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啥有人說電影《牧馬人》現在這么火你怎麼看
現在看來,一些老電影雖然拍攝的不如現在電影那樣精細,畫面,技術,特效都有很大差距,但裡面的價值觀和感情卻是真的吸引人。有時間的話,真的應該好好看一看老電影,非常有意義。同時,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劇情才是根本,只要劇情足夠感人,畫面,特效都顯得不那麼重要。
2. 如何看待《牧馬人》突然就火了
其實《牧馬人》火了,其實也是一個必然事件,這是因為本質上來說,牧馬人講的是上一代人的美好愛情故事,其實和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牧馬人在短視頻平台大火,其實本質上,也說明任何一個時候,人們都是內心嚮往那種真摯的愛情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現在的社會物質非常的富饒,但是人們卻又日益貧窮,這是因為人們的本質上,還是嚮往精神世界。
3,《牧馬人》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其實人都是懷舊的,而且現在很多人都不知不覺的想回到以前的小時候,對於他們來說,最快樂的時光也是那段日子最苦的時光,其實那個時代,人們的幸福指數普遍大於今天,為何到了今天時代在發展,物質上已經非常豐富了,但是人們卻發現活著越來越壓抑。
其實生活本身來說,就是一門藝術,很多人,之所以被《牧馬人》所打動,其實本質上,每一個人還是一個懷舊的人。
3. 為什麼電影《牧馬人》有那麼多人看
近日,一部1982年公映的電影《牧馬人》在網上大火,朋友間聊的都是電影中有意思的情節。特別的是,這部37年前上映的電影現在主要是90後,也就是年輕人在觀看。這么火爆的電影,一定是有一些情節貼合了當下主流年輕人,即90後的價值觀以及實際生活。
現在,觀看這部電影的年輕人在彈幕中紛紛留下「這樣的愛情我可以」,「從前的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我也想要這樣淳樸的生活」這樣的評價。
網友們羨慕許靈均和他妻子這份不摻雜雜質的愛情,即使許靈均有向更好更大的世界發展的機會,他也沒有拋棄她的妻子和兒子。這樣淳樸的陪伴是現代人在愛情、婚姻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
網友們也羨慕許靈均一家子在敕勒川牧場得到的來自鄰居的照顧的這種溫暖感,這種溫暖也是在現在社會很少擁有的。每天下班回到家,不銹鋼防盜門啪一下關緊,也就拒絕了和鄰里的交流
這就是為什麼《牧馬人》大火的原因。現代觀眾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所嚮往的淳樸漂亮的生活,體驗到了自己渴望的來自環境的溫暖,純化了自己的心靈,也在繁忙的生活中偷得一瞬《牧馬人》這部電影給的安逸。
4. 品讀電影《牧馬人》,經歷,本身也是文化。
《牧馬人》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謝晉執導的劇情片,於1982年上映。
許靈均的爸爸從美國回來找到許靈均,他是封建婚姻下的孩子,所以父母不合離婚後他爸爸就去了美國,而他們分開時,許才11歲。
許靈均和爸爸、秘書宋小姐三個人一起出去吃飯,一頓飯要80多塊錢,80塊錢在當時是什麼概念呢?那時候一個村子隨禮份子錢一家才5角。相比之下來時靈均妻子秀芝做的孝敬許爸爸的茶葉蛋就拿不出手了。
晚上三個人來到了一家可以跳迪斯科的酒店喝點東西。許爸爸和秘書去跳舞,許在看報。
大陸知識界都很關心國家大事,這是因為在中國國和家的關系太密切了,國的命運也是家的命運。
在外國講個人的榮譽,講競爭。
西方也在研究馬克思主義,而西方是在書本上研究,我們中國是在……
