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看了一部電影,好像是回憶的那種,有兩個男主吧大的叫劉浩小的叫林深海還是什麼的很感人呢,
電影《壞孩子的秋天》
主要人物:
劉 浩:15歲,父親坐牢,從小被母親養大,出身卑微的街頭小混混。
劉 露:34歲,善良,可憐的單身母親,劉浩的媽媽。
林深海:11歲,林守業的兒子,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喜愛小提琴。
林守業:39歲,退伍軍人,環藝工程師,一個孩子氣的好父親。
戴夢夢:38歲,林深海的媽媽,長駐澳洲做貿易。
張立國:39歲,林守業的好朋友。
其他人物:
夏老師 張宇龍 林偉亮 王玥月 小武
2010 年夏天,成長為青年的小孩來到家鄉舉辦小提琴演奏會,在每一場演出以前,都會問所有觀眾,認不認識他哥哥劉浩。這段急切的對話和整個演奏會的氣氛格格不入,這讓演奏會的主辦方很尷尬。於是,某場演出結束,小海開始給大家講述自己和劉浩13年前的故事。
1998年,小海11歲,劉浩15歲。小海是貴族學校的優秀學生,小提琴能手,母親出國海外,父親全力照顧他;劉浩被學校開除,成天混在街頭,父親坐牢,母親開了個小酒吧勉強度日。兩人走在一起,是由於他們共同的孤獨。
小海雖有父親林守業照顧,可是父親卻並不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出生軍人的林守業只懂得笨手笨腳地勉強維持小海的日常生活,卻不懂和小海交流。小海在學校受同學欺負,林守業只會帶他去見老師,對於當時的孩子們來說,這樣「吃奶」的行為是很丟臉的,小海被變本加厲地欺負,他只有忍氣吞聲,不告訴林守業,漸漸地,性格開始變得孤僻、自閉。
直到一天,被同學欺負的小海遇到了劉浩,出於無聊,劉浩趕跑了這幫以多欺少的初中生,卻沒想到,他不經意的行為卻得到小海熱情的回報。小海把劉浩當成自己的哥哥,向他傾訴自己的孤獨感,而兩個孩子的孤獨感又是不謀而合的,小海的琴聲成了他們彼此溝通的道具,有了這個弟弟,劉浩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溫暖。
林守業震怒了,自己的孩子居然和這樣一個不上學的壞孩子混在一起!處於父親的責任感,林守業幾次找到劉浩的家長劉露,希望她的孩子不要帶壞了自己的孩子。沒想到,他的舉動引起了劉浩的誤會。劉浩以為林守業是在接近自己的母親。
劉浩曾經有過童年陰影,他媽媽曾經再婚,而繼父對他大罵交加。他害怕接近他母親的任何一個男人,而這一次,這個男人卻是因自己所謂的「弟弟」,而出現的!而且更當他得知小海還有媽媽後,劉浩的憤怒不可遏制,他好容易被小海打開的心扉又緊緊地關閉起來。他固執地認為,小海利用他的感情,欺騙了他。
面對劉浩的質問,小海不知所措,兩個人究竟應該怎麼辦?出於沖動,兩個孩子決定去尋找劉浩失去的東西,包括他單戀過的女孩,還有他在雲南服刑的父親。
兩個孩子的不告而別把家長們嚇壞了,小海的媽媽從海外趕了回來要和林守業離婚,劉露也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擔心自己兒子一時沖動做出傻事。家裡面鬧得一團糟。
而兩個孩子卻一路上重新試著溝通,慢慢接近彼此的心靈,一路上的崎嶇,讓兩人團結起來,在小海的鼓勵下,劉浩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被小海純潔的心靈慢慢融化。最後,雖然他們沒有找到劉浩的父親,但劉浩卻找到了自己的靈魂。
這天晚上是劉浩的生日,小海賣掉心愛的小提琴為劉浩買了人生的第一個蛋糕,兩個孩子淚流滿面吃掉蛋糕,彼此祝福,踏上了回家的路。
故事講完,所有人被感動,第二天的音樂會場換了海報,上面大大的幾個字。
「哥,你在哪裡?」
㈡ 關於小提琴的電影或電視劇
《和你在一起》
《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
《今生情未了》
《紅色小提琴》
《梅紐因-世紀小提琴》
《小提琴與壓路機》
《屋頂上的提琴手》
《從毛澤東到莫扎特》
《向左走,向右走》
《巴爾扎克和小裁縫》
㈢ 電影!!講述一個小提琴老師和孩子們爭取保留小提琴課 最後在卡內基演奏 請問什麼電影
這部美國影片是《弦動我心》,土豆網搜「茉莉音樂文化藝術中心」,裡面會有這部影片,以及其他與音樂有關的電影。希望你喜歡,新年愉快~~
㈣ 最後的慰安婦電影中的妍熙叫什麼
名字叫:韓佳英,別名:문시호。出生日期:1986-09-07,星座:處女座。
故事以一個老太太恭子的回憶為主線,恭子聽到一條新聞 日本承認慰安婦 ,接著回憶。那是一條船,船上有很多不同國籍的女人,她們不知道這條船要去哪裡,有的是上街被人抓來,有的是騙來打工。
