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赤裸女特工演員表
吳彥祖(Daniel Wu,1974年9月30日-),香港電影演員,祖籍上海,出生於舊金山,於加州成長,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大學建築學系。在1997年前往香港,開始他的電影以及模特工作。吳彥祖在2004年以《新警察故事》贏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以及憑《四大天王》,於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奪得新晉導演獎。
演員:李美琪 飾演角色:Charlene Ching
Maggie Q:(英語:Margaret Denise Quigley,越南語:Ly M? K?,中文:李美琪,1979年5月22日-),父親是愛爾蘭裔美國人,母親是越南人,生於夏威夷州檀香山,香港模特、演員,成名後已回美發展,現為一線美劇演員。2002年出演《赤裸特工》成功打入國際影星行列。2010年,因主演美劇《尼基塔》成為國際著名影星。也成為第一位主演美劇女主角的亞裔演員。其多個性感特工形象,深受各國觀眾喜愛。
演員:安雅 飾演角色:Katherine
安雅:(1977年2月17日-) ,本名吳安雅,台灣女藝人。在台北酒吧「Light Bug」任DJ後因香港傳媒的采訪,簽約嘉禾。多半以美艷性感形象顯現在屏幕前。2012年10月份被香港狗仔隊抓拍,與男友孔眾逛街(孔子後人),證實已懷孕5個月,2013年1月誕下孔子第79代後人。
演員:鄭佩佩 飾演角色:Faye Ching
鄭佩佩:(1946年12月4日-)出生於上海,是香港最早一代的武俠女星,有「武俠影後」之稱。育有3女1子,大女原麗淇,次女原和珍,三女原子鏸和孻仔原和玉。鄭佩佩是首位華人獲得國際獨立製片人協會的「金武士獎」,縱橫影壇十多年,拍過無數電影。2001年演出李安的《卧虎藏龍》 「碧眼狐狸」一角,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項以及角逐奧斯卡金像獎 。2013年,在黃曉明主演的電視劇《精忠岳飛》里飾演「岳母」 。
演員:連凱 飾演角色:Ryuichi (as Andrew Lin)
連凱:(Andrew Lien,1969年8月7日-),香港演員,生於台灣,美國加州大學長提分校美術系畢業,1996年赴港發展,曾參演多套電影同電視劇演出。除了演員身分,目前亦是特效化妝師及特效化妝培訓中心的負責人。
赤裸特工其他演員表:
演員:黃佩霞 飾演角色:Madam M (as Almen Wong)
演員:李幸芷 飾演角色:Jing
演員:盧淑儀 飾演角色:Student murdered in Cage
演員:黎強權 飾演角色:Tattooed Yakuza Boss
演員:陳國新 飾演角色:Mr. Chan
演員:吳嘉龍 飾演角色:G4 Agent (uncredited)
演員:Marit Thoresen 飾演角色:Fiona Birch
演員:Kai Yan Kwok 飾演角色:Little Katherine
演員:Renee Nichole Rommeswinkel 飾演角色:Young Charlene Ching
演員:Mo Ka Lai 飾演角色:Little Jing
演員:Augustin Aguerreberry 飾演角色:Drillmaster
演員:Jude Poyer 飾演角色:Fighter
演員:Michael Clements 飾演角色:CIA Agent (uncredited)
演員:David John Saunders 飾演角色:Bodyguard #2 inside Hotel (uncredited)
演員:Matthew Sturgess 飾演角色:Bodyguard #1 inside Hotel (uncredited)
❷ ..有沒有人看過<R高地>(又名:<羅密歐點>)吖這部電影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部韓國的戰爭驚悚片.所謂戰爭驚悚片,其實就是把懸疑,恐懼放在戰爭背景下.但是這種類型的驚悚片比一般意義上的驚悚片要有難度,因為如果過分突出戰爭背景,會轉移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看完以後覺得這是一部戰爭片.如果過分去強調驚悚效果.那麼觀眾認為沒有顯露出戰爭的背景.所以這種比較細化的類型片,對於導演功力是比較大的挑戰.對於劇本的要求也比較高.看完本片以後,個人認為亞洲很少可以有如此之高水平的戰爭驚悚片.無論是演員,劇本,導演,音樂,還是攝影.那我為何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本片是講述在越南戰爭期間,韓國軍隊秘密入越參加戰斗.幫助美軍攻打越南人民軍.在戰爭的僵持階段,有一批韓國軍人秘密失蹤.韓國軍方為了找會這批韓國軍人.秘密組建了一支部隊.去一個叫"羅米歐點"(r-point)的地方去收搜.