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幸福來敲門》:「留宿衛生間」,分析這場60秒的戲
《當幸福來敲門》感動了一波一波的觀眾,尤其是克里斯和兒子留宿衛生間那場戲,讓很多觀眾濕了眼眶。看過很多電影,總會有些情節在這里或者那裡重復,但是這一場沒有前人也沒有後者,它獨一無二,形成了電影史上一個小小的場景記憶點。
這是一部自傳改編的電影,從故事情節上來說大致已經固定,但是導演加布里埃萊·穆奇諾如何表現,卻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最後為什麼選擇了這種方式?這樣的方式又是通過哪些手段組合的?
此文從多角度分析這場戲,看看導演採用了哪些手法製造了這些感動,並將感動推向高潮。
劇情。劇情的推動必然是第一位。
如果導演不想讓這一幕的出現顯得突兀,需要前面製造很多階梯,看父子倆是如何一步步走入絕境,也讓觀眾的情緒一步步醞釀,在克里斯的淚水滑落時,觀眾的情緒也恰好在此時爆發,不遲不早,正好相遇。
克里斯的骨密度儀銷售不成功——車輛被扣——成為證券公司實習生——妻子離開——交不起房租搬到汽車旅館——接到扣稅通知——與朋友韋恩關系弄僵——最後一台骨密度儀因質量問題賣不出去——被趕出汽車旅館——流浪到地鐵站。
導演一直在做交待。
為什麼克里斯沒有了房子?沒交房租失去原來的家,後被趕出汽車旅館,也沒有車可以過夜。
為什麼克里斯沒有人幫忙?妻子離開去了紐約,和唯一的朋友韋恩間發生了矛盾。
為什麼完全沒有了錢?骨密度儀本來銷售就不好,又做了沒工資的實習生,停車罰單交了一筆,突然強制性扣稅……
以前只是掙扎在貧困邊緣,現在瞬間破產,而且還沒有時間去做多的考慮。所以,從劇情上來說,在外面流浪一夜成為必然。選擇了衛生間,是因為那個睜眼閉眼的游戲,父子倆如此投入這個游戲,到底是父親在安慰孩子,還是孩子在安慰父親,不得而知,觀眾卻在這場強作歡顏的鏡頭中隱含了淚水。
鏡頭。鏡頭是導演的語言。
從父子倆在衛生間開始睡覺,到換下一個鏡頭,克里斯出現在證券公司的電梯里,是從87分26秒開始,到88分26秒結束,時長60秒,共6個鏡頭。
第一個鏡頭25秒,側面鏡頭,先水平移動,從克里斯托弗的書包,水彩筆,到腳,再垂直移動,從下往上,克里斯托弗的腿,小手,被父親抱住的熟睡小臉,再往上,父親激動而強忍的臉。觀眾的情緒潮水在此處已經有些破堤了,21秒後,外面又有聲音傳來,是誰在開門,推門,父親無可奈何地搖頭,眼裡飽含淚水。觀眾此處的淚水大概也到了滑落的邊緣。
第二個鏡頭,8秒,俯拍鏡頭,整個畫面里有父子倆,滿地的衛生紙,手提箱,衛生間的門,骨密度儀,克里斯的背包,洗手池,小小孩的書包和水彩筆,克里斯用塑料袋套起的西服。
俯拍鏡頭,傳遞的總是主人公的渺小、卑微、無助、脆弱,在這個鏡頭中,克里斯懷抱著小小孩,低著頭,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在這看不見中,觀眾完全可以感受到他胸中的不平、憤怒,已到崩潰的臨界點了。外面的推門聲仍在繼續。克里斯伸出一隻腳去,抵住本已鎖好的門。
第三個鏡頭,4秒,側面鏡頭,遠景,好像是俯拍鏡頭的一個90度旋轉,景框內多了抽紙匣,水管,烘手器等在前景。側面鏡頭一般來說是客觀描述,此處也表現出了導演的剋制,觀眾的情緒在此有一絲絲的和緩,但因為前面的情感太洶涌澎湃,此處的和緩反倒像是大風大浪來臨前的緩沖。
第四個鏡頭,4秒,側面鏡頭,特寫,克里斯撫摸著兒子的頭發,好像在通過手傳遞心中的強烈感情,顯得是不自主的動作。外面的推門聲在繼續。觀眾的情感在此處顯然被提升,這一動作傳遞的意義大概是:不得已留宿在如此不堪的衛生間,自己倒沒什麼,只是不該讓孩子受此苦難。
第五個鏡頭,14秒,側面鏡頭,特寫,克里斯的臉部表情,聽著外面的推門聲,克里斯倔強地搖了搖頭,眼淚終於忍不住滴落下來,雖然強忍著,卻還是有了壓抑著的抽泣聲。
觀眾的情緒也在前面一系列的推波助瀾中,達到高潮,此情此景,胸中有波濤,外面有逼迫,這個小小的衛生間,如此逼仄,對父子倆,起到一個洞的作用,他們好像也不得已回到了洞居時期。
第六個鏡頭,5秒,側面鏡頭,遠景,與第三個鏡頭方位和構圖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克里斯的臉部表情,懷抱著熟睡的孩子好像又不敢痛哭,只能壓抑著抽泣,稍微扭動的身體,好像是壓住胸中的猛獸。
導演對情感的表現非常克制,表述簡練,整個場景只有60秒,用了六個鏡頭來表現,並沒有將觀眾完全帶入到那個絕望之境,用了兩個側拍的客觀鏡頭,突顯絕望的俯拍只用了8秒。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個場景里,用30秒鍾來俯拍,會是怎樣的情形?觀眾會感到壓抑、無望,那不是克里斯的真實心境。導演要傳送的克里斯形象,是即使身處絕境,也只允許有一毫的崩潰,但永遠不會被困難壓倒。導演通過這些鏡頭,准確無誤地傳達了這些意義。如果眼淚特寫有30秒,又會是怎樣的情形,電影院里可能會哭成一片,那樣的話,情感是強烈了,但是對顯現克里斯對命運的控制感和力量感無絲毫幫助,反倒有拖後腿的可能。
色彩和構圖。
