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是一種女子來完成的項目,在台灣電影 《志氣》和泰國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中都有出現過 由女生
軍樂指揮
❷ 有一個電影打仗的時候全是火槍手,有好幾個方隊第一排死了第二排補上,兩邊換著打是什麼電影
當時的滑膛槍精確度不高,必須成排的齊射,也叫排隊槍斃。所以這種電影很多。
我推薦一部《愛國者》
❸ 如何評價張藝謀的電影《長城》
《長城》從整體上看,依然是一部非常張藝謀的電影,人海戰術、全景視覺、雄奇的中國景觀、秦腔、大鼓、大紅大綠的飽和色系等典型的張藝謀元素在電影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金碧輝煌的宮殿、萬箭齊發的場景,大批戰士以方陣形式出現所呈現的儀式感,也有奧運會開幕式的即視感。大漠孤煙的西北丹霞地貌出現,觀眾就能感受到張藝謀強烈的個人風格。
《長城》不會被記作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但是導演的藝術格調,卻在他的全景長鏡頭和對顏色匠心獨運的應用上得到體現。既有歷史感又有未來感,視覺奇觀托起了這部影片。
❹ 電影能救 活人 嗎
Indside I'm Dancing/Rory O'shea Was Here
極力推薦本人最喜歡的電影
轉自http://yukikaoru.blogbus.com/logs/5234418.html
如果無法跳舞,你會怎麼辦?Rory O'Shea會轉動著電動輪椅並且笑著告訴你「What do you think I'm doing inside?」
《Inside I'm Dancing》講述的不是人物傳記,不是奮斗史,也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和人生大道理。只是兩個殘疾青年的普通生活,出色的對白和演員真情的演出,就已經算得上一部好片了,如果再加上感人的劇情(tmd,我又濕了幾次了)……7.6的高分足以和影史上的同類名片平起平坐了。可惜,因為是愛爾蘭和英國的合拍片,便被絕大多數影迷忽視了。美國版官方網站:www.roryosheawasheremovie.com
為了James McAvoy去emule下了這部《Inside I'm Dancing(心靈的舞動)》(又名Rory O'Shea Was Here),再次被這小子shock到……你能想像一個殘疾人都那麼迷人嗎~~
Rory O'Shea(James McAvoy),一個20出頭的漂亮小夥子,因為身患杜興肌營養不良症,除了右手兩個手指和面部可以動之外,只能依靠電動輪椅和別人的照顧才能活下去。
Michael(Steven Robertson)因為從小就患有大腦性麻痹而語言和行動有嚴重障礙,同樣也只能坐在電動輪椅上,幾乎一生都居住在Carrigmore殘疾人康復中心,與人交流需要靠字母表。父親是高級法官,把兒子丟在這里就再也沒聯系過。
某天,從別處轉移過來的Rory O'Shea,時尚而偏punk的打扮,從自我介紹起就滿口粗話一副不正經的樣子,給人第一印象實在不好。
然而,Michael意外發現,Rory居然能聽懂自己含糊的話語,他馬上把Rory當成了自己惟一的依靠,而Rory卻無法忍受康復中心所有人的循規蹈矩,也無法認同他們把Michael這類人一生都「囚禁」在這里。於是,在一次上街募集捐款的活動中,帶著Michael開始了外面的世界冒險……
Rory決定搬出康復中心獨居,雖然申請被駁回,不過這反而激發了Michael的靈感,讓Rory作為自己的言語助理陪伴居住,找到的看護是曾經在pub幫助他們的美麗善良的姑娘Siobhan。
如果你以為電影就這樣三個人從此生活在一起並且其中的一位和Siobhan兩情相悅譜寫動人的愛情故事……有沒有搞錯?!只有好萊塢電影才會這樣。我們還是先了解關鍵人物Rory O'Shea。
Rory的叛逆其實更多的是對殘疾人現狀待遇的一種抗議。他剛進Carrigmore康復中心的時候,主管Eileen說「把這里作為家吧」,但是Rory卻回答「如果不給我前門鑰匙,這里就算不上是家」。他認為,進入康復中心受照料,不管多麼舒適,實質都是死著離開,還不如跳河自殺。他在半夜大聲地播放自己收錄機里吵鬧的音樂,Eileen沒收了他的收錄機,責怪他是否考慮過其他人的感受,Rory卻用「如果他們能聽到,至少他們知道自己還活著」這樣激進的話來回敬她。
我們會覺得Rory這樣做確實太不尊重別人了。但是當Michael問他外面是什麼樣子時,他說「外面就是外面,難道你不想和其他人一樣,能喝醉,能被逮捕,能和人睡嗎?」原來他追求的是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於是他帶Michael去pub,去和姑娘搭訕,去迪廳「跳舞」。