之所以去這個地方,因為有情報顯示,這批失蹤軍人最後就是出現在這個地方的.整個部隊一共九個人.行動時間為七天.部隊上路.一切正常.在找到r-point的入口前,被一群越南人民軍發現,雙方交火.在交火過程中,韓國軍隊擊退了越南人民軍.在搜索前進的時候,發現了兩個受傷的人民軍軍人,其中一個為女性.為了不再驚動周圍的人民軍,沒有打死這個人民軍士兵. 但是從她手腕上取走了一段鈴鐺.部隊順利找到了入口.據說此處為越南人的禁區.在百年以前,大量越南人被中國人屠殺.屍體就埋葬在此處.在法國人統治時期,也有一支法國部隊在這里全部失蹤,屍體都沒有找到.周圍彌漫大霧.飛機也無法正常起降.部隊進入以後,發現了一棟破爛不堪的樓.裡面空無一人.打掃以後,決定把這里作為暫時的駐地.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帶來的電台無法正常使用.信號若有若無,通訊兵找到一個破舊的收錄機.為了打發晚上無聊的時間.居然把它修好了.在大家聽音樂的時候,忽然在收錄機裡面出現了一群法國士兵驚恐的叫喊和臨死的號叫.大家極其恐懼.但是還是渡過了第一個夜晚.清晨,大家起床准備出發去尋找失蹤軍人的時候,發現其中的一個士兵從樓上吊了下來.死了.所有人都無法想像.第一天就有人死去.恐懼已經開始慢慢的出現了.影片在氣氛渲染上把握的很好.電影很長一段時間讓你根本想像不到可能會發生的事.也無法准確的猜測劇本的發展方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看故事會如何發展下去,全片色調比較陰冷.冷色調比較多.灰軍裝,黑色的武器.陰暗的天空.第二第三天相繼有士兵離奇死亡.行動的指揮官根本無法去解釋這個現象.恐懼開始讓所有的人覺得無法去面對.在一個晚上.指揮官忽然發現,在樓外有個穿白衣的女孩.(典型的越南服飾.白色長裙).在這個女孩的帶領下,它發現了一大片墓地.埋葬著所有失蹤的法國士兵.他根本不敢相信.那支法國部隊,全部失蹤.全部死亡.居然就在這里安葬.這種恐懼才是真正的意義上的恐懼.所有的人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非理性行為.目的就是為了馬上離開這里.士兵還在死亡.根本也不可能找到兇手.
士兵一個一個的離奇死亡.使恐懼的氣氛到達了最高潮,但是影片在這個時候的氣氛渲染不是通過,道具.音樂,而更多是通過人物的表情,人物之間沖突的加劇,讓觀眾也覺得氣氛的壓抑和緊張.人物表情的僵硬,之間不信任的增加,通過池塘里的大量的屍體.失蹤部隊殘骸的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電台居然還在使用.不斷向後方呼叫.這一切又如何去解釋.這一切又是否和那個女人有關系?指揮官一直無法想清楚.最後一天的晚上.倖存者又一次集合在一起.緊張的氣氛已經不能用語言來形容.大家希望後方馬上可以讓他們回去.但是,由於天氣的原因,最早也要清晨才可以出動飛機.指揮官感覺到可能誰都出不去了,因為所有人甚至希望連夜步行出去.恐懼讓這些軍人都失去了理智.那根本不可能讓自己活下去.在這個時候最需要就是冷靜,忽然,一個士兵的眼神開始變的詭異起來.試圖攻擊自己的同伴.這個變化只是在瞬間發生的.沒有任何徵兆.象被什麼東西附身了一樣.當這個士兵被指揮官果斷擊斃以後.剩下的士兵一個個的也開始詭異.相互攻擊.也是沒有原因的.最後只剩下一個雙眼被炸瞎的士兵和指揮官.這個時候,那個在雨夜出現的白衣女子出現了.死死的盯著指揮官.女子一步步的走向他.眼睛裡流出了鮮血.指揮官不想讓自己被女子上身控制,然後就命令被炸瞎的士兵射殺自己。最後,那個瞎的士兵在恐懼中熬到黎明,等到救援隊伍的到來。但救援隊卻沒有找到其他士兵的屍首。
全片色彩陰冷.沒有太多的女性角色.沒有太多的戰爭場面.但是,全片結構很緊湊.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這是在一般我們印象中拖沓的韓國電影不一樣.人物也比較少,但是通過眼色.動作,個性塑造的很鮮明.就是一群沒有太多文化的韓國底層士兵.但是,在指揮官這個角色上,又是全片的一個亮點.他語言很少,也很有想法.冷靜是通過最後一夜的相互對話展現的最鮮明.作為一部戰爭驚悚片.首先,電影把驚悚懸疑運用的很到位,全片110分鍾.即使你看到 90分鍾都不可能猜到結局.導演很了解觀眾的想法,始終通過層層懸疑把觀眾抓住.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把真相告訴觀眾,讓你自己去體會.一般的驚悚片,只是把故事,情節設置懸疑.讓你去猜.但是,戰爭驚悚片不光可以在故事,情節上設置,也可以在戰爭上做文章.特定的背景,特定的環境都可以讓導演有很大發揮的餘地.設想一下.普通人在恐懼,緊張氣氛下的確會有非理性的舉動,但是在戰爭環境就不一樣.戰爭中的士兵有著很強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連他們都在恐懼面前出現了不正常的行為.那麼可見這種恐懼有多大的能量.從一個側面增加了懸疑的效果. 後記
公開1972年越南戰的秘史
羅密歐point神秘面紗……這就是真實!
