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拆彈專家2 電影在哪裡可以看
鏈接:https://pan..com/s/1OJRMnvbTsGGVQxFGALFKlA
[拆彈專家2][2021][類型/動作、懸疑、犯罪],主演:劉德華、劉青雲、倪妮、謝君豪
影片簡介:該片講述了邪惡組織「復生會」要對香港造成恐怖襲擊,前拆彈專家潘乘風也因一場爆炸案被警方懷疑牽涉其中,潘乘風一邊逃亡一邊查明事情真相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❷ 如何評價電影《拆彈專家》
最近又回過頭來看了一遍《拆彈專家》這部電影,開篇最多的是炸彈爆炸的轟裂聲,那巨大的聲音由耳膜迅速地傳送到心臟,不經意間總會隨著突然的爆炸聲而受驚,那是從外到里的驚心動魄。
影片中很多演員都是我們熟悉的面孔,大咖劉德華自是不必說,還有一些我們在TVB劇中經常看見的幾個老面孔,如古天樂、張家輝、郭富城等,讓人不由地產生了莫明的熟悉感,或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是看著TVB劇集長大的,那些人在我們的記憶中仍舊佔了一席之地。
影片從頭至尾都讓人產生那種爭分奪秒地緊張感和凝重感,特別是劉德華飾演的拆彈專家章在山在每次拆除炸彈過程中,讓人又驚又怕,隨著劇情擔心著他能不能順利地拆除,又是怎麼去拆除,讓人想著不同的可能,那危機一觸即發,似乎也隨著那份沉重躁動著、不安著、緊綳著,下一刻會發生什麼誰也沒辦法預料,直到炸彈被安全地拆除。就像在被悍匪圍困的紅磡海底隧道,一位年輕人被匪徒發現了他的警察身份,隨後被姜武飾演的火爆作為人質全身捆上炸彈,在放出隧道的那一瞬間啟動了引爆器,想看看章在山無能為力時的痛苦。那位年輕警察在見到章在山時還能強作鎮定,寄希望於他能拆除身上的炸彈來解除這迫在眉睫的危險,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拆除過程依然毫無進展,那一刻年輕警察所有的鎮定分崩離析,再也沒辦法偽裝。人在危險面前最真實的情緒也很好地呈現在鏡頭前,不停地向章在山呼喊「救救我」,他的慌亂和害怕煎熬著所有人的心,那一刻他是多想有生的希望,他的絕望也煎熬著這個拆彈專家的心,即使他不停地尋找著方法,但最終也不得不接受著眼前的事實,在所剩時間不多的時候,章在山表情鄭重而嚴肅地向那個年輕警察大聲強調著」你是警察,你有責任,不要靠近人群,不要靠近車群「,試圖讓他能接受這殘忍地事實,也提醒著他最後的結局和自己作為警察的責任。我不知道這種畫面觸動了多少人,但是我卻被那種真切的無能無力地痛苦觸動了。除去警察這個身份,他只是個普通人,他的人生還有很長,但在炸彈爆炸的那一刻,所有的不甘、可能都到此終結了,什麼也沒留下。不得不說,即使你再強大,在生死面對還是會害怕而脆弱。
影片的最後,需要拆除在隧道兩頭定時爆炸的兩車威力巨大的炸彈,面對紅線和黃線二選一的情況,章在山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責任,為了整個香港的安定,沒有猶豫和掙扎地做了最後的決定,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另一個人,而自己葬送在了爆炸中,再也不能活過來。而我們也沒能看到一個完美的結局。
離場時同事和我說不喜歡這樣的結局,為什麼不是皆大歡喜。我說只有遺憾才會讓人印象深刻和深思,久久不能平靜。
劉天王是我唯一算迷過的明星吧。大概是我中學的時候。
這次看他這個年紀這個地位拍這個片,從貨車上翻到地上,感覺都替他疼了,真的很敬業。
場面是大場面。結局也是必然的,增加感染力。
而且也不是那種英雄無所不能的英雄片。
姜武的弟弟的改邪歸正讓我覺得有點莫名。是為了三觀正確嗎?
宋佳太高了,兩人站在一起,襯得劉天王很矮。
小警察的出現很多人說很感動,我怎麼覺得有點奇怪呢。一個警察,為什麼在那種環境下還能不經意的掉出警官證呢?我一直在等著這個小警察和三個退休警官在隧道裡面搞破壞救人質呢。我真是英雄片看多了。
上映6天,2.5億票房,上映之前普遍被人們看衰的《拆彈專家》,居然實現了逆襲,在五一擋四大華語電影中突圍,穩坐五一檔新片龍頭老大。
就連還在養傷的劉德華都激動地親錄VCR表示說: 「謝謝所有老鐵,為票房付出的那種力量」。
在電影正式上映之前,關於《拆彈專家》要撲街的言論就已充斥在各大社交平台。
除了同期的競爭者們太強大之外,香港警匪片近年來所呈現出來的頹勢,也是眾多觀眾不看好的原因。
作為香港電影的一大標志,警匪片曾是口碑與票房的保障。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香港警匪片似乎被施了某種魔咒,不光逐漸喪失了往日的風采,有時甚至還會淪為「爛片」的代名詞。
可萬萬沒想到,五一小長假之後,《拆彈專家》居然成了上檔新片的票房冠軍,不僅「成功打臉」,更讓許多熱愛香港警匪片的影迷們驚呼: 「熟悉的香港警匪片回來了!」
豆瓣網友對該片的評價是「香港警匪片的歸來」
源頭
若要說「回歸」,那就得先知道,過去的警匪片是個什麼樣子?