不知道Rory經歷了怎樣的過去,總覺得他的叛逆帶著些悲觀的現實色彩,當Michael反對他用捐款來消費時,他說「life is dishonest」,也就是說,人對活誠實是沒有用的,那樣只有會傷害到自己。當他們准備搬出去卻找不到合適的住所時,Rory甚至讓Michael去見拋棄他的父親,僅僅是脅迫那人給他們一套便利的房子(Michael的父親以為他們會要求更多以至於才不會把這個棄子的丑聞外揚)。這里Rory很果斷地阻止了Michael想父子重聚的想法。Rory事後說,「我們得到了我要的家,你最好接受事實,不然我們都得倒霉。(沒有重聚)是值得的。」
Eileen並不認為離開中心就會有好的結果,在Rory和Micheal離開時,她咕噥了一句「最終都會以淚洗面(It all end in tears)」。Eileen在影片中代表著社會大部分的保守觀點,認為安分並且認命地被人照顧一生才是殘疾人最好的生活狀態。(Eileen在Micheal走時塞給他一個信封,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哦~後面也沒有交代)
Rory總想嘗試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情,而他內心卻不認為自己這樣的現狀對自己是公平的。他會駕著電動輪椅和社區的踏滑板的孩子們比賽,最後還作弊(雖然還是輸了,哈哈),他會開小汽車超速行駛(不知道他到底怎麼開的)。被警察放過時還大叫這是歧視,堅持要被捕入獄。
愛冒險、精力過剩、我行我素,怎麼看來都是個令人討厭的傢伙,但是他說的每句話,都在爭取自己平等的權利。「不要告訴我該怎麼做」「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雖然聽上去自以為是而任性,不過他在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活得出彩。除了……
愛情。
Siobhan是Rory在pub里差點受到欺負時幫他們解圍的姑娘。可以說,Rory給Siobhan的第一印象也是極差的。之後很巧合地再次遇上Siobhan,並說服她為他們工作。漸漸地,Michael喜歡上了這個善良美麗的女孩,但是Rory卻很殘忍地告訴Michael「你能給這樣(完美)的女人什麼呢?拿個錄音機聽聽你自己吧,對著鏡子看看你自己吧」。Rory很明白,那是他們得不到的東西,所以他不得不用這樣的話語刺痛Michael,好讓他將來不要受傷害。也許有部分是在對自己說吧。
化妝舞會上發生的事情讓三人的關系鬧僵。晚上Siobhan坦言自己對他們好是出於工作,徹底粉碎了Michael幻想。第二天Siobhan提出離開。這里是劇情激化的高潮。因為Rory一句意氣的嘲諷「Parakeets don't mate with armadillos」,大概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意思吧,他這里是說Michael,但卻激怒了Siobhan,讓Siobhan爆發了壓抑了很久的看法:「如果你想得到尊重,你就必須得到和你要求的相應對待。如果你在pub冒犯了人,你就該期待被打。如果你半夜回家,你也別指望有人會伺候你!」Siobhan尖銳地指出了Rory一貫的作風其實是在自我麻痹,Rory一方面想得到普通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自己是殘疾人的某些優勢。「為何每件事情都必須變得和你作對呢?」最後Siobhan對Rory總結了這樣一句話。
作對——其實是Rory的一種生活方式,唯有在作對的過程中,他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吧。故事始終沒有很明確地交待Siobhan有沒有喜歡過Rory,她最後說「I can't help who I love, I can't help who I don't love」。這句話似乎成為了電影最大的謎團……汗。
Siobhan的走讓傷心的Michael離家出走來到大橋上,Rory追在他後面。Rory說,「其實傷心的不止你一個」。這時我們才知道,Rory確實也喜歡Siobhan的(如果注意之前Rory看Siobhan的表情,就會發現他把自己的感情隱藏地很深)。Rory告訴Michael「你有未來,不要放棄」。可能這時Michael並沒有意識到Rory這些話的真實含義,但觀眾能夠看出來,Rory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這一段劇情非常感人,兩位演員的表演也異常出色。後面那段關於橋圍欄太高以至於侵犯了殘疾人自殺權利的話語,實在是很cute啊!
