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大山的慾望》老早以前反映山裡孩子上學的故事。
電影《上學回家》本片反映山區孩子上學艱苦條件,他們用自己堅強的意力追求夢想!
Ⅱ 2012年出的《大山裡的孩子》電影下載地址
《大山裡的孩子》,是2012年河北城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教育電影,導演鄒浩,製片人柳航。影片講述了「一群留守兒童想父母,湊錢買手機」的感人故事。
Ⅲ 走出大山的孩子 電影
《走出大山的孩子》電影是
10年前,浙江大學對口支援雲和縣,並幫助雲和縣梅源中學建立了希望班。我所在的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從每屆希望班中各選10名貧困生(三屆共計30名)與之結對。從1997年起,浙大土木工程系先後有十餘名老師參與這項愛心工程,每當開學時,這30名貧困生總能及時收到浙大老師寄給他們的學費,使他們得以繼續求學。2001年11月,《麗水日報》曾發表我寫的一篇文章——《大山裡的孩子們》,講述了這一動人故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這樣的愛心資助,持續了多年,一直未曾中斷,直至資助他們完成高中學業。而筆者作為此事的牽頭人,曾多次去雲和縣,直接與貧困生們接觸、交談,親眼目睹他們求學之艱辛,相互間感情日益深厚,因此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系至今,不覺已有十個年頭。光陰荏苒,發表文章《大山裡的孩子們》後,一晃又是5年過去了。這批10年前只有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如今已長成二十齣頭的小夥子和大姑娘了。他們現在怎樣了?還在年復一年地為學費發愁嗎?現在他們考取大學了嗎?他們是否已經走出大山,成為城市的一員呢?
貧困,有時是動力!它使大山裡的孩子,頑強地「殺」出了一條「血路」來
我的案頭擺著一份「希望通訊錄」,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情況:在這30名貧困生中,有17人考取了各類大學,約占總人數的60%。其中王何靈、陳賢良現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梅芳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何曉麗、陳麗香就讀於浙江財經學院;梅麗紅就讀於寧波大學;羅劍就讀於湖北教育學院……這些學生中,兩個主修「大專文秘」的女孩子現已畢業——張玲虹在杭州某公司當文秘,季時慧則在寧波某大型外資企業當秘書兼財務,工作頗為順心。
除了這17人外,由浙大張友苓老師一直結對的貧困生商偉林和練溫劍,高考分數上了錄取分數線,同時又被武警部隊看中,最後紛紛自願參軍,現在一個在開封,一個在舟山。商偉林去年寄給我一張他在部隊的照片,嘿!穿軍裝,打領帶,挺威武的。
當年的貧困生練秀蘭,初一時主演過反映希望工程的電視劇《同在藍天下》,因而在雲和縣小有名氣。她從龍泉師范畢業後,即被廣州鐵路局招聘,在廣州——深圳的豪華列車上當列車員。兩年多前,她給我發來簡訊說:「從窮鄉僻壤忽然來到南方最時尚的大都市,很是新奇、激動。我終於走出大山了!這全靠浙大老師當初的支持啊!」
其他10多名未考上大學的貧困生,中學畢業後也都在麗水市區或雲和縣城找到工作:秋雲當了護士,周玲開了手機店,惟一已經結婚的一位,和丈夫共同經營著自己的事業……
對於他們每一個人,我都可以寫出一段故事來。可以說,我們當年在雲和奉獻愛心,現在都已經有了結果,大山裡的孩子「走出大山」已成現實。
在這里,我為這17名上了大學的年輕人寫上幾筆,講講他們在大學里的奮斗故事。
這些年輕人在逆境中奮斗,養成了頑強地承受重壓的個性,他們即便進了大學,也沒有停止奮斗的腳步。在浙江財經學院讀經濟學專業的何曉麗,深知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因此從大二開始就同時進修會計學專業的全部課程,預計今年上半年畢業時,可以取得雙學位。同時,去年她還參加了國家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現已通過了好幾門。可以想像,一個瘦弱的女生,同時要完成比別人多得多的學分,需要多麼大的毅力,需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
梅芳於2004年考進浙江海洋學院,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她大一和大二成績優秀,但她並不滿足,執意要轉學到杭州的名牌大學。因此念完兩年後,根據省教育廳的「2+2」政策,參加有關考試,硬是憑自己的實力轉學到了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專業,繼續念大三大四課程。近日她來杭州報到,還到浙大來看望我,她說,「奮斗」的感覺非常好。
還有當年的貧困生陳巧琴,英語頗有天賦,從中學開始,七八年來每次給我寫信用的都是英文,我手頭積累了厚厚一疊她的英文來信。前幾年,她考取了寧波工程學院英語專業,還是堅持用英語寫信。去年。陳巧琴寄來一張她與外教的合影照片,照片中兩人笑得很燦爛。
我感到,這些山溝里的年輕人如今真要飛出山溝,飛向世界了!
