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很多的影視作品不適合小孩子觀看,有哪些作品看了給童年留下陰影
我們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會被不知不覺中,看到的電視劇或電影的某一部分嚇壞.即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給我們留下童年陰影的影視作品。一、《十二生肖》主要講述十二生肖的起源。作為一部動畫,真的很殘酷。每一集都會殺死一隻動物,死也很奇怪。猴子身上全是鹽,被壓死,雞被排到最後一滴血,豬被凍死。惡棍也是一種看起來很謹慎的怪物,這讓我們深深地記在心裡。
四、《毒吻》母親親了親剛出生的嬰兒,馬上就倒下了;年輕的父親也因流血而死;男孩把手伸進水裡,冒出很多泡泡;如果遇到雷雨,他痛苦地把衣服和碗櫥都弄破了;如果遇到奇怪的脾氣,他的牙齒就會爆裂,他的臉兇狠可怕。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教育我們要環保,不知道這樣的環保搞的有什麼意義?大家印象中還有哪些這樣的影視作品,請到留言區里探討探討。
2. 十大鬼片恐怖排名有哪些
鬼片對於孩子而言都是相當恐怖的,但是卻因為好奇會看遍所有的鬼片,對於一些質量不佳的電影,即便是孩子也是難以投入到其中的。但是有童年看過的十大鬼片,即便是長大後想起來都心有餘悸。甚至於有些片段直接成為了一些人的心理陰影,即便是不看電影時看到這些類似的場景也會感到恐怖不已,也由此足以說明這些影片的情節處理是相當成功的。有十大電影直接成為了無法忘記的存在,《午夜凶鈴》、《咒怨》、《鬼鈴》這三部就是排在前三位,另外還有七部也在排行榜當中。
就如《怪談》《閃靈》《山村老屍》這些電影都用自己的方式將恐怖展示,而《怪談》更是其中極為特殊的存在,所有的詭異與驚悚都沒有真正解決的時刻,隨時吊著觀眾的胃口,讓他們心無法得到平靜,最終將恐怖的效果展示出來。作為華語當中極為成功的一部分恐怖電影,《山村老屍》徹底的改變了華語電影對於恐怖電影的理解,讓觀眾看到了華人獨到的恐怖電影設計手段。而《招魂》和《鬼影實錄》雖然排名比較靠後,但是恐怖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有很多的影視作品不適合小孩子觀看,有哪些作品看了給童年留下陰影
1、《快樂星球》片尾曲:再見了媽媽,今晚我就要遠航,別為我擔心,我有快樂和智慧的槳,當你醒來千萬別告訴別人,我正搖著月亮船在銀河上遠航....一個人去宇宙里遠航?不告訴家人?怎麼回來?細思極恐...怕不是在做夢吧
2、小時候晚上一個人看名偵探柯南,當時那個案件毛利小五郎推測說犯人可能躲在窗簾後面然後行凶…………………………從此以後,我一個人的時候看到窗簾的窗戶都瑟瑟發抖
4. 有很多的影視作品不適合小孩子觀看,有哪些作品看了給童年留下陰影
我覺著有很多,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封神榜》、《還珠格格》等等。小時候看到這幾部劇都感覺有點陰森的感覺,不過這幾部劇即使到現在也應該是小孩子的童年陰影吧。有些是特效逼真,有些則是演員們演得太逼真了。
每年芒果台假期都會播出的《還珠格格》,雖然是我們的童年回憶,但是我覺著裡面也有場景是童年的回憶,比如劇中容嬤嬤拿著針扎紫薇的樣子感覺好可怕,真的是我們的童年陰影,也是基本每年都要看的,不過不管看多少遍,我都是會跳過容嬤嬤扎針的那一段的。綜上所述,這幾部都是我覺著是童年陰影的劇。
5. 小孩能看生死大事嗎
我覺得《人生大事》不適合帶著孩子去看,這部電影其實就是給大人看的,孩子其實不適合看這種沉重題材的電影,這部電影票房爆紅態兆的原因應該是因為劇情屬於救贖類型,而且整部影片重新定義了死亡,所以才會被人關注。具體如下細說:
最後:
朱一龍真的是太帥了,明明那麼邋遢的造型,但是在他的身上還是那麼的帥氣,真的是太好看了。
6. 死神來了、午夜凶鈴、咒怨、山村老屍 這幾個系列的片子14歲小孩能不能看
咒怨稍有點嚇人,其他可以.
