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不是葯神》經典台詞
《我不是葯神》經典台詞
電影《我不是葯神》已經上映了!你們都看了嗎?
《我不是葯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制的劇情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7月6日起各大影院開始點映的《我不是葯神》,點映時僅6小時票房突破9920萬,票房破億。
票房這么好的成績,沒有別的,就在於這部片子太真實、太揪心、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你怎麼笑了?」
「因為它真。」
「你怎麼又哭了?」
「因為它血淋淋的真。」
命就是錢,錢就是命,而我,只想活下去!
電影里各種虐心的語錄戳中無數人的淚點,說得真是透徹!
1.我賣葯這么多年,發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2.「他只是想要活著,犯了什麼罪」
3.「你能保證永遠不得病嗎」
````````````
4.仁心妙手普眾生,徒留人間萬古名。
6.現在沒人弄假葯了,正版葯進醫保了。
7.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葯,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8.「現在有葯有錢了 如果我兒子早點生孩子 我都可以當爺爺了」
9.中國人是在用生命和時間換取生存!
10.大部分中國人正面臨的困境:有錢活,沒錢死。
11.我承認,我犯法了,無論怎麼判決,我沒有異議。我只希望,未來這個社會可以變的'更好一點。
12.從少年到老年,幾乎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睡一個好覺,都是一件奢侈品。
13.拍片的人、被拍的人、看片的人都是有故事的難眠者。
14.吃安眠葯的那幾分鍾,甚至連呼吸都覺得難受。
15.我剛病的時候,老婆懷孕才6個月,每天特別想死。現在有葯有錢了,如果我兒子早點生孩子,我都可以當爺爺了。(活著才能見證一切)
16.想戒掉熬夜,比戒煙戒酒都難!
⑵ 《我不是葯神》告訴我們什麼
教會了很多人學會珍惜。這疾病,不僅僅是身體不適、巨大的痛苦,更意味著巨大的治療成本,對一大家子的經濟綁架。整個家庭可能因為一場病,由富裕小康直接掉進貧困,並一蹶不振。疾病,可能改變很多人以及相關者的命運,像一場大風暴。
讓人沉思,世界上還有許多渴望生命的人在努力奮斗、掙扎著,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浪費自己的生命和時間。
這個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沒有錢窮人真的很難生存,所以說呢,生在天地間一定要多努力多上進,多掙點錢
《我不是葯神》其實說他是喜劇片比較勉強,黑色喜劇比較合適。大家應該都知道,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來的,故事情節雖然是圍繞著治療慢粒白血病葯物來展開的,但是這其中各個人物的糾結、改變、信念和無奈,卻讓人動容。最經典的台詞: 「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麼錯?」
徐崢從一開始純粹是為了賺錢,到後面見證了呂受益的死,徐崢的觀念被改變,決定無償提供葯品,進價多少給病人們多少。後面警察有一次帶走了一批病人詢問,雖然人人都知道誰是葯物提供些,但人人都不說!最後老太太對著警官說想活下去的時候,眼中充滿著對生命的渴望,那段戲中老奶奶一句話戳中所有人的淚點!最後警官曹斌直接向領導請辭。
《我不是葯神》通過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生大於一切!為了別人生的權利而付出的人,應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是由陸勇的事跡為原型改編的,看完之後內心有好多感受,下面就簡單的說幾句。
其實說是改編,但大部分都是路勇的經歷,從開始得病到從印度購買到仿製葯,最後卻陸勇因代購仿製葯品,涉嫌販賣假冒葯品而被警方帶走。
影片中的程勇和現實中的陸勇區別在於,與「程勇」因為替父看病,急需用錢而鋌而走險不同,陸勇是一位白血病患者,都還是在偶然的機會發現了印度的仿製葯,和國內的葯有一樣的功效,正品葯一天就要200,而仿製葯吃一年才3000,這也就是說一般的人得這種病,在現在的醫療條件下不能治癒,只能靠葯物維持生命,試想一下如果為了活命,一年就得7萬多,在一般的家庭條件下,除了前期治療費用還能負擔的起,到了後面需要用葯物維持的時候,一年就要7萬多,能有多少家庭能承受?所以才有很多的病友請程勇從印度幫忙代購仿製葯。
影片中有一段真的是催人淚下,就是程勇被警察帶走的時候,一位婆婆說出了病友們的心聲:吃正品葯一瓶4萬多,已經吃了三年了,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
其實現在中有很多很多病友,為了後期的維持生命而把一個家庭弄垮的。
最後說下我的看法,對於代購仿製葯,由於法律和道德倆方面的原因,不能過多評論,多少有點遺憾。你有什麼想法,請在評論區說出來。
程勇這個人物塑造的非常好,演技自然沒的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人性最閃耀的東西,就是自我救贖,一個賣保健品的,家裡有卧病在床的老人,也有即將出國的孩子,沒錢就算了,而且過的一塌糊塗,他從一開始的自救到救眾生整個過程都是沒錯的,或許電影前段是把他描寫成一個爛人,但他的思維其實一點也沒錯,為什麼?
