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孩必看的十部電影教育
1、《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在鄉村教學的女教師的故事,深刻描繪了教育對於每個孩子的重要性。
2、《天堂回信》:影片通過孫子去看望爺爺,卻發現爺爺永遠睡著,寫出了一封永遠不會回復的信件,讓孩子懂得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
3、《背起爸爸上學》:講述了一個生長在山區里的孩子,一邊照顧父親,一邊上學的勵志故事,展現了堅強和責任感的價值觀。
4、《走路上學》:描述了兩姐妹為了去山的另一邊上學,而不得不每天都走著危險的細繩索道,強調了教育的不易和求知的決心。
5、《草房子》:展現了住在草房子裡面的桑桑和他爸爸,在這個小山村裡面讀書、玩耍的故事,傳遞了純真和快樂的生活態度。
6、《美麗的大腳》:描述了處於西部落後地區的農村婦女經歷了許多困難,但她沒有放棄,反而不斷努力,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7、《遙望南方的童年》:主人公為了幫助留守兒童學習,做了許多努力,這部電影的情感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關注留守兒童問題。
8、《媽媽你真棒》:講述一位失去親生母親的初中生意外獲得了一個有著媽媽基因的機器人,展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關系,傳遞了母愛的力量。
9、《一生只為一事來》:在偏遠大山深處的艱苦條件下,主人公以最質朴的信念堅守初心,為大山裡的孩子帶來了重大命運變革,展現了教育的力量。
10、《奔跑的少年》: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教育的故事,通過主人公的努力,展現了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未來的希望。
Ⅱ 我要上學趙小蓮版電影的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我要上學趙小蓮版電影的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要上學趙小蓮版電影的觀後感 篇1
前幾個月,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看電影的活動,我雖然沒有和其他同學一樣,到會議室去看,但是我也聽同學們為我講道,這部電影名叫《我要上學》。
《我要上學》主要講了:山村五年級女生趙小蓮面臨因山洪暴發,父親不幸離世,家中債台高築的狀況,在母親的力勸下,只好輟學與債主三寶邊打工邊復習。在二喜叔和學校田老師的幫助下,她重新得到了自己的權利——回到了學校,開始了新的上學夢。故事情節朴實感人,充滿正能量,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一部當代青少年催人淚下的勵志電影。
這部電影中,最讓我敬佩的是趙小蓮。她的生活環境那麼艱苦,但她還是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回到學校上學。然而在20世紀,也有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可是,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她靠的是什麼?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啊!海倫·凱勒雖然有著殘疾的軀體,但是她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同樣,我們求學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就說這部電影的主人公趙小蓮,盡管自己的'家庭不好,生活的環境也惡劣,但是她輟了學在外面工作也不肯把自己的學業落下,她還想繼續上學,繼續學習。趙小蓮的熱愛讀書,堅持讀書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再看看我們自己,哪一個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帝」、「公主」?爸爸媽媽供我們上學,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用在給我們買好衣服、好吃的上了,自己都不怎麼捨得用錢。而我們卻不好好努力學習,上課做小動作,回家作業不及時完成,導致學習升級下降。父母們是為我們不知操碎了多少心啊!反之,如果我們像電影中的趙小蓮和海倫·凱勒一樣,去勇敢地迎接挑戰,努力學習,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堅實的足跡,那父母就會感到十分欣慰。
看了《我要上學》這部電影,對我的啟發可真大啊!
