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析《魯冰花》下的教育觀, 催淚神片,請備好紙巾
文/庸俗的老阿姨
《魯冰花》是楊立國執導,1989年上映的作品,電影獲得第26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在內的六項大獎和提名。這部影片反映的是60年代台灣的教育方式。
主人公古阿明是一個成績不好,上課搗蛋,大人眼中的典型壞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因為勞累去世了,從此他和父親、姐姐依靠茶園、養豬相依為命。
古阿明雖然成績不理想,但他卻非常有繪畫天賦,一次偶然機會遇見他的人生導師郭雲天,別人眼中的壞學生在郭老師那裡卻是一個天才,郭老師很器重古阿明對於繪畫的那份靈動,推薦他的畫參加兒童畫展,沒想到被鄉長的兒子頂包,郭老師忍受不了學校污濁的環境,憤慨辭職,帶著古阿明的畫離開。
古阿明備受打擊,參加不了期待的畫展,連唯一欣賞他的導師也離開了,心情鬱郁寡歡,最終因為肝病離世。不久後被郭老師帶走的那張畫得到了國際大獎,古阿明成了眾人眼中的天才,只是可惜,他再也不能感受這份榮譽,這個世界失去了一個繪畫天才。
落後教育理念下的悲劇,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學會因材施教,促進個性發展。
在學校古阿明的成績是班上的倒數,也總是違反校規,他和其他成績優異、不會違背老師意願的同學格格不入,因此得不到老師的青睞,古阿明的繪畫天賦也被淹沒,最終凋亡。
後來得獎後,姐姐上台講的那段話直擊人心:「今天大家都說他是天才,沒有得獎之前只有郭雲天老師說他是天才。他想用一張很大的紙,用很多的蠟筆,畫給全世界的人看,雖然風景還在,可是全世界的人都看不到他畫的畫了,永遠都別想看到!」
他還是那個他,從未有改變,一個獎卻改變了他在別人眼中的地位。就如大家只會關注冷冰冰的分數一樣,你分數高,就是大家眼中的好學生,分數低就是扶不上牆的爛學生,在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下很多有自身天賦的人被無情淘汰。
促進學生創新精神
良好的教育一定不是禁錮學生的思想,而是使學生能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影片中,鄉長的兒子和古阿明是鮮明的對比,他是眾人眼中的三好學生,成績好、又聽話,可是社會真的需要這樣可以復制的好學生嗎,老師沒有出題目,他的畫便無從下手,要畫教室,他需要先把教室里的桌椅數一遍,他的作品永遠都是中規中矩,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的,沒有自己的靈魂,毫無創新。
而古阿明的每幅畫都有它獨特的意義,太陽是藍色的,是為了不讓父親被曬傷,他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注入到自己的作品裡,故事感很強,也能打動人。姐姐和郭老師一直為他感到高興,郭老師一直強調兒童要學會幻想,倒不一定要畫得像。孩子的表達包含了,他對世界的認知和情感,而這種認知和情感是獨一無二的、是豐富且獨立的。
藝術源於生活,兒童本來就該純真,往往是大人的教導,變得什麼都不敢做,孩子的世界,除了吃和玩,還有想像,畫畫不在於畫的像不像,而在於想像力和創造力。現在我們的教育沒有特色,一個模式,以孩子是否聽話為標准,不準調皮搗蛋,否則老師就難管理,家長就會很難受,最後教育出來的孩子就像是生產線上出來沒有特色的作品,所以我們的學生缺少創造力,
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好的教育一定是貼近生活的,而不是紙上談兵。
一天,郭老師發現古阿明幾天沒有來上課,得知是因為家裡茶園的茶蟲太多,要幫父親捉茶蟲,郭老師立馬帶領學生來到古阿明家的茶園,一起幫忙捉茶蟲,學生感受到了夕陽、茶樹、茶蟲等,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像力,這一次,鄉長兒子的畫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作品。
而古阿明這幅《茶蟲》也得了全國大獎,而這種由想像力,所激發的創造力才是這個社會需要的東西。實踐可以讓孩子感知真實的美,我們經常說,孩子是希望,而這個希望的意義就在於,我們下一代認知世界的方式,要比我們更豐富。
對於教育這塊,我很欣賞霍思燕和杜江對他兒子的教育方式,記得在《爸爸去哪兒》第一次見到嗯哼,他就驚艷到我了,他和別的孩子完全不同,有自己的神思維,杜江問嗯哼:「飛機為什麼會飛」嗯哼下一秒說:「因為它有噴射引擎,用力旋轉就可以飛」。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父母,父母一定要守護好孩子的精神世界。
階級分化弊端
學校只有一個派去參加繪畫比賽的名額,郭老師推薦繪畫天賦更高的古阿明去,結果遭到學校其他老師的質疑,他們一致認為鄉長的兒子更有資格,說白了,就是為了討好能帶給他們利益的人,他們不願得罪鄉長,在利益面前,他們放棄了真理。
從這里也反映出郭老師和古阿明有著相同的遭遇,他們是一類人,郭老師反對落後的教育和官僚作風被排擠在團體外。因為各自家庭背景的原因,最終全國第一也沒有敵過縣城第二。
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不分貴賤的。如果教師、校長、教育行政長官是必須要嚴格聽從上級命令的,教育的評價標準是考核,數據,績效,那麼教育就變成了一環接一環的利益漩渦。利益漩渦中,大多數人是受害者,最後一個個變成情緒高壓鍋,最終又反彈於社會。