這個場景里的色彩,夠單調——黑色,是克里斯的西服,身上穿的和旁邊掛的;白色,衛生間牆壁和滿地的衛生紙,水池,行李箱上的白色方便袋,還有克里斯的襯衣;藍色,這裡面有想像不到的多重藍色,包括衛生間的門,小小孩的鞋子,襪子,牛仔褲,上衣中的藍色條紋,行李箱;咖啡色,是小小孩的圍巾和外套,克里斯的背包、鞋;而淺黃色,除了小小孩的外套、水彩筆盒,還有骨密度儀。整個構圖中唯一的喜慶顏色是小小孩的書包,紅色和藍色。
地面上過多的衛生紙,既有現實中的作用,為了讓地面相對來說干凈一點,也有色彩上的作用,克里斯的黑色西服和白色衛生紙構成鮮明對比。當兩種色彩對比如此清晰,而衛生紙又如此不規整地擺放,感受到的就有分離、割裂的情緒。
其實整部片中,都沒有很明亮的色彩,克里斯托弗的書包,始終是片中唯一的明亮之處。
俯拍鏡頭時,整個畫面的重量是不均衡的,過多的深色壓在畫面上半部,這樣的構圖,給觀眾造成心理上的懸空感,本來就很無助,現在還加上這種不協調的畫面,更加攪動觀眾內心的情緒。
當克里斯伸出一隻腳去抵住門的時候,形成了一個「N」字形的構圖,好像傳達出克里斯想要撐住世界的決心,即使只是伸出一隻腳去,也要為小小孩留最後一片安靜的空間。
聲音。
聲音在電影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推動、引導、發動觀眾的情緒,在這個場景中音效也有很明顯的作用。
一直有音樂在做鋪墊,悲傷的、低緩的,當敲門聲、推門聲響起的時候,音樂聲會降低,此時推門聲更顯突出。
一直有推門聲,在這個60秒的場景中持續了39秒,但也不是一直在推,而是斷斷續續,可以感覺到一直有一個人在外面。導演並沒有破壞這個場景的整體感和神秘感,把鏡頭放到門外告訴我們這個推門人是誰,也許是之前那個工作人員,克里斯和兒子玩游戲時曾經扭頭注意那個人一眼,也可能是任何人。導演也許想表達的是:任何人。那是一個公共場所的衛生間,任何人都可以來推門,它可能只是想上廁所的人,也可能是潛在的威脅。
有朋友開玩笑,那是幸福在敲門嗎?顯然的,那不是幸福在敲門,而是絕望在敲門。絕望在門外,一步步緊逼著克里斯,如果克里斯放它進來,它勢必會將克里斯撕裂吞食。如果克里斯有力量抗住它,它就永遠只能在門外耍威風而已。
這樣的推門聲,會讓多少人崩潰,又會激起多少人的鬥志?導演通過推門聲,將克里斯推入絕境之地,黑暗之地,正是在這樣的黑暗中,克里斯的堅強和勇敢才會顯得那麼激盪人心。
分析完這場60秒的戲,卻覺得這個場景里還蘊含著更多的內容,一個優秀的導演,總是把電影的畫面當作畫家手中的畫布,每一個筆觸每一種顏色每一道陰影,都有其特定的意義,我也許只解讀了其中一部分而已。
B. 二戰的時候父親帶著小孩在監獄生活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美麗人生》!經典之作
C. 電影《何以為家》引發哪些深思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從而引發了許多有關於生命的深思,具體如下:
1、僅僅是給孩子生命這件事情,並不偉大:
在劇中,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在家庭中,父母常常會將負面情緒強加給孩子,而孩子照單全收。劇中的父母認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應該感謝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和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給孩子最大的愛:
《何以為家》中,收留贊恩的單親媽媽沒有合法身份,還是拼盡全力帶著孩子爭取生存的機會,上班時候把他藏在廁所,趁著休息的功夫偷偷去餵奶,沒錢買,就撿來別人剩下的大塊生日蛋糕給孩子慶生,也歡迎贊恩加入他們的生活,最走投無路的時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線。
3、唯一能做的是,讓悲劇從這里終止:
贊恩是悲劇家庭的受害者,可贊恩的父母,又何嘗不是,他們飽受中東戰亂,流離失所。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局裡,不懂如何去愛。
在贊恩的視角里,父母是惡人,房東也是惡人。但其實他們都沒想作惡,他們只是按照社會教給他們的方式生活。如果說,這個故事裡全是受害者,那悲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追究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悲劇在贊恩這里終止。
(3)父親帶孩子住廁所是哪部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黎巴嫩一個小城鎮里的法庭,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扎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扎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扎因無比傷心跑到了一個海濱小鎮,在那裡,扎因遇到了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
