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片都是R級吃人案件真實改編[日本邪典爽片女體銃]
所謂cult電影,通常是指某種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邪典電影。
此類電影往往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
簡而言之,cult電影經常迥異於大眾主流的商業電影,小眾大膽即風格。
此類電影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種偏小眾的亞文化,卻在不同地域擁有忠實擁躉。
歐美、港台、日韓、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地區,皆是邪典電影的熱門集散地。
而在眾多邪典電影中,日式邪典片又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往往製作成本低廉,以剝削獵奇為賣點,情節天馬行空,但因將日本的「KUSO」文化發揮到極致,而成為一種電影現象。
日式邪典片有不少經典,這些電影初看畫風粗糙宛如山寨電影,但卻自成一派爛到極致反而成為一種風格。
這一期,要推薦的拍攝於2014年的邪典片代表作,《女體銃》。
該片原是一部由草台班子製作的低成本暴力驚悚片,但情節畫風大膽,講述了一位將槍藏在體內的女殺手,用不可能的辦法完成復仇的故事。
本期「被遺忘的邪典片」,就來聊聊這部另類電影——
《女體銃》
GUN WOMAN
電影上映於2014年,雖然幕後團隊都是日本人,但其實全程在美國拍攝。
女主角亞紗美是一名日本三線女演員,但因出演了眾多低成本B級電影而聞名,剛滿20歲時就參演了自己的第一部B級片,入行後更是參與了眾多電影《鐵甲萬能俠》、《機關槍少女》。
尤其是《機關槍少女》堪稱邪典電影里的經典,亞紗美飾演的女中學生為了復仇,選擇將自己的手臂改造成機關槍,其漫畫式的誇張造型和匪夷所思的情節讓此片備受邪典片愛好者的推崇。
本片的導演光武藏人是一名美籍日裔導演,一直活躍在美國的B級電影圈,2009年因自導自演了一部雜糅了日本劍戟片與西部片、邵氏功夫片元素的電影《復仇劍·盲狼》而成名,之後便一直深耕B級電影,其他代表作還有2016年的電影《絕殺空手道》,也是由亞紗美參演。
故事開始於一場暗殺戲,一名神秘的殺手奉命暗殺了一名年輕女郎。
任務完成後,殺手坐上了路邊停著的一輛汽車,司機是殺手招募來的的搭檔,負責協助他完成任務後撤離現場,兩人打算開車去往賭城拉斯維加斯,執行殺手的下一單任務。
司機聽說下一站是拉斯維加斯,忍不住這趟旅程太過漫長。
路上,司機百無聊賴開始找殺手閑聊,司機問殺手,是否聽說過濱崎的事情?
一直沉默寡言的殺手錶示自己也有聽聞,司機見找到了共同話題,開始跟殺手講述起濱崎的「丑聞」,司機告訴殺手,濱崎如果沒有那個跟怪物一樣的兒子,早就可以在政壇呼風喚雨了。
這位濱崎是一位隻手遮天的政界大佬,可惜他的兒子,卻是他人生最大的污點。
濱崎之子是個宛如怪物一樣的變態人魔,他殘忍嗜殺,有著極為變態的癖好,在日本犯下了很多喪心病狂的罪行。
濱崎死後留下一大筆遺產,繼承了財富的濱崎之子被驅逐出境,繼續在國外無法無天的施暴,不斷挑選施虐對象。
殺手卻提到,最近在殺手行業流傳一個傳聞,有個醫生正在找人刺殺濱崎之子。
透過這段開場劇情,本片主要被分為兩條敘事線索:一條是殺手和司機開車前往拉斯維加斯執行下一筆交易任務,另一條則是藉助殺手和司機在路上的交談引出醫生復仇的計劃。
通過司機與殺手的交談,故事正式切入醫生的視角。
幾年前,醫生的妻子被濱崎之子殘忍施暴後殺死,濱崎之子更當著醫生的面,對他各種羞辱施暴,打斷了醫生的一條腿,並聲稱希望醫生能活著,才能見證自己是一個「傳奇」。
而濱崎之子之所以虐殺了醫生的妻子,是因為醫生原來是他的父親濱崎的診療醫生,濱崎之子認為醫生誤診了自己的父親,因此才報復醫生。
醫生遭此大難後,矢志要找濱崎之子復仇。
然而濱崎之子因為手握大筆財富,出行都有大隊保鏢保護,醫生根本沒機會靠近對方。
所以為了復仇,醫生開始了一場周密的計劃。
醫生從當地的人販手裡,購買了一個沉迷嗑葯的女人真弓,並將真弓帶到了一座廢舊倉庫里,
真弓原來是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孩,結果遇人不淑,在不良男友的影響下淪為癮君子,女主的生活陷入了黑暗中,她曾經想要結束自己的生活,結果被人販子拐帶到了美國。
因為沒有人會在意一個毒蟲的死活,這樣的目標正是人販子最好的拐帶對象。
醫生買下了真弓,將她關在倉庫內,對她進行了身體的檢查,並開始了漫長的戒毒過程。雖然過程痛苦且煎熬,但在醫生的鐵鏈枷鎖下,真弓還是戒斷成功。
醫生幫真弓戒毒,自然不是出於好心,而是要將真弓訓練成自己的復仇武器。
醫生經過調查,得知在西部的荒漠中,有一座神秘的「房間」。
那裡是現實世界法律和秩序無法監管的平行世界,建築是由各國的富豪秘密修建,以供那些有變態癖好的富豪們享樂,自然濱崎之子正是這里的「長期客戶」。
房間建在一個曾經被軍方用做核武器試驗的軍事管制區里,因此沒有居民會發現。警察早就被買通,附近有雇傭兵把守,所以非常安全。
要想進入房間,必須遵守房間的所有規則,進入要通過層層檢查,嚴禁攜帶武器入內。
也就是說,當濱崎之子來到房間的時候,他的身邊將變成無人保護的狀態。
而這正是刺殺濱崎之子的最好的機會。
醫生此時面對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把殺死濱崎的武器帶進房間?
