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賣掉親生孩子的電影
擴展閱讀
2017中國最新反恐電影 2025-02-23 00:14:56
張藝謀最新電影舞蹈 2025-02-23 00:13:14
香港電影解說完整版合集 2025-02-22 23:59:13

賣掉親生孩子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2-22 12:37:54

㈠ 一個女人被丈夫賣到地主家生了個孩子後來又被地主趕回家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為奴隸的母親(2003)

導演:閻建鋼
編劇:柔石
主演:何琳/劉子楓/柏寒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03



影片根據作家柔石的同名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改編。

民國時期的浙江東部某地,李秀才一家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太太多年未有生育。農民阿祥久病不愈,無力還債養家糊口,便把年輕美麗的妻子阿秀以100塊大洋「典」給老秀才為期三年,為李家傳宗接代。

為了替丈夫還債和久病不愈的兒子春寶,阿秀含淚忍辱出了家門。初到李家,太太什麼粗活都不讓她做,秀才老爺對她也是十分疼愛。一切都天隨人願,不久阿秀就懷了孕、生下兒子秋寶。李家有後了,老爺太太喜不自禁,阿秀的「使命」似乎也完成了。從此,太太開始冷遇阿秀,不僅強行抱走了兒子秋寶,還讓她干起了粗活累活。秋寶一周歲生日的時候,春寶病得很重,阿祥前來「送禮」,為了向阿秀要錢給兒子治病。這些都被太太看到,二人爭執間打碎了老爺送給阿秀的祖傳玉鐲。老爺知道阿秀還是忘不掉原來的丈夫和孩子,打算讓她離開,可是三年合約未滿,便讓她做起了李家的傭人……

這個家,人難留;那個家,情難舍。

三年前,滿懷屈辱與不舍而去的女人;三年後,又痛苦而彷徨地回來。

親生的兩個孩子天各一方,一個是窮人家的孩子,一個是大戶人家的少爺……

㈡ 電影《親愛的》——觀後感(100-200字)

和同桌約定了要一起看的《親愛的》,從上映開始到下架,我們倆都沒能抽出一個相同有空的時間一起看,這么長的時間,兩個人,竟然抽不出一場電影的時間,我也是醉了。今天心情有點好,打開視頻播放器時,跳出的推薦電影是《親愛的》,我便決定拋棄那個大忙人,自己一個人看完它。(據說那時我們倆就是為了能在看這部溫情劇流眼淚時有人遞個紙巾的)

《親愛的》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一個離異家庭里的孩子被人販子拐走了,兩年時間里,這個離異家庭一直不放棄的找孩子,人販子的老婆與這個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忘了他的親生父母。找到孩子後,經過法律程序,這個親生父母把孩子接回來了,但是孩子只認人販子的老婆為媽了。

在田志軍(孩子親生父親)找尋孩子的幾個鏡頭里,我最重的感受是:一次次的希望變成泡沫,這失望也就越來越重了。黃渤是一個實力派的演員,他飾演的田志軍那眼神里透漏出的傷心欲絕的失望讓人看了就直刺心臟,讓觀眾一同感受這一刻骨銘心的痛。父母都是把孩子放在首位的,沒有做過父母的人或許無法理解那種丟失孩子之後全世界倒塌的壓迫感和無力感。「我做的生意失敗了,和老婆離婚了,僅剩的孩子都弄丟了,唯一支撐我活下去的這條線沒了。」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當找孩子的一次次希望變成失望時,這對這個雪上加霜的父親是該多殘忍的事情。

影片中最大場面的一場戲是田志軍在一個偏僻山區里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兒子,兩夫婦決定把孩子搶回來。於是田志軍就和他的前妻偷偷的潛進人販子的家裡,把孩子直接抱走,抱著就跑。兩夫婦拚命跑,人販子的老婆拚命追。大家都在竭盡全力的與時間搶奪這個孩子,這個場面最打動我的是每個演員的表情,親生父母里珍惜孩子的眼神里還帶有恐懼孩子再次丟失的無助感,人販子老婆眼神里還怕丟失這孩子的不舍感,他們都是為了這個孩子用盡全身的氣力在堅持著,田志軍累到跪下也絕對不放開拖著孩子的手。孩子,我找到了你,就再也不要放開你了。

