憶 然後咣咣咣的恐怖音效~~溫大叔看個病人 然後咣咣咣的恐怖音效~~所有的恐怖效果都是音效營造的 你們考慮過音箱的感受嗎
溫大叔開外掛啊 進了警局然後溜達出來 因為有好基友在 進了精神病院還可以溜達出來 隨身攜帶干凈衣物和現金 時刻要跑路的節奏 最後神一般的出現在廢棄工廠(可能那會兒我走神了 就是不知道他怎麼就到工廠了 沒多久警察也到了)救了女主殺了大boss說到女主 存在感很低啊 說是跟ex長得一樣 原諒我臉盲 新出道的女演員都跟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一樣大 boss業開外掛 可以掌握其他人的動態 並且會瞬間移動 幾乎知道所有人的秘密 還是一個色情狂 唯一的表演就是瞪眼 ~咬後槽牙~ 瞪眼~ 咬後槽牙~ 審女主的時候摸臉摸脖子跟要吞了人家一樣!自古大boss都死於話嘮啊 人生大道理說了一堆 然後被雞湯嗆死
有點存在感的是片頭自殺的女病人缺點是沒看清臉 主要就倆鏡頭:一個是白衣大長黑發的打扮(導演服裝你有點創意好吧 還有那個破閣樓是個什麼東西)另一個就是回憶女病人看病的情形 穿得像一個失足婦女一樣 捂臉啜泣 那位演女病人的姑娘 我全程都沒有看到你的臉 一直都只有胸和大腿 你這樣什麼時候才能上位

『叄』 一部香港早期電影

《天使出更》
【類型】:喜劇/劇情
【語言】:粵語對白
【地區】:中國香港
【片長】:86分鍾
【上映時間】:1985年9月5日
【物料】:有聲�彩色
[編輯本段]主創人員

【出品人】:邵逸夫
【監制】:方逸華
【導演】:陳友
【編劇】:張堅庭�文雋�黃宏基
【執行製片】:廖鳳平
【製片】:黃家喜
【策劃】:張堅庭
【統籌】:溫柏南�洪迪
【攝影指導】:張成東
【攝影】:沈沃明
【音樂】:成錦榮�蘇振厚
【美術指導】:李景文
[編輯本段]演員表
楚�原�飾�院長
陳�友�飾�陳主任醫生
文�雋�飾�醫生波子文
鍾保羅�飾�醫生羅保羅
關朝聰�飾�醫生福克蘭
張堅庭�飾�醫生劉雨雲、劉過雲
林建明�飾�護士長谷蓮達
舒�琪�飾�醫務署專員
陳秀雯�飾�護士方小敏
陳惠敏�飾�護士紀純潔
林姍姍�飾�護士林姍姍
何嘉麗�飾�護士何嘉麗
鄭丹瑞�飾�護士阿旦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醫務署根據所接到一切有關聖慕倫醫院之投訴,發覺這家醫院的醫療水準和設備確是很有問題,於是成立專責小組設法改善。原來該院院長體弱多病,院務向交由陳主任主理,陳個性主觀,行事不依規章。手下一班見習醫生波子文、羅保羅、福克蘭、劉雨雲等亦各具特性,時鬧笑話,弄至院務混亂。
院長決定聘用資深女護士長谷蓮達進行改革並由醫務署派出專員定時巡視,蓮達上任後立即大事革新,多方設法改善院務,為加強病人護理服務,更招聘大量新見習護士加以訓練方小敏、紀純潔、林珊珊、何嘉麗及阿旦等多人都在這時進入醫院服務。
雨雲等四個見習醫生分別對小敏等四護士鍾情,千方百計展開熱烈追求,卻被蓮達多番阻撓,雙方各施手段引出笑話連篇。雨雲等多次施詭計作弄蓮達作為報復,令她啼笑皆非。
由於院務仍時出岔子,加上專員早對醫院存有成見,報導每有偏差,醫務署長決定親自到院監察各醫生進行

『肆』 電影《年少日記》講述了什麼故事

《年少日記》是由卓亦謙執導,盧鎮業、鄭中基、陳漢娜、韋羅莎、黃梓樂主演的影片,那麼這個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採用的是雙線敘事結構,過去式的故事和現在式的故事,交叉並行。

電影開場是現在式,出現的男子是電影的第一男主角,名叫鄭子俊,年紀約30歲出頭,香港某中學的語文教師,氣質纖儒,性格——懦弱,即內心戲多,內耗強,而少有付諸行動的勇氣……