其實早在二戰之後,隨著香港電影業的繁榮,警匪題材就頻頻被搬上大熒幕。
那時候的警匪電影以懸疑推理類為主,主要講述的都是警探破案的故事,和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香港警匪片有著很大的差別。
1985版《警察故事》中的成龍
到20世紀70年代末,受新武俠片電影的影響,以成龍為代表的新一代香港電影人,陸續拍攝了包括《警察故事》在內的諸多經典警察題材的電影,掀起了新的「警匪熱」。但這些電影多是借著「警匪」的殼的動作片或者喜劇,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警匪類型片。
業界普遍認為,香港警匪片真正的源頭,起始於1986年。
《英雄本色》小馬哥
這一年,《英雄本色》橫空出世,不僅破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為幾位主創斬獲大小獎項無數,更是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警匪片的認知,為警匪類型片的出現開了個頭。
在《英雄本色》里,黑幫、壞人不再是無厘頭、只知道打架的小混混,而被賦予了更多「浪漫色彩」,成了有血有肉的、復雜的人。 「小馬哥」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一度成為人們爭相模仿的對象。
借著《英雄本色》的東風,吳宇森又接連拍攝了《英雄本色2》、《喋血雙雄》等影片,也都有不錯的成績。
隨即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製作警匪片,這一類型片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並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代。
但好景不長,隨著最開始的熱潮散去,以及香港回歸在文藝界所產生的連鎖反應,香港警匪片在1992年至1996年,有過一段沉寂。
打破這個沉寂的,是兩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名字: 劉偉強和杜琪峰。
《古惑仔》中的經典銀幕形象
前者於1996年前後,將漫畫《古惑仔》搬上了大銀幕,給香港的警匪片打了一劑強心劑。陳浩南、山雞等古惑仔形象再次顛覆了人們對於警匪片的認知,在當時掀起了一股「古惑仔風」。
而杜琪峰於1996年創立了銀河映像,1997年時推出了《一個字頭的誕生》,並在日後陸續推出了《暗花》、《槍火》、《PTU》等可以留名影史的佳作。 這些作品在確立銀河映像「黑色」風格的同時,也將香港警匪片推向了又一高峰。
自此,香港警匪片也成了繼武俠片後,香港本土電影的又一標志。
北上
2002年至2003年,香港警匪片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無間道》系列。
《無間道》劉德華與梁朝偉天台對峙
除了保留傳統警匪片的特點外,《無間道》在故事性上有了一個極大的突破。更加復雜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劇情設置,更多文戲的加入,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有人評價,《無間道》的出現是對港產警匪片的一次總結和升級,使得警匪片一改以往英雄動作片或喜劇片附庸的尷尬地位,成為一種完全成熟的類型形態。
《新警察故事》
此後幾年,警匪片的勢頭不減,銀河映像的《黑 社會 》、陳木勝的《新警察故事》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也就是在同一時期,發生了一件再度改變了香港警匪片命運的事情: 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正式簽署,大量港產的電影有了登陸內地大銀幕的機會。
加上香港本地的電影市場遭遇天花板,此後幾年,大量的合拍片開始出現,越來越多電影人選擇將內地作為他們的新陣地。內地的市場、資本,也成了決定香港警匪片今後走向的重要因素。
但想在內地延續香港警匪片輝煌的願望,並不那麼容易實現。港片北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自然是水土不服。
因為缺乏相關的 情感 共鳴和文化背景,很多觀眾表示「警匪片看不懂」。為此香港電影人們要麼在遭受了諸多碰壁和打擊後遺憾離開,要麼就必須在傳統和變革之間做一些取捨以適應新形勢。
「我們會越來越依賴內地市場,作為我們的重點市場,我們的故事都有照顧到內地觀眾,一定要有共鳴,才可以拍。」 香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江志強在談及這一問題時這么說。
除了觀眾,審查也讓「尺度頗大」的香港警匪片束手束腳,渾身不自在。
