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婚禮上,新娘帶著麥去了趟衛生間,10分鍾後回來為何全場一個人都沒了
電影《前任3》上映的時候,很多人都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與前任的點點滴滴,是非對錯,瞬間湧上心頭。在大多數人的生命里,前任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因為彼此相愛過,他在你心裡的分量不只是朋友那麼簡單;也是因為彼此相愛過,兩個人都在彼此心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與味道。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或許是前任最好的寫照吧。
既然兩個人已經分手了,就證明彼此沒有那麼合適,或者是沒有那麼愛。一段感情的結束如果對於彼此來說都是一種解脫的話,結束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沒必要抓著過去不放,如果當初就有不能放棄彼此的執念,兩個人的愛情也不會走到盡頭。若是到了盡頭,就請彼此揮手道別,禮貌地說聲再見吧。
如果李森的父母能夠在現場勸一勸兒子的話,相信燕然出來看到的那一幕,會完全不同。每個成年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李森也一樣。
燕然與她的父母離開了婚宴,至於李森接下來如何處理他與前任女友的關系,李森會不會讓前女友成為自己的老婆,就讓他們自己去決定吧。
感情的事往往一步錯步步錯。這段感情從一開始,燕然就錯了,所以她後來與李森的一切都是錯。燕然的錯不僅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李森的人生。
如果燕然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對她將來的人生大有裨益。也希望李森能夠在婚姻大事上,不要一錯再錯。
開始一段新戀情之前,當事人應該問問自己,你對前任的感情過去了嗎?你對前任完全釋懷了嗎?前任在你心中還有位置嗎?
這幾個問題有了答案之後,你自然知道,當下是不是新戀情開始的最佳時機。
② 尼克·李森的後續
曾經的「魔鬼交易員」、著名的「金融流氓」,「剽悍」的人生因為那樁轟動全球的丑聞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如果沒有1995年的日本大地震,」尼克在電話那頭沉思了一下,然後對南方周末記者描繪了一個想像中的場面——「現在的我應該是投資銀行的高層,每天作出重大決策,盡量規避風險,並且嚴格自律。」
今年44歲的尼克在有些禿頂,他曾是全球金融市場上的焦點人物之一——他28歲時一手搞垮了有230多年歷史的歐洲老牌商業投資銀行巴林銀行(Barings Bank)。他因此臭名昭著,被稱為「金融流氓」,並鋃鐺入獄,先是在德國監獄服刑9個月(因為事件敗露後他曾逃往德國),然後轉到新加坡監獄繼續服刑3年7個月。
盡管尼克出獄後完成的《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Rogue Trader)一書被拍成電影《魔鬼交易員》後廣為人知,但他在監獄服刑過程中曾嘗試自殺、身患癌症、與妻子離婚等連環畫式的個人遭遇,卻鮮有人知曉。而他出獄之後,用他一位朋友的話來說,「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他甚至去攻讀了一個心理學學位。
尼克曾在愛爾蘭一家足球俱樂部任CEO,今年1月辭任。他現在穿梭於世界各地,像「巴菲特午餐會」一樣,參加一些商務晚宴並發表演講,其主要談論的話題是金融風險管理。這些活動也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
2011年4月,他多次接受南方周末記者的連線及郵件采訪,深入談及他被改變的人生。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後,我並沒有像《華爾街日報》記者一樣想起來當年自己的經歷,」尼克說,「其實巴林銀行遲早會倒閉,所有人都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權以求生財之道,而規章制度和風險管理卻一塌糊塗,我開設非法賬戶,以及隨後的阪神大地震只是誘因而已。」
