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劉德華電影總監
擴展閱讀
劉德華演賭神的電影全集 2025-04-25 13:29:57
電影最新dj 2025-04-25 13:28:53
勇敢的心電影經典語句 2025-04-25 13:18:07

劉德華電影總監

發布時間: 2022-04-12 10:13:48

⑴ 你知道劉德華的原名叫什麼嗎

劉德華的原名叫劉福榮,演戲後就改成劉德華,很多藝人拍戲後都會有一個藝名,這也是為了成名後,名字更加有意義,更加響亮。劉德華演技超棒,歌唱得也很經典,至今流傳著很多好聽的歌曲。

⑵ 和劉德華同時期的四大天王是誰啊

和劉德華同時期的四大天王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和黎明(按年齡大小排序,排名不分先後)。
四大天王於1992年被命名,此後受到大眾廣泛的認可,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大中華地區和亞洲,風靡九十年代。

張學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
1984年因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冠軍而出道。1985年發行首張專輯《Smile》。1993年發行的專輯《吻別》年度銷量超過400萬張,打破華語唱片在台灣的銷量紀錄。1995年起連續兩年獲得世界音樂大獎全球銷量最高亞洲流行樂歌手獎。1998年獲得第9屆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2000年獲得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2004年發行首張個人全創作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2006年獲得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十大銷量本地歌手獎。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2月29日,舉辦「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打破12個月內巡演觀眾人數的吉尼斯世界紀錄。2013年獲得十大中文金曲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張學友演唱過多種音樂風格的歌曲,嘗試過R&B樂風、爵士樂以及用歌劇唱法來詮釋歌曲。

劉德華(Andy Lau),1961年9月27日出生於香港,演員、歌手、作詞人、製片人、電影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藝人之一。
1982年劉德華以全優成績畢業於TVB藝訓班簽約出道,同年憑《獵鷹》走紅,1983年主演《神鵰俠侶》在香港創62點收視紀錄,後因拒簽五年長約被TVB雪藏。
1982年初涉影壇,相繼主演《投奔怒海》、《法外情》、《天若有情》、《暗戰》、《無間道》、《盲探》等電影。至2014年已獲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獲頒香港院線「1985-2005年全港最高累積票房香港男演員」獎,2006年被授予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1991年劉德華創辦電影公司,2005年發起亞洲新星導計劃,其出品電影《香港製造》、《瘋狂的石頭》等受到關注。2005年成為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中國電影百年形象大使[6] ,2006年獲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最有貢獻電影人大獎,2012-2013年出任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及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評審團主席。
1990年劉德華憑專輯《可不可以》走紅歌壇,演唱過《忘情水》、《中國人》、《今天》等歌曲。2000年成為吉尼斯世界紀錄中獲獎最多的香港男歌手 。至2014年六度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已發行正式專輯近50張,唱片總數愈100張。

郭富城(Aaron Kwok),1965年10月26日出生於香港,華語流行男歌手、演員、舞蹈總監,也是華語歌壇勁歌熱舞代表人物之一。
1984年考入TVB舞蹈訓練班,1990年以光陽機車廣告走紅台灣,同年發行個人首張專輯《對你愛不完》開啟了他的音樂舞台生涯,此後相繼推出《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para para sakura》《動起來》等歌曲,曾三度獲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2005年成為首位獲得「香港舞蹈年獎「的藝人。2008年舞林正傳演唱會450°旋轉舞台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台北站演唱會創下華人明星觀摩人數最多紀錄。
2000年後,郭富城將工作重心轉向大銀幕,2005年與2006年分別憑借電影《三岔口》和《父子》蟬聯兩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2006年憑借電影《三岔口》獲得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13年憑電影《全民目擊》獲得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其主演的電影《風雲雄霸天下》和《寒戰》兩次成為香港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黎明,1966年12月11日生於北京,歌手、演員、導演、商人、慈善事業工作者。
1985年,獲得碧泉新星大賽冠軍,並由此進入演藝圈。1986年,參加新秀歌唱大賽獲季軍。1990年發行首張專輯《相逢在雨中》。1993年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94年憑借《那有一天不想你》獲得十大勁歌金曲金曲金獎。1995年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97和1998年分別得摘金馬獎與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1996年至1998年連續三年獲得十大勁歌金曲金曲金獎。1999年,宣布退出香港樂壇頒獎典禮。
1987年出演首部電視劇《男兒本色》。1990年憑借電視劇《人在邊緣》而走紅。1996年主演電影《甜蜜蜜》,飾演黎小軍。2002年憑借《三更之回家》獲得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2003年主演演電影《無間道3》。2005年憑借《大城小事》獲第七屆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08年,主演電影《梅蘭芳》。2009年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傑出貢獻獎。2010年主演電影《鴻門宴》、《君子道》。2012年獲哈爾濱冰雪電影節獲傑出貢獻獎。