經過法律程序,孩子鵬鵬回到了親生父母的身邊。在警察局裡,鵬鵬指著他的親生父母,向警察說:「警察叔叔,你快抓他們,他們是壞人,不讓我回到我媽媽身邊。鏡頭到這里就停止了,下一鏡頭是田志軍在警察局的樓梯里痛哭,這哭是心痛、是羞愧、是無奈、是自責、還是恨那人販子。我有些看不懂了。只知道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能哭到撕心裂肺,真的是擠壓在心裡的這個苦到了一個無法釋懷的程度。兩年一直堅持不懈的尋找都沒有讓這個男人掉一滴眼淚,但是此刻孩子不認識他時他無法再忍了。孩子,對不起,爸爸來遲了。

最讓我心碎的一個鏡頭是,深夜裡,孩子已熟睡,田志軍要外出倒垃圾,原本已經拿了垃圾袋走出門外了,又轉身回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上,然後心安的去倒垃圾。

這是如何的害怕失去才做的出的舉動,我已經無法表達了。只是此時感覺父母之愛是如此的偉大。

天底下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珍惜的,如果此時你和你的父母在生氣,請原諒他們;如果此時你還在抱怨你的父母管你太多,請原諒他們;如果此時你和你的父母還有隔閡,請相信你一直是他們的親愛的……

㈢ 電影《失孤》原型尋子成功,郭剛堂是如何對待孩子養父母的

電影《失孤》的播出讓觀眾對其原型感到感動和難過。更讓人動容的是郭剛堂的善良與真誠,雖然他內心充滿了一個作為父親的那自責,但是他並沒有是自怨自艾,而是付諸實踐,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自己的孩子,同時在尋找自己孩子的過程中,也幫助了一百多位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家庭。關於電影《失孤》原型尋子成功,郭剛堂是如何對待孩子養父母的?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希望參與到拐賣兒童的人都能得到懲罰

拐賣兒童,無論你參與到哪一環都是罪大惡極的,都是對他人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傷害,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所以希望參與到拐賣兒童的人都能得到懲罰,無論是不是做了自己心目中有意義的事情,你養他並不是對他好。

關於電影《失孤》原型尋子成功,郭剛堂是如何對待孩子養父母的?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㈣ 電影《失孤》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由劉德華和景碧蘭共同主演的電影《失孤》講述了一個雙向家庭搜索的故事。一方面,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騎了十多年摩托車尋找失蹤的兒子,另一方面,荊碧蘭扮演的曾帥。一個小時候被拐賣的孩子,長大後尋找他的親生父母,電影的劇情從這兩個人開始,一個尋找孩子,另一個尋找父母,這讓老人和年輕人都有了陪伴和依賴的邊緣。

橋很短,但景伯蘭走了很長的路。這不僅僅是十幾米的距離,而是十幾年的青春換來了這一刻的認可。與整部電影相比,這出戲是最難處理的。景伯蘭沒有用低俗的哭聲來認出自己的親人,而是帶著期待、興奮、一些陌生、擔憂和些許焦慮,帶著一點點從夢中醒來的感覺,用他的腳步和後退,完整地解釋了一個青少年尋找家人的整個情況。

《失孤》大概就在提醒我們:用最善的心去對待遇見的人,多一點信任,多一點關懷,有可能就給深處痛苦深淵的人投射了一束溫暖之光;用最深的愛去對待身邊的家人朋友,多一點在乎,多一點呵護,珍惜所有和他們相氏亂老處的時光,不要讓最熟悉的人感到陌生。

㈤ 為什麼說《親愛的》這部影片很催淚

電影主要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與以往以拐賣兒童為題材的電影不同,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對於人物性格的描寫和刻畫可謂是入木三分。電影的每一個情節,那些因為失去所引發的人的焦慮、迷茫、恐懼、仇恨、絕望等等,都是人性情感的真實寫照,這也有賴於一群實力派演員。這些人性情感的刻畫,如同一根根鋒利的尖刺,扎進每一個內心的柔軟處,疼痛而悲傷。