可尼克對金融業的迷戀仍是深入骨髓。在他入獄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還幻想過,如果巴林銀行的「底子」厚一些的話,就算查出了他的非法賬戶和巨額虧損,也許還會給他一次機會,而不是申請破產。「我現在再也不做這樣的夢了,人不能沒有底線。」
尼克後來在讀心理學學位時的2001年,英國心理學家伊凡·泰里爾(Ivan Tyrrell)對他說,「說不定再過十年,巴林銀行的倒閉只會被看作是歷史事件,而不是金融丑聞。」當時尼克駁斥了伊凡這一說法:「丑聞就是丑聞。但我必須改頭換面,哪怕教科書上給我的標簽可能永遠是『金融流氓』。」
尼克到現在仍持這一觀點。他對南方周末記者稱,現在一些商務晚宴中會碰到巴林銀行的前職員,他會坦誠地說當年自己犯下大錯。「有一次我在英國的一場演講中,主持人介紹我時發生口誤:『有請混蛋尼克·利森』。我並不介意,知道自己發生多大改變的只有自己。」
不過,尼克並不樂意將他和3年前被查處的因操作「龐氏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00億美元的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相提並論。「麥道夫的金融詐騙案是徹頭徹尾的欺詐行為。」他說。
監獄是個「好老師」
電影《魔鬼交易員》中有一個場景,「尼克」被捕前在法蘭克福機場,仍是一副不可一世的表情與手勢。「這個情節純屬虛構,」尼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怎麼可能有那麼堅強。當年那個非法賬戶剛開始虧損時,我就害怕地撕咬自己的指甲了,更別提我被正式逮捕後。我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脆弱,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可能讓我痛哭流涕:我在德國監獄的前6個月當中,幾乎每天都會哭,有時為家人哭,有時為自己哭,有時純粹為了哭而哭。」
事實上尼克在德國服刑時的條件還算不錯:牢房中除了床之外,還有電視機和收音機、報紙和圖書,甚至還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其它物品亦可向法院提出申請,法院根據其緊要性程度決定是否准許提供。但是,由於歐美媒體彼時推測尼克的刑期有可能是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八十多年,他一度感到萬念俱灰,「我曾想過付點錢給我熟識的兩個之前是黑手黨成員的義大利獄友,讓他們幫助我在浴室自殺。」當後來他被引渡到新加坡並最終被告知自己的總刑期為4年4個月時,他內心的恐懼感才減弱。
盡管新加坡監獄的條件遠比德國監獄的條件艱苦得多,幫派斗爭也很嚴重,但尼克幾乎沒有再哭過,除了他覺得刑期在可接受范圍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覺得「在亞洲文化中,愛哭的男人很丟臉、沒面子」。不久後,自他來新加坡服刑不久後就越來越少聯系的妻子,宣告他們之間6年的婚姻正式結束。更糟糕的是,他隨即又被診斷出患上了直腸癌。
尼克說,不知道投資銀行中別的經理人是什麼樣的一個排序,在他的心目中,同事和客戶的位置,要次於自己的妻子和家庭的地位——盡管他和妻子間的感情基礎並不牢固,他也曾出過軌。所以他一開始有些絕望,但想想中國古話「己所不欲,毋施於人」,以及獄友中有患艾滋病者,有患嚴重肺結核者,家庭不幸者更是比比皆是的情景,他反倒「釋然」了一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三十而立」後的他正在蛻變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他堅持每天讀書和寫作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我讀過好幾本湯姆·克蘭西(美國軍事作家)的小說,」他說,「不管好看不好看,至少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我以為自己身在別處。」
尼克得知手術將在兩天後進行的1998年8月9日,正好是新加坡國慶日。這廂是新加坡舉國歡慶擺脫英國統治贏得獨立,那廂是一個英國的著名金融罪犯在新加坡監獄醫院中等著癌症手術的進行。「很多時候,我自己通過閱讀以了解更多關於癌症的知識,之前在這方面我完全是個白痴,」尼克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這就像投資一樣,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對事情的趨勢就越明白。」