「雙結局」便是這一時期所形成的一種「奇觀」:為了照顧兩地的觀眾,很多合拍片會准備兩個版本,香港版的比較「原汁原味」,而內地版的則更好通過審查。
可這樣的怪相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相反很多生硬的結局遭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反對。
幾年下來,香港警匪片的落地並不算成功,除了《寒戰》等少數作品外,大多數的警匪片(不管是引進的還是合拍的)在內地的反響都不算好,2016年杜琪峰的《三人行》更是口碑、票房雙雙慘敗。
香港警匪片的北上之行,並不順利。
復興
但是,水土不服並不是香港警匪片始終難以俘獲大部分觀眾、逐漸式微的唯一原因。
《無間道》之後,港產警匪片本身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無間道》可以說是警匪片「文戲的巔峰」,據說劉德華在拍攝前甚至主動要求刪掉其中的動作戲,以突出文戲。
這讓看膩了打打殺殺的觀眾們覺得耳目一新,也改變了警匪片的走向。
杜琪峰曾說:「 《無間道》的最大成功在於振興了香港電影業。我希望這一部電影的成功不會掀起一陣跟風,而是刺激電影人創作更多有趣的題材。」
可事與願違,《無間道》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大大限制了香港警匪片的發展,加上香港市場的萎縮,進一步壓縮了電影的投資,越來越多電影開始舍棄打鬥、槍戰,而用文戲、對白取而代之,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電影身上都有《無間道》的味道。
而警匪片的北上,打開了內地的市場,吸引到了內地的投資,又讓警匪片開始進入另一個極端: 一昧強調大場面,情節又被大大弱化。
有創作者指出,這正是為了取悅習慣了好萊塢大片的內地觀眾所做的改變。
標桿的出現、市場的擴大,這本是兩件好事,但卻讓長久以來一直「野蠻生長」的香港警匪片有些不知所措。
更讓人感到不安的,是創作者的斷代。
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
劉偉強、杜琪峰之後,香港能數得上的優秀警匪片創作者屈指可數。很多人有過短暫的閃耀,但隨即又沉寂了下來。
演員方面,拋開像杜琪峰等人愛用固定班子這些因素,香港能演好這類影片的演員也確實不多了。
《樹大招風》中飾演季正雄的林家棟
上個月,林家棟憑借《樹大招風》收獲了他的第一個金像獎影帝,緊接著就有人發出疑問: 像他這樣的演員,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以後再想拍這類角色,我們還能找誰?
盡管包括爾冬升、林家棟等人都曾否定過外界的這種看法,但從現狀來看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的香港警匪片,仍處在一個吃老本的狀態。
種種問題決定了,香港警匪片在時代的洪流下,勢必會面臨著巨大的沖擊。 北上困境只是它所面臨問題的一個體現,本質上是有限的香港電影市場對警匪電影的限制,以及突破限制所必須面臨的陣痛、取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拆彈專家》的成功,或許能給影迷和創作者們一些提振的作用。
至於這能不能帶動警匪片的復興,現在說來或許為 時尚 早。 但它成功的要訣:文戲和武戲的比例、大場面和小 情感 的契合、傳統元素的囊括與新題材的開拓、多類型演員的加入等,都是值得今後的創作者們研究乃至借鑒的。
香港電影市場有限,香港電影想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突圍,北上是必然的,然而在北上的過程中,怎麼能不丟掉自己的東西,又不一昧固步自封,是所有創作者必須考慮的。
《拆彈專家》給了我們一些希望:香港警匪片還沒死。
至於未來呢?
希望爾冬升導演那句 「最好的警匪片還在未來」 可以成真。
今天晚上跟閨蜜去看了 拆彈專家2 ,看完出來的第一感受就是「燃」「炸」,全程節奏緊湊不磨嘰,值這個票價。
開頭前兩分鍾直接就來核爆炸戲,給我看的一愣一愣的,之後平鋪直敘,講述主角華仔的故事,如何因傷造成性格的轉變,以及與恐怖組織復生會的因果關系,與戰友和女友的 情感 糾葛,本片中華仔演技極為出彩,在兩種不同性格狀態下的演技,能一直抓住觀影者的情緒,劉青雲一如既往的穩定,倪妮也貢獻了不俗的表現。
本片中的特效也極為出彩,開頭的核爆以及後續的連續的槍戰、爆破畫面還有最後的大爆炸都看得出製作精良,尤其對爆炸後的細節處理下了很大的功夫,配合影院的音響能給人很大的震撼。
《拆彈專家2》作為今年賀歲檔無疑是極為成功的,並且我認為後續票房還會持續升高,如果喜歡華仔或者這部電影的,不要猶豫,趕緊去觀看吧
只記得這一幕:
劉德華對身上綁滿炸彈的年輕警察說道: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責任,遠離人群,不要靠近車輛,現在原地,這樣的傷亡才是最小的,你清楚嗎!
