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十年代老電影有哪些
1,《末代皇帝》,上映日期:1987年10月23日。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
2,《紅高粱》,上映日期:1988年2月(柏林電影節)。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3,《吉屋藏嬌》,上映日期:1988年04月14日。
《吉屋藏嬌》是香港喜劇電影,由陸劍明執導,爾冬升等主演。《吉屋藏嬌》講述了鄭裕玲和爾冬升是一對准備結婚之同居男女,但由於某種原因,其原有之新居未能入住,因此便租住其好友鄭丹瑞祖父之古老大屋內。
利智及唐麗球本是鄭丹瑞祖父盧海鵬之黑市夫人及侍婢,當二人死後其鬼魂仍留在大屋內等待盧之回來。人,鬼住在一起,便發生連串笑話。
4,《碧海藍天》,上映日期:1988年5月11日。
《碧海藍天》是一部法國愛情電影,由呂克·貝松執導,讓-馬克·巴爾、讓·雷諾主演,於1988年5月11日法國上映。電影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5,《雨人》,上映日期:1988年12月12日。
《雨人》是巴瑞·萊文森執導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達斯汀·霍夫曼、湯姆·克魯斯、瓦萊莉·高利諾、邁克爾·D·羅伯茨、邦尼·亨特、貝絲·格蘭特主演。
影片中,查理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自閉症的哥哥雷蒙,便想騙取這筆財富,並計劃利用哥哥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賺錢。但在此過程中,血緣的親情打破了原有的疏離,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② 影視片塑造人物的方法有那些謝謝~~~
影視劇創作的核心問題——如何塑造人物。他認為基本方法是:始終讓人物處於困境之中;讓觀眾同情你的人物;保持人物的主動性;找到形成人物成長的情節,而「這樣的情節便是塑造人物的必需場面」。
應當說,作者所提供的「基本方法」,不失為傳統影視美學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作者並未提及除此之外是否還有與此「基本方法」大相徑庭的其他方法,那麼,我覺得對此便有進一步商榷的必要,以就正於作者。
在研討影視劇人物塑造是否還有另一種方法以前,首先要說明影視劇存在兩種不同的結構方式。一種是傳統的封閉式的戲劇性結構,另一種則是開放式的散文性結構。影視劇的人物塑造,大致與這兩種不同的結構相對應。
周涌先生論述的影視劇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其結構基本上可統屬於戲劇性結構(也包括某些情節小說式結構)。這種結構的主要特點,是相當重視情節的因果關系,並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直至結局這個情節層次逐步展開,其戲劇事件安排比較嚴謹,通過巧妙的情節起伏跌宕加以線性安排,以戲劇高潮使觀眾的感情達到頂點。正如美國電視藝術家賽德•菲爾法所說,這種結構形式是「典範的、行之有效的,它是一部好的電視劇本的基礎」。但是,也恰如我國電影評論家鍾惦所指出,這種封閉式的戲劇式結構,「著重表現一時一事的具體結果,情節自成起訖。事件帶有孤立和靜止的特徵,是生活的特例而不是生活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自在自為的完形之物,這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作品的典型性和社會意義」。②
與以上這種戲劇性結構相對應的,就是戲劇性的人物塑造方法。正因為戲劇性結構要求以矛盾沖突為劇作基礎,以戲劇沖突的規律為結構的原則;以步步相逼、場場推進的形勢去發展劇情;以集中、完整的情節保證整體的勻稱謹嚴、有始有終,那麼在這種結構框架中的影視劇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正與周涌先生所歸納的幾條頗為一致。比如說,他要求人物始終處於困境之中,其「最大秘訣便是不斷地把人物逼入絕境。只有困境中的人物才是『有戲』的」;要讓觀眾同情劇中人物,其「秘訣」有效辦法是「讓好人遭難,壞人暫時得志」;而保持人物的生動性「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事件與人物動作之間的因果關系;在設計「必需場面」時,要使人物相互關系的變化「促成人物性格的發展,使人物從初始狀態到達最終狀態」。不難看出,作者所講解的影視劇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完全符合封閉式戲劇性結構方式規律的。
周涌先生特別告誡讀者:「記住,當你的人物被動地遭遇事件時,不要讓他光是做出反應,你應當設法使人物的反應成為一種主動的行為,並且讓他的行為成為以後事件的動因」。作者的這一觀點,恰是典型的戲劇性結構塑造人物的方式,在中國傳統的古典名劇中,其例證可謂俯拾皆是。假如套用作者在他的文章中所繪制的初始階段——A(劇情進展)——B(劇情跌宕)——C(劇情上升)——最終狀態(大結局)的這種戲劇結構樣式來簡單分析《白蛇傳》、《西廂記》等古代作品,就能清晰地看到,這些經典名作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與周涌先生講述的「基本方法」真是絲絲入扣。