最終的結果是經過化療後,尼克奇跡般地起死回生。他打趣稱當年自己是新加坡監獄中「職位最高的『白領』」。1999年7月3日,他獲准出獄。一般來說,囚犯一大早就會急不可待地逃離大牢,而尼克一直到中午才離開,原因是他被要求銷毀他在獄中寫下的所有日記。
回到英國後的尼克感覺自己像個外星人。「我可能是知道英國『波霸喬丹』凱蒂·普萊斯(Katie Price)是誰的最後一人,」他說,「我最開心的一件事是計程車司機問我要去哪兒,除了監獄,去哪兒都行啊。」在解決了一下壓抑已久的性需求後,尼克說他必須重新開始新生活了,「一個人必須有自己明確的目標」。
「或許我應該到中國找份工作」
尼克剛入獄和剛出獄時,英國媒體都曾掀起過混戰。英國媒體曾在新加坡媒體上刊登廣告,只為尋找知道更多關於這一「金融賭徒」故事的人。而尼克回國時的航班上,同樣坐了不少媒體記者,以便能提早從他口中挖出一些「內幕」。尼克對此既悲憤又感激。悲憤在於,個別記者給他「製造了麻煩」,譬如有記者聲稱尼克的一個秘密銀行賬戶里還有數百萬英鎊的資金;感激則在於,他回到英國後的「第一桶金」是《每日郵報》為一篇獨家專訪支付給其的「6位數的酬金」(幾十萬英鎊)。
尼克出獄後所寫的《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曾暢銷一時,版權被賣到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當南方周末記者問及尼克他這部分的總收入時,他仍然有些閃爍其詞,「總計是7位數吧(幾百萬英鎊),可扣除了我當年案件的訴訟費用等支出外,就所剩無幾了。」
「至於電影《魔鬼交易員》,我沒有從中獲得一分錢的報酬。」尼克接著說。而對於有媒體曾報道稱,尼克當年的頂頭上司——巴林銀行彼得·諾里斯在銀行破產後在倫敦開了一家電影院,且《魔鬼交易員》正是在他的電影院里首映,尼克給予了否認,「這是子虛烏有的事,彼得先在一家葡萄酒庄干過一陣,然後又運營約翰·布朗出版公司一段時間,最近他好像要開辦一間私人銀行。」他說,「當年電影的私人放映會,我邀請了包括彼得在內的三十四個朋友一起參加,但據我所知彼得很早就離場了。」
尼克後來到英國米德爾斯堡大學讀了一個心理學學位。他和心理學家伊凡·泰里爾便是在這里認識的,伊凡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幫助尼克重新發現自我,並稱尼克傳奇經歷和蛻變是現代版的《一千零一夜》。尼克也是在大學認識自己現任太太奧娜的,他們婚後生有一子,加上奧娜和前夫的兩個孩子,尼克一家五口現在生活在愛爾蘭。「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他說。他表示自己現在不關注個股,只是密切關注大宗商品如黃金和原油等投資品種。
2005年尼克開始擔任愛爾蘭一家名為戈爾韋聯(Galway United)的足球俱樂部的總裁,直到2011年1月他卸任這一職務。他說他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東西」,希望能夠專注於自己真正感興趣並合適他的方向做事。他現在主要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參加一些商務宴會並發表演講,他沒有具體加盟哪一家企業,不過他的活動均由英國一家名為NMP Live的頂級演講機構安排。
「中國不是有句諺語叫作『失敗是成功之母』嘛,」尼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是一種很嚴肅、真誠的心態參加每一次宴會的,基本上是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和大家探討風險防禦和金融監管。金融丑聞不斷發生,我絕非故意拿搞垮巴林銀行這一事實作噱頭或炫耀,我只是希望人們重視我做錯的地方,無論是個人的失誤還是從一個組織的角度反思巴林銀行的倒閉。」
但他也遺憾地表示,他在所有的課本和報道中都會成為反面的例子。不過,讓他感到高興的是,他的一個好友的兒子在課堂上聽到巴林銀行倒閉的細節、老師稱尼克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時,他竟然站起來反駁老師說:你說的未必完全正確,我認識他,沒你說的那麼壞。
如果讓尼克給年輕人一些忠告的話,他說他會說「不要不懂裝懂」。「在面對自己不能應付的局面時試著虛心地詢問別人的建議,那才是真正的勇敢。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希望我當年可以勇敢一些」。
