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風情浮世繪
擴展閱讀
完整版孟買酒店電影 2025-02-25 01:14:18
好看的電影已上映 2025-02-25 01:06:00
電影恐龍片是怎麼演的 2025-02-25 01:02:07

香港電影風情浮世繪

發布時間: 2022-03-05 16:56:52

『壹』 求電影卡拉瓦喬(浮世繪)字幕,中英皆可

射手網的,不知是不是你要的?
地址:http://shooter.cn/xml/sub/64/64279.xml

『貳』 浮世繪是什麼意思

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浮世繪的字面意思為「虛浮的世界繪畫」,主要描繪風景及百姓的風俗人情,多為多彩的版畫。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浮世繪的特點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產,價錢廉宜,並易於購買。起初,市場上僅有單一墨色印的畫,但不久出現了赤版,以紅為主色,再加印黃和綠,在日本繪畫史上打開了新的境界。

浮世繪特點:

早在浮世繪產生之前,日本繪畫已經產生了頗具代表性的「大和繪」和風俗畫。他們有別於以模仿中國唐代繪畫為主的唐繪,無疑是浮世繪產生的源泉。大和繪的產生奠定了日本風情繪畫的基礎,具有典型的日本風格。

無論是對貴族日常生活的描述還是對自然風光的展現,都符合日本人的審美要求:唯美又富於裝飾性,追求清風雅韻,畫面不僅色彩艷麗並且線條優美,多繪於屏風和長卷。而風俗畫則是展現祭奠、游樂、都市風光等題材為主的繪畫。

『叄』 浮世繪是什麼

浮世繪的字面意思為「虛浮的世界繪畫」。「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回和人世的虛無縹緲。即,此岸或穢土,即憂世或塵世。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艷事與放盪生活之意。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