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了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了逃避僱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
D. 一個男的帶孩子買機器的是什麼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個父親和孩子一起賣治療儀的電影,電影內容大概是克里斯父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兒子,克里斯選擇一邊推銷機器,一邊報名申請做股票經紀學徒潦倒困苦的父子二人身無分文,睡廁所,住在流浪收容所,每天帶著所有的家當奔波,
E.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印度家庭片是哪部為什麼
1、《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
《印式英語》是由Gauri Shinde執導,Sridevi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莎希(希里黛玉 Sridevi 飾)是一名喜歡做拉杜球的印度家庭主婦,因為終日把照顧家人生活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中心,和時代有些脫節。不懂英語的莎希在生活中受到了丈夫和女兒的嘲笑,和家人共同話題的減少讓她感覺到了危機的存在。意外的機會,遠在美國的親人邀請莎希去幫他們料理結 婚事宜。為了促進和家人的溝通,贏得他們的尊重和關注,莎希決定在紐約的四個星期報名參加英語培訓班來克服自己的語言障礙。在這個培訓班裡,莎希也告別了以往沉寂如水的生活,結識了各式各樣的朋友,為了學好英語這一共同的目的,大家相互鼓勵共同進步。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夜苦學英語的莎希由零基礎到在婚禮宴會上大放光芒,一席對新人用英語講述的祝福不僅為她贏得了眾人的刮目相看,更是讓她重新贏得了家人的愛和尊重…
3、《怦然心動》
《怦然心動》是由卡倫·喬哈爾執導,沙魯克·汗、拉妮·瑪克赫吉等人主演的一部愛情片。影片講述了三個大學同學的愛情故事。
拉魯(沙魯克·罕 Shahrukh Khan 飾)、安佳麗(卡卓爾 Kajol 飾)和緹娜(拉妮·瑪克赫吉 Rani Mukherjee 飾)是大學時代的好友,安佳麗是典型的溫婉美人,賢淑而又善良,緹娜則恰恰相反,一頭利落短發的她個性大大咧咧,十分活潑好動。拉魯和安佳麗兩情相悅,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安佳麗卻因為難產死在了手術台上,留下了一個小女兒和丈夫相依為命,安佳麗給女兒取名緹娜。
F. 求一部美國電影,好像是一個父親帶著兒子,教他一些東西。。。教父什麼的。。。
毀滅之路
主演:湯姆。漢克斯
劇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個年代卻是個墮落而充滿暴力的年代,有人窮的發瘋,也有人揮霍無度,芝加哥的地下世界被卡波尼黑幫分子牢牢控制。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諾伊州是義大利和愛爾蘭暴徒聚集的地方。在這個州的洛克島,愛爾蘭裔的魯尼(保羅·紐曼),人稱「老頭約翰」,是這里的黑幫教父。他的社區里居住的多是愛爾蘭移民和他們的後裔。魯尼的助手是他的兒子康納(丹尼爾·克雷格),和「養子」邁克爾·蘇利文(湯姆·漢克斯)。蘇利文在圈子內有「死亡天使」之名,是個令人生畏的職業殺手;但他同時卻有他的同情心和正直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十分看重自己的家庭,忠實於妻子和兩個兒子,從不抽煙喝酒,家庭生活中規中矩。多年來他努力在殺手和丈夫父親的角色間保持著平衡。他的兩個兒子小邁克爾和彼德雖然不知道父親是干什麼的,卻一直當他是自己的英雄,十分崇拜。小邁克爾12歲了,漸漸懂事,他非常想知道父親的職業。於是有一天父親和庫納爾出去辦事時他悄悄藏在了汽車里。小邁克爾因此目睹了一起殺人事件,變故因此而起,康納一時沖動殺人引起了其父親的不滿,父親對蘇利文的深深信任讓他感到不安和嫉妒,於是,他假借小麥克爾可能會泄露當晚所見為名,一心想除掉蘇利文,不料蘇利文憑借敏銳的身手逃過一劫,但其妻子和小兒子彼得卻未能倖免於難,於是懷揣著對義父明知親生兒子的背叛卻仍舊袒護的憤懣和對康納深深的仇恨,蘇利文帶著小麥克爾走上了毀滅之路。蘇利文一心想讓魯尼放棄自己的親生兒子並以種種手段相逼,但魯尼舐犢情深,卻一直奉勸奧蘇利文放棄殺戮,最終奧蘇利文迫不得已,通過親手弒父來讓父親的夥伴們放棄對康納的保護,從而完成復仇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