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全集 » 尼瑪電影大全集
擴展閱讀
看電影打游戲花屏 2025-04-22 15:17:08
哪裡能找到搞笑電影 2025-04-22 15:14:08

尼瑪電影大全集

發布時間: 2025-03-08 13:51:19

A. 哥斯拉大戰金剛,這TMD才叫大片吶

久旱逢甘露!

豪取近130億的春節檔過後

近1個多月以來

僅有三部電影突破1億票房:

《尋龍傳說》1.1億

《貓和老鼠》1億

《阿凡達》3億。


周五,內地影市迎來了救市之作


哥斯拉大戰金剛

Godzilla VS Kong



拍攝頂級怪獸大片,究竟是不是一筆好生意?


華納影業會告訴你: 吃力不討好。


原來,怪獸電影宇宙,投入產出比那麼差。



《哥斯拉》《金剛:骷髏島》勉強回本。
《哥斯拉2》虧成了翔。


事實證明:

要真正支撐起龐大的電影宇宙

片量大相當重要!


漫威電影宇宙10年,23部大片,每年2-3部。

全球票房1461億元。


2021年,厲害了!
【4部電影大片】

黑寡婦、尚氣、永恆族、蜘蛛俠3
【6部流媒體美劇】

旺達·幻視、獵鷹與冬兵、洛基

假如、鷹眼、驚奇女士



尼瑪加起來居然有10部!

差不多1個多月就能看一部漫威大作。

這節奏太虎虎生風了!


因此,

作為華納怪獸電影宇宙的最終章,

投資額高達2億美元的《哥斯拉大戰金剛》絕對是最後的瘋狂!

沒有彩蛋,沒有續集,這就是大結局。



口袋君第一時間刷完。

爽爆了,90分!

50%是怪獸鏡頭!

對於這樣的怪獸大片,絕大多數觀眾就一個要求:

人類鏡頭少一點,怪獸干架多一點。

最大感受:
太久太久沒在影院看好萊塢頂級大片了。
花了兩億美金做出來的東西想像力格局真是大
這TMD才叫大片吶!
特效費全部燒光

花式片尾也不做了

直接黑底白字出字幕。


01

構建怪獸電影宇宙


早在2012年,

隨著《復仇者聯盟1》全球大爆15億美元

打造電影宇宙的風潮就在好萊塢興起


2014年起

美國傳奇影業,聯手日本東寶,再加上華納兄弟

將這些過去在日式特攝片中小打小鬧的泰坦巨獸重新召集



投入每部1.5億美元以上的巨資,

用四部大作,締造全新的怪獸電影宇宙:


哥斯拉(2014)

金剛骷髏島(2017)

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

哥斯拉大戰金剛(2021)


為了營造神秘主義色彩,

好萊塢A級大片特別愛將 電影虛構劇情 真實 歷史 事件 混搭在一起。


在這套怪獸電影系列中,

這些泰坦巨獸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存在。


2.5億年前,

一顆彗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

這群泰坦巨獸則進入地心世界長時間休眠。


而我們人類的祖先

也早已親眼見到過這群泰坦巨獸。

在洞穴的壁畫上

就出現了哥斯拉和金剛的對戰。



早在公元前5萬年時,

這些泰坦巨獸就站到食物鏈頂端

亞特蘭蒂斯人將哥斯拉奉為神明一般的存在。


而在公元前12000年,

中國雲南的神廟壁畫中,也出現了摩斯拉的蹤跡。



1915年,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開啟了人類研究原子彈的新時代。

讓核輻射和核能源為養料的哥斯拉,

開始和人類進行了頻繁接觸。



1943年,

美國勞頓號艦船被不明巨大生物襲擊而沉沒。

3年後,杜魯門總統秘密設立了帝王組織。

專門負責搜尋泰坦巨獸存在證據。



帝王組織也隨著怪獸電影宇宙的逐步發展壯大:


一開始是在《金剛:骷髏島》上四處籌款做科研

接著在《哥斯拉1》里擁有了先進的設備研究怪獸

在《哥斯拉2》中,

帝王組織更是加入了怪獸大戰,

聯手哥斯拉以獸制獸,抵禦危機。


不得不說,

上百米高的巨型怪獸,的確要在影院的大銀幕上看才真正過癮。


因此,

從《哥斯拉大戰金剛》一亮相起,就有影迷質疑兩位的身高差。


2019版《哥斯拉2》中,

哥斯拉身高120米,9.96萬噸。

2017版《金剛骷髏島》中,

金剛身高30米,體重158噸。

這差距也忒大了!