以《白蛇傳》為例。許仙游西湖,與白娘子相逢於斷橋雨中(初始階段);兩人一見鍾情,墮入愛河(劇情進展);許仙發現白娘子是白蛇,而採取「主動的行為」去找法海(劇情跌宕);由於這一「行為」「成為以後事件的動因」,法海與白娘子鬥法,造成水漫金山(劇情上升);白娘子被鎮雷峰塔,小青搭救,許仙與白娘子團圓(結局)。
由此看來,周涌先生的講述雖然仍嫌粗糙,但依然作出了較為精當的總結。然而,他的文章畢竟只談及塑造人物的一個方面而並非全部;只著重於方法之一而並非所有方法;冠之於「基本方法」而不涉及另一種與之頡頏的「基本方法」,對於一些編導(特別是初學者)就有可能造成誤導。
在粗略談畢傳統的封閉式的戲劇性結構及與這種結構相對應的影視劇塑造人物方法之後,我們就應當對另一種結構及與這種結構相對應的塑造人物方法予以簡明闡述。這就是開放式的散文性結構和與此對應的人物塑造方法。
所謂散文性結構,是與戲劇性結構迥然不同的另一種影視結構形式。1986年版的《電影藝術辭典》對此作過詳盡說明:「它與文學中的散文樣式有相似的結構特徵:不太注意情節的完整性和因果關系,沒有明顯的開端、高潮和結局等結構要素,也沒有顯露完整的矛盾沖突線索。」「它或者側重表達含義,或者追求傳達哲理,文體靈活多變,取材自由,在近似散亂中蘊涵著真摯、深沉的情感,因而使這種獨特的敘述格局具有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
還應當補充說明的是,散文式結構與戲劇性結構的最大區別之一,在於前者與後者相對立的非線性結構方法。
由此出發,周涌先生所繪制的初始階段至ABC再到結局的這種戲劇性線性結構圖,在散文式結構中即顯得格格不入,無法套用。作為開放型的散文性結構,它決不進行自我封閉,結構趨於松緩散漫,故事情節採取並列式進展,構成全片的每個片斷和組成部分均不為戲劇高潮而匯聚、積累、上升,而是各有主張,自行其道。它有意識地讓觀眾一邊欣賞,一邊評論,造成家庭式、茶座式的活躍氛圍,促使與鼓勵觀眾在獨立思考後轉入自我社會實踐。應當說,這種復眼式捕捉事物與對象的結構,整部作品無始無終、逼近現實的手法,更具有深刻的現代性,更富於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如果說,具有首尾貫穿的矛盾沖突的行動,有完整的開端、糾葛、發展、高潮和結局的傳統性結構是布萊希特所說的「亞里士多德式戲劇」,那麼,開放型的散文化結構更貼近布氏本人所創造的敘事詩體戲劇手法。
與散文式結構相對應的影視劇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當然也就與戲劇式結構的塑造人物基本方法完全不同。它不是通過人物與事件的相互作用形成因果模式,而往往貌似鬆散和即興,以一個中心人物或一個靜態情境來取得全劇的統一。所以,它不以人物相互沖突和情節表面緊張取勝,也沒有人物關系發展的連續性。它往往隨著人物意識的流動來深入表現正面素質,以接近人物情思的遠近作為藝術內容的尺度。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塑造人物的方法雖然極為強調逼近現實生活,「但決不意味是自然主義,作品中的每一個片斷,依然是藝術家對社會生活信息提煉和加工的結晶。它們雖不是一致地導向一個激動人心的高潮,但卻以它的豐富內涵,構築了作品的典型形象」。這種塑造人物的方法,利於主題深化而饒有詩意,便於生活揭示而引發共鳴,亦即雷諾阿所說,是「一個主題的多次復奏」,薄「情節」(並非沒有情節)而厚「情境」(並非止於情境),在西方電影中已形成流派,大量運用並卓有成效,出現了一大批諸如《羅馬十一時》、《偷自行車的人》、《野草莓》、《公民凱恩》等等優秀影片。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影視劇創作中成功地運用散文式結構塑造人物的佳作,同樣也不斷涌現,例如影片《黃土地》、《獵場扎撒》、《海灘》、《青春祭》,電視劇《新聞啟示錄》、《一個女記者的畫外音》、《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尋找回來的世界》等等,都是在觀眾中頗有影響的作品。
為了與戲劇性結構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一個比較,我們不妨對已故著名女導演張暖忻所拍攝的電影《青春祭》略作分析。
《青春祭》是一部描寫知識青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在西南邊陲傣鄉插隊落戶的故事片。女主人公李純離開了父母,與同學們來到傣家山寨,住在小寨合作社社長家裡。假如按照戲劇性結構方法,李純與她的同學應當與周圍的鄉民形成悲歡離合的關系,從而推進劇情的發展。然而,在這部影片中,從李純紮根山寨開始,我們在影片中所看到的,是她觀看傣家姑娘傍晚游泳;她參加評工分會議;她接觸老啞巴和一百零四歲的奶奶;她到集市上買書;她與「大哥」純真的交往;她為傣族兒童上體育課;老奶奶「伢」的去世……最後的影片結局,也完全脫離了戲劇結構應有的「大高潮」形式,而只是李純獨自一人,在落日中穿行在茅草地上,以旁白講明,「多少年來,我常常夢見那個地方」。
