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劉德華拍的失狐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劉德華拍的失狐最後的結局是雷澤寬雖然沒有找到孩子,但是和曾帥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誼。
一個兩歲的孩子雷達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親雷澤寬從此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尋子之路,途中歷盡艱辛,偶然遇到了四歲時被拐的修車小伙曾帥。
兩人一同踏上尋親之路,僅一次修車經歷讓兩人結識,在了解到雷澤寬的尋子歷程之後,曾帥不僅沒有收取修車費用,更與雷澤寬一起踏上尋親之旅,最後,雷澤寬雖然沒有找到孩子,但途中兩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誼。
《失孤》的影片評價:
《失孤》的重點是寫人,通過找孩子的父親,和找雙親的孩子,這對人物線,來刻畫拐賣兒童這件事對丟孩子的父母和被拐賣的孩子雙方命運帶來的悲劇。
《失孤》全片鮮少有幼童鏡頭,劉德華、井柏然兩位主演也沒有過多直接的落淚鏡頭,它更偏重用細節打動人心,同時也更能引發觀眾對打拐這一社會現象的思考。
同時《失孤》娓娓道來、哀而不傷,彭三源導演的女性視角使得影片以細節見長。雖然少了層出不窮的巧合誤會,但立足大量調查訪問而成的故事基礎,光是真實都足夠打動人心,加上劉德華和井柏然回歸本真的演繹,使得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自己家人的影子。
『貳』 《失孤》人間大愛是什麼
《失孤》是一部典型的文藝片,真實性和生活性是文藝片的兩大特點。而本片正是運用寫實的手法來描述一個真實的事件,再用這個尋親的故事來反映生活的本真。導演沒有刻意地用煽情的故事和催人淚下的對白震撼觀眾的視聽感官,而是通過演員質朴的表演和平實的敘述逐漸鋪陳整個故事的脈絡,讓你在沒有大的思想波動的情況下,安安靜靜地看完整個電影,但內心卻陷入久久的沉思。雷澤寬和曾帥兩個主人公經歷了尋親路上的各種挫折困苦, 但始終都是微笑面對人生,從沒有掉下一滴眼淚,因為他們心中盛滿了希望。影片還運用了多個畫面和鏡頭隱喻了「道路是曲折的,結果是光明的」的這個道理,比如在幾個畫面中切換摩托車行進過程,使用逆光手法直至光影白屏,給人感覺向著陽光走曙光就在前方;比如尋子的摩托車行駛在兩側一望無際的即將收獲的稻田之間,而這條鄉間小路筆直地通向遠方。特別是當影片最後,在網友幫助下曾帥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並相擁而泣時,記憶中的鐵索橋和竹林紛紛落入水中,象徵著兒時的痛苦回憶和經歷的傷痛隨著至親相聚而消逝和彌合了。與2014年上映的同為打拐題材的《親愛的》不同,本片沒有更多地催淚情節,而是很好地展現了整個社會對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同仇敵愾。人們通過網路社交媒介和手機微信平台,建立打拐群,傳輸尋找信息,核對兒童資料,發送相關圖片,直到聯系地方機關,形成了一個上下互聯、縱橫交錯的打拐網路,讓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始終處於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對於打擊拐賣兒童犯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雷澤寬、曾帥的尋找之路正是在這些志願者和好心人的指引下不斷前行,這些源源不斷的信息也是支撐他們尋找下去的希望。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對尋親者報以同情。在影片中,雷澤寬就被一名被拐兒童的收養人痛打一頓,並損毀了承載他尋子希望的摩托車。可見,在尋子之路上,收養被拐兒童的人可能成為解救被拐兒童的最大阻力。因此,我們不僅要從社會關注的角度來幫助解救被拐兒童,而是更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收買和拐賣兒童的犯罪。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影片里那個狠打劉天王耳光,並把他推到海里的收養人涉嫌犯罪,很有可能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處罰。但是如果不阻礙解救,就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了么,根據現行《刑法》只能如此。但是拐賣兒童在我國屢禁不止,造成多少幸福家庭妻離子散,主要原因就是有龐大的收買市場,「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買賣就沒有拐賣。」因此嚴厲打擊收買被拐賣兒童人員也是十分必要,應該立法明確收買被拐婦女兒童一律屬犯罪,從源頭上遏制拐賣兒童高發蔓延的趨勢。
