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割讓香港電影
擴展閱讀
日本寫八路軍電影片 2025-04-30 21:17:27
歐美犯罪電影插曲經典 2025-04-30 21:00:16

割讓香港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17 04:54:49

1. 1997中國收復香港電影片叫什麼名字

香港回歸全記錄
製作地區:中國
類型:人文/歷史
出品:檔案
片長:47分鍾
首播:2012年7月2日

2. 香港電影里,阿sir們為何從不進九龍城裡抓人

清政府1842年簽下《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簽《北京條約》再把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給英國,1898年簽《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後來一並把九龍半島北部與新界租借給英國,唯獨保留九龍城寨仍歸清廷管轄,作為駐地,類似現代的領事館。
滿清政權覆亡後,國民政府和共產黨忙於內戰無暇處理九龍城寨,港英政府也沒有治權,九龍城寨因此變成所謂的「三不管地帶」──「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壞人做了壞事,只要跑到九龍城寨躲避,香港警察並沒有治權入內捕捉,所以九龍城寨成為一個罪惡溫床,集「黃」、「賭」、「毒」於一寨無法可管,成了壞人的避風港。

3. 香港被割讓的歷史

屈辱的歷史
一、鴉片戰爭
英國對中國這塊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773年,英國開始對華進行鴉片貿易,是最大的鴉片販子。英國鴉片販子源源不斷地把鴉片輸入中國,頓使中國陷入災難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銀從中國滾滾流出,使清政府的財政發生嚴重危機,白銀外流的結果更引起民不聊生。工商業普遍蕭條和衰落,鴉片煙毒已在中國泛濫,對此,當時愛國者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中就憤怒地說;"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
1839年虎門銷煙
由英國對華掠奪而釀成的鴉片濃煙滾滾,直接威脅著中華民族的生存。這時,以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代表的"嚴禁派"(禁煙派)揮起中華之劍,對英國侵略者進行堅決的斗爭,領導了震撼世界的禁煙運動。1839年3月,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到達廣州查辦鴉片。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來到廣州附近的虎門海灘,下令把已繳獲的鴉片全部當眾銷毀。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決心禁煙和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堅強意志。
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的壯舉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義的人士的支持,如一位英國人在他所撰寫的《在中國做鴉片貿易罪過論》書中,就指責英國商人的"鴉片貿易給英國國旗帶來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國的鴉片販子和工業資本家不甘失敗,加緊活動,催促英國政府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6月,由540門大炮裝備起來的48艘艦船,乘載著4000名士兵組成的"遠征軍",到達廣東海面封鎖了珠江口。於是,這場由英國資產階級蓄謀已久的、目的在於打開中國門戶,謀取英國在中國的最大得益的鴉片戰爭,終於爆發了。7月6日攻克舟山群島的主要城市定海。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無能的官僚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議和,並同時把林則徐職查辦清政府的驚恐與無能,助長了侵略者的氣焰。1841年1月,英軍以武力強佔香港島,2月攻佔虎門,5月進犯廣州。1842年,英國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先後攻佔廈門、定海、寧波、吳淞、鎮江。同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在南京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二、香港的割讓
