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劉德華離家出走的電影叫什麼

劉德華離家出走的電影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2-22 09:38:22

㈠ 劉德華的《冰雨》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劉德華的《冰雨》講述了一個深情、復雜而充滿成長主題的故事。這個故事由三段組成:《孤星淚》、《冰雨》與《別說愛情苦》。

在《孤星淚》中,劉德華飾演的主角童年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遭受著父親的暴力對待。在一次勇敢反抗父親後,他帶著媽媽的戒指離家出走。長大後,他獨自住在山上,用雕刻紀念自己的家庭。這時,一個女孩因好奇闖入了他的生活。

《冰雨》則是描述兩人逐漸建立關系的過程。女孩的堅持和對主角缺少母愛的理解,使兩人走到了一起。然而,男孩在關系中顯得被動,女孩則主動,這埋下了隱患。一次,男孩為女孩製作禮物,卻意外發現女孩在與另一個男孩交往。這個發現令他回憶起童年經歷,心中充滿不自信與孤獨感,隨後他大病了一場,燒掉了雕刻,不再出門。女孩的堅持與鼓勵,最終在一場雨中,用斧子砍開他的門,將他從黑暗中拉了出來。

《別說愛情苦》講述了男孩得知母親病重的消息,不顧一切地返回母親身邊,與父親和解。在母親的床前,父子二人終於實現了和解。而母親的戒指,最終戴在了女孩的手上,象徵著愛與包容的力量。

《冰雨》不僅講述了一段關於成長、愛與和解的故事,還通過象徵性的場景,探討了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堅持與勇氣的重要性。這三個故事交織在一起,展現出人性的復雜與美好。

㈡ 《失孤》原型找到兒子,24年十二大細節引爆全網

2015年3月,北風在電影院觀看了劉德華,井柏然主演的尋子電影《失孤》。

當時的北風,即將步入婚姻殿堂,也預計到自己終將成為一名父親,因此劉德華飾演的尋子父親,十幾年跋山涉水,孤騎尋子的形象帶給我極大地震撼與共情。

《失孤》電影劇本改編自山東漢子郭剛堂十幾年真實的尋子經歷。與以往改編真實的電影會採用化名不同,影片結尾,放出了郭剛堂全國尋子的真實影像,甚至給出了真實的聯系方式。

這幾年來,北風一直幻想,郭剛堂的兒子或者兒子的養父母,能夠看到這部電影,從而主動認回郭剛堂,上演父子團圓的奇跡該有多好?

隨著時光流逝,郭剛堂兒子被拐賣的時間從十幾年變成二十幾年,我在內心告訴自己:就算是寫網路爽文出身的編劇,也不敢給這個故事編出大團圓結局。

可念念不忘,終有回響!

前天。郭剛堂向媒體確認,經過DNA比對,自己被拐賣24年的兒子終於找到。

今天,公安部召開案情說明會,郭剛堂父子團聚,並且24年尋子路的諸多細節,首次公開!

細節一:歷經24年,郭剛堂騎行31省區,40萬公里尋子

郭剛堂的兒子郭振,1995年出生,於1997年9月在家門口玩耍時,被陌生女子抱走。

郭剛堂回家發現後,就踏上全國尋子的旅程,至今已經24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他騎著摩托車跑遍了31個省區,騎行了40多萬公里,報廢了10輛摩托車。