原來,

《金剛:骷髏島》的時間線是1973年。

當時的金剛正值童年



《哥斯拉大戰金剛》中

官方確認:


哥斯拉身高120米

金剛身高102米



終於,

過去八桿子夠不著的金剛居然和哥斯拉幹了起來!


以下開始有劇透,介意者,請停止閱讀。


一開場,多年退隱江湖的哥斯拉,突然現身美國佛羅里達,突襲佛州某海濱城市。


原子吐息噴過之處,街道樓宇化作廢墟。



面對徹底失控的哥總,

人類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另一位泰坦巨獸:


「暖男」金剛


此時的金剛,正在骷髏島游盪。



為了不讓哥斯拉感知到金剛的存在,

人類特意在骷髏島的上空設置了生物罩。


但日漸長大的金剛,將生物罩捅出了很多窟窿。



天不怕地不怕的金剛,

卻和土著啞巴小蘿莉發展出了一段 跨物種 的友情。



只用肢體語言溝通的金剛和小蘿莉,

成為了整部《哥斯拉大戰金剛》的感情戲擔當。


她也成為之後人類調動金剛的「外交官」



不得不說,

這樣的設定太適合全球化大片。


那麼多中國網紅,在海外最火的就是李子柒。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她在視頻里幾乎不說話。

很多時候,肢體動作比語言更有力量。



另一方面,

始終站在哥斯拉一邊的小11,

一直堅信:

哥總突襲佛羅里達另有隱情。

於是,拉上小夥伴展開驚天大調查。



在人類將金剛運到南極,進入地心的遠征路上

哥斯拉感知到了金剛的存在,於是半路截擊



兩大泰坦怪獸

立馬上演了第一場史詩級印度洋海戰。


一上來,更熟悉水性的哥斯拉就將護衛艦一劈為二,並將運送金剛的主艦頂翻。


正如女博士的台詞所言

金剛從不認慫(Kong Bows to No One)


掙脫枷鎖的金剛,重新爬上航空母艦的甲板,逮住機會,直接對著哥總就是一記重拳




面對來勢洶洶的勁敵,

哥總也是不廢話,直接干!



在兩大百米高的泰坦面前,

航空母艦好似一葉小舟

戰斗機發出的導彈像被蚊子叮咬一樣

對大怪獸根本沒有威脅。



最終,

還是長期棲居在海洋中的哥斯拉,更勝一籌。


他直接纏住金剛的脖子,往深海里拖。


眼見金剛形勢危急,

女博士讓海軍放出深水炸彈,

金剛總算脫逃,但被海水嗆到不行,奄奄一息。


人類軍隊只得關閉一切船艦,向哥斯拉認輸。


霸道哥總,頭也不會,走了。


哥斯拉大戰金剛

Round1

哥斯拉完勝!


既然海路不行,那就走空中。


N架直升機直接將金剛吊到南極上空。



由此引入了全片最腦洞大開的


02

穿越地心世界


地球的直徑約為12800公里。半徑約6400公里。


若將地球視作一個圓, 6400公里就是最深的地方。


2012年3月,

詹姆斯·卡梅隆曾乘坐深海挑戰者,下潛到約 11公里 的馬里亞納海溝

卡神創造了人類到過的地球最深處的世界紀錄。



由於人類離真正的地心 探索 還差太遠

因此, 地球空心理論 很早就非常盛行。


很多科幻小說家創作了諸多探險地心的故事。

或許,地表下面幾千公里的地方,真的存在著又一個世界。




而這次的《哥斯拉大戰金剛》

則腦洞大開地將 地心 這個神秘的虛構新世界,具像化地呈現了出來:


在南極,有通向地心的通道。


早在上古時代,

為了逃避毀掉恐龍的彗星撞擊,

金剛等泰坦巨獸直接躲在人類從未涉足過的地心世界生存。


因此,這里才是金剛真正的家。




進入地心後,重力會反轉。

人類需要乘坐專門的 反重力推進飛行器 才能進入。



隨著探險的深入,壯觀詭譎的反重力奇觀躍入眼簾:


