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電影最後孩子追著媽媽
擴展閱讀
男學生電影中文字幕 2025-04-08 06:16:49
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老師 2025-04-08 06:09:06
什麼app能看游戲和電影 2025-04-08 06:08:29

電影最後孩子追著媽媽

發布時間: 2025-04-07 23:50:07

『壹』 電影梗概|天籟童聲(又名希拉穆仁的炊煙)

手風琴基底的合唱共鳴與心靈啟蒙

嚴厲語文老師與文學之美的復雜情感

希拉穆仁炊煙升起時對遠方媽媽的思念

留守少年學習騎馬逐夢草原的夢想

同類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阿巴畝銷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再見,我們的幼兒園》

一句話梗概:

貧民少年的尋親與逐夢之旅

三句話梗概:

生活在塞外草原的留守兒童格日勒和南迪一心盼望著媽媽能盡快回到身邊,於是偷了鄰居的手機,跑到秘密基地里試圖聯系媽媽。然而計劃失敗,被前來尋找手機的喬亞爸爸追趕後,躲到草原深處的一個大土坑裡。音樂老師和爺爺奶奶將他們接回家中,並為新年趕回老家過年的父母們准備了一台合唱晚會,孩子們渴望父母能留在身邊,鎮上大人們也開始積極想辦法,最終願望能實現嗎?

角色介紹

格日勒:9歲,留守兒童。圓墩墩的小臉,黑亮的眼睛,嗓音童真明亮,唱起歌來很有感染力。他富有正義感,但也有這個年齡孩子的活潑與好奇心。

南迪:9歲,留守兒童,格日勒的好朋友。胖嘟嘟的身材,濃眉大眼,善良,熱情,富有同情心。他很喜歡幫助別人。

喬亞:10歲。瘦高身材,小眼睛,小平頭,性格比較急躁。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父母親是鎮上的公務員。

班主任:50多歲,處於更年期。身材微胖,頭發捲曲短發,眼神凌厲,對孩子們非常嚴苛。

音樂老師:30多歲。面容姣好,聲音甜美,擅長手風琴演奏和唱歌。愛孩子,喜歡用音樂的方式啟發孩子們體驗到生命的感動與草原的美好。

三千字梗概

開場

9歲的蒙古族小男孩格日勒和爺爺奶奶生活在內蒙古希拉穆仁大草原上。格日勒自打出生就沒有見到自己的父親,母親外出尋找父親未果隨即留在城市裡打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媽媽常常在電話中哭泣起來,除去城市中的生活艱辛,最讓她記掛的就是遠在塞外的孩子。

10mins

格日勒常常幫助爺爺奶奶放羊,打掃,偶爾跟小夥伴們在操場上踢球嬉鬧。

在上學的年紀,他走好幾里地山路去鎮上求學,對於很少進城的格日勒來說,這是一趟新奇的旅途。

ACT-1

開心的是,格日勒的好朋友喬亞跟他在同一所學校就讀。不幸的是,他們遇到一位脾氣暴躁,要求嚴格的更年期女老師。開學的第一天,格日勒感受到老師嚴厲的眼神和認字書寫的困難。他上課時想上廁所卻不敢告訴老師,尿褲子遭到同學們的嘲弄。班主任訓斥了格日勒。

難寫的漢字讓格日勒頭痛無比,疲勞之下他竟然趴在課桌上睡著了,老師用粉筆頭將他砸醒,並站在教室後排接受體罰。格日勒和一同接受體罰的南迪趁著老師不備迅帆游做鬼臉嬉戲打鬧,嬉鬧聲聲再次引來老師的粗暴批評,結果兩個孩子打鬧的更凶了,不小心抓破了格日勒的小手,血流不止。老師驚慌失措,趕緊帶著格日勒去就醫。