⑶ 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張學友為什麼被稱為四大天王

香港四大天王 2005年歲末,香港藝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時進入前10名,諸多媒體用「四大天王神話再現」來渲染,似乎14年前風行東南亞的「四大天王」終於「日薄西山」,有了點起色都能成為報刊頭條。話說回來,即使是這14年間,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4人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4人明爭暗鬥、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1994年周星馳在《破壞之王》中扮演張學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叫囂「我愛黎明!」結果遭學友迷群毆,便是當時歌迷爭斗的最好寫照。
事實上,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製造過兩大天王火並的時代,再往前則是許冠傑和羅文。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間,譚詠麟和張國榮均宣布退出四大音樂頒獎禮,習慣製造「爭斗」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側,接班人是誰?1990年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在角逐中佔得先機,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紅使他與張學友、劉德華一起在年終的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這個稱號產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搶到歌壇最前列的位置,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4人,風行15年之久.
時間撥轉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紅透半邊天之時,那一年羅志祥在台灣「四大天王」模仿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歐漢聲、陳顯政、陳中威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這支團體僅以模仿為目標,也借著「四大天王」的威風紅火了4年出版了4張專輯。但就在1998年小豬羅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隨著各自水平差異變大,四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強,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來。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工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布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後4天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當年輝煌的懷念。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一種象徵,1994年「搖滾新勢力」在香港紅館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說「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行,其他3個都是小丑。 這話一說出來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嚴詞批判他,梅艷芳當時就出來說不能這樣講這些藝人,「中國火」演出的很多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碎,後來何勇在香港發布會上只好解釋,香港這個繁華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
相比四大天王之間的實力。著名學者申寶峰曾經評價四大天王說:「劉德華是總體魅力最大的天王,郭富城是舞跳的最棒的天王,黎明是個子長的最高的天王,張學友是歌唱的最好的天王。」話中很精確地表達了四大天王各有的優勢和長處,在當時群雄並起的香港演藝圈四個人都憑著自己的優勢與實力打下了各自的一片天下。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一種標志,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空前絕後,遺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沒落剛好映照著粵語歌壇的衰落。
15年,驀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鵰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占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你的愛》到《真情難收》,一首一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因此在談到「四大天王」這個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都比他們幾個早,嚴格說來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於其他3人最大不同,關鍵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贊嘆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後,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