1)該電影選取孩子被拐這個典型社會事件為影片主題,講述普通離異夫妻由於孩子外出玩耍被人拐走,從此踏上漫漫尋子之路。在尋找孩子過程中,與其他孩子被拐的父母相互鼓勵,最終在大家幫助之下找到孩子。但找到孩子並不是電影最終結果,還有更多問題等待這對父母與孩子去面對:孩子對親生父母的遺忘,與親生父母之間的隔閡,與拐方養母家庭的緊密聯系。

㈥ 這部電影是什麼

《瘋女淚》又叫《瘋女十八變》

劇情講的是媽媽,但是這是後媽。劇中的女主人公死了丈夫,她帶著女兒改嫁到另一家,而那家有一個小男孩和那個男人的母親,才嫁過去沒多久,丈夫又因為出海意外而死亡,結果他丈夫留下的兒子和婆婆就罵她是克夫命,要把她賣給一個老頭子,她穿孝並且裝瘋導致成交失敗。後來她的小叔子,也就是婆婆的另一個兒子,在外面賭錢輸錢,把祖房給抵押了出去,家道從此中落。她就租了一個很破舊的地方,照顧婆婆和丈夫的兒子,但婆婆始終懷疑,並且偷窺發現好的都給婆婆和孫子,她自己和女兒只在吃白菜渣。中醫說要用肉來做葯引,可是家裡沒錢買肉,婆婆還懷疑她藏了私錢,打翻湯葯,才發現吃的肉是她腿上的,是她割肉的樓,她也為了葯錢和生活過度把親生女兒賣給了一家(兒子智障)做童養媳……婆婆後悔並且拒絕吃葯死了,她一個人帶著前夫兒子,因為勞累過度死了,後來這個小男孩也幡然醒悟……結尾好像是媽媽的屍體被板車拉去要火葬了,兩個孩子(女兒被賣的那一家人同情這個女孩子讓她出來的)追著媽媽邊哭喊邊跑!

㈦ 小花電影觀後感

去年秋天,我學唱了歌曲《絨花》
。歌曲旋律優美,可是我怎麼
也不能理解歌詞的含義。於是,媽媽給我找來了電影《小花》
,我看
完了電影,
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電影的情節和歌曲
《絨花》
緊密相扣,
我終於能夠理解什麼叫做「錚錚硬骨綻花開,漓漓鮮血染紅了她」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戶窮苦人家為了生計賣掉了親生女兒小
花,種種巧合,
他們又收養了一對紅軍夫婦留下的女嬰,並給這個女
嬰也取名小花。十幾年後,哥哥趙永生和小花失散了,哥哥投奔了革
命隊伍,在一次戰斗中身負重傷,被女游擊隊長翠姑所救。哥哥看到
翠姑酷似自己的母親,
認定翠姑就是當年失散的親妹妹。
小花在解放
軍中打聽哥哥下落時,巧遇親生母親周醫生,母女相逢卻互不相識。
就這樣,
最後證實了翠姑就是當年失散的妹妹,
而小花也找到了親生
父母。
十幾年前失散的親人在戰火中又一次重逢,
共同的理想讓他們
又聚到一起,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
翠姑發現戰斗中身負重傷昏迷不醒的哥哥趙
永生後,為了盡快安全將他送到醫院搶救,要翻越多個山頭。他們在
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進,
當遇到陡峭的階梯時,
為了不讓昏迷的趙永
生從擔架上滾落下來,翠姑雙膝跪地爬上階梯。她褲子磨破了,雙膝
流出鮮血,
陡峭的階梯上到處是她的汗水和鮮血。
可是她仍然忍住劇
痛堅持爬過階梯,
最後將趙永生安全送到後方醫院。
在翠姑忍著劇痛
在階梯上攀爬的時候,
《絨花》的旋律在電影中響徹起來。這是整部
電影最震撼我的一幕,我終於能夠體會歌詞所寫的:
「錚錚硬骨綻花
開,漓漓鮮血染紅了她」
,翠姑為了素不相識的革命同志,甘願以膝
做腳,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流汗流血。她的鮮血染紅了「絨
花」
!她能這樣做,心中該充滿了多麼偉大的力量啊!這種力量的源
泉是她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