當談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尼克稱從金融機構到監管部門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激動地談論愛爾蘭:「愛爾蘭的情況太糟糕了,某些杠桿融資租賃的做法從一定程度上說是違法的、可恥的。」巧合的是,就在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尼克的4月18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調降愛爾蘭多家金融機構信用評級。
近年來,發生在中國的衍生品交易虧損事件同樣頻繁且規模巨大。值得關注的是,東方航空[3.96-2.46%股吧研報]、中國遠洋[4.48-4.48%股吧研報]等一些央企發生金融丑聞時,幾乎沒有人受到牽連,更別說入獄,它們甚至還能繼續巨額的財政補貼。「任何違背國家法規和金融規則的行為都應受到懲罰。在這方面,不應該對國有企業網開一面。」尼克說。
不過並非沒有例外。2006年3月,因擅自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導致5.5億美元巨虧的中國航油新加坡公司總裁陳久霖入獄,陳成為第一個因觸犯新加坡法律而被捕的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總裁。「我知道陳久霖事件。新加坡的監管尚且不夠完善,全世界別的地方的監管能好到哪裡去呢?如果不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而是中國國內公司,結局是不是又是另一種情形呢?」尼克把皮球踢了回來。
得知陳久霖出獄一年後,於2010年出任一家中國央企子公司(葛洲壩[7.58-3.93%股吧研報]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後,尼克有些吃驚,他以半嚴肅半調侃的口吻說,「看來我應該去中國找份工作!」
③ 什麼電影
絕對正解《天水圍的夜與霧》
故事取材
該片取材自曾轟動香港全城的滅門慘案。故事講述中年離異的「港伯」李森(任達華飾)在大陸娶來年少美貌的曉玲(張靜初飾),靠綜援一家四口在天水圍生活。李森平時在家裡帶孩子,而曉玲則在酒樓做侍應。面對自身工作的不順心及妻子在工作中的周旋有度,李森總是擔心妻子紅杏出牆而漸漸埋下妒忌種子。當妒忌轉入虐待以後,四口之家便通往一個時代的宿命。[1] 滅門案
滅門案發三日後——死者家屬小徐到醫院去認屍被記者包圍。
滅門案發兩日後——死者鄰居黃太嚇得半死要易裝避過記者回家收拾幾件衣服馬上搬走。
滅門案發六小時後——死者朋友小莉和其他在庇護中心的被虐婦女看見電視的兇殺案報導後,失控似地嚎啕大哭,整個中心亂成一片。
在警察局的會見室,黃太在對著錄影機錄口供。她憶述第一次在河畔看見死者王曉玲和她的兩個小女兒——李美儀和美香——一邊吃漢堡包,一邊看著別人在跳健康舞。黃太主動和她們搭訕,而且更出50元為王曉玲交第一個月的健康舞費。
家庭
其實王曉玲和她的丈夫李森,跟其他在天水圍娶大陸老婆的家庭沒有兩樣:丈夫年暮留在家中照顧小孩,同時又不停懷疑年輕的老婆不忠。每天當李森騎單車送兩個 女兒到幼稚園上學後,便裝成顧客到王曉玲當女侍應的茶餐廳「監視」著她。的確王曉玲在這間茶餐廳里是很出眾,年輕貌美、身材又好。那一天她在白色的制服里穿上一件深色的乳罩,與李森搭抬的兩個男人就在竊談她的胸部。
李森在人前總是表現得自控、若無其事。他高大又五官端正,只要有些事業,肯定是一個很有型的中年男人,可是現實的他是一個失業的閑人。過去香港地產好,他做裝修,工作多得做不完;但現在經濟萎縮,他有時甚至要向和前妻生的兒子(18歲)借錢度日。李森只好整天去河邊釣魚,表面是氣定神閑地釣,內心卻是無限郁結。一旦有魚上釣,便把魚線暴力地拔
出,將魚嘴撕破。
晚上李森黑暗的一面就更不節制。早上他在茶餐廳看見其他男人對自己老婆不禮貌,心中其實是很醋和怒;在床上他就通過性虐待將這一切發泄在王曉玲的身上。搞到半夜王曉玲受不了,就逃到樓下公園黑暗的角落偷偷地哭,血從大腿流到小腿,而她只是使勁地深呼吸,盡量去嗅從不遠處吹來的大陸氣味。
在黃太的錄影口供中提到其實李森一早就將他的殺人計劃宣揚:他用最平淡的語氣說出「一定要做單轟動全港的事,一死就沒有一個人逃得了。」而王 曉玲也曾把李森的刀給黃太藏起來,想避過一劫。直到有一天李森把王曉玲和兩個女兒轟了出門,也許李森存心只是威嚇她們,並非真心想趕走妻女;而王曉玲當時其實亦不知所措。但巧合的是對門的黃太出來看見情況就熱心地把王曉玲帶到洪延龍議員尋找協助。
事情升級
年輕的洪議員很想幫助王曉玲,可是他能做的也只不過是把事件放入虐妻過案機
