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一部國產老電影,講的是一節列車車上有毒氣,正在泄露,一個人用用濕毛巾保護自己去堵漏,
這個我看過,絕對是馮小寧的《大氣層消失》
大氣層消失是馮小寧在1990年執導的一部科幻電影,劇情講述的是人類進入了1990年,距1999年那個世界大災難的預言越來越近。一起列車劫持案,造成三節黃色罐車的劇毒品泄漏,燒穿了某地區上空的大氣臭氧層,使全球的生命危在H夕。大氣衛星臨測站發現此情況,緊急組織專家調查污染源,提出控制措施,並嚴格封鎖消息。某住宅樓的一個男孩忽然發現自己能聽懂動物語言,他的大白貓告訴他這個可怕的消息,但當男孩告訴人們時,卻沒人相信。
② 《悲傷逆流成河》:不要用成年後的經歷,去鄙視青春期的無病呻吟
有些作家的書曾經陪伴我們度過了自己的青春,那些時光成為記憶中最美好的回憶,就算有不完美,依然無可替代,依然不曾忘懷。
比如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
雖然導演不是他,但是同公司的落落執導,有著千絲萬縷的羈絆。
票房成績還不錯,甚至還超過了同期上映的片子。
相比原著小說,電影要溫柔很多,落落導演做了很大的改動。
比如說原著的主角們死了好幾個,易遙、易遙媽林華鳳、齊銘、顧森湘,電影中只有顧森湘死,可能為了過審;
比如原著中易遙是因為和初戀男友發生了關系,懷孕打胎葯流,最後被唐小米表姐揍大出血清宮,而電影是因為媽媽帶按摩的男人回來用了易遙的毛巾傳染的疣病;
比如林華鳳原著中的確是妓女,而不是電影里的按摩女;
比如原著中易遙因為流產被學校開除,林華鳳毫不猶豫向校長老師們跪下,才有繼續上學的機會,所以易遙常常對齊銘說,她是個很爛的女人,我恨她,可我有時候還是很愛她;
比如原著中易遙發現齊銘手機里自己的備注名是易遙,而不是「遙遙」,因為齊銘對顧森湘的備注是「湘湘」,可是林華鳳死後,易遙發現了一個寫著「遙遙的學費」的信封。原來在世界的某一個不經意的地方,早就有人一直在稱呼她是遙遙。電影中的這些小細節都沒有。
導演做了這么多改動,直接把故事的主旨引向了大家比價關注的校園霸凌事件。
導演編劇確實很聰明,但是徹底脫離原著,還是有點失望,只能期待馬天宇鄭爽主演的電視劇版了。
失望歸失望,但是這部電影還是引起了共鳴,讓很多人看到了自己青春期的影子。
同樣弄堂長大的易遙與齊銘,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經歷,一個像根草,一個像個寶。
前者被爸爸遺棄,經常被媽媽任意打罵,放學回來要先做飯,才能寫作業;
後者齊銘每次放學,有媽媽主動開門熱情迎接,准備好的熱飯熱菜,爸媽都往齊銘碗里夾菜;。
這兩種不同環境成長出來的孩子,未來哪一個更幸福,更能建立好的親密關系,他們的童年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影片中還有兩處給我觸動很大:
1、校服
看著易遙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校服,是不是很刺眼。
單身媽媽林華鳳賺錢的確是太不容易了,柴米油鹽樣樣都要花錢,對於一個經濟拮據的家庭來說,只要衣服沒破,還可以穿,能省則省了。
相信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人生經歷,家裡太窮,校服、學習資料都不能與班裡其他同學同步,甚至有的學生連學費都交不起。
2、衛生棉
易遙有一次忘記帶衛生棉,是顧森湘借的她,從此她知道了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帶香味的衛生棉,可能她以前買的都是最便宜的那種,哪有什麼香味,對身體也不健康。
易遙哭著對齊銘說自己好羨慕顧森湘她們的時候,你要相信這確實是她最卑微的心聲。
她多想像她們一樣有光鮮亮麗的生活,有爹媽的疼愛,老師同學的關懷,有用不完的零花錢,想買什麼自己喜歡的小東西就買,不用小小的年紀就經歷成年人所操心的事情。
有時候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因為你從一出生就輸了,你出生的家庭給了你一個悲慘的童年,未來你需要更多的愛才能填補內心的空洞。
這就是很多人長大之後建立不了親密關系的關鍵因素,童年的陰影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
有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父母除了天災之外,如果還讓孩子早當家,這是父母的無能,不配生孩子,表面上早當家早成長,其實那是扭曲,而不是成長。
就像易遙自己說的:苦得久了,不知道甜是什麼,仙人掌做不了,沒辦法讓人捧在手心裡。
她這么小就被現實摧殘得像哲學家了:死有什麼可怕的,活著才痛苦呢!
