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電影,是庸俗還是藝術
在和平年代,我國影視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其中香港電影就是其中的一匹黑馬,直接撞進了人們的眼球。對於香港電影,有的人喜歡、因為熱鬧有趣,有的人卻不怎麼認可,畢竟看起來是那麼的亂七八糟、誇張無比。那麼,對於香港電影而言,香港電影,是庸俗還是藝術?這一個問題,筆者將在下面的篇幅中展開討論。
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講庸俗的東西通過獨特的電影藝術再創造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讓觀眾去喜歡,去欣然,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對於香港電影,毫無疑問是深受觀眾喜愛的一種藝術。
㈡ 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是什麼原因
原因
首先是大環境改變了,時代變化了。
當年的中國沒有什麼好電影,美國大片也過不來,自然香港電影就高大上。如今現在每年網路劇這么多,中國大片也不少,美國大片都可以通過網路看到,香港電影自然也就沒那麼吸引眼球了。
其次市場變了,香港並沒有強大的本土市場可以依託。
當時的香港電影除了本土市場還有東南亞市場,因為當年韓國電影沒有起來,日本市場也比較開放,東南亞市場也可以進入,尤其是台灣,所以香港電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隨著台灣片商對港片越來越不滿,王晶曾說過台灣片商曾花3000萬買了周星馳的濟公台灣版權,但卻虧的底朝天,台灣片商聯合起來要求政府放開好萊塢市場,韓國文化崛起,泰國電影崛起,這樣所有國家都開始保護國內市場,所以香港電影頹勢就來了。
電影特點
工業化
香港的製片模式、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完善,但較之好萊塢仍顯得隨意機動,工業化程度遠不夠嚴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萊塢的工業規則,電影一旦開機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隨意更改劇本、變動進度。
然而香港的電影導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們的拍攝方法卻大不相同:在保證按時交片的前提下,現場即興發揮、隨拍隨改、有時停工,有時趕拍。這種做法恰恰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正常的作風習慣。同時,香港盡管也有不少以導演強勢創作著稱的影片,但是現代許多大製作的香港電影都是由集體創作完成的。
趕時間
領銜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
飛紙仔
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㈢ (史上最全)兩百多家香港電影公司Logo全集錦(70-86)
本次內容整理按照公司名稱首字母順序排列,後續將推出按照成立時間排序的版本。以下是部分香港電影公司的歷史概覽:
70.1985年,黎慶麟成立香港佳能影業公司,首作《皇家飛鳳》。公司作品數量不多,且沒有突出表現,最終因業績不佳而關閉,成為香港電影泡沫高峰的組成部分。
71.1967年,黃卓漢創建香港第一影業機構,初期以《胭脂虎》為起點。彼時,香港電影市場主要由邵氏、鳳凰、長城和國泰等公司主導,嘉禾、新藝城和德寶尚未嶄露頭角。
72.1973年,麥嘉從紐約大學畢業後回到香港,與好友劉家榮、黎應就創立先鋒電影公司,專注於低成本喜劇片。麥嘉憑借《面懵心精》成名,後被嘉禾挖角,先鋒影業隨後解散。
73.1992年,王應祥成立先達電影公司,先後投資拍攝了李嘉欣主演的《天劍絕刀之獨孤九劍》和袁潔瑩主演的《晚清風雲三部曲》。
74.1988年,劉鎮偉離開「影之傑」加入香港第一影業機構,隨後創作了「猛鬼」系列。
75.2003年,曾志偉成立香港無休映像有限公司,首部作品為彭浩翔導演的《大丈夫》。公司主要目的是扶持新導演。
76.1992年,爾冬升創立無限映畫電影製作有限公司,首部作品《新不了情》為袁詠儀贏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後續作品如《色情男女》、《門徒》等口碑出眾。
77.2008年,陳可辛北上與內地第五代導演黃建新合作,成立我們製作電影公司,目前尚未有作品問世。