7. 12歲以下孩子盡量別看3D電影,給您七大理由!
3D電影就是立體電影,最早出現在1953年(當然是好萊塢推出的啦)。3D電影在拍攝時,需要使用兩台攝像機,仿照人的眼睛視角,同時拍攝,播放時也是兩部放映機同時播放。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去看3D電影,然而,孩子是不適合的。12歲以下孩子盡量別看3D電影,給您七大理由!
12歲以下別看3D電影的7個理由
1.3D模仿人的雙眼視物
看《阿凡達》、《加勒比海盜》、《變形金剛3》等3D大片,不是讓人感到景物撲面而來,就是好像自己進入了銀幕深處,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為何會有如此奇妙效果?
D是英文Dimension(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
這就是「立體」的秘密——「偏光原理」。
3D電影巧妙地利用了「偏光」。它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
放映時,將兩條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當畫面投放於銀幕上,就會形成左、右細微的雙重影像。
當觀眾戴上獨特的3D眼鏡(偏光眼鏡)時,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加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人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神奇幻覺。
2.頻頻調焦讓眼睛好累
一位朋友問:我整部《阿凡達》看完,眼睛流了一堆眼淚。看得真的很痛苦,有人和我一樣嗎?
美國的研究人員分別在兩個工作室進行實驗,得出相同的結論:3D電影、電視會促使大腦出現輻輳—調節差異,並使得為數不少的人出現疲勞、不舒服、眼睛緊張、頭痛等症狀。
何為輻輳?當觀看者直視較近的物體或場景時,雙眼會稍向內轉,使視覺焦點向被視物集中;而當他凝視遠方,雙眼視軸則平行。這種現象,就是輻輳。
何為調節?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眼睛內的肌肉會自動調整光學焦點,好集中關注某點的東西,這叫做調節。
正常情況下,眼睛的輻輳和調節是相互協調的,大腦能夠很輕松地將這些信息耦合在一起。但是,透過3D眼鏡看到的世界是分成兩邊的,即可能是在屏幕前面或後面的場景之影像,分別被送到了左右兩眼。
這時,眼睛要把落在屏幕前的場景的目光,或落在屏幕後的場景的目光聚合起來(輻輳),同時還得對屏幕進行視覺調節,人的輻輳和調節的協調性被打亂了。
人體長時間觀看3D電影,大腦被迫去耦合「輻輳—調節」在不協調的情況下傳進大腦的信息,就會出現視疲勞、視物模糊、不舒服、頭痛等症狀。
3.產生動感讓人眩暈
一位女大學生說:看《阿凡達》時,剛開始覺得還行,過了十幾分鍾就開始難受,覺得頭昏、胸悶、出冷汗、想吐,實在受不了只好出來了。一看時間才過半個多小時,心疼死我的米米了!
她的頭暈只是個案嗎?否!現在網上一直流行一個很熱的話題——《阿凡達》觀眾的「暈3菜」問題——「3D暈眩症」。
看3D,為何會有暈眩感?