年輕警察哭泣著說道: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亡才會最小。直到被炸彈炸的粉身碎骨。
單憑這一幕我就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面對死亡時,只要是人都會感到害怕和恐懼,但他是警察,他的責任就是保護廣大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獻出了生命踐行了自己入警時的承諾。
這位警察是個英雄,電影《拆彈專家》全劇的核心都體現在他的身上。
最後,當他掉下火海,與曾經默契的同僚對視的時候,不知是否還能「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竟然有點期待第三部
首先,《拆彈專家》完成了港產片近年來少有的逆襲。在外界普遍看衰的情況下,當時上映6天,狂掃2.5億票房,可謂成績不俗。
從劇本的角度來看,至少對於主要任務的刻畫更加立體,正面人物(劉德華扮演的章在山)存在弱點,反面人物(姜武扮演的火爆)也並非十惡不赦。此外,將悍匪試圖炸毀隧道與香港股市相呼應的橋段也比較巧妙。 再來說劉德華。不可否認,這部電影在劉德華受傷期間上映,的確存在不少死忠粉絲支持偶像的感情分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劉德華在其中演繹了一個不完美的完美英雄。對待感情,他專一但不善言談,知道最後發簡訊對女友說出「我愛你」。論過程,扮演拆彈專家的劉德華也並非無所不能。當一名警察身背炸彈時,他知道無力回天,只能要求前者遠離車輛和人群,這更加貼近現實。論結局,劉德華沒有拯救一切,而是選擇犧牲自己,保全了隧道的基本結構。
劉德華扮演的不是完美英雄,但這種真實更加動人, 最後還是要吐槽一下。第一,宋佳的演技實在是令人捉急,完全不在線。第二,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姜皓文,眼睛也沒有給人驚艷之感。感覺金像獎頒獎給他更像是對姜皓文多年努力的補償。(文H)
很榮幸評論你的問題
單說一個人,黃天諾。
對,就是那個身綁炸彈的年輕警察。
整部電影演完,我對這個出現在電影前半部分的小角色念念不忘。
年輕、缺乏經驗、滿腔赤誠,一看就是一個剛入警隊不久的菜鳥。
我對這個角色的代入感很強。胸前沉甸甸的炸彈,胸中沉甸甸的責任。
雖然害怕到顫抖,這個年輕的小夥子還是竭力以一個警察的身份要求自己鎮定,「我爸教我的!他也是個警察!他告訴我要淡定!」
章在山命令所有人撤退之後,他崩潰了,為自己倒計時是多麼令人絕望的事情。
「你要記住你是一個警察,你有你的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害最小!」
這是這個年輕人最後得到的命令。
雖然我知道拋開警察身份,普通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會選擇這樣做,但是自己身份給了他最後直面死亡的勇氣。
絕望的喊聲回盪在夜色中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
巨響之後,黃天諾三個字將永遠在警徽中閃光。
《拆彈專家》好看。
這類影片很難拍。看著片名,大家都幾乎能把內容猜到八九不離十,要出新意,很難。
再加上,「我是一個警察」,這句話的意義在《無間道》系列被深刻詮釋後,也很難再有更出彩的演繹。
然而《拆彈專家》,全都做到了。
章在山(劉德華飾),是香港警方的一名拆彈專家。他在執行卧底任務時,為阻止歹徒啟爆 汽車 炸彈對付警察,暴露了身份。
犯罪頭目洪繼鵬(姜武飾)逃脫後,對章在山抓捕他弟弟的「被叛」行為恨之入骨。後來,洪繼鵬回到香港,策劃了多起炸彈襲擊案件,更在紅磡海底隧道脅持數百名人質,揚言炸毀隧道。其舉不僅意在報復章在山,更蘊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在於對「我是警察」,做出了更直擊人們心靈的詮釋。
在談到為什麼選擇拆彈專家這個高危職業時,章在山說,他認為「正義凌駕在他的生命之上」,他是警察,就要「用生命去保護生命」。
章在山在拆彈現場,總是身先士卒地面對危險;他不止一次地,隻身犯險,勇敢面對洪繼鵬,盡量挽救人質;女朋友遇險,他一起面對生死;就連匪首的弟弟遇車禍,他的第一反應也是要送醫院;最後,更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同事,為守護隧道壯烈犧牲。
