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好萊塢香港電影工業
擴展閱讀
經典的名著電影 2025-02-24 19:58:15
電影搞笑推薦韓劇 2025-02-24 19:46:02

好萊塢香港電影工業

發布時間: 2025-02-06 09:47:15

Ⅰ 香港電影的特點

香港的製片模式、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中國大陸、台灣完善,但較之好萊塢仍顯得隨意機動,工業化程度遠不夠嚴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萊塢的工業規則,電影一旦開機便
需按部就班,不能隨意更改劇本、變動進度。然而香港的電影導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們的拍攝方法卻大不相同:在保證按時交片的前提下,現場即興發揮、隨拍隨改、有時停工,有時趕拍。這種做法恰恰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正常的作風習慣。同時,香港盡管也有不少以導演強勢創作著稱的影片。
1、趕時間:領銜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
2、飛紙仔: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3、第二組制度:由於香港武術指導的經驗豐富、十分專業,王晶這樣的導演經常只專注拍文戲,槍戰武打追逐撞車的場面交由動作指導全權負責,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通常之用十幾天就能完成。如果是大製作,則會在武術指導這個組下面繼續啟用「子組」(第一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組武指)。說到香港電影的這種工業特徵的形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那時香港「新浪潮」風起雲涌,不少新銳製片公司紛紛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壟斷地位,而邵氏經營多年的「東方好萊塢」片廠制度及風格亦由此逐漸沒落。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呈現「三魁報春、百花齊放」的興旺局面,從籌劃到攝制再到公映收成本,電影工業流程更呈現出香港獨有的迅速、機動、靈活、即興的特徵。這一特徵既為香港電影走向極盛奠定基礎,又為香港電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筆。若檢討香港電影衰落根源,創作過於即興投機當是禍因之一。昔日港片興盛時,是檔期等片的盛況:香港影人多是同時身兼數組戲,只管悶頭拍就是,完全不必擔心賠本。即興、靈活、迅速、投機的拍攝優勢亦成為了香港電影產量劇增、質量驟降的重要禍因。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時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檔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賠無賺。明星趕檔期、編劇飛紙仔的情況只出現在少數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電影的產量也逐年縮小,由當年的年產兩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產三四十部。
姓名職業代表作品李小龍導演、編劇、演員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許冠文導演、演員半斤八兩、摩登保鏢、鬼馬雙星、賣身契趙雅芝演員傻探出更、英雄無淚、彈指神功、發錢寒 周星馳出品人、製片、導演、編劇、演員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功夫、少林足球成龍導演、編劇、演員、歌手醉拳、警察故事、尖峰時刻、紅番區周潤發演員英雄本色、賭神、卧虎藏龍張國榮演員、歌手阿飛正傳、倩女幽魂、霸王別姬劉德華演員、歌手賭俠之大戰拉斯維加斯、桃姐、天若有情王家衛導演阿飛正傳、重慶森林、一代宗師、春光乍泄許鞍華導演瘋劫、書劍恩仇錄、女人四十、半生緣徐克導演黃飛鴻、新仙鶴神針、倩女幽魂杜琪峰導演暗戰、意外、毒戰吳宇森導演發錢寒、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諜中諜陳可辛導演門徒、金雞、如果愛洪金寶演員、導演、製作人福星高照、A計劃、殺破狼許冠傑演員、導演半斤八兩、摩登保鏢、最佳拍檔、鬼馬雙星楚原導演英雄無淚、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劉鎮偉導演、演員、製作人大話西遊、東成西就、情癲大聖張徹導演大上海1937、獨臂刀、上海灘十三太保麥兆輝導演、編劇無間道、頭文字D、傷城爾冬升導演新不了情、早熟、竊聽風雲主要電影公司:電影懋業公司、邵氏、嘉禾、寰亞、銀都、東方電影、新藝城、銀河映像等。

Ⅱ 香港,憑什麼能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美國洛杉磯,不僅有著名的NBA湖人隊,同時還有世界聞名的電影中心——好萊塢。「好萊塢」指的是美國電影工業,很多「戰績彪炳」的電影公司均設於此,如迪士尼、福克斯、華納兄弟、環球影視等等,香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地名「荷里活」正是好萊塢的譯名。

