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叫什麼明月
擴展閱讀
經典電影放映系列活動 2025-02-22 16:56:27
50部香港高分電影大盤點 2025-02-22 16:55:34
日本劇情家庭主婦電影 2025-02-22 16:43:12

香港電影叫什麼明月

發布時間: 2025-02-21 20:10:36

Ⅰ 電影明月幾時有角色介紹

電影明月幾時有角色介紹

電影《明月幾時有》影片講述了上世紀40年代的一段熱血傳奇往事,抗日游擊隊在日軍佔領的香港成功救出數百文化名人,史稱“勝利大營救”。下文是勵志網整理的電影明月幾時有角色介紹,希望能幫助到你。

電影明月幾時有角色介紹

方姑

演員 周迅

方姑是一位瘦弱文雅的年輕姑娘,香港淪陷前在崇德學校當老師,從文弱教師成長為熱血女英雄。

劉錦進(劉黑仔)

演員 彭於晏

名揚港九的傳奇神槍手劉錦進。智勇雙全,文能進講堂,武能上戰場,驍勇善戰的同時還擁有過人“演技”,可以隨時根據環境改變身份,完成一個又一個危險的任務。

李錦榮

演員 霍建華

錦榮是個熱愛生活,有知識、有品位的“文藝青年”,他在戰亂之中仍然抱有與愛人方姑相守的浪漫夢想,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他的夢想不得不暫時擱置,投身到歷史的洪流中,與其他的戰友一起力挽狂瀾。

相關資訊:新片《明月幾時有》取材於1940年代的一場生死大營救 溫情許鞍華這次變得“殺氣騰騰”

你見過“殺氣騰騰”的許鞍華嗎?她的新片《明月幾時有》就被博納董事長於冬定義為一部熱血槍戰大片。5月31日下午,周迅、彭於晏、霍建華率“愛國者聯盟”首度現身,推介這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獻禮片。

影片講述了以香港傳奇女性“方姑”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代風雲變幻的香港展開生死救援的故事。片中,歷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生死大營救”事件是重要的敘事線索——彼時,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克服重重困難,將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數百文化名人及愛國民主人士成功營救出戰火紛飛的`香港。

許鞍華表示,“這是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在面對家仇國恨時能不計個人得失,挺身而出,他們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周迅出演女主角方蘭,從小學老師蛻變成游擊隊長:“她本來是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在那樣一個動盪的時代,被瞬間激發出了以前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巨大能量,學會了發傳單、送情報這些很‘專業’的工作,她選擇了另外一種人生,為的是保衛自己的家人,能給更多中國人帶去安寧。”

彭於晏出演歷史上名揚港九的神槍手劉黑仔,他坦言要演好這個人物,“演技”很重要,“不是說我的演技,而是說歷史上的劉黑仔演技就很好,在執行任務時,他可以隨時根據環境改變身份。”

霍建華扮演“特工”李錦榮:“李錦榮樂觀、幽默,懂生活情趣,對古典詩詞很有研究,還會講日語、英文,到了關鍵時刻,這些才藝就會成為他的武器。”

片中,郭濤飾演“被營救”的茅盾先生,春夏飾演的張詠賢則是一名年輕而勇敢的“偽裝者”。

許鞍華的電影一直是品質保證,但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於冬談及合作淵源時表示,因為《桃姐》合作非常好,所以倆人相約再拍一部。

;

Ⅱ 如何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7月7日為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此時電影院上映了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明月幾時有》,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圍繞著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香港風貌而展開,講訴了香港傳奇女性「方姑」的非凡的一生。方蘭是一位出身於香港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香港淪陷之時,本是一位文弱教師的她蛻變為抗爭者,與敵人展開搏鬥。

如何評價這部抗日影片?

1

目前網上評分只有6.9,很多人說這部獻禮片不好看,結構鬆散、平鋪直敘,全片貫穿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卻讓你在黑暗中等了兩個多小時後,又生生地漏了一口氣,沒有炸雷、沒有爆發、更沒有情感的洪泄。

可高潮迭起就一定好看嗎?靜水流深就一定不動人嗎?未必吧。從生活瑣碎中解讀戰爭慘烈,用人物抉擇來印刻家國情懷,這都是需要功力和勇氣的。

說來慚愧,我們一邊抨擊著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一邊只為傳統意義上的大英雄喝彩,於是,當真實的小人物、平凡的煙火氣擺上檯面時,我們反而不能接受了。這算什麼?葉公好龍式觀影?

葉德嫻送情報時被日軍抓住,周迅慌忙找到彭於晏,打算去憲兵大隊救她。按照一般抗戰片的套路,這該是全片的高潮情節,因為肯定會人有犧牲,或是救援者捨生取義,或是被救援者慷慨赴死。

但《明月幾時有》沒有按常理出牌,周迅從彭於晏口中得知希望渺茫,最終選擇放棄營救,之後,懷念起母親的種種一度哽咽,故作堅強卻又在黑夜中露了怯。這一幕處理得極為克制,觀眾們也因此猜到了許鞍華的故意,故意讓主角做出真實情況下戰士會做的選擇,故意不讓影片在謳歌英雄主義中得到升華。

其實說到抗戰救亡的大動作,片中也不是沒有。歷史上彭於晏扮演的劉黑仔最有影響力的一次行動,就是1942年成功營救被困香港的700多名文化界人士,著名作家茅盾稱之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不過影片里把這次行動放在了最開頭,作為整個故事的引子,並沒有過多著墨。

爾虞我詐的諜戰?沒有。驚心動魄的血戰?沒有。粗看寡淡,緊接著卻是悵然若失的釋懷,隨即深思,是不是我們把咋咋呼呼的電影看太多了,忘了靜水流深也是一番境界?

或許在許鞍華看來,歷史的真實不一定非得用血淋淋、金手指的形式來呈現,也可以十分寫意:春夏想在眾目睽睽下傳遞情報,借微醺之態撫過對方胸前的口袋;周迅彭於晏從草坡滑下,狼狽之餘得見日軍的子彈如流螢劃過;霍建華的死甚至沒有直接的敘述,只是走出鏡頭後的一聲槍響……

影片最後,周迅送走了彭於晏,鏡頭從右往左緩慢掃過,巍然的太平山連上了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夜幕下,香港猶如一座天上之城。那些小人物們,也得以完美謝幕。

說白了,《明月幾時有》的格局不大、立意不深、缺點不少,但瑕不掩瑜,韻味悠長,是一部非典型的抗戰片。它想給我們看的從不是什麼驚濤駭浪,而是海邊隨便一朵浪花,悠悠地躍入了浩盪大潮、又悠悠地消失在歷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