r-point:位於胡志民市西南部80km的小島。越南戰爭時期,被作戰名為"羅密歐point"的主要根據地。被它的美麗吸引的法國軍在這里建了療養所和部隊醫院,在這里有段埋沒了30年的驚人的歷史……
第一次越南戰爭——1949年:與胡志民的軍隊交鋒的法軍的小部隊12名隊員全部失蹤,失蹤原因不詳。之後到第二次越南戰爭為止,共有650名法軍和美軍軍人失蹤。
第二次越南戰爭— 1972年:所屬韓國猛虎部隊小部隊的9名隊員失蹤,之後6個月的時間里不斷有失蹤的隊員通過無線要求總部救援。
越南戰爭中的r-point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據說叫「不歸」的門還在那個入口,還有人目睹了被殘殺的那個少女的靈魂。電影《r-point》就是以那個地方為背景,改編了以不明原因全部死去的法軍的真實故事。並且以韓國部隊的秘史展開故事。越南戰爭中很多人被強制型參軍,在那個年代,在精神麻痹的恐慌情況下,很多軍人為了生存殺人。「r-point」就是眾多的恐怖的真實中的一個。
現在連美軍都撤離的72年的越南,生存下來的兵士們在回國之前為了找尋失蹤的隊員進入了「r-point」。但是這個森林並不想讓他們順利地回去,誰都不知道真實。現在在那個地方還有很多韓國軍人的靈魂在飄著。電影《r-point》將給我們展現被埋沒在歷史背後的真實的恐怖。 推理真相: 羅密歐點的事情是越共游擊隊和法軍、美軍、韓軍打的一場「心理戰」,越南人利用敵軍遠離家鄉,身陷人民戰爭海洋進而導致心理幾乎崩潰的特點製造一些靈異事件。電影中所有已經被證實在羅密歐點陣亡的法、美、韓士兵之所以會在電台中發出求救信號並帶有哀號聲,那是因為越共士兵在殺死他們之前逼他們那樣喊的,然後又錄了下來播放出去,吸引更多的敵人來送死。
至於為什麼電影中韓軍士兵會無緣無故地自相殘殺,那是因為這些士兵由於多年征戰在外,已經近乎心理崩潰,再加上羅密歐點本身詭異的環境和電台中的錄音,難免使這些人喪失理智。另外,電影中還說過,除了那名最年輕的蔣軍士,其他人多少做過一些壞事,潛意識中會有一些不安,羅密歐點的詭異使他們擔心遭到報應,導致他們最後一道心理防線解體,接近精神分裂的邊緣,只能通過殺人、自殺或讓別人殺死自己以求得解脫。蔣軍士因為沒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情,自然沒有心理崩潰,也不會死。
我之所以贊同這種說法,是因為在越戰期間,失蹤在羅密歐點的都是法國、美國、韓國士兵,都是越共的敵人,而沒有越南平民和越共士兵失蹤的事情發生,這難道不奇怪嗎?另外,現在許多越南人聲稱在羅密歐點看到了女鬼,那一地區現在已有不少人去旅遊,帶動了附近經濟的發展。是不是像「尼斯湖水怪」一樣,羅密歐點只是當地人編出來的子虛烏有的怪談。
他們的屍體被越共士兵拖走了,扔進了電影中的發現大量屍體的河裡。
❸ 越南男人和三姐妹電影名字
1、《三輪車夫》
這部越南電影的男主角是梁朝偉,女主角則是越南人,講述的是三輪車夫因為車被偷走上了黑道之路,而姐姐也淪落為娼妓。
2、《夏天的滋味》
影片的女主角和《三輪車夫》女主角是同一個人,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里三個姐妹生活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3、《青木瓜之味》
女主角又是陳女燕溪,很多部有名的越南電影女主角都是她,看來是越南國寶級別的女演員了,這部電影圍繞一個女孩子的成長展開。
4、《綠地黃花》
很文藝的一部影片,圍繞著兩兄弟之間的成長歷程展開,看起來比較有年代感,也非常高級。
5、《迷失天堂》
越南的同性題材電影,兩個男主角之間的愛恨糾葛非常精彩,與騙子相愛也是非常不一般的 體驗了。
6、《穿白絲綢的女人》
女主角可是泰國第一名模飾演的,是很有情懷的一部泰國電影,講述了苦難年代越南女人們的忍辱負重。
7、《末路雷霆》
這是一部戰爭片,發生的背景就是法國殖民控制越南,反法統治組織的抗爭與當局展開,情形很危急。
8、《貓頭鷹與麻雀》
時間不長,只有差不多一個半小時,講述的是一個比較溫馨的故事,三個陌生人因為緣分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
9、《變遷的年代》
這部片子可是比較官方的社會主義題材,2004年上映,採用插敘的方式講述了主人公自己的事情。
10、《番石榴熟了》
故事還挺生動的,女主角是一名人體模特,而男主角想要摘番石榴不小心進了院子被女主角當成小偷,實際上這顆番石榴樹竟然是男主角種的。
❹ 越戰電影《天與地》怎樣反映了越南人的變化
戰爭中人命如草芥!