電影至此終於揭開了醫生訓練真弓的目的,他告訴真弓,自己將她買回來,並救了她的命,就是要讓她變成自己的刺殺武器。
在戒毒過程之後,醫生又對真弓展開了一系列體能訓練和格鬥訓練,並專門雇來了一名武術教練與真弓對打,真弓一開始只能被動挨打,可對方卻根本不會手下留情,因此真弓只能反抗自保。
靠著這樣疼痛訓練,真弓挨了幾個月打之後,逐漸練成了功夫,並最終打敗了武術教練。
格鬥技能達標後,醫生又開始訓練真弓練習組槍和槍法。
接著,醫生告訴了真弓自己的全部計劃。
由於房間內的守衛人員使用的槍械,都需要特定的指紋才能解鎖。
所以醫生打算將一把槍藏在真弓的體內,然後利用葯物將真弓做成假死狀態,再通過中間商,將真弓的「屍體」送進房間內。
但這種假死葯時間有限,等真弓醒來後,就需要取出藏在身體里的槍,刺殺濱崎之子。
這項任務的關鍵在於時間。
醫生可以通過做手術,將手槍和彈匣放進真弓的腹腔內,真弓蘇醒後必須割開傷口取出手槍,但那樣會大量流血。
由於男女體質的不同——
男人流血三分之一便會死,但女人流血超過三分之二仍可存活。
醫生估計以真弓的體質,在失血的情況下可以勉強支持22分鍾,所以她取出手槍後,必須在22分鍾內想辦法止血,同時在身體極度虛弱的狀態下,完成刺殺任務。
得知這樣瘋狂的計劃,真弓終於崩潰,開始與醫生扭打在一起。
醫生卻告訴真弓,自己沒有能力完成這場復仇,並提出事後可以給真弓一個新的身份作為報答。
真弓撲倒了醫生,在這一刻她的情緒也得到了爆發。
對於醫生,她不知道是該愛該恨,對方將自己買下來,幫自己戒除毒癮,教授自己格鬥技巧,可以說是自己的恩人;另一方面,醫生利用她去完成復仇計劃,甚至以摧殘自己的身體為代價,讓她恨極了對方。
但也許恨到深處就成了愛,真弓與醫生一夜幽歡,終於答應替醫生完成復仇。
計劃開始執行。
醫生給真弓做了手術,並告訴她,自己會安排一個人守在房間外協助她撤離。
在注射假死葯前,醫生給真弓留下深情一吻。
之後,假死的真弓被送入房間,濱崎之子也來到了房間享樂。
真弓在房間內蘇醒,打倒了守衛,然後強忍劇痛,取出了傷口處藏著的槍。
接著,她利用自己的超越常人的體力和毅力,在極度虛弱的狀態下,殺死了房間內的守衛,並見到了作惡多端的濱崎之子。
此時真弓的手槍里已沒有子彈,加上長時間失血,意識也開始模糊。
與此同時,在外圍守衛的雇傭兵聽到房間的槍聲,正准備進入房間,一直埋伏在外圍支援的醫生用狙擊槍射殺雇傭兵,並犧牲自己,為真弓拖延時間。
危急時刻,真弓想起醫生的任務,割斷頭發綁住傷口止血,
最終,她來到了濱崎之子面前,並吐出了口中的最後一枚子彈。
原來這正是醫生做手術之時,通過最後一吻含在嘴裡交給真弓的子彈。
真弓用最後一發子彈,結束了面前的惡魔的性命,完成了殘酷的復仇。
當真弓渾身鮮血地走出房間,已經奄奄一息,這時醫生留下的負責接應的神秘人出現,將真弓救上車,並拿出提前准備好的葯品給真弓做急救。
真弓的復仇故事到此結束,故事切回到現實,司機與殺手的車上。
兩人終於抵達目的地拉斯維加斯,司機突然掏出手槍,對准了殺手。
原來,殺手就是當初負責協助醫生幫真弓撤離的神秘人。
而司機其實也是一名殺手,他是受到濱崎的孫子的僱傭,來替父親報仇的。
關鍵時刻,真弓突然出現,開槍射殺了司機,誰也沒想到,真弓如今成了一名職業殺手。
片尾彩蛋部分,真弓和殺手來到了當初人販交易的地方,親手處決了那名將自己賣掉的人販。
電影的故事到此結束。
這部影片的英文片名GUN WOMAN,直譯為女槍手,電影帶有典型的美式cult片的風格,編導對於暴力血漿元素毫不吝惜,將老套的復仇故事玩出了花樣,同時向觀眾傳達了一個信息:這是一部純粹的B級片。
由於成本有限,影片的服化道、場景美術、動作場面、乃至選角表演都有很大問題,但此片的成功之處在於,編劇講了一個相當精彩的復仇故事,既有暴力爽感,同時還兼具了懸疑感。
電影的敘事結構相當精巧,兩段時空的敘事線交錯並行,中間不斷插敘倒敘,尤其故事首尾呼應,開篇的刺殺看似摸不著頭腦,故意不交代被殺手射殺的洗澡女人的身份,到了結尾才揭曉,真弓其實是從「房間」逃走的雇傭兵守衛,殺手是在替醫生完成未竟的遺留任務,形成了完整閉環。
演員方面,亞紗美為出演此片犧牲頗大,她飾演的女主角全片沒有幾句台詞,只能依靠演技來傳達角色的情緒變化,同時還要挑戰各種動作戲,雖然動作打鬥場面比較簡單,但一部B級片能夠演得如此認真賣力的確難得。
片中另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由日本演員鐮田紀章飾演的變態人魔濱崎之子,這個角色在片中甚至沒有名字,演員在片中塑造了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反派形象,其邪魅狠毒的氣質簡直太傳神。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的濱崎之子的形象,其實是參考了日本駭人聽聞的「吃人案件」的凶徒佐川一政的形象,他曾經吃掉了自己的一名外國女同學,卻因父親動用了關系,謊稱有精神疾病而得到了保釋,輕松洗脫了自己的罪名,之後還因此上電視節目、出書,一度被當做明星。