2005年底,劉德華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接受本報采訪時他說自己最在乎的還是電影,他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這種熱愛有時也會惹來爭議,2005年10月劉德華發出號召,要聯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電影的頹勢,結果招致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影帝拍片」只不過是他為了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單純思路,無論「華仔」能不能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都是最有權利挺身而出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堅守香港電影的陣腳。香港導演陳可辛評價說:「在將來,誰提到香港的電影史,都會提到劉德華。」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創建的演藝公司叫「天中」,成立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日漸下落時,劉德華接受采訪時,仍稱「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台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但大多為龍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灣的郭富城拍了一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濕漉漉的頭發、帶電的眼神開始讓台灣少女著迷,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一曲《對你愛不完》紅遍兩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殺」回香江,隨即推出粵語大碟,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
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拐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一夜成名的電單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台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台灣金馬影帝.
去年年底,歌壇常青樹張學友忙碌異常。除了自己已經巡演一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參演的電影《如果·愛》也作為賀歲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戰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面對「四大天王再次發力」的局面,張學友無奈地笑著說:「怎麼還在叫我『四大天王』,沒有辦法,他們始終愛叫這個。『四大天王』的說法早就覺得過時了,這種說法已經被大家叫了十幾年,現在四個人各自的發展都很精彩,連碰面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說法已經應該『廢掉』了。這個稱號只是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它,並不代表現在。雖然我對現在這個稱號,已沒什麼感覺了,但是我並不唾棄它,因為它曾經給我帶來很多東西。」談起這個稱號所代表的意義,張學友說:「我覺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現在的樂壇已經很不一樣了,有了新的狀況。『四大天王』只代表那個年代。現在的樂壇新人輩出,相對而言,給予歌手的壓力也會更大。這種事情很正常,以前也會有。他們(歌迷)越喜歡你,對於你的要求就會越高,還會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來。不過,我覺得作為歌手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的音樂。如果市場不喜歡你,那麼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沒有辦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個見證:作為一名真正喜愛音樂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個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歡唱歌的話,能唱到哪裡,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現在誰也說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藝生涯見證一次歌手從進入演藝圈到結束舞台生涯的過程,所以對於(四大天王)這種稱號,我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足夠。」
只有懷念,沒有留戀
1999年,張學友、黎明先後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稱號。同時也不再參與香港樂壇的獎項角逐。兩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時代」的正式結束。
對於那段「天王時光」,張學友並不留戀:「有人可能覺得我們四個人那個時候非常風光,現在我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懷念那段時光,可事實上我一點都不留戀。但不留戀並不代表我排斥那個階段。我很高興我經過那個時間,常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樂壇,我剛剛經歷了它從起步到頂峰再到現在的沒落的整個過程,我是這樣走過來的。這十幾年,我剛好在裡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現在整個市場改變了,我還是覺得要是我可以的話,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環境也好,讓它可以有一個重生的機會。
現在的香港樂壇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娛樂方式的增多,網路下載和盜版的沖擊之外,音樂的周邊其他環境也不是原來那麼好了。比如原來媒體大家其實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來,但現在變成了競爭,大家都搞頒獎禮,你捧這個人,那我就挺那個。缺少了一個集體的力量。所以在這樣的環境里,自然很難再現當年我們的那樣一種情況。
所以我很不喜歡香港的頒獎的方式,最後決定退出。
其實現在的頒獎禮裡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裡面。比如說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變得沒有那麼單純。」
時代不同,競爭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發展越來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稱號似乎確實越來越遙遠了。「當時我說退出頒獎禮和(四大天王)這個稱號,我並不是說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我本來就沒有說我是(「天王」),然後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的,它什麼時候走我也沒辦法決定,它繼續下去也好,結束也好,我覺得這個都不由我決定。那個時候大概是有人問我,我是覺得『四大天王』這個名字其實現在好像已經不存在了,是因為大家發展都不一樣了,大家同時間出現的機會也很少,跟當時不一樣。當時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一個場合里競爭,哦,大家在講(「四大天王」),我覺得我了解。那現在大家拍戲的拍戲,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一樣了,那個競爭也沒有了,所以那個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銳減,轉型開始做了娛樂公司老闆。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裡面最排斥這個稱號的。在接受采訪時,他基本上對關於「四大天王」的問題不作太多回應。「四大天王作為一個名稱,會永遠存在。但我覺得它是用來開玩笑,用來挖苦人,用來玩耍的。