越戰期間,黎里因支持越共游擊隊而被政府軍抓走,經歷了非人的對待。母親(陳沖 飾)賄賂政府中人她才得以脫身,但此時她也被越共的人員認為她出賣了游擊隊,而她慘被強奸。她的母親只好帶著她到了一名富人家中打工,她竟愛上了男主人,更懷上了孩子。
她們被女主人趕走了,投靠做妓女的姐姐,但她實在看不慣姐姐的作風而離開了獨自生活。兒子出生了,為了繼續在街上當小販。
當時很多女人都成為了妓女以賺得更多的錢。但她仍然堅持自己的不能過上墮落的生活。直到黎里遇到了美國軍人史提夫(湯米•李•瓊斯 飾),史提夫對她一見鍾情,黎里最終被史提夫的真情打動。婚後他們又生了兩名兒子。一家人回到美國後,由於價值觀的不同,黎里與史提夫之間出現了矛盾,史提夫更受不了精神上的壓力而自殺。
多年後,生活美滿的黎里帶著三個兒子再次回到越南,但已物是人非……
❺ 《荒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荒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9 黑白片 105分鍾
1979 黑白片 105分鍾越南故事片電影綜合企業攝制
導演:阮鴻仙 編劇:阮光創 攝影:唐俊三 主要演員:林到 (飾三都) 萃安 (飾六釵)
本片獲1980年第5屆越南電影節金荷花大獎及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男演員四項獎,第1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質獎
【劇情簡介】
這是1972年美軍剛剛侵入湄公河三角洲時發生在銅塔梅地區的一個故事。
銅塔梅地區是一塊被稱為「前線肚臍」的戰略要地。美偽軍為了切斷越南解放武裝力量東西部戰場的聯系,妄圖在這里製造一個無人區。他們的直升機和汽艇不斷地在銅塔梅盤旋、搜索、襲擊,阻撓武裝力量之間的聯系和協調行動。
雨季時節,整個銅塔梅浸泡在水中。露出水旁枝面的只有一片片被水淹半截的參差不齊的蘆葦和小樹。在這片廣闊無垠的荒原里,只有青年農民三都和妻子六釵帶著牙牙學語的兒子生活在這里。在被水淹半截的小樹叢中有一棵較大的樹,樹杈上搭了一間小茅棚,這是他們的家。他們的交通工具是一隻無篷小船,他們的任務是給游擊隊帶路、傳遞消息。
三都是一位有經驗的向導,他熟悉這里的每一條小渠和河叉。白天,三都和六釵在未被水淹的地上種稻子,在河裡摸魚蝦。敵機來襲擊,他們把孩子放到木盆里,機智地躲避敵人。晚上,三都幫助游擊隊護送上前線的部隊,為運送貨物的小船領航。
在短暫的休息中,三都一家三口在小茅棚里聊天,逗孩子玩。一不留神孩子掉到水裡,三都跳下去把孩子救起並責怪六釵。
游擊隊在附近等待時機穿越銅塔梅,三都向游擊隊報告情況。一些游擊隊員在林子里做飯,三都馬上制止,因為煙往上飄,會被敵人發現。果然,敵機向此地掃射,隊伍馬上轉移。
美軍已意識到銅塔梅有人活動。美軍指揮官向部下美軍中尉坦言:「還有一個人活在銅塔梅,就是我們意志的失敗!」美軍加強搜索。
夜裡,三都夫婦去割稻子,敵機又來了,三都夫婦趕緊藏起來,敵人拍攝到稻子被割掉的現場後,在研究對策。美軍中尉剛收到從美國寄來的妻子和兒子的合影照片,他對同夥說,完成任務後即可休假。
敵機不斷地在荒原上空盤旋。
三都夫婦因一件事情發生口角,六釵一氣之下去找游擊隊。三都執行任務回來不見六釵,劃著小船在茫茫荒原上尋找。六釵也劃著小船在尋找三都。兩人相互呼喊著,兩條小船在蘆葦、睡蓮、荷花中穿越,終於靠近,兩人緊緊擁抱。他們比過去更加相親相愛。
斗爭環境越來越惡劣。三都夫婦正在吃飯,敵機又來搜索,三都夫婦抱著孩子躲避在蘆葦里,敵機俯沖,從頭頂上掠過,三都一家潛入水中。敵機過後,三都趕緊打開裝著孩子的塑料袋。敵機向三都夫婦搭茅棚的樹叢瘋狂掃射,打壞了小茅棚和小船。
次日,敵機繼續搜索。三都去執行任務,幫助游擊握啟毀隊穿越銅塔梅。三都不幸犧牲。六釵把三都的遺體運回來。憤怒的六釵拿起三都的槍,打下了敵機,美軍中尉當場死亡,他妻兒的合影照片從上衣口袋掉出來。
【鑒賞】
這部由阮鴻仙導演的反映越南南方九龍江銅塔梅人民抗美救國斗爭的影片《荒原》與以往的戰爭題材影片不同,過去的戰爭片以故事為主,通過事件來表現人物,這部影片的人物比事件突出,戰爭只是作為襯託人物活動的背景。它從一個獨特的角度,通過對人物性格、人物心理、人的命運的描寫來段備表現在特定環境中人的精神面貌。本片的出現,為越南故事片的創作拓寬了道路,成為越南故事片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本片導演阮鴻仙(1935~1995)是越南優秀的電影攝影和導演之一。他出生在越南南方,參加過抗法斗爭,早期學習攝影,1954年集結到北方,1958年參加拍攝的紀錄片《北興海》於1958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質獎,這是越南紀錄片首次在國際電影節獲金獎。