影片《青春祭》的結構方式以及主要人物李純、伢、大哥、啞巴等等的描述,顯然是同周先生要求影視劇編導必須「記住」的創作規律背道而弛的。偶然,正因為《青春祭》的導演張暖忻敢於以散文式結構進行影片塑造人物的新嘗試,使這部影片帶有強烈的創新沖擊力,在國內外專家和觀眾中都獲得普遍的贊同與好評,成為新時期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它「最突出的標志是對戲劇性的徹底消融」。「如果說《沙鷗》是把戲劇性從外部沖突轉向了內心,後來的《城南舊事》和《鄉音》是對戲劇沖突實施淡化,《青春祭》則完全擺脫了敘事、情節對於戲劇性的依存,第一次實現了整體的非戲劇電影的散文框架。」
以上的簡明闡述,我想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在周涌先生推薦的影視劇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之外,還有另一種基本方法。但是,影視劇的結構歸類和人物塑造方法,從來就沒有固定劃一的法則。本文所提及的另一種方法,也僅著眼於與戲劇式結構相對立的散文式結構,並由此相關連的影視劇人物塑的不同方法。在編導者的實際創作中,不應當也不可能受到限制和約束。他們可以從影視劇作歷史沿革角度入手,也可以從劇作的時間及空間結構處理考慮,或者從敘事方式、視點結構的方面進入案頭工作。即使是本文論及的兩大類型,也只是大致劃分,沒有把小說式、詩式、報告文學式等等各種下屬或相關類型及其相互融合滲透詳加歸納辨析。
影視劇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每一位編導者都應當學習和掌握的。但是,正如美國文藝理論家小巴斯費爾德所說:「不管存在於任何特定時代的編劇法則都可以被突破。」「沒有確保編劇成功的公式。」⑥在本文即將結束時,我想再引述一段克羅賽斯的論述:「編劇法則是鬆散的和易變的。它們經常被突破,被改變著,被改造得適合於手頭的材料。它們是如此的虛幻,它們彷彿是自相矛盾的,或者說,它們根本不存在。」這兩位外國佬的論述,當然也不需要為編導和讀者們必須「記住」不可。不過,他們的話說得那麼絕對,我想並非毫無道理吧。
③ 奪冠電影觀後感範文
奪冠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奪冠》是由我們製作有限公司攝制,由陳可辛執導的運動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奪冠電影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奪冠電影觀後感1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扎扎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斗,刻苦鑽研,勇攀高峰。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著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戶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頑強拼搏。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奮進供給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改拆空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著「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於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向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御中聯系在一齊,並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捨的標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郎平看來,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昨日,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內涵: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團隊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工作。
隊長朱婷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向在豐富內涵,一齊努力,永不放棄。
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機會,也要100%地努力。
奪冠電影觀後感2
_月_日晚,由陳可辛導演執導的將於大年初一全國公映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核瞎女排勵志電影》)全球首映禮在北京英皇集團中心舉行,記者現場欣賞了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體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勵志電影振奮無數國民的奪冠之路,重溫跨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奪冠》讓人熱血沸騰!贊嘆的是,貫穿始終的就是:女排精神不朽!