78.1981年,林賴婉美成立威震影業有限公司,首部作品《目中無人》,後陸續出品動作片,主要由高飛、李元霸主演。
79.1985年,拳威更名威禾,首部作品為成龍的《警察故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威禾在洪金寶的寶禾減產期間,為嘉禾扛起大旗,成龍的電影也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80.1992年,王晶發現市場變化,離開永盛,得到台灣金主學者有限公司老闆蔡松林的支持,建立王晶工作室。他認為港片市場萎縮,觀眾口味細化,於是切入軟色情領域,推出《赤裸羔羊》等作品。
81.2008年,江志強成立萬誘引力電影管理有限公司,首部作品為《大追捕》,隨後出品了一系列口碑作品如《寒戰》系列、《飯戲攻心》、《毒舌大狀》等。
82.1987年,在「金公主」的支持下,李修賢成立萬能影業有限公司,擁有一批穩定的幕後團隊,首部作品為《鐵血騎警》。1993年,「金公主」結束電影製作業務後,李修賢與台灣片商楊登魁合作,製作了《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83.1988年,羅維成立萬里電影有限公司(曾用名越時製作有限公司),首部作品為王晶導演的《鬼媾人》。羅維邀請李連傑復出後,轉投嘉禾,隨後萬里電影公司陷入困境。
84.2010年,馮德倫、吳彥祖成立突圍電影製片公司,首部作品為《太極1從零開始》,華為投資,馮德倫導演,吳彥祖參與製片。
85.1989年,導演陳嘉上、演員鄭丹瑞、編劇陳慶嘉合作成立仝人製作社有限公司(曾用名輝帆製作有限公司),首部作品為《錯在新宿》,聚焦警匪和都市題材。
86.1973年,通用影藝有限公司(曾用名IFD Films And Arts Limited)成立,專注於電影發行和版權工作,目前擁有大量動作片的香港電影版權。
㈣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的分級制度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直到1988年11月10日,第一部真正有關電影分級制度的法例,《1988年電影檢查條例草案》才正式生效。香港也從這一天起實行 「三級制」。之後,香港電檢尺度開始寬松,雖然由此導致大批渲染暴力和色情的影片泛濫成災,不過,在另一方面,香港電影人亦獲得了更為自由的創作空間,同期拍出的突破題材禁忌的佳作不斷,因此,1989至1995年堪稱香港電影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到了1995年,香港電檢處將「三級制」中的二級又細分出A、B兩級,即是後來所稱的「四級制」,此後在香港上映的影片皆依據「四級制」接受電檢,直至今日。 負責香港的電影審查的部門是隸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影視及娛樂管理處的娛樂事務管理科。對電影進行分級的是娛樂事務管理科下屬的電影檢查分部(簡稱電檢處)。電影的評級決定,可由電影檢查處的審核委員會(電影檢查)覆審。委員會是法定機構,根據《電影檢查條例》成立,有九名由行政長官委任的非官方委員,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則為當然委員。委員會將覆審了電影檢查員的決定。電檢處設有三個獨立的檢查機構,包括電影檢查監督、檢查員小組及顧問小組。檢查員小組職責范圍是:檢查准備公映的影片,將影片評級;檢查獲豁免評級的電影;檢查限制級影片錄影帶和鐳射碟的外包裝,以及限制級影片的宣傳資料;核實公開發行的經評級影片錄影帶和鐳射碟的內容,並確保其與檢定版本相符;巡查電影院,執行對限制級影片觀眾的年齡限制;巡查影視店及各零售點,對以錄影帶和鐳射碟形式發行的影片加以監管;協助電影檢查顧問小組執行職務,使市民可參與影片評級的工作。
為使電影分級標准更能切合社會尺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會定期進行民意調查,並征詢由大約250名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法定顧問小組的意見。顧問小組則只是負責對電影的評級並提供意見,其成員包括普通市民、電影專業人士、法律工作者等等。顧問小組由監督不時委任的人組成,委任時由監督發給書面通知。
電影檢查監督是影視及娛樂管理處處長,由行政長官任命對行政長官負責。譯2002年電影分級制度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為例,絕大部分公眾人士(97%)都認為現行的電影評級標准可以接受。