3D電影畫面逼真,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畫面視角頻繁切換,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以適應屏幕上的內容,並不斷地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的信息。
你實際上坐在座位上並沒有運動。「動」,只是視中樞做出的錯誤判斷,因此大腦不可能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這樣頭腦發生了「知覺錯誤」的矛盾,造成了神經中樞的混亂。
中樞力求擺脫這種矛盾的困境,發出強烈的眩暈指令,希望重新調整機體運動狀態,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的症狀。
再則,3D電影,屏幕上不僅有屏幕前面,或屏幕後面的實焦畫面,還有元素豐富的虛焦布景畫面,像遠景虛焦的樹葉就是眾多元素里的一部分。觀看3D電影時,因為這些元素會讓眼球重新聚焦,且屢屢聚焦失敗,這樣也容易產生3D暈眩症。
因此,有嚴重眩暈病史、易暈車暈船、有癲癇病史的人,那些耳前庭器的平衡感相對容易被打亂的人,都不宜看3D電影。
4.強刺激可導致青光眼
專家提醒,那些眼壓偏高的人,那些「淺前房、窄房角」的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嘗試3D片的視覺刺激,是一個危險行為。
前房,是位於角膜之後、虹膜和瞳孔之前的空隙;後房,在虹膜、瞳孔之後,晶狀體之前。
前、後房內充滿了透明的液體,稱之為房水。房水在前、後房內不斷地循環流動,並且不斷地生成、排出,使眼壓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
眼球內是一個封閉的結構,如果房水排出通道——房角阻塞,房水排出受阻,眼內壓升高,引起眼球內壓力太大,則會導致視神經損害。而青光眼,就是一種視神經受損的疾病。
有位台灣人看3D片時,引發急性青光眼,眼壓從原來的20以下飆到69,緊急掛急診。為何會如此?
因為人在興奮時,很容易引起瞳孔放大、眼壓升高。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看球賽的球迷,過於興奮而導致急性青光眼發生的案例。而3D電影逼真的圖像和無比震撼的場面,輕而易舉就能讓人精神興奮。
那些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淺前房、窄房角」),相對來說,更容易導致眼壓升高;再加上3D畫面更耗眼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就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的發作。
5.閃光誘發光敏性癲癇
2010年4月,三星電子曾在其澳大利亞網站上低調發布了一份題為《光敏性癲癇警告和其他健康風險》的報告。而索尼和松下也對使用採用3D技術產品的消費者提出過類似的警示。
光敏性癲癇,是一種在閃光刺激下誘發的一種腦神經痙攣反應。
當熒屏上強烈的閃光刺激被視網膜神經細胞接收,傳送到大腦,引起神經元異常放電,擾亂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就會導致癲癇發作。
一些精神健康專家表示,長時間面對電視或電腦屏幕而引發的光敏感性癲癇,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如,南京有一位程序員,因在電腦面前不分晝夜地趕項目,忽然出現面色蒼白、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的症狀。檢查發現,他患上了光敏感性癲癇。
如,一位大二學生因暑假時連續玩了10個小時的網路游戲,突然出現視線模糊、全身抽搐的症狀。經醫生診斷,他患的病也是光敏感性癲癇。
雖然目前還沒有因為觀看三D電影引起光敏性癲癇的例子,但《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光華璀璨;巨大溫和的食草動物,偏小兇猛的食肉動物,納美人的飛行坐騎等,都讓觀眾的眼球和心靈受到刺激,對於癲癇患者來說,這種刺激就很可能會引起癲癇發作。
《健康風險》報告羅列的可能產生的身體不適,還有方向障礙等,其中最嚴重的為中風。
6.影響孩子眼睛正常發育
《玩具總動員3》、《怪物史瑞克4》等具有3D效果的動畫片,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眼球。三D片對孩子有何潛在的影響?