郭剛堂在騎行過程中,將兒子兒時的照片做成兩面旗幟,插在摩托車後面。雖然屢次被交警攔截,可是聽完他的經歷,交警只是讓他改正,從未處罰。

驚人巧合的是,在郭剛堂踏遍全國的行程里,曾經到達過河南省林州市,到過這座他兒子生活的縣城,只可惜兩人擦肩而過,無緣得見。

細節二:24年前,山東村民為郭剛堂尋子仗義相助

在郭剛堂對兒子被拐賣過程的回憶中,我們知道他在1997年9月21日黃昏回到家裡的時候,家門口已經有大量鄉親們聚集。

當得知在家門口玩耍的兒子郭振失去蹤跡後,郭剛堂瞬間崩潰,立刻向李太屯村的鄉親們求助。

鄉親們第一時間就動員起來,當天晚上發動500人,三人一組,到各個路口、 汽車 站、火車站去找人,可惜一無所獲。

就在郭剛堂兒子被拐賣第二天,李太屯村的村民就自發籌款5萬多元,作為郭剛堂尋子的經費。

那可是1997年的5萬元。僅以通貨膨脹率來計算,就超過今天的50萬元。

何況1997年的山東省還沒有開始商品房改革,僅以農村自建房來說,5萬塊夠兩個家庭自建房。

當時的李太屯鄉親們並不富裕,但是從找孩子,到籌款,體現了山東人濃濃的家族情懷和鄉土情結。

今天的李太屯村,已經發展成高樓林立的李太屯小區,二十四年前的許多建築都消失了,只有小區門口李太屯的界碑,或許留存著郭剛堂二十多年來,一次次騎摩托出發尋子的背影。

李太屯的面貌已經改天換地,可是鄉親們親如一家的感情,一直不曾淡漠!

細節三:除了《失孤》,郭剛堂十二年前還上了《魯豫有約》

可是在此之前,郭剛堂萬里尋子的執著,已經感染了 社會 許多人。無數人為他出力,尋找騎摩托尋子之外的其他途徑。這其中,上尋子類節目就是擴大影響的一種方式。

2009年,已經尋子12年的郭剛堂,獲得了上《魯豫有約》的節目。在當年,他的事跡第一次通過全國性媒體進入大眾視野。

《失孤》電影的製作團隊,也承認他們是看了魯豫有約之後,了解到郭剛堂的經歷,萌生了製作成一部電影的想法。

1997到2009年,剛好是12年的輪回,到如今2021年,又是一次12年的輪回,既是巧合,又彷彿冥冥中自有天意。

倪萍老師的主持風格飽含 情感 與母性光輝,這也是非常正能量的節目,可惜互聯網上出現「反感煽情」的新一代意見領袖。

如今的熒屏,充斥著明星表演的「真人秀」取代著郭剛堂的真人故事。

細節四:劉德華親送祝福,許多網友覺得是幾年來最感人熱搜

在郭剛堂確認尋回被拐賣24年的兒子之後,他第一時間就將好消息告訴了劉德華以及《失孤》劇組。

劉德華是極為敬業的天王級藝人。從他接下《失孤》劇本的那一天開始,他就不是在扮演「郭剛堂」,而是在成為郭剛堂。

劉德華通過這部電影,與郭剛堂成為朋友,親自跟隨體驗郭剛堂一輛摩托全國尋子的過程。

在電影上映後,劉德華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不同場合幫助郭剛堂尋找兒子。

這次郭剛堂時隔二十四年,終於找到自己的兒子。劉德華第一時間,就在短視頻平台送上祝福。

這句被諸多網友共同認可的回復,反映了兩大現實。

第一是郭剛堂24年矢志不渝的尋子旅程,感染力強,足以感動全國網友。

第二則是最近十年的互聯網熱搜,充斥著各種博取眼球賺流量以及各種負面情緒的累積與宣洩。

互聯網上出一條正能量的感動全國的民間熱搜,太難了!

泱泱華夏,十四億人每天都在上演各種故事,這其中當然有負面,可是感動人心,凝心聚力的百姓故事,真的只有郭剛堂尋子這一件事么?

其他感動中國的百姓故事,又是被誰,被哪股力量掩蓋了呢?

細節五:《失孤》導演澄清找到孩子和電影關系,公安機關功不可沒

這次電影《失孤》的原型成功找回被拐賣24年的兒子,許多人認為是電影《失孤》的影響力,幫助兒子或者收養家庭找郭剛堂認親。

《失孤》的導演彭三源在接受采訪時做了澄清:雖然他也很希望《失孤》電影能夠幫助郭剛堂尋子,但是無論是郭剛堂,還是兒子郭振,都不是通過電影的途徑聯繫到彼此的。

郭剛堂與郭振時隔24年的重聚,是公安機關24年不結案,不拋棄不放棄的執著精神,最終開花結果。

在1997年郭剛堂的兒子被拐走後,聊城市公安機關就進行了立案,並進行大范圍的走訪摸排工作。

只可惜當年的安全監控領域,DNA檢測排查技術都不成熟,案情一度陷入停滯狀態。

不過早在十年前,郭剛堂夫妻的DNA樣本就被公安機關採集,全國聯網,這樣全國每當有拐賣人口被找到,都會進入DNA庫進行比對。

只是郭振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錄入DNA信息,所以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匹配上。

直到今年,國家再次啟動名為「團圓」的「打拐積案」加速調查的行動,在河南的摸排中,找到郭振錄入DNA信息,並最終發現和山東的郭剛堂夫妻相匹配。

是公安機關二十多年的不拋棄不放棄,讓24年前線索極少的案件告破,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尋子奇跡,最終圓夢!