天地相連,一切如鏡像般對稱。


地心世界裡,也有叢林,沼澤和荒漠。

生活著各種奇形異狀的怪物,彷彿骷髏島的翻版

其中有的兇殘殘暴,


冷不丁地給重回家鄉的金剛帶來些許小麻煩



從這個留在地心山洞裡的掌印就能看出:


上古時期,金剛的祖先曾和哥斯拉有過一戰。



在那裡,

金剛也找到了當年擊敗哥斯拉的關鍵: 權杖斧子


這把斧子最牛逼的一點就是:

能吸收掉哥斯拉原子吐息的能量,為我所用,攻擊力大幅提升。



由此,口袋君推斷:


斧頭藍色的鋒利部分,

很有可能是金剛祖先,從哥斯拉身上扯下的背脊。

而紅色的斧柄,

則有可能是「雙角翼龍」拉頓的標本

內含好幾個世紀的紅色火山岩漿。



若地球是空心的,最大的優點就是: 能抄近路

從美國佛羅里達到香港,從南極到香港,均能通過穿越地心通道,迅速到達。

三方匯聚一堂,上演了:


03

香港終極大決戰


雖然從《哥斯拉大戰金剛》這樣的標題上看


此片講的是 獸。

但歸根結底,影片最大的反派還是


人性中的傲慢與貪婪

讓我們不惜一切代價要成為地球的霸主。


影片一開頭,

哥斯拉無故攻擊佛羅里達

背後牽扯到了一個巨大的陰謀

一切始作俑者,就是人類。


原來,

從帝王組織中

分裂出了一個名為APEX的極端組織。

與哥總的生態平衡論截然相反

這個組織主張人類至上。

其成員芹澤(小栗旬飾 )

正是上一部犧牲的芹澤博士的兒子。



在《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彩蛋中,

已經在暗示:

有人拿到三頭龍基多拉的頭顱做研究,密謀製造人造怪物。



果然,終極大BOSS亮相:

大名鼎鼎的機械哥斯拉


從《環太平洋1》《變形金剛4》到《全球風暴》

好萊塢大片特別喜歡對香港進行毀天滅地。



這次《哥斯拉大戰金剛》的終極大決戰,又是安排在中國香港。


敏感的哥總

先是感知到地心有金剛,

直接往下口爆原子吐息

異常誇張地直通地心世界。


林立的摩天大樓、炫彩的霓虹燈牌、彌漫的騰騰霧氣,構建了一個賽博朋克風的大怪獸肉搏現場。



巨大的京東廣告牌,實在太搶戲!


顯然,陸地上的近身肉搏,金剛更有優勢


他攀爬各種摩天大樓做掩護,讓肥萌的哥總頻頻打空。


仗著自己胳膊長,速度靈活,

金剛將哥總拎起來往邊上的高樓硬懟

各種拳拳到肉的擊打

拍出了狼叔名作《鐵甲鋼拳》的熱血感。



逼得哥總不得不使出自己的必殺技:原子吐息!


沒想到,

金剛掄起斧子飛身一躍,

居然擋住了哥斯拉摧枯拉朽的原子吐息!

並將能量吸收到斧子上

金剛一下砍悶哥總。



哥斯拉大戰金剛

Round2

金剛完勝!


不過,哥總回過神來後,反擊金剛。


聰明的哥斯拉意識到不能使用原子吐息給對方的斧子充能量

直接肉搏,將金剛干趴下。



面對奄奄一息的金剛,

哥斯拉對其怒吼,彷彿在說:我才是老大!


哥斯拉大戰金剛

Round3

哥總完勝!


正當這個節骨眼上,

機械哥斯拉第一次完成組裝,即將在香港橫空出世!



由於倉促上陣,

基多拉的那顆頭顱,居然有了自我意識

搶走了芹澤對於機械哥斯拉的控制權。

「創造怪物的人被怪物所殺害」

《科學怪人》的經典恐怖故事

又在《哥斯拉大戰金剛》中講了一遍。


毋庸置疑,

機械哥斯拉是整個怪獸電影宇宙中的最強反派,戰鬥力實在爆表!