天王的名稱對我黎明來講是沒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記錄,從第一天有四大天王這個名稱,我從來沒有用過。到任何一個地方做宣傳,別人叫黎明我最開心,叫天王最難受!
這只是媒體為了炒作而起的一個名稱,與我有什麼關系?現在又是什麼小天王、小天後,這是沒什麼用的。」但作為當年「四大天王」這個稱號的受益者,黎明無論如何也無法擺脫公眾對他的「天王」印象。
談起這些,黎明覺得頗為無奈。「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講,這樣的稱號不單單對於我們四個人,也對於整個香港樂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達10年的時間我們四個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後果。比如那個時代一些其他的優秀男歌手會因此感到壓力很大。香港的樂壇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現在過去了這么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來,我覺得我們其實已經獲得了很多的利益,沒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謂的頒獎禮上分豬肉。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禮。
因為四大天王留給香港歌壇的印記過於深刻,不少年輕歌手出道之後都比較刻意的避免被人稱作所謂天王接班人,陳奕迅還曾公開說不買黎明的唱片。對於後輩歌手對於自己的看法,黎明的表現很大度:「尊重分兩種:一種是內心真正尊重,一種是表面尊重。同一個人,某些人可能認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認為完全沒必要。生活在現在這種自由的社會,人們都只會尊重實力。」也正因此,黎明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經從個人發展轉移到了公司運作方面。「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亂接工作勉強自己來做。我多拍幾部影片、錢賺多賺少都不是問題,但用壓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長的路,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滿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須把精力放在事業中。像周潤發和成龍大哥,他們都是我的前輩,每天面對不同的環境在拼搏,我也應該向他們那樣努力。
在1990年代的華語娛樂市場,四大天王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幾乎統治了整個市場,在1991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黎明、張學友和劉德華三人已瓜分十個金曲獎中的七個。而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張學友和劉德華分別有三首歌曲入圍,僅僅兩人就包攬十大金曲中的六席,再加上另外兩大天王,其他歌手的生存空間已經被擠壓的很小。
在1990年代初期,許多人認為張學友和劉德華分飾在1980年代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角色,以樂壇實力派代表和偶像派代表的姿態稱霸樂壇。不過,早在1992年,黎明憑《我的親愛》,人氣急升,已經似有取代劉德華為偶像派代表的地位,他更曾經成為YES年輕人雜志長期偶像榜的首位。
數年後,四大天王的競爭更激烈,張學友被譽為歌神接班人;黎明則開始配合廣告宣傳歌曲,取得相當成功的反應,開始了香港樂壇的廣告歌熱潮;劉德華則轉戰海外的國語歌市場,雖然發展不俗,但是香港的樂壇發展則開始放緩,被張學友和黎明拉開距離。郭富城則主力勁歌熱舞,憑舞台上精湛舞藝獲得觀眾與演藝界的認同,更被封為舞台王者。
90年代末期 - 2000年代,四大天王的實力依舊具備相當的影響力,張學友組建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與錄音室,並一人獨攬和支持環球唱片旗下的上華唱片公司,亦自己策劃並擔任藝術總監成功的舉辦了大型的音樂劇《雪狼湖》。在世界地區巡迴演出,為華人流行歌手作出了積極的探索,並被許多人認為是流行歌手的藝術突破。
劉德華則與曾志偉等人積極的提拔新人,並且開始積極的籌建影視公司,劉德華曾於1998、1999、2001及2002年度奪「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四度成為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大贏家。電影方面,他參與的電影演出已超過100部,獎項包括2000年《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主角」、及《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演員」。他更在1999年和2004年二度取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劉德華更成為奧運會聖火在香港傳遞的首名火炬手。
黎明於1999年宣布不再於香港領取任何關於音樂方面的獎項,但仍繼續拍戲與唱歌和熱心公益,現任「公益金董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他並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 A Music,旗下歌手有楊千嬅、衛蘭、衛詩、光良、江美琪、吳克群、杜汶澤、王歌慧及應昌佑。
郭富城繼1997年至2000年的歌唱事業巔峰期後,在2004年的《舒適堡郭富城舞台寶典@舞林大匯》再創傳奇,演唱會叫好叫座,被傳媒喻為近十年最精彩的演唱會,成為一時佳話。他更以在演唱會中的舞蹈演出,獲頒香港舞蹈年獎2005,他亦是首位娛樂界人士獲得同類獎項。電影方面,在2005年以及2006年憑借精湛的演技更連續榮獲兩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舒適堡郭富城舞林正傳演唱會延續篇》所使用的450度旋轉舞台,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入為全球演唱會中最大的旋轉舞台,為華人演唱會首創榮耀。