阮鴻仙還拍攝了不少紀錄片,也擔任一些故事片的攝影,曾多次在國內外獲獎。他被越南電影界稱為「一個思想敏捷,有戰斗性、有探索、有創造性且很有詩意的優秀攝影師」。1976年阮鴻仙赴聯邦德國、匈牙利學習、研究電影。1978年回國並第一次導演了反映越南南方九龍江平原人民的生活與戰斗的故事片《東北風季節》。影片獲197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1980年第5屆越南電影節銀荷花獎。1979年,阮鴻仙導演了第二部故事片,他充分發揮了他在攝影,導演方面的才華,在影片造型、敘事生動並富有詩意的特長,拍攝了令越南電影界引以為榮的並被譽為「詩電影」的影片《荒原》。
阮鴻仙導演的故事片雖然不多,但特點很突出,他主要是表現在最緊張激烈、最惡劣的環境中的對象,他描寫的都是與敵人面對面進行斗爭的、在緊張狀態中充分暴露性格的人物,由此來充分反映戰斗中的革命英雄主義。
《荒原》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講述的是越南南方銅塔梅地區交通員三都夫婦克服種種困難與美偽軍展開斗爭並完成任務的故事。阮鴻仙獨具匠心,把故事安排在景色秀麗的、富有大自然詩意的、戰斗環境極其惡劣的銅塔梅地區,把荒原作為故事發展的空間,作為主人公生活、勞動、戰斗的環境。導演和攝影師營造了真實的時代氣氛和戰爭環境。攝影師的出色攝影技術,讓人們在緊張激烈的狀態中也領略了銅塔梅地區的美麗風光。影片的詩意就在純朴的故事中,在大自然與人的生活的簡朴和諧結合中散發出來。
影片實際上是主人公三都夫婦幾天生活的記錄,而這幾天自始至終是在彈雨中,在敵人直升機的偵探追擊下度過的。三都家庭的幸福生活與敵人的殘暴形成了激烈的沖突,成為影片發展的主線。在影片中,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三都夫婦在荒原上勞動、生活、躲避直升機和美直升機不斷地對荒原進行搜索、掃射的影像反復出現,以及襯托這些影像的銅塔梅地區自然景象不斷重復,這些反復出現的畫面,含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令人感到在這場不對稱的戰斗中,一方是擁有直升機和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美偽軍,一方是兩個具有愛國心的農民帶著一個幼兒和一條無篷小船,雙方在一望無際的被水淹沒的荒原上展開激烈的戰斗。兩個善良的人反抗美帝龐大的戰爭機器,這不僅有象徵意義而且還具有現實意義和政治意義。實際上它在告訴人們,這里所描寫的是兩種力量,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反映的是越南民族與美帝國主義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影片由此講出一個哲理:生命永遠不會毀滅,盡管敵人是如此殘暴地千方百計地要消滅它,但是生命仍然存在和繁衍。影片的典型性、概括性就在這里體現出來。
影片的藝術特點是真實且具有地域特色。導演阮鴻仙熟悉這片土地,對南方水區情有獨鍾。他對南方人民經受的苦難、對他們的性格、心理活動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影片人物性格描寫上很有南方人的特徵。他在處理人物之間的關系、夫妻之間的關系、敵人與祖國的關繫上都把握得很恰當,對人物在水上活動的細節和場景描寫得既生動又可信。如影片中沒有一支部隊,沒有一場戰役,對白很少,有時近似沉默,但很符合當時的生活環境。如對三都一家的生活、勞動的細節的描寫:他們飯後來不及收拾的餐具、未割完的成熟的稻子、在敵機搜索下拾柴、打魚等。為躲避敵人掃射,他們抱著孩子在荒原上奔跑,有時把孩子裝進木盆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還要把孩子裝進塑料袋潛入水中,這些場景令人感到這就是戰爭中發生的事情,出生在那個年代的孩子在襁褓中就已經受戰爭的殘酷,他們過早地被捲入戰爭,他們的血液中、骨子裡就帶有戰斗性,這種真實的描寫動人心魄。
影片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越南南方農民交通員的形象。他的行為舉止方式無不浸透著南方人的性格特點。扮演者是越南優秀藝術家(現為人民藝術家)著名電影演員林到。林到出生於銅塔梅,從小經歷過抗法斗爭,當過交通員,1954年集結到北方後學習電影表演。多年的生活經歷與藝術實踐的積累,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純朴、自然、真實,可信的農民交通員三都的形象。他通過對日常生活、戰斗的細節的再現及心理活動的細微刻畫,充分體現了現代越南人的英勇、仁愛、樸素而偉大的性格。林到的出色表演,使他在1980年第五屆越南電影節上榮獲最佳男演員獎。