通過這部多年前的影片,不禁帶給我們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當下需要怎樣的教育觀?如何做好教育?在那個一窮二白、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國家把重心放在謀求經濟發展上,很多制度不夠完善,推崇應試教育,我們都是能夠理解的。
但在如今如此發達的社會里,是否還有像古阿明這樣的悲劇存在?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待自己的子女,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尊重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樹立自己正確的教育觀,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培養自身的社會素質,做一個合格的國民。
❷ 幫孩子提升數學成績的電影
很多父母都發愁,為什麼做了那麼多題,孩子還是對數學抵觸,成績那麼總上不去呢?不如讓孩子看看數學電影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幫孩子提升數學成績的電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幫孩子提升數學成績的電影
01《數學的故事》
豆瓣9.0高分的BBC經典數學紀錄片,一共四集,講述數學的起源,最值得推薦的影片。
豆瓣網友“雨宮螢 ”:
適合給10歲左右的小朋友看,用來激發探究數學世界的興趣。
豆瓣網友“Sophie Z”:“一共4輯,很精緻,講到中國的數學時驚喜了。”
前兩集講述數學的起源,主要是各文明古國的先輩們在生產生活中的發明和創造。第三集主要介紹自希臘帝國滅亡之後、工業革命之前的數學世界,第四集是最近300年的演變歷史。
通過對數學的溯源和生動案例講解,讓孩子不再覺得數學只是一門充滿公式,看起來冷冰冰的學科,真實的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02《阿蘭.圖靈》
孩子不可不知的數學天才的一生!與勇敢智慧的心靈做伴,遠勝於一切枯燥又強迫的說教!
豆瓣網友“Azure“:
久仰大名但居然對其一無所知,不能忍。
豆瓣網友:
看似平凡的紀錄,道出圖靈的不凡人生。
阿蘭·圖靈(Alan Turing)這個名字無論是在計算機領域、數學領域、人工智慧領域還是哲學、邏輯學等領域,都可謂“擲地有聲”。
走進天才真實的一生,在孩子的心靈中播下一顆種子。當普通人尚未感受到數學之美時,讓榜樣的力量帶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03《概率知多少》
最有趣的統計學節目,通過世界各地的奇人奇事和生活實驗,講述某一事件發生的概率,從而拓展出另一些數學知識。
豆瓣網友“zhezi”:
很適合初中生看,淺顯易懂。
豆瓣網友“代替你”:
一張紙對折五十次的厚度相當於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孫女在醫院公用電話接到心臟病發的外公撥錯號碼的電話,因而救了他一命,如果這還是概率問題,那世界上沒有別的問題了。
你知道,一張紙如果對折50次,會有多厚嗎?答案出乎意料,居然高達1億5000萬公里,相當於人類從地上到太陽的距離……這種不可思議的增長速度,就叫做“指數增長”,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數學方法。
沒有比好奇心更能激發人向上的了。快幫孩子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一起來了解下吧!
04 約翰·納什:《偉大的瘋狂》
最有教育意義的奧斯卡獎影片《美麗心靈》原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真實的一生。
豆瓣網友“布 ”:
居然把我看哭了!尤其是66歲諾貝爾鞠躬的瞬間,淚奔呀!
豆瓣網友“文心孤竹”:
在這部紀錄片里可以看到《美麗心靈》男主角納什的真身,天才和瘋子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就看你身邊的人對於天賦的尊重和對於異類的包容。
他是偉大的博弈論大師之一,提出了著名的納什均衡的概念。他二十歲成就驚人,三十年中始終瘋癲,五六十歲摘得諾貝爾桂冠,一生傳奇又坎坷。
導演在最後,還說了一席讓人深思的話:“我們要去欣賞一個人在某些方面的天賦,即使他有些古怪,看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那些人通常都是有真正非凡的洞察力。”
05《地平線系列:一根繩子有多長?》
BBC Horizon(地平線)系列的紀錄片之一,至今已有53年的歷史。內容豐富、講解生動,非常適合給孩子啟蒙。
豆瓣網友“畢業戰士175”:
How Long is A Piece of String?數學之美,物理學之美。
豆瓣網友“sai ”:
哈哈哈,真逗,從沒看過純科普的片子可以拍的這么有趣。
一根繩子到底有多長?這個簡單到眾所周知的提問,看看他們如何“花樣百出”地詮釋一條繩子的長度。艾倫驚人地發現,自己手中這根有限長度的繩子,在原子標度下,居然是無限長。甚至,至少在理論層面上,這根短小的繩子將很可能創建一個將世界陷入末日的黑洞。
06《新星:數學大謎思》
從大自然極富趣味的細節切入,帶觀眾接觸最可愛的數學,如果您家孩子對數學老是提不起興趣,那更要陪他一起觀看此片啦!