『叄』 《盲山》電影大結局是什麼
《盲山》電影大結局有2個如下:
1、國外的版本是丈夫的母親以死要挾,村民暴動,以至於經查不得不停車離開,讓女孩的父親留下,雖然經查說一定會回來營救,但第二天當女孩的父親要帶女孩離開時被男人們抓住,並遭到毆打,女孩情急之下拿刀把男人砍了,然後電影結束。
2、國內的版本是白雪梅生下了一個孩子,到警察來救她的時候,孩子卻不能帶走,所以白雪梅只能看著孩子淚流滿面的離去。而國外的版本顯得更為暴力一些,白雪梅的父親帶著警察來救白雪梅,但是卻受到了全村的阻礙。
最後直接將他父親打倒了,於是白雪梅直接拿著一把菜刀就砍到了黃德貴頭上。會出現兩個結局這件事情本來就要引人深思,所突顯的背景讓人深思。電影能夠拍成這樣,真實的事件可能更讓人絕望。
盲山的劇情介紹
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找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姑娘胡曉曉。她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和胡曉曉一起坐車去山區采購中草葯。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一個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經被家裡人賣給40歲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到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販子的當了。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黃德貴的拒絕。到了晚上黃德貴上床要和白雪梅睡覺,她堅決不肯就範。憤怒的黃德貴強奸了她,並且將她關在屋裡。
『肆』 愛在前方觀後感作文
3月13日早上,學校組織學生在操場觀看《愛在前方》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帶著孩子尋找親生母親的故事。爺孫倆根據孩子父親所提供的一個地址,風餐露宿,輾轉多地。無論中間發生多多少困難多少挫折,倆人都始終沒有放棄。而就在這一段漫長的尋親路上,孫子由最初對爺爺的誤解也轉化成同爺爺的互相依靠,相依為命。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是故事裡包含到的情感。眾所周知,情感是人部電影最吸引我的是故事裡包含到的情感。眾所周知,情感是人類最高級的表達方式。一直以來,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一直追求高調的宣揚,盡可能地將故事講的濃郁又催人淚下。我們大膽地說愛,大膽表達內心的情感,恨不能分分鍾種都要戳中淚點,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可以完全做到這些嗎?不是的,現實中大多數的我們其實是害羞而低調的。而《愛在前方》的感情也是貴在這份低調。特別清楚地記得影片中有這么一個細節,爺爺因為孫子的誤解,委屈得蹲在路邊放聲大哭。孫子輕輕地走了過去,明明眼睛裡寫滿了愧疚,卻又不好意思說出口。於是,孫子便上前輕輕碰了碰爺爺,用家鄉話問爺爺:夠了沒?沒完了!爺爺轉頭看向孫子,孫子小聲說你平時就是這么對我的。寥寥幾個鏡頭,沒用過多的台詞,也沒用大開大合的情節,便將爺孫倆人之間的情感渲染的濃墨淡彩。甚至回顧起劇本來,也是故事中情感線的一個重要轉折。同樣的低調也貫徹在最後小杉與母親的相認上。小杉看著媽媽,半天沒有說出話,最後還是在徐萌的鼓勵下才喊了一聲媽媽。而徐萌面對孩子的悔意和歉疚,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手猶豫了半天依然沒有放在孩子的肩膀上。類似的情節影片中隨處可見,含蓄而不熱情,明確但不過分,如同初夏田間的微風,涼爽自然。 最後雖然找到了孩子母親但她卻沒有留下孩子,在為孩子小衫難過的時候,我們也體驗到爺爺的愛是踏實而細膩的。這個故事,沒有太多的懸疑和跌宕起伏,爺孫間平平淡淡的生活細節,卻刻畫了最真實的愛。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對小杉媽媽不要小杉而憤憤不平,糾結於一旦爺爺離去小杉該怎麼辦?呼籲不要再拐賣兒童了,關注空巢老人,他們都很可憐。 讓我們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愛,大聲說出來!愛,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