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兒童詩
母親的眼神
想起你送我到學堂
悄悄地躲在窗外
第一次偷看我聽課時
喜滋滋的眼神
偶爾回頭看到的那一瞬
我真的不知道 母親
你已經回到了那個沒有書本的童年
女兒的朗朗書聲,再造了你的童年歡欣
從此豬圈旁,灶台間
我懵懵懂懂地吟唱里
你一頁一頁解讀著我漸豐的課本
想起你將棉梗去掉小枝條
做成教鞭遞到我手上
逼著我學著當小老師的時候
威嚴的 期待的眼神
怯怯接過的一剎那
我真的不知道 母親
你給予女兒的不是一根枯死的枝
而是一架放飛夢想的風箏
從此我的視線 也會跟著抬起頭
一千次地越過沒有花草的荒野
一萬次地掠過沒有水流的河床
只追隨那片你永遠劃歸我了的
最藍最藍的天空
永遠忘不了學校第一次放月假
回到家門口時
你摟著我的頭和背
剎那間笑淚交織的眼神
憨憨笑著撲在你懷里的我
那時真的不知道啊 母親
閃動的淚花原本是你比鑽石還具穿透力的寶藏
比笑更溫暖些的太陽
母親
從此我歷經的所有暗夜
它竟能於剎那間穿透 照明
母親
我的母親
如今你成了這個世界上
我再也尋找不到了的親人
讓我喊一聲你 母親
因為喊你的時候
我的淚水就能觸摸到你手指的余溫
母親
孤獨的時候 讓我想一想你
特別是要
想想你百般疼愛過我的眼神
想起母親的眼神
便有一種透心的溫暖
漫過我的周身
讓我每每想慵懶下來的心情
都綻放成風箏穿越長空般的姿容
『貳』 關於「愛綠護綠」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12歲日本女孩在聯合國大會震撼世界的演講
12歲的鈴木瑟玟(Severn Suzuki)在1992年裡約世界高峰會上,對全世界環境部長發出警語,她的演說簡單扼要卻直指人心,要求「大人們」對於環保要說到做到,否則就是對下一代的不負責任。
Hello, I'm Severn Suzuki speaking for E.C.O. - The Environmental Children's Organisation。大家好,我是Severn Suzuki,我代表兒童環境組織來此演講。
We are a group of twelve and thirteen-year-olds from Canada trying to make a difference:Vanessa Suttie, Morgan Geisler, Michelle Quigg and me. We raised all the money ourselves to come six thousand miles to tell you alts you must change your ways. Coming here today, I have no hidden agenda. I am fighting for my future。我們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群體,我們想改變些什麼:Vanessa Suttie, Morgan Geisler, Michelle Quigg和我。我們自己掙錢支持我們來到這里,旅行5000英里只為告訴你們成年人,你們必須改變你們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來到這里,我背後沒有任何經紀人,我們為我們的未來而戰。
Losing my future is not like losing an election or a few points on the stock market. I am here to speak for all generations to come。失去未來不像落選選舉或者股市浮動那麼簡單,我來到這里是為了將來所有的世代而演講。
I am here to speak on behalf of the starving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whose cries go unheard。我演講是為了世界所有忍受飢餓的兒童,而他們的哭泣卻無人聽見。
I am here to speak for the countless animals dying across this planet because they have nowhere left to go. We cannot afford to be not heard。我為這個行星上無數正在垂死的動物而演講,因為它們幾乎已經無處容身了。
I am afraid to go out in the sun now because of the holes in the ozone. I am afraid to breathe the air because I don't know what chemicals are in it。我現在害怕曬太陽,因為臭氧層出現了空洞。我現在害怕呼吸空氣,因為我不知道那裡有多少化學物質。
I used to go fishing in Vancouver with my dad until just a few years ago we found the fish full of cancers. And now we hear about animals and plants going extinct every day -- vanishing forever。以前和我爸爸經常在vancouver釣魚,但在近幾年卻發現魚的身上到處是癌細胞。我們每天都會聽說有的動物和植物絕種,那是永遠消失的事情。
In my life, I have dreamt of seeing the great herds of wild animals, jungles and rainforests full of birds and butterfilies, but now I wonder if they will even exist for my children to see。我一生的夢想就是能看到成群的野生動物,茂盛的叢林和大片的雨林中到處是鳥類和蝴蝶在飛舞。但是現在我想知道我們這些小孩是否還能再看到它們?