1994年,周星馳電影一枝獨秀,但是已經呈現兩極分化

體現非常明顯的是1994年,票房高於1000萬的僅僅只有20部,票房低於1000萬元的港片占據上映影片量6成,雖然仍舊有周星馳挑大樑。但這一數據在1993年,高於1000萬票房的作品占據30多部,1992年同樣有30多部。

在好萊塢電影的迅速擴張市場之下,影院追逐利潤的出發點是不變的,港片需求量下降,占據港片大頭的外埠市場同樣如此。此消彼長之下,西方好萊塢逐漸把東方好萊塢的市場吞噬

後記

東方好萊塢有著屬於他的驕傲,它曾讓港片成為全亞洲共同的話題,甚至讓大洋彼岸的歐美人也只能嘆服。現在的港片已經融入華語電影,不僅有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郭富城這些老牌港星每年的作品,同時《流浪地球》(特效團隊有貢獻)、《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等等電影里都有港片電影黃金時代積累下來的經驗。

相比曾經被稱之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現在的華語電影儼然擁有更美好的未來,這里有更多的電影人,更大的市場,甚至讓漫威電影提前首映的能力,這就是華語電影的底氣。

Ⅲ 香港電影世界排名第幾

各有千秋

如果按照大小的話,可以參考網路的說法:
香港電影是指在中國香港地區製作發行的電影。語種一般為粵語,其次為普通話,以及少數的其他語言。香港地區是世界第三大電影工業基地(僅次於好萊塢和寶萊塢)和第二大電影出口地(僅次於美國)。

Ⅳ 曾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是什麼

1、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興起以及好萊塢、東南亞等電影市場的沖擊,香港電影難以延續往日的輝煌,隱老陳舊的製片模式以及同質化電影所帶來的審美疲勞,都讓香港電影逐漸走向了落寞。

2、邵氏停產、嘉禾電影被收購且不再涉足上游影視業務、新藝城也因利潤分配不均、創作觀念發生分歧等問題僅存活11年就宣告解體。面對市場的大浪淘沙,其他香港影視公慧攜扮司即便能繼續出品電影,產出量也極低,基本一年1-2部甚至幾年一部。

3、香港電影人才青黃不接,至今仍活躍在電影舞台並具有票房保障的導演和演員依然是黃金時代的電影人。

(4)好萊塢香港電影工業擴展閱讀:

面對香港電影的衰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前灶表示:「香港電影僵化的製作模式和內容單一都讓港片市場份額不斷縮減,而內地電影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香港電影人才和資本。

對於相對狹小的香港市場來說,電影公司很難應對內地、東南亞、好萊塢多個市場的分流,而一些公司海外投資的失敗更讓電影公司雪上加霜。」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港片想要進入內地市場只能走合拍片的道路。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下,視頻平台或許能夠成為香港電影公司的下一個依託。」

從業者認為,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電影院上映的影片數量有限,再加上現階段欲在院線上映的影片眾多,香港電影若想要借該渠道獲得較高的票房會面臨較大的競爭,而視頻網站則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並可直接對接受眾以獲得市場。

Ⅳ 我想知道香港電影工業巔峰時代vs好萊塢

香港的電影從來不能與好萊塢相提並論。單純從出口數量來說,香港巔峰時刻超過日本。但是是因為香港人拍電影就是給外面看的,而華人數量又多。尤其東南亞。論藝術上的貢獻,香港電影在世界坐標內根本不值一提,雖然吳宇森、王家衛也打出了一定影響。但是好萊塢的電影,深刻影響到歐洲,比如法國新浪潮那一撥人就學習過約翰·福特的西部片。好萊塢不是只有商業,即使是商業片,由於有歐洲傳統文化的底子,也能拍出風格。《星球大戰》的故事就有點兒俠盜羅賓漢的味道。而香港電影很多是以低級趣味做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