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關於電影《全民目擊》的影評。急!急!急!
一直感慨內地沒有真正的律政劇,朋友力薦新片《全民目擊》,微博宣傳也說此片打造了內地檢察官銀幕新形象,看完之後,覺得還是以「狗血親情倫理大片」冠名較妥。若論專業,這部電影哪裡是在傳播檢察官正能量,簡直是比山西副檢泡KTV更黑的「高端黑」。除了黑檢察官,影片連法官、律師、警察、記者也一道黑了,唯一偉光正的形象,反而是孫紅雷飾演的富商林泰。下面細表:
故事通常應靠結構支持,平心而論,《全民目擊》敘事結構雖然老套,但順暢輕巧,以檢察官、律師、父親三個視角推進故事,逐層揭示真相。三個視角得以展開的核心舞台,都在法庭。這個結構要立起來,必須建立在豐滿的法庭戲基礎之上,而這恰恰又是本片最弱的地方。編劇或許不了解訴訟程序,或者對中國式庭審有太多一廂情願的想像,又或是穿越到英美法系的法庭,最後,庭審戲就做成了一鍋四不像的雜燴。
法庭上各種設備亂拍,閃光燈忽閃忽閃的情況,在世界任何法院都很罕見,姑且算編劇心目中庭審公開的美好願景。檢察官、律師盤問被告、證人時滿嘴跑火車也罷了,現實中類似情形也不是沒有。檢察官不主動迴避也罷了,畢竟也非法定迴避情節。法官問些不著邊際的問題還是罷了,的確有個別法官駕馭庭審能力較差。
問題是,美女檢察官助理的刑法是法理學老師教的吧?先說了商業詐騙罪、金融欺詐罪兩個子虛烏有的罪名,然後又說,這些不屬於犯罪。如果只是民事欺詐,你檢察院起訴個毛線?余男飾演的律師號稱國內一線大律師,上來就說這個案子被告肯定得定罪,唯有年輕和單親兩大優勢,接著部署手下大搞煽情戰術:雇水軍發帖,造網路民意,教唆其他律師總結陳詞時先哽咽,再流淚,後催淚。與其如此,還不如安排女助理暈倒公堂。若這就是最牛律師的形象代表,真是對田文昌、李貴方等大狀的羞辱。
另外,最後一場庭審戲,被告被起訴的罪名可能被判死刑,律師卻沒有出庭,這庭是怎麼開起來的?至於劇中涉及的律師倫理,更是混亂不堪,根本弄不清女律師到底是想坑女被告,還是打算坑她爹。
郭富城飾演的鐵面檢察官童濤,整了林泰整整十七年黑材料,兩次起訴都因證據不足而失敗。這樣的結果,要麼說明童檢整合證據能力不夠,要麼說明林泰身家清白、難以入罪。總之,童檢察官那麼不依不撓、苦大仇深,起碼從現有情節上難以解釋,死扛著反而有迫害民營企業家之嫌,無法喚起觀眾共鳴。另外,從後面的「坑爹」情節來看,林泰這人「惡」的一面實在沒顯現出來,至少,人物形象不夠豐滿。
其實,劇中的案件雖簡單,但的確有文章可作。例如,從影片開頭展示的檢方證據來看,證明被告林萌萌有罪的證據並不充分(視頻沒顯示真凶,其他證據以傳聞證據為主),罪名到底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過失致人死亡,都可以再推敲。女律師如果上點兒心,弄成意外事件脫罪也不是沒有可能。鬼知道她為什麼上手就斷定要判十五年?劇情如果安排女律師從證據著手,攻擊檢方證據鏈,展開對攻,進而圍繞是否有罪、重罪輕罪進行辯護,從一開始就可以撐起一個精彩的故事。當然,電影也交待了,律師一開始就打算走情感路線,後來接了電話才改攻控方證人。
控辯技能上看,無論是第一場庭審中的律師逼問證人,還是第二場庭審中的檢察官追問被告,都是利用言語技巧擊潰對方精神防線,靠對方失控自認或失誤漏嘴取勝,這在現實的法庭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談不上是真正的訴訟技巧。而且,警察和法醫不是吃干飯的。就算有被告人自認,但汽車強力撞擊造成的後腦創口,與直接把腦袋摁在釘子上造成的創口,肯定有很大差別。即使林泰承認殺人,與屍檢報告和現場情況不符,一樣不能定罪。
這部電影最嚴重的硬傷,就是律政劇或推理劇的生命線:邏輯。本片有幾處情節,邏輯上根本無法自圓其說。例如:林泰為什麼要把偽造的視頻給律師,他如何算到女律師倒貼200多萬,也要把這個視頻給檢察官?讓人直接發給檢察官,豈不是更便捷有效?童檢如何鬼使神差到了偽造的現場?
當然,從外行的角度看,這還是部有誠意的電影,導演、攝影都很用心,演員也非常用力,如果能在結構、邏輯和專業上下更大功夫,或許會成為中國法庭電影的開山之作。最後,余男的招牌表情,常常讓人出戲到《敢死隊2》,疑心她會突然一把扯下西裝,掏出兩挺AK47,鬧法場劫囚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