他們求學之艱辛,他們在逆境中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
但是,高昂的大學學費,仍是橫在這些貧困大學生面前的「攔路虎」。
眾所周知,現在每年高考本科的錄取共分三批,這三批本科生每年學費為六七千元至一萬八千元不等,差別是較大的。而我認識的這批雲和貧困生中,恰恰就有幾個考上了「三本」的大學生,因此,他們必須面對每年近兩萬元的巨額學費。當初他們曾寄希望於國家的助學貸款政策,但事實上每個學生每年只能貸六千元,因此,讀初中起就靠希望工程資助的這批貧困生,簡直為巨額的大學學費愁白了頭!他們曾想打退堂鼓,可又不甘心讓自己好不容易拼來的大學夢就此破滅!
我的一個結對生叫梅麗紅,初中時生活十分節儉,班主任老師說她一年的零用錢只有二三十元。她前年考取了寧波大學的英語本科,屬「三本」,每年的學費需要18000元,這對她家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今年梅麗紅來杭州時給我看過她的成績單,所有功課成績都在85分以上,其中「英語口譯」為91分,但她父親上山砍柴為她掙學費時摔成了重傷,不能幹活掙錢了。
我一直不明白她在如此惡劣的家庭條件下,前兩年的大學學費是怎麼應付過來的?大三學費有沒有著落?
梅麗紅在手機簡訊中沒有回答我的前一個問題,倒是對我的第二個問題作了如下回應:「向學校貸了6000元,在雲和鄉下向親友借了3000元,自己和妹妹(妹妹當噴漆工)暑假拚命打工掙了2000元,媽媽每天在工地挑沙子,工錢一天30元,共掙了1000元,還有6000元欠著。」
啊!這梅麗紅!她在簡訊中像在報流水賬,平平淡淡。可是我的心裡卻波浪翻滾,越看越難過。後來,我給她匯去了一筆錢,但仍未能補足全部學費。
這就是我認識的這批大學生,他們求學之艱辛,他們在逆境中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對我其實也是一種教育和震撼。
擺脫貧困,做一個對國家有用之材,是雲和山裡孩子們的追求和理想
經過十多年在貧困逆境中拼搏和奮斗,這批雲和年輕人現已真正地開始走出大山!
在我認識的17名大學生中,其中蘭恆香和葉紅梅在杭州、寧波的相關醫學院校讀完高級護理專業後,都已走上了工作崗位。
去年,我和我的同事建國老師與已在杭州工作的張玲虹,在美麗的杭州花圃有過一次聚會。這個穿著牛仔褲、高跟鞋的漂亮姑娘,完全沒有了當年山裡孩子的「土氣」。
那時,我記起了9年前我與建國老師初次來到雲和梅源中學,與第一屆希望班10名結對生拍過一張合影。於是我問她,還記不記得9年前拍的那張合影。她說,怎麼會忘記。不久,張玲虹到我家看望我。我拿出那張合影,指著照片上前排正中那個有點土氣的小姑娘,問她:「這是你嗎?」於是,大家都笑了。張玲虹說:「那時我連雲和縣城都沒有去過呢。現在跟著公司領導到處出差,走出了大山,我的整個人生真的不一樣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浙江財經學院的何曉麗,再過半年就大學畢業了。現在她除了寫畢業論文,就是忙於落實工作單位。由於她勤奮好學,因此在招聘中比別的畢業生有更大的優勢。杭州一些知名企業如「娃哈哈」等都相繼歡迎她先去實習,西子集團公司甚至表態:等實習結束後就可簽訂聘用合同。過年前,一個更吸引她的公務員崗位——離杭州很近的桐鄉市國稅局打來電話,說她通過了筆試,叫她春節前去面試。何曉麗離她人生的理想目標只有一步之遙!讓我們祝她好運!