Did you have to worry about these little things when you were my age?在您那個年代,您曾經擔心過我們現在擔心的事嗎?
All this is happening before our eyes and yet we act as if we have all the time we want and all the solutions. I'm only a child and I don't have all the solutions, but I want you to realise, neither do you!所有這一切就發生在我們眼前,然而我們還是一直向大自然無度索取我們所需要的。我僅僅是個孩子,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我們這些孩子——這個星球的未來需要讓您認識到,您不能說沒辦法!
You don't know how to fix the holes in our ozone
layer. You don't know how to bring salmon back up a dead stream. You don't know how to bring back an animal now extinct.And you can't bring back forests that once grew where there is now desert. If you don't know how to fix it, please stop breaking it!您不知道怎麼去修補大氣的臭氧空洞,您也不知道怎麼去從死亡的河流中拯救魚類,您更不知道如何把滅絕的動物復甦,您也不能把沙漠中從前完整的森林帶回來。如果您不知道如何拯救,那麼請您停止破壞吧!
Here, you may be delegates of your governments, business people, organisers, reporters or poiticians - but really you are mothers and fathers, brothers and sister, aunts and uncles - and all of you are somebody's child。在這里,您可能是您政府商業人士的代表、組織者、記者或政客。但您們也是父親和母親、兄弟和姐妹、阿姨和叔叔,你們都會或多或少的為了下一代而活著。
I'm only a child yet I know we are all part of a family, five billion strong, in fact, 30 million species strong and we all share the same air, water and soil -- borders and governments will never change that。我只是一個小孩,但我知道我們都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超過60億人的大家庭,以及超過三千萬物種的大家庭,政府和國界永遠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I'm only a child yet I know 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 and should act as one single world towards one single goal。我身為小孩都知道,我們在地球的母親懷中都是孩子。我們應該為了相同的目的進行相同的行動!
In my anger, I am not blind, and in my fear, I am not afraid to tell the world how I feel。然而事實卻讓我很憤怒,但我也很清醒,我雖然害怕,但我敢於告訴世界我真實的感受。
In my country, we make so much waste, we buy and throw away, buy and throw away, and yet northern countries will not share with the needy. Even when we have more than enough, we are afraid to lose some of our wealth, afraid to share. 在我的祖國,我們製造了如此之多的垃圾,我們購買商品,我們隨之丟棄,買來,再丟棄。然而有些國家,有些人,卻不會分享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們,甚至他們擁有的遠遠超過自身需要的時候。他們害怕分享,害怕失去自己的財富。
In Canada, we live the privileged life, with plenty of food, water and shelter -- we have watches, bicycles, computers and television sets。在加拿大,他們過著特權般的生活,他們有很多食物、房子和水。他們擁有很多手錶,汽車,各種電器和奢侈品。
Two days ago here in Brazil, we were shocked when we spent some time with some children living on the streets. And this is what one child told us: "I wish I was rich and if I were, I would give all the street children food, clothes, medicine, shelter and love and affection."在巴西,我被2天前見到的情景震驚了,那時我和當地的小孩在玩耍,其中一個小孩說:「我希望我能富裕起來,然後我會給這個街道所有的小孩飯吃,給他們衣服穿,醫療,住房和愛」。
If a child on the street who has nothing, is willing to share, why are we who have everyting still so greedy?如果一個孩子在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都能願意分享,為什麼擁有一切的大人卻如此貪婪?