英國根據《南京條約》佔領了我國領土香港島。英國強佔香港島,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英國的目的是企圖在軍事上和經濟控制中國。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進犯北京,火燒園明圓。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於10月24日簽訂《北京條約》。就這樣,英國佔領了九龍半島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於九龍半島西部的一個大島嶼昂船洲。這使英國所取得的香港這一侵華基地得以進一步鞏固與加強。
英國侵佔九龍半島南部後,不久又圖謀佔領整個九龍半島及其附近島嶼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總理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根據該約,清政府把位於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島嶼,租給英國,租期99年。這塊租給英國的土地後來被稱為香港新界。致此,英國通過刺刀、洋槍與大炮的野蠻征服,實現了對中國香港地區領土的佔領。
三、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國在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一環1843年6月26日,英國利用《南京條約》換文生效的時機宣布香港為英國"直轄殖民地",派璞鼎查為首屆香港總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總督,又稱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擔負最高首長職責的人。按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誥》的規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香港總督是英皇的全權代表。港督之下設立四個系統,構成港英統治政權:(1)咨詢性質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為首的行政機構,(3)以首席按察司為首的司法機構,(4)受命於英國國防部的駐港英軍。此外,還設立一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輔助港督行使職權的兩個重要機構。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員,還包括: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等。駐港英軍,是英國維護對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力量。英國自強佔香港以來,在香港一直保持著一支數量相對穩定的軍隊,約有一萬人,包括陸、海、空三個軍種。源於英國的法律與司法體制,是英國對香港實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國除了從政治上實行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外,還從經濟上確保英資財團在香港的特權地位。英資財團是指以香港為基地的英國資本財團,主要有匯豐財團、太古財團、怡和財團等。英資財團大都創業早,長期插足香港經濟,與港英政府關系密切,對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們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著香港的經濟命脈。如英資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擁有發行港幣的特權;英國大東電報局通過它附屬的香港大東電報和香港電話公司,獨佔了香港對外通訊和全市電話、電訊服務;英資的地產公司擁有香港大批地產物業等。這正如香港民間所說的:"實際統治香港的是馬會、怡和、匯豐和港督府。"英國的殖民統治,使整個香港社會充滿著殖民主義的色彩。