制:轉介社工,入住庇護中心。事情升級了:家裡的事走向整個社會了。
在庇護中心王曉玲遇到同鄉小莉,她也有到警察局做錄影口供,說了很多庇護中心的事。
王曉玲在庇護中心被安排到最後的一間房間。在走過長長的走廊,眼前的一切就像一個集中營,住滿了被男人打得傷痕累累、精神受困擾的女人及她們的孩子。有幾個頑童一邊走,就一邊欺負她的兩個小女兒。同房的一個印尼女人想霸佔她的床,可是小莉替她出頭。晚上小莉還為王曉玲起了一卦,說「除非離開李森,否則死路一條。」開始,王曉玲萌生去意。
既然事情已經鬧大,李森也不笨;他去找洪延龍敵對黨派的區議員出面。王曉玲 想離婚自己申請綜緩,但未夠七年居留期,想起黃太曾暗示李森非禮自己女兒,便打算用此作特殊理由離婚。但是兩個女兒沒有作出有力的證明,社工便沒有跟進,只把他們的過案作為一般家庭糾紛處理。最後也只是勸李森讓妻子去深圳和她的家人暫住一段時間。
畢竟無論去留總要面對面說清楚,王曉玲再一次帶著兩個女兒回去天水圍。可是回去當晚,李森又再虐待老婆,而且更割傷了王曉玲的腿,驚動了警察,把王曉玲一人送到醫院救治,之後再送她到樂土庇護中心。因為小莉等人開過記者招待會要求改善庇護中心的情況,所以這次王曉玲來到庇護中 心感覺好很多,而且正在准備復活節聯歡會。在歡樂的氣氛中,小莉提議王曉玲跟她去中環的釋法遊行,同時介紹一個婦女運動份子幫助她辦離婚。但王曉玲的手提電話響了,是李森要脅她馬上回家,否則殺死兩個女兒。王曉玲擔心兩個女兒,著意先回去接了女兒,然後再會合她們去遊行。
在河邊,王曉玲看見李森在釣魚,兩個女兒在旁邊。王曉玲本來只想帶了女兒便馬上離開,但忽然李森抓著王曉玲的手,溫柔地保證不性虐待她,要求她回家最後一次做 愛。
在下午二時,李森和王曉玲一家四口最後一次被電梯里的蔽路電視拍攝下來。一家人回到屋裡,鐵閘關上、木門也被關上。良久,良久,從裡面傳來刀的聲音。
④ 《天水圍的夜與霧》:愛情中的依附往往會造成婚姻中的悲劇,為何
曉玲其實也嘗試過求助,但她的幾次求助最後都不了了之了,社會對於家暴是一種忽視狀態的,不管是她自己還是這個社會都無法把曉玲從這種帶有依附關系的婚姻深淵之中拉出來,這才是電影真正的悲劇存在。
當時的社會環境加上曉玲自身的妥協與忍讓,最後發展為徹頭徹尾血淋淋的悲劇。許鞍華這部電影傾注了對於社會和現實以及人性的思考,到底以怎樣的方式和姿態來面對婚姻與愛情?這是值得人思考的。
愛情,不只是依附,曉玲不過是一個影子,她真實而又如影隨形的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映射著現實社會的悲劇與慘烈。
⑤ 苗僑偉27歲兒子拍內衣廣告,看起來滿面油光,你對此作何評價
我覺得很正常,這是苗僑偉兒子個人的選擇,與父親沒有關系。
一、苗僑偉兒子拍內衣廣告。苗僑偉兒子顏值不高,他的五官並沒有遺傳父親的好基因,但是他後天卻很努力,堅持每天鍛煉,所以他練出了典型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好身材,這樣的身形自然備受內衣廣告公司的青睞,一家內衣公司找他代言。從照片里可以看到,苗僑偉兒子將自己的眼睛遮住,頭上戴著花束,看起來滿面沒光,卻又很好地體現了他代言品牌的內含,簡直是滿屏暴走的荷爾蒙。
五、苗僑偉雖然塑造過許多經典的熒幕角色,可令觀眾更多記住的依舊是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楊康。雖然這個角色有很多爭議,但是大家並沒有因為這個角色而對苗僑偉產生任何負面影響,甚至直到現在,每當苗僑偉出現在公眾場合下,依然會被大家喚作「楊康」,雖然楊康這個角色並不是正統意義上的好人,但是苗僑偉卻因這個角色而爆紅,而且也因為這個角色而深受觀眾的喜愛,所以塑造一個經典的角色,對於演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⑥ 以李森(巴林銀行)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股壇狙擊手,伊萬·麥克格雷格主演。
英文名: Rogue Trader
中文名: 魔鬼營業員
別 名: 股壇狙擊手 | 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
導 演: ( James Dearden )
主 演: (伊萬·麥克格雷戈 Ewan McGregor) (安娜·弗瑞爾 Anna Friel) ( Yves Beneyton) ( Betsy Brantley) ( Caroline Langrishe) ( Nigel Lindsay)
利森出身寒徽,憑個人努力、自信及野心,在實力雄厚、歷史悠久的霸菱銀行備受僱用,但他冒險求勝虧損累累已達不能自拔的地步...
