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悲慘人生的香港電影
擴展閱讀
看電影打游戲花屏 2025-04-22 15:17:08
哪裡能找到搞笑電影 2025-04-22 15:14:08

悲慘人生的香港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3-06 11:38:08

『壹』 電影《阮玲玉》中,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哪些

我認為,這部影片《阮玲玉》展現了中國默片時代最輝煌的女演員最為璀璨的五年,也向世人展現了璀璨背後的辛酸,無奈以及哀怨。以至她在事業最巔峰時自殺,留下一紙人言可畏的遺書。

所以阮玲玉選擇了自殺,用生命為自己作最後的辯解,用生命最後一次的保護自己,這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自衛」吧!

『貳』 女集中營是什麼

1,《特蘭濟特集中營》《特蘭濟特集中營》由湯姆·羅伯茨執導,托馬斯·克萊舒曼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戰時失去丈夫兒子的女性們組成的特別軍團將失去親人、家園的憤怒,發泄在羞辱、虐待這些德國戰犯身上的故事。2,《辛德勒的名單》《辛德勒的名單》是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連姆·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因斯、艾伯絲·戴維茲等主演的一部戰爭片。3,《軍妓慰安婦》《軍妓慰安婦》又名《地獄究竟有幾層》,是呂小龍導演,李麗麗、呂小龍、張寧等主演的一部抗日劇情電影。講述了日本陸軍記者秋山和美報導日軍作戰進程時,無意發現慰安婦的故事。4,《慰安婦集中營》《慰安婦集中營》是陳國軍執導的一部反映日本侵略者暴行的電影,由王茜、王虹、朱景芳、李連義等主演。該片講述了一群婦女被日軍抓到慰安婦集中營的悲慘人生經歷。5,《納粹特攻隊》《納粹特攻隊》是Gordon Hessler執導的劇情片,由Bruce Davison、David Patrick Kelly、D.W. Moffett主演。
如果能找到網頁和手機上面都能玩的還是不錯的.好玩的話就沒有標准了。

『叄』 《地久天長》中的人物命運,是時代潮流下的縮影,經歷者都有故事

電影《地久天長》,還是我們熟悉的「配方」。王小帥導演的電影作品的特點,是關注社會生活的小人物,尤其是年輕人,以他們的視角為出發點,揭露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潮流下,他們殘酷的遭遇和命運,直戳時代的痛點。

《十七歲的單車》、《二弟》、《青紅》如此,現在的《地久天長》也是這樣。

電影《地久天長》已經在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讓男女主角王景春和詠梅分別拿下,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豆瓣也獲得了7.9分,為電影贏下好的口碑和成績。

在觀看完電影後,我從中提取的關鍵詞有: 時代背景、人物命運、悲慘、友誼、愛情、家庭、後代。

故事講述的是年輕的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人的交情很好,常在一起參與活動。就連他們一起玩耍的孩子,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這樣的緣分很是難得。由於沈英明家的孩子浩浩,在一次意外中,導致了劉耀軍家的孩子劉星意外溺水身亡。兩家人的命運,從此改變了。劉家夫妻舉家南下,最後定居在福建的漁村,並領養了一個孩子。多年後,隱藏的真相終將公開。

王小帥導演沒有採用常規的時間線敘事,而是採用了在不同的時間線上交叉跳躍的方法,還有他那擅長的蒙太奇技術和鏡頭的運用,特別是長鏡頭的運用,告訴觀眾,這故事裡的人物的悲慘人生。

如:劉星溺水後,遠處切入的固定鏡頭的運用,鏡頭語言是充當圍觀者的角色,感情色彩是冷靜的。而當劉巧漏巧耀軍抱起溺水後的劉星,沖向醫院時的運動鏡頭和影片中劉耀軍和王麗雲因失獨,而在生活中出現的沉默,這些都告訴了觀眾:很多時候,大人們的崩潰可以是無聲的,不一定是近鏡、特寫的痛哭流涕和撕心裂肺的。

如:在小年這天的晚上,沈茉莉給劉耀軍和王麗雲送來了餃子,但他們夫妻二人的表情卻是凄涼的而且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招呼著茉莉喝水。在絢麗的煙花的反襯下,顯現出很悲涼的氛圍。

如:劉耀軍和王麗雲給孩子劉星上墳的那15分鍾的長鏡頭,顯露了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心酸。

......