(1)眼睛
看3D片,可能影響眼睛正常發育。
眼結構的發育期:自出生~3歲。
人的立體視覺,3歲以前尚未發育好,只有到5歲以後,才發育完全。
眼功能的發育期:4~13歲。
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兒童眼生長發育有很大的易變性,而這些變化中最主要的是屈光系統的變化,這就造成了眼的可塑性。
若讓兒童以左右眼不同影像實現3D效果的做法,讓眼睛不斷地運動眼睛的肌肉,緊張地,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晶狀體以變換焦距,對其眼睛發育存在潛在影響,很可能會造成斜視、弱視等。
(2)心理
有研究指出,過度的聲光刺激會引發幼兒不良反應。
「這不是熊貓阿寶!爸爸我們快點回家去吧!」一位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家看影碟,喜歡上了熊貓阿寶。但當爸爸帶他去看3D版《功夫熊貓2》時,剛開場不久,他就坐不住了。
一位海外的電子藝術研究者曾拍攝記錄了四五歲孩子盯著電視機時的表情,結果發現,10分鍾之內,孩子的臉變得近乎「痴呆」。
研究者解釋說:「快速切換的鏡頭,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信息輸入過度,迫使大腦『過載』。對於孩子,信息爆炸的視聽刺激,就像將白紙在瞬間染成黑色。」
(3)注意力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不適宜長時間地看3D電影。
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齡段不同而有差別。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0分鍾;7-8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20分鍾;8歲以上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30分鍾;初中生、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30-45分鍾。
如果帶較小的孩子看100多分鍾的電影,會引起孩子的煩躁情緒。
7.最好看30分鍾休息一次
又想感受時代潮流,又想遠離健康隱患,怎麼辦?
如果雙眼一強一弱,影像會扭曲,無法合組,還會導致不適。所以,請近視、遠視、散光的朋友戴矯正眼鏡觀看。
如果眼部有隱患,使雙眼無法有效配合,看不到3D效果,就不用花錢看3D了。
患有癲癇症、心臟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就不要看了,以免導致病症加重。
35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看時,應間隔半小時到亮環境下休息5~10分鍾。
如果在看3D電影時,感到頭痛或惡心、視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繽紛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應該警惕青光眼的急性發作,須及時就醫。
眼睛健康的人,最好也每隔一段時間就閉一閉眼,讓眼睛放鬆一下。建議看15~20分鍾就拿掉3D眼鏡,閉眼睛休息1~5分鍾。最好看30分鍾後休息休息(電影院若能中間休息就最好了)。
位置距屏幕不能太近,座位離屏幕15~20米最好。一定要坐直身子,正視電視屏幕,這樣眼睛便不容易感到疲勞。
兒童呢?
義大利最高衛生保健委員會已發布公告:禁止6歲以下兒童觀看3D電影;而有些專家卻認為安全年齡界限是8歲,甚至有的說是10歲或是12歲。
倍領安全網建議,12歲以下寶寶最好不要看,一是為了保護眼睛,二是因為過小的寶寶也理解不了,看了也是白看。如果你對兒童居家防觸電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請到本安全網查找相關的資料吧。
8. 少兒不宜的電影(禁止未成年觀看)
電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藝術形式,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娛樂、放鬆、學習的重要途徑。但是,有些電影因為其過於暴力、色情、恐怖等內容,被認為是少兒不宜的電影,禁止未成年觀看。在這里,我們將介紹一些少兒不宜的電影,以及如何避免未成年人觀看這些電影。
什麼是少兒不宜的電影?
少兒不宜的電影,是指電影中存在過於暴力、色情、恐怖等內容,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禁止未成年人觀看。這些電影往往被定為限制級或成人級別。
如何避免未成年人觀看少兒不宜的電影?
1.父母監管。父母應該了解電影的內容,判斷是否適合孩子觀看。如果電影的內容過於暴力、色情或恐怖,應該禁止孩子觀看。同時,父母也應該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電影,不要輕信電影中的一切。
2.電影分類制度。電影分類制度是指根據電影的內容、情節、語言、暴力、性等因素,將電影分為不同的級別。在中國,電影分為普通片、保護片、限製片和禁止片四類。在購買電影票時,應該注意電影的分類級別,避免未成年人觀看限制級或成人級別的電影。
3.電影院管理。電影院應該對未成年人購票進行嚴格管理,要求未成年人必須在成年人陪同下觀看限制級或成人級別的電影。同時,電影院也應該對電影的內容進行審核,避免播放少兒不宜的電影。
一些少兒不宜的電影
1.《鬼子來了》
這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其中的暴力場面和描寫極為殘酷,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2.《色,戒》
這是一部由李安導演的電影,其中的色情場面和描寫較為露骨,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3.《孽子》
這是一部以家庭倫理為背景的電影,其中的暴力、色情場面和描寫較為嚴重,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