豆瓣網友“地中海的常青樹”:
挺好看的啟蒙片,花瓣數列,松果數列,數學無處不在。
豆瓣網友“蜜思旺德福”:
三年級可看,斐波那契。後續需要成人給小概解釋伽利略等,故事性強,畫面美。
把幾朵花放在一起,你可能會從中讀出13世紀希臘數學家發現的斐波那契數列:1,2,3,5,8,13……這個數列時常出現在大自然中,比如向日葵的種子、松果的底部。
更讓人驚訝的是,動物的數學能力遠超人類的想像。比如,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就特別聰明,在沒有任何標示的情況下,它們可以自己選出數值更多的食物。
數學散步在大自然的各個角落,大自然比人類更懂它!
07《統計的樂趣》
上過TED演講的明星教授Hans Rosling,用新奇的方式、先進的技術和幽默的語言,給我們講述最有趣的統計案例。
豆瓣網友“海默91”:
主持人是個非常可愛的老頭!上他的課我覺得每個人都會真心實意愛上統計學的!
豆瓣網友“DandyDandy”:
學了兩學期統計和概率,完全沒感受到其中樂趣,尤其在中國更難感受它的用處和樂趣了。趣味科普片,片尾曲激萌!
統計學並不遙遠,從日常生活到科學研究,到處都有它的蹤影,統計學也並不枯燥。
比如,平均數是統計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光看它,卻會得出一個荒謬結論:把馬雲和6個窮人放在一起,平均每個人都坐擁好幾個億的財富。
08《密碼 The Code 》
BBC紀錄片,共3集,從“數字、形狀、預測”三個方向來探尋隱藏在宗教、建築、藝術、生物等大自然和人類生活中的數學奧秘。
豆瓣網友“Anna”:
那些看似隨機混亂的事物,背後都存在一個密碼。一個微小的改變,在未來就是巨大的變動。
豆瓣網友“紫蘇“:
對理科來說應該是基礎的科普片吧,但是對我這個文科生來說已經很長知識了。科學真是美呀,自然當中的奧秘真是美呀。
從宏偉的大教堂,到北美的周期蟬;從多佛比目魚,到蜿蜒的海岸線;從海洋深處的鸚鵡螺,到美妙的音樂;從繁忙的機場,到浩瀚的星空……它們構成了充滿了數字的抽象的密碼世界。
數學規律、幾何定律,影響了生物的繁衍,影響了星體的運行,支撐著教堂的穹頂。
❸ 韓國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老師把幾個成績差的學生聚中管理最後都考上的電影好像男主角是金秀路
《學習之神》改編自日本漫畫《高考傳說之最差學生考上東京大學》。劇集由柳賢基執導,金秀路、裴斗娜、俞承豪、邊熙峰、高雅星、朴智妍、李玹雨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在一群倒數的劣等生們進入為考進名門大學而設立的特別班開始學習並漸漸成長、漸漸養成思考的能力並計劃人生,並且最終實現自己的大學之夢的故事。
姜錫浩看到排名倒數的劣等學校炳門高中毫無希望的情況,決心要把學校起死回生。唯一的方法是培養出考取首爾大學的學生。姜錫浩預測的是,如果炳門高能逐年增加首爾大學錄取生,更多的學生就會報名炳門高中,那麼學校隨之就能克服財經危機,進而能獲得名牌高中的名譽。學校允許姜錫浩開設入學特別班,其條件為在三天之內召集五名學生並到7月模擬考試把學生們的成績提升到首爾大學報名分數的70%水平。而這學生五人組中最後以吉草葉(高雅星飾)、黃柏賢(俞承浩飾)、吳豐久(李燦浩飾)三位考上天下第一大學合格線為結尾,不過俞承浩放棄了就讀天下第一大學而另外報考了志願讀醫,另外兩位學生主角羅賢智(朴智妍飾)和洪燦斗(李玹雨飾)雖然沒有過分數線,但二人都選擇了美術和舞蹈兩樣自己最愛的項目繼續努力。
❹ 有沒有一些電影,上面是講類似於一名成績不好的學生,最後考的很好的電影,要勵志點的,最好是講英語的
《叫我第一名》是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最後成功的故事
《阿甘正傳》
《風雨哈佛路》一個很可憐的女孩最後成功的故事
《弱點》
如果是電視劇我倒是能推薦很多呢
❺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電影大概講的是一個小男孩成績很差,在老師的建議下被家長送進問題兒童學校,在那裡遇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