在影片中,讓我感動得潸然淚下的,還有一名年輕的警察,黃天諾(蔡瀚億飾)。
事發當天,他正陪著爸爸和好友出遊,在海底隧道被挾持為人質。當歹徒發現了他的警察身份,將他身上綁滿了炸彈,當眾放了出來。
年輕的警察很害怕,但努力保持著鎮定,希望有生還的機會;但時間來不及,章在山必須選擇放棄,他激勵年輕人,「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責任,遠離人群和車輛,站在原地,傷亡才最少。」
黃天諾絕望的、但卻堅定,在自己「我是警察,我有我的責任……」的喊聲中,爆炸了。
那一聲巨響,重重地敲在了觀眾們的心中。
「用生命去保護生命」,是章在山們的職責;「勇於犧牲」,則是章在山們的誓言。
港式警匪片中別樣的「花」——《拆彈專家》
「正義比生命還重要!以生命保護生命。」警官章如山在演講台上道出:比喻自身猶如寓言里的鼠群中挺身而出替貓裝鈴的老鼠的同時,我就知道這故事結章節附註定是場悲劇。
電影主要講述了由劉德華飾演的章在山是香港警隊「爆炸品處理科」的一名高級督察。七年前,他潛伏到由姜武飾演的頭號通緝犯火爆的犯罪團伙中,在一次打劫金庫的行動中,章在山表露了其拆彈組卧底的身份,與警方里應外合,成功阻止炸彈引爆,並將火爆及其弟的犯罪組織一網打盡,可惜在千鈞一發之間,火爆逃脫並揚言誓要報仇。
復職後的章在山很快被晉升為警隊的拆彈專家。七年後,香港接二連三遭遇炸彈恐怖襲擊,警方更收到線報大批爆炸品已偷運入港,一切跡象顯示香港將有大案發生。就在香港人心惶惶之際,城中最繁忙的紅磡海底隧道被悍匪圍堵攔截,數百名人質被脅持,終於現身的火爆威脅警方炸毀隧道。章在山唯有將火爆繩之於法,才能拆解這場反恐風暴背後的驚天陰謀。
不再有最後一秒營救,不再有完美結局的英雄,看到華語類型片也在逐步改變。以敵我結怨代出「拆彈專家」這一技術兵種,並提供了處理各式炸彈的方式方法,華仔甩下綁滿炸彈的警員人質落荒而逃的反英雄戲腦洞大開,可以精彩的做為反類型案例直接寫進警匪片 歷史 。紅隧的攻堅戰也很扎實。它的「主旋律」是港式的,而華仔真的偏愛這種「結局」。對於曾與李修賢合作多部警匪片的邱禮濤,處理動作場面駕輕就熟。雖仍為合拍片,演員融合的很好,內容上也沒有為大陸市場做妥協,難能可貴。
商業大片的架子和元素都很齊備,但缺少大片的質感,人物和 情感 更欠缺細膩的一面,整體評價3星半。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拆彈專家》這部電影講的是章在山石是港警隊爆炸品處理科的一名高級督察官。七年前,潛伏在頭號通緝犯洪繼鵬的犯罪團伙身邊。在一次打劫金庫的行動中,章在山暴露了他自己拆彈組卧底的身份,並且與警方里應外合,成功的阻止了炸彈引爆。且將洪繼鵬和他的弟弟犯罪團伙一網打盡,可是洪基鵬逃脫時並揚言說要報仇。復職後章在山很快的被晉升為警隊的拆彈專家。
七年後,香港接二連三的遭遇爆炸襲擊,警方也得知大批炸彈已經運入港。一切的跡象顯示,香港將有發生一場大戰。就在香港人心惶惶的時候,城中最繁忙的某海底隧道被歹匪攔截,數百人平民已被要挾。終於現身的洪繼鵬威脅警察說要炸毀隧道,只有章在天將洪繼鵬繩之於法,才能拆除這場反恐風暴背後的驚天陰謀。
在以往的英雄敘事里,除了主人公以外的其餘警察全部都是一群無能之輩。某種程度上來講,這部影片也是如此,不過還是看到了幾個雖然個性不鮮明。只能為拆彈專家瞻前顧後,但也不輸銳氣,也是一位可圈可點的硬漢。
前面所有的一分鍾營救都在意料之中,讓我們唯一感到意外的也就是唯一的淚點,在結局,紅線與黃線之間,這一次他竟然選錯了。本來以為會鏟除個大惡棍的圓滿結局,抱得美人歸的圓滿結局,在這500公斤的大爆炸中,已經化為烏有。手機里那條我愛你的簡訊,像是冥冥之中本來一種不說就來不及的感覺,也成了一句結束語。他在救出被綁架的女友的時候,無比堅定自信,輪到自己的時候,卻做好了最壞的准備。這部影片的結局讓我們看了感觸之深。
❸ 雙雄大結局是什麼,大結局,人物最終結局
雙雄人物大結局:
1、黎上正。警方心理組精神科專家。加入警隊約十年,為人正直,健談,智識廣博,在心理學及催眠界均享有極高聲譽。數年前被派往美國FBI接受反恐訓練,在受訓期與李文健有一面之緣。
有一名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未婚妻卓敏,二人雖聚少離多,但感情深厚,可惜三年前被派往兇殺組工作後,與敏感情轉淡,婚姻面臨破裂,其後因涉及一宗誤殺案被判刑七年。