晚上回家談心,文化大革命時爸爸是海外資本主義故他被定義為右派。被派去勞動教養。
1962年,他解除了勞動教養。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大爺幫他弄屋子,老大娘幫許靈均端來了兩大碗面條,而許靈均日常只能吃饃饃的。一邊關心一邊還安慰鼓勵他。他感受到了溫暖。
號令千軍可能沒辦法的,但是號令萬馬他在行。
在新一次要批鬥許靈均時在大家的幫助下,借口草不好需要趕馬的人多,他順利躲過了一劫。是這些淳樸善良的人們保護了他。
第二天大家去逛古董店,他爸爸相中了一件仿製的均州瓷,要800元。而許靈均只為愛人選購了一件泡菜壇子要4.5,回到酒店後幾個人談起了許靈均的妻子。
靈芝是一個從四川逃難來的,在的幫助下討了老婆,直接幫忙開了結婚證明。從此以後兩個人將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許出去牧馬秀芝在家種樹,脫土坯,蓋院牆,喂雞鴨鵝兔子鳥,也去隊里看播放的電影。
許爸爸和許靈均幾個人來到了許爸爸曾經的學校,看見教師在講課後許談起了自己在牧場那邊當教師播種文化是很有意思的,沙漠上的綠洲是很可愛的。
四人幫結束後終於許靈均平反了,這一刻他哭了。
在問到他會不會去美國的時候,秀芝知道許舍不下祖國。
我不能再人民前進的時候離去,人並不是單純為了物資而活著的。
一個國家在混亂的血泊中站起來的時候他的人民那種興奮的感情,革命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改善十億勞動人命的命運這是一種令人激動的生活,而許堅信民族的生命的。
最後許將枸杞送給了爸爸。爸爸托許買了一塊地希望將來可以葬在祖國。不管你在哪裡,不管你年輕的時候如何的輝煌發展,落葉終還是要歸根的,對於他爸爸來說這一個禮拜的回國就像夢一樣。
許留在了祖國,這里有他的一切,有他生命的根。
5. 《牧馬人》:愛與責任與理想
「老許,我給你介紹個對象」成為了抖音上最火的一個片段,許靈均和李秀芝的神仙愛鎮塵情,也成為了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年輕人的「終極夢想」,懷著讓郭蹁子也為自己介紹一個對象的殷切心情,我也看了一下《牧馬人》這部老電影。
電影的一開始就讓我感動不已,因為我就生長在電影中老許下放的甘肅——綿陽的祁連山腳下。也許是因為缺乏藝術家對於美的洞察力,生活了近20年,我也沒有發現故鄉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美,只不過隨著離開的時間逐漸延長,記憶被思鄉的情節扭曲,其中不好的地方逐漸模糊,好的地方逐漸放大,竟然也開始像懷念父母一樣懷念起那片生我養我的地方。
回到電影本身,我驚訝於兩點,一是抖音上對電影解讀的片面,而是電影涉及題材的大膽。
在抖音中,短短的幾十秒視頻,往往剪輯的都是許靈均和李秀芝之間淳樸的愛情,鮮有作者剪輯許靈均和他爸爸之間關於意識形態的沖突。
誠然,許靈均和李秀芝的愛情故事令人羨慕:奇妙的緣分,戲劇的相遇,羞澀的初始,恩愛的結婚,平淡的相守,堅定的信任,喜悅的重逢……所有的這一切,像一隻蠟燭一樣,照亮了在物質的黑洞中苦苦掙扎的年輕人。
愛是上帝對於人類最大的恩賜,現在卻被房子車子、高價彩禮毀掉,可以說,這一代年輕人,將是人類歷史上最悲慘的一代年輕人,因為再往前或者往後的年輕人,要麼有理想,要麼有愛情,而我們,什麼都沒有。
對於這段愛情,我記得最深切的是三個片段,一個是「新婚之夜」,老許看到秀芝睡下了,便為秀芝蓋上了唯一的一床被子,而自己選擇打地鋪。我以前自認為是一個正直的人,但是近來我開始像老年人一樣回憶過往,發現自己並非像自己想像的那樣正直,我可能做不到柳下惠的坐懷不亂,而如果像許靈均一樣獨自生活三十年,我相信我更做不到。而當看到秀芝因為思鄉而哭泣的時候,許靈均毅然拿出自己積攢了十幾年的40元錢和20斤糧票,讓只見了一面的秀芝回老家,放在現在,這樣的行為恐怕要被別人轎空笑話了——愛是什麼?愛不過就是一種美德,和善良沒有什麼兩樣。