四、二戰時日本佔領香港
淪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區呈現出和平安閑的氣氛。電影院場場滿座,酒巴間坐滿了客人,舞場里不斷傳出爵士音樂,年青人成群結隊地到新界農村郊遊。還不足三個星期,聖誕節就要到了。只是在前兩、三天香港政府舉行過幾次開玩笑般的防空演習。誰知在第二天的早晨,竟聽到了隆隆的飛機轟鳴聲,猛烈的炸彈爆炸聲和高射炮還擊聲。人們預想不到的香港戰役開始了。在戰斗機的掩護下,三十六架日軍輕型轟炸機空襲了啟德機場、九龍水上飛機停泊等處。機場附近的一些民房也被炸彈擊中。就在同一天,日本還襲擊了美國海空軍事基地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12月8日,在空襲啟德機場等地的同時,日本陸軍兵分四路,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在垃圾灣防線,大部分地段英軍略作抵抗就紛紛後撤。僅在城門水塘西南的黃金山陣地戰斗比較激烈,雙方展開了肉搏戰,英格蘭步兵營營長陣啟亡。終因雙方力量眾寡懸殊,英軍司令馬爾比少將決定放棄九龍,命令"半島旅"撤回香港島。九龍之戰只進行了五天到12日夜晚,整個九龍半島都被日本侵略軍佔領。
12日晚,英日雙方隔著維多利亞港海面互相炮轟。第二天上午,一艘插著白旗的小艇,由九龍油麻地碼頭向香港島駛來。艇上載有日軍勸降使者多田中佐,還有被挾持的香港總督私人秘書李夫人等。英軍拒絕了日軍的招降。17日,日軍再次派人乘兩艘小艇過海勸降。香港總督揚慕琦再次拒絕,並且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過海,香港將不客氣地開槍射擊了。
18日午夜,日軍乘坐汽艇、橡皮舟等百餘艘,對港島北岸強行正面登陸。他們登陸。他們登陸後,曾在黃泥涌與英軍展開激烈的戰斗。日軍若松大隊長受重傷,英軍西部旅司令約翰羅臣(加拿大大人)陣亡。結果英軍敗退,防守港島的東部旅與西部旅,聯系被切斷。日軍還佔領了黃泥涌貯水池,切斷了英軍水源。英軍曾在局部所剩無幾英軍司令認為再也無法繼續抵抗,在與港督商議後,決定無條件投降。25日晚,東線、西線的英軍相繼掛起白旗。至此,歷時十八天的香港戰役,以日軍佔領整個香港地區英軍徹底失敗而告終。
12月25日是聖誕節。當天傍晚,一輛掛著白旗的汽車由中環開向跑馬地日軍司令部。香港總督揚慕琦與日軍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他本人做了日軍的階下囚這天晚上,絕大部分香港居民都躲藏在黑暗的房屋或防空洞里。往日燈火輝煌的"不夜城"變成了血雨腥風的恐怖世界,整個香港地區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軍的魔掌所以人們稱這一天為"黑色的聖誕節"。
暴行
日軍入城後,大肆搶掠,強奸婦女和殺害無辜居民的暴行屢屢發生。日軍的安民布告上虛偽地宣稱:"保護華人財產,香港戰爭是對付白種人的戰爭。"但仍然有許多華人的店鋪被封了門,特別是那些大的鋪店,如先施、永安、大新等國貨公司、五金行、汽車行等。被查封的公司企業門口多半釘上寫有"軍搜集部管理"字樣的木牌,銀行、當鋪門口則釘有"金融班管理"的木牌。大家都明白:"管理"只不過是攫取的別名。日軍將香港的九十五萬擔存米,搶走八十萬擔充作軍糧,造成香港嚴重的糧荒。
《香港淪陷記--十八天的戰爭》一書曾記述了日軍明火執杖進行搶劫的情景:"日本軍隊在海軍船塢附近,他們正在整理一捆一捆的獵得物,那些都是用麻袋紮起來的,堆滿了一個空地。在麻袋上面,有一個敵兵在結著小小的標簽,上面寫的是:'神戶……'獵得物聚集了以後,卡車就將它帶到西環的碼頭去,放入了大輪船里,這些輪船就一直駛回到日本。""我曾經在一個很大的單車行(自行車)門口,呆看了多時,一輛汽車放在門口,幾個日本兵指揮著苦力,把簇新的單車,從裡面一輛一輛地背出來,搬上了汽車,……又一刻,又是一輛卡車……於是簇新的單車,又從裡面一輛一輛的搬出來。""老闆也和我一樣,作為一個旁觀者閑著,似乎這些東西本來就不屬於他一樣,……"(唐海:《香港淪陷記----十八天的戰爭》第95-96頁)
除了搶劫財物,半夜裡許多喝醉了酒的日本兵還經常四齣尋找婦女。婦女們躲藏在各處。不少婦女遭到凌辱,甚至有被幾個敵兵輪奸的。在日軍舉行"入城式"後的那些夜晚,許多婦女嚇得在三、四層樓的房頂上亂跑,瓦片被踏得發出破裂的聲響。當時有些婦女說,他們不怕炸彈和機關槍,因為碰上了它,乾脆死掉就是了。他們最怕的是敵兵的電筒和使人膽寒敲門聲。
