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神父猥瑣兒童的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的勵志語錄英文 2025-04-23 03:51:48
他是你的孩子是什麼電影 2025-04-23 03:30:09

神父猥瑣兒童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3-06 03:07:06

A. 電影聚焦的原本案件

《聚焦》電影依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聚焦」欄目組揭露天主教性侵兒童丑聞的一系列故事。

事件原貌

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裡面一個名為「聚焦」的欄目組於該年1月6日到12月14日,對神父褻童事件進行一系列的報道,揭露了天主教神父在美國犯下的性侵兒童丑聞。

宗教背景

天主教是波士頓第一大教,在當地政壇的影響非常之大,並且經常會對各類機構施以壓力。美國的肯尼迪家族就是波士頓最有名的天主教政治家族。波士頓之所以發生大規模教士性侵兒童事件,與當地執法部門在天主教的壓力下從輕處罰瞞而不報及有很大的關系。

事件起因

2001年7月底,馬丁·伯恩(Martin Baron)剛剛從《邁阿密先驅報》轉到《波士頓環球報》,還是報社的一名新人。他注意到了法律專欄上一則「牧師涉嫌捲入性侵丑聞」的報道,當他准備做更深入的調查時,卻被告知法官已經封存了法庭現場記錄,這無疑是在防止牧師的個人檔案公之於眾,馬丁·伯恩(Martin Baron)馬上意識到,他所面臨的會是一則真正的大新聞!

馬丁·伯恩(Martin Baron)

他開始組建起最初的「聚焦」團隊,並開始著手對神父John J. Geoghan進行調查。

真實的John J. Geoghan,2003他在服刑期間被監獄的犯人謀殺

調查的結果讓人震驚:這位神父在6年的神父生涯中竟然性侵過130名多名男童!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的事情並非沒有曝光,可他卻在被曝光猥褻年輕教友後仍繼續保留原來的神父工作達30年之久。

波士頓環球報的報道

「聚焦」團隊把對Geoghan神父的調查整理成一篇名為「Church allowed abuse by priest for years」的報道。這片報道轟動全國,但這只是整個波士頓天主教性侵丑聞的冰山一角。

深入調查

一開始,記者們認為大概有15到20名左右的牧師曾做過同樣的猥褻教友的事件,但是經過調查,他們發現,在過去幾十年中波士頓竟然有將近250名牧師曾做過猥褻兒童的事情。更令人憤怒的是,教會為了防止事情曝光,將神職人員進行大洗牌,從這個教區換到那個教區,這些神職人員又在新教區中繼續做著猥褻兒童的惡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過程中一名叫Rev. Ronald H. Paquin的牧師在節目中親口承認了他所做的事情。這對整個事件意義重大,因為當時雖然調查結果已為人所知,但並沒有涉案的神職人員正面承認過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幾乎所有神職人員對這件事都諱莫如深,Rev. Ronald H. Paquin的公開承認在民眾間引起多大的反響就不言而喻了。

Rev. Ronald H. Paquin

他說自己直到1989年,也就是教區主教把他從波士頓調走之前,一直在猥褻男孩,這件事持續了整整15年,經歷了兩名不同的教友。但是他說「確實,我愚蠢透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強奸過任何人並且我自己也從來沒有在這件事中感到過快樂。」正如電影中所展現的那樣,Rev. Ronald H. Paquin自己還是個少年的時候曾經被一位天主教神父強奸。

事件影響

波士頓的事件很快蔓延到了美國全國,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反天主教事件,蔓延到了其它天主教的國家,如愛爾蘭、澳大利亞等地。其它教派也開始公開指責天主教會,天主教會面臨巨大的危機。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不得不出面對此事作出回應。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不得不出面對此事作出回應。《波士頓環球報》最後一篇關於該系列的報道題目是《羅馬教皇接受Cardinal Law的辭呈》,相關犯人均鋃鐺入獄,教會在虐童事件上的罰款高達20多億美元。事情由此告一段落。

沃爾特·羅賓遜(Walter Robinson)

在「聚焦」團隊呆了七年。從1972年起就在環球時報擔任記者,曾報道了四次總統競選,兩任總統,並且曾在海灣戰爭期間擔任報社中東地區的主管。他從33個國家和48個州發過報道。他還曾擔任經濟新聞編輯,城市新聞編輯,負責調查的助理總編輯。