影片的時間跨度達到了三十年,經歷了80年代、90年代、00後,到2012年。三十年的時間可以發生的事太多了,可以改變的事也太多了。可以讓一個國家出現許多新的政策,讓一個城市出現新的面貌,也可以讓社會出現許多新的變動,讓城市換上許多不同的流行。

分析一個故事,最先應該從這個故事所處的時代背景入手。而且我認為電影《地久天長》這個故事最大的戲劇沖突是:時代背景與人物遭遇的沖突。

那麼,我結合電影《地久天長》和它一直在變的時代背景,來細數我的家庭里,在這孝鍵三十年來所出現過的時代痕跡和故事!

1、計劃生育(1982年9月)

提起八十年代,就不得不提計劃生育。它的主要內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不再鼓勵人口的增長。 所以,在我的家鄉這邊,開始出現獨生子女 。在家鄉還可以看到計劃生育的標語:少生、優生,幸福一生!

電影里的王麗雲,在那個計劃生育的年代背景下,意外地懷上了二胎。片中的處理方式是:廠里的計劃生育辦公室主任李海燕,押著王麗雲去醫院,強制她墮胎。王麗雲也因此,意外地喪失搜塌了生育的能力。失去獨子和二胎,並且不能再生育,劉耀軍和王麗雲夫妻二人覺得彷彿失去了一切,是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2、出國潮

1985年開始,國家提出了支持留學、鼓勵出國、來去自由的方針。於是一場出國熱潮席捲全國。熱潮的程度,可以參考電影《中國合夥人》。

就是這股熱潮,使得我家所在的地方,有僑鄉之稱。 事實上,中國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過出國熱。在近代中國,在我家鄉,有的人為了溫飽和出路,選擇了下南洋或者舊金山淘金,於是就有「金山阿伯」的稱呼。

影片中沈茉莉的出國,或許只是想換個生活的環境。

3、「下海」經商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許多人不滿於現狀,或辭職、或停薪留職,遂「下海」經商。

「停薪留職」制度,是八十年代初開始出現的的事物。

電影里的沈英明本是國企的工人,之後辭職「下海」經商。在90年代後期,最終成為地產的大老闆。真是人如其名,英明啊!順便提一下,他的兒子浩浩,考上了大學,並當了醫生。

據我所知,中國的「下海」熱潮分為三撥:第一撥為1984年,第二是1987年、第三撥是1993年。 父親正好趕上了第三撥,雖然收獲的成果,沒能像片中的沈英明那麼厲害,不過還算過得去了。

4、房地產熱

說到沈英明最後成了房地產老闆,我們知道,其實,房地產是個不得不提的事。因為影響了很多人,包括我的家庭。

在1980年9月,拉開了房地產開發的序幕。1982年,國務院進行售房試點。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起步的階段。一直到1999年,才開始快速發展,之後就大熱了。

在城裡買房,是很多人的夢想。我和家人們,也正在追求著這個夢想。 但是,追求買房,對於像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家庭來說,勢必會影響生活的質量,使之下降。

5、八十年代的喇叭褲

喇叭褲:褲腿上窄下寬,從膝蓋以下逐漸張開,褲口的尺寸明顯大於膝蓋的尺寸,形成喇叭狀,故稱作喇叭褲。

改革開放,吸引大批大批的人南下廣東淘金,我們稱之為「弄潮兒」。他們也學著本地人的穿著,把自己弄得很時髦。片中的張新建,穿著穿喇叭褲、戴著蛤蟆鏡,是當時的「弄潮兒」。