第一次來到醫院的格日勒緊張而興奮,忘記了小手的疼痛。老師仍在不斷指責他的淘氣,醫生在為格日勒包紮。老師借用醫生的電話通知格日勒的嘎查,聽到嘎查廣播後,爺爺奶奶趕緊來到醫院,爺爺看到格日勒的傷情,質問老師。奶奶卻擔心得罪老師,阻攔著脾氣火爆的爺爺。

ACT-2

修養幾日後,格日勒如常回到學校,大白紗布小手常常被同學們嘲笑,特別是又胖有壯的小霸王白潔總是帶頭欺負她,唯獨喬亞和南迪對他關心有加,想辦法保護他。上課鈴聲一響,學校里的孩子們猶如一群關在籠子里的百靈鳥。一邊聽講一邊按捺著焦躁貪玩的心。班主任講到拼音和漢字之美時總是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語氣溫和起來。但是總有一些大膽的淘氣包在桌洞下疊飛機,玩玩具,常常被老師飛來的書本砸中。格日勒緊張得護著受傷的耳朵。

音樂課是孩子們的最愛,外來支教的音樂老師常常一邊談手風琴,一邊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孩子們初嘗音樂的快樂,稚嫩的心靈獲得片刻的喘息。班主任看到孩子們在音樂課上的自由,訓斥他們行為散漫,紀律混亂,並到校長辦公室告狀。年輕的音樂老師倍感尷尬而委屈。

ACT-3

音樂老師常常誇獎格日勒歌聲悅耳,安排他作為領唱。孩子們還學習了分聲部合唱,有時候甚至學習課本上沒有的流行歌曲,比如《又見炊煙升起》。校長幾次在音樂教室外觀望,也被孩子們純潔無瑕的童聲感染。

放假時,孩子們常常見到來自大城市的遊客,他們習慣了從遊客那裡獲得小恩小惠,給遊客們講述悲慘的家庭故事,成為暑假的主轎悉要任務。格日勒也因此獲得很多文具、衣物,甚至還有捐款。夜裡,他們去捉螢火蟲和蟈蟈,賣給旅遊商店的小販。每逢碰到深圳來的遊客,格日勒都會拿出媽媽的照片,詢問他們是否認識媽媽,並在心中深深的為母親感到驕傲。音樂老師常常去旅遊接待處表演,下馬酒歌和敬酒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們被老師的歌聲吸引,躲在不遠處圍觀,慢慢學會了很多好聽的蒙古族歌曲。

有一天,格日勒聽說喬亞家買了一部小靈通手機,於是請求南迪帶他一起去喬亞家裡玩耍。三人玩兒捉迷藏時,南迪將喬亞引得遠遠的,格日勒在家中四處翻找,並拿走了小靈通,他想給媽媽打電話請她回家。

ACT-4

回到家中的格日勒,折騰了半天也不會使用手機,焦急中等來氣喘吁吁的南迪。他們帶著手機來到秘密基地——一個河岸邊的大樹洞里。好不容易撥通了媽媽打工工廠的電話,卻被告知查無此人。 南迪也是一位留守兒童,他跑回家去跟爺爺奶奶要爸爸的電話號碼。丟失了手機的喬亞一家人,氣勢洶洶的來到格日勒家,逼問他的爺爺交出手機,正在激烈的爭執中,格日勒和南迪垂頭喪氣的回來了。 雙方家長嚴厲拷問,兩個孩子竟然一口否認偷了手機。他們始終未能與父母親成功通話,下定決心一定要留著手機。喬亞一家三口只好離去。

ACT-5

隨後,兩人總是神神秘秘的來到秘密基地,嘗試撥打電話,卻一直找不到爸媽。有時手機里會傳出英語來,兩個孩子被這奇怪的語言逗得哈哈大笑。突然,電話鈴響了,原來是喬亞爸爸到鎮上的通訊功商店用公用電話打來的找手機。兩個孩子嚇了一跳,接聽電話時,手機突然沒電了。難道這是媽媽打回來的電話?一個更大膽的念頭在他們心中醞釀,他們回家偷偷拿了一些錢後向鎮上走去。來到鎮上唯一的通訊商店,不巧的是,孩子們與喬亞爸爸撞個正著!格日勒和南迪嚇得撒腿就跑。音樂老師正在附近買東西,看到此情此景有所不解。喬亞急匆匆跟老師解釋了原因後,兩人一起追了過去。