I can't stop thinking that these children are my age, that it makes a tremendous difference where you are born, that I could be one of those children living in the Favellas of Rio; I could be a child starving in Somalia; a victim of war in the Middle East or a beggar in India。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和我同齡的孩子,當你出生的時候,他和我們真的很不相同,我也許生活在貧民窟,也可能是終日餓著肚子的小孩,也可能是中東戰爭的犧牲品,或者印度的小乞丐。
I'm only a child yet I know if all the money spent on war was spent on ending poverty and finding environmental answers, what a wonderful place this earth would be!我只是一個小孩,然而我知道,要是把花在戰爭上的錢,用在找尋環境問題答案上來,或用在結束貧窮並找到解決的方案上來,這個星球將是個多麼美好的地方啊!
At school, even in kindergarten, you teach us to behave in the world. You teach us: not to fight with others, to respect others, to clean up our mess, not to hurt other creatures, to share - not be greedy。在學校,甚至在幼稚園,你們大人教我們如何處世,你們告訴我們不要打架,要尊重對方。找出答案,解決矛盾。去分享,而不是貪婪。
Then why do you go out and do the things you tell us not to do?你們大人為什麼去做與你們教導孩子相反的事情呢?
Do not forget why you're attending these conferences, who you're doing this for -- we are your own children. You are deciding what kind of world we will grow up in. Parents should be able to comfort their children by saying "everyting's going to be alright" , "we're doing the best we can" and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不要忘記你們為何而來到這里開會,你們為誰做事情?我們是你們的下一代,你們正在決定我們將要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父母需要能夠寬慰孩子們,告訴他們「一切都沒問題,那不是世界末日,我們正在盡其所能的改變」。
But I don't think you can say that to us anymore. Are we even on your list of priorities? My father always says "You are what you do, not what you say."但我不能再相信這樣的話了,孩子們還是你們的優選名單嗎?我爸爸總是說:「聽其言,觀其行,是認識一個人最好的方法」。
Well, what you do makes me cry at night. You grown ups say you love us. I challenge you, please make your actions reflect your words.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然而,你們所做的事讓我在夜晚哭泣,你們成年人說你們愛我們,我不會再相信了,因為只有行動和語言的合一,才是找回信任和未來的唯一方法!謝謝!
『叄』 做一個環境保護題材微電影,需要注意些什麼
如果想做一個環境保護題材的微電影,應該注意,不要在拍攝電影的時候,還有電影的時候注意不要讓那些動物受傷,,治理最有效的是控制環境污染源,一旦重度污染沒法治理,一旦被污染就是不可逆轉。
『肆』 爭做護綠小使者班會
班會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爭做護綠小使者
活動目的:
以三月份植樹節為契機,在全校少先隊員中開展形式多樣的護綠行動和植物種植實踐體驗認養活動,做到人人參與,宣傳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從而令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對植物生長的了解,增強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以達到為班級、學校、社會增添綠色,凈化、美化環境的目的。
活動過程:
(一)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嫩綠的小草探出了頭,美麗的花朵露出了笑臉,世界各國的小朋友都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扮春天。讓我們也在這充滿生活氣息的春天裡,栽種樹苗,讓小樹和我們一起茁壯成長。請聽小合唱《快快長》。
(二)同學們,我們能為大自然做些什麼呢?
1、環保護綠行動:
成立護綠小隊,認養校內綠化植物,開展揀垃圾、落葉、擦花壇、養護綠化等活動。各小隊製作護綠卡片,統一懸掛。
2.「我知道……」植物生長知識交流活動:
3、電視資料片輔導和班級講座,收集有關植物生長知識在隊會上交流、宣傳。
4、「綠意角」的設計評比:充分發揮同學的創新能力,將綠化、生物養殖、植物種植等融為一體。
5、「我為實小獻計策」環保金點子徵集:發動學生開展探究性、研究性主體實踐活動。徵集「我為實小獻計策」金點子;水彩畫「我們的暢想」。
(三)總結
大家說得可好了,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做個護綠小使者吧!