2、李文健。現任香港警察部重案組,身手不凡,智勇雙全,有超常的洞察力和鬥志。加入警隊五年後他鋒芒畢露,平步青雲,屢破奇案,被譽為警隊精英中的精英,傳奇中的傳奇。為正義,為朋友,就是要置生死與度外也在所不計。
3、歐陽銳。外號「大海」,天生賊王,心狠手辣,槍法如神,老謀深算,每次行動均要求天衣無縫,如鑽石一樣完美無瑕。他外表是個危險人物,實際是個精神分裂,身世可憐的人。他執迷不悟,誓要走上不歸之路。
4、林嘉欣。李文健的女朋友。二人於五年前在學堂認識。她是個外冷內熱的人,擁有硬朗的外表,但內心極度需要別人愛護。她與健拍拖三年,感情已轉平淡。因健極度固執和自我,二人在工作上已經常發生沖突。
感情方面健更是不懂溫柔,不會說「對不起」的人,故二人已經開始冷戰,感情亮起了紅燈。
《雙雄》是香港寰宇娛樂有限公司和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警匪片。由陳木勝執導,黎明、鄭伊健、吳鎮宇、林嘉欣、徐靜蕾等人主演。該片於2003年7月31日在香港上映。電影講述了警員李文建與催眠師黎上正合作破案的故事。
身為一部鬥智斗勇的電影,《雙雄》可謂是兩者兼顧,並且開發了愛情文藝線,三線合一的效果叫人驚喜。以催眠為題材的影片,中外都有不少佳作,但這部電影以新意更勝一籌——催眠不再成為配角或者佐證,而是成為貫穿影片始終的一個情節發展點。
而且除了黎明和鄭伊健的雙雄對峙之外,吳鎮宇的第三雄奸雄角色也是相當吸引人的。總的說來,雖然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卻是一部讓人過癮的電影。
❹ 所有的香港警匪片
《刑事偵緝檔案》1、2、3、4陶大宇、郭可盈
《鑒證實錄》1、2 陳慧珊 林保怡
《掃黃先鋒》
《反黑先鋒》
《陀搶師姐》1-4歐陽震華 蔡少芬 滕麗名 魏駿傑 林文龍 蒙嘉慧
《談判專家》歐陽震華 張智霖 文頌嫻
《法證先鋒》1 、2歐陽震華 林文龍 佘詩曼 鄭嘉穎 蒙嘉慧 鍾嘉欣
《緝私群英》
《保護證人組》
《迷情家族》
《通天幹探》黎姿、陳豪、元彪、鄭嘉穎、蒙嘉慧、魏駿傑、陳法拉
《無名天使3D》佘詩曼、郭羨妮、楊思綺
《水滸無間道》張智霖、黎姿、王喜、楊怡
《爭分奪秒》方中信、譚耀文、魏駿傑、蒙嘉慧
《廉政公署》
《隔世追凶》郭晉安
《情事緝私檔案》郭晉安、郭藹明、伍詠薇
《學警出更》容祖兒、郭羨妮、陶大宇、吳卓羲、陳鍵鋒、楊怡
《國際刑警》關禮傑、徐少強、劉松仁,鄧萃雯
《智勇新警界》林保怡、馬德鍾、陳浩民、郭可盈
《雷霆第一關》 王喜 宣宣
《追魂交易》王喜 關禮傑
《離島特警》呂頌賢,宣萱,郭晉安
《O記實錄》黃日華、郭可盈、陳錦鴻、羅嘉良,黎姿
《廉政追擊令》古天樂、何寶生、張兆輝、陳法蓉、袁潔瑩
❺ 拆彈專家觀後感
拆彈專家觀後感 (一)
俞勤
上次看電影還是年初,五一假期按計劃度過,多出來的一點點時間去看了場電影,出鏡越來越少的華仔新片《拆彈專家》,拆彈專家觀後感。
看完大體感受是:缺少大片的質感,人物塑造便粗糙,情感欠缺細膩。情節緊湊,場景不錯,演員演技可圈可點。
人物介紹
章在山(劉德華 飾),香港警隊爆炸品處理科的高級督察,立志"用生命保護生命"的單身漢,曾是卧底。
洪繼鵬(姜武 飾),擅長使用炸彈的通緝犯,劫匪頭目,將爆破當成享受,狠辣殘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Carmen(宋佳 飾),從內陸來港的剛離婚的教師,迷茫而獨立。
基本劇情
劫匪團伙劫持了香港紅磡隧道里的乘客,然後警方英勇救出人質的故事。劫匪這么做,是受一個上市公司老闆閆先生(廖啟智 飾)的僱傭,以控制紅磡隧道來操控股價。
火爆(洪繼鵬化名)此行有三個目的:救出被抓捕的弟弟;賺取既得利益;報復章在天。
情節還算流暢,但有幾處令人匪夷所思:
一、洪繼鵬弟弟被抓進去之前,很堅定的說:哥哥一定會來救我的!哥哥真來救他的時候,他卻表現出反感和厭惡,勸哥哥回頭是岸,莫名其妙的從良了。(此處一臉懵)
二、洪繼鵬立誓要讓章在天嘗嘗親眼看見失去親人的痛苦,綁架了Carmen卻只使用了一個小小手榴彈,於章在天而言是不是太小兒科了?更不符合洪繼鵬任性、狠毒的個性。
三、章在天與Carmen在酒吧第一次見面暗生情愫,第二次見面結為情侶,沒有情節刻畫就成了彼此摯愛,給人可有可無的疑糊感。
四、章在天的人設無品性上的瑕疵,也沒有道德上的負擔,這樣能夠功成身退的任卧底?面對情緒激動的洪繼鵬,一臉淡定,彷彿陌生人,即使曾是卧底,執行任務時難免人性的掙扎,他是如何做到情感界限分明的?