日本侵略軍還濫殺無辜居民,視中國人的生命如草芥。在離跑馬地不遠的藍塘道,一戶居民全家八口皆被殺害。在皇後大道西,一名老年婦女,因為聽不民懂日語想通過崗哨東行,被日軍當場開槍打死。在灣,一名青年不小心闖入了所謂軍事區域,日本兵上來就是一刺刀,將他殺害。在深水元州街,一名婦女身上背小孩上街買菜,回來時趕上戒嚴,眼睜睜看著自己信的樓宇,無法走過去。她的長子約八、九歲,想橫穿馬路迎接媽媽。這名婦女,搖手示意,不讓兒子過來。不料母子三人竟都被日軍開槍殺害。……
在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三年多的時間內,香港廣大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難。日本侵略軍強迫居民使用軍用手票。起初軍票對港幣的比率,定為一比二。到1942年10月,改為一比四。到1943年6月31日則宣布禁用港幣,居民必須在限期內到台灣銀行兌換軍票,違者殺無赦。這是在進行公開的金融掠奪。在日本統治初期,居民每人每天只領到六兩四錢配給米,僅能勉強糊口。到了戰爭中期,糧食發生恐慌,日本侵略者便改變配給制度,只配給為敵人服務的公務人員。結果造成米價飛漲,每斤由數無漲到二百多元,居民餓死者不計其數,餓殍道,目不忍睹。
日軍還隨意拆毀古跡、拆遷民房。他們拆毀了九龍寨城的城牆,炸毀了象徵民族精神的宋王台。1942年8月日軍想在香港設立慰安所(軍妓住所)五百家,地點選在灣仔大佛口附近的洛克道。日軍六十八大隊隊長中川金光親自出馬,指揮大批士兵,突然封鎖洛克道,西至軍器廠街口起,東至勛寧道止,加上鐵絲網。凶神惡煞般的日本兵配上刺刀,限令住戶在三天之內,全數搬出,不得留下一人。居民們被迫在風雨之中扶老攜幼搬往他處甚至露宿街頭。這就是日本侵略軍製造的洛克道事件。實際上慰安所用不了這么多房屋,日軍便把這一地區變成了他們的娛樂區。除了慰安所,還設立了吃茶店、酒巴和菜館。該處就是後來灣仔的酒巴區。
在日本統治期間,香港百業凋零,唯有賭博、吸毒等罪惡的行業得到發展。從最熱鬧的皇後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賭場。臭名昭著的大賭場有"榮生公司"、"兩利公司"等。賭場門口往往是一面日本旗,一條"發財請進"的標語,有人在搖鈴,有的還有土娼招待。這就是日軍帶給香港的"新秩序"。開賭場的多半是與日軍相勾結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標出他們過去秘密組織的堂號,如"十八子"、"粵成堂"等。1944年2月,南支派遣軍司令田中久一兼任香港總督以後,公開鼓勵開賭,抽賭餉充軍費,此後賭場林立,更加烏煙瘴氣。此外,日軍還鼓勵吸毒。敵總督部設有販毒機關---裕禎公司,用飛機從熱河運來煙土,並開設售吸所,准許煙民領牌買煙。
光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各國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互相支援,與德意、日法西斯進行了長期的艱苦戰斗,終於打敗了侵略者。1945年8月月15日,日本天皇在東京宣布無條件投降因為香港不屬於蒙巴頓勛爵指揮下的東南亞戰區,而是屬於中國戰區,是廣東戰區的一部分。駐港日軍本應向中國軍隊投降。但英國以洗雪前恥為托詞,堅持要由他們派艦隊前往香港受降。為此,中英雙方在日本投降前後,曾進行多次外交交涉。後來,蔣介石要求以中國戰區總司令的名義授權英方到香港受降。但英國政府依仗自己的軍事實力,並得到美國的支持,連這點保留面子的要求也加以拒絕。在此期間,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香港後,被囚禁於赤柱集中營的香港政府輔政司詹遜,立即按照英國政府的指示,返回市區組織了臨時政府,以防止香港的地位在戰後發生變化。他手裡沒有武裝力量,當時卻讓日軍暫時維持秩序,等候英軍到來。1945年8月30日,英國海軍少將夏愨率領皇家海軍特遣艦隊,駛進維多利亞港,從日軍手中接收了香港。那時蔣介石急於派兵北上和共產黨奪戰略要地,在英國答應他把香港作為運兵北上的轉運站,並答應交出駐港日軍的裝備之後就默認了英國接收香港的事實。
1945年9月16日,在中國代表潘國華少將、美國代表威廉臣上校和其他同盟國代表的陪同下,夏愨少將在總督府正式接受駐港日本陸軍司令岡田梅吉少將和日本華南艦隊指揮官藤田類太郎中將的投降。香港地區在淪陷三年零八個月之後,又重新回到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4. 為什麼有人說九七之後香港電影就衰落了