我要上學趙小蓮版電影的觀後感 篇2
電影主角是一個名叫趙小蓮的女孩,講的是她怎樣利用假期賺學雜費的故事。趙小蓮有兩個弟弟,因此家裡三個孩子上學。放假了,老師對她們說,開學的學雜費是二十四塊八元(以前是二十元),趙小蓮的媽媽就不讓趙小蓮上學了,說家裡沒有錢替她交學費,趙小蓮就決定自己在假期里賺錢。
她先是把家裡的10個雞蛋賣了,賺了兩塊五。又花了一塊七元買了一支筆送給老師(其實是准備兩塊錢賣給老師的),老師給了她五塊錢,她又賺了三塊三元。後來,她通過買賣羊賺了五塊錢。除去路費和給弟弟買糖的錢,她正好賺了十塊錢。她用這十塊錢買了一張車票,和大人們一起去摘枸杞子。當時枸杞子的價錢是兩角錢一斤,她必須摘到一百多斤才夠(媽媽說要有小山那麼高)。開學那天,她滿臉灰塵回到學校,打開一直攥得緊緊的手,對老師說:「這是二十四塊八,我可以上學了!」
真的非常感人!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麼窮、那麼臟的地方(到處都是黃土,一點綠色都看不見)!想一想自己平時那麼不珍惜錢,真是慚愧!我非常敬佩趙小蓮,我一定向她學習!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要上學趙小蓮版電影的觀後感 篇3
今日,我去影院觀影。影片名字《我要上學》。
該影片,以一個生活在西部黃土高原農村的女孩趙小蓮,為了新學期能夠交足24.8元學雜費為故事背景,以趙小蓮為了湊足學雜費而四處奔走、苦苦掙扎為故事主線,向我們全景展示了西部貧困山區兒童的苦難生活以及她們渴望改變生活狀態的決心。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催淚劇。但是,在小主人公趙小蓮身上,我們並沒有看到一個哭泣、垂淚的鏡頭。偏方達人認為,在影院觀影而落淚的人們,並非完全出自於對趙小蓮的同情,而更多的是來源於她面對困難永不低頭的感動。感動的淚水與同情的淚水交織在一起,讓像我這樣的成年人,也回憶起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而我的愛女更是哭濕了整條手帕,我相信,這部電影對於她的成長會有觸動。
但是,透過這些感人至深的鏡頭,我們要看到,影片除了催淚外,似乎還要向我們展示些什麼!那麼,你還能從中看到一些什麼呢?
最起碼會認識到兩點吧:
1、商業的本質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
2、商業本身存在著風險,就好像本片小女主人公,用1.5元買進了一支筆,可是,同樣的一支筆在商店僅僅售價0。8元。
小女孩為了能夠賺到2元中介費,向賣羊大叔講訴自己的這個暑假是如何想賺取24。8元學費的時候,賣羊大叔在前邊抱著羊跑,被累的氣喘吁吁,最後說了一句話:「這羊怎麼就這么沉呢?」當時,在影院的時候,大家都笑了。但是,笑與笑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1、因為下意識覺得好笑的觀眾佔大多數。
2、為了趙小蓮有機會能夠湊齊學雜費而高興的觀眾佔少數。
3、理解了這句話,羊這么沉的原因的觀眾不會笑。因為,這只羊不僅僅承載著一隻羊的體重,更承載了一個女孩對上學的渴望、對追求知識的夢想。如果,需要我笑,我想說,我是為賣羊人感動而笑。
不是只有宣傳廣告滿天飛的大片才會讓人記憶深刻,這樣一部完全名不見經傳的小製作電影,也同樣可以觸動人的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部分。
我要上學趙小蓮版電影的觀後感 篇4
電影《我要上學》反映的是一個來源於真實生活的故事,講述了山村小學女生趙小蓮遭遇因山洪暴發父親不幸離世,奶奶又患上重病的家庭變故,面臨輟學後被迫外出打工的艱難處境,仍不放棄求學的感人故事。故事情節朴實感人,起伏迭宕,真實感人,催人淚下,且充滿正能量,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一部當代青少年催人淚下的勵志電影。電影《我要上學》自5月13日在撫州市開機以來,劇組近百人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精心演繹,細致拍攝,終於順利封鏡。在電影《我要上學》拍攝期間,「求學之路不管一路如何艱難,都雙手緊握」——女主人公趙小蓮不屈不撓的求學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劇組人員與廣大參演群眾的心。為了圓滿完成拍攝任務,劇組人員在天氣炎熱,雨水不斷的情況下,克服了高溫等許多不利因素,按照導演台本要求完成了拍攝任務。
與此同時,在拍攝過程中,他們做到了精益求精,不達要求決不罷休。有時,為完成一個鏡頭的拍攝任務,為力求演員表情到位,導演要求劇組接連拍攝了十多次。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趙小蓮求學的精神,而且展示了撫州城市和黎川農村的美麗自然風景,是一部難得的勵志電影。
Ⅲ 找一部電影,說西部的學校一些孩子要吊著繩索渡過江河去上學的,叫什麼名字急!謝謝
《走路上學》
在電影開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學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環境的險惡。走路上學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馬吉鄉的小學生而言,簡直就是難以實現的夢想。
接著就是瓦娃的鏡頭,家裡沒有玩伴,他獨自在屋頂上玩耍,也不喜歡和家人多說話。瓦娃唯一高興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學,然後聽姐姐講述學校里的見聞,直到後來,他獨自爬上溜索過江上學。
在這種線性的敘述結構下, 電影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讓全片的基調陽光而又溫暖,就像電影《走路上學》的名字一樣,朴實無華,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夠自然流露。電影中幾乎沒有刻意製造沖突的設計,這樣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並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誼所感動。