由於和哥總共用一個核能源

機械哥斯拉也擁有原子吐息般強大的核能光線


它不會流血、受傷。

最關鍵的是,它沒有任何 情感 。

因為,基多拉的腦子里全是冷酷的殺戮,簡直就是毀滅的代名詞。


面對哥總,機械哥斯拉完全占據上風

連哥總的「必殺技」藍色原子吐息,都被機械哥斯拉的紅色原子吐息完全壓制。


關鍵時候,人類神助攻!

將反重力飛行器停在了金剛虛弱的心臟處,

當作大型心臟起搏器用。


金剛復活!聯手哥總,對機械哥斯拉一頓胖揍!


無奈機械哥斯拉實在太強,始終無法制服。


危急時刻,

人類側將威士忌酒倒入機械哥斯拉的中控台,

哥斯拉則口爆原子吐息,成功給金剛的斧子神器充滿能量。



兩招大力出奇跡,金剛手撕機械哥斯拉,取下首級,大獲全勝!

哥斯拉大戰金剛

Round4

金剛完勝!


影片的結尾。

哥斯拉和金剛英雄惜英雄、一笑泯恩仇。



哥斯拉走向大海,金剛回歸地心。

劇終,沒有彩蛋。




看完《哥斯拉大戰金剛》24小時後

口袋君真心發現:

這是一部怎麼爽怎麼來的純爆米花電影。


口袋君的影評

幾乎等同於一場怪獸對毆的現場解說詞。


的確,

這是一部

完全無法在思想深度上進行解讀的 24K·純·爽片。


華納吸取了《哥斯拉2》中

人類角色太搶泰坦巨獸戲份的教訓,


用2億美元的投資

奉上了4場排面十足的高能史詩怪獸對決!


雖然劇情上,很多邏輯漏洞。

但這真的不重要!爽就完事!


非常可惜!

由於投入產出比真心不高,

《哥斯拉大戰金剛》肯定將成為華納怪獸電影宇宙的終結篇。



近年來

最後一部頂級怪獸巨制,

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因為,這TMD才叫大片吶!

B. 關於斯托克影評3篇

斯托克影評1

朴贊郁的電影風格應當是被想看此片的人所熟悉的。復仇,鮮血,殘酷的剪輯,對性和暴力不加掩飾的直視,以及所謂對社會的深刻批判。這一切早就了觀眾的一種矛盾心理:既被畫面和劇情的大膽震得夠嗆,心中暗畫個十字,又對下一部作品抱有期待,希望重新獲得一種重口味卻爽快的觀影體驗。在香港發現這片盡管被翻譯成《私房嚇》這樣勢力的片名,但是還是不負眾望被列為三級,自然要前去一看.

但整部片子看下來,符合」三級標准」的也就只有兩三場暴力場面,一次裸露和黑暗的 故事 .口味比起復仇三部曲甚至蝙蝠不知輕了多少.想當初蝙蝠作為我在影院看的第一部三級片真是讓我領略到影像的震撼,盡管劇情比較一般但是令人汗毛聳立的觀感如今猶在.斯托克看完之後卻讓我覺得不咸不淡,視覺上少了濃墨重彩,情節上少了驚世駭俗,連那種看完朴贊郁後典型的神經跳動都無處可覓,實在是略顯平淡,讓人覺得朴導在好萊塢看著這些金發碧眼的洋人真是使不上勁.

片子講的是一家三口裡的爸爸意外死亡,葬禮之後一個自稱是叔叔也確實是叔叔的人闖進了這個母女的家庭.這個家庭里還有幾個僕人,這就讓這個片子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可能是什麼私房裡嚇人的驚悚.無論是由於家裡唯一的男人死了之後女人需要一個主心骨還是編劇真的想把這個男的帶到這個房子了,這個男人就在這個房子里住下了.難道令人心悸的艷情戲和禁忌之戀題材又來到了么?並沒有。看完之後才發現,朴導想講的是一個關於家庭和少女成長的故事。