根據香港法例第392章《電影檢查條例》的規定,任何人將沒有送審而未獲豁免或核準的影片上映的話,便屬於犯罪行為,經定罪後,可處罰款港幣200000及監禁1年。
同中國香港相比,亞洲其它國家的電影審查制度以及制定過程也大同小異,比如日本,也是將影片劃分為「普通」、「限制」與「禁止」三個主要級別加以審查管理。 第Ⅰ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第Ⅱ級:兒童不宜觀看;
其中第Ⅱ級又分為A、B
第ⅡA級: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性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觀眾應預期影片內容不適合成分的程度較第ⅡA級強烈;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俗用語及性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性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第Ⅲ級:只准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三級片既有色情片,也有暴力片,色情三級片的比例佔多數,因而一般人在提到三級片時常常專指色情片)。
香港I級、IIA級、IIB級電影對未成年人只有勸喻義務、沒有強制權利,而III級片(限制級)的年齡限制則會嚴格按照法例強制執行,否則便是違法行為。2003年內送檢分級的影片有1555部(2002年則有1944部),其中689部列為第I級影片(12部經刪剪),362部列為第IIA級影片(全部未經刪剪),335部列為第IIB級影片(八部經刪剪),169部列為第III級影片(21部經刪剪)。電影預告片、教育影片和文化影片也須送檢,但無須分級。年內,這類影片共有3309部獲准上映。 雖然香港電影檢查條例中,僅規定任何與影片有關的宣傳資料,其影片分級標志及告示須「顯眼而清楚地展示」,並無額外規定其標准大小或其配色。故出現了以下情況:
第ⅡB級或以下級別部分電影宣傳數據,所顯示的影片分級標志及告示,面積會較小。
第Ⅲ級電影宣傳數據,所顯示的影片分級標志及告示,面積會較大;有時更以紅底白邊標志顯示。
2、『坊間俗稱的「四級電影」,是指超越第三級界線的電影,這些電影跟據香港《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禁止在香港播映及發售;事實上並沒有「第四級」這個官方評級。如果內容涉及兒童色情,在香港藏有這些影片乃違法行為。 電影《黑太陽731》在港上映時期正好趕上了香港電影審查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1988年11月10日,《1988年電影檢查條例草案》正式生效,香港電影亦從這一天起實行「三級制」。同年12月1日,銀都出品的《黑太陽731》有幸成為香港地產第一部正式公映三級片,同時也成為華語影壇首部三級片。它的出現是香港電影的一個分水嶺(三級片的開山之作),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
同年11月10日公映的日本影片《咸濕性慾治療》為第一部在港公映的三級影片。
第一部在港公映的好萊塢三級片為洲立發行的《天使追魂》 1、成龍與周星馳雖然是香港的票房救主,但二人的電影都被香港電檢處列為II級片,即兒童不宜。
按照香港電檢處的分級規定,帶有輕微性含意或粗鄙言語的助語詞,可在IIA級影片出現,但出現次數不能太多及須配合劇情。IIA級影片在處理裸露鏡頭時,則必須小心審慎,不得出現露骨的情慾鏡頭,至於在IIA級影片中出現的暴力鏡頭,亦與裸露鏡頭做同等處理。正因為如此,成龍的影片盡管充斥著激烈的動作打鬥,但因貫徹了龍哥提出的對白不講粗口,動作不能血腥暴力的原則,真正的暴力場面並不多,因此被列為IIA級。
周星馳的影片之所以屢屢被列為IIB級,除了有些場景搞笑得過於暴力外(比如《喜劇之王》的扇耳光、《少林足球》中誇張暴力的足球之戰等),主要是因為粗口太多,尤其是與性有關的。
而香港最吸金的導演王晶雖然以大拍三級片而聞名,但他卻極力避免自己的影片被定為III級片,主要考慮的是影院上映數量和觀眾階層問題,如果被定為III級的話,則只能在有限的幾家電影院上映,同時也會失去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觀眾,這樣一來就會影響票房收入。因此王晶能做的就是在不太影響影片的完整性的前提下盡力刪減暴力和色情鏡頭,將他本來是III級水準的影片閹割到IIB等級上來。