香港的電影還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只是大家的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好了而已,這個是假象。在97年以後,大陸電影跟香港電影學了很多,不僅僅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出來,還有一些大製作的電影上映了,馮小剛的、張藝謀的都是很好的。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導演,還有陳凱歌等人。大陸電影的百花齊放,讓很多人更多的關注大陸的電影,而不是香港的電影,所以才有人覺得香港的電影已經不行了。

香港喜劇片

功夫片是香港最大的特色,也是香港影壇最高的成就。喜劇片則是香港影壇歷來的一個強項,喜劇片為世界通用,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不會拍喜劇片,這是電影觀眾最喜聞樂見的一個類型片種。

在香港,明星資源異常豐富,絕大多數影星都參與過喜劇片的製作。香港電影發展近百年,能稱得上喜劇天王的僅有兩個人,一個是平民喜劇天王許冠文,另一個是無厘頭喜劇天王周星馳。香港喜劇電影30年來的喜劇最高成就,都體現在這兩個人身上了。除了兩位天王之外,其他各路明星都會在喜劇片中一展身手。

汗牛充棟的經典喜劇作品,就是他們付出汗水的最好結晶。喜劇片有像《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八星報喜》、《家有喜事》這樣的普通喜劇,也有《醉拳》、《賭聖》、《武狀元蘇乞兒》、《功夫》這一類的多類型喜劇片,後者融合了功夫片、賭片等各類元素,使喜劇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

不僅有功夫喜劇,也有喜劇鬼片、愛情喜劇等多種類型。香港影人這樣天才的創造力,為港片在八、九十年代的興盛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備資源。香港喜劇片進入21世紀,也和香港電影一樣,進入了衰落時期,人才的大量匱乏,導致喜劇片變得不再搞笑。除了周星馳的一支獨秀,香港近幾年都沒有堪稱經典的喜劇問世。

5. 第一次鴉片戰爭把香港的哪一個地方割走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割讓香港島,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把九龍「出租」給英國,這是近代史上中國首先被割讓和被搶占的領土。再加上後來1898被「出租」的新界,就構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香港。

按照當時的約定,香港的「租期」是99年,如果自1898年算起的話,正好是1997年到期。

經過 無數先輩的奮斗,中國日益強大,香港問題在1997年得到完美解決,近代史上第一塊被割讓的土地回歸也標志著中國人洗刷了百年來的恥辱。

6. 電影(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背景是1974年,電影里有個老頭說「香港1997年會被大陸收回」她 ,他

《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e4yIVighx63PxZjCRleSQ

提取碼:xtay

Mark哥(周潤發飾)和志民(梁家輝飾)是堂兄弟,兩人是越南華僑,現正在香港發展。豈料越戰打響,兩人都十分擔心仍然居住在越南西貢的志民的父親松叔的安危,為了湊足錢將志民父親接到香港,兩人決定幫當地黑幫走私軍火到越南。豈料他們在越南遭到了喪邦的伏擊,關鍵時刻幸虧香港黑幫老大的女友英傑(梅艷芳飾)及時相救,兩人才倖免於難。逃過一劫的三人在西貢渡過了一段快樂時光後,英傑辭別了兩人。隨後Mark哥和志民將松叔順利接回了香港。回港後,兩人過著安穩平靜的生活,只是一直都沒有打聽到恩人英傑的消息。突然有一天,英傑出現了,重逢令三人都十分開心。只是,一場禍事也在悄悄逼近…

