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典電視劇推薦(端午宅在家想看懷舊紅色經典)
也許有人想到「紅色電影」,就會與「主旋律」掛鉤,就會聯想到其中更多的極具中國特色的「說教」意義,甚至認為過於「高大上」、形象光輝、偉岸崇高而忽視了真正的人性。
顯然地,紅色電影絕非是想像中的產物,絕非是無止境的贊歌,絕非是誇大下的虛構,更像是一個時代的印記,眾多人的青春記憶,念念不忘的回響。
經典的紅色電影,即使是放在當代,也是能夠引起足夠的共鳴的,畢竟地,影片所體現的精神,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還是在什麼時代,都是不過時的。
曾經有著這些人,值得我們去緬懷,值得我們去崇敬,值得我們去惦念,電影恰好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學習領悟的機會。
《林海雪原》1960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導演劉沛然,王潤身、張勇手、張良主演,根據曲波同名小說「智取威虎山」一節改編。
影片講述了1946年以少劍波為領導的解放軍小分隊深入東北地區林海雪原深處,派遣楊子榮打入內部,剿滅盤踞在威虎山由國民黨殘部組成的以座山雕為首的土匪勢力的故事。
《平原游擊隊》1955年
影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蘇里、武兆堤導演,郭振清、方化、張瑩、杜德夫、梁音、周森冠主演,根據邢野舞台劇《游擊隊長》改編。
影片講述了1943年,華北抗日根據地反掃盪過程中,游擊隊長李向陽與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中隊長的部隊展開鬥智斗勇,並取得最終勝利的故事。
《紅色娘子軍》1960年
影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謝晉導演,祝希娟、王心剛、陳強主演,根據作家梁信表於《上海文學》的電影文學劇本《瓊島英雄花》改編。
影片講述了1930年,海南島上以吳瓊花為代表的由勞動婦女組成的革命武裝隊伍——紅色娘子軍,從奴隸逐漸成長為革命戰士,與島上南霸天為首的敵人進行斗爭取得勝利的故事。
《南征北戰》1952年
影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成蔭、湯曉丹導演,陳戈、馮喆、張瑞芳等主演,根據話劇《戰線》改編。
影片講述了1947年,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軍隊在華東戰場上交戰,戰術運用得當,以弱勝強,將敵人消滅,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烈火中永生》1965年
影片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水華導演,趙丹、於藍、張平、項堃等主演,根據小說《紅岩》改編。
影片講述了革命黨員江姐在華鎣山區參加武裝斗爭時因叛徒甫志高的出賣而被捕,在獄中,江姐與革命戰友們同敵人們周旋斗爭,頑強反抗,最後英勇犧牲的故事。
《青春之歌》1959年
影片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崔嵬、陳懷皚導演,謝芳、康泰、於洋、秦怡、葛存壯主演,根據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
影片講述了知識女性林道靜歷經磨難與艱辛,見證各種痛苦,認清社會真相,走上革命道路,逐漸成長成為革命鬥士的故事。
《野火春風斗古城 》1963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嚴寄洲導演,王曉棠、王心剛主演,根據李英儒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
影片講述了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路軍游擊隊政委楊曉冬潛伏入華北地區的某座古城,在地下交通員金環、銀環姐妹的的協助下,策反偽團長關敬陶,並與城中敵人不懈斗爭的故事。
《小花》1979年
影片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張錚導演,唐國強、陳沖、劉曉慶等主演,根據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改編。
影片講述了因出生窮困趙姓家庭被賣掉改名為何翠姑的小花,及紅軍留下為趙家所收養改名為小花的董紅果,成年後重新回到故鄉,揭開身世之謎,與家人重逢,與敵人抗爭的故事。
《地道戰》1965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任旭東導演,朱龍廣、王炳彧、張勇手、劉江等主演,本來是部民兵傳統教學片。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冀中地區人民百姓為抵禦和打擊日軍「大掃盪」,利用挖土洞和地窖與日軍周旋的地道戰這種創新斗爭方式,有效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地雷戰》1962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導演,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董元夫、楊雅琴等人主演,根據山東海陽縣人民群眾用地雷抗擊日軍的真實事跡改編,是部軍事教學片。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的民眾為打擊日軍的掃盪,自己製作土製炸彈「地雷」,打敗侵犯日軍,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董存瑞》1955年
影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郭維導演,張良、 楊啟天、 張瑩、周凋、任頤等主演,根據解放軍部隊英雄人物董存瑞的真實事跡改編。
影片講述了從小參軍的董存瑞,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逐漸成長為革命戰士,最終為了戰爭勝利,不惜犧牲性命的故事。
《鐵道游擊隊》1956年
影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趙明導演,曹會渠、秦怡、馮喆、仲星火、陳述等主演,根據抗戰時期魯南鐵路沿線發生的真人真事改編。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臨城棗庄的鐵道游擊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帶領下,在鐵路線上,與日軍鬥智斗勇的故事。