電影不是歷史,這部電影更不是紀錄片,記者懷著一些細節必然有藝術加工的心理踏進首映禮現場,然而驚人的歷史重現依然讓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記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說起當年漳州訓練基地竹棚下的艱苦訓練,他們甚至懷疑記者話語的真實性。直到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們的艱苦訓練再現,不少年輕人都感嘆道:「這是真的嗎!天呀!」當初上世紀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里訓練,在粗糙的木地板場地上進行防守訓練,姑娘們身上有不少血水,還紮上了倒刺,訓練完畢,大家相互拔刺,包紮傷口,這是真實的歷史。至今,在福建漳州女排訓練基地的博物館里,人們依然可以看到當初老女排訓練時用過的舊球衣和護膝,上面還有血印和泥土。
伴隨著著名播音員宋世雄老師的解說聲,人們眼前是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盃最後一戰中國女排勵志電影與「東洋魔女」日本女排的決戰,比賽起伏跌宕,第五局決勝局中國隊14比15落後,日本隊率先拿到賽點,誰的關鍵防守,誰的關鍵進攻扳平,直到中國隊最後攔網以17比15取勝,日本隊球員防守補位將球墊飛的角度都與歷史一樣。當然,還有國人上街慶祝的畫面,體現出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女排勵志電影首奪世界冠軍的意義,女排精神就此誕生。
還有2003年女排世界盃奪冠、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女排五局「和平大戰」,幾乎都是神還原。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奧運會奪冠,就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冠軍,而1/4決賽中國隊與巴西隊五局鏖戰是經典中的經典,最後一球魏秋月並未傳徐雲麗快攻,而是與朱婷眼神一瞬間的默契,由朱婷後攻拿下制勝一分,淘汰巴西隊,簡直就是賽況再現。
奪冠電影觀後感3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每當響起國歌的前奏時,我的內心總是激動澎湃,肅然起敬。在《奪冠》這部影片中,從19_年日本大阪世錦賽到20_年裡約奧運會奪冠,每一次國歌的奏響都令人難以忘懷。
我沒有經歷過郎平叱吒球場的時代,雖然久聞她「鐵榔頭」的「大名」。對於中國女排,我對她們的了解也只停留在這是一群有拼勁、不服輸、在賽場上喜歡大聲叫喊互相打氣的女孩。觀看完《奪冠》這部影片後,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郎平質問女排姑娘們為什麼打球的那一段。當問到朱婷打排球要什麼,朱婷回答要「成為你」,郎平教練的話發人深思,她說:「那你就搞錯了,你永遠都不會成為我。你不用成為別人,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的確,我也時常問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但每次想到這些問題,我的腦子里都是其他人對我說的話,你要向誰誰誰學習,你看看人家多厲害之類的,而從未想過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還記得今年9月份去參加集團的新員工培訓,教務組的老師問我們,你為什麼加入藍城?很多人都會說,因為藍城的文化、價值觀等等。是的,正如宋總說的,藍城是一所學校,在這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一點,從我加入蕭立這個大家庭起就深有體會。從籃球賽的組織、七夕K歌比賽、團體生日會到這次的觀影活動,每次活動的舉辦都在讓每一位蕭立人變得更加優秀。
正如女排精神所表達的一樣,藍城蕭立這個大家庭不斷讓我們知道,我們是一個team,不分我和你,只有我們。對於工程人來說,團隊永遠是排第一位的,一個優秀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在扮演著不可代替的角色,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而工程本身就存在著很多無法預料到的困難,因此更加需要團隊。
「我」加「你」等於「我們」,「我」和「你」都是個體,容易被很多因素影響到自己的判斷,而「我們」是一個的整體,擁有個體無法企及的強大力量。藍城蕭立是一個大家庭,在裡面有很多優秀的團隊,讓我們團結協作,永不言棄,不分彼此,一定能共同創造蕭立美好的未來。
奪冠電影觀後感4
要過年了,很多人除聚會之外就是看看電影打打麻將了。其中被重磅宣傳的《中國女排》是在大年初一很多人都想去關注的電影。_月_日,《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這是不是讓你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為何要改名?皮褲套棉褲必是有緣故!