最小的是只有十四歲朝鮮女孩的順貞,拉小提琴的妍煕,還有中國南京的女教師丹丹,還有日本的藝妓恭子,三個女孩在慰安所的故事。在那裡死太容易了,像順貞一樣上吊,難的是活著。
有時候會想,活著是為什麼?那裡的生活太慘了。活著沒有一點意義,一天最少要接待三十名日軍,來月事也是一樣。有的女孩得了性病,被愚蠢的管理者用消毒水治療,在哺乳期,孩子就放在一邊,女人就那樣躺在床上。
她們偶爾還要外出接客,一個個人就躺在火車車廂里的地板上,一個一個的距離不到半米,簇擁的日本人一個接著一個在身體上上下抽插。我看得到男人的表情,更忘不了那些女人一個個掙扎的面孔。
女人抗拒的力量簡直太弱小了,得到的是巴掌的揮舞,皮帶的抽打以及大皮鞋的踩踏。那是忘不了的噩夢。
同病相憐的三個女人團結在一起,為對方著想,活下去就能等到勝利的那一天。而勝利的那一天對女人也沒有什麼用,他們會把所有的人召集在防空洞然後全部殺害,沒有人性的一群魔鬼。
(4)母親教拉小提琴三個孩子電影擴展閱讀:
本片由韓國新生代演員韓嘉穎、金美美、李小龍主演,韓嘉穎飾演韓國慰安婦,京子出生於日本藝妓,金美美飾演,李小龍飾演來自中國的丹丹。換言之,萊伊和丹丹的角色是命中註定的。
長得甜美的李莉,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日本人,精通中國、日本和韓國三種語言,還有一個中文名字「李莉」,聽上去很好聽,記起來也很容易。這使得她善於猜測和把握角色,塑造人物形象。
影片講述了三名來自韓國、日本和中國的年輕女子被日軍的慰安婦預備役部隊摧毀的故事。據製片人張寶榮介紹,導演林銳在中國吉林拍攝時,遇到一位曾經是日軍慰安婦的中國老太太。這部電影的劇本是以她的口頭記憶和藝術創作為基礎的。我妻子和祖母現在都死了。
㈤ 一個女會拉小提琴.帶2個孩子.丈夫是海軍離婚了.請問這是哪部電影
【原 片 名】Music of the Heart
【外文別名】50 Violins (USA)
Fiddlefest (USA)
【中 文 名】弦動我心/心靈音樂
【出品公司】米拉麥克斯製片公司(Miramax, USA)
【出品年代】1999
【上映日期】1999年10月29日 (美國)
【影片級別】PG 級(簡短的語言和感官)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166943/
【IMDB評分】6.4/10 (3,101 votes)
【國 家】美國
【類 別】傳記/劇情/音樂
【導 演】威斯-克雷文(Wes Craven)
【主 演】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安吉拉-貝塞特(Angela Bassett)
葛洛麗婭-伊斯特芬(Gloria Estefan)
【文件格式】XviD + AC3
【文件大小】2CD 49x15MB + 49x15MB
【視頻尺寸】608 X 320
【影片長度】107 Mins
【對白語言】英語原聲
【字幕語言】英文/韓文/日文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有關女性自我實現的故事。面對丈夫的背叛,羅伯塔(梅麗爾-斯特里普飾)的世界轟然坍塌了。多年來,她隨著在海軍服役的丈夫四處奔波,已毫無個人事業可言。現在這一切都幻滅了,她必須重新自食其力,同時還得撫育兩個幼子。背井離鄉的羅伯塔來到全國最亂的紐約東哈林區。除了資質、韌性和往日攢下的50把小提琴外,她已一無所有,教孩子們拉琴成了她謀生的惟一選擇,但來自各方的懷疑讓她苦惱。重壓當頭,羅伯塔的激情感染了學生,混亂不堪的街區里傳來了美妙的音樂,人們駐足凝聽。羅伯塔成功了。然而好景不長,音樂教室維持了10年後,校方突然決定撤資,羅伯塔面臨事業擱淺的危機……
《心靈之曲》告訴那些對夢想望而卻步的人們:不管生於何門,阻撓幾多,只要堅持下去,並篤信自己,那麼一切不可能都會變得水到渠成。片中的羅伯塔遇到來自家庭和事業的重重阻力,但她堅守做人原則,在逆境中決不輕易言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她點化了出身卑微的孩子們的音樂稟賦,而孩子們的靈氣則讓死氣沉沉的教育體制嘗到了僵化的苦頭。
恐怖片出身的導演