現在是和平年代,
安逸的生活讓我們很難體會戰爭年代無產階級
戰士的偉大追求。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自立
的人。也許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嗎?我想說,這當然不簡單!我們
這些二十一世紀出生的幸福兒童,
生活在科技發達的時代。
優渥的家
庭環境,獨生子女的生活現狀,讓我們知道消費知道享樂。可是,優
越的環境是誰提供的呢?是我們的父母。
父母們努力工作,
為的是什
么?不就是希望我們長大了能自立,
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嗎?我
從長輩們的談論中得知,
現在有些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成了
「啃老族」

顧名思義就是不工作,
靠父母養活。
是啊,
不管學習也好,
工作也好,
都很辛苦,
哪有呆在家裡讓父母照顧舒服?可是,
父母辛苦了一輩子,
養育我們長大,到老了,做子女的不但不能孝敬父母,反而要他們繼
續養著,父母們該有多痛心啊!我有一個勤勞、善良、百般照顧我的
媽媽,一個辛勤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的爸爸;我是他們唯一的孩
子,為了我的健康成長,他們做了每一件他們能做到的事情。而他們
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努力學習,將來做個自立自強的人。為此,我下
定決心,我將來絕不做「啃老族」
,我一定要做一名自立的人。

㈧ 求講述70 80 90 年代的電視劇 電影

1、《沙家浜》

2、《智取威虎山》

3、《小花》

4、《冰山上的來客》

5、《年輪》

6、《北大荒》

7、《孽債》

8、《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9、《夢開始的地方》

10、《空巷子》

11、《空鏡子》

12、《幸福像花兒一樣》

13、《青春的童話》

14、《我的美麗鄉愁》

15、《陽光燦爛的日子》

16、《美人草》

17、《雲水瑤》

18、《有話好好說》

19、《那人那山那狗》

相關介紹:

(1)《沙家浜》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並稱為八大樣板戲。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改編成京劇的《蘆盪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2)現代京劇劇名。《沙家浜》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並稱為八大樣板戲。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改編成京劇的《蘆盪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3)《小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劇情片,由黃健中、張錚執導,唐國強、陳沖、劉曉慶等主演,於1979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在解放戰爭時期,桐柏山區一戶窮苦人家為生計賣掉了親生女兒小花,之後又收養了地下黨員留下的女嬰,他們給這個女嬰取名也叫小花,十幾年後,失散的親人在戰火中又一次重逢。

(4)《冰山上的來客》於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由趙心水執導,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鬥智斗勇,最終勝利的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該片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獎。

(5)《年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根據梁曉聲的同名小說《年輪》改編拍攝的,張士會等主演。該劇描寫的是東北哈爾濱幾個知青的聚散離合的故事。該片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引起知青群體的共鳴。本片榮膺1995年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之一。

拓展資料: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2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745餘部。2013年全年總票房217.69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18195塊。

㈨ 幼時看過那部電影,大概劇情是一個老頭養了四個孩子,小女孩是親生的 教他們武功,大師兄被老頭賣進宮做

《劍奴》 電影講述在時局動盪的明朝崇禎時代,亂世之中人們相互出賣和利用的故事,頗有徐克新武俠電影的味道。以賣唱為生的舞娘(陳寶蓮)以父親相依為命,他父親卻是隱匿江湖多年的武林中人。他慳吝狡詐,狠心將收養的三個小孩賣與他人。他們即是多年以後的名妓的葉紅艷(倪淑君),殺手獨孤(樓學賢),和皇上的寵臣李公公(莫少聰)。葉紅艷以美驅使孤獨,做起殺手生意。舞娘的父親最終被小師弟李公公所殺,更安排舞娘被送到葉紅艷的古月庄靠出買色相為生。舞受盡凌辱,成了葉的洩慾工具,在葉的影響下,轉而亦變得心狠手辣。她聯合李公公,挑撥葉和孤之間的關系,使得葉死於孤獨的劍下,又下毒毒死了孤,最終卻落得被李公公咬破舌頭,成為一個流落街頭的啞巴。而當年的小師弟而今的李公公也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在他小時候 劇照師父以做公公可以吃雞腿為誘餌,將他賣進了皇宮,而今權傾天下卻在也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他卧於塌上隱約之間又見到當年師父和師兄妹四人重新相聚.四人談笑之間,相互數落,盡顯卑鄙齷齪之狀。狂笑之間,他飲下毒酒,吐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