電影轉場是過去式,出現的男孩,名叫鄭子傑,10歲,香港某小學生(已經留級一年,可能要繼續留級),氣質纖儒,非常努力地想做個讓爸爸媽媽驕傲的好孩子,但無奈腦子並【不太聰明】的樣子……

鄭子俊性格【內耗而少勇】的典型表現,是當學校發現了學生手寫遺書,副校長全然不當一回事,甚至戲謔為學生抄襲之作,他雖內心憤怒以至於想一拳砸死毫無同理心的副校長,卻只是在心裡空演了一出drama,本人就這么安安靜靜、溫溫懦懦地坐著,一字未語。

鄭子傑的【不太聰明】,因為有一個聰明弟弟的陪襯而愈發凸顯,同樣學鋼琴,弟弟可以上台演奏,他卻只能在台下看,演奏會結束後,他想讓爸爸媽媽也為自己驕傲一下,於是當著校長的面,主動用英文問媽媽要不要為她倒“a cup of water”?卻引得爸爸在回家的車上大發雷霆——是“a glass of water”!!!

《年少日記》的主線劇情和交叉敘事,可以總結為——一封校園遺書,牽出的一個普通老師深埋心底的年少時的遺憾。

可是,當電影院里的所有觀眾都以為電影的雙線敘事,就是【現在式的30多歲的主角】和【過去式的10歲時的主角】的互相映照時,電影卻來了個巨大的反轉……

鄭子俊是鄭子俊,鄭子傑是鄭子傑,是兄弟,是兩個人。

現在式的鄭子俊是“聰明弟弟”,過去式的鄭子傑是“笨蛋哥哥”。

過去式的“笨蛋哥哥”鄭子傑在10歲那年從天台跳下,用最決絕的方式把自己的生命定格,也把“聰明弟弟”鄭子俊的心臟給捅出了個血窟窿,疼得他,從此再也找不回完整的自己。

直到電影行進中段,10歲的鄭子傑的遺像大剌剌地出現在大熒幕上,電影的現在式和過去式兩條交叉敘述線終於交匯,電影的深層主題之眼,才第一次真正被點亮——自殺!少年自殺!!

這兩個詞語、六個字,已足夠說明《年少日記》這部電影的分量。

在電影的過去式中,娓娓道來的是童年期的鄭子傑、鄭子俊兄弟在原生家庭的遭遇,電影的每一個家庭場景,都在層層遞進地穩步推進鄭子傑自殺的結局。

鄭子傑、鄭子俊兄弟的原生家庭,在香港應該屬於普通級別的中產,父親從事知識密集型行業,母親全職主婦,家裡住樓房,小戶型,兄弟兩人睡上下鋪,但有住家保姆操持家務。

父親對外是個體面人,在家卻展示了人性中陰暗和“暴君”的一面,他會諷刺母親“用他賺的錢去做慈善出風頭”,甩手一個巴掌把她打趴到地上; 他還會沖到兒子的房間一邊對他拳打腳踢、一邊撕碎他心愛的漫畫書……

母親對外也是個體面人,內里卻是個唯唯諾諾的女人,她在丈夫暴力毆打自己時,不敢反抗;她在丈夫暴力毆打兒子時,也只會侍敏待在旁邊,當做沒看見;她在家裡沒有話語權,她既無法獲得丈夫真正的尊重,也並不真正理解她的兒子們……

“聰明弟弟”鄭子俊對外更是體面人,因為他是這個家的唯一的“驕傲”——成績優秀,鋼琴優秀——於是,他就習慣性地睡在上鋪,聽著下鋪傳來哥哥被父親毆打時的哭聲;習慣性地享受著父親給的高出哥哥很多的零花錢;習慣性地被父親單獨安排去見資優小學的校長;還習慣性被單獨帶去美國迪士尼玩……

小孩子,都是很愛做夢的。因為,在小孩子的頭腦中,還沒有建立起對自我和這個世界的正確的認知,他們分不清現實和夢境巧羨。

小孩子,也都是很脆弱的。因為,小孩子的心,還沒有長出一層又一層的厚繭和外殼,去保護自己,去抵抗外界種種的不合理和不公平。

當長大了,歷事多了,閱人多了,人總會變得更現實些,也更堅強些。

可惜,10歲的小孩子鄭子傑,沒有等待自己長大,就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父親和母親帶著“優秀弟弟”鄭子俊去美國迪士尼玩的時候,鄭子傑一個人從天台上跳了下去。他終於可以不再做著考進班級前15名這樣的不切實際的“夢”,也終於可以不再蜷縮在老寬枝被子里“脆弱地”哭泣。