整部電影幾乎一直以小女孩兒作為主視角,緩慢鋪開的情節分別展現了她和母親之間略顯緊張的關系,她自身近乎孤獨症性格之下的對事物的特異觀感以及一個強有力的男性人物加入之後對整個家庭的沖擊。由於導演指導下的表演風格或是人物設定的原因,小女孩看待所有變故都顯得平平淡淡,無論是父親的離世,叔叔的加入還是學校男生的欺負。小女孩將自己包裹在一個由自我和自恃組成的保護層中,隨著幾場重要的戲才逐漸摧毀,但又迅速重新給自己造了一個更堅實的保護層,即自立。盡管叔叔這個角色的特徵明顯,被表演得收放自如又不失癲狂,但是核心永遠是女孩和她眼中這個朴贊郁式的世界,黑暗而冷漠。

摧毀女孩最初保護層的戲以性覺醒為主題。無論是與叔叔四手聯彈時高潮般的表現,與被害的學校男生的嘗試接觸,還是被叔叔當面殺人震撼到而在浴室里不由自主的情感抒發,都一步步讓這個一直以來在溫室里成長的女孩走向大人的現實世界。這些事情都經歷之後她越發覺得不能信任那些本就無法信任的大人,所以選擇掩飾自己,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但還好她對父親的愛是一貫的,從開頭那從一歲送到十八歲的作為生日禮物的鞋子開始,到後面一再出現的父親指導下狩獵的場景,這個她生命到目前為止最刻骨銘心的男人形象一直揮之不去,指導著她的情感和選擇。

叔叔這個角色有自身的魅力,但是當揭秘之後發現他只是一個其他電影中精神病患者一樣的角色之後,這個人的懸念和震撼使命也就完結了,最終只能落個被爆頭的命運了。如同他在片子里所說,和女孩留著一樣的血,有著一樣的夢囈般的神經質舉動和超於常人的預判能力,但悲劇就在沒有愛到一起,手段極其殘忍,影響極其惡劣。這樣女孩雖然能繼承他的殺人能力,但是也因已不為任何人事所困而顯得略勝一籌了。

作為片子里最大的大牌,妮可基德曼表現得四平八穩。她對角色表演上的無力就好比片子里她對改善同女兒關系以及控制自己情慾的無力。作為處在叔叔和女孩之間第三角色的尷尬位置,她也只能靠房中等待叔叔時側於卧榻之上那《紅磨坊》式的一瞥來奪人眼球了。

不知是因為水土不服還是希望用輕一點的手法先在美國建立起自己的觀眾群體,亦或是越獄michael的劇本稍顯遜色,這一次的斯托克不能算是老男孩里那個虐我千百遍我待他如初戀的朴贊郁。希望他在好萊塢發展得順利,但是如果拍得不順心還可以回國繼續拍個新的復仇三部曲,至少我這樣的影迷是雙手贊成的。

斯托克影評2

朴贊郁進入好萊塢,肯定有諸多限制,但他還是獻上了一部典型的朴式作品。

影片再次體現他的超強電影語言功力。

幾乎全是視覺化敘事,大量的視覺細節挑戰一般人已經習慣的對白敘事風。

故事看上去很誇張,其實底下全有鋪墊。鏡頭關聯性相當強。

朴贊郁的牛逼之處,從來都在於他的「電影化」。

就是光看文字劇本,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影片的真實面貌。當然,米帥的劇本還是有不錯的基礎。

Stoker一定是部需要仔細"看與聽"的電影,光分析個劇情人物,或者只從字面上來分析劇情人物,容易表錯了情。一定要進入到視聽語言層面,看電影可不是讀小說聽故事會。至於一提到朴就要看什麼「重口味」的,我無語。

這部電影在視覺元素的對應、呼應與剪輯方面,達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可以說,他以前的電影雖然玩得花,但在對應方面還真沒有Stoker這樣的大規模殺傷。

這部電影是講「女人成長」的,跟《金子》有點像,不過更暗黑一點。

幾乎所有的重要視覺元素,在影片中全都有呼應與雙層含義。

所以看這部片子,爽的不是看錶面那層,而是看底下那層意思。

比如一開場——成長畫外音加一些看似小清新的鏡頭,尼瑪還以為是個小文藝范呢。

誰知道——看過結局的人都應該心底發寒吧,這就是視覺元素對應、甚至是反轉的力量。同樣的場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完全體現成長主題。

昆汀的Django里也有血灑花的鏡頭,但只不過是炫一下場面。而這部電影的血花,出現在最後,與前面的小清新對應,簡直觸目驚心。意義上更進一步,場面全為劇情服務,這就是老朴客的特點,他不會無緣無故的渲染場景只是為了好看。