細節六:拐賣嫌犯被抓獲,兩人當年是情侶

在郭剛堂父子相認感動全國網友之後,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聚焦到24年前的拐賣案犯,還能不能成功抓到的問題。

今天的公安部說明會上,也詳細講述了這場拐賣案件兩名案犯的抓捕情況。

這是一次「由果導因」的成功破案過程。今年的團圓行動,大量基層民警,通過走訪,先行發現像郭振這樣早年收養手續不齊全,親生父母不詳的人口,勸說他們進行DNA比對,尋找親生父母。

在確認了郭振與郭剛堂的關系後,就確認了郭振當年是被涉嫌收買的違法領養。

在此基礎上,公安機關就加大力度從郭振養父母這里拿到當年販賣兒童的人販子信息。

經過對當年收養過程的梳理和走訪,公安機關查到了同在河南省林州市的呼某身上。

呼某幾十年來是多宗惡性案件的累犯,公安機關走訪到呼某所住農村的時候,發現他因為新的犯罪,已經被山西的拘留所羈押。

公安機關立刻提審呼某,詢問24年前的案情,可是呼某是幾十年累犯,多年入獄經歷,讓他抵抗審訊能力很強,拒不交代犯案細節。

於是公安機關轉換思路,開始查呼某24年前的 社會 關系,發現呼某24年前有一個情侶唐某。

唐某當年只有21歲,與被拐賣的郭振都是山東人。於是公安機關找到了唐某,進行突擊審訊。

唐某很快交代了當年的犯罪事實。據唐某交代,1997年,呼某和唐某還是情侶關系,兩人到山東聊城 旅遊 ,臨時起意,決定「拐賣一個男孩」賺錢。

由唐某在郭剛堂家門口抱走了2歲的郭振,並且打車到 汽車 站附近。

呼某在 汽車 站接應,並且兩人快速將郭振帶到呼某老家,河南林州進行販賣。

在唐某交代了犯案細節後,呼某在大量證據面前,只能認罪。

目前警方公布的案情,就是這種「 旅遊 途中為了謀財的偶發性作案」。北風在相信公安機關辦案的基礎上,依舊要提出合理懷疑。

呼某與唐某,一個河南人,一個山東人,在1997年兩人缺錢的情況下,有多大可能到山東聊城去 旅遊 ?

女方山東人,從山東偷抱孩子,男方河南人,在河南順利將孩子轉賣。如此快速清晰的犯罪鏈條,孩子從拐到賣的一條龍流程,真的是 旅遊 途中臨時起意么?

從呼某幾十年來累犯的惡性案件來看,有理由懷疑兩人24年前就是在多地流竄作案,受害者絕不止郭剛堂家庭這一家。

以上只是北風的合理懷疑,一切還是以公安機關的最終調查結果為准繩。

細節七:案件過去24年,會有追訴期問題么?

這次拐賣郭振的犯罪時隔24年,當年的罪犯呼某和唐某都過上了各自的生活。

在歐美多國,哪怕是殺人這樣最嚴重的刑事罪,都有追訴時效,只要罪犯成功熬過,就可以免於被追溯。

在韓國影視劇中,甚至出現「主角通過穿越來偵破原來時空超過追訴期的殺人犯」這樣的劇情。

這樣有些魔幻的劇情,反映了民眾對「殺人罪行有追訴期」的不滿,可是苦於現實法制無力改變。

就連十幾年前轟轟烈烈的「韓國女星張紫妍案件」,總統親自鞠躬,堵上命運宣布徹查的案件,也面臨追訴期到期的問題。

可是這樣的「追訴期導致案犯逃脫處罰」的事,不可能發生在中國刑事案件中。

在中國,只要是立案調查的案件,就沒有追訴期的概念。只要你犯了罪,公安機關立了案,無論你多麼善於躲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終都要為自己當年的罪行付出代價!