我的家人也曾有過這樣的喇叭褲。按照當時的審美觀,那時覺得,是真的時髦。 但劉耀軍和王麗雲南下的原因,卻不是因為南下淘金,他們因為失去兒子的關系逃離故鄉。

6、譚、張爭霸

片中的張新建,用從廣東沿海淘來的磁帶,在家裡放流行音樂,並跳起了舞,但被李海燕發現並強行關閉了。

說到流行音樂,由於我家庭居住的地方是在廣東,所以容易受港澳文化的影響。給我最初、最明顯的印象,就是譚張爭霸了。

「譚張」爭霸是在80年代中後期,即1986至1989年,香港樂壇兩大天皇殿堂級的巨星譚詠麟和張國榮,為了爭奪樂壇上至尊的地位而在音樂上,展開全面的競爭。

他們二人的出現,幾乎是壟斷了香港樂壇的音樂獎項,同時凡是兩人同時出現的場合,一定是有著掌聲和噓聲。

我伯父喜歡聽譚詠麟的歌。家裡那時,已經出現了香港的流行歌曲。這是流行文化的影響!

7、香港四大天王

隨著譚張爭霸的結束。擅長製造競爭感的香港媒體,在1992年,命名四人為四大天王。他們是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分別是: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的名號一經推出後,就迅速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亞洲,風靡至今。

仍記得我父親,曾經也買過張學友的專輯,在我不小心弄壞了的時候,他很是心痛啊!當時,家裡開始出現明星的照片。這是流行文化,在我的家庭出現過的痕跡。

8、換二代居民身份證

片中多次提及身份證。劉耀軍嘴裡說的那句「星星該換二代身份證」了,說明時間至少到達2003年了。

通過查詢資料可知:

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是2003年6月28日實施的。

我認為影片提及身份證的意義也非常的明確了,那就是養子劉星身份認同的問題。養子劉星,他介意自己是已故的劉星的影子。他追求的是一個有著自己的思想和意義的獨特個體,他想要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身份。只是因為年輕,他不懂得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第二代身份證,與我們息息相關。

其實,家裡在這三十年來的痕跡和生活方式,還有許許多多在電影里未曾提及到的。如科技的進步,令到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地覆的改變:1、即時通信,讓我們的通信方式發生了改變;2、電子商務,讓我們的購物方式出現了轉變等等。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時代潮流下演變的結果。

電影中的結局,雖然在觀眾們看來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但並不是意味著,影片中人物生活的結束。因為生活還在繼續著,他們都在尋找活下去的動機。在我看來,這樣的結局,是影片中的人物經過坦白後,心裡都釋懷了,從而放過自己,讓自己好過!

『肆』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台詞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台詞

《一念無明》以寫實卻殘忍的方法,展現一時三刻無法改變的社會現況。香港電影《一念無明》台詞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台詞

1.我都好想學你,但是我做不到

2.你和你混蛋老爸一模一樣。

3.我不懂做人老公,不懂做人老爸!我不懂。我不懂

4.其實做個混蛋很容易的,搞不定的,就撒手不管

5.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做

《一念無明》:灰色的家庭悲劇

《一念無明》是一出灰色的家庭悲劇,這個還在上映的香港電影獲了很多獎項,但影院的上座率並不高。也許是更多人不喜歡這種壓抑悲慘,沒有什麼溫暖和正能量的電影。要吐槽的是,這個電影的名字太文藝抽象,不接地氣。最大的驚喜是,它在影院放映用的是原版的粵語。這個電影要是翻譯成普通話,味道就變了。很多粵語詞跟地方口音一樣,帶著厚重的人情味和心酸味。

比如,曾志偉演的父親,用了好多次「撲街」來形容,就是“混蛋”的意思。「撲街」當然最直白,都不用解釋。還有他的幾句台詞:

升斗市民,有什麼辦法?

什麼事都能交給別人嗎?