影片開始,就是撲面而來的大量視覺細節,絕不是無意義的,大多數都與女孩成長緊密相關。

老媽的上衣、父親的皮帶,還有叔叔的鞋,這些造就了女孩——每個細節都有意義吧。

比如女孩開始起水泡的腳,一方面暗示鞋子不太合腳,或許是小了——女孩在成長。而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長的痛楚。

花園里的幾塊圓石頭,後面又有交待吧。

又比如樹上的盒子——盒子上的黃絲帶,都是後文重要的對應。

葬禮上女孩與老媽的鞋特寫,一個是女孩一個是女人。鞋子在這部電影里有很重要的意義,貫穿全片。那雙蛇皮高跟鞋代表什麼,不言自明。

蜘蛛爬上鞋子,爬上腳,爬到下體……成長的誘惑與詭異。

老朴最近兩部都有點「戀足癖」,跟昆汀是一丘之貉。

喝的也對應:冰激凌、紅酒,又是一個女孩一個女人。從吃冰激凌到喝紅酒,成長元素。


聲音方面,也有大量的暗示性設計。

太多了,這片要截圖分析對應的話會截死個人。

但這也是影片的最大看點,跟隨一個又一個有趣的、神秘的、驚悚的視覺元素,來一次殘酷的成長之旅。

在關鍵劇情的講述上,老朴客祭起了拿手的時空剪輯,看得人眉飛色舞。

很少能看到導演這么沉迷於這種方式:不斷在高潮位同時講述兩三個時空的事,閃進閃回大膽穿插。加上之前說的視覺元素的對應感,讓簡單的情節產生了復雜的多元感受。無論是電話亭追殺、樹林扼殺還是——我靠,那個小屁孩躺在沙地上的場景讓人渾身起毛。

比如女孩多次回憶與老爸狩獵,要等待獵物飛出關鍵的一刻再給予致命一擊——影片中女孩正是這樣完成了她的復仇。又是意義與場面的雙重對應。

電影的核心角色有三個,其中推動劇情的暗力是查理叔,但實際上,女孩與老媽的關系也非常值得琢磨。是體現主題的重要一環。

片子里,女孩最後成長為女人。而一開始做為成熟女人的老媽,表現得卻更像個女孩,包括幾次表現她的嗜睡(又是對應)。這兩個人本該是同一個人,卻走了兩條不同的路。一個更文藝所以更無力只好逃避,一個更現實更能面對自己所以真正成長獲得自由。

整部電影的內核還是挺文藝的,但是「血腥文藝」,女性成長的姿態是冷酷而義無反顧的。

包括最後的字幕,隨著一滴血落下,一反常態從上往下出,印象中很少電影是這樣出片尾字幕的。

反正看點多多,又因為它影像的對應性,需要、也值得看第二遍。

Stoker整體想一遍,我覺得已經比較完整了。

反正,這片絕對能滿足朴贊郁的粉絲們。

至於不是粉絲的……愛誰誰吧。

另,女主表情的感覺也太「米帥」了。

斯托克影評3

爭議中脫穎而出,這是朴贊郁一直在走的電影之路。素有戲不驚人死不休的朴大叔,這種堅持個人風格的精神從未變。在復仇三部曲的黑暗基石上,建立起影像帝國里古希臘悲劇式王朝,且努力做好一個「危險的黑暗的大巫師」。不知不覺中,朴贊郁已從需要肯定的獨立電影人,成為了韓國影視界的另類領軍人物。而且是接納、鼓勵韓國電影多元化的聲音里,可見的鮮明旗幟,還是讓更多躑躅喪志的邊緣電影人不棄夢想的一盞燈。

我個人是喜愛並畏懼朴大叔的戲劇故事的。我能夠盡量適應某些紙上的鉛字,幻化成影像的不適感,但在過於敏感殘酷的鏡頭里,畫面上的扭曲與鮮血還是會驚悚到我不夠幽默的感官細胞。比如說,我可以從容地閱讀俄狄浦斯殺父娶母最後針刺雙目,但對這樣的影像故事,我總會本能的退避與猶豫。糾結著,最後被好奇俘虜,一看究竟。而這種矛盾的感受在朴大叔的電影里有,另一個就是拉斯.馮.特里爾了。