他們發憤圖強,在貧困中一個目標接著一個目標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現在,我面前擺著6年前的那張《麗水日報》,把《大山裡的孩子們》又重讀了一遍,當年那些熟悉的貧困生名字又從我腦海里浮現。
大約是1999年的夏天,第二屆希望班的班長馬曉玲在我們的資助下從梅源中學初中畢業了,可是面對升入高中後翻一倍的學雜費(約1300元/學期),她的父母實在無力負擔了,想讓她回家種地。高一開學在即,她的學費仍沒有湊齊。8月底某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一封求助信:「親愛的伯伯,您能否最後幫助我一次,讓我進入雲和中學繼續念高中吧!我是多麼地想讀書啊……」過了一天,我把她的求助信拿給我的同事———浙大土木工程系的許進軍老師。許老師當時詳細看了馬曉玲的來信,二話不說,當天從郵局匯了800元給馬曉玲,並在匯款單上附言:「寄上學費,望好好學習,祝你進步!」就在開學前一天,馬曉玲及時收到許老師寄給她的學費。她把學費緊緊地揣在懷里,感動得大哭了一場。
這就是浙大與雲和學生之間的助學情!後來,馬曉玲在浙大老師的資助下順利地念完高中。在高中階段,她積極進行體能訓練,2003年考入麗水學院旅遊管理專業,大二時就考出了「省導游證」。2006年畢業後來到上海,在一家賓館干起了酒店管理。馬曉玲真是好樣的!
王何靈,當年梅源中學的學習尖子,從初一到初三,成績年年名列前茅。那年王何靈念初三的時候,梅源中學的吳校長曾親口告訴我,說她極有可能升入縣重點高中,甚至將來考取有名的大學,但她家境貧寒,擔心她讀不起高中,擔心「一棵拔尖的苗子從此枯萎了」。
那次當我從雲和回杭州後,「王何靈」這個名字就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後來我把王何靈增補到我們浙大結對的名單中,並把她推薦給我的同事——浙大土木系的葛煒老師。從那時起,葛煒老師每年都資助她,直至她高中畢業。
2004年,王何靈以優異的成績從雲和中學畢業,並於當年考入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環保專業。如今,她已是大三的學生了。
半年前,我邀請了在杭讀大學的三位雲和學子:梅芳、王何靈、陳賢良來浙大玉泉校區歡聚。我帶著他們漫步在美麗的浙大求是園內,他們在竺可楨老校長的銅像前駐足,在現代化的邵逸夫科學館玻璃幕牆下攝影留念,在浙大的「三士碑」前停留良久。此時此刻,他們也許在想:學士、碩士、博士的目標離自己還有多遠?
令人鼓舞的是,當新年來臨的時候,先是王何靈,緊接著是梅芳、陳賢良,都不約而同地給我發來手機簡訊,表示讀完大學本科後,一定要繼續考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而在寧波大學已經讀大三的梅麗紅,已經開始准備考研究生。過去的這個寒假,她把她的班主任老師當年攻讀英語博士的資料書籍都借回了家,准備好好「充電」。如果這些目標都一一實現,我想這四位優秀的雲和學子將分別是他們老家所在那個山村裡有史以來第一個碩士吧!
這就是我們雲和的大學生!他們發憤圖強,在貧困中一個目標接著一個目標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們一定會走出大山,他們已經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