令人動容的是那位被劫為人質的小警察,身負炸彈,從一開始的勇敢到強撐,到絕望,直至最後大呼"遠離人群,遠離車群,這樣傷亡才會最少。"以身殉職,人性的軟弱及偉大都表現出來了。
電影尾聲,章在天問:如果500噸的`炸葯,是不是可以保住隧道?意味著他已決定以身試險,犧牲自己來成全大義,那一刻無論他剪的炸葯引線是對還是錯,已是英雄,結局是剪錯了,無非是增加他英雄色彩的悲壯性。
一部充滿港片慣性、也充斥著內地政治正確的電影,情理之中,沒有意料之外。
拆彈專家觀後感 (二)
知足
饒有興致的去電影院看了劉德華和宋佳主演的《拆彈專家》,中途也有落淚的沖動,不過還是忍住了。本來是期待一場天王劉德華與時髦達人宋佳兩個人在戲中的感情戲的,沒想到被這個「拆彈」的劇情深深的吸引了。
故事發生在香港,電影中的香港似乎總是不那麼太平,什麼掃黃,毒品,殺人,搶劫,等等。據我所知,香港的警匪片很受歡迎。電影開場,劉德華飾演的章在山是警隊的拆彈專家,在一次任務中被選為卧底,與姜文飾演的火爆在一次搶劫銀行逃跑的途中表明了自己的卧底身份,警隊將火爆的弟弟一幹人等捉拿歸案,而火爆卻不幸逃脫,並揚言一定會向章在山報復。七年後,火爆設計了紅磡海底隧道劫持人質案,並揚言要炸掉紅磡海底隧道。章在山最後因公殉職,曾經的拆彈專家永遠活在了人的心中。
其實一直對那些警察都沒什麼好感,也許香港的警察更盡忠職守,內地的能如此負責的警察真是少之又少。此話只是我的主關意願,也許內地也有很多盡忠職守的警界精英,只不過我沒有那種機會能見識到而已。在拆彈組裡面,章在山是一把手,經他的手拆除的炸彈真的是數不清了,在無數次場合,都是在生與死之間徘徊。章在山在頒獎晚會獲得「拆彈專家」這個稱號時,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是感動,他說:「我真的很感激老天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能夠用生命守護生命。」每一次的拆彈的成功完成,都是一次重生,觀後感《拆彈專家觀後感》。看了這部電影主題曲的MV才會對這個電影感興趣,以為結局會是皆大歡喜,沒想到我只是猜中了開頭,並沒猜中結局。要做這樣一份工作,除了過硬的專業素質,還需要隨時准備好犧牲的精神。最後一次拆彈中,章在山把生的機會留給了阿斌,真的被劉德華圈粉了,好像他就是那樣一個人。演技真的可圈可點。到最後一場拆彈時,章在山負責一輛500公斤的汽車炸彈,阿斌負責另一輛500公斤的炸彈。面對是剪黃線還是紅線的經典戲碼,編劇給了我們一個很新穎的劇情。章在山選擇先嘗試,他選擇了黃線,他跟阿斌說:「我選黃線,如果我剪完黃線,爆炸了,你就剪紅線,如果沒有爆炸,你就剪黃線。」章在山剪完黃線,意料之外的爆炸了。一陣很大的火光,周圍的大廈,車輛都被震得
我常常在想,要是把我放在這樣一個場景,我是否會跟章在山一樣,我的答案是不會。我啊,只是一個平凡人,像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也許真的只有超人才有。看過許多的經典電影,那些英雄啊,超人啊,背後的女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電影中的宋佳飾演的嘉雯就是這樣,她剛從一段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想在酒吧試試自己還有沒有魅力,邂逅了拆彈專家章在山。面對章在山的示好她是猶豫的,她覺得這么優秀的男人不是已經結婚就是有女朋友了。得知章在山沒有女朋友,經過一年的相處,章在山向警隊的朋友大方的介紹了自己的女朋友嘉雯。也是那一次讓嘉雯體驗到了男友所做的工作是那麼的危險,剛才還和他們寒暄的周警官,下一秒就被炸死了,著實嚇壞了嘉雯。嘉雯是個小女人,她不需要自己的男朋友是Super Man,她只想過一個平平淡淡的生活,可以每天醒來看到對方,為對方煮一個床上早餐僅此而已。中途兩人分手了。火爆為報復章在山,把嘉雯綁起來,嘉雯的手裡還拿著一個手榴彈。章在山就如王子一樣拯救了自己的公主,兩個人一起經歷過生死之後,感情更加堅固了。可是,英雄並不是一個人的英雄,是人民群眾的英雄,就是因為這種使命感,章在山的結局顯而易見。