『肆』 浮世繪的起源與歷史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歷史 浮世繪的字面意思為「虛浮的世界繪畫」。「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回和人世的虛無縹緲。即,此岸或穢土,即憂世或塵世。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艷事與放盪生活之意。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 浮世繪畫師以狩野派、土佐派出身者居多,這是因為當時這些畫派非常顯赫,而被這些畫派所驅逐、排斥的畫師很多都轉向浮世繪發展所致。 初期 明歷大火(1657年3月2日)至寶歷年間(1751年~1763年)。此時期的浮世繪以手繪及墨色單色木版畫印刷(稱為墨折絵)為主。 菱川師宣繪制的代表作《見返り美人図》 17世紀後半,後世尊為「浮世絵の祖」的菱川師宣繪制了許多人氣繪本及浮世草子,其中《見返り美人図》為其代表作。 在井原西鶴所撰的《好色一代男》(1682年刊行)中,有一段關於浮世繪繪在有12根扇骨的摺扇上的描述,是目前(2005年)已知的資料中最早出現浮世繪一詞的文獻。 到了鳥居清信時代,使用墨色以外的顏色創作的作品開始出現,主要是以紅色為主。使用丹色(紅褐色)的稱丹絵,使用紅色的稱紅絵,也有在紅色以外又增加二、三種顏色的作品,稱為紅折絵。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鳥居派與歌舞伎業緊密合作,為歌舞伎設計、繪制看板,直至今日,現代歌舞伎的看板仍保有當時流傳下來的風格。 中期 明和2年(1765年)至文化3年(1806年)。錦絵在此時期誕生。 因為畫歷(絵暦)在俳句詩人及愛好者間十分受歡迎,明和2年開始有了畫歷交換會的社交活動。為因應這種大量需求,鈴木春信等人以多色印刷法發明了東錦絵,浮世繪文化正式邁入鼎盛期。 由於多色印刷法需反覆上色,因此開發出印刷時如何標記「見當(記號之意)」的技巧和方法,並且開始採用能夠承受多次印刷的高品質紙張,例如以楮為原料的越前奉書紙、伊予柾紙、西野內紙等。另外在產能及成本的考量下,原畫師(版下絵師)、雕版師(雕師)、刷版師(刷師,或寫做折師)的專業分工體制也在此時期確立。 此時期的人物繪畫風格也發生變化,由原本虛幻的人偶風格轉趨寫實。 安永年間(1772年—1780年),北尾重政寫實風格的美人畫大受好評。勝川春章則將寫實風帶入稱為「役者絵」的歌舞伎肖像畫中。之後著名的喜多川歌麿更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制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 寬政2年(1790年),幕府施行了稱為「改印製度」的印刷品審查制度,開始管制印刷品的內容。寬政7年(1795年),因觸犯禁令而被沒收家產的出版家蔦屋重三郎為了東山再起,與畫師東洲斎寫楽合作,出版了許多風格獨特、筆法誇張的役者絵。雖然一時間造成話題,但畢竟風格過於特異,並未得到廣泛回響。同時期最受歡迎的風格是歌川豊國所繪的《役者舞台之姿絵》的歌舞伎全身圖系列。而歌川的弟子們也一躍形成浮世繪的最大畫派—「歌川派」。 後期 文化4年(1807年)至安政5年(1858年)。 蒲原夜之雪《東海道五十三次》之一,歌川廣重繪。 喜多川歌麿死後,美人畫的主流轉變為渓斎英泉的情色風格。而勝川春章的門生葛飾北齋則在旅行話題盛行的帶動下,繪制了著名的《冨岳三十六景》。受到葛飾北齋啟發,歌川廣重也創作了名作《東海道五十三次》、《富士三十六景》。此二人確立了浮世繪中稱為「名所絵」的風景畫風格。 冨岳三十六景 在役者絵方面,歌川國貞師承歌川豊國,以更具力道的筆法繪制。另外,伴隨著草雙紙(類似現代的漫畫書)所引發的傳奇小說熱潮,歌川國芳等人開始創作描繪武士姿態的「武者絵」。歌川國芳的水滸傳系列非常受歡迎,在當時的日本引爆了水滸傳風潮。 在嘉永6年(1853年)所刊行的《江戸壽那古細見記》中有一句「豊國にがほ(似顏絵)、國芳むしや(武者絵)、広重めいしよ(名所絵)」,簡單而直接地為此時期的風格做了總結。 末期 安政6年(1859年)至明治45年(1912年)。 此時期因為受到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或譯:培里)率領艦隊強行打開鎖國政策(此事件日本稱為「黒船來航」)的沖擊,許多人開始對西洋文化產生興趣,因此發軔於當時開港通商之一的橫濱的「橫濱絵」開始流行起來。 另一方面,因為幕末至明治維新初期社會動盪的影響,也出現了稱為「無殘絵(或寫做無慘絵)」的血腥怪誕風格。這種浮世繪中常有腥風血雨的場面,例如歌川國芳的門徒月岡芳年和落合芳幾所創作的《英名二十八眾句》。 河鍋暁斎等正統狩野派畫師也開始創作浮世繪。而後師承河鍋暁斎的小林清親更引入西畫式的無輪廓線筆法繪制風景畫,此畫風被稱為光線畫。 歌川派的歌川芳藤則開始為兒童創作稱為玩具絵的浮世繪,頗受好評,因而被稱為「おもちゃ芳藤(おもちゃ為玩具之意)」。 但是由於西學東漸,照相技術傳入,浮世繪受到嚴苛的挑戰。雖然很多畫師以更精細的筆法繪制浮世繪,但大勢所趨,終究無法力抗歷史的潮流。 其中,月岡芳年以非常細膩的筆法和西洋畫風繪制了許多畫報(錦絵新聞)、歷史畫、風俗畫,有「最後の浮世絵師」之稱。月岡本人也鼓勵門徒多多學習各式畫風,因而產生了許多像鏑木清方等集插畫、傳統畫大成的畫師,浮世繪的技法和風格也得以以不同形式在各類藝術中繼續傳承下去。

『伍』 浮世繪的介紹

《浮世繪》是著名作家六六的中短篇小說集,從女性的視角非常全面地概括了社會中的女性,及她們在生活中的掙扎,她們的慾望,和她們對生活的嚮往。語言熱辣,風格鮮明,讓人讀到欲罷不能。生旦凈末丑悉數登場,酸甜苦辣咸展人間百態,一世繁花一世風情一路幻象。