『伍』 社區文化活動都有哪些
社區文化活動有花卉布藝製作、唐燈製作、手工皮具體驗、手工香囊、環保布藝袋製作、藝術扎染DIY圍巾、插花體驗活動、社區籃球賽等活動。
1.開展植樹護綠活動:業主、物業人共同參加,在綠化養護人員的指導下,對園區綠地進行清理和養護,體會園區優美整潔環境來之不易,強化園區人從愛綠護綠的意識,倡導「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
2.兒童繪畫展:服務中心組織業主、小業主上繳個人精品圖畫,由物業服務中心向全體業主展示;與繪畫顏料銷售商合作,推出厘米繪畫,小業主現場作畫,銷售商提供顏料。
3.全國消防日,全民學消防:物業配合市消防大隊開展形式多校報 消防宣傳活動,提高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排除火災隱患。
4.足球友誼賽:業主們經過幾周的專業課訓練,積累了足球運動技巧,綠茵場地上,每一個運球、傳球、射門都是那麼的認真,「凝聚力」、「團隊精神」這一刻已經種在成長的心路歷程上。
5.書畫苑活動:書畫苑亦為廣大書畫愛好者建立溝通交流平台,滿足大家對藝術作品交流、展示的文化需求。
6.鮮花手繪課:鮮花手繪課日日滿場,花藝師手作鮮花束忙的應接不暇,永生花精油、鮮花手工護膚皂精緻禮品相送,十種花果茶、四款花卉草本糕點讓味蕾充滿創意。花的美好清澈了每一個心靈!
網路-社區文化建設
『陸』 護綠感想怎麼寫
綠色」是生命活力的象徵,是自然健康的「代言人」。學校是培育生命個體,培植社會棟梁的專業場所,我們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及整體的人格發展,關注他們的成長經歷、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態,關注他們的學習、關注他們的生活。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在充滿生命活力、自然健康的和諧環境中成長,在成長的心路歷程中感受快樂與幸福、成功與激情、挫折與奮進……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和諧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狀態。我們較理性地分析學校德育工作積淀的文化底蘊,結合現代人、現代教育提倡的人本發展的精神理念,提出了構建「綠色文化」作為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綠色文化」涵義即:
「綠色文化」在這里專指學校文化。以「關注人的和諧發展」的人文思想為指導,以和諧教育為途徑,引導師生在現實社會中享受純凈、自然、積極、健康的「綠色空間」,激發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共同創造綠色生活環境、傳播綠色生活理念、共享和諧快樂的生活,培養具有健康心理、和諧發展的人。這樣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提煉,逐漸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教育文化。
和諧教育是構建綠色教育文化的關鍵。不和諧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自然、健康、積極成長的人,而培養出的人可能會形成情感扭曲、人格障礙等不健全的狀態。和諧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以營造教育的和諧為出發點,通過教育的和諧,達到促進受教育者和諧發展的目的,因此,和諧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自身的和諧,追求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學生身心發展的和諧性。因此,只有讓「綠色●和諧」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入到集體中的每一個個體心靈,才能促進個體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的修養,並相互影響,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活狀態。
構建「綠色文化」實踐初探:
我們主要從構築「綠色屏障」、「綠色氛圍」和「綠色心靈」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 建立保障機制,提供綠色文化屏障。
成立學校「綠色文化」研究機構,對「綠色文化」的內涵、思想理念進行專門的研究,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歷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構建「綠色文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促進學校「綠色文化」特色的形成。
建立「綠色家園」評比制度。評比活動以爭奪「小蜜蜂」、「喇叭花」、「蘑菇」、「大樹」四種可愛的卡通標牌為載體,分別根據四種圖案象徵的不同含義對班級的班風班貌進行評定,如:小蜜蜂提示大家要愛勞動;讓禮儀之花開在綠色家園中;鮮艷的蘑菇提示自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大樹則是象徵孩子們健康成長,像大樹一樣枝繁葉茂,經受住風吹雨打。另外,要求在綠色家園中必須建立綠色角、好書閱讀角等,以健康積極的文化影響孩子們。評比活動每周一次,每月評出星級班級,期末評出星級綠色家園。激勵性的評比制度為孩子們創設了積極的競爭氛圍,讓孩子們在「綠色家園」中,懂得用自己文明的言行、積極健康的心理贏得自己和團隊的榮譽,從而逐漸學會自我教育,成為「綠色家園」中一個個健康成長的「小樹苗」。「綠色家園」成為了「小樹苗」健康成長的綠色屏障。
