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69年南斯拉夫電影《橋》,導演告別這個世界的方式同樣令人心碎
「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橋。」——《橋》(1969)
前言
《橋》這部電影,幾乎是七八十年代中國對南斯拉夫國家最初印象的啟蒙,與《瓦爾特薩拉熱窩保衛戰》並稱兩部經典。故事發生於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德軍為了撤退,計劃通過南斯拉夫的塔拉河峽谷大橋,而這座橋的保衛權則落在了德軍和南斯拉夫部隊的手中。
劇情梗概
德軍第二三八山地團團長馬克·馮·菲爾森負責守衛大橋,德軍派來經驗豐富的霍夫曼博士坐鎮,他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使大橋周圍戒備森嚴。南斯拉夫部隊則計劃在7天後的早晨8點發動進攻,並安排一小隊游擊隊員當天8點准時炸橋,以截斷德軍退路。這次任務關繫到五千名士兵的生命。
游擊隊隊長「老虎」臨危受命,湊齊了「拆橋辦」7人小團體,包括人狠話不多的狄希、爆破工程師朱塞佩·扎瓦多尼、爆破助手班兵諾、曾參與過大橋修建的曼勒、設計並修建這座大橋的工程師、以及沼澤導航員葉琳娜。他們穿越沼澤,面對種種困難和挑戰,最終成功炸毀了大橋。
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班兵諾在負傷後為保護隊友英勇犧牲,工程師也在震撼中認識到炸橋的重要性。後來,德軍埋伏在途中的游擊隊員,被外號「貓頭鷹」的黨衛軍軍官科斯審訊。在即將失敗之際,科斯軍官一梭子彈消滅了德軍士兵,原來他是我方潛伏的間諜。最終,游擊隊成功混入德軍隊伍,控制指揮部並布置炸葯,工程師在大橋爆炸中壯烈犧牲。
幕後
《橋》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1969年出品,承襲了南斯拉夫電影一貫風格,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影片在中國1977年引進,成為七十年代精神食糧的代表,激發了國人對南斯拉夫的敬佩和嚮往。導演哈·克爾瓦瓦茨於1991年逝世,留下了《橋》這一珍貴的電影遺產。
《橋》根據當年游擊隊炸橋的史實改編,並在此拍攝。南斯拉夫解體後,大體分成了數個國家,昔日的「戰友」們成為不同主權國家的公民。作為一代人珍貴回憶的電影《橋》,如今或許顯得粗糙,但在當時的中國,如同好萊塢大片,令無數人為之嘆服,成為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精神食糧。
⑵ 南斯拉夫電影《橋》最後結尾,那個工程師是不是和橋一塊被炸了求答案
沒錯。工程師的確是和橋共存亡了。游擊隊的目的就是炸橋,為此不惜代價。最後那場戰斗中他們也死了其他的戰友不也沒提起來
⑶ 南斯拉夫電影《橋》最後結尾,那個工程師是不是和橋一塊被炸了
沒錯。工程師的確是和橋共存亡了。游擊隊的目的就是炸橋,為此不惜代價。最後那場戰斗中他們也死了其他的戰友不也沒提起來
⑷ 有一部戰爭片,為了阻止納粹過橋,炸水壩沖毀大橋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拯救大兵瑞恩》最後有這個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