說回電影本身,本片上映後口碑反響兩極,在國外的IMDb上本片只有4.8分,但參與打分的評論中相當兩極劃分,不喜歡的觀眾怒斥本片是山寨爛片,喜歡的觀眾不吝贊美之詞,甚至有人打出了滿分。
這或許正是邪典電影的魅力所在,註定只是迎合小部分觀眾的審美趣味。
『貳』 如何評價《九品芝麻官》這部影片
《九品芝麻官》是一部無厘頭喜劇電影,周星馳,吳孟達,張敏,鍾麗緹,蔡少芬等聯袂主演。
包龍星(周星馳)花錢買了個候補知縣當當,本來的目的就是要搜刮民脂民膏,賺大錢發大財的,卻沒想到錢沒賺多少,被老百姓不停地沿街追打,聲名狼藉。
後來他身不由主地捲入了一宗命案之中,畢竟是水師提督的兒子常威強暴了戚秦氏之後獸性大發竟然把戚家滅門,就連狗都不放過,就算這樣禽獸不如的人家也一樣的蔑視他,請來大狀唐文鏡在他眼皮底下輕易地為常威反了供,並且還冤枉戚家的兒媳婦戚秦氏下毒謀殺親夫全家。
包龍星眼睜睜的看著這樁案子被黑白顛倒,還被上擠下壓,受盡了夾板氣,即使想做個牆頭草都不給機會,反而激發了他的良知,想要為戚秦氏翻案,但始終是人言微輕,孤掌難鳴,被迫上京告御狀,卻被奸人陷害淪落在妓院打工。
沒想到竟然在三教九流之所在,學會了一技之長擁有了非凡的口上功夫,更加幸運的是結識了皇上,這真得算是鴻運當頭的好兆頭,然後被皇上封為八府巡撫重審戚秦氏的案子,憑著他的智慧和口才終於洗怨成功,最後給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大結局。
《九品芝麻官》路數老套了一些,喜–悲–喜的故事架構,大喜大悲的劇情延展中,是砥礪前行中遭遇的大困苦與大挫折,慘到極致後的厚積薄發,最後的成功就像是黑夜裡璀璨的星光一樣的奪目,這也是無厘頭喜劇給人的最客觀的非分之想。
周星馳在《九品芝麻官》里看似浮誇的表演風格里,卻掩藏著過人的智慧,悲天憫人的純然天性顯露出來的卻是犀利與苛刻,他在這部電影的表演張力十足,不露痕跡的魅力展現,總是讓人記憶猶新。
《九品芝麻官》是一部無厘頭喜劇電影,表象上體現出來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大結局,深層里的故事情節卻是隱喻極深,一樁驚天血案的慘烈被寥寥數語輕易地就淡化開了,嬉笑怒罵中卻一樣的暗藏殺機,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子裡也一樣的波濤洶涌,猶如暴風雨前的寧靜,這也算是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
看似無厘頭喜劇的電影深藏的玄機也一樣的深不可測,這部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真得值得一看。
周星馳有的無厘頭 搞笑 片只為博得觀眾一笑,並不強調十分嚴謹的邏輯關系,但《九品芝麻官》中 搞笑 情節的設置卻是充滿精妙的伏筆。
故事內容前後呼應,令全片爆笑場面環環相扣,層出不窮。看《九品芝麻官》,觀眾能感受得到導演對故事發展的整體把握能力,而周星馳張馳有度的表演則是這些情節必不可少的潤滑劑。
《九品芝麻官》拍攝於周星馳電影事業的鼎盛時期,與其後一些星爺刻意「玩深沉」的影片相比,本片更加能夠體現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功力。充滿了看周星馳電影時,觀眾最原始的需求:欣賞用笑料堆砌的有內涵的電影。
星爺的電影大都和喜劇有關,而以玩笑的形式向觀眾展現生活的細節,人生的道理每每都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或許和星爺的性格有關,詼諧幽默,大智若愚。喜劇,顧名思義以歡樂為主題,可是星爺的喜劇在原本的意義上卻又多出了很多道理,他是在用喜劇的方式告訴我們平凡生活中的不易。就好比小丑笑得時候是為了逗樂觀眾,小丑哭的時候大家也同樣會以為他是在表演,所以快樂的背後很可能代表著心酸,意味著假裝堅強。現在還是要回歸到電影上,《九品芝麻官》是周星馳早年拍攝的電影之一,和其他的影視作品一樣,有趣且俗套,不過是正義得到伸張,壞人最終嚴懲的故事罷了。但結局是平淡的也是註定的。
更多人認為《九品芝麻官》拍的並不怎樣,劇情俗套,內容平淡無奇,故事的發展也不會出乎意料,只有劇中有一些場景還算 搞笑 。那我只能說他們只看到了表象。
《九品芝麻官》的開頭講述了主人公包龍星因為從小的志向:做一個像包公一樣正直無私的官而去努力,後在鄉親的幫助下得到了九品芝麻官這樣的官職,然後他便想著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願望,做一個造福一方百姓的好官。可是好景不長,他的軍師因為貪污連累了他一起被陷害,於是他連一個小小的官也沒法繼續做下去了。 我說過,星爺的電影基本都會出現映射現象,裡面的很多細節其實都是真的在反應 社會 上的狀況,電視劇中的貪污會是軍師,那麼電視劇外呢?