《洪湖赤衛隊》1961年
影片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謝添、陳方千、徐楓導演,王玉珍、夏奎斌、傅凌、陳仁萱、章繼超等人主演,根據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演出的同名歌劇改編。
影片講述了洪湖地區赤衛隊在大隊長劉闖、鄉黨委書記韓英的領導下,為保衛民眾自身利益,與當地大土豪彭霸天、國民黨保安團馮團長展開艱苦鬥爭的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1958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史文熾導演,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等人主演,根據抗日戰爭時期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軍對晉察冀邊區的掃盪,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玉和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五位革命戰士,為掩護大部隊及革命群眾轉移,阻擊日軍部隊,登上狼牙山棋盤陀,堅持戰斗,最後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故事。
《渡江偵察記》
影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湯曉丹導演,孫道臨、李玲君、齊衡、孫永平、康泰等人主演,根據「先遣渡江英雄連」的真實事跡改編。
影片講述了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偵察部隊李連長帶領偵察班先遣渡江偵察國民黨部隊江防部署情況,最終協助大部隊取得勝利的故事。
《閃閃的紅星》1974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李昂、李俊導演,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劉江等人主演,根據李心田同名小說改編。
影片講述了少年英雄潘冬子從1930年到1939年間艱難成長的故事。
《雞毛信》1954年
影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石揮導演,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父親民兵中隊長的命令給八路軍送雞毛信所經過的路上所經歷的故事。
《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王蘋導演,孫道臨、袁霞、邢吉田、黃婉蘇、王心剛、劉江等人主演,根據黨員地下李白烈士的真實事跡改編。
影片講述了1938年,延安解放區電台政委李俠奉命前往上海,從事秘密組建電台,對外傳遞情報工作,期間,李俠生存在夾縫中,與日軍、國民黨積極斗爭,將情報准確無誤傳遞出來,最後為傳遞重要情報而犧牲的故事。
《大決戰》1991-1992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李俊、楊光遠等導演,古月、趙恆多、蘇林、劉懷正、馬紹信、魯繼先、張衛國、郭法曾、路希等主演,根據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為背景改編,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六集。
影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進程,以恢弘的氣勢,展現了這三場偉大戰役。
《小兵張嘎》1963年
影片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崔嵬、歐陽紅櫻導演,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等人主演,根據徐光耀同名小說改編。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白洋淀少年張嘎成長為八路軍戰士的故事。
《冰山上的來客》1963年
影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趙心水導演,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了1951年,邊防軍某邊卡的邊疆戰士阿米爾和楊排長與潛入特務斗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白毛女》1951年
影片由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王濱、水華導演,田華、陳強、胡朋、張守維、李百萬、李壬林等主演,根據同名歌劇改編。
影片講述了華北農村貧苦佃農楊白勞的女兒喜兒為惡霸地主黃世仁霸佔,逃離虎口後,頭發變白,後為情人大春解救,兩人從此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英雄兒女》1964年
影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武兆堤導演,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人主演,根據巴金小說《團圓》改編。
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某部師政委王文清在戰場上偶遇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王成,並在王成犧牲成為革命英雄後,又遇到王成的妹妹文工團員王芳,認出王芳為自己親生女兒,最終相認團圓的故事。
《上甘嶺》1956年
影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沙蒙、林杉導演,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
影片講述了志願軍某部八連連長張忠發率領所部奉命堅守上甘嶺主峰陣地五聖山,與敵人頑強戰斗二十四天,協助大部隊反擊敵人贏得最終勝利的故事。
《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年
影片由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王蘋、葛鑫導演,徐林格、馬學士、袁岳、陶玉玲等人主演,根據沈西蒙創作的同名話劇改編。