過去我們拍過不少類似體育題材的電影,例如著名「女籃五號」、「沙鷗」等等。盡管這些故事傳說也是有原型人物的,但是並沒有用「中國」字樣。1981年出品的電影《沙鷗》實際上也是在說中國女排隊員的故事傳說,不過卻只能是以運動員的名字來給電影命名。當時「沙鷗」的原型到底是誰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有人說是郎平。實際上這個肯定不是,當時郎平還小。有人說,「沙鷗」的原型是原來中國女排的主力之一的曹慧英,她在電影《奪冠》中也有角色。
其實影片能夠在前期宣傳中一直用《中國女排》的名字,且是在大張旗鼓宣傳,並且預告了大年初一上映。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名字是通過審核的,不然不可以這么宣傳。「中國女排」是一個在中國體育界的一個豐碑,其四個字不僅僅是說排球項目的一個運動隊,而是說是「女排精神」以及「中國精神」的層面。不過,這部電影是一個商業製作片,只是用了真人運動員而已,有些事實是存在虛構的成分,你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紀錄片,這樣叫「中國女排」就是有一些不妥的。不過,剛開始被通過,後來又改名,是不是與陳忠和的抗議有關?
陳忠和的內部抗議信被曝光之後,使得這部商業電影多了一些質疑。陳忠和的抗議公開之日為2日,《中國女排》變《奪冠》在1月17日,兩者是不是存在關系呢?實際上,「中國女排」能夠火起來,與中國女排世界盃再奪冠的原因巨大。作為三大球中唯一碩果僅存的世界優勢項目,他們不僅僅是中國排球迷的寄託,更是中國人的寄託。對於這樣的一部電影,其實從策劃開始就應該被嚴格審核。出現對於陳忠和的不正面現象是非常遺憾的。據說,在上映之前對於陳忠和的形象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刪減。因為要上映,因為也不可能重拍,所以就出現了改名和改劇情。
奪冠電影觀後感5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代表中華民族,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的話,你們後悔一輩子。」電影院中,小孩子們不再竊竊私語,所有人都緊盯著面前閃爍的熒屏,屏息斂聲。
「中國隊獲得了世界盃冠軍!她們成功了!」電影院依然安靜,但我從身邊人急促的呼吸聲中可以聽出他們內心的激動。我也心潮澎湃,如果不是在電影院里,我真想站起來鼓掌,大聲為女排喝彩。看到隊員勝利,主教練默然不動,眼眶卻悄悄濕潤,更是令屏幕前的我也鼻子一酸。
但是在欣喜後,我心中卻有一絲淡淡的擔憂。影片中一句話恰可以說出其根源所在:他們不可能打一輩子球的。哪怕獲得了奧運會冠軍,一個運動員又有幾個四年?等度過了短短的黃金年華,後面漫長的人生又該如何面對呢。不是所有隊員都可以像郎平說的一樣成為主教練、真正為體育獻出一生,大多數隊員都是在年齡變大、體能下降後便退休,無人問津。
從「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這句口號中蘊含著堅持不懈的高尚精神,但也能看出運動員們訓練多麼艱苦。當把自己最珍貴的青春時光都花在訓練上,不顧其他領域與知識,等到年紀大後無法參加體育,落得一身病痛,也沒有其他事物可供消遣,是多麼無聊與痛苦啊。當然,我不了解真正的體育機制,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國家也一定會給運動員們補貼與慰問。只是奠定精神世界基礎的那幾年,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彌補吧。
令我感到無比驚喜的是,郎平後來說的話解決了我內心的擔心。——「今天就練到這吧,休息,去談戀愛吧。……我希望你們是完整的人。」熱愛體育是一生的事,但訓練與比賽不是;體育是事業,是決心,是追求,但不是整個人生。
我喜歡《奪冠》這部電影,不僅僅因為它緊湊的故事情節與節奏、精美真實的畫面,更是因為它讓我深一步懂得了體育的真諦——不是贏不贏的包袱,而是純真的快樂與熱情。
④ 請問有誰知道一部國外的電影,裡面的男主角是外星人,還和女主角生了一個很可愛的兒子,也繼承了父親的能
巴基斯坦電影《天外來客》
講的是一個UFO墜毀在地球上,一倖存下來的外星人化身為地球人(記得那外星人最初的樣子就是人形發光題,後來潛入某人屋子裡,看著照片化作照片里的人的樣子)。從本來置身事外的研究者,變成懲惡揚善的人類,成為了救星,並與地球上的一個姑娘產生愛情.(我記得在最後還生下了一個同樣具有超能力的嬰兒)
片中的外星人剛露面時沒有實體,是一團人形光茫,每走一步都留下一個閃光的腳印,並且將周圍的一片地方照得通亮。不僅構思獨特,攝影技巧也堪稱一流。90年代初期曾在我國公映過!