阮鴻仙在影片中採用一些對比手法來增強影片的藝術效果。在片中著力渲染了小家庭的短暫的寧靜時刻和安閑恬逸的生活,以此襯托敵人的凶橫殘暴;片中出現的睡蓮、荷花,既是一種偽裝物也裝點了女主人公六釵的小船。花與人,背景與人物心理揉在一起,寓意很深刻。在音響效果上,直升機的轟隆聲和水區上毛雞發出的悲切的鳴叫聲也形成了強烈對比。
《荒原》完成後,在越南曾引起一些爭議,爭論的焦點是現實生活與藝術虛構問題。有人提出,在生活中怎麼會有一對交通員夫婦孤零零地生活在被水淹的荒原里?是誰讓他們在那裡的?美直升機日夜搜索、襲擊,那間小茅棚怎麼那樣堅固?特別是對影片結尾鏡頭的爭議:美直升機被六釵打下,美軍中尉死亡,他妻兒的合影照片從上衣口袋掉出來,這一鏡頭在銀幕上停留了幾秒鍾。有人說,是不是作者對敵人的死有些同情?不少人提出把這段結尾刪去。越南有關領導和電影藝術委員會決定保留這段結尾並把影片送往莫斯科參加國際電影節,影片得到很高的評價並榮獲金質獎。有評論認為這是一部越南電影從未有過的特殊的影片。影片的藝術性、典型性、概括性在於:在荒原上只有孤零零的兩個人和一間小茅棚,而美軍卻未能消滅他們,美軍還說什麼要消滅一個民族呢!影片的結尾很有人道主義,它不僅符合世界上進步人類的願望,而且其含義很深:由美帝國主義在越南挑起的戰爭,不僅使越南人民遭受損失和痛苦,包括美軍及其親屬也被捲入這場悲劇,越南人民和美國人民都希望和平與幸福。影片在越南國內上映後受到觀眾好評,認為越南第一次有這樣的一部故事片把越南人民的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闡釋得如此深刻,而越南人民的精神充分體現在主人公三都夫婦的身上。盡管影片中導演的個人意念比較強,有的地方處理得不夠好,如三都犧牲後,在處理六釵的態度上不夠准確,過於強調美軍中尉的死,但《荒原》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關於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斗爭題材影片的優秀代表作。
❻ 生於七月四日的影片評價
《生於7月4日》是紐約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所導演的越戰三部曲中的一部。越戰三部曲,顧名思義一定是和越戰有關的片子。1967年,斯通應征入伍,在越戰中獲得了榮譽和洗禮,因此,這部《生於7月4日》可是說是飽含了他的滿腔的感情和思想,再加上越戰中的真實經歷,所創作出來的強烈的反越戰影片。
主人公羅尼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從小就羨慕軍人榮譽的他長大後終於完成了心願,但當他帶傷回國後,他發現,其實那些榮譽只不過是表面的現象,而殘酷的真實和越戰所留下的後遺症將伴隨他的下半生。這種真實是常人所無法忍受的。不過,也正是這種赤裸裸的現實,才提醒了人們,敲響了越戰的反思的警鍾。
文章主線是以三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所貫穿的。三次遊行,主人公的身份,形象,心情都是不一樣的。幼年的小羅尼坐在父親的身上,看到了大家熱烈歡迎二戰中回國的老兵,滿心的激動,看著他們身上的榮譽勛章,羅尼有了奮斗的目標,然而,喧鬧的人聲和大隊的人群並沒有讓羅尼看到老兵們的傷殘和顫抖的雙手,這也正是作者留下的伏筆,當全部片子看完後,你就會知道,那是老兵在聽到鞭炮聲後的條件反射,飽經槍林彈雨的他們在身體上的傷確實很深,但心靈上的傷痕更是無法痊癒,只可惜小羅尼並未想到這一點,這也就預示著他的夢想必將重蹈這些老兵的覆轍。
時光如水,生命如歌,轉眼間,越戰結束了,羅尼此時已經是一位下身癱瘓,靠輪椅度日如年的退役軍人,回國後,他失望了,在遊行中,他並沒有得到人民的歡呼與贊許,得到歐德只是反對和咒罵,他傷心了,他以為在越戰中的傷痕,至少是心靈上的,在回國後會得到彌補,但是他錯了,他被自己的信仰弄的身心俱損,不但要面對自己在越南槍殺數十婦孺和誤殺自己同伴的心靈上的巨大陰影,同時也需要面對國內人的反越戰斗爭的批判和責罵,他仍是一個天真的男孩,但這一次,他看到了真實,看到了勛章下的鮮血。越戰的殘酷婉轉的表達了出來,說服意義更加深刻。
漸漸清醒的羅尼不再天真,頹廢不堪的他憎恨社會,憎恨所有人,最終被放逐到了墨西哥了此殘生,可他並未放棄。在那裡,他遇到了同自己相同遭遇的人,同時昔日初戀情人的出現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新的信仰逐漸滋生,生命的希望之光再度燃起,羅尼漸漸的可以以理性的思維去思考人生,也就是這最後一次的遊行,造就了一個強有力的反越戰鬥士的誕生。當這個社會和人民再一次的接受他餓時候,羅尼精神飽滿,胸有成竹,母親的夢想實現了,羅尼終於可以登上講台發表演講了,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而已。