這次郭剛堂案件雖然時跨24年,可是公安機關出具了24年前,如今看來都有些泛黃的「紙質立案」材料。

因為公安機關24年前已經立案,所以呼某與唐某,哪怕時隔24年才被抓到,也要進行審判,付出法律代價。

細節八:郭剛堂十年善舉,老天從不辜負善良的人

電影《失孤》的情節之所以精彩, 情感 之所以飽滿,除了展現郭剛堂的萬里尋子路,還因為其中與井柏然飾演的「曾帥」展開的一段「父子情」。

電影情節中,劉德華全國尋子,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卻遇到了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仿的「井柏然」。「井柏然」也是四歲就被拐賣的孤兒。

最終劉德華在尋找兒子,井柏然尋找父母的旅途中,培養出濃濃的父子親情。

最後,職業是「修車小弟」的井柏然,為劉德華製作了一個「導航儀」,讓他全國尋子不再迷路。

這段劇情雖然感人,不過許多人質疑這樣的故事「太假」,「太拔高」。

實際上,這還真不假!

郭剛堂孤獨騎車找尋兒子十幾年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他也認識到這樣騎車尋訪,效率不高,成效不大。

於是在2012年,他成立了天涯尋親網,兩年後又成立了天涯尋親志願者協會。

2014年9月14日,聊城天涯尋親志願者協會成立,協會選舉郭剛堂為協會會長。

聊城天涯尋親協會的辦公地點就設在李太屯小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24年前支持他5萬元經費找兒子的村民們,用新的方式,新的關懷,繼續幫助這項偉大的事業。

在聊城天下尋親協會的辦公室里,掛滿了錦旗。每一面錦旗都代表一個失孤家庭的「團圓」和崇高謝意。

從「圓我二十三年尋父夢,衷心感謝永誌不忘」這樣的錦旗,就可以看出郭剛堂幫助類似電影里井柏然的角色找到了他的父親。

就在今年5月中旬,他還幫助來自四川的兩位母親尋找13歲離家的李靜和7個月就被別人抱走的陳進軍。之後,他又幫助來自甘肅天水的李蘭尋找親生父母。

截止上個月,他的天涯尋親協會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可他幫助全國幾十個家庭重新團圓。

雖然北風是唯物主義者,但這次北風願意相信,雖然郭剛堂二十多年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但他的每一次幫助,每一次善念,都是功德的累積。

命運,終究不辜負一直行善的人!

郭剛堂用善念幫助了一個個家庭, 社會 與公安的力量最終也幫助了他!

細節九:與養父母如何相處,考驗人情和法理

這次案情發布會上,呼某與唐某兩個拐賣案犯即將面臨重罪處罰,這是大家的共識。

可是養育了郭振24年,待他如同親生兒子的養父母如何處置卻引發熱議。

我們局外人,普通網友,一句「養父母同樣重判」,「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可以輕易喊出口。

可是對於郭振,與養父母幾十年的親情恐怕比突然相認的郭剛堂還要親密。

對於養父母,郭剛堂主動表態:自己沒有恨意,希望未來像親戚一樣走動。

郭剛堂的表態是個人 情感 ,郭振沒有表態,可他的立場肯定更加復雜。

在我國《刑法》里明確規定:具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即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基本刑期為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八種加重情節的,最高可判處死刑。