兩個孩子再擁擠的集市中逃出眾人的追趕,奔向荒無人煙的草原。氣急敗壞的喬亞爸爸向警察報告了事情經過,音樂老師一直為二人求情,卻被喬亞爸爸拒絕。

ACT-6

夜幕降臨,格日勒和南迪在草原上迷路了,躲在一個土坑裡哭了起來。

夜裡,喬亞爸爸來跟格日勒和南迪的爺爺奶奶理論,訓斥他們偏袒孩子的行為。夜深了,孩子們遲遲沒有回來,爺爺奶奶們四處呼喊,尋找孩子的下落。音樂老師和更多牧民們都加入進來,喬亞的爸爸有些懊悔,也加入尋人的隊伍。

整整一夜,眾人無果而返。爺爺奶奶費盡周折聯繫到外出打工的孩子媽媽們,圍著草原高處的敖包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乾脆跪倒祭拜,請求蒼天保佑,說著話老淚縱橫。

天色暗淡,第一場冬雪洋洋灑灑,尋找孩子的大人們更加焦急,不懂事的小孩大聲詢問:他們是不是被狼吃掉了。孩子爸爸一個巴掌打過去,小孩痛哭起來。

這時候格日勒平時飼養的小狗突然跑過來旺旺直叫,爺爺趕緊跟著小狗,一路向東方走去。不知走了多少路,終於在一個土坑裡看到兩個有冷又累的孩子,眯著眼睛睡著了。

爺爺讓奶奶回去請求支援,自己跳下去緊緊抱著孩子們,為他們溫暖身體。

音樂老師和喬亞的爸爸一起來接孩子們回家。

「我想用手機找回媽媽」。

「我想請媽媽參加家長會」

孩子們的言語戳痛了老師的心。喬亞爸爸也不再追究兩個孩子的責任,要求他們不得再次偷東西。

ACT-7

得知孩子失蹤後,孩子媽媽們趕緊回到家鄉。她們看見勒勒車上的孩子,一把摟在懷中,孩子們痛哭起來,媽媽們也將所有的委屈與辛勞化作了眼淚。

新年快要到了,音樂老師正式組建了合唱團,孩子們天籟般的童聲飄盪在草原上空。

從祖國各地趕回來的父母們,聚集在學校禮堂中觀看孩子們的新年演出,開心之餘在孩子們的歌聲中流下百感交集的淚水。幸福的歌兒唱起來,歡快的節奏響起來,禮堂中孩子們和大人們一起,沉浸在短暫的快樂時光中。

格日勒抱著媽媽,擔心一不小心媽媽就會跑掉。「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卻只有你。」格日勒唱起最喜歡的歌。媽媽兩行熱淚流了下來。

最終,鎮政府成立了草原文創產品工廠,媽媽們在鎮上開心的工作,同時還能承擔起陪伴孩子們的職責。在國家的大支持下,鄉村逐漸振興,孩子們的合唱團終於走出草原,代表著鄉村走向了城市的大舞台。

End

『貳』 《讓愛傳出去》電影解析

今天晚上由我給大家解析電影《讓愛傳出去》,大家看完有什麼感受呢?

《讓愛傳出去》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老師給一幫初中孩子講社會學,談人與社會的關系,並布置了一個作業:做一件事看能否改變世界。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比如讓中國的孩子們一齊起跳,目的是為了落地時引起的震動可以改變地球運行軌道。這個算不算改變世界?當然算。因為孩子們的想像力是無窮無盡的。

然而我們主人公崔佛的方案則非常別致,他的方案是每個人幫助另外三個人做一件好事,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這三個人再分別傳給其他三個人,於是一傳三,三傳九,依次類推,這樣世界將變得越來越美好。於是這個小孩子就開始了他改變世界的行動,先是一個流浪漢,然後是他的老師,最後是他的同學。

