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期最過癮的好萊塢大片,全程無刪減!
這部劇對於影迷們來說,真的如甘霖滋潤乾旱的土地。
推薦一部新作,由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主演,名為《灰獵犬號》。
從海報就能看出,這是一部戰爭片。
原定於6月12日北美上映,後因疫情只能在線上播出。
目前豆瓣評分8.3分,IMDB評分7.1分。
盡管評分不算高,但影片播出後得到了眾多觀眾的贊譽:「近半年看過非常過癮的一部電影,劇情緊湊,戰爭的緊張氛圍和刺激感強烈。」
「影片講述盟軍與德國U艇的對抗,戰術還原,全息模擬,扣人心弦。」
「湯姆·漢克斯的專業表現,使得電影全程無尿點,值得一看。」
IMDB上,一位自稱92歲的驅逐艦軍官的評論獲得了最高贊,原因在於影片的寫實感。
影片改編自C.S. 福里斯特的非虛構小說《好牧人》,講述二戰期間,由37艘盟軍船隻組成的護航艦隊,在美國驅逐艦「灰獵犬號」指揮下,穿越北大西洋,對抗德國U型潛艇的威脅。
影片通過真實故事改編,展現了一段限定時間內,依靠勇氣與領導力完成高風險任務的英勇故事。
電影場面宏大震撼,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戰爭的沖擊力和殘酷性。
影片實景取景於加拿大皇家海軍「蒙特利爾」號護衛艦以及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基德」號。
電影開場即展現了艦隊的整齊與浩大,駛向危機四伏的大西洋,主角「灰獵犬號」以氣勢磅礴的姿態登場。
製作團隊在細節上精心設計,從艦艇外觀到軍用炮火,從作戰室的雷達顯示屏到聲納示波器,都嚴格依據歷史資料進行創作。
戰斗場面火光沖天,鏡頭在全景和最激烈的交戰區域間切換,波濤洶涌的海浪與戰火硝煙交織,令人心潮澎湃。
整部影片的海戰場面壯闊,炮火連天,潛艇與戰艦的搏鬥干凈利落,沒有拖泥帶水之感。
影片節奏緊湊,僅戰斗場面就佔了一半以上的時間,讓人難以想像在影院的觀影體驗會是怎樣的。
影片講述了1942年大西洋之戰期間,由湯姆·漢克斯飾演的克勞斯艦長,率領3艘驅逐艦,護送37艘船隻安全通過北大西洋,抵達利物浦港口的故事。
克勞斯在臨行前向女友立下誓言,希望她能陪他一起前往目的地,並在到達後求婚。
然而,護航任務充滿挑戰,首先面臨黑暗海溝的危險地帶,美英戰斗機無法提供製空權優勢,船隻如同待宰的羔羊。
其次,敵人擁有U型潛艇,它們數量不一,靈活隱蔽,經常在盟軍艦隊中穿梭,擊沉船隻。
影片通過克勞斯艦長的智慧和決斷,與U型潛艇鬥智斗勇,最終順利完成任務。
影片中,克勞斯艦長在面對未知數量的敵人時,依靠豐富的軍事經驗,通過雷達和聲納等手段進行判斷和決策。
在一次行動中,發現一艘U型潛艇位於「灰獵犬號」下方,克勞斯果斷下令投放深水炸彈,成功擊沉敵艦。
隨後,他鼓勵炊事班准備熱食,強調在戰斗開始後可能沒有吃飯的機會。
然而,緊接著傳來希臘運輸艦被襲擊的消息,克勞斯立即派出救援並保持戒備狀態。
面對氣溫驟降導致雷達失靈的情況,U型潛艇浮出水面,開始對37艘船隊進行攻擊。
在戰斗中,一艘船隻被U型潛艇擊中,發出求救信號,「灰獵犬號」也遭到誤傷,能源儲備消耗殆盡,彈葯即將用盡,人困馬乏,海面霧氣彌漫。
此時,「灰獵犬號」就像一隻受傷的牧羊犬,帶領其他船隻保護羊群,但不幸落入狼群包圍圈。
影片探討了克勞斯艦長如何帶領艦隊突破德軍的「狼群戰術」,完成任務。
看過本片後,喜歡戰爭題材的影迷可能會將其與《從海底出擊》進行比較。
兩部影片均講述了大西洋海戰,但《從海底出擊》未剪輯時長版本更長,導演通過長鏡頭和密閉空間的船員崩潰情緒,表達了戰爭帶來的絕望和傷痛。
《灰獵犬號》選擇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呈現戰爭的慘烈與驚險,整個戰斗場景具有好萊塢工業體制下的標准特徵。
盡管影片結構簡單,主線清晰,但敘事方式過於平鋪直敘,與《敦刻爾克》等影片相比,劇本略顯直白。
影片中包含大量專業術語,可能需要觀眾自行查詢理解。
盡管如此,《灰獵犬號》仍是一部優點明顯多於缺點的佳作,它以緊湊的敘事節奏和沉浸式的海戰刻畫,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