也就是說,郭振「養父母」收買兒童的行為,和呼某唐某的拐賣一樣有罪。

而且根據刑法,還有兩大重磅規定:其一:郭剛堂這些年為了尋找郭振所有的付出以及精神損害,都可以向拐賣和收養方主張賠償。

其二:對於拐賣來源的收養兒童,成年後對養父母將沒有「贍養義務」。

這在中國的「養老體系」里,可以算是「司法重錘」了。

那些收買兒童的無子家庭為什麼要買兒子?無非是為了養兒防老。

將兒子養大,是為了年老後的贍養,以及最後的養老送終。

可是如今郭振對養父母沒有贍養義務,也就是養父母二十多年的經濟與 情感 投入全部打水漂,這是《刑法》最狠的地方。

可是在幾十年的拐賣案件實際執行中,卻有很多「妥協」的司法實踐。

特別是嬰兒時期的嬰幼兒被拐賣後,在收養家庭成長到青春期,與收養家庭關系融洽。

結果被公安機關找到孤兒,送回原生家庭後,反而鬧出許多矛盾,離家出走,回到被收養家庭。

於是在司法實踐中,收買兒童的家庭有可能不用判刑,還會出於優先保障未成年兒童成長心理的角度,讓被拐賣兒童繼續在收養家庭生活長大。

這就是法治與現實的差別,人情與法理的挑戰。

郭剛堂郭振的案件,主人公同樣姓郭,兒子也是24年生活在河南,這不由讓北風想起去年到今年持續占據熱搜的「姚策」案。

在去年,姚家與郭家,錯抱28年的兒子第一次認親時,也是淚眼婆娑,全網感動。

當時兩個家庭都表態要把對方當家人看待,網友普遍認為,兩個孩子都會很幸福,兩個孩子都有兩對父母去疼愛。

可是在今年,兩個家庭都破碎不堪,母子,婆媳關系全部撕裂,各方對簿公堂,姚策用網路同情網路流量換來的利益,都在被追討,連死亡都不得安寧。

今年的郭家重聚,確實感天動地,可是翻看視頻,和去年的28年錯抱,跨省認親的視頻,有太多相像。

「28年錯抱」事件,在去年剛爆出來的時候,並沒有故意犯罪的爭議,兩個家庭都在「醫院失誤」的背景下,最終都對簿公堂,母子翻臉。

今年的郭家父子重聚事件,雖然說要把「養父母」當家人,可這其中還涉及收買兒童的「刑事犯罪」。

去年河南的郭家最被指責的是不讓養子接受教育,早早進入 社會 ,家裡四套房,兒子一套都沒有。

今年的郭振,如今已經被培養為人民教師,相信養父母在教育投入和 情感 投入上恐怕都不少,未來兩個家庭會不會反目成仇,存在風險!

站在旁觀者角度,我們一句「養父母重罪」可以輕易喊出,可是郭剛堂郭振父子,卻是艱難的抉擇!

細節十:對比二十年前,拐賣案件為什麼呈現下降趨勢?

大家如果仔細回憶,會發現最近幾年涉及拐賣的惡性案件,比二十年前,顯著減少。

今時今日,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發生一件兒童走丟事件,很快就會刷爆朋友圈,最後引來官方案情通報或辟謠,結果大量信息都是謠言。

這證明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年的拐賣案件都屈指可數,這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仔細對比,會發現一個最重大的變化,是我們國家 社會 安全環境的變化,這一切都歸功於天網系統的聯網和DNA技術的普及。

可這一切都源於1997年的普通農村,根本沒有足夠的攝像頭與安全監控系統。

九十年代,DNA技術在國內還是非常稀有的案件偵破輔助手段,因此在案件發生的黃金72小時內,當年的 科技 手段就錯過了最佳破案時間。

如今天網系統遍布城鄉,全國聯網,加上實名制購票普普及到所有交通工具,拐賣孩子從誘拐到轉運,每個環節的 科技 輔助手段都對比過去,呈量級增加,所以誘拐案件明顯減少。

可是案件減少,並不代表沒有,北風還是在這里呼籲,對於拐賣兒童和婦女的犯罪,一定要從重處罰。

我國現行《刑法》,拐賣兒童婦女,只有五至十年刑期,需要觸發極為惡劣的八種情況,才會上升到死刑。這和老百姓的普遍願望普遍訴求是背離的。

拐賣兒童者處以重罪甚至極刑,是全國老百姓的共同訴求!

細節十一:打擊拐賣,在需求端必須綜合治理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是從動保組織,擴散到婦女拐賣案件的一句口號。

這也說明了,要打擊兒童拐賣犯罪,除了從誘拐的「發生端」,轉運的「過程端」進行打擊,還要從收買的「需求端」進行管控。

買賣兒童的需求,某種程度上,是「無子」家庭的非法渠道訴求。

我國在打擊了「非法代孕」之後,對於現階段醫療條件無法解決的無子家庭,我們在斬斷「非法渠道」獲得孩子的同時,必須加大合法渠道收養嬰兒或兒童的途徑。

只有讓無子又渴望孩子的家庭,在合法渠道能夠順利收養 健康 的孩子,才能將非法渠道的需求徹底斬斷。

細節十二:《失孤》案影響巨大,但這不是孤案

這次《失孤》電影原型歷經24年找回兒子,全網沸騰,全網感謝公安機關的同時,依舊有雜音出現。

這些人的格局,真是小得可怕!