『陸』 浮世繪的繪畫形式是

浮世繪是產生於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的一種以描繪市井風情、人物百態、民間文化的有色木版畫,它表現的題材非常廣泛,是江戶時代人們生活的網路全書,它以其鮮明的色調和裝飾性的平塗以及精緻的東方線條呈現出題材通俗易懂、色彩豐富、生活氣息強、色調明快簡潔、形式感強、裝飾風格濃重的繪畫語言,具有淳厚的東方審美特徵。

『柒』 請問,浮世繪,映畫紀,ORZ之類的詞是什麼意思

Orz(也可以寫成 Oro、Or2、On_、Otz、OTL、sto、Jto、○| ̄|_)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網路象形文字(或心情圖示),並且在2004年時在日本、中國與台灣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次文化。

這個圖示的意義是一個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在日文中原本的意義是「失意體前屈」,o代表這個人的頭、r代表手以及身體,z代表的是腳。人們在網路上,例如在電子郵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時通訊軟體中廣泛使用這個符號,表現他們失意或沮喪的心情。而通常來說,這個符號在口語中是被拼出的、而非念成一個英文單字。

另外,Orz亦可混合表示無可奈何的「囧」成為「囧rz」。

Orz隨著使用的廣泛,其涵意逐漸增加,除了無可奈何或失意之外,開始引申為正面的對人「拜服」「欽佩」的意思。另外,也有較反面的「拜託!」「被你打敗了!」「真受不了你!」這類意思的用法。

orz在台灣與另外一項次文化—「好人文化」有關。

更多的Orz
orz 這是小孩
OTZ 這是大人
or2 這是屁股特別翹的
Or2 這是頭大身體小的翹屁股
orZ 這是下半身肥大
OTz 這是舉重選手吧
○rz 這是大頭
●rz 這是黑人頭先生
Xrz 這是剛被爆頭完
6rz 這是魔人普烏
On 這是嬰兒
crz 這是機車騎士
囧rz 這是念"窘"
崮rz 這是囧國國王
莔rz 這是囧國皇後.
商rz 這是戴斗笠的囧
st冏 樓上的他老婆嗎
sto 換一邊跪
益r2 閉起眼睛,很痛苦且咬牙切齒的臉;另一說法為無敵鐵金剛

什麼是 Orz ? 何謂失意體前屈?

失意體前屈,原本指的是網路上流行的表情符號:_| ̄|○
看起來像是一個人跪倒在地上,
低著頭,一副「天啊,你為何這樣對我」的動作,
雖然簡單卻很傳神
在初期的時候,並沒有人對這個符號起個名字,
失意體前屈也是後來才出現的,
據說是某個餐廳的座墊上綉著這五個字,
至於再之前又是誰想到的,就不可考了。

後來,又有人發現,
用簡單的三個英文字也可以表現這個動作,於是 orz 就開始流行了,
後來,更有 orz 的日誌軟體、日誌網站!
orz 真是魅力無法檔啊 ...

當人挫敗時會做出跪倒在地上的動作,
OTZ就是象徵一個人跪在地上的樣子:
O是頭 ,T是手撐在地上,Z是腳跪在地上。
參考資料:想你風就停 - 魔法學徒 一級 11-1 12:37的回答

『捌』 什麼是浮世繪風格

浮世繪風格是起源於日本風俗版畫的一種藝術風格。

浮世繪,就是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早期浮世繪有「東之師宣,西之祐信」之說,與東都的菱川師宣相對應,西京的西川祐信也創作頗豐,只是由於許多場景均已在師宣的作品中出現過,因此祐信的名聲不逮。

(8)香港電影風情浮世繪擴展閱讀

浮世繪風格的藝術背景:

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它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豐姿,歷經三百餘年,影響深及歐亞各地,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也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因此,浮世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浮世繪的藝術,初期原為肉筆浮世繪,即畫家們用筆墨色彩所作的繪畫,而非木刻印製的繪畫。肉筆的浮世繪,盛行於京都和大阪,這個畫派開始是帶有裝飾性的。