做人左右為難,做一個撲街好容易。

故事從這幾句台詞就看出來了,一個普通的家庭悲劇,父親是卡車司機,年輕時在大陸跑車也風光過,娶了一個心比天高、神經脆弱的老婆,被嫌棄因而不愛回家,受寵的小兒子學業有成遠走高飛,大兒子阿東,就是男主角了,他成為這個家庭的支撐點。結果是他沒能撐住,失手殺了母親,被判為精神病,出院後想融入社會處處受困。

故事的焦點是從阿東出院開始,一半的重心落在父親身上。他本來認為「升斗市民,有什麼辦法?」,香港的貧民窟真當可怕,橫豎一個上下鋪的空間,不超過五平米,他接兒子出院時,找了一把錘子放在枕頭底下。前半輩子,他沒管過這個兒子,這時也是沒辦法。所以,阿東抱怨說,“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

如果阿東也像父親、像弟弟一樣,盡可能逃離,而不是被困在母親的無助里,也許不至於發生人倫慘劇,他自己也不至於重蹈母親的精神病。

這種可悲的疑問,故事結束時又發生了,父親實在無力承擔,唯一一次打電話給有出息的小兒子,電話那頭說,你把他送回精神病院,你自己找一個養老院,錢不是問題……

這時曾志偉演的父親從一個畏縮的「撲街」轉變了,問了那句話,“什麼事都能交給別人嗎?”人人都說面對不幸的原生家庭,你有多遠逃多遠,真是這樣的嗎?真正逃掉了,就免掉了不幸和悲慘了嗎?又有幾個人能徹底地斬斷自己身上那些尷尬齷齪的唯一聯系呢?

事實是,在灰色的人生里,通常人們是「做好人不徹底,做壞人也不徹底」。卡車司機在最有能力做一個好人時,選擇了逃避。在年老無力時,又選擇了承擔。該責怪誰呢?只要想一想,良心這回事並非與生俱來,也不會時時常在,最有能力的時候也許我們最有慾望,最有私心,最想過快樂日子,最難放眼以後……司機在好時候趨利避害,也許是因為有其它合理合情的幸福要追求;到了接近晚年,想得到的並沒有得到,不該失去的卻都失去了,已無力承擔的時候,卻要強撐著。這時候,一個做過混蛋的一事無成的父親,也還是唯一的父親,也還是絕望兒子的唯一依靠不是嗎?

那個遠在彼岸,逃離了這一切的,最成功的小兒子,他不過是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會不會有遺憾呢?會不會在往後的全部長路里感到內疚,倍嘗孤寂呢?

情緒這種東西,有時候我們會高估,有時候我們會低估。剛出院的阿東出席好友的婚宴,新人在台上致辭,眼淚汪汪,台下拍照,喧嘩,議論紛紛,那眼淚是真的被自己感動了,被自己人生中莊重的有意義的一次經歷感動了,可是台下的人誰不曾經歷那樣的時刻?本來也該是這樣,想流淚的盡管流淚,想打岔的盡管打岔。在歡樂的隔壁住著悲慘,在莊重的時刻戲謔多麼正常,我們用自己的位置判斷,什麼是「正常」,並且接受這種對正常的設定,妥協於自己的不重要,別人的不重要,人生中簡直沒有什麼重要的值得莊重對待的事。可是,精神病阿東不這么看。他看出來婚禮的莊重與旁觀者的輕浮是對立分裂的,是不可容忍的。

他甚至走到台上拿起話筒質問大家:今天是你結婚嗎?你在拍什麼?你在笑什麼?你們為什麼都在議論房價,議論婚禮的排場?為什麼不能停下來聽聽新人的致辭,這是他們一生中重要的時刻……

假如我們只把這種精神病看做是更認真,更不可妥協的一種行為偏執,或行為失調,也許不是太難善意地理解。可是,這種時候,人的普通的善意哪裡去了?誰不曾恥笑過他人?誰不曾被人恥笑?他人即地獄,在這個時候是成立的。

更嚴酷的是,生存作為一種現實,被他人逼迫、驅趕是真實存在的。當你的存在卑微到一種程度,你根本不可能奢望來自外部的一點點善意或幫助。你只是像螻蟻一樣活著,也會有人來驅趕你。那個方寸空間里,人人都是這樣的螻蟻。單親母親逼迫沒有身份的兒子,冷漠的老人憤怒於空間的逼仄……他們都沒有力量與外界抗爭,卻合力驅趕一對陷入困境的父子。