看《斯托克》前,朋友已幫我探了路,沒有劇透,只說了句「紅糖漿用得不多,費了幾條皮帶,斯托克的復古鞋不知道是誰贊助的?」這樣,我心裡有了底,再暴力也能看。看完,我再回想,朋友的確道出了視覺恐怖的精髓。除此,看點都在人物的關繫上,依舊戲說倫理,做他老朴的拿手菜——在至親間展開殺戮,曖昧與亂情在暗室遊走。只是異地食材決定了西式烹飪方式,多少在感覺上減弱了朴大叔的執導功力。好像吃的是用「洋白菜」腌制的韓國泡菜,至少比較他經典的《老男孩》,還是覺得缺了點味道。

特別是在力求可供看客思考的復雜的敘事方式同時,在跳亂的剪輯里要使人物關系與事件發展有合一的流暢性,最常見的失敗是「顧此失彼」。《斯托克》的問題並不明顯,卻存在很多,對劇情的困惑,隨後雖有答案,但都是點與點的對應,不是點線面的嚴絲合縫,這削薄了劇情的厚度並限制了再認識的廣度,最後只能給個感覺,「還不錯吧,其實可以更好。」因為它想要的太多,它要畫面的唯美腐感,要被詛咒的復古意境,要通吃御姐、小清新、怪蜀黍的情感,還要有深度地探討倫理、哲學、精神疾患,如此繁茂,沒有針對性地集中發力,丟了什麼自然不易察覺。

簡單概括這部電影就是:一個老精神病出於愛或欲,想挽救一個小精神病,在這過程中殺了四個人,結果小精神病殺掉了老精神病,一個人上路了。一句話,這就是一個精神病家族自相殘殺的故事。整部悲劇被一種「不可知的宿命」清洗著,漸漸消失的痕跡,引出了想要探討的「行為基因」。我覺得,不論是暴力、犯罪還是精神分裂症,背後由基因分析法操控的必然與偶然,讓《斯托克》看上去有了神秘莫測的魅力。從這部劇也可以了解到米勒還真是全才型藝人,編劇的功力足見他的文學功底與 文化 底蘊。

回到電影劇情上,如果捋順了,《斯托克》要講的故事是很好理解的。故事從開場鏡頭中「斯托克小姐」的那句獨白上開枝散葉了——穿著媽媽的上衣,系著爸爸的皮帶,穿著叔叔的鞋子,「叔叔」曾經躺在沙土上像蝴蝶一樣飛翔,她也在床上做著同樣的動作。形式的傳承昭示了隱蔽的遺傳基因,這就是她,這個家塑造了她,她的身體里又流淌著某種壞血,為避免更壞的情況而選擇殺戮,怪誕、冷酷、分裂都有跡可循。而從印第安.斯托克小姐身上就可以知道,斯托克家族的人都病了。

除了基因分析法,另一方面可探索成長環境與人格分裂的關系。從殺人魔「二叔」的角度考慮,可以了解,當年幼小的他挖坑埋掉蹣跚學步的小弟,第一次殺人是為了奪回大哥對他的關注與愛,他說理查德被小弟迷住了。結果,他被這個家徹底驅逐,住到了斯托克家族捐贈修建的精神病院,一住二十年。想想,幼小便錯亂的靈魂,關進「牢籠」里,這樣的人性不可能正常。之後,成人的他回來殺死大哥,繼而玩似地幹掉三個令他不爽的局外人,也在情理之中。

有關展現二叔、大嫂及侄女三人間的孽戀,似乎沒有朴大叔所闡述的那麼明顯,或許是為了符合精神病理的科學性。這就是精神病人,沒有牌理。有趣的是,米勒構築這段劇情時,「用精神病人意淫自己到處旅遊,剛結束歐洲之旅」來繼續故事,靈感上不知有沒有與喬丹.斯科特的《裂縫》碰撞,我是有瞬間的似曾相識之感的。

再從「父親理查德」也就是女主角印第安爸爸的立場想,曾經的家庭慘劇必然影響他之後的生活,他冷漠、專制、攻擊性的扭曲性格埋葬了家庭的歡樂,妻子成了飢渴愛與性的怨婦,女兒成了壓抑情感的冷血動物,他帶女兒一同獵殺動物製作標本,適應死亡與殺戮感受到的傷害、疼痛,以致對血腥習慣、麻木、無感。妻子則在看護動物標本的變態情緒中積累著尋求自由的無畏與勇氣,卻無力抵制危險的誘惑,放浪於亂倫的激情中。