它為華貴的建築作壁畫,裝飾室內的屏風。在繪畫的內容上,有濃郁的本土氣息,有四季風景、各地名勝,尤其善於表現女性美,有很高的寫實技巧,為社會所欣賞。這些大和繪師的技術成就,代代相傳,遂為其後的浮世繪藝術,開導了先路。

『玖』 你喜歡的香港電影有哪些

開頭有趣極了--一副生動的時代浮世繪躍然畫面上:發現原來真正讓人著迷的不是講著情義趕著架的九十年代,而是那個黑白不分又快意恩仇的六七十年代。只可惜時代布景還不夠精緻,彷彿看到了《城寨英雄》、《梟雄》...等一堆堆三色台疊加的質感。比甄子丹更好的選角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可惜究竟有原因。看它重現銀幕的那些鏡頭都很滿足,雖然除泰國都是在影棚拍的吧。好久沒看王晶電影了,但掛名導演的攝影關智耀功勞也很大,近期少有的大製作純港片。最後有些崩的復仇英國人只能解釋成告訴統治者黑白聯手的港人最強。甄說的潮州話,百老匯粵語。

有點意思,但不太值得回味,不是爛片,也不微妙。局部還原了九龍城寨是最大亮點。劇情相當漫畫,人物也太單純,想來和真實相去甚遠。價值觀方面,雖然極力醜化英國人,但看起來他們還是來自文明世界,底線遠比兩位主角高,如果觀眾同情主角,應該想想真由雷洛和跛豪說了算的世界,和地獄並無兩樣。香港電影的大IP融合,可惜並不夠純粹,黑幫片史詩還是被拍成了武俠片,最終又成了民族仇恨,打外國人。有些浪費了題材。

五星!甄子丹劉德華和黃金時代的港片全部上線,經典的兄弟情和正港味道,故事流暢又簡潔,節奏超酣暢,撐起一個故事片需要有這么多場景才對,10秒鍾就一個巨變。王晶還是太厲害,說老子拍個好的就是好的,想賺錢就賺錢,想牛逼就牛逼。這就是把世界當成樂土的大玩家吧。這么多年一直get不到劉德華的帥點!看了《追龍》才覺得!我的天!太帥了!都五六十歲的人了!怎麼能這么帥!

雙雄爽片。配樂剪輯布景都贊,後半段要能像前面那麼利落可五星。王晶夠賊,性格決定命運老生常談,上家國情懷主旋律再搭個人奮斗不敵歷史進程有新意。收放自如的雅痞難得,沒能多些暗戰那樣的性感角色給劉德華,真是巨大的浪費。甄子丹的巷戰戲好看依舊,演技雖相對稚嫩,但這個草莽版跛豪讓人買賬。不枉我來回兩小時專程看粵語原版,近年劉華演戲確實就像杜sir說的越來越放鬆,最後一幕有型到我詞窮,期待再?{一座金像獎男配?陳光榮也可以提前鎖定最佳原創音樂了

王晶還是適合拍這種片兒。德華回過頭再演雷洛看了有點奇妙的感覺。上一次拍這樣的人物還是劉德華年輕時候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吧。有幾個地方看的比較別扭,能看出王晶試圖討好觀眾民族情緒或者官府的地方,但所幸的是一閃而過。這部應該近幾年王胖子少見的能看的電影,雖然仍然投機的利用了國民情緒。甄子丹一般而輪演技屬於比較著急的,但是這部竟然不違和。雷洛的鋪墊不夠。另外,梟雄片就別美化了,又不是什麼好人,港英又背黑鍋

粵語版,很滿足。。明知是假的,可看到被漫天煙花照亮的城寨,還是有點感動。。王胖總算用心了一回,許多細節跟老面孔都有可以回溯的出處,看得專注又容易恍神,恍到那年頭的曾江秦沛呂良偉,葉童張敏邱淑貞。在港片沒落到即將入土之際,這樣一部堪稱遺孤的香港古典梟雄電影,臨近內地最大的幫派大會期間被臨時扔入國慶混戰,也算是一種呼應。講義氣,累手足,兄弟反面,仙人跳,綁家人,細囡仔變霸王花,全是套路,我熱淚盈眶,照單全收。城寨片有其自己的型格,無需擦亮皮鞋地學義大利黑手黨