換一種情境,這對父子如果稍稍正常一點(曾志偉在不到五平方的房間里對躺在上鋪不肯吃飯、不肯洗澡的兒子,用小聲到不能再小聲的聲音說,“求求你,正常一點”),他們其實完全能調換成這群人里最有力量最有希望的人。就像他們的病,兒子的.精神病本來就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父親的高血壓、糖尿病,也是這個年齡人群的常見病。

他們沒有傷害到任何人,卻被懷疑這種精神病傾向是一種潛在的危害。

那個被單親母親殫精竭慮地保護的小男孩不是也有哮喘病嗎?如果他也當街發病呢?

面對大家的驅趕,一個父親的質問多麼無力。他其實再清楚不過,病也是有隱喻,有高低貴賤的,與傳染有關的,與聲譽有關的,是否是絕症,方方面面,又哪裡公平了?

當你處在弱者的境地,你就是被不公平對待的那個。所以,單親媽媽逼迫兒子在這個逼仄的空間里發奮圖強並沒有錯。錯的是時代,是社會,是環境嗎?它們是誰?它們又不會為某個真實的悲劇買單。

真實就是又灰色又殘酷的。

07年有個法國影片《穀子和鯔魚》,講的也是一出灰色的家庭悲劇。那是個移民家庭,題目“穀子和鯔魚”是一種阿拉伯燴飯,以穀子與鯔魚作為原料。故事背景是法國前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及其它北非國家的阿拉伯人在二戰後開始移民法國。第一代移民往往居住在法國城市郊區,是克勤克儉的普通工人,但他們的後代出生在法國的土地上,卻被正宗的法國人視為邊緣人,他們的心理與物質訴求與父輩自然不同,與生活在市中心的正宗法國人也有著巨大矛盾,這種矛盾和差別既不容忽視又帶來真實的社會問題。

那個故事圍繞大家庭復雜的人際關系展開。主角西蒙也是一位父親,年老被解僱的碼頭工人,他自己家裡一團亂麻,有個情人住在附近,無計可施之中想到開一個船屋餐廳,做家鄉的特色燴飯。所有人都指責他異想天開,只有情人的女兒陪他穿上西裝,去跟各種管理人員周旋、辦手續、填一堆表格。他乾瘦、沉默的身影穿梭在灰色的現實風景里,到了公務大廳與辦公人員交涉時,才露出尷尬、局促。這時,僅僅是官方語言的溝通困難就說明了一切背景問題、移民問題、底層生存問題。幸好有那個熱情的名義上的女兒。要不是有她,這個電影壓根就不用拍了。

這么多年,電影的結局一直令人難忘。天漸漸黑下來,經過反反復復的波折之後,餐館終於開始試營業,邀請了一切有頭有臉的人物,甚至連前妻、子女,情人及女兒都不計前嫌,用心合力想辦好這萬事開頭難的第一餐。這種殫精竭慮的計劃幾乎讓人心懸一線,明明就要出事,果真是要出事……老西蒙風流成性的兒子看到來賓中一個他有染的女人,居然是副市長的妻子,於是匆匆開車逃離,並關掉手機……車上偏偏放著最重要的穀子米飯,西蒙騎著摩托車去追,卻被幾個小孩子偷了車,百般戲耍。

他在夜晚的暮色里追他的穀子米飯,倒在了街頭……另一頭,賓客們等待得太久,慢慢失去了耐心。情人的女兒為了穩住人心,撩開衣服大跳特跳肚皮舞,那幾乎有點艷俗的異族風情舞蹈配著女主角並不完美的身材,大滴大滴的汗珠落下來,落在她黝黑的長發上,黝黑的皮膚上,嘈雜的音樂旋律里,電影里的觀眾看得又期待又疲憊,電影外的觀眾卻是又緊張又難過。

對底層生活來說,和解也許不太難,難的還是生活本身。所謂的“出頭之日”不過意味著,只要一天陷在困局裡不能出頭,隨時都容易重蹈覆轍。一個普通人,有多少信心給自己,又有多少信心支撐旁人?哪怕那個旁人是最緊密的家人?