此後,「尚方寶劍」的故事也隨著劇情慢慢展開,而主人公包龍星的母親時而清醒時而糊塗,這一點其實也可以深究,「尚方寶劍」身為前朝遺物,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差點因為此丟掉性命,不過喜劇終究是喜劇,所以代表正義的包龍星才會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在權利,利益和金錢面前,有時候人和人之間的情誼真的很脆弱,哪怕你們曾經有過過命之交。 劇中包龍星父親的一次善意施救換來的並不是回報,而是諷刺,是救錯了人?還是人性本就經不起考驗?
最令大家深刻的應該就屬裡面吵架那個場面了吧,對門兩家妓院的老鴇戲劇性的爭吵給主人公包龍星提供了思路,他開始訓練自己的口才,直到能一個人對罵幾個人也不會輸,直到能說到河水翻滾,說到人起死回生。這一點雖是誇大,但卻成就了這部經典,也正因為包龍星出色的口才,幫助了他最後判案的順利,幾次的逆境都將其顛倒過來,雖然說的沒有邏輯,但卻讓人無法辯駁。 以前的包龍星正是輸在了無法接話上,而重新歸來的包龍星卻讓其他人無法再接他的話,這戲劇性的一面又是不是在說,有時候光有證據還不行,還要能完美的將其進行詮釋。
談到這里基本就結束了,當然其實劇中還有很多地方也值得我們深思,主要還是自己去觀察,因為有時候看電影電視劇不僅僅是為了 娛樂 ,還是為了看到和自己有類似經歷的人或事。 最後,就像是喜歡星爺的其他作品一樣,我也很認同這部影片。星爺的影片不是無厘頭,也不是純 搞笑 ,而是在用喜劇的方式去告訴我們笑容背後的不簡單。
這部影片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看過很多遍了,那個時候完全是把他當喜劇來看。確實以星爺這種無厘頭的 搞笑 方式征服了90年代的觀眾,在那個 娛樂 匱乏年代給人們帶來了一絲歡喜和快樂。隨著年齡的增長, 社會 閱歷的增加,有更加的用更深層次的眼光去看待這部電影。
01首先喜歡九品芝麻官這部電影,是因為電影中其他的配角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吳孟達就自然不用說了,是星爺的黃金搭檔,張敏一個美麗新娘的打扮,到後來將一個被冤枉的犯人表演的入木三分。鄒兆龍的表演更加與主角的正面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02其次,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是,好官要比貪官更奸詐,所以最後在重審這個案件的時候,包星星才會一直爆粗口,甚至用威逼欺騙的手段,從而讓那些之前改過口供的人重新作證,如果不使用這些陰謀手段,這些人會招供嗎?常威會最後被逼得露出馬腳嗎?
03最後,我感覺這部電影的配樂也非常經典。九品芝麻官的主題音樂借用金超群版包青天的音樂。片尾曲新鴛鴦蝴蝶也加進去了,經過變奏而獨立成一個新穎的音樂形式。
記得很多經典片段的經典電影,我個人覺得是星爺無厘頭最經典的三部的一部,另兩為大內密探和唐伯虎。
影片開始就是小時候做官的夢想,結果被媽媽擊打粉碎,因為父親是個大貪官,結果差點斷子絕孫,生了12個孩子都死了,卻姓包,類似包公後代,取名包龍星,小名十三。長大後捐錢衙門才混了個候補知縣,父親送他個字,廉潔的廉,怎麼看都是個窮字,似乎暗示官場廉潔等於貧窮。
遇到一件欺民的案子,被方唐鏡一搞,結果沒有保護好弱者,方看出他不是個做官的料,為最後兩人對決埋下伏筆。
最慘的是滅門案了,官場上下一心,埋沒良心顛倒黑白,原告變被告,包也身陷囹吾,似乎烏雲蓋月,黑暗勢力隻手遮天,然後六月飛雪。
但任何 社會 從不缺失正義之士,包龍星背井離鄉遠赴京城告玉狀,在雜技團陪伴下,還學了一招半式,安全到達京城,還與美女相遇 。
在妓院的經歷,練就了包龍星打官司的嘴上功夫,與皇帝的偶遇,更打開了烏雲蓋月的局面,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最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公堂上的最後對決,拳擊式的出場更增加了 搞笑 精彩的無厘頭成分。包龍星一人對付幾方勢力,仍然游刃有餘,最後用了不符合科學的滴血認親結束了案件審理,天馬行空豪爽灑脫,最後兇手伏法,貪官撤職遊街,真是讓人盪氣回腸。
影片最後,包龍星喜得兩美女,轉行賣印度神丹,卻聽到皇帝駕崩的消息而結束影片,讓人最後再次回盪在整部影片的精彩當中。
這部影片正邪交錯,無厘頭 搞笑 穿插於平鋪直述之間,欣賞起來緊張與興奮同時縈繞,細細品味起來則貫穿了邪不勝正的中心思想,讓人盪氣回腸,真的是周星馳電影最經典的一部了。
《九品芝麻官》這部電影是以喜劇之名傳世的,然而,事實上它卻是一出絕望的悲劇。只不過,它的結尾湊巧是一個大團圓罷了。
影片一開始便是方唐鏡的一場訟案,幾個標點便能將白紙黑字的文書顛倒黑白,讓人目瞪口呆;反告強奸一事,更是可笑而又可怕。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魯迅先生的一段話來:「但我又知道人們怎樣地用了公理正義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就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都掌握在人家的筆上,我們這些小老百姓還能怎麼樣呢?可以說,電影的開篇便已經定下了這個絕望的基調。
《九品芝麻官》的故事主線是戚家一十三口的滅門慘案,圍繞著這樁官司,各色人物輪番上陣,從百姓到狀師,從知縣到捕快,從提督到尚書,從皇帝到公公,我們看到了一幅幅貪贓枉法、欺善怕惡的人情世態圖。常威仗著自己是水師提督的兒子,在殺人之後,仍然咆哮公堂,肆無忌憚;水師提督常昆為了袒護自己的兒子,設下毒計,將無辜的戚秦氏和包龍星打入死牢;方唐鏡為了金錢,不惜收買證人,賊喊捉賊,當真是「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哪知頭上有青天?」花尚書趨炎附勢,忘恩負義,為了討好常昆,面對昔日救命之恩的半塊餅而無動於衷,更讓人拿了幾百個餅來逼包龍星二人吃下去,而美其名曰「報恩」。至於所謂的親王、協理大臣、皇上、李公公,無不是幫親不幫理,貪圖享樂,魚肉百姓。如此朝廷,大清如何不亡?