⑷ 他曾救過周潤發,幫助過劉德華,身高不足一米五卻在香港隻手遮天,他是誰

說起劉德華,我們都知道他是演藝圈的大前輩了。但是有一個人劉德華還曾經承諾要一生敬重他如父親一樣。這個人就是泰迪羅賓。泰迪羅賓雖然長得其貌不揚,但是在音樂和影視等方面都有超高的成就。泰迪羅賓正在年輕時候組建了「花花公司」樂隊,曾經也是席捲了整個香港的娛樂圈。

結語

香港流行音樂和電影開始大規模席捲內地的八十年代末,恰恰已經是泰迪羅賓事業發展的尾聲,很快就銷聲匿跡了。雖然泰迪羅賓如今已經很少聽到關於她的消息了,但是他的影響力還是有的,如果現在啊泰迪羅賓復出的話,香港界的大腕也是都會邀請他去捧場的。現在泰迪羅賓也是有了家庭,一家子在一起很幸福。也祝福他們一直都會快快樂樂的。

⑸ 劉德華與黃奕一起演過的電影

兄弟之生死同盟

演員 苗僑偉 Michael Miu 黃日華 Felix Wong 湯鎮業 Ken Tong 劉德華 Andy Lau 陳奕迅 Eason Chan 黃奕 Yi Huang 王志文 Zhiwen Wang 林家棟 Ka Tung Lam 製作人 Proced by: 鄭則仕 Kent Cheng ....procer Simon Li ....executive procer Yao Lu ....line procer (as Lu Yao) Dong Bing Shan ....executive procer (as Shan Dong Bing) 出品人:於冬 劉德華 總監制:單東炳 李啟承 總策劃:張浩 張佩詩 監制:鄭則仕

http://www..com/s?bs=%C1%F5%B5%C2%BB%AA+%BB%C6%DE%C8+%B5%E7%D3%B0&f=8&rsv_bp=1&wd=%D0%D6%B5%DC%D6%AE%C9%FA%CB%C0%CD%AC%C3%CB&inputT=14594

⑹ 劉德華扮演的孫總的那部電影的名字叫什麼

該影片是《我知女人心》,劉德華在影片中飾演孫子剛。

《我知女人心》是由博納國際影業集團、派拉蒙影業、中影集團投資拍攝的一部都市愛情電影。影片翻拍自好萊塢喜劇電影《男人百分百》,由陳大明執導,劉德華、鞏俐等主演,2011年2月3日在全國上映。

影片講述能聽到女人心聲的孫子剛與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李儀龍在歷經了重重誤會之後終於走到一起的浪漫故事。

(6)劉德華電影總監擴展閱讀

《我知女人心》角色介紹:

1,孫子剛

演員:劉德華

他是一位遊走在美女間的風雲人物,因無意中獲得了能夠聽到女人心聲的能力使得他在與競爭對手李儀龍的較量中穩占上風。漸漸的他發現李儀龍內心的善良影響了他,她獨特的氣質改變了他的生活和內心。

2,李儀龍

演員:鞏俐

她是以推廣女性產品而享譽業內的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在廣告界取得驕人業績後,被高薪挖到新的公司,但卻碰到身懷異能的競爭對手孫子剛,創意無法及時施展,跳槽不久便遭遇冷落。機遇不佳卻在不刻意的情況下收獲了最後的愛情。

⑺ 劉德華主演的可以聽懂人心的想法的電影

《我知女人心》是由博納國際影業集團、派拉蒙影業、中影集團投資拍攝的一部都市愛情電影。影片翻拍自好萊塢喜劇電影《男人百分百》,由陳大明執導,劉德華、鞏俐等主演,2011年2月3日在全國上映。影片講述能聽到女人心聲的孫子剛與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李儀龍在歷經了重重誤會之後終於走到一起的浪漫故事。[1]

⑻ 劉德華做創意總監拍的電影

初戀未滿

⑼ 劉德華演過的電影,在那裡他飾演的人物得了一場病之後,可以能知道別人的心事,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我知女人心》不過劉德華不是得病,而是觸電後,能聽到人心聲。
導演: 陳大明
編劇: 陳大明
主演: 劉德華 / 鞏俐 / 袁莉 / 陳志朋 / 李成儒 / 胡靜 / 安雅 / 羅素 / 胡凱莉 / 虞俊達 / 潘霜霜 / 趙晨浩
類型: 喜劇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香港 / 韓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1-02-03(中國大陸)
片長: 117分鍾
又名: 芳心大盜劇情簡介 · · · · · · 百分百純爺們的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孫子鋼(劉德華 飾)在公司里活得逍遙自在,本來馬上就要升遷作執行創意總監的他忽然被傳聞中的「廣告殺手」李儀龍(鞏俐 飾)搶了心儀已久的職位,這件事讓他極其憤慨。一次意外觸電,孫子鋼突然能聽到女人心裡想什麼。在片刻的荒亂之後,他開始利用這項特異功能與叛逆的女兒溝通、討女同事歡心,以及對付工作中的對手李儀龍。然而,能聽到女人心思的他,居然開始慢慢的懂得女人的心思,並從內心學會尊重別人。而與李儀龍之間的關系,也從開始的對峙慢慢變成了惺惺相惜……
本片翻拍自由好萊塢的經典喜劇《男人百分百》。以下是視頻,直接打開就可以觀看了,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