⑦ 有一電影描述的是尼克·李森如何使得巴林銀行倒閉。。。誰知道這個電影的名字和下
《魔鬼交易員》,根據李森的自傳《我如何搞垮巴林銀行》改編的
⑧ 《機器之血》中羅志祥扮演的李森真實身份是什麼
《機器之血》里的羅志祥,嚴格來說屬於「復仇之子」,因父親被殺害不得不背負起沉重的命運,卻破天荒地以「精英宅男」形象出鏡;看起來屬於悲劇角色,卻執行著「搞笑擔當」的任務。被綁在健身器材上的時候,努力做擴胸運動試圖脫困;以一身凹凸有致的妖艷美女妝扮色誘敵軍,紅唇加蕾絲的造型艷驚大銀幕;一系列精彩詮釋證明,羅志祥能撐起的經典角色不是只有一個「網紅」朱碧石。如果說,成龍在片中是懟遍天下無敵手的悍將,那麼羅志祥則是以頭腦風暴來扭轉乾坤的奇葩版「龍女郎」。
⑨ 阿康的導演
姓名:阿康
原名:陳強
職業:導演、動作導演、剪輯
籍貫:中國山東
民族:漢
出生;1969.01.10
生肖:雞
血型:AB
身高:172cm
體重:75kg
語言:國語、英語
嗜好:汽車、武術、跑步
座右銘: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代表作品:電影《悲情布魯克》、《人小鬼大》,電視劇《大宋傳奇》、《大河套》、《東陵大盜》 自幼酷愛武術,八歲開始習武,拜師於山東泰安岳家門下,十六歲畢業於山東省武術隊,曾多次獲得省、市級武術比賽冠、亞軍,榮獲山東省武術舞蹈大賽指導獎。
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影視圈,師從了中國劍術大師、雙手劍的創始人—於承惠老師(電影《少林寺》王仁則的扮演者)。經過了五年的學習和實踐後,使陳強更加認識和理解了中華武術。尤其是在影視武打動作的設計和組合、鏡頭的運用以及後期的剪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陳強特別注重了在文學修養方面的積累和沉澱,從而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剖析劇情,為陳強以後的影視創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陳強是從武打演員工作起步的。經過幾年的磨練後進入武打特技替身行列,其間經歷了無數酸甜苦辣和痛苦煎熬。抱著「卧薪嘗膽苦學藝,有朝一日創輝煌」的恆心,陳強走這條路的信心日久彌堅!
作為一個動作導演,陳強的創作理念就是:根據劇情和人物刻畫的需要,把動作作為一種表現手段,而不是為打而打。側重於渲染氣氛和塑造人物,為體現導演的創作理念和故事的整體風格錦上添花! 《東歸英雄傳》(1993)
《叱詫香洲葉劍英》(1994)
《人小鬼大》(1994)
《悲情布魯克》(1995)
《張騫》(1996)
《都市殺手》(1997)
《白魂靈》(2001)
《狼襲草原》(2004)
《邊城俠女》(2005 )
《喋血龍城》(2005)
《三十七計》(2005)
《火紅的柿子》(2006)
《緝毒英雄》(2007)
《成吉思汗》(2007俄羅斯、烏蘭巴托兩國合作)
《抗日英雄賈力更》(2008)
《魂斷天涯》(2009)
《千里追蹤》(2009)
《長安傳奇》(2010)亞洲第一部3D電影 1994年由香港導演浦騰晉拍攝的40集《情劍山河》
由導演丁汝俊拍攝的20集《好漢秦瓊》
1996年由導演王星軍拍攝的20集《絲綢之路》
由導演王大安、高力強拍攝的20集《孫子兵法》
1998年由導演王文傑拍攝的30集《成吉思汗》
1999年由導演丁汝俊拍攝的20集《民國打劫案》
2000年由導演王文傑拍攝的20集《情義英雄武二郎》
2001年由香港導演王嘉輝拍攝的20集《真情玫瑰》