而影片最核心的一句台詞,便是「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包龍星最後能打贏官司,為戚秦氏伸冤,靠的是他跟皇帝一起嫖過娼的裙帶關系,以及公堂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還有他那能把死人說活的三寸不爛之舌,而不是所謂的正義。在歷經了這一切磨難以後,包龍星恐怕早已明白,這個世道,光有菩薩低眉的慈悲心腸是沒用的,你還得有金剛伏魔的雷霆手段才行。否則,即便一腔熱血,也不過是累人累己而已。
說到底,做個好人,是不大容易的;做個捨生取義的好人,則很難;而要做一個能幹實事的好人,卻更是難上加難。心善者不通機巧,機巧者往往詭詐,誰能計狡而心直呢?世上戚秦氏多矣,而包龍星何求?
況且,打贏了這場官司又能怎麼樣呢?在那個世道里,還有多少冤案,早已、正在、將要,石沉大海?弱者的血淚和詛咒,真的能改變什麼嗎?包龍星又能救得了幾個人?他自己在最後,不也是明智的棄官從商了嗎?
但就是在這樣的絕望基調上,《九品芝麻官》的喜劇效果卻做到了絕頂。前段父子談心、糊塗斷案、人人喊打,都妙趣橫生;中段劇情鋪陳,一波三折,官場黑暗令人心驚;而自告御狀始,劇情更是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簡直全程高能;最後三司會審,雙方各出奇謀,你來我往,峰迴路轉。整個故事結構謹嚴,張弛有度,在荒唐可笑之餘,卻又引人深思。比如「廉」字像「窮」字,「會當老鼠嗎」等,在不動聲色之中,融哲理於尋常,化諷刺為笑料,讓人拍案叫絕。至於片中的 搞笑 金句,更是數不勝數;因其生動傳神,自電影上映之初便廣為流傳,早已成為流行文化中的一個符號性存在。尤其是「我全都要」、「我玩完了她,不給錢就不算賣啦」、「你叫啊,你叫破了喉嚨都不會有人來的」、「常威,你還說你不會武功,這下露底了吧」等,甚至成為大眾交流時心照不宣的密碼。再加上片中多位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繹,也就無怪乎這部底色悲涼的電影,會以喜劇之名傳世了。
其實,這樣也好。正因為這部電影是如此的 搞笑 ,所以大家才會一遍又一遍的重溫它,最終得以透過那些笑聲,深切地體會到它的尖銳和悲涼。
一切偉大喜劇的核心,都是悲劇。
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是一部由王晶執導, 徐錦江, 張敏, 吳孟達, 周星馳於 1 994 年聯合主演的喜劇電影。
影片延續了周星馳一貫的 搞笑 風格, 描述了水師提督之子常威垂涎秦小蓮美色, 將其暴力姦淫, 事敗後殺其夫家 1 3 口, 又收買證人, 反誣告蓮與家丁私通,蓮屈打成招被判死刑。 候補知縣包龍星(周星馳) 發現其中蹊蹺, 欲為蓮翻案,夜潛現場驗屍, 反被誣陷毀屍滅跡。 星逃獄後赴京告御狀, 中途幾經波折, 甚至於妓院偷生求存。 適逢皇帝微服私訪八大胡同, 星為皇上擺脫窘境而得以翻身,終得三司會審為蓮翻案。
以前看過一些片段, 尤其對苑瓊丹所飾演之妓院老鴇與人吵架一段印象深刻。 那時的我還未曾接觸法學這個學科, 知識儲備也相當匱乏, 故而觀《九品芝麻官》 , 僅供 娛樂 而已, 何況那時只看了一些影評類的片段。 如今在《法律影視鑒賞》 這門課上再次觀看這部影片, 而且是完整觀看, 無疑是讓我從中去領悟一些影片中暗含的法律問題。
從這樣一部喜劇電影的著裝, 我們可以知道事件發生在清朝時期, 而整個劇情又是圍繞著常威和秦小蓮兩人之間的刑事訴訟展開的, 因此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清朝的刑事訴訟制度, 特別是清朝的審級制。
清朝承襲明制, 在中央設立三法司——刑部、 大理寺、 都察院。 刑部為最高司法審判機關, 主要負責核擬死刑案件上報皇帝批准, 批結全國充軍流放案件, 審理京師笞杖以上現審案件及中央官吏犯罪案件; 同時兼掌造辦「黃冊」(人命盜賊重案囚犯統計冊及秋審事宜等統計冊) 、 獄政管理、 贓款罰沒管理等司法行政事務。 大理寺是最高審判復核機關, 主要職責是復核刑部擬判的死刑案件;如發現刑部定擬不當, 可以駁回; 同時也主持熱審案件, 參與秋審、 朝審案件。都察院號稱「風憲衙門」 , 是司法檢察和審判監督機關, 其司法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參與會讞——各省死刑案件經刑部核擬後, 由都察院列署意見, 再轉大理寺復核, 然後退回刑部辦理題奏; 二是參加秋審和朝審, 執行復奏職責。