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大家推薦十部經典的港台電影
以下是我推薦的十部經典港台電影:
1. 《英雄本色》(香港,1986年):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的動作片,講述了宋子豪、Mark、宋子傑三人之間的江湖情以及三個主人公各自的挫折、失敗、懺悔和報復。
2. 《喜劇之王》(香港,1999年):由周星馳執導並主演,講述了一個有著電影夢想的年輕人尹天仇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所經歷的種種喜劇故事。
3. 《無間道》(香港,2002年):由劉偉強和麥兆輝執導,劉德華、梁朝偉主演的警匪片,講述了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分別為警方和黑社會的卧底,經過一場激烈的角斗,他們決心要尋回自己的故事。
4. 《重慶森林》(香港,1994年):由王家衛執導,林青霞、金城武、梁朝偉、王菲主演的愛情片,講述了兩個愛情故事:女殺手與警察、女店員與巡警。
5. 《甜蜜蜜》(香港,1996年):由陳可辛執導,黎明、張曼玉、楊恭如、曾志偉主演的愛情片,講述了從中國內地來香港討生活的黎小軍和李翹結識,兩個孤獨異鄉人產生出了真愛的故事。
6. 《倩女幽魂》(香港,1987年):由程小東執導,張國榮、王祖賢、午馬主演的愛情片,講述了書生寧采臣和女鬼聶小倩之間發生的一段人鬼戀。
7. 《食神》(香港,1996年):由周星馳執導並主演,講述了“食神”史蒂芬·周名成利就之後令他忘記了“處世原則”,他在一個宗教組織中當起了“歡樂使者”,後來遭人陷害,被弟子唐牛將他的“食神”之位奪走,唐牛成為新“食神”,史蒂芬·周則淪落街頭,但他得到古惑女“火雞”的幫助,重新振作並奪回“食神”之位的故事。
8. 《新不了情》(香港,1993年):由爾冬升執導,劉青雲、袁詠儀主演的愛情片,講述了身患絕症的阿敏與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傑之間的純真愛情故事。
9. 《阿郎的故事》(香港,1989年):由杜琪峰執導,周潤發、張艾嘉、黃坤玄主演的動作片,講述了一個過氣的女明星與一名賽車手之間復雜的感情故事。
10. 《一代宗師》(中國香港/中國內地,2013年):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宋慧喬、張震、宋佳、章子怡主演的動作片,講述了從民國年間開始,廣東佛山武術傳人葉問的一生,並展現了當時中國武術界混亂不堪、門派斗爭激烈以及對武術的理解等歷史背景。
這些電影涵蓋了愛情、動作、喜劇、警匪等多種類型,不僅代表了港台電影的經典之作,也展現了港台電影在創作風格、敘事手法、演員表演等方面的獨特魅力。這些電影不僅在當時引起了轟動,也對後來的電影製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2010至2020年間,細數10部精彩香港影片,你都看過嗎
1、《寒戰》。
該片於2012年11月在內地上映。由郭富城、梁家輝、楊采妮,彭於晏,李治廷等領銜主演。該片講述了在新時代背景下,一輛價值不菲的警察沖鋒車被劫持,隨之整個香港都陷入到安全危機,警匪之間展開高智商較量。
該片獲得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
10、《志明與春嬌》
該片於2010年6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志明與春嬌》是一部導演彭浩翔執導的香港愛情電影,由楊千嬅、余文樂主演。影片講述了香港禁煙的環境下,兩個吸煙男女張志明與余春嬌在後巷展開的愛情故事。
3. 香港粵語電影推薦
1、《春嬌救志明》是寰亞電影出品及發行的志明春嬌系列電影第三集,由彭浩翔執導,楊千嬅、余文樂主演的愛情片,於2017年4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余春嬌和張志明在一起5年之後,對兩個人的未來產生疑惑,以及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問題,並且經過分手後最終又決定結婚在一起的愛情故事。
2、《幸運是我》是由羅耀輝執導,余偉國、管東銚監制,惠英紅、陳家樂、劉雅瑟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16年8月26日上映。該片講述了患有認知障礙的芬姨和生活窘迫的阿旭兩個來自社會底層的陌生人,在大都市裡萍水相逢,最後相知相伴的溫暖故事。
3、《阿飛正傳》是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經典文藝片,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等主演,於1990年12月15日在香港上映。該片以1960年代初期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糾葛,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
4. 內地和香港合拍的電影有哪些
太多了,不計勝數
經典的有
背靠背,臉對臉
秋菊打官司
小武
大紅燈籠高高掛
活著
東邪西毒
新龍門客棧
功夫
陽光燦爛的日子
南海十三郎
變臉……
近年的《樹大招風》《湄公河行動》《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美人魚》都是
5. 中國內地或者香港的賭的電影電視劇有多少跪求
1.香港電影:
(1)90年代
賭聖
賭霸:賭聖延續篇
賭王大戰賭聖
賭俠
賭俠2:上海灘賭聖
贏錢專家
(2)21世紀
我的老婆是賭聖
賭聖2:街頭賭聖
賭聖3:無名小子
雀聖
2.香港電視劇
勝者為王
勝者為王2:天下無敵
勝者為王3:王者之戰
6. 十大必看的經典港片
十大必看的經典港片:《明月幾時有》《甜蜜蜜》《重慶森林》《黃飛鴻》《英雄本色》《胭脂扣》《悲情城市》《卧虎藏龍》《霸王別姬》《花樣年華》。
1、《明月幾時有》
該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小學教師方蘭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游擊隊長劉黑仔等人在被日軍佔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卧虎藏龍網路-胭脂扣網路-花樣年華網路-甜蜜蜜
7. 內地香港台灣電影的異同
個人意見:香港電影起步較早,五、六十年代是百花齊放的時代,明星雲集,有趣的是,那時候銀幕陰盛陽衰,林黛、白燕一批女星照耀了香港的夜空。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到了七、八十年代,情況就反了過來,陽剛之氣充斥影壇,周潤發、成龍、周星馳,一顆顆巨星相繼涌現。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九十年代後期,香港電影一蹶不振,這與當時政治、經濟原因不無關系。九七回歸,各行各業的港人都持觀望態度,一些人才也流失了;另外,經歷了金融風暴和全球經濟萎縮打擊的香港影市尚未恢復元氣。
<br> 內地電影起步晚,但在近十年來呈現繁榮的景象,並且逐步走向商業化。內地電影發展仍然十分緩慢,劇本大都靠歷史題材改編,靈活運用能力不夠,明星的票房號召力不足等等。根本原因我認為是體制問題,中國人口眾多,但市場潛力沒有被挖掘出來,政府政策阻礙了電影市場化進程。
<br> 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內地電影,香港電影故事情節低俗,很多都是照搬照抄好萊塢大片,少有深刻的作品。內地電影雖多是小製作,但是故事深刻,意味雋永。演員的表演更加細膩感人。
<br> 對於台灣電影不甚了解。引用一位台灣導演的話:楊德昌:整個華語電影范疇內,台灣電影都是比較「導演個人主義」。這跟香港的公司制差別很大。內地的話,剛好是兩者結合,像王小帥、陸川他們的電影導演色彩濃郁,但他們同時也在走公司制的運作。而台灣之所以容易出現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是因為在台灣做電影,你必須一個人能夠扛下包括資金、劇本籌備在內的所有事項。其實,提到台灣電影就想到我和侯孝賢,如果從積極的意義看,未必是件壞事,可以激勵那些年輕的電影導演,讓他們盡早趕上來,把我們的位置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