2020年底,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查找被拐失蹤兒童的「團圓行動」。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對幾十年來因為早年 科技 技術不夠導致的懸案積案進行再調查。

截止7月13日,僅僅半年多時間,我國公安機關已找回歷年失蹤被拐兒童2609人。其中時間跨度最久的長達61年。

全國各地已經組織了1200多場「認親大會」。今年6月1日,公安部公開了全國3000多個「團圓行動」免費采血點,幫助一萬多人免費采血,錄入全國DNA庫。

《失孤》原型郭剛堂家庭團圓,確實是全國公安機關團圓行動的優秀代表案件,可這並不是孤立案件。郭振只是公安幹警尋找到的2609名被拐賣兒童的其中一個。

有的國家,磨洋工一個星期,眼看著一百多人在塌樓廢墟中死去,因為他們的政黨和政府,眼裡只有壟斷資本。

有的國家,一經立案,幾十年的積案,也會一遍遍梳理案情,一趟趟走訪線索,直到破案。因為他們的黨和政府,眼裡只有人民利益!

作者:北風雪林(beifengxuelin)

㈢ 感人的國產電影(會讓人哭的那種)

1、《失孤》

《失孤》是2015年的華誼兄弟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吳君如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

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

2、《唐山大地震》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3、《忠犬八公的故事》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瓊·艾倫和薩拉·羅默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鄉日本率先上映。

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

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4、《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

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5、《親愛的》

《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等主演。

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㈣ 劉德華的一部電影,講述一個小孩從小到老很快的走完了他的一生,主要內容好像是愛情吧,求電影名,謝謝!

《童夢奇緣> 很不錯的一部電影 應該是親情、愛情、科幻結合的。希望你滿意 光仔(薛立賢飾)的母親自殺了,因此他也整天悶悶不樂,再也不喜歡呆在家裡,希望能快快長大,並千方百計地「離家出走」以此向爸爸要錢。最難過的事情就是自從媽媽去世以後,光仔再也沒有長高,而他一直把這件事情歸咎於爸爸(黃日華飾)與新媽媽(莫文蔚飾)的錯,整天與父母對著干。光仔這個要長大的想法一直在腦海中徘徊,直到有一天,他在公園里遇上了一個撿破爛的老頭(馮小剛飾),他有一種可以快速成長的葯水,可以使得他在一夜間變成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光仔便設計偷了過來。 「長大後」的光仔(劉德華飾)終於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理想。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長大,因此他僅僅是個大小孩而已。而且葯水的作用會使他一直不停的猛長,每天變老10歲,因此在短短一個星期內就成了83歲的老爺爺。剛開始的時候光仔還決心追求他的夢中情人暨老師Miss Lee(應采兒飾),而當他的生長速度變得超快以後,他放棄了,這時他才得知不能去尋找解葯了。不過他卻明白了自己在家人心中是多麼重要,便於與家人和好了。 光仔的爸爸是學校籃球隊的教練,一個典型的好好先生,平庸而親切,對於兒子的叛逆,他唯一的辦法就是找警察幫忙,然後用錢解決問題。在妻子生日這天,他又以300元的高價買通光仔送一份禮物給繼母,想藉此緩和兩人之間的矛盾,不想光仔再次惡作劇,一忍再忍的繼母這一次被徹底惹怒了,她將光仔趕出了家門。在附近的一個小公園里,光仔遇上一個落魄的流浪漢(馮小剛飾),他自稱提煉了一種能夠快速成長的葯水。陰差陽錯下,葯水令光仔在一夜間變成了一個二十多歲的成年人。長大後的光仔(劉德華飾)既驚喜又興奮,終於實現了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願望,警察再也不認識他、爸爸再也找不到他、自己再也不用回那個有新媽媽的家了。 大熊是學校籃球隊的一員,也是光仔唯一的好朋友,生性憨厚的大熊總是受到隊友的排擠,長大後的光仔第一件事就是冒充大熊的哥哥,到學校把囂張的籃球隊隊長教訓了一頓,然後偷笑著揚長而去。光仔一直喜歡年輕漂亮的李老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李老師竟然與副校長是情人關系,而即將結婚的副校長又無情地拋棄了李老師,看到李老師傷心的樣子,光仔決心追求她。李老師也對這個熱情開朗、自稱是大熊哥哥的人漸生好感,兩人相約晚上去看電影。 時間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別快,僅僅過去了一天,他已經從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變成了40多歲的成熟男人。但光仔對此並沒有在意。無處可去的他借住在大熊家,看到大熊一家人的溫馨和睦,光仔深受感動,他童夢奇緣 劇照(6張)開始想家了。清晨醒來,光仔驚訝地發現頭上竟然有了幾縷白發,最令他無法接受的是,他的年紀還在急劇增長。光仔的外表雖然是成年人,但內里仍是個小孩,這樣的變化令他忐忑不安起來。他找到流浪漢,想變回以前,但時間是不可能逆轉的,等待光仔的將是接踵而來的衰老和死亡。 光仔再次以大熊哥哥的身份接近父親,在交談中,他意外得知了關於媽媽自殺的真相。原來,當年爸爸背叛了家庭,和媽媽生下了他,但卻始終無法割捨對家庭的責任,媽媽知道永遠也等不到爸爸了,於是選擇了自殺,那之後,光仔被帶回了現在的家,是繼母寬容地接納了他。光仔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向父親講明了自己喝下神奇葯水的經過,並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表達了對父親和繼母的歉疚之情,希望他們從此以後能擁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