2002年由中國文聯製作導演祝君拍攝的40集《狼俠》
2003年由導演胡玫拍攝的40集《漢武大帝》
2004年由導演都曉拍攝的30集大宋傳奇之《新狸貓換太子》
由北京金天地影視公司製作的40集《白銀谷》
2005年由香港TVB影視製作公司拍攝的《火舞黃沙》
2006年由導演都曉、河南電視台拍攝的30集《少林寺傳奇1》
2007年由內蒙文聯拍攝的8集《李森傳奇》
由導演張多福、西安電影集團拍攝的30集《東陵大盜》
2008年由導演許靜波、山東電視劇中心拍攝的20集《五朵警花》
由導演陳應歧、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製作的26集《卧底將軍》
由導演李森、北京電影學院附中投資拍攝的30集《心遠》
2009年由導演高力強,執行導演和動作導演陳強,南京紫金山影
業有限公司拍攝的23集《淚灑塵緣》
2010年由導演張多福、中央電視台製作,上海至尊影視榮譽出品30集《大河套》
2011年由導演張鑫、北京長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央電視台製作
《月明三更)
⑩ 有一部任達華的電影,其中他有一個老婆,他們有2個可愛的小女孩,是什麼電影
《天水圍的夜與霧》
以轟動一時的天水圍滅門慘案為藍本。在片中,任達華出演一位香港本地人,張靜初則飾演一位從內地來到香港的女性,故事發生在兩個成長環境不同的人之間,最終任達華殺死老婆和兩個孩子後自殺。雖然當時的新聞報道將男主人公塑造成一個邪惡角色,但許鞍華的鏡頭下,卻賦予了殺人者足夠的殺人動機,以及宿命的悲劇命運。
導演: 許鞍華(Ann Hui)
主演: 任達華,張靜初(Jingchu Zhang),羅慧娟 ,覃恩美
故事取材
該片取材自曾轟動香港全城的滅門慘案。故事講述中年離異的「港伯」李森(任達華飾)在大陸娶來年少美貌的曉玲(張靜初飾),靠綜援一家四口在天水圍生活。李森平時在家裡帶孩子,而曉玲則在酒樓做侍應。面對自身工作的不順心及妻子在工作中的周旋有度,李森總是擔心妻子紅杏出牆而漸漸埋下妒忌種子。當妒忌轉入虐待以後,四口之家便通往一個時代的宿命。[1]
滅門案
滅門案發三日後——死者家屬小徐到醫院去認屍被記者包圍。 滅門案發兩日後——死者鄰居黃太嚇得半死要易電影海報裝避過記者回家收拾幾件衣服馬上搬走。 滅門案發六小時後——死者朋友小莉和其他在庇護中心的被虐婦女看見電視的兇殺案報導後,失控似地嚎啕大哭,整個中心亂成一片。 在警察局的會見室,黃太在對著錄影機錄口供。她憶述第一次在河畔看見死者王曉玲和她的兩個小女兒——李美儀和美香——一邊吃漢堡包,一邊看著別人在跳健康舞。黃太主動和她們搭訕,而且更出50元為王曉玲交第一個月的健康舞費。
家庭
其實王曉玲和她的丈夫李森,跟其他在天水圍娶大陸老婆的家庭沒有兩樣:丈夫年暮留在家中照顧小孩,同時又不停懷疑年輕的老婆不忠。每天當李森騎單車送兩個女兒到幼稚園上學後,便裝成顧客到王曉玲當女侍應的茶餐廳「監視」著她。的確王曉玲在這間茶餐廳里是很出眾,年輕貌美、身材又好。那一天她在白色的制服里穿上一件深色的乳罩,與李森搭抬的兩個男人就在竊談她的胸部。 李森在人前總是表現得自控、若無其事。他高大又五官端正,只要有些事業,肯定是一個很有型的中年男人,可是現實的他是一個失業的閑人。過去香港地產好,他做裝修,工作多得做不完;但現在經濟萎縮,他有時甚至要向和前妻生的兒子(18歲)借錢度日。李森只好整天去河邊釣魚,表面是氣定神閑地釣,內心卻是無限郁結。一旦有魚上釣,便把魚線暴力地拔出,將魚嘴撕破。 晚上李森黑暗的一面就更不節制。