影片的從這里開始把Rory的叛逆逐漸轉化到Rory對Michael的促進作用上。
因為呼吸衰竭而病危的Rory虛弱得沒了光彩,「你看周圍,Michael,Rory O'Shea曾經在這里」,在病床上的Rory還是流露了出悲觀,但是Michael艱難地用手指著自己的心臟「Rory O'Shea在這里」。這一刻,我們看到Rory的眼睛濕潤了,注視著Michael有4秒多,至於帶著什麼樣的感情,我就不用描述了(James的演技實在是太贊了!!)。Rory用盡力氣鼓勵Michael「你不需要任何人,你就是你自己的」。於是兩個嚴重殘疾的年輕人,他們的手第一次握在了一起。全片感情的高潮在這里出現。
最後Michael終於站在了Rory的一邊,為Rory去控訴聽證團駁回Rory獨立生活申請的做法是帶有偏見的。下面這段話很值得回味。Michael在聽證團面前說道(當然是通過助理轉述):
"When I first met Rory I thought he was trouble. And I was right. He is trouble. Yet because he's seen as a rebel you believe he hasn't the responsibility to live independently. But how do you learn to be responsible? You live in the world. You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You make your own mistakes. So if this panel can offer independent living to someone like me who until recently had no concept of what that meant and refuse someone who's very life
is an embodiment of independence...then I believe the panel showed a prejudice."大意是說,「聽證團把Rory視作叛逆分子,認為他對獨立生活不能負起責任。但是如何學到負責?通過下決定和犯錯。所以,如果聽證團通過了我的獨立生活申請,而我只是個至今還不懂得其意義的人,而拒絕一個生來就獨立自主很出色的人(這里指Rory),那麼聽證團就是有偏見的。」於是聽證團問他「你今天來的目的到底是什麼」。Michael很酷地回答「A right must exist independently of its exercise.」(權利只有當被使用的時候才能夠獨立存在)聽證團無奈僅從原則上承認了Rory的申請。
雖然這份安慰對Rory來說已經太晚了,不過很欣慰的是Michael在Rory的影響下成長了許多……他可以像Rory說的那樣,自信地活下去,找到自己的未來。
……隨便寫寫居然寫了那麼長……一定很臭了(笑)。相比大名鼎鼎的殘疾人傳記片《My left foot》(巧了,也是愛爾蘭和英國合拍的),《Inside I'm Dancing》更得到我的好感(和James無關哦)。前者過於激烈,加上歷史背景和現實脫節,以至於很難產生和主人公的共鳴,後者雖然在導演手法上比較平庸,不過現實的感情成了它最大的優勢,另外對白也有很多地方值得一遍遍回味的說。電影從殘疾人的角度提出了某些社會問題——他們究竟是需要特殊的幫助,還是給他們和普通人一樣的權利?同時也可以算是一部立志電影:正常人的缺陷也許你看不到,因為那是在心靈上,而有身體上缺陷的人,在心靈上卻更完美呢~所以Inside I'm Dancing!
James McAvoy僅僅通過眼神表情和語言就把Rory這個有復雜內心的人物演得及其到位!但為何沒有得到任何獎項呢?(疑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