他的目的就是賺錢呀,同樣的效果更低的價格他當然賺,而程勇心裡非常清楚賺這種快錢遲早會出事,特別是張長林報警突襲店面的時候,他心裡更明白如果不轉賣張長林是不會放棄的,要我說,他唯一做的不好的是,張長林以每年一百萬的價格買他的代理權,程勇沒有給團隊分錢!
他是沒有必要分錢,畢竟市場是他一手帶來的,但試想如果分了錢,呂受益或許就不會死,其他人拿了錢也可以繼續造福眾生,說白了,程勇就是個商人,他不是葯神,沒有這筆錢他也做不起服裝廠,而他的自私自利最終換來了呂受益的死亡;
呂受益不死,程勇就無法轉變觀念,黃毛彭浩不死,程勇就無法堅定下去,這兩個人物以悲劇收場,卻促成了程勇救贖的道路,只是這代價,真的太重。
譚卓飾演的單親母親、王傳君飾演的重疾病人,還有在法與情之間掙扎的警官,他們都是小人物,卻都不約而同選擇人性最善良的一面;如果說電影前半段笑點雲集,後半段則是十分沉重,層層鋪墊的淚點在最後所有人摘下口罩的一刻爆發出來,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不是英雄卻勝過英雄。
平凡而偉大,莫過如此。太好看了,看得我都哭了
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是圍繞賣仿製葯觸犯法律,男主人公因此被關進了打牢,但是卻獲得了那些病患的感恩。在這里我不禁想問一下,沒錯賣仿製葯是違法的,但是為了暴利而把救命葯變成了殺人不見血的刀的人難道就不觸及法律嗎?現在的 社會 人慾望太深,但是遇到生命選擇的時候永遠生命是無價的。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讓人感觸頗深,算了,高大上的評論我寫不了,還是說人話吧,總之很好看就是了,很值得一看。
⑶ 《我不是葯神》中哪一個場景最讓你記憶深刻
去看徐崢的《我不是葯神》,黑暗中鄰座一對父子在悄悄對話,:「爸爸,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他是好人。」 「那警察為什麼抓他?」
「因為好人也會做壞事呀!噓,認真看電影,不許說話,吵到別人了。」
這父子倆對話時,屏幕上程勇的頭被警察按在地上的那一幕剛剛過去。現在回想起來,那個爸爸顯然沒有想好怎麼回答孩子的最後一個問題,只是隨口不耐煩就搪塞過去。
如果我是那個小朋友,可能對於父親的回答還比較懵懂,被糊弄過去也就糊弄過去了。但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的小孩子也這么發自本能地問我這個問題的話,我又該怎麼回答呢?
一想到這種假設,我心裡就咯噔一下。
電影中的程勇,他到底算不算好人?我覺得他算,理由是看這三個細節:
細節一:在電影里,徐崢飾演的程勇在夜店為女主出頭,事後他堅持要送女主回家,目的是個男人都會心一笑、女人會唾棄:想睡女主!
可在女主那狹窄的家中,當女主去洗澡、程勇扒著衣服一臉興奮的時候,女主女兒突然出現,那陰沉而平靜的眼神,讓程勇慌了神,也冷靜下來。
當女主說「如果你怕吵到孩子,樓下有個賓館,我們可以去那」時,屏幕上的程勇啥也沒多說,只是拿起外套轉身躡手躡腳的出門,然後回頭說了一句:小點聲,別把孩子吵醒了,早點休息。
就是這句話,才讓一直麻木而呆滯的思慧關上門以後不易察覺的笑了一下,瞬間靈動起來:程勇是唯一維護她的尊嚴,考慮她孩子的感受,唯一把她當人看的人。
這一刻,在女主的心中、在觀眾心中,程勇就該是個好人,雖然有點色心。
細節二:電影的情節推進中,程勇害怕賣葯暴露被抓,半路撂了挑子,和賣葯小分隊斷了來往。
一年後,當程勇再見呂受益時,他已經因為沒便宜葯,病危。後來,程勇去參加呂受益的葬禮,離開時走廊上一路都是病友。他從中穿行,道路逼仄,人們似是側身讓了讓,又好像並不情願,偏著身子堵一道。
沒人說話,只是看著他,目光像刀子。
這一幕情節中,老呂死了,老呂媳婦不原諒程勇,黃毛不原諒程勇,病友們在老呂家門口烏泱泱站了一大群,全都陰森森的瞪著程勇,都是充滿了對程勇的憤怒。
到最後,連程勇自己都不原諒自己。那一刻,程勇就該是一個好人:他不原諒自己,因為自己不再賣葯,老呂沒葯可用,抗不下去死了。
細節三:在整部片子中,黃毛這個角色的出現,其實並不突兀,黃毛的前後變化,其實也在映襯著程勇這個角色的變化。
尤其是,當黃毛意外身亡後,屏幕中的程勇哭得撕心裂肺:「他才二十歲啊,他只是想活,他有什麼罪?!」
程勇一個人坐在黃毛屋裡哭,那種徹骨的悲痛和對現實的無奈,彰顯無遺。這一刻,程勇是好人。他對黃毛的憐憫、對命運與現實的吶喊,都在這一哭之中。
綜上所述,再結合電影院中那對父子的對話,我想,或許我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最後一個問題,又或許我也會像那個父親一樣搪塞過去。
因為,現實中,程勇這樣的好人不多見,但是像他這樣的普通人,放眼皆是。
「兒子,好人也會犯錯,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就好像你是個好孩子,可有時候你會也不聽話、會賴床、會偷吃零食一樣。」
此外,我認為之所以《我不是葯神》這部影片一直倍受好評和熱議,原因正是在於其真實、毫不避諱痛苦,下面這四個片段就特別體現了這一點。
片段一:劇情中,呂受益一家懷著對程勇的感激,請他來參加家宴。本來只是一頓簡單的家常便飯,卻在呂受益妻子端起倒滿白酒的杯子一飲而盡後,變得不簡單起來。一種壓力悄然就落在程勇身上。
@傅洛佑:試想一下,作為一位白血病人的妻子、剛出世不久孩子的母親,這個女人平時要為生活里的苟且焦頭爛額,本身背負的是怎樣的壓力?