電影對這個自殺的講述,還有一個非常妙的重點細節——父親隱瞞了自殺的事實,“體面地”對外宣稱,這個長子,“是病死的”。

可是,靈堂上,9歲的鄭子俊看著10歲哥哥的遺像,他的心終於崩塌了,被一個血窟窿給徹底戳破了。

現在式的已經30多歲的鄭子俊終於承認,一如父親和母親,年幼時的自己,也並沒有在內心深處把哥哥當作是家人。

當然,我覺得電影的表達其實還沒有直擊靈魂最深處的幽暗——生長在那樣的原生家庭,鄭子俊甚至應該曾經是慶幸有那樣一個“笨蛋哥哥”被當作劣等的比較對象的,因為,沒有比較,不足以體現他的“聰明”和“優秀”。

只是,小孩子還是對這個世界,想像的太太太簡單了。

那一點點的小小家庭內部的被“笨蛋哥哥”比較之下的“聰明”和“優秀”,在這個巨大的、殘酷的、層級分明、野獸遍地的世界面前,又算得了什麼?

哥哥鄭子傑死了,鄭子俊成為家裡唯一的兒子。

但,隨著年紀漸長,鄭子俊慢慢變得平凡了,他在學業上沒有什麼更深的精進,在鋼琴上也沒能再有什麼更深的造詣,他並沒有進入父親希望他進入的中產標配的知識密集型行業——成為律師、醫生,而是,成為了一名極其普通的中學語文老師……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的;

長大以後,就會變厲害的;

長大以後,就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的……

沒有,並沒有。

10歲的哥哥鄭子傑自殺了,所以,沒有長大。

30多歲的弟弟鄭子俊長大了,但也沒有長大成厲害的大人。

電影《年少日記》敘事清雅、畫風溫馨,在自殺主題之外,更揭出了這么一個極其幻滅的人生真相——我們,絕大部分人,在年少的夢醒後,都會發現自己,並不會長成厲害的大人……

但,這部電影,並不是灰色的。

在哥哥死後,弟弟鄭子俊的人生,還在按部就班地繼續。他遇到了和哥哥一樣喜歡對著玩偶說話的女孩,那個女孩也恰巧喜歡他,所以,他們後來在一起了。

在哥哥死後,弟弟鄭子俊還成為了一名老師,雖然電影沒有講明,這個選擇到底是“潛意識里繼承了哥哥的理想”,還只是一個夠的著的職業選擇,但,這終究是一種事實上的前後呼應和精神傳遞。

電影《年少日記》在過去式和現在式各種情節細節上的前後呼應和精神傳遞,做的非常優秀,除了娶了和哥哥有同樣愛好的女孩,除了成為了哥哥想成為的老師,還比如,吶喊,比如,擁抱。

過去式中,10歲的鄭子傑帶著9歲的鄭子俊爬到天台上吶喊,以此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情緒;現在式中,老師鄭子俊帶著社工和曾經自殺過的女班長一起開車到山頂吶喊,以此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情緒。

過去式中,鋼琴陳老師在鄭子傑彈不出完整的曲子時,會溫柔地擁抱他,鼓勵他;現在式中,那個曾經自殺過的女班長,在起初的敷衍後,終於被鄭子俊的真誠感動,她告訴鄭子俊,她和他一起努力尋找寫遺書的同學的過程是“開心”的,因為她終於不再是孤單的,她喜歡和她的老師待在一起,她主動擁抱了她的鄭老師,鄭子俊老師也回應了這個擁抱。

電影直到最後,都沒有明確說明,到底是現在式中的哪個學生寫了那封攪動並串起整個故事的遺書。

但電影安排性格【內耗而少勇】的鄭子俊老師,在為即將聯考的學生上最後一課時,第一次清晰地、勇敢地當眾表達出了自己的想法——鄭子俊主動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主動讓他的學生在不開心時,可以隨時找到他。

電影,終究有電影的理想主義。

很快,鄭子俊就收到了一個學生的“求救”簡訊,他們見了面,談了心,不管那個學生是不是寫遺書的人,在這一刻,他“得救”了。

至此,現在式的鄭子俊終於完成了對自己的學生的生命救援,也完成了對過去式的10歲的哥哥鄭子傑的生命救援。

30多歲的鄭子俊站在曾經和哥哥一起站過的天台,滿眼望過去的,是終於開心地笑起來的永遠10歲的哥哥。

鄭子俊心裡的血窟窿,也終於被填補了。

救人,也是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