不過令他悲哀的是,他的行動似乎都失敗了,流浪漢沒有改變吸毒的行為。他的老師不能原諒這孩子的母親,用愛將她拯救出來。那個同學呢,當他被幾個壞小子欺負的時候,小主人公退縮了,沒有挺身而出。崔佛陷入了痛苦當中,開始為自己的計劃感到絕望。這時候老師告訴他,他不以結果評分,重要的是過程

不過還好,影片同時開展著兩條線索,當小主人公垂頭喪氣之際,一個遠在洛杉磯的受愛心傳遞受益的作者開始了他追本溯源的行動。愛心的傳遞或許沒有像小主人公預想的路線行進,崔佛幫助了流浪漢戒毒時,但這份愛卻在生命之間流動。流浪漢將這個計劃告訴了崔佛的媽媽艾琳,於是艾琳鼓足勇氣面對了自己酗酒的母親並且原諒了她。

在一次外出過程中,崔佛的外婆幫助了一個被逮捕的搶劫犯,這個搶劫犯深受感動並把這份愛傳遞給了在一位哮喘的女孩子,即使當時的方式很極端,使得律師的女兒得救。後來律師將這份愛傳遞給了車子被摧毀的一名記者......

於是這份愛按照自己的渠道閃爍光亮,讓人感受到愛的溫暖,讓愛在生生不息的流動。

最終這兩條線索同時展開,相逆而行,最終碰撞出炫目的火花,這個孩子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這部電影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只要你播下愛的種子,決定去改變,很多事情會像潤物細無聲,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就像我們學習本心一樣,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改變,但是自己的生活,事業和家人之間的關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有改變。

這部電影的片名叫做《讓愛傳出去》,那麼愛究竟是什麼?愛有三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愛是放下執著,放下期待。其次,愛是默默地支持,默默地陪伴。最後,愛的付出需要你自己獨立去面對。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崔佛對流浪漢的愛是沒有期待沒有執著的,只是無條件的付出,帶領他到家裡做客,洗澡並住在自己家的停車室裡面。影片中,崔佛的母親面對生活的壓力不斷酗酒,盡管崔佛很不喜歡酗酒的母親,還是在默默地陪伴支持母親,並且竭力安排母親與老師的約會。這也說明了愛是默默地支持與陪伴。

影片中崔佛看到同學再一次被同學欺負時,他挺身而出,主動保護被欺負的孩子。這也揭示出了,每個人跟世間萬物的鏈接都需要自己去面對,沒有一個人可以替他去做。比如我們要將愛傳遞給孩子,那麼我們也只能列一個清單,讓他一個一個去面對,不然無論怎麼默默支持都沒有辦法。

愛就像煤一樣,只要被點燃,就會越燒越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樣,可以從一個點進去,然後慢慢地把自己打開,慢慢地突破。

其實我們對於父母關系都是一種愛的傳遞,這種愛可以慢慢地打開,而且父母之愛給我們的反饋會比較大,會及時給自己支持,所以從家庭關系,親密關系入手的愛,可以很容易拿到反饋。

總結一下,你要將愛傳遞給別人,首先,你自己要獨自去面對,不要逃避,不要用道理,評判去逃避。其次,你要放下執著與期待。最後,你默默地支持,默默地陪伴,默默地關注。

以上是自己跟別人的愛,那麼一個人如何愛自己呢?一個人要真正愛自己,首先要跟自己的身體進行鏈接,其次要學會享受生活,這種享受生活叫做無為而為。你不能陷入到某件事情裡面,被事情推著走,你要積極主動的去面對事情,什麼是無為而為?