按照三法司的職權劃分, 刑部掌審判, 大理寺掌復核, 都察院掌監察。 但實際上刑部權力最大, 幾乎獨攬審判大權, 大理寺和都察院並無審判的實權。依據清朝關於人命案件的刑事訴訟規定, 影片中秦小蓮被縣官問罪並且被判死刑難免與程序上有失當之處, 但畢竟這是一部虛擬影片, 也無可厚非, 但是要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的話, 就不得不說了。 秦小蓮與常威一案由縣官初審後,應該移送至府(直隸廳、 州) 審理, 之後提出判決意見, 上報省按察司, 再由省按察司對案件進行復審, 如無異議, 簽署意見上報督撫, 再由督撫對人犯親自復審, 如無異議, 簽署意見專案奏報皇帝, 並將副本咨送大理寺和都察院, 之後再按三法司職權不同進行復核, 最後才能定罪執行。 這個程序是十分繁雜的, 其實法律規定的東西在司法實踐中, 有時並不能真正得到執行, 今天的司法制度亦是如此, 何況在毫無法治理念之清王朝。另外, 從法律職業的角度來看, 古代中國實行「控審合一」 的刑事訴訟原則, 也就造成了「法官」 的雙重角色, 縣官不僅是案件的控訴者, 還要擔任案件的裁判者, 如此一來, 「法官」 的公正性就受到質疑, 居中裁判的角色就受到挑戰。例如影片中候補縣官包龍星發現事有蹊蹺之後, 便一心想要為秦小蓮翻案,尤其是在案件交由名義上的三司會審之後, 包龍星掌握了主審權, 更是對常威之被告訴訟權利置若罔聞, 並且使用了 各種手段使案件朝著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固然最後包龍星為秦小蓮翻了案, 申了冤, 大快人心。 不過從法律角度來看,未免有些不當, 而且這樣也會有失法律之尊嚴。 因為一旦「法官」 在訴訟中趨於追訴化, 那麼被告人的防禦權就會受到大幅度的削弱甚至完全喪失, 因為沒有中立的第三方的裁判者, 法律意義上的辯護活動將失去存在的空間。 很自然的, 影片中的縣官的雙重身份也就導致了公堂上一個在今天看來很滑稽的事情, 那就是「法官」 和「辯護律師」 之間存在著辯護上的博弈, 但是大家應該清楚, 這在古代 社會 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這也是古代訟師地位不高, 也對今天之律師地位造成了重大影響的原因。 古代的訟師總是與官府辯理, 更直接的是與一方長官辯理,
而今日之辯護律師, 是直接與國家之公訴機關辯理, 難免有「敵強我弱」 之勢,
因此, 律師在訴訟中所處的尷尬地位也可以窺見一斑。不過此片在封建法制中還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包龍星在案一中作為知縣掌有實權, 審判結果由他一人說了算; 在案二中, 包龍星受封八府巡按, 連同提督大人、 尚書大人為戚秦氏翻案, 進行三司會審。 在會審中主控權基本上都掌握在包龍星手裡, 審控合一, 法官獨任, 雖為三司, 提督和尚書在形勢的逼迫下並無
實權。
看了《九品芝麻官》,真希望2018或2019、2020年能補上一個最佳影像獎,讓周星馳再獲一個影帝
『叄』 都道是自古名將如美人——然而有一天名將真成了美人
你能想像在一部電影里 張柏芝 飾演的呂布和 景甜 飾演的趙雲槍戟交輝,你來我往嗎?
或者 王祖賢 飾演的 周瑜 和 李若彤 飾演的諸葛亮,撫琴對酒,英雄相惜?
再或者 高圓圓 飾演的荀彧和 周迅 飾演的郭嘉,輔弼 Maggie Q 飾演的曹操,征戰四方,橫掃天下?
還有 章子怡 的孫權, 范冰冰 的曹丕, 李冰冰 的司馬懿, 劉亦菲 的姜維, 楊冪 的鍾會……
你可能會脫口而出:「這怎麼可能?」順便送我一個白眼。
是啊,這當然不可能,就算預算足夠,這些女神中的許多也早已過了顏值巔峰,青春不再了……
但是(其實你心裡在期待這個但是對不對)——
請允許我重磅推薦,這個來自B站的視頻:【偽·三國群像】天命(性轉!全是女孩子!我為何管不住造雷的手!)。
雖然名字蠻殺馬特,但是內容確實逼格滿滿。
前述的不可能,在這部5分鍾的視頻里都實現了。
視頻內容是女神們顏值巔峰時期的電影畫面混剪。
其妙處在於,為這些女神分配與自身氣質、經歷暗合的三國人物,演繹「性轉版」的三國故事。
美人名將,合二為一。
美爆了,也燃爆了。
大石君表示,看得根本停不下來。
目前這個視頻在B站點擊量已經破百萬,大石君不才,也就貢獻了其中的萬分之一。
怎麼樣?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
莫急,讀完這篇詳解再去,會更有感覺噢!