此片原名《50把小提琴》,以1995年獲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小小奇跡》(Small Wonders)為藍本,故事的原型為紐約東哈林區的小提琴教師羅伯塔-加斯帕里-切瓦拉斯。由以《猛鬼街》、《奪命狂呼》等賣座恐怖片聞名的威斯-克雷文擔任導演起初著實令人大跌眼鏡。其實,克雷文是一位果敢、幽默和有創新意識的電影人,他1984年自編自導的《猛鬼街》賦予青春恐怖片全新的涵義,而《奪命狂呼》I、II集均取得了超過一億美元的本土票房。在拍完《奪命狂呼II》後,克雷文感到自己在恐怖片風格上似已走到極限,因而一直希望借一部正劇轉型。當過老師的他十分欣賞紀錄片《小小奇跡》,於是產生了將其改變為劇情電影的沖動。事實證明,克雷文的嘗試是成功的,其駕馭正劇的才能令人刮目相看。
將真實故事搬上銀幕頗費了一番周折。首先它遭到了故事原型加斯帕里本人的反對,因為原來的紀錄片已很好地交待了一切,況且她也不願向好萊塢出賣自己,更別提對恐怖片出身的導演了。就在她心懷芥蒂、舉棋不定時,紳士風度的克雷文拜會了她,「我本善良」的加斯帕里最終同意了,但條件是必須尊重事實。
斯特里普擊敗麥當娜
其實,女主角羅伯塔原屬意麥當娜扮演,為了能勝任角色,麥當娜已苦練了數月小提琴演奏,還親自跑到紐約觀察人物原型的一舉一動。可惜的是,由於與導演克雷文在對人物的表現方式上見地不同,麥當娜最終無緣此片。
演技舉世公認的梅麗爾-斯特里普曾11次獲奧斯卡提名,兩次獲獎。她1977年以《朱麗婭》一片嶄露頭角,後來拍的《蘇菲的抉擇》、《克萊默夫婦》、《走出非洲》、《獵鹿人》等均屬影史掛名之作。她能與克雷文合作頗費了番周折。在《心靈之曲》之前,斯特里普沒看過克雷文的任何影片,只聽過他的電台訪談節目。由於檔期問題,她起初對克雷文的邀請婉言謝絕。即便後來被克雷文的誠意打動接下來後,鑒於所飾角色的小提琴手身份及其心理、情感的復雜,斯特里普也覺得難度極大。為了能在銀幕上拉琴,斯特里普堅持每天練琴4—6小時。雖然以前不懂任何樂器,但經過兩個月的苦練,斯特里普已可獨立完成全部要求實拉的鏡頭。此外,由於演的是小提琴高手,斯特里普在拉琴時還得盡量顯得優雅自如,這可難為了她。在拍攝過程中,斯特里普發現,那些沒拍過電影的琴童們對她的拉琴水準表現得十分得意,她說:「當他們發現老師拉得更差時,那份自豪勁兒就別提了。」盡管孩子們各個都有兩下子,但演的畢竟是初學琴的兒童,因此工作人員得使出渾身解數讓小傢伙們拉得差些再差些,於是這些孩子一會兒換肩,一會兒換手,一會兒調錯弦,真是熱鬧非凡。
斯特里普認為,演羅伯塔這樣的專業人士比演虛構角色難得多。在拍攝時,她試圖忘記真正的羅伯塔,而努力在銀幕上呈現一個腳踏實地的堅強女性。斯特里普的藝術造詣是毋庸置疑的,她極有可能憑此片第12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正如克雷文所言:「斯特里普的身上完美地結合了高雅和智慧,她的親和力令我們激賞。」
兩片亮麗的綠葉
流行歌手葛洛麗婭-伊斯特芬曾於1994年、1996年兩獲格萊美獎,這次是她初上銀幕,扮演熱心、不安分的女教員伊莎貝爾,在羅伯塔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伊斯特芬對能與斯特里普合作雀躍不已,當斯特里普演戲時,伊斯特芬潛心鑽研她的一顰一笑,而斯特里普也大方地不吝賜教,兩人合作相當愉快。此外,伊斯特芬還與青春組合樂隊一起,為影片配唱了同名主題曲。
安吉拉-貝塞特曾因在《與愛何乾》中扮演蒂納-特納獲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這次她演的是冷麵熱心的中學校長珍妮特,其特有的內在神韻揮灑得淋漓盡致。
輝煌的結尾
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行的小提琴演奏會是劇組拍的最後一場戲,這也是全片的高潮點。事實上,這時斯特里普接觸小提琴也就剛剛4個半月,就得硬著頭皮在卡耐基音樂廳獻藝了,而且是當著好幾個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手演奏巴赫的作品。當接觸到小提琴高手們鷹一樣的眼睛時,她形容自己簡直要暈過去了。這是卡耐基音樂廳108年歷史上第五次向電影攝制組提供場地使用權。實拍那天,主要演員、數十名小提琴手、10位世界頂尖樂手和2000名群眾演員將音樂廳坐得滿滿的。拍攝行將結束時,紐約市負責教育事務的官員親自趕來,表示將繼續支持加斯帕里的東哈林音樂教室,這無疑為《心靈之曲》的拍攝工作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本片為著名女演員Meryl Streep贏得了第72屆學院獎女主角獎提名,這是她演藝生涯中,第10次獲得這一獎項提名,也是她第12次,獲學院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