7. 一部電視劇 好像是發生在鴉片戰爭時候 男女主角相愛 後來女的愛上另外一個男的

本片故事發生在清代道光年間英國商人每年向中國輸入近兩千噸鴉片,清政府每年流失三千萬兩白銀.鴉片在嚴重威脅著大清帝國。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詔,命湖廣總督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英商顛地帶著滿船鴉片到達珠江港面。負責驗貨的水師總兵韓肇慶與顛地里通外應,使顛地的鴉片得以順利進關。加上益和行老闆何敬容對內賄賂守關總督,對外為英商販賣鴉片,使得林則徐禁煙步步維艱……
林則徐一到廣州,立即處死了一批煙販,將何敬容關進監獄,這使以顛地為首的英商大肆驚慌。林則徐派兵圍住了洋商館,英商們以絕食抗議,拒不交出販運到中國的鴉片。英駐華商務總監義律來到商館,英商們以為救星已到,熱烈歡呼。但義律卻誘騙既而強迫英國商人們交出所有鴉片,以暫緩林則徐和英商們的僵局,一面策劃回英國四處游說,要求英政府以此為借口向中國開戰……
英商們向大清國政府交出了兩萬多箱鴉片,道光興奮異常,以為鴉片之害已除,命林則徐在虎門將所有收繳的鴉片全部銷毀。
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廣州虎門海灘,一群群袒胸赤腳的工人、兵勇將一個個黑色鴉片球切成四瓣,倒入碩大的化煙池。化煙池邊緣圍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人山人海。一筐筐鴉片、鹽巴、石灰被倒入化煙池中,最後被化成黑色的濁流,流入大海之中。
義律讓顛地回英國,將一封信交給巴麥尊勛爵。英國議會上,巴麥尊提出出兵進攻中國,議會最終以微弱多數通過了侵華戰爭拔款。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最終同意對華宣戰。虎門海面,義律率英旗艦威里士尼號封住珠江口。繼而,義律率領艦隊,很快攻下舟山定海,定海失守。定海知縣姚懷祥自殺殉國。消息傳到紫禁城,道光大驚大怒。又聞英艦隊到達天津唐沽,道光責怪林則徐惹怒洋人,於是撤免林則徐,委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全權解決與英國的爭端。林則徐雖被免職,仍希望琦善調集全國兵勇與英軍對戰。琦善親眼見英軍船堅炮利,自認大清難以戰勝,只得向義律求和。義律提出《穿鼻條約》,要求清政府賠償六百萬鴉片款,割讓香港……琦善無策,只有用美女去撫慰英軍。藝妓蓉兒不從,被琦善押入大牢。道光自知清軍敵不過英軍,又不忍賠款及割讓香港,但仍命水師戰船與英軍對戰。虎門炮台,關天培率兵勇們拚命死戰,最後全體為國捐軀。
琦善以欺君賣國、喪權割地之罪被道光免職押解入京;林則徐則被發配新疆。 ……1842年,中英簽署《南京條約》,香港從此淪為英國殖民地達一個半世紀。面對祖先的靈牌和遺像,道光兩眼含淚,悲痛不已。紫禁城外,大雨如潑,墨雲如磐……
該片由峨嵋電影製片廠1997年出品,獲1997年度中國「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第2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97年中共中央「五個一工程」獎等眾多獎項。

8. 一百多年前,香港被英國人割占,中國遭受百年屈辱;一百多年後,香港重新回歸祖國就此話題

你這些就去了三四十字了

9. 摧毀香港電影業的到底是誰

1、是狹小的市場。
香港人口也不過700萬。而大陸觀影人數每年都是以10億來計算的。靠這么小的市場,支持電影業根本不可能!縱觀現在的電影市場,其實英國、法國電影也沒落了。就是因為人口不足以支撐市場。

2、是時代
當年中國沒有什麼好電影,美國大片也過不來,自然香港電影就高大上。現在每年網路劇這么多,中國大片也不少,美國大片都可以通過網路看到,香港電影自然也就不算什麼了。

3、是國際大環境
當時的香港電影可以走國際化道路,因為當年韓國電影沒有起來,日本市場也比較開放,東南亞市場也可以進入,所以香港電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但是隨著韓國文化崛起,泰國電影崛起,這樣所有國家都開始保護國內市場,所以香港電影頹勢就來了。而且香港也沒有強大本地市場可以依託。
4、是拍攝成本
香港電影有一個口號,叫做千萬票房俱樂部,意思是一部電影,獲得千萬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業規律,千萬票房,拍片和宣傳成本不能超過300萬港幣。現在用300萬港幣,連二流演員都請不來。所以,90年代後拍片成本劇增,導致香港小成本電影無法維持,而香港沒落,又使電影從業人員北上,使香港電影人員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