薩沙·菲佛(Sacha Pfeiffer)

是一個在「聚焦」團隊工作了5年的成員。報道關於財經,非營利組織和慈善事業方面的新聞。除了是一個資深記者外,她也是波士頓NPR台兩檔節目的主持人和高級記者,以及該台另外兩檔全國知名節目的主持人。曾獲得國家愛德華默羅獎。

邁克(Michael Rezendes)

他是一名調查記者和聚焦團隊的高級成員,在團隊已經超過十年。

馬丁·伯恩(Martin Baron)

他曾在2001到2012年期間在波士頓環球報擔任編輯。目前是華盛頓郵報的編輯。在波士頓環球報工作之前他曾是邁阿密先驅報的執行主編。

馬特·卡羅爾(Matt Carroll)

於1987到2014年期間在波士頓環球報擔任記者,曾是聚焦團隊的數據報道專家。他也曾是因報道醉駕無罪審判率而獲得2012年喬治·波克大獎的團隊中的一員。1994年卡羅爾建立的環球雜志的第一個網站。在加入聚焦團隊之前,他一直報道的是商業和郊區新聞。他現在是一名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的研究學家。

小本·布萊德利(Ben Bradlee Jr.)

他在波士頓環球報已經工作了25年,作為一名編輯,他負責報紙上州議會和市政府方面的內容,及本地新聞,此後被任命為副總編輯。曾在1982到1986年期間擔任波士頓環球報的全國記者。

創作原因

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的新聞調查組揭發天主教兒童性侵案丑聞的全過程,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關注。湯姆·麥卡錫開始注意到這個故事,在新媒體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湯姆·麥卡錫意識到不僅要利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也應該讓更多人通過網路和電影等新媒體去關注此類事件,於是萌生了製作成電影的想法。他與編劇約什·辛格還往返波士頓六次去深入了解當時的記者和編輯,研讀法律文件和電郵,經過無數次的修正重寫。他們還在當地重新創造了波士頓環球報的編輯部和「聚焦」報道組的辦公室。耗時3年之久將電影呈現出來。

電影角色「聚焦六人組」

本片在北美上映後,口碑非常出色,爛番茄新鮮度96%,IMDB評分8.6,metacritic評分93。美國本土還由此引發了新一輪對天主教的虐童事件的反思。影片討論了信仰與正義,宗教強權與輿論自由等主題,是一部難得的有社會深度的影片,而片中記者們所展現出的那份對於真相和正義的堅守,無論相隔多遠的地域差異,一樣打動人心。

B. 父親是神父,想娶女兒的那個電影都叫什麼

《悍女》。這部電影確實是一部充滿濃厚變態意味與訓示教條的電影,以倒敘法講述一位心態扭曲的牧師挾上帝以令黎民,自以為擁有修正所有世俗觀念的權力,只因妻子無法滿足他的慾望,他竟開始將歪腦筋動到女兒身上,他想要娶自己的女兒為妻,這種精神暴力早就不足以稱之,最後女兒倉皇逃跑,他也開始了彷彿亡命天涯的追緝。

C. 《聚焦》 好電影,唯一的問題,為什麼神父這么戀童

剛剛在思考神父圈戀童癖和大眾圈戀童癖有何不同,還是終究是相同的。
首先我們知道神父是不允許結婚的,甚至宣誓禁慾,如果和天主教扯上關系的話這個最大。對孩子下手出於性渴望。
其次,戀童癖還有一種原因是和孩子之間建立起一種真的感情愛和溫暖,神父和孩子打交道的頻繁也會產生這個原因。
其次,電影中提到,神父圈戀童癖當做一種精神疾病在研究,這是個比較大的問題啊,查論文。
說到底,除了上述原因外當然也有很多種,不只是神父還有我們大眾,我想神父圈這么多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圈子小,都是男人,潛在可能性比較大,倒也和天主教有關系~
樓主,這個課題比較大,很多種可能性很多種因素,倒也證明了人的性慾的自然天性不可違抗的力量,一種方式的拒絕性慾,也會衍生出多種輸出性慾的途徑。人啊,逃脫不了就生事端。
ps:戀童是一種心理疾病,猥褻兒童是違法行為。前者是會致使後者,後者確不一定是因為前者。
但是電影中猥褻兒童的神父數目龐大,且不斷上升,研究學者表明這是貴圈中衍生出的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