除了這些還要給自己最高的目標,比如我們的最高目標是回歸本心,激活愛。當你確定自己的最高目標後,那麼我們每天需要做的方式就是標注,所有一切都是幫助我們回歸本心的。當我們要做練習的時候,就要完全投入,完全付出。

讓愛傳出去裡面講到一個游戲,他幫助一個人後必須讓這個人將這份愛傳遞給其他三個人,這在現實生活中的隱含意思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一個人發自內心,無條件的幫助你,你內在會不自覺的有一個承諾,你想幫助更多的人。這種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傳承,這種傳承會被人接收到。如果不傳遞出去,內心會比較內疚,看別人幫助自己這么多,想要去幫助更多的人。這就是每個人內心當中都有的一種善良。就如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再結婚生子,給了孩子生命一樣,這是一種傳承。

這里關鍵有一點,人們往往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敢去面對,那麼這個舒適區是什麼?就是一個人長期會忽略掉自己身體上面的感覺,內心會變得僵化,不斷糾結,並產生很多妄念,因此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更不可能好好地愛自己。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了。他不願意去原諒崔佛的母親,不願意打破自己固有的生活習慣。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崔佛的母親是不愛自己的,她活在自己的幻想和僥幸心理中, 她一次有一次地原諒崔佛的父親,甚至覺得他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了,渴望再給他一次機會,我們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母親並沒有做到尊重事實,母親這樣的心慈只是給自己和崔佛帶去更大的傷害。

於是影片最後,崔佛說到,我想是有些人太害怕了,或者認為事情會有所不同,這世界還不算太遭,習慣原本生活的人,不容易改變,就算情況很遭,也很難改變。於是他們放棄了,他們一放棄,每個人就都是輸家。

聽到這里,我們大家內心都有很大的觸動?尤其是那個老師,作為社會學老師,他覺得有愧於自身的角色,當觀念與行動不能統一的時候,其語言跡近於欺騙,其內心跡近於偽善,其人格跡近於怯懦,還好,在影片中,那個老師醒悟了,開始面對自己的內心重新接納崔佛的母親。

而作為觀眾,我們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恐懼或者舒適區而讓自己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其次,這部電影還講到一個點,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就是說不要被生活所強迫,每天為了生存而去生活。很多東西需要積極主動的去享受它,或者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每天是一個精進的狀態。我們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它是充滿了積極主動大方。但是如果他是一個被創傷給禁錮住的人,一般都會感覺不願意付出,很容易算計或者很焦慮。

一個正常的人就會像小朋友一樣活蹦亂跳,懂得自己想要什麼,想要什麼會表達得很清楚,而不是不敢說,比如他餓了,想吃東西,會直接表達。但是我們成年人,如果創傷淤積比較多,不敢說,不敢表達,害怕說一下害怕別人說他不懂事。害怕提出這個要求會被拒絕,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個表現。這些都需要慢慢打開自己,慢慢修煉。

因為之前的淤積太多了,我們成長的標準是一個嬰兒的狀態很健康,很快樂,很活潑。想想看,我們自己跟嬰兒的狀態有沒有差距。如果有差距的話,就趕緊調整。你看嬰兒他是不會睡懶覺的,幾點起來就幾點起來。而且他很容易活在當下,很容易滿足,很活潑大方。

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狀態,我們需要不斷跟正常人的狀態作對比、看看自己還有哪些不夠打開,如果不夠打開,這時候就要認真覺察,當我發現自己不夠積極大方的時候,我要努力去修這一點,這時候我就在生活中認真去看哪些我不夠積極大方,比如別人向我借東西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有沒有不想借,或者第一反應有沒有排斥。這些都是要修的關鍵點,這些是屬於我們觀念頭的范圍了。我們中級課程的內容。

一個人真正的改變,是讓我們的念頭發生改變,由內而外的發生改變。

以上使我們如何愛別人以及如何愛自己的內容。愛自己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不斷地去表達自己,加強跟自己的鏈接,積極主動地探索。

當然在這部影片最後,愛上升到了無條件付出層面,在這部電影中,即使這個男孩子死了,但是這種愛一樣在傳遞,這種愛的傳遞跟這個人是死是活已經沒有關系了,愛可以超越死亡。

就像盧佳老師說的《尋夢環游記》,生命的終結不在於死亡,而在於遺忘。影片中崔佛雖然死亡了,但是他的愛在生命中傳遞,從此生生不息,愛是可以超越死亡的。

同時這部電影也向我們展示了,愛是改變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最簡單,最快速的方式。好的,咱們今天的電影解析就到這里。

提問:如何發現別人需要幫助的地方,特別是崔佛發現了他老師需要幫助,還是他真正需要的?