影片講述了解放上海後,解放軍某部八連負責警衛上海南京路,面對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積極應對的故事。
《英雄虎膽》1958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嚴寄洲 、郝光導演,於洋、王曉棠、張勇手、里坡主演。
影片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解放軍偵察科長曾泰冒充國外越境過來的副司令深入匪巢,與解放軍大部隊里應外合將匪徒打敗的故事。
《柳堡的故事》1957年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王蘋導演,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根據胡石言的同名小說改編。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駐扎在柳堡村練兵整訓的新四軍某部二連副班長李進與當地少女二妹子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
《紅旗譜》1960年
影片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天津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凌子風導演,崔嵬、蔡松齡、陳帆、王勉之、魯非、趙聯等人主演,根據梁斌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
影片講述了從清末到民國,農民朱老鞏、朱老忠父子兩代人在與惡霸地主馮蘭池及其他惡勢力斗爭過程中,走上革命道路,成為革命戰士的故事。
《智取華山》
影片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郭維導演,郭允泰、方化、胡朋、黎莉莉、李雨農、閻增和等人主演,根據解放軍在解放大西北的戰役中的真實事件改編。
影片講述了解放軍某團偵察參謀劉明基率領小分隊潛入華山,與率殘部逃上山的國民黨部隊旅長方子喬鬥智斗勇,最後協助大部隊攻克華山,殲滅敵人的故事。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Ⅱ 請問在紅岩裡面江姐受刑時的片段是什麼,求知
魔影狂亂地移動著。
「不!」微弱的聲音傳來,仍然是那樣的平靜。「十指連心,考慮一下吧!說不說?」
沒有回答。
鐵錘高高舉起。牆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陰影。
「釘!」
人們彷彿看見繩子緊緊綁著她的雙手,一根竹簽對准她的指尖……血水飛濺……「說不說?」
沒有回答。
「不說?拔出來!再釘!」
江姐沒有聲音了。人們感到連心的痛苦,像竹簽釘在每一個人心上……
又是一陣令人心悸的潑水的聲音!
「把她潑醒!再釘!」
徐鵬飛絕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敵人從老許身上得不到的東西,在江姐——一個女共產黨員的身上,同樣得不到。盡管他們從叛徒口裡,知道她作過沙磁區委書記,下鄉以後可能擔任更負責的工作,了解許許多多他們渴望知道的地下黨線索,可是毒刑拷打絲毫也不能使江姐開口。
一根,兩根!……竹簽深深地撕裂著血肉……左手,右手,兩只手釘滿了粗長的竹簽……一陣,又一陣潑水的聲音……已聽不見徐鵬飛的咆哮。可是,也聽不到江姐一絲絲呻吟。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鎮江家灣人,中國共產黨地下時期重慶地區組織的重要人物,為中國共產黨追認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戰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2)紅岩電影1965年版完整版擴展閱讀
《紅岩》是1961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受刑,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的故事。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書重印113次,再版2次,冊數則超過了一千萬。作為紅色經典作品,轟動一時。作者於1957年寫出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此長篇小說《紅岩》,後改編為紅色電影《烈火中永生》。
創作背景
建國初期,為了對青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羅廣斌、楊益言和與他們並肩戰斗過的劉德彬三個人共同把他們在獄中與敵人斗爭的切身經歷寫出來。1950年7月1日開始在重慶《大眾文藝》上發表三人合作的報告文學《聖潔的血花》,後華東、華南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單行本。
1958年又在《紅旗飄飄》上發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礎上,羅廣斌和楊益言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紅岩》。
小說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譽為「共產主義的奇書」,並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國內外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學贏得了巨大聲譽。「文革」中該書被誣蔑為「叛徒文學」成為禁書,作者亦備受摧殘。
羅廣斌和楊益言在「文革」爆發後受到殘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羅廣斌於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結束後小說重新出版發行。
紅岩,這一史詩般的稱號,是重慶的光榮象徵。
《紅岩》這一神品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品質最高度的概括。紅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Ⅲ 紅岩的電影