那些從小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哪會想出這么靈魂的感悟。
易遙悲慘的身世讓我想起了《這個殺手不太冷》里,那個被父母姐姐經常毆打的小女孩瑪蒂爾,她也是那麼小小的年紀就問出了如此深刻的人生問題:人生總是那麼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這樣?里昂說:總是如此
讓人感覺人生好絕望。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他們能夠自然健康成長,而不是被生活逼迫得拔苗助長,那樣的孩子太苦了。
3、學校霸凌
反派唐小米自己被其他三個同學霸凌,不告訴老師也不告訴父母,她明白被同學欺負的滋味,作為受害者也是施暴者,她把這些怨氣報復到易遙身上,也是她毀了易遙以及顧森湘、齊銘的一生。
學校霸凌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個年齡段的孩子不知輕重,童言無忌,不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他們對同學可能是惡作劇,覺得好玩。
可是對於當事人,卻是很深的傷害,可能會影響這個孩子一生的性格。
有一期《奇葩說》中,黃執中說了自己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他說自己為什麼討厭小孩,一輩子也不會生小孩。源於小學的時候那些淘氣的同學趁他下課不在的時候,把可樂或是汽水倒到飯盒裡去,然後合起來。當黃執中中午很期待打開飯盒要吃飯的時候,里頭是一端漿糊。
這些不好的經歷影響了黃執中的三觀,他說這些陰影造成的空洞花一輩子都填不滿。
所以學校老師對於學校霸凌絕不能當兒戲,家長監護人更要時時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不能只把孩子丟到學校就不管了,作為家長,這些是基本的義務。
很多人批評這部青春片爛,不就是幾角戀披上學校霸凌的外衣,那些所謂青春的疼痛就是無病呻吟。
我不知道這是對郭敬明的偏見還是那些人運氣好,家庭富裕,從小沒受什麼同學的欺負,所以引不起絲毫的共鳴。
我只想說,千萬不要不屑這樣的無病呻吟。
你一定是以成年人的經歷來批判了這部電影,作為老江湖老油條,青春期孩子經歷的,相比你所經歷的那些大風大浪,當然不值得一提,小事一樁嘛。
可是試問小時候,每個人青春期的時候,我們不都是這樣斤斤計較,無病呻吟過來的嗎?
那時候我們為了一點小事就生氣哭泣,喜歡的人多和異性說句話你就嫉妒,經常計較誰多愛誰一點誰少愛誰一點······
只是長大之後,成長之後,你忘記了曾經的幼稚,你變得越來越不在意。
不要用成年後的經歷去鄙視青春期的無病呻吟。
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那就是目前最痛苦的事情。
③ 一個艾滋病人晚上用了我毛巾去洗澡,第二天早上我用這條毛巾洗臉
一個艾滋病人晚上用了我毛巾去洗澡,第二天早上我用這條毛巾洗臉
從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體內產生出艾滋病病毒抗體,這一段時間稱為窗口期。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檢測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體,結果呈陰性。窗口期的長短個體有差異, 在2周到8周,一般為8周,只有極個別人的窗口期長達3-6個月(但這種機會萬分之一都不到)。
大多數樣本的窗口期在8周內,絕大多數人在3個月後都可以檢出,如果高危行為過了3個月仍無法檢測出來,基本上沒有感染的可能了。
對了,樓主如果要放心的話,也可以自己測試一下,你可以加騰訊扣扣:前三位數字是228,中間三位是978,後三位是908,我上次就是在他那購買的,貨源是疾控中心的,絕對放心。希望我的經歷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