早上他在茶餐廳看見其他男人對自己老婆不禮貌,心中其實是很醋和怒;在床上他就通過性虐待將這一切發泄在王曉玲的身上。搞到半夜王曉玲受不了,就逃到樓下公園黑暗的角落偷偷地哭,血從大腿流到小腿,而她只是使勁地深呼吸,盡量去嗅從不遠處吹來的大陸氣味。 在黃太的錄影口供中提到其實李森一早就將他的殺人計劃宣揚:他用最平淡的語氣說出「一定要做單轟動全港的事,一死就沒有一個人逃得了。」而王曉玲也曾把李森的刀給黃太藏起來,想避過一劫。直到有一天李森把王曉玲和兩個女兒轟了出門,也許李森存心只是威嚇她們,並非真心想趕走妻女;而王曉玲當時其實亦不知所措。但巧合的是對門的黃太出來看見情況就熱心地把王曉玲帶到洪延龍議員尋找協助。
事情升級
年輕的洪議員很想幫助王曉玲,可是他能做的也只不過是把事件放入虐妻過案機制:轉介社工,入住庇護中心。事情升級了:家裡的事走向整個社會了。 在庇護中心王曉玲遇到同鄉小莉,她也有到警察局做錄影口供,說了很多庇護中心的事。 王曉玲在庇護中心被安排到最後的一間房間。在走過長長的走廊,眼前的一切就像一個集中營,住滿了被男人打得傷痕累累、精神受困擾的女人及她們的孩子。有幾個頑童一邊走,就一邊欺負她的兩個小女兒。同房的一個印尼女人想霸佔她的床,可是小莉替她出頭。晚上小莉還為王曉玲起了一卦,說「除非離開李森,否則死路一條。」開始,王曉玲萌生去意。 既然事情已經鬧大,李森也不笨;他去找洪延龍敵對黨派的區議員出面。王曉玲想離婚自己申請綜緩,但未夠七年居留期,想起黃太曾暗示李森非禮自己女兒,便打算用此作特殊理由離婚。但是兩個女兒沒有作出有力的證明,社工便沒有跟進,只把他們的過案作為一般家庭糾紛處理。最後也只是勸李森讓妻子去深圳和她的家人暫住一段時間。 畢竟無論去留總要面對面說清楚,王曉玲再一次帶著兩個女兒回去天水圍。可是回去當晚,李森又再虐待老婆,而且更割傷了王曉玲的腿,驚動了警察,把王曉玲一人送到醫院救治,之後再送她到樂土庇護中心。因為小莉等人開過記者招待會要求改善庇護中心的情況,所以這次王曉玲來到庇護中心感覺好很多,而且正在准備復活節聯歡會。在歡樂的氣氛中,小莉提議王曉玲跟她去中環的釋法遊行,同時介紹一個婦女運動份子幫助她辦離婚。但王曉玲的手提電話響了,是李森要脅她馬上回家,否則殺死兩個女兒。王曉玲擔心兩個女兒,著意先回去接了女兒,然後再會合她們去遊行。 在河邊,王曉玲看見李森在釣魚,兩個女兒在旁邊。王曉玲本來只想帶了女兒便馬上離開,但忽然李森抓著王曉玲的手,溫柔地保證不性虐待她,要求她回家最後一次做 愛。 在下午二時,李森和王曉玲一家四口最後一次被電梯里的蔽路電視拍攝下來。一家人回到屋裡,鐵閘關上、木門也被關上。良久,良久,從裡面傳來刀的聲音。
創作背景
2004年,天水圍發生了一起慘絕人寰的「一家四口滅門慘劇照2案」,一名男子殘忍的殺死妻子及兩個女兒後自殺身亡,其中,這位金姓母親來自於四川,而當年的6月底時許鞍華便去拜祭死者,並搜集相關資料,想要拍一部關於過埠新娘的作品;2006年7月,3名單親母親相約在其中一人家裡燒炭自殺,留下遺書表示生無可戀;2007年10月,一名領取綜援的媽媽將自己的12歲女兒及9歲兒子從24樓推下,隨後自己也跳樓身亡……一時之間,天水圍被形容為「悲情城市」。 據說開始時許鞍華想要將這「天水圍」的系列故事拍成十部電視系列片,在找投資的過程里無意中得到了王晶的幫助,並在王晶的建議下改為拍成電影,只是第一部「天水圍」的系列片不再是先前設想的倫理慘案題材的作品,而是將一個女學生的早先寫好的劇本修改為以天水圍為背景,即《天水圍的日與夜》。而當《天水圍的日與夜》贏得不俗的口碑後,許鞍華得到更大的投資製作《天水圍的夜與霧》,並邀請了任達華、張靜初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