(註:視頻剪輯作者 鯰魚溪 ,下文圖片下加粗引用部分整理自B站檀木。)
東漢末年,當國者無道,民不聊生,狼煙烽火。
有西涼刺史董卓,為人殘暴,乘亂進京,把持朝綱。
天下十八路諸侯,組關東聯軍,共推袁紹為盟主,會盟討董。
——數百年來第一次,諸侯的箭尖對准了都城呼嘯而去,從那個時候開始,國祚綿延的劉漢王朝實際已經土崩瓦解。
千里沃野,四方通衢,淪為了野心家們的馳騁場。
漢失其鹿,群雄競逐。
是為 亂世之始 。
這並非是一首詩,而是擷取自明末亡國之君崇禎帝的四首《贈秦良玉》中的句子。 秦良玉是明末親冒箭矢,戰功卓越的巾幗女將。
這四句就像是《三國演義》開頭吟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是為全片定調的開場詩,點明了視頻以美人名將合一的最大噱頭。而詩句中「金釵」與「虎符」,「胭脂」與「鮮血」,「桃花馬」與「風塵」,「鴛鴦袖」與「兵書」,處處都是閨閣紅妝與戰陣殺伐的鮮明比對,正是猛虎薔薇之美。
張柏芝本命,「戰神」呂布,虎步三國的最強武將。
一桿方天戟,一騎赤兔馬,縱橫天下,如入無人之境。
然則為人最是叵測寡信,反復無常,兼之志大謀疏。後終於徐州圍城,山窮水盡,被曹操縊死在白門樓。
出道巔峰,縱橫無雙,惜乎背德棄信,壯年而夭。隱然就是柏芝姑娘的寫照。
畫面轉入荊襄,水遠山高。
劉濤驚艷轉身,魯肅本命。藍衣喻個性忠厚溫吞。
蔣欣則紅衣如火,英姿颯爽,關羽本命。喻個性剛愎自傲。
魯肅是東吳都督,關羽則為備鎮守荊州。兩人算是隔著長江的鄰居。
這一段講「單刀赴會」,演義里是關二爺單提偃月刀赴了魯肅的「鴻門宴」,濃墨重彩極言二爺膽識過人,但真實歷史里,是魯肅相邀關羽會晤,於是二人不帶兵卒,輕身赴約。
——戰陣相見,是拔劍死生,兵不厭詐;但君子之約,自該光風霽月,坦坦盪盪。
古之良將的風采,令人神往。
曹操孟德,無需多做介紹。
Maggie Q 這個表情傳神地表現了曹操的陰鷙冷酷。
秋瓷炫本命呂蒙。少年出道,以膽氣稱,屢立殊勛。
本是行伍出身,不好讀書,後受孫權影響,涉獵兵史,學識英博,魯肅見之而大驚,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之語。
魯肅死後,繼領東吳大都督。
關羽魯肅單刀會後不久,魯肅死,呂蒙代領都督。
呂蒙聽取儒將陸遜建議(阿嬌本命),白衣渡江,取下荊州。
鎮守荊州的名將關羽被殺,孫劉聯盟瓦解。
次年,稱帝未久的劉備以為關羽報仇之名,揮軍直指東吳,兵勢熾盛。
東吳方面,陸遜臨危受命,韜光養晦,以逸待勞,隨後瞅准蜀國大軍於樹蔭下七百里連營紮寨的弱點,只一把大火,焚盡了劉備燃燒半生的英雄夢。
劉備兵敗白帝,陸遜乘勝追擊,卻困於諸葛早就擺好的八卦石陣中。
——夷陵之敗,宣告了屬於劉備那一輩英雄們的時代終於落幕:曹操在三年之前就已經頭痛著死去,關、張走了,馬、黃、趙老去,劉備自己也馬上就要奔赴白帝城交代身後事,東吳方面的孫權倒是春秋鼎盛,不過人家出道早嘛,但是東吳的都督,周、魯、呂、陸,走馬燈似地都換了四茬了。
上一個時代的名將們給歷史留下了倉皇老去的背影,所幸這一片好山好水,總不缺馳騁之士。這壁廂,陸遜頭角崢嶸,算是踩著蜀昭烈的威勢上了位,從此名揚天下;而北方,蟄伏多年的陰謀家熬死了那些壓制他的天縱之才們,舒展狼顧之相,漸露鋒芒;西邊,年輕的麒麟大才尚是潛龍勿用,待時而動。
這說的是亂世英雄,而當世的娛樂圈又何嘗不是如此,「江山代有才人出」,「你方唱罷我登場」,領天下風騷之權柄總是要代代交接……
荀彧郭嘉,曹操前期最重要的兩位謀士。
荀令君王佐之才,君子之風,曹操贊其為:「吾之子房(張良)」,但多數時候他扮演的其實是蕭何的角色,曹操在外東征西討,他則居中持重,保後方無憂。
郭奉孝奇計迭出,算無遺策(周迅的古靈精怪和「鬼才」郭嘉簡直絕配!)。而且郭嘉年輕,兼與曹操君臣相得,曹操曾想以身後事相付,奈何天妒英才……
若郭嘉不早死,又豈容得司馬猖狂。
赤壁之戰。三國時代(也可能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戰役。
王祖賢本命美周郎。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可能是整個三國時代最帥的男人。
祖賢可能是向前向後三十年娛樂圈最美的女神。
真是絕配。
赤壁之時,孫劉聯盟。
瑜亮二人,一個是東吳方面的軍事統帥,一個是劉備集團的使者。
天下狼煙,當世最聰明的兩顆腦袋終於碰面了。
《演義》里寫的是他們明爭暗鬥,最後諸葛技高一籌,氣死了周瑜。
但是我倒是願意相信,這兩人若真的見面,必然是傾心相交,一見如故。
這世間聰明人太少,兩人一向曲高和寡,且都雅好音律(一個隆重隱居時便好唱《梁父吟》,一個人稱「顧曲周郎」),若得相見,自然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
視頻中的便是順著這種臆想的畫面展開:
夜半更深,諸葛彈琴長嘯,嘆天下雖大,知音難覓,周郎循聲而至,兩人交談之下,驚為天人,引為莫逆。
且最好,當夜二人是初見,不識彼此身份,只以化名見告。
第二日,劉豫州使者正式拜謁東吳都督,一見之下,會心大笑,像是久別的老友。
弄得撂在一旁的中間人魯肅一臉的懵逼。
「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
「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長沙桓王在歷陽,遣書呼周瑜。瑜將兵五百人,船糧器杖,星夜馳赴」
「王大喜,執瑜手曰:卿至,諧矣。」
這一段,循環10000000000000000000遍!