2、香港藝員謝霆鋒拍的第一套電影《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是一套被評定為第Ⅲ級的電影,但拍攝的時候他只有16歲。因此根據法例,電影完成後他亦不能觀看這套電影,直至一年多後,他年滿18歲才可以觀看。
3、韓國性感歌星電影《周末同床》在2003年香港上映時,原本被評為第Ⅲ級,後來變成第ⅡB級。其後美國片商迪斯尼公司推出刪改了很多粗口的《海底總動員》來應對香港分級制。
4、大陸近年在香港上映的大片的分級情況——都是IIB
《十面埋伏》因「有些暴力場面及含蓄性愛描寫」 為IIB級別
《無極》因「有些暴力場面及性愛描寫」為IIB級別
《滿城盡帶黃金甲》因「有暴力和性愛描寫」為IIB級別
《夜宴》因「有些強烈暴力場面和裸露鏡頭」 為IIB級別
可見這些大陸一部比一部號稱空前的大片在香港都是處於「青少年及兒童不宜」的尷尬境地。 雖然香港電影檢查條例中,僅規定任何與影片有關的宣傳資料,其影片分級標志及告示須「顯眼而清楚地展示」,並無額外規定其標准大小或其配色。
㈤ 為什麼香港電影攝影師姓名後面加上(hkse)標志呀
很多港片演職員名單上在剪接、攝影後面都會出現「HKSC」「HKSE」的字樣,其實HKSC就是「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協會Hong Kong Societyof Cinematographers(HKSC)」的意思,而KSE就是「香港編劇協會Hong Kong Societyofsceenwriters(HKSE)」的意思。
㈥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㈦ 盤點香港電影五大禁片,反思社會問題與歷史事件,警醒人性扭曲
香港電影,自上世紀起,便以其深邃的藝術魅力和針砭時弊的主題,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印記。其中五部堪稱禁片的傑作——《打蛇》、《黑太陽731》、《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蜜桃成熟時》和《力王》,以獨特的方式,揭示了社會問題、歷史事件,以及人性的復雜面貌,至今仍令觀眾深感震撼與反思。
第一部:《打蛇》——人性的邊界與社會的裂痕
1980年的香港,偷渡潮與殘酷的「打蛇」現象交織。《打蛇》以現實的殘酷為背景,講述阿荃一家在偷渡過程中遭遇的不幸。電影深入剖析了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扭曲,鶴爺的冷酷無情與大種的反抗,構成了一場人性與生存的殘酷斗爭。影片的裸露與暴力場景,盡管爭議重重,卻揭示了那個時代社會問題的深度,至今仍警醒我們反思人性的黑暗面。
第二部:《黑太陽731》——戰爭與罪惡的烙印
《黑太陽731》以日本侵華時期的真實事件為題材,揭示了731部隊的罪行。影片通過慘烈的畫面,讓我們看到戰爭對人性的摧殘,以及那個時代的冷酷現實。這部電影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對和平的呼喚,提醒我們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第三部:《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罪惡與正義的較量
這部電影以澳門路環的懸案為線索,深入剖析了人性的醜陋。李Sir與王志恆的鬥智斗勇,讓人領略到正義與邪惡的角力。《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不僅僅是一部驚悚之作,更是一部關於道德與法律的深刻探討。
第四部:《蜜桃成熟時》——追求自由與愛情的冒險
《蜜桃成熟時》以香艷與激情的外殼,包裹著對自由與愛情的深度探索。李麗珍的表演生動地揭示了角色的復雜內心世界,電影鼓勵我們勇敢追求自我,突破傳統束縛。
第五部:《力王》——囚犯與正義的抗爭
《力王》講述了樊少皇飾演的力王在極端環境中堅守正義的故事,它揭示了監獄體制的黑暗面,也展示了人性在逆境中的堅韌與抗爭。這部影片的打鬥與情感交織,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震撼人心的英雄傳奇。
這五部電影,每一部都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璀璨明珠,它們以獨特的藝術手法,揭示了社會問題,反思了歷史事件,同時也警醒我們關注人性的復雜與脆弱。它們的存在,超越了娛樂的范疇,成為了我們理解世界、審視自我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