㈤ <冰雨》和《孤星淚>MTV的背景是什麼電影

劉德華<<冰雨>>中的背景內容是專為這個編的,一共是三段故事三個MTV:1孤星淚,2冰雨,3別說愛情苦
故事內容分別是:
1孤星淚。主人公(劉德華)小時候家庭生活很差,父親經常打他和媽媽。終於有一天,他反抗了父親,媽媽怕父子成仇,讓他帶著媽媽的戒指離家出走。長大後一個人住在山上,以做雕刻來懷念自己的家。這時,一個女孩因好奇走進了他的生活。

2冰雨。女孩憑著自己的堅持(我個人認為是主人公因為缺少母愛才不是很排斥她),兩人漸漸的走到了一起。交往中還是男孩被動,女孩主動,這就埋下了隱患。一天男孩為女孩做了一個禮物要送去,結果發現女孩在和另一個男孩在交往(實際沒什麼,那個只是普通朋友而已,但童年的經歷讓他心中始終有陰影,不自信,他太孤獨了)當時他沒有露面,回去後大病了一場,燒掉了雕刻,再也不出門。女孩每天來找他,他就是躲著不出現。女孩對愛可是很堅定的,終於在一個雨天中,女孩用斧子(堅強的女孩啊)砍開了他的門,把他從黑暗中拉了出來。(學心理學的朋友們看這個MTV會有更多的理解,裡面有很多像征性的場景)

3別說愛情苦(和梅艷芳一起唱的)。男孩收到了母親病重的消息,不顧一切回去看母親,在病床前在母親的雙手下,父子二人終於和好。而母親的戒指也戴在了女孩的手上。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7457701.html?fr=qrl3

㈥ 很老的一部電影 很想知道名字

《與龍共舞》

劇中人物:

龍家俊/大陸雞(劉德華)

陳月光(張敏)

蒼蠅叔(吳孟達)

十一姑/柳丁(葉德嫻)

鞏黛娜(翁虹)

鞏利/馬丁鞏(張堅庭)

漂漂(羅美薇)

龍母(李香琴)

周大鵬(鮑漢琳)

咸蝦叔(午馬)

阿蟲(黃一飛)

朱志強/番茄(朱江)

瑪莉(陳曉瑩)

史公子(單立文)

吳愛港(程東)

劇情大綱:

龍家俊(劉德華飾)是龍門企業的繼承人,不滿母逼婚,離家出走,遇到深愛的月光(張敏飾),還答應當月母十一家(葉德嫻飾)廉價勞工。鞏利(張堅庭飾)乘俊不在,借其名作惡,月母亦受害。十一家出術騙旅遊人士竟遇黑社會,反被要脅,月光唯有約眾當家講數,家俊只有班兵去對付,制服眾人後他們說是龍家俊主使,家俊甚感奇怪。母女決上龍門企氏找龍家俊申冤,後知悉全是鞏利的陰謀。家俊不辭而別返龍家別墅,對母說要開盛大舞會。俊在舞會中揭穿鞏陰謀,期待月答允與他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