建立促進教育者專業發展學習制度。構建「綠色文化」,教育者作為孩子成長的引領者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教育學習制度。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定期召開輔導員會議,組織學習研究工作,轉變教師的德育觀,提高教師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專家引領。聘請專家為大家作專題講座,專家通過生動的例子、活動案例指導活動育人的具體方法。第二,同伴互助。開展學習心得交流會,如:學校德育主任聆聽了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德育」報告後,立即在學校開展了交流與匯報,使大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提升教育素養。第 三,經驗交流與分享。如:定期舉行經驗交流會,分享德育工作經驗,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和途徑。教師的成長,為學校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教師的逐漸成熟,為加速學校文化的積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發揮校園文化優勢,營造「綠色、和諧」的氛圍
(一)發揮主體參與的積極作用。圍繞「綠色、和諧」的主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語言設計校園文明禮儀、環保綠化的溫馨提示牌,貼在過道、花園里。學校的走廊成為「和諧校園生活展示台」,教師、學生、家長活動的照片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成長、感受教師和家長愛的教育,感受學校的快速發展,讓孩子們沉浸在和諧的校園氛圍中體驗成長的幸福,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二)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據自身的優勢,發揮學生主體性,將班級環境作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教育的隱形講台,讓牆壁會「說話」,讓學生在色彩斑斕的牆壁上「shou」出自我。這就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宗旨。因此,各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充分地發揮各自的長處,將環境布置得具有個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時代性,體現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地凈化自己的心靈,不斷進行自我教育。
(三)凸顯人文精神。校園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師生、生生、家校的和諧關系中。每個成員都是這個和諧關系中的主體,他們之間人際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學校人文精神的塑造。我們認為,愛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師生情感的紐帶。人際間真誠的愛和溝通,將引領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純潔。校園內的一言一行都彰顯著這樣的人文精神,孩子們在真愛中體驗真、善、美,在體驗中感悟真理、真情。
三、豐富活動內涵,培育「綠色心靈」
「綠色心靈」是指懂得文明禮儀、心理健康、具有環保意識、公德意識、富有愛心……,具有「綠色心靈」的人在生活中是快樂的、積極的、生機勃勃的。活動永遠是教育最好的途徑,因此,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要更加註重活動的內涵對孩子們的心靈「潤物細無聲」的潛入,使教育進入一種健康的常態,從而達到教育發展與孩子心靈進化的和諧統一。
孩子們的體驗故事:
1、「牽手沙河,快樂成長」
我校座落在成都的一條重要河流沙河旁,近年來,沙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校結合實際情況,以沙河為載體,開展了「牽手沙河,快樂成長」環保主題系列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為沙河護綠,用畫筆、照相機留下沙河的美麗,有的孩子即興為沙河創作了優美的童謠,同伴間相互誦讀。孩子們從校園走進了更廣闊的大自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綠色之美、城市建設的和諧之美。孩子們說:「新沙河在變化,我們在成長。」牽手沙河,孩子們懂得了用自己的手去為沙河護綠,為沙河的變化喝彩,為家鄉的發展而自豪。
2、「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讓孩子在和諧文明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從而學會文明、健康地做人,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心願。在五一節前夕,學校開展了「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活動,各年級根據孩子們的自主選擇設計了活動內容和方式,有的年級到公園撿拾垃圾,有的年級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共同看春天」,高年級的大孩子拉著低年級小孩子的手,游覽了成都的名勝古跡,大孩子充滿自豪地為小孩子講述著成都的歷史文化,小孩子在似懂非懂之間也感受著同樣的驕傲;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洋溢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他們懂得要做一個文明的成都人,才能永遠享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滋潤。
3、「小小文明卡,悠悠家鄉情」