⑤ 詳細歷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截止至2020年11月,金雞獎一共舉行過32屆,獲獎名單如下:
第一部分:第1屆—第22屆
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
2、最佳紀錄片:《劉少奇同志永垂不朽》
3、最佳科教片:《生命與蛋白質--人工合成胰島素》
4、最佳美術片:《三個和尚》
5、最佳導演:謝晉《天雲山傳奇》
6、最佳編劇:葉楠《巴山夜雨》
7、最佳男主角:空缺
8、最佳女主角:張瑜《廬山戀》、《巴山夜雨》
9、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石靈、歐陽儒秋、茅為惠、林彬、仲星火、盧青《巴山夜雨》
10、最佳攝影:許琦《天雲山傳奇》
11、最佳錄音:空缺
12、最佳美術:陳紹勉、丁辰《天雲山傳奇》
13、最佳音樂:高田《巴山夜雨》
14、特別獎:向雋殊、《苗苗》
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鄰居》
2、最佳紀錄片:《先驅者之歌》、《莫讓年華付水流》
3、最佳科教片:《蜜蜂王國》
4、最佳美術片:空缺
5、最佳戲曲片:空缺
6、最佳導演:成蔭 《西安事變》
7、最佳編劇:張弦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8、最佳男主角:張雁《月亮灣的笑聲》
9、最佳女主角: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0、最佳男配角:孫飛虎《西安事變》
11、最佳女配角:賀小書《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12、最佳攝影:鄒積勛 《傷逝》、《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3、最佳錄音:張瑞坤 《沙鷗》
14、最佳美術:韓尚義、瞿然馨、李華忠 《子夜》:
15、最佳音樂:楊紹櫚《喜盈門》
16、最佳剪輯:傅正義《傷逝》、《知音》
17、最佳道具:劉清標 《鄰居》
18、最佳特技:戈永良、陳繼章、周浩斐《李慧娘》
19、最佳服裝:曹穎平 《南昌起義》、《阿Q正傳》
20、最佳化裝:王希鍾、李恩德《西安事變》
21、榮譽獎 :《喜盈門》
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駱駝祥子》
2、最佳科教片:《昆蟲世界-——身體構造與功能》
3、最佳美術片:《鹿鈴》
4、最佳導演:吳貽弓《城南舊事》
5、最佳男主角:空缺
6、最佳女主角:潘虹《人到中年》、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7、最佳男配角:牛犇《牧馬人》
8、最佳女配角:鄭振瑤《城南舊事》
9、最佳攝影:魏鐸《逆光》
10、最佳美術:俞翼如《駱駝祥子》
11、最佳音樂:呂其明《城南舊事》
12、最佳剪輯:周鼎文《牧馬人》
13、最佳道具:鄧成玉《駱駝祥子》
14、最佳煙火:於澤、王全榮、邱必奎《風雨下鍾山》
15、最佳特技:李再春、門玉鳳、朱革、藤春飛、張爾瓚、邢培修、金燕茜《孔雀公主》
16、最佳化妝:顏碧、許建新、李遵訓《風雨下鍾山》
17、特別獎:《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茶館》、《泉水叮咚》
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鄉音》
2、最佳紀錄片:《我們看到的日本》
3、最佳科教片:《灰喜鵲》
4、最佳美術片:《鷸蚌相爭》
5、最佳導演:湯曉丹《廖仲愷》
6、最佳男主角:董行佶《廖仲愷》、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7、最佳女主角:龔雪《大橋下面》