其實你這個問題他在最後最采訪的時候也談到了這個點,他在最後的時候談到,要幫助別人,就要仔細觀察,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幫助,因為許多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老師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將心關閉了。孩子感受到了,其實在跟他交流過程中發現了。

放下期待的做事,放下對結果的執著。

感悟

1、愛別人要學會觀察,給予他需要的東西。也許有些問題他自己都覺察不到需要去解決。就像我們之前沒學本心課程一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救贖和治癒。這個需要我們有很強的感受力和覺察力

2、愛的發心很重要,要想把愛傳出去,要放下期待,放下對結果的執著。讓自己回歸空性。有時候我幫助了別人,特別想要得到感謝,如果他不感謝我,那麼下一次有好的機會,我的小我會跳出來,不是那麼心甘情願情願的幫助。而這些人的出現,就是來讓我一次又一次的面對自己,讓自己放下這些外在的贊美,讓自己有一個純真的心,身輕如燕的前進,走的更遠。

3、愛自己,要多跟自己的身體產生鏈接,好好享受當下。很多時候我無名,就是沒有感受到了自己的身體,被大腦的思維帶走了。現在我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就能從虛妄的世界裡掙脫出來,很快的讓自己靜下來。

特別是最近背疼的時候,更加要好好感受,不要逃避,好好享受現在當下的時光。以後要時常提醒自己鏈接身體。

『叄』 求推薦電影媽媽

以下是我為您推薦的電影《媽媽》(Mother):

1.《媽媽》(2009年)- 法國導演賈庫爾·諾埃,在這部電影中,一位年邁的媽媽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不受任何傷害而做出了極端的決定。該電影在國際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2.《我們不能是朋友》(2019年)- 這是一部韓國電影,講述了一位年輕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抗爭的故事。該電影通過一位母親堅定不移地捍衛自己的權益,探討了親情和母性的力量。

3.《我的母親》(2004年)- 這是一部西班牙電影,講述了一對母子之間親密、復雜的關系。這部電影以詩意的方式探討了家庭、記憶和悲傷。

4.《夜行母親》(2005年) - 這部來自南韓的電影講述了一位離異的女主角在為兒子爭取更好的未來的同時,與社會斗爭的故事。該電影揭示了現代社會對婦女的期望和壓力。

這些電影都探討了媽媽與孩子之間的復雜關系,並通過展示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而奮斗的故事,打動了觀眾的心。希望您能找到其中一部電影滿足您的觀影需求。

『肆』 如何看待《媽媽!》的結局大海究竟意味著什麼

《媽媽!》的結局是開放性結局,她們母子站在大海里,未來何去何從,結局沒有給出,但其實答案已經在每位觀眾的心裡了,只不過大家不願意接受罷了。大海意味著母愛,母愛如海。


最後:《媽媽!》這部電影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看,不僅僅是因為母愛偉大,還因為我們應該多了解一下阿爾茨海默症患者。

『伍』 有沒有你看過一次再也不敢看第二次的電影

我看過很多種類型的電影,其中讓我看過不敢再去看第二遍的電影有:《無人知曉》、《金陵十三釵》、《一九四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無人知曉》

就畫面風格來說,干凈明亮的畫面,各種構圖和特寫都像是在看一部治癒系的電影,自然的表演沒有一絲刻意,可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卻在講述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本可以煽情,卻沒有任何拖沓,就像普普通通的記錄生活,平凡中的四個可憐的孩子,為了生存而努力,以妹妹的意外死亡作為結局,一個小生命最終就在一個旅行箱中,那雙沾滿泥土顫抖的手,本不該在這個年齡經歷的一切,最終畫面停留在四個小孩走在馬路上,前方的路途崎嶇,卻只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