綠色主要是心靈之綠,要讓文明的觀念深入孩子心靈,從而讓孩子「行動之綠」。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製作小小的各種精美的誠信卡、文明卡、市民守則卡等,表達了孩子們對文明、和諧的呼喚。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個城市公民,應當負有的責任。一張張卡片還寄託著孩子們對家鄉的美好祝願,孩子們純真的心靈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4、「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有很多農民工子女就讀,城鄉之間的文化和經濟差異很容易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學校不能消極面對,被動教育,而是以此為教育的切入點,挖掘和開發其中的積極因素,主動引導城鄉孩子正確面對文化差異和價值觀的矛盾,讓孩子純真的心靈在活動中經歷洗禮,學會理解他人、關愛他人。 「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的城鄉結對活動,正是為孩子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城鄉家庭、城鄉兒童、教師與農村孩子紛紛結為友好對子,每一對孩子,每一戶家庭以及師生之間用愛和理解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在這用愛和理解滋潤的和諧沃土上,他們就像一棵棵嫩苗在成長過程中相互關照、相互支撐、相互滋養,共同去營造那最美麗的一片綠。我們用愛呵護著每一片綠,呵護著孩子純潔的心靈,努力使城鄉文化在活動中達到相互融合,從而讓孩子們在和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5、「快樂童謠,快樂童年」
很多健康的童謠伴隨著一代代人成長。現代社會的孩子被五花八門的社會文化所包圍,而真正能適合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童謠文化卻被大家所遺忘了。我們不妨用孩子們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健康童謠取代那些「灰色童話」、恐怖小說、網路游戲等可能引起孩子心靈成長扭曲的「灰色文化」。讓健康、積極向上的童謠引導孩子樂觀、積極地面對社會生活,讓孩子們在學唱傳統經典童謠、創編新童謠、誦讀童謠的活動中去探尋社會生活中和諧的音符。我們的快樂童謠還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孩子們在創、讀、唱、演中表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為綠色文化奏響快樂的旋律。
6、「和諧天空,綠色夢想」
在和諧教育的氛圍中,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的自我意識,激勵他們充分地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這是我們教育者實施綠色、和諧教育的共同願景。「和諧天空,綠色夢想」藝術節活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想像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自我設計、自己表演,孩子們學會如何勇敢、自信地展示自我、展現和諧的團隊。師生在活動中分享著成功和希望,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孩子們體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將是激勵他們繼續勇敢向前奮進的沖擊力。
學生人格的塑造過程乃是所有成人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小學階段只是這一漫長歷程的開端。構建「綠色文化」就是要讓教育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以常態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在活動中達到與同伴的和諧,與老師的和諧,與家庭的和諧,與自身的和諧,讓教育觸動心靈、滋潤心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雖然是教育者,但同時也與孩子們同成長、共發展。師生發展的境界——崇尚綠色、崇尚健康、崇尚美德、崇尚幸福。這,就是構建「綠色文化」的共同願景。
『柒』 護綠活動感受
LZ好,綠色」是生命活力的象徵,是自然健康的「代言人」。學校是培育生命個體,培植社會棟梁的專業場所,我們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及整體的人格發展,關注他們的成長經歷、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態,關注他們的學習、關注他們的生活。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在充滿生命活力、自然健康的和諧環境中成長,在成長的心路歷程中感受快樂與幸福、成功與激情、挫折與奮進……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和諧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狀態。我們較理性地分析學校德育工作積淀的文化底蘊,結合現代人、現代教育提倡的人本發展的精神理念,提出了構建「綠色文化」作為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綠色文化」涵義即:
「綠色文化」在這里專指學校文化。以「關注人的和諧發展」的人文思想為指導,以和諧教育為途徑,引導師生在現實社會中享受純凈、自然、積極、健康的「綠色空間」,激發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共同創造綠色生活環境、傳播綠色生活理念、共享和諧快樂的生活,培養具有健康心理、和諧發展的人。這樣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提煉,逐漸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教育文化。
和諧教育是構建綠色教育文化的關鍵。不和諧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自然、健康、積極成長的人,而培養出的人可能會形成情感扭曲、人格障礙等不健全的狀態。和諧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以營造教育的和諧為出發點,通過教育的和諧,達到促進受教育者和諧發展的目的,因此,和諧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自身的和諧,追求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學生身心發展的和諧性。因此,只有讓「綠色●和諧」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入到集體中的每一個個體心靈,才能促進個體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的修養,並相互影響,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活狀態。