8、最佳男配角:於是之《秋瑾》
9、最佳女配角:宋曉英《十六號病房》
10、最佳攝影:楊光遠《再生之地》
11、最佳美術:王興文《李冰》(上,下)
12、最佳錄音:史平一《再生之地》
13、最佳道具:徐國梁《秋瑾》
14、最佳特技:董振聲、才汝質、雒廷富、陶世恭、紀景春、王大雨《火焰山》
15、最佳服裝:費蘭馨、朱鳳堂、李琴《再生之地》
16、最佳化妝:王玢瑞、紀偉華《李冰》(上,下)
17、特別獎:《毛澤東》、《四渡赤水》、《不該發生的故事》、《候補隊員》、《路》陳立洲
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紅衣少女》
2、最佳紀錄片:《零的突破》
3、最佳科教片:《廣開節能之路》、《細胞重建》
4、最佳美術片:《火童》
5、最佳戲劇片:《五女拜壽》
6、最佳導演:凌子風《邊城》
7、最佳編劇: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
8、最佳男主角: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9、最佳女主角:李羚《黃山來的姑娘》
10、最佳男配角:何偉《高山下的花環》
11、最佳女配角:王玉梅《譚嗣同》
12、最佳攝影:張藝謀《黃土地》
13、最佳美術:張之楚《雅馬哈魚檔》
14、最佳音樂:許友夫《人生》
15、最佳錄音:馮德耀、苗振宇《雷雨》
16、最佳剪輯:周鼎文《高山下的花環》
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毛澤東在1925》
2、最佳紀錄片:《東方巨響——兩彈一星實錄》
3、最佳戲曲片:《生死淚》
4、最佳美術片:空缺
5、最佳合拍故事片獎:空缺
6、最佳電視電影片:《王勃之死》、《上車,走吧》
7、最佳導演:霍建起 《藍色愛情》
8、最佳編劇:王曉棠、王宸《芬芳誓言》
9、最佳男主角: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10、最佳女主角:宋春麗《相伴永遠》
11、最佳男配角:傅彪 《押解的故事》
12、最佳女配角:彭玉 《月圓今宵》
13、最佳攝影:蔡抒南、崔新萍《血性山谷》、馮小寧 《紫日》
14、最佳錄音:馮德耀 《劉天華》
15、最佳美術:屠居華 《相伴永遠》
16、最佳音樂:葉小剛 《刮痧》
17、導演處女作獎:齊星《押解的故事》
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 :《美麗的大腳》、《沖出亞馬遜》
2、最佳科教片:《深淵—邪教的本質》
3、最佳兒童片:《六月男孩》
4、最佳合拍故事片獎:空缺
5、最佳外國影片譯制獎:《珍珠港》
6、最佳電視電影片 :《法官老張軼事》
7、最佳導演:陳凱歌《和你在一起》、楊亞洲 《美麗的大腳》
8、最佳編劇:思蕪 《生活秀》
9、最佳男主角:寧才《天上草原》
10、最佳女主角:倪萍《美麗的大腳》
11、最佳男配角: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12、最佳女配角:袁泉《美麗的大腳》
13、最佳攝影:董亞春《沖出亞馬遜》
14、最佳錄音:呂家進《小城之春》
15、最佳美術:全榮哲《沖出亞馬遜》
16、最佳音樂:三寶《天上草原》
17、最佳剪輯:周影《和你在一起》
18、導演處女作獎:黃宏《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
19、評委會特別獎:馬恩然《法官老張軼事》
⑥ 祖峰出演冰球題材電影《父子雄冰》,體育題材的影片還有哪些
體育類題材的電影還是比較多的,非常值得觀看的有《一球成名》、《摔跤吧!爸爸》。這些影片的評價都是比較好的,而且網友也都非常喜歡看這些電影。
三、總結