湯姆.克魯斯將主人公羅尼這個人表演的很不錯,無論是從細節之上還是從心理上都心領神會,就和當他回家看到自己從前強壯身體照片時的情景,僅僅一個背影和通過相框玻璃反射的昏暗表情,就可以充分體會到羅尼當時的憂郁和傷感。他的每個動作緩慢而有節奏,再如羅尼在家咒罵社會,咒罵自己母親的場景,更能讓人體會到他精神達到極度崩潰時的程度,越戰的負面影響也更加的清晰明了,因此湯姆.克魯斯的突出演技也是這部片子得到我欣賞的一個關鍵。
整部影片並未對越戰戰場情景刻畫許多,短短十五分鍾的鏡頭足以交代事情的原由,作者並不想以戰場上的殘酷來打動人心,這是導演的匠心獨運,因此,整部片子的風格並沒有戰場上的血腥,也少有灰暗的天空,但那美國鮮艷的紅白藍三色國旗足以將主人公籠罩在政治的烏雲下,心靈上的創傷,通過湯姆.克魯斯的精湛演技,使觀眾們從心底里感到憤懣與同情。影片也少有大量配樂,但幾組遊行是相同的配樂在不同的時期都給了觀眾不同的感受,讓片子的本質逐漸明朗。
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深刻的認識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它影響之惡劣,之長久。這部越戰的反思片在現在這個表面和平,但危機四伏,一觸即發的世界是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的。同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電影中的一個詞——信仰。一個人應當擁有信仰,但像主人公那樣的堅持自己的信仰,到最後又有什麼好的下場呢?但沒有信仰的人同時又毫無成功可言。也許,當初主人公不去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去接受父母賦予他的目標和方向,他會生活的更好,但是,越戰依然發生,歷史不會改變。
整部影片不但給人以心靈上的強烈沖擊,同時也讓觀眾從各方面產生了不同的思考,因此,我覺得這才是這部影片不可多得的地方,也是在眾多戰爭題材的反越戰影片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相關評論
越戰,開始之後呢?再之後呢?紛亂之後沉靜在蒼涼的政治荒蕪里。
先前不止一次地抒寫戰爭的豪邁與視覺背後的無限感慨,這就是讓雄性亢奮的意志力的較量,人性真正脆弱的一面仍舊是屬於個體的而絕非所謂的國家榮譽。
越戰文化是孕育在六十年代,思考在七十年代,卻在八十年代綻放異彩。為什麼美國人如此熱衷越戰題材:
⒈冷戰重建政治價值觀
二戰結束,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美國的不平衡就是色厲內荏地對共+產+主+義的恐慌,共+產+主+義在亞洲、東歐、南美遍地開花,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想遏制紅色風潮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在政治主導的大背景下,朝鮮和越南以聯軍的名義孤立+共+產+主+義打局部戰爭是必然趨勢。《驚暴13天》我們可以看到以軍備威懾和政治陰謀論締結地最後產物,片中有一段對白從花花公子肯尼迪嘴裡說出來似乎有些滑稽的味道,那就是防止蘇+聯成為第二個納粹軸心國。
⒉政治犧牲品與無畏犧牲
《尼克松》將越戰比作政治選舉的籌碼。從如今多數越戰題材電影來看,越戰已經被充分定性為美國政府一大撮激+進+份+子對國民的欺騙,是無謂滑稽的錯誤。價值觀的沖突與戲劇性轉變造成越戰題材在一定范圍內的爭議,有爭議就意味著潛在的觀眾消費市場。
⒊反戰文化流行
女+權、性+解+放、越+戰、共+產+主+義成為當年美國憤青的時髦用語。《阿甘正傳》中的越戰是詼諧幽默的,反+戰+集+會也帶有浪漫主義色彩。越戰不過是跑跑步殺殺人,反戰不過是吸吸毒打著旗號搞搞幼稚女青年,就連大會發言也變成調侃式的情人重聚。
⒋越南的特殊背景
似乎1907年以前越南的歷史是空白,包括文字,簡言就是用漢字書寫其中華歷史。作為中國歷史版圖的屬國,這一點是極為尷尬的。越南也一直迴避這樣的問題,造字運動與規避歷史,接著在果斷與老東家割袍斷義。
越南的形象就如同美國越戰題材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越南妓女作風,《生於七月四日》中概括了一句話,一個國家抗爭了近千年。