構建「綠色文化」實踐初探:
我們主要從構築「綠色屏障」、「綠色氛圍」和「綠色心靈」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 建立保障機制,提供綠色文化屏障。
成立學校「綠色文化」研究機構,對「綠色文化」的內涵、思想理念進行專門的研究,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歷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構建「綠色文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促進學校「綠色文化」特色的形成。
建立「綠色家園」評比制度。評比活動以爭奪「小蜜蜂」、「喇叭花」、「蘑菇」、「大樹」四種可愛的卡通標牌為載體,分別根據四種圖案象徵的不同含義對班級的班風班貌進行評定,如:小蜜蜂提示大家要愛勞動;讓禮儀之花開在綠色家園中;鮮艷的蘑菇提示自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大樹則是象徵孩子們健康成長,像大樹一樣枝繁葉茂,經受住風吹雨打。另外,要求在綠色家園中必須建立綠色角、好書閱讀角等,以健康積極的文化影響孩子們。評比活動每周一次,每月評出星級班級,期末評出星級綠色家園。激勵性的評比制度為孩子們創設了積極的競爭氛圍,讓孩子們在「綠色家園」中,懂得用自己文明的言行、積極健康的心理贏得自己和團隊的榮譽,從而逐漸學會自我教育,成為「綠色家園」中一個個健康成長的「小樹苗」。「綠色家園」成為了「小樹苗」健康成長的綠色屏障。
建立促進教育者專業發展學習制度。構建「綠色文化」,教育者作為孩子成長的引領者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教育學習制度。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定期召開輔導員會議,組織學習研究工作,轉變教師的德育觀,提高教師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專家引領。聘請專家為大家作專題講座,專家通過生動的例子、活動案例指導活動育人的具體方法。第二,同伴互助。開展學習心得交流會,如:學校德育主任聆聽了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德育」報告後,立即在學校開展了交流與匯報,使大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提升教育素養。第 三,經驗交流與分享。如:定期舉行經驗交流會,分享德育工作經驗,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和途徑。教師的成長,為學校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教師的逐漸成熟,為加速學校文化的積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發揮校園文化優勢,營造「綠色、和諧」的氛圍
(一)發揮主體參與的積極作用。圍繞「綠色、和諧」的主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語言設計校園文明禮儀、環保綠化的溫馨提示牌,貼在過道、花園里。學校的走廊成為「和諧校園生活展示台」,教師、學生、家長活動的照片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成長、感受教師和家長愛的教育,感受學校的快速發展,讓孩子們沉浸在和諧的校園氛圍中體驗成長的幸福,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二)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據自身的優勢,發揮學生主體性,將班級環境作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教育的隱形講台,讓牆壁會「說話」,讓學生在色彩斑斕的牆壁上「shou」出自我。這就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宗旨。因此,各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充分地發揮各自的長處,將環境布置得具有個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時代性,體現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地凈化自己的心靈,不斷進行自我教育。
(三)凸顯人文精神。校園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師生、生生、家校的和諧關系中。每個成員都是這個和諧關系中的主體,他們之間人際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學校人文精神的塑造。我們認為,愛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師生情感的紐帶。人際間真誠的愛和溝通,將引領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純潔。校園內的一言一行都彰顯著這樣的人文精神,孩子們在真愛中體驗真、善、美,在體驗中感悟真理、真情。
三、豐富活動內涵,培育「綠色心靈」
「綠色心靈」是指懂得文明禮儀、心理健康、具有環保意識、公德意識、富有愛心……,具有「綠色心靈」的人在生活中是快樂的、積極的、生機勃勃的。活動永遠是教育最好的途徑,因此,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要更加註重活動的內涵對孩子們的心靈「潤物細無聲」的潛入,使教育進入一種健康的常態,從而達到教育發展與孩子心靈進化的和諧統一。
孩子們的體驗故事:
1、「牽手沙河,快樂成長」