說到底,阿東父子的困局和這個移民家庭的困局是一樣的,簡單的是物質,復雜的是人心。當人被環境困住,那個難以解脫的父親的悲慘人生是他真實的一生,也許,也是將來的我們的一生。


相關精彩文章推薦:

;

『伍』 《盲山》女主悲劇人生中的五個男人 女大學生被拐賣糟蹋

《蔽源盲山》是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將一種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人口拐賣問題,用紀錄片的樣式講述出女大學生被拐賣至某法盲山區的故事。從落入人販子之後,白雪梅的悲慘人生也開始了,在那個落後的小山村,白雪梅為了逃出大山,一步一步的被三個男人糟蹋,她可以選擇,但又別無選擇。

一、人販子

冒充草葯公司的人販子

騙女主進大山

人販子和買家

設計脫身

二、黃德貴父親

黃父在劇中是最麻木不仁的,他惡狠狠的鎖住花了七千塊錢買來的白雪梅,像對一個宏早態牲口一樣對待,又幫著兒子黃德貴強暴了白雪梅,「經驗豐富」的這位老人,對待被拐賣來的女人應對自如。在他眼中,這只是一個買來的商品,就像對待同樣是拐賣來的黃母一樣,可以生兒子和養豬幹活即可。

惡狠狠的表情

強拖進屋

經驗之談

嘲笑兒子

幫助兒子

三、黃德貴

年過四十的老農黃德貴,為了傳宗接代,借錢買來了白雪梅。他是第一個糟蹋白雪梅的人,也是多次終結白雪梅逃出大山夢想的人。白雪梅幾次出逃,無論逃到多遠,都被黃德貴捉回來。白雪梅嘗試寫信給家人來營救自己,卻被黃德貴買通了郵遞員,截下了所有白雪梅寄出的信。白雪梅想著自殺,卻又被黃德貴送到醫院救活。最後警察來營救時,黃德貴用腦門頂著槍和警察對峙。法盲和野蠻,流淌在黃德貴的血液中。

凶惡至極

試圖安撫

軟硬兼施

送白雪梅到醫院後的感嘆

看到白雪梅寄信

被買通的郵遞員

多次捉回逃走的白雪梅

和營救的警察直接對峙

四、教師黃德誠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黃德誠從見到白雪梅就開始實施自己陰暗計劃,從逐步騙取白雪梅信任到最後引誘白雪梅在學校獻身,他是第二個糟蹋白雪梅的人,在被表哥黃德貴捉姦在床之後,他悄然獨自離開山村。

課堂上謙謙君子的形象

騙取信任

製造機會

獲得信任

女主獻身

悄然離去

五、小賣店老闆

一個也是買媳婦的中年男子,在村中有個小賣店,常和村主任一起狼狽為奸,他是第三個糟蹋白雪梅的人。剛開始對白雪梅就有了神往,到了後面幫著黃德貴出主意阻止白雪梅逃跑。然而所有事情都沒有打消白雪梅逃走的念頭,但是她身無分文,以前的逃跑經歷告訴她必須有路費才能逃走。這個時候小賣店老闆趁虛而入,滑稽的是還討價還價,謊稱自己老婆管賬很嚴,從50元砍價到40。這一次赤裸裸的交易,使白雪梅的人生又蒙上了一層悲劇的塵埃。

早就對白雪梅不安好心

麻木看著村主任敷衍白雪梅

給黃德貴出主意

經驗之談

遞貨時揩油

理性消費

領屋內交易

《盲山》就是一部你看完睜早之後跳不出去的片子,欲哭無淚。它是一部電影,卻演的過於真實,在野蠻和文明的沖撞中,希望它的故事不要在現實中上演。

(註: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