越南人有韌性的一面,法國人不行,美國人也不行,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堅決把殖民者與帝國主義者拖進軍事梅毒里。
⒌反思的偽善
越戰題材電影有幾個必然的顛覆性情節。
鱷魚的眼淚:無辜群眾一定是軍事強權的受害者。當然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美國參軍男青年,另一個則是越南農民。美國大兵在一場無謂的滑稽戰爭中在萬般無奈情況下成長為殺人機器;越南農民一般的群體比較龐大,包括老弱病殘孕,「誤」殺嬰兒是必備的。二戰紀錄片中也有日本婦女將懷中嬰兒拋下懸崖然後自己跳下去的影像,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戰爭,受害的總是平民,這一點是毋須置疑的,包括古羅馬到拿破崙還是其他。
妓女是佐餐猛料:幾乎每部越戰題材電影都必然會出現短旗袍戴斗笠披肩黑發的越南性工作者。《第一滴血》也不能免俗,至少史泰龍沒有像在《義大利種馬》來得通透。
《葵花寶典》是這樣煉成的:一般斬斷下體的男人最具有思辨性,他們一般坐在輪椅上但思維比較健全,將作廢的造精機能反噬成腦汁,以超脫常人的能力克服戰爭後遺症。
正是好萊塢導演告訴國民,國家派到越南無辜的混球們就是這樣在打仗,這種紀實性的模式就是為了打破習慣性思維,滑稽的戰爭噱頭荒唐的美國大兵。顛覆傳統模式,美國大兵不是無堅不摧,而是有血有肉且脆弱不完美的人。至少不會像伊拉克戰爭樣板戲《解救女兵林奇》做作得令觀眾產生嚴重的妊娠嘔吐反應。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越戰三部曲《野戰排》(《 Piatoon》,1986)、《生於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天與地》(《Heaven & Earth》,1993),完全從人個體出發的電影作品。
美國學者將近年來越戰題材中商業與藝術雙豐收的電影進行詳細分析,然後歸結為西方傳統古典藝術的變種。《野戰排》是繼承了莎士比亞《亨利四世》第二部福斯塔夫和霍茨伯的基本內容,《生於七月四日》是荷馬史詩《奧徳修紀》的變種。
其實從三部電影連貫地看,奧利弗斯通對於越戰的思考並不明朗。反倒借鑒在《尼克松》中對越戰的政治觀點便比較切合,我個人認為手法純熟的應該是《野戰排》,奧利弗斯通在表現戰爭或是政治陰謀方面是比較強的,但參雜情感成分的電影便表現出或多或少的生硬與別扭,《門》便是例證,《天與地》的戰爭溫情是粗糙的,我們只能從畫面里了解斯通想表達越戰牽扯下的兩國人民,但以東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斯通很難將內斂含蓄的東方情結順利融入他的西方思維里。
三部電影里,除了取材爭議或是手法之外,劇本最具備藝術性的應該是《生於七月四日》。作為郎?科維克的真實故事,整個美國夢在他倒下的那一刻開始逐漸瓦解崩潰,其情節安排與沖突是文學性地再現。
電影開篇是童年的郎,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白人家庭,與所有四五十年代的美國家庭一樣,他們沉靜在戰後新經濟復甦的美國夢里,虔誠地信奉天主,陶醉在戰後的新美國秩序里。
電影有幾個嚴格的時間段,將肯尼迪的全國電視講話里,郎起航的愛國夢到輪椅上自己的電視演講算是一個奧徳修成長的變奏。
郎是越戰英雄,但回到國內,國內滋長的反戰情緒,與人們對越戰的質疑發展到冷漠。個人價值觀與肢體殘疾在一系列的國內矛盾中激化,從人本角度上講,因為戰爭他失去了一個男人起碼的尊嚴,那麼追逐所謂的國家榮譽變得一錢不值。
有幾處鏡頭的細節鏡頭: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二戰老兵坐在輪椅上,聽著「嘭、嘭」的響聲打顫的鏡頭;朗坐在遊街的禮車上同樣打著顫,而街旁人們的面孔卻是沒有表情的蒼白。
價值的顛覆就意味著新的重建。六十年代末國內年輕人的叛逆與個性主導使郎覺得陌生與不解。
當他躺在墨西哥的妓院床上望著墨西哥妓女動情的表演潸然淚下的時候似乎一切的尊嚴與情感一瞬間地迸發。這是起碼的人本尊重,盡管建立在金錢的虛假上面,但郎看到的是新希望。
《阿甘正傳》里同樣有這樣一段,雖然在表現手法上不盡相同,但對於人性辯解與渴望理解尊重的希望是深深沖擊著觀眾的。
郎醉酒後的那段爭吵應該可以看作是整部電影矛盾聚集的中心,十誡中告誡我們不要殺人,但是你的教會你的天主讓我們在越南大開殺戒……政治、宗教、信仰甚至是性都虛假的,那麼我們又該信奉什麼?
的確,老兵歸來的美國不亞於一場新的越戰,榮譽與謊言使我們躊躇在光影的世界裡,盡管知道那隻是電影織造的善意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