我校座落在成都的一條重要河流沙河旁,近年來,沙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校結合實際情況,以沙河為載體,開展了「牽手沙河,快樂成長」環保主題系列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為沙河護綠,用畫筆、照相機留下沙河的美麗,有的孩子即興為沙河創作了優美的童謠,同伴間相互誦讀。孩子們從校園走進了更廣闊的大自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綠色之美、城市建設的和諧之美。孩子們說:「新沙河在變化,我們在成長。」牽手沙河,孩子們懂得了用自己的手去為沙河護綠,為沙河的變化喝彩,為家鄉的發展而自豪。
2、「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讓孩子在和諧文明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從而學會文明、健康地做人,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心願。在五一節前夕,學校開展了「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活動,各年級根據孩子們的自主選擇設計了活動內容和方式,有的年級到公園撿拾垃圾,有的年級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共同看春天」,高年級的大孩子拉著低年級小孩子的手,游覽了成都的名勝古跡,大孩子充滿自豪地為小孩子講述著成都的歷史文化,小孩子在似懂非懂之間也感受著同樣的驕傲;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洋溢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他們懂得要做一個文明的成都人,才能永遠享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滋潤。
3、「小小文明卡,悠悠家鄉情」
綠色主要是心靈之綠,要讓文明的觀念深入孩子心靈,從而讓孩子「行動之綠」。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製作小小的各種精美的誠信卡、文明卡、市民守則卡等,表達了孩子們對文明、和諧的呼喚。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個城市公民,應當負有的責任。一張張卡片還寄託著孩子們對家鄉的美好祝願,孩子們純真的心靈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4、「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有很多農民工子女就讀,城鄉之間的文化和經濟差異很容易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學校不能消極面對,被動教育,而是以此為教育的切入點,挖掘和開發其中的積極因素,主動引導城鄉孩子正確面對文化差異和價值觀的矛盾,讓孩子純真的心靈在活動中經歷洗禮,學會理解他人、關愛他人。 「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的城鄉結對活動,正是為孩子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城鄉家庭、城鄉兒童、教師與農村孩子紛紛結為友好對子,每一對孩子,每一戶家庭以及師生之間用愛和理解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在這用愛和理解滋潤的和諧沃土上,他們就像一棵棵嫩苗在成長過程中相互關照、相互支撐、相互滋養,共同去營造那最美麗的一片綠。我們用愛呵護著每一片綠,呵護著孩子純潔的心靈,努力使城鄉文化在活動中達到相互融合,從而讓孩子們在和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5、「快樂童謠,快樂童年」
很多健康的童謠伴隨著一代代人成長。現代社會的孩子被五花八門的社會文化所包圍,而真正能適合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童謠文化卻被大家所遺忘了。我們不妨用孩子們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健康童謠取代那些「灰色童話」、恐怖小說、網路游戲等可能引起孩子心靈成長扭曲的「灰色文化」。讓健康、積極向上的童謠引導孩子樂觀、積極地面對社會生活,讓孩子們在學唱傳統經典童謠、創編新童謠、誦讀童謠的活動中去探尋社會生活中和諧的音符。我們的快樂童謠還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孩子們在創、讀、唱、演中表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為綠色文化奏響快樂的旋律。
6、「和諧天空,綠色夢想」
在和諧教育的氛圍中,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的自我意識,激勵他們充分地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這是我們教育者實施綠色、和諧教育的共同願景。「和諧天空,綠色夢想」藝術節活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想像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自我設計、自己表演,孩子們學會如何勇敢、自信地展示自我、展現和諧的團隊。師生在活動中分享著成功和希望,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孩子們體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將是激勵他們繼續勇敢向前奮進的沖擊力。
學生人格的塑造過程乃是所有成人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小學階段只是這一漫長歷程的開端。構建「綠色文化」就是要讓教育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以常態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在活動中達到與同伴的和諧,與老師的和諧,與家庭的和諧,與自身的和諧,讓教育觸動心靈、滋潤心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雖然是教育者,但同時也與孩子們同成長、共發展。師生發展的境界——崇尚綠色、崇尚健康、崇尚美德、崇尚幸福。這,就是構建「綠色文化」的共同願景。 7289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