赤壁後不久,周瑜病逝於征巴丘途中。
回顧他那短暫而絢爛的一生,最令他念念不忘的,毫無疑問是「策瑜之交」。
孫策周瑜,從小便「升堂拜母」,相當於是「義結金蘭」了的兄弟。
第一代江東猛虎,孫策之父,孫堅死後,孫策寄於江淮袁術麾下。
後來歷經辛苦,孫策借兵回到江東,要重振父親的事業,奈何身無立錐之地,周瑜聽說,帶兵千里相迎。
孫策見到周瑜笑道:「有了你,我的大事一定會成功了。」
其後,一個孫郎,一個周郎,彼此倚靠,席捲江東,所向披靡。
那是江東集團最好的時代,比赤壁時還好。
策瑜二人的威名甚至傳到了曹操耳中,以至於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擺開陣勢決戰時,還不得不留個心眼防著孫策偷襲許都後方。
而孫策似乎確實有這樣的打算。
奈何天不遂人願,策瑜二人正磨刀霍霍,籌劃染指中原主戰場時,孫策卻在一次出行中意外遇刺。
年僅二十五歲。
而十年之後,周瑜也終於耐不住寂寞,追隨孫策而去了。
——江東的水土,真正鍾靈毓秀,鸞翔鳳集,上天把一切都賜給了策瑜,卻偏偏忘了給他們時間。
壯志未酬,英年早夭,真是從來讀史最令人唏噓之處。
所幸,那個猛銳冠世的江東小霸王,那個雄姿英發的顧曲周郎,已如流星經天一般閃耀了亂世的永夜,留下足夠多的英才偉業,供後人憑吊嘆惋。
史載,赤壁之戰後,劉備目睹了周公瑾羽扇綸巾,火燒赤壁的風采,預測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劉備這樣的梟雄,看人自然是準的,但是可惜這次他徹底錯了,他當然不會知道,周瑜與孫氏之間那隱秘的羈絆。
「陳群非郭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這段故事略生僻。
郭嘉智謀過人,但個性放盪不羈,私生活不甚檢點。
而陳群呢(趙薇本命個人感覺有待商榷),曹植說他「德純粹者」,是個道德高士,又是個骨鯁之士,不吐不快。
於是乎,便有了這一出陳群劾郭嘉的戲碼。
現在想起來,要是郭嘉能聽陳群的該有多好,也許能因此延壽。
可倘若真是如此,只怕也就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郭奉孝了吧。
「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
「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時間線回到赤壁大戰之前。
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荊州刺史劉表沒等到便先病死,其子劉琮開門降曹。
暫寄荊州的劉備只得帶領所部往東邊跑,但是由於跟著眾多百姓,扶老攜幼,日行僅數十里。
而曹操手下,精騎疾馳,在一個名為當陽長坂坡的地方追上了劉備。
劉備軍四散潰逃,其妻兒也在亂軍中失散。
——真是啰嗦啊,那麼多的鋪墊,無非是要為那個英雄搭起大放異彩、大舒拳腳的舞台。
其後,一騎突出,銀盔銀甲,亂軍之中,單騎救主。
一桿爛銀槍翻飛,似銀龍夭矯,在曹魏陣中縱橫沖殺,如入無人之境。
這一戰,貢獻了整個三國時代最浪漫的個人英雄主義故事。
常山趙子龍,挺槍躍馬,沖鋒陷陣,成為多少少年心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
自然,以景甜姑娘在娛樂圈的地位,本命趙雲實在牽強,但是這扮相一出來,我服。
這一段講荀彧服毒自盡。
說的是已位極人臣的曹操要成就霸業,進爵魏公,卻遭到荀彧反對。
數十年來,魚水之歡的一對君臣首次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分歧。
曹操賜了荀彧那個著名的「空食盒」羞辱之。
曹魏集團數十年來的第一功臣荀彧,因此不堪其辱,羞憤自盡。
這個視頻剪輯的妙處在於,前一幀的庭中鹿,暗合曹操當年所作《短歌行》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顯露的是迫切的求才之心。
後一幀,功高德劭的荀令君卻被迫服毒而死。
鳥盡弓藏的政治悲涼油然而生。
這剪輯的 鯰魚溪 小朋友特別愛配CP嘛。
這一回是曹丕和司馬懿。
范冰冰本命曹丕。
李冰冰本命司馬懿。
雙冰的選角真是恰如其分,無論是自身氣質還是實際經歷都頗為貼合。
這一段,曹丕登基,司馬得用。
曹丕是不遜乃父的英主,因此司馬依舊小心翼翼地保留著他對於天下的野望。
曹丕對司馬懿全副信任,甚至說過:「吾東,撫軍當主西事,吾西,撫軍當主東事。」
這是把司馬懿當做自己的荀彧了啊。
然而李冰冰的眼神,不臣之心,已見端倪。
這一段講的,是周瑜之後,東吳三任都督,虎符交替,為吳大帝(章子怡本命)拓土開疆。
章子怡這個小眼神,猜忌之心暴露無余,也暗示了這些都督們終究是難得善終了。
其後,魯肅不壽,呂蒙短命,陸遜憂憤——對待功臣方面,這「渣權」的名號真是坐實了。
今日筆力不濟了,明天再補上接下來的部分吧。
明日預告:
第十五幕 白帝城託孤
第十六幕 星落五丈原
第十七幕 天水麒麟才
……
最終幕 司馬得鹿
如果你已經迫不及待,不妨到B站搜索視頻看起來。
不說了,我再去刷一遍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