『陸』 電影《親愛的》是講什麼故事的電影

電影《親愛的》講述的是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孩子被人販子拐賣的父母苦命尋找孩子,和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爭奪孩子做抗爭的故事。有的觀眾認為,在孩子被拐了這么多年之後,田文軍扔不惜花費全部財產和時間去尋找兒子的行為是很傻的,無異於大海撈針。而筆者認為,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換來了他和兒子的團聚。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自己沒有在一次次碰壁後仍然堅持下來。
影片中,田文軍和妻子的感情破裂,一天,兒子追著開車離去的媽媽,結果再也沒有回來,讓夫妻二人都陷入了絕望,他們用盡一切可能的辦法尋找兒子回來,貼了成千上萬張尋人啟事,利用互聯網,當然遇到了很多騙子,令兩人的生活一度陷入絕望。看的出來,夫妻倆是抱著必須找到的決心,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是打心底里要拼了命也要找回自己三歲的兒子。所以說,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自己沒有在一次次碰壁後仍然堅持下來。

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他獲得了一點又一點的希望和機會。兒子丟了之後,夫妻倆的生活陷入了絕望,他們用盡各種辦法,努力尋找兒子回來,常年累月的尋找都沒有一點點的希望,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們遇到了幾個和自己經歷相仿的家庭,命運把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人多力量大,果然,經歷了三年時間,兩人跋涉千里跨到另一個省,終於在一個小村落里找到了兒子。看的出來,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是常人無法比擬的,他對兒子的愛是時間也無法沖淡和消磨的。所以說,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他獲得了一點又一點的希望和機會。
總的來說,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換來了他和兒子的團聚。從兒子被人販子拐賣,夫妻兩人的尋找兒子的行為就沒有停下過,貼尋人啟事,利用互聯網,報警,訪問熟人,自己徒步尋找,各種各樣的辦法他們都用過了,卻始終沒有成效,但是他們堅持不懈不放棄,為了兒子實處各種辦法,感動了無數人,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兒子。
這不僅僅是一個尋親的故事,更是一個對人性的思考和啟迪,正如陳可辛所說「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是被害者,感情是不可替代的,不管血緣是誰的,親情建立起來,誰都沒有辦法割捨。」確實是這樣,血緣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人和人之間建立的信任和感情才最彌足珍貴,任何一個對你好的人出現在你身邊,都是上天對你的恩賜,應該珍惜,而不能隨意揮霍別人的情感和善良。

『柒』 有誰知道經典老電影有關母親的(電影名字)

瘋女淚又名《瘋女十八變》
http://ke..com/view/2071441.htm?fr=ala0
和《媽媽再愛我一次》差不多的感人,但不是《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再愛我一次),也不是《豆花女》。好像是《瘋女十八年(瘋女淚)》不過劇情也講的是媽媽,但是這是一個偉大的後媽。劇中的女主人公死了丈夫,她帶著女兒改嫁到另一家,而那家有一個小男孩和那個男人的母親,才嫁過去沒多久,丈夫又因為出海意外而死亡,結果他丈夫留下的兒子和婆婆就罵她是克夫命,要她走,她不但沒走,而且還照顧起了這一家人,但是卻備受排擠和虐待。後來她的小叔子,也就是婆婆的另一個兒子,在外面賭錢,把祖房給抵押了出去,一家人沒有地方住了,她就租了一個很破舊的地方,讓大家住在一起。有一天,婆婆生病了,中醫說要用肉來做葯引,可是家裡沒錢買肉,她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後來婆婆死了(好像是這樣),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因為勞累過度(又好像是車禍或者是生病),她死了,後來這個小男孩也幡然醒悟,知道要照顧妹妹了……結尾好像就是媽媽的屍體被板車拉去要火葬了,兩個孩子追著媽媽邊哭喊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