第二個是老許被平反的時候,秀芝說:「他就是當上官,我也不稀罕;他就是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聽到這里的時候,我相信許多人都被秀芝的正直的三觀所折服了——在我們這個時代,這樣的三觀太難看到了:男人有錢了就嫌棄女人丑,拿不出檯面;女人甚至沒錢就開始嫌棄男人窮,不能給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這個醜女人就是陪著你走過最艱難的時刻的人,而這個窮男人未來也會給你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金錢對人的腐蝕,遠比我們預想的要厲害,我們曾經以為有錢了會更加有理想,可是現實是有錢了,理想就被當成垃圾丟在腳下了。
第三個是爸爸的秘書問老許秀芝是否漂亮時,老許親切地說:「就是個毛丫頭」,就像秘書說的,多麼親切的稱呼呀,愛情在這個稱呼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親昵,有趣,寵溺……那個女生不希望自己被自己的愛人在面前稱為毛丫頭呢?
當然,如果只局限於愛情,那這部電影就真得像抖音一樣流於庸俗化了。
其中許靈均和其父親的對話,對於中西文化沖突的討論,在當今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情境中,更加發人深思。
首先是自由的出格。在蘇聯解體後,由洛克發展,經哈耶克和杜威豐滿的自由主義幾乎成為了無上的真理,而自由主義思潮引申的競爭則被奉為通向文明的圭臬。而最近的疫情,卻開始將自由主義從神壇上拉了下來,自由主義所謂的民主思想竟成為了「自私的民主」——為了我的自由,可以犧牲你的自由,顯然,這與洛克提倡的自由已經想去甚遠,或者可以猜測,自由本身就沒有邊界,侵犯是自由的必然屬性。
其次是金錢的代價。許靈均的爸爸有很多錢,許靈均完全可以跟著爸爸離開去美國,享受榮華富貴,但許靈均選擇留下,沒有去,我相信很多人不理解這個決定,因為許爸爸說了可以將秀芝和孩子也一起帶去。如果有人在你臨死時問你,你這輩子的意義在什麼地方,你會怎麼回答?許靈均做出了回答,那就是和人民一道向前,做一個真正大寫的人,秀芝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的:只有自己的錢,花著才舒服。
周圍的許多事都在提醒著我,金錢對於意志的腐蝕比我們自己想的要嚴重得多,而現在社會得價值觀,已經在向著金錢至上失控狂飆,而我們甚至視若無睹:親戚被金錢稀釋、愛情被金錢拆散、理想被金錢誘惑、信仰被金錢腐蝕……如果不制止,我們包括我們得後代,都將成為金錢得奴隸。
勞動是光榮的,為了人民勞動更是光榮的,閉旅瞎如果有人問我有錢嗎,我希望我能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錢,但我有愛,有責任,有理想,我是真正得勞動者。」
6. 如何評價電影《牧馬人》
我和很多網友一樣,都像是捅了《牧馬人》的窩,打開手機都是這個電影的短視頻,源源不斷的推送出來。粗糙的畫質,平淡的台詞,簡單的故事組成這樣一部1982年的老電影,或許是時代的浮躁,感情的復雜多變,才使得這樣一部老掉牙的片子在時隔幾十年的光陰之後爆紅網路吧?這或許是製片方,導演和演員們都沒想到的事情。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部影片,在歲月的交疊中蒙上了厚厚的塵埃,通過它,人們穿越了時空隧道,探尋到人真正該堅持的東西。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電影為觀眾樹立起物質積淀之上的意識形態,這是其高於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