難怪王晶要撤掉《降魔傳》,《追龍》確實有實力殺出一條血路。還原了一個真實的九龍城寨的故事,果然有血有肉的電影才會好看!甄子丹顛覆了我對他的認知,打戲里都帶著演技。華仔還是以往睿智瀟灑的形象,微表情處理的很到位。非常過癮,彷彿回到了那個縱橫四海的年代。有情有義,有勇有謀。打戲看的爽,文戲斗的妙!看到了久違的港味和情懷,尤其是配樂和取景,可以說是王晶的正名之作!甄子丹的造型讓人驚喜,華仔還是一如既往地帥,雙雄相愛相殺張力十足,熟悉的配角們也給力!不足的地方就是情節跨度有些大,城寨兩次對決有些模式化但個人還是認為可排今年觀影前三

『拾』 浮世繪的題材種類

美人畫
以年輕美麗的女子為題材。主要是描繪游女(妓女)和茶屋的人氣看板娘(招牌女郎),後來也有街頭美女的題材。
役者絵
以著名的歌舞伎演員為題材。肖像畫與廣告傳單的形式都有。
戲畫
以滑稽有趣的事物為題材,常見擬人化的手法,也可包括下文的鳥羽絵。另外有時也有諷刺畫的性質,但還是以娛樂性為主。
鳥羽絵
得名自鳥羽僧正,常常將人物的手足畫得很長、很滑稽,屬戱畫的一種。類似現代的漫畫,因此現代的漫畫在發展初期亦被稱為鳥羽絵。
漫畫
即繪畫教學手冊,有各式各樣的題材,定義和現代的漫畫不同。
春畫、あぶな絵
春畫是以性愛場面及相關事物為題材,亦可見將性器擬人化的手法。這類畫作在實用上也有做為情趣用品目錄及嫁妝之用。在當時的鄉村地區提到錦絵的話,多半就是指春畫。 あぶな絵則是較為含蓄的情色畫,有美人出浴、羅衫輕解等題材。
名所絵
除了滿足當時無遷徙和旅行自由的民眾對名山秀水的憧憬之外,也有做為旅行手冊的應用。
花鳥絵
以花、鳥、蟲、魚、獸為題材。
武者絵
以傳說、傳奇、歷史小說中的武士為題材,在傳奇熱潮後特別流行。但幕府規定不得繪制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時代以後的武士。
歷史畫
以歷史上著名的事件為題材。明治維新後,為了更加鞏固天皇家的正統性,也有以歷代天皇為主題的創作。
玩具絵
因為應用在玩具製作上,所以種類很多,有雙六(游戲方法類似大富翁,但游戲內容不同)、めんこ(即尪仔標)、人氣浮世繪的小型版、變裝游戲的紙娃娃、盡くし絵(繪有妖怪和武者的卡片收集)等。
見立絵
取材自既有的歷史故事,但以當時的人地事物仿套。
相撲絵
以相撲為題材,也有相撲力士的肖像畫。
張交絵
一張紙上區分成數個大小不一的區塊,各區塊中皆有獨立的主題。張交絵常常是多位畫師共同完成的作品,因此同一張畫上可以看到多位畫師的畫風。
死絵
名人去世時的追悼肖像畫。
子供絵
以小孩子遊玩時的情景為題材。
長崎絵、橫濱絵
以長崎、橫濱的異國風情為題材。
風刺畫
以時事為題材,例如安政大地震(1855年)後出現的鯰絵,因為當時日本人相信地震是鯰魚所引發的。 又例如諷刺幕末社會動亂的あわて絵、把戊辰戰爭描繪成小孩子嬉鬧的戊辰戦爭の絵皆是。
皰瘡絵、麻疹絵
做為防治天花及麻疹的護身符之用。
団扇絵
繪在團扇上的裝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