《紅岩》,長篇小說,重慶作家羅廣斌、楊益言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小說以解放前夕「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敵我斗爭為主線,展開了對當時國統區階級斗爭全貌的描寫。全書通過三條斗爭線索(集中營的獄中斗爭、重慶城內的學生運動和地下工作、農村根據地的武裝斗爭)、聯系廣闊的社會背景,形成紛繁的斗爭場面;同時又用川東地下黨機關報《挺進報》的斗爭情節把這三條斗爭線索聯結起來,匯聚到獄中斗爭上,集中描寫革命者為迎接全國解放,挫敗敵人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最後決戰。作者以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再現了國民黨統治行將覆滅、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的斗爭形勢和時代風貌,成功地塑造了許雲峰、江姐、成崗和華子良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時對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們的反動本質,又不流於臉譜化。作品結構錯綜復雜又富於變化,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烘托氣氛,語言朴實,筆調悲壯,被譽為「革命的教科書」。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是發行量最大的小說;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該書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
讀《紅岩》,感慨萬千: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11/14/content_1178105.htm
Ⅳ 〈紅岩〉小說拍成的電影名是什麼
由長篇小說《紅岩》改編的電影叫《烈火中永生》(1965)
導 演:水華
編 劇:周皓
主 演:李健 蔡安安 龐學勤 趙汝平 楊啟天 (更多)
上 映:196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根據羅廣斌、楊益言小說《紅岩》改編。 1948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感到大勢已去,便開始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進行瘋狂的鎮壓。共產黨員江雪琴(江姐)的丈夫被敵人殺害,她懷著滿腔悲憤,去華鎣山區參加農村武裝斗爭。後來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和重慶地下黨組織領導人許雲峰被捕了。華鎣山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帶領游擊隊下山,營救江姐。她攔劫了押送江姐去重慶的囚車,但狡猾的敵人。已將江姐從水路押走,囚車里卻是可恥的叛徒甫志高,雙槍老太婆當即處決了這個卑鄙的傢伙。江姐被押往重慶,敵人妄…
Ⅳ 紅岩電影許雲風扮演者
許雲峰扮演者:石維堅
許雲峰,1916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市。幼年時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輟學,到本地的一個錢庄當學徒。1931年「九一八事變」,許雲峰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投身革命
1938年5月,許雲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編輯和發行工作。1939年春,許雲峰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1940年,調任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在他的組織發動下,新市區黨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被捕入獄
1940年4月,由於叛徒出賣,許雲峰不幸被捕,後被押往國民黨軍統貴州息烽集中營。每當危險的時候,他作為獄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員,就鼓勵大家:「越是關鍵的時刻,我們越要叫敵人知道,共產黨人是不可動搖的。」
堅強不屈
1946年7月,許雲峰等人被押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館」監獄。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軍統監獄中,他用秘密方法和黨員相互聯系,成立了獄中臨時黨支部,並任黨支部書記,組織和領導獄中的地下斗爭。敵人為割斷他與獄中地下黨組織的聯系,將他戴上重鐐,關進終日不見陽光的地牢。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殘酷折磨和威逼利誘,許雲峰始終大義凜然,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無可奈何的敵人不得不承認:任何刑具對他都是沒有效果的。
英勇就義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下令對獄中的革命者進行血腥大屠殺。許雲峰從容就義,年僅33歲。許雲峰犧牲後三天,重慶回到人民手中。黨和政府將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蒼松翠柏護衛著的歌樂山上。
許雲峰,又名許曉軒(1916-1949)江蘇江都人,1938年加入共產黨,1940年4月被國民黨押往國民黨軍統貴州息烽集中營,1946年7月,許雲峰等人被押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館」監獄)。1949年11月27日,許雲峰被國民黨殺害,年僅33歲。《紅岩》有記載。
許雲峰扮演者:石維堅
石維堅:中國傑出的話劇、影視表演藝術家。1935年3月出生,江蘇淮安人,身高176 厘米。1951年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演員;1956年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員;1991年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現任中國老教授協會文藝專業委員會主 任。女媧亞太基金會資深專家顧問。國家一級演員,獲政府藝術類專家特殊津貼,曾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