(3)反應西部貧困兒童的電影擴展閱讀
這部劇有著宏大的主題,它關乎到貧窮、教育、希望和夢想,導演通過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讓娜香和瓦娃姐弟倆的故事緩緩鋪陳,並不動聲色。
比如說瓦娃在房頂上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本領,就是為了能夠獨自溜索去上學,後來隨著姐姐的去世,他備受打擊,幸好最後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長終於可以走路上學,實現了他們共同的夢想。
普通的演員,實實在在的敘事方式,簡單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忍不住引發思考。這部電影不管是和孩子還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著故事中人物的變化跌宕起伏。對於同齡的孩子來說,線性敘述方式沒有任何壓力,就能夠輕松理解。
Ⅳ 上學路上簡介
《上學路上》是一部以《馬燕日記》為創作基礎的電影,以新穎的手法展示了西部孩子求學的故事。影片由山東電影製片廠發行,導演為方剛亮。主演包括楊樹林、艾麗婭和吳旭,影片類型為劇情、家庭類。
影片於2004年9月1日上映,語言為普通話,片長90分鍾。它榮獲了多項國內外獎項,包括第24屆金雞獎的最佳兒童片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最佳編劇獎,以及第28屆德國盧卡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的盧卡斯獎,第20屆伊朗伊斯法漢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金蝴蝶獎,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最佳兒童演員獎,第14屆印度海德拉巴國際兒童電影節的金象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8屆希臘奧林匹亞國際青年兒童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以及聯合國國際青少年兒童電影中心CIFEJ獎。
《上學路上》是一部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節日厚禮,它以《馬燕日記》為創作基礎,以全新的手法表現了西部孩子求學的故事,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西部孩子的求學之路和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4)反應西部貧困兒童的電影擴展閱讀
《上學路上》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這也是影視工作者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一份節日厚禮,山東影視中心希望「用這樣一個國際性的題材感動世界」。 「五個一工程獎」的電影《上學路上》--一部用商業電影理念運作出來的主旋律電影。遵循大眾電影的敘述規則,它成功地講述了一個關注心靈的故事。
Ⅳ 電影《水鳳凰》簡介或觀後感
1、觀後感:
教育是國家的得基石,作為一名教師我是光榮的。看了陸老師的事跡我的內心極其震撼,深知我與他的距離相差甚遠。
他雖然肢體殘缺,但強大的內心和信念彌補了所有的不足,他做了我們正常人都很難做倒的事,他才是我們當中的強者!一個用殘缺的身體壓倒重重困難的巨人,一個用辛勤汗水灑滿西部的大地「希望之星」!教育一線的戰神!我心中的楷模!
2、基本信息
片名:《水鳳凰》水鳳凰 英文名: The Hero with The Boat Shoes 導演:宋海明 主演:潘泰名、陳菲陽、陳康 片長:90分鍾
3、電影劇情
盧榮康是貴州山區的水族青年,自小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膝蓋以下肌肉萎縮,以自製的鞋套在上行上跪行。二十歲那年成為當地一所小學的民辦教師,盧永康深知知識對這些大山裡的孩子們的重要性,穿著自製的「船鞋」挨家挨戶拜訪,把輟學的孩子勸回學校,每次拜訪都要跪行數里山路。盧永康對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處處關愛,感動著孩子也感動了那些一直反對上學的父母們,他執著堅強的精神也吸引了苗族女孩向美雲,最終幫他獲得了自己的一份愛情……第一批學生們參加了中考,並順利考取了初中,盧榮康感到無比欣慰。學生們走了一批又來一批,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盧榮康依然在大山裡教學……後來,在政府的幫助下站了起來,他的學生也都在各個崗位為這個社會做出了貢獻…… 本片於2007年籌拍,由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北京艾美思特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經歷兩個月的實景拍攝,八個月的後期製作,《水鳳凰》於2008年9月10日在貴陽舉行首映。2009年4月亮相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成為30餘部入圍影片之一。入選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工作協調委員會評選審定的《第22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2009年10月20日晚,電影《水鳳凰》在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鄉首次公開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