至於印第安,她是父親、母親及叔叔三合一的載體,在她身上,可以透視到所有人物擁有的特質,她是「欲謀」的實施者,也是受害者,還是逃亡者,更是勝利者,我這樣排列,絕不是給三個成年人加特定的標簽,事實上慾望驅使的分裂,各種形式間應該沒有分明的界限。或許,我說的這些都只是表象,因為精神的病灶深不見底。但看電影,擺在印第安身上的問題,它偏重於成長期的慾望了。世界上以最毒蜘蛛聞名的北美「黑寡婦」,在電影里絕不是隨意的存在,復仇、慾望、黑暗,從宗教、生物學、民俗等等都能找到符合女主人公印第安人格特徵的解釋。

另外,我格外注意到的是,整部劇對「黃顏色」的特別利用。扎禮物盒子的黃絲帶,蛋黃,黃鉛筆,黃雨傘,插在沙雕上的黃旗,柏油路上黃線,花瓶內側的黃色菱形圖,黃電話,黃燈等等,重復強調這一元素,也是為了幫助看客分析人物性格。在西方世界,黃色的負面象徵意義是「危險」「不安」與「注意」,各種教派對黃色特殊對待,伊斯蘭教認為黃色寓意死亡而憎惡,____並不喜歡黃色,藏傳佛教中有些宗派因敬畏或其他原因,普通人不能著黃色衣物。這樣,把文化滲透進電影故事裡,別有韻味。而且有關梵高迷戀黃色,借他瘋狂行為與自殺的悲劇,想這位天才畫家中了黃色的毒,如此討巧地暗合電影,應該不僅僅是個噱頭了。

我始終覺得朴大叔對藝術有韓國人特有的敏銳敏感的悟性,他只是不喜歡拖沓地講一段溫柔的感情,所以他的電影都是骨乾冷艷的,而細微處的情感糾葛在處理時,卻有波瀾不驚下的暗潮洶涌。我特別鍾情於那一段,「大嫂」與「二叔」調情,配上經典老歌《summer wine》來暖色,之後覆蓋上殺人背屍的黑色,這一組鮮明的穿插對比。朴大叔把昆汀善用的技巧也拿來玩了玩,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細節上的用心也值得稱贊,小時候愛挖坑埋人的二叔,二十年後, 愛好 始終如故啊。還有開頭,印第安無法挪動的大鐵球,最後作為墓碑各據其位,反應過來時,是有點小意思的。當然,朴大叔雖內斂地表現了他的黑暗,倒也不弱,比如冰箱里女管家的冰屍標本,還有二叔對付女管家及Gin姑媽時,那樣運轉鏡頭,突出二叔解皮帶的畫面,那是激發人更加邪惡想像的。總之,寫這么多的過程中,我對這部電影的好感是有所回升的。好不好,還是自己看,才說了算。

C. 求一部關於解放西藏的電影名

雪山淚 1979

扎西和央金朝夕相處,彼此相愛。一天,農奴主珠瑪太太騎馬遊玩,馬受驚突然狂奔起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扎西冒險救了珠瑪太太。為此,珠瑪答應扎西替央金還清債後,就讓他倆成親。
但是,朗色活佛企圖霸佔央金,他以扎西的央金的結合違背神意為由,剜去扎西的左眼。央金誓死不從朗色,被投進了雅魯藏布江,拋下了她和扎西生的出世不久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姐姐取名達娃,妹妹取名尼瑪。為了瞞過主人,扎西以「大叔」的名義將她們撫養下來。
一九五七年,西藏一小撮上層反動分子准備叛亂,這時達娃和尼瑪已經十八歲了。她們在支差路上發現珠瑪從國外偷運的武器。當她們要去報告解放軍時,朗色將達娃殺害。一九五九年叛亂活動被平息。
兩年前投奔解放軍的尼瑪和工作隊一起回到家鄉。奴隸們在工作隊的領導下紛紛而起,珠瑪太太和朗色活佛受到了應得的懲罰,扎西和尼瑪父女團聚,世代當牛做馬的奴隸真正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