其實,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是像這些體育題材的電影都是想要大家為自己的夢想做出一定的努力。而且這些都是勵志類的電影,在生活當中,如果大家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要經過非常多的困難,但是一定要堅持如。果選擇放棄那麼自己的夢想,也就不會實現,最後也不能夠變成更優秀的自己。所以在生活當中,不管是為了實現夢想,還是遇到一些困難都要選擇堅持。
⑦ 求幾部好看的國產的黑白電影
1、《小兵張嘎》,改編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說。是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北京中亞廣告有限公司出品。由徐耿執導,徐兵編劇,謝孟偉,杜雨,張一山,王莎莎、錢哆多聯袂主演的一部20集電視連續劇。
2、《八千里路雲和月》聯華影藝社拍攝的劇情片,由史東山執導,陶金、白楊主演,於1947年2月上映,該片以抗戰時期的抗敵演劇隊四、九兩隊的生活為藍本,講述女大學生江玲玉毅然參加救亡演劇隊,並與青年音樂家高禮彬在艱苦的斗爭中相愛,抗戰勝利後二人返回上海,生計艱難,卻堅決不向黑暗低頭的故事。
3、《不拘小節的人》是1956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愛情喜劇片。由呂班執導,白穆、黃婉蘇領銜主演。
4、《沒有完成的喜劇》講述了一個病子、一個胖子從上海來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觀學習,傳經送寶,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李導演請他們參加三個諷刺喜劇的排演。綵排那天,許多人前來觀看,大家興奮地交談著,惟有批評家「一棒子」緊閉著雙眼,專心地待候節目的開始。
5、《孤兒救祖記》講述了富翁楊壽昌晚年喪子。為占家產,侄子道培與陸守敬狼狽為奸,誣告兒媳余蔚如不貞,致使蔚如掃地出門。數月後,蔚如生下一子,取名余璞。余璞十歲,就讀壽昌所建學校。壽昌亦居住於此。祖孫互不相識,然余璞彬彬有禮,膽識過人,頗得壽昌喜愛。
⑧ 陳可辛導演為何會選擇白浪飾演青年郎平
陳可辛之所以選擇白浪飾演青年郎平,除了她是郎平女兒這個先天優勢外,還因為白浪自身條件——有過長達十年的排球運動員生涯,身高1.89米,比母親郎平還高出5cm。
白浪1992年出生,從小在美國長大,父親是前八一男排隊員白帆,可能是繼承了父母的優秀基因,她極具運動天賦,6歲踢足球,14歲選擇了排球運動,「其實媽媽沒有給我什麼壓力,主要是我喜歡」。
後來,她成了加利福尼亞TCA隊的絕對主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白浪入選美國少年女排12人大名單,「我們每個暑假都會和北京隊一起打球,那也是一支職業排球隊,所以我打球還行」。
然而,白浪並沒有像母親一樣繼續在職業排球運動員的道路上走下去。她說,「因為我沒有天分,當運動員要做出選擇時,你就會知道自己行不行」。最終,她選擇和普通人一樣,做個白領。
(8)沙鷗電影全集完整版擴展閱讀:
演郎平前,沒和母親有過多溝通
2019年的一天,白浪下班回到舊金山家中後,接到陳可辛導演的邀約,請她在電影《奪冠》中飾演青年郎平。她回絕了,因為演戲對她來說完全是個陌生領域。
陳可辛沒有放棄,但白浪再次回絕。最後實在不好意思,二人進行了視頻連線,陳可辛說,你是青年郎平的其中一個人選,我們先准備一下看你可不可以,於是派了一個表演老師,從北京飛到舊金山,和白浪一起做准備和訓練。
對於出演這個角色,白浪其實並沒有和母親郎平有過太多溝通,「我媽很忙,那時她正在准備奧運會入選賽」。就連電影開拍,郎平都沒看過劇本。出演年輕時的母親,白浪是忐忑的,因為她對於母親上世紀80年代的那段經歷並不了解。
最初為這個角色做准備時,她看了很多當時的比賽、紀錄片,還看了1981年的一部講述中國女排運動員的電影《沙鷗》,隨著了解的深入,「演青年郎平成了我的一個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