在最後一個炸彈案中,還有一個警察的戲也令我深深的感動。他很年輕,案發那晚還與家裡人一起打網球,孝順的為爸爸准備了一個手錶作為生日禮物,卻不幸遇上了這一遭。火爆派人把他的身上綁住了炸彈,讓章在山去拆除,不幸的是,時間太短,線路太復雜,最後一分鍾的時候,章一山只得無奈的放棄了拆除。警察也是人,得知不久命矣的時候,也是很慌張的,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章在山提醒他是警察,在這一刻,只能選擇站在遠離人群,遠離車輛的地方。爆炸的那一刻,很多人哭了,警察,在旁邊拍照的記者,圍觀的群眾等都哭了。
也許在我們過著安穩的日子時,總有一些人用自己的生命默默地守護著我們。有時候我們會矯情的抱怨人生,消極的過著自己的生活。殊不知,有些人就連活下來都是一種奢侈。看完這部電影,估計又會有很多學生樹立以後要當警察的夢想。中國的電影跟外國的電影不是一種風格,外國的什麼蜘蛛俠,超人,奧特曼什麼的,都太炫,簡而言之,就是不太真實,只要編劇給力,電影能拍出花來。而劉德華飾演的章在山真特么的接地氣,在一場把炸彈扔向海里的一場戲里,章在山竟然讓搭檔停一停,拿起手機拍起了照。事後搭檔問起為什麼要拍照,不會是為了Po上網吧,答案當然就是搭檔所說的,他說要紀念一下。這一刻,電影院的人不約而同的發出了笑聲,原來英雄的另一面也是普通人啊!嘉雯起床為章在山做早餐的時候,章在山跑來煎蛋,說自己是「拆彈專家」嘛!生活的細節里,也有小幽默。當嘉雯委婉的提出分手時,章在山也很平靜,接下來所說的話也全都是為嘉雯著想。這樣一個男人上哪裡找?
電影圍繞「拆彈」這一環節,展現了很多人性的積極面,看完之後,只想好好的工作和生活,這樣才對得起自己活在這個世上。因為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有那麼多人過早的由於一種使命感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渾渾噩噩?
拆彈專家觀後感 (三)
我一直以為世界上真有那種不怕死的人,今天看完《拆彈專家》才以另一種方式來理解「不怕死」的含義。
全程下來,我看到了因為隊友的犧牲而咬牙切齒痛斥那些壞蛋的無惡不作和痛責自己無能為力的人;看到了因為想要用「用生命去保護生命」而去當拆彈專家的人;看到了在炸彈面前綳緊了神經,一心只想著將危害解除的人。但令我熱淚盈眶的是這樣一個畫面。
那位身上綁滿炸彈的警察,在章在山嘗試剪掉8條必須剪對才可以存活的導線時,他還抱著一絲生的希望,大聲說著:「我很鎮定」來極力剋制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時,我看到的不是一個不怕死的人,他在顫抖、出汗。到了炸彈啟動那一刻,由於離爆炸時間很短,他也意識到了死亡的臨近,他終於再也挺不住了,對章在山哭喊著:「救我,我求你救救我!」這時人性本能的求生慾望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章在山知道已經沒有解除危害的可能了,只能將危害降到最低。於是大聲對他喊著:「你是警察,你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亡才會最少!聽到了嗎?告訴我,你有什麼責任?」我看到他涕淚交加、聲嘶力竭地喊著:「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亡才會最少!」眼神里帶著絕望,卻又有著一股不可撼動的剛毅。
他做到了他所說的,遠離人群,遠離車群,在眾人眼前獨自一人與炸彈一起灰飛煙滅……
不怕死不是毫不畏懼死亡,而是在眾人的死亡與自己的死亡之間權衡,最後選擇自己的死亡為眾人的死亡讓路。
❻ 劉德華主演的港劇警匪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部
劉德華飾演的警匪片中,我覺得最經典的兩部就是《掃毒2天地對決》和《拆彈專家》了,我覺得這兩部給我的感受都是比較深的,也反映出了這個影帝的一些演技和他的一些形象,我覺得都是非常自然非常貼合電影中的一些形象的,他將這部電影演得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