假如這個女人換做是我們,而程勇帶來的印度葯有希望救到自己丈夫的命,也讓孩子未來能有一個完整的家,不善言辭的我們該怎麼表達內心的感激?
唯有像呂受益老婆這樣,感激溢於言表卻無從表達下,平時滴酒不沾的現在卻必須一口喝乾,哪怕是旁邊丈夫在阻攔自己!
可以說,這個呂妻的表現是那麼真實,是存在於無數平凡的我們身上的都有的一種樸素 情感 表達。
再來看第二個片段:
呂受益帶著程勇去家裡看孩子,他對程勇說:「我剛查出病的時候,他媽懷他才五個月,那時候天天想要死,結果他一出生,我第一眼看到他,就不想死,想聽他叫聲爸爸。」
@傅洛佑:這里,絕對不是電影給藝術話誇張了,而是源自真實生活中,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能存在的 情感 。為了看著孩子長大,聽他喊一聲爸爸,「就不想死,想聽他叫聲爸爸!」
由此可見,這部電影在細節的處理上做得非常精細,考慮到了人物細微的心理變化和 情感 表達。
正是這一段情節的存在,更加映襯出後面呂受益在沒有了廉價印度葯之後,不得不痛苦地等死,直到無法忍受痛苦與高昂的醫葯費,最終絕望地選擇了自殺。
他看孩子時的弄弄愛意,他為了家庭拼了命也想活下去,可是又是為了家庭而選擇死亡。這種決絕而冷冽的愛,真實得讓人無比痛心。
片段三:
隨著警察曹斌的深入調查,一個老奶奶站出來對他哀求說:「領導,我能不能求求你?我就是想求求你,別在追查印度葯了行嗎?」
「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葯,你們非說他是假葯!」
「那葯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葯才賣五百塊錢一瓶,葯販子根本沒賺錢。」
「誰家能不遇上一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啊?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這段情節,可謂全片最讓人感動的情節之一,與其說是老奶奶的哀求,不如說是源自廣大普通患者無助絕望之下的控訴!
那種悲哀、憤怒的話外音,讓人一想就不寒而慄:「我不想死,我想活著!可是卻有人把我們的救命葯說是假葯!逼著我們去用那個傾家盪產直至已經用不起的正版葯!到底誰才是要害命呢?」
不得不說,老奶奶的這一段表現,說是全片的點睛之筆也絲毫不為過。這種真實的來自底層的心聲,來自患者弱勢群體的心聲,層層揭開,其背後可能就是無數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傷痛。
但他們都不想死啊?有罪么?
有意思的是,片子的最後,在面對法院的審判中, 程勇說:「我違反了法律,所以我應該受到懲罰。但是,當我看到這些病人時,我為他們感到難過……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等死,甚至自殺。然而,我想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早一點到來。」 那一刻,程勇心聲吐露,又何嘗不是所有病患者的心聲吐露呢?讓人振奮的是,幾年後,當曹斌等在監獄門口接程勇出獄時,他告訴程勇,現在不要再賣「假葯」了,因為這種新型葯物加入醫保了。那一刻,程勇的心才覺得自己這一趟牢,真的沒白蹲。
我不是葯神可以說是非常經典了,每每都是淚點,都讓人記憶深刻,如果非要說一個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那就是最後陸勇被抓,坐在警車的時侯吧,所有病人來送他,那一幕久久不能讓人平靜,陸勇本來是一位賣神油的老闆,而且他剛開始賣印度格列寧也是因為想要賺錢。後來他被感動,不再以賺錢為目的給病人從印度帶葯,而是用真心,病人也被陸勇感動,沒有他,他們就吃不上便宜的葯,就要等待死神到來。他們用真心換真心,真的很讓人感動。
《我不是葯神》是我看過的最好最現實的影片。
以前對徐崢的印象還是一般般,這次路轉鐵粉。演活了程勇大哥。感動到從頭飆淚到結尾。
其中記憶深刻的場景太多了!
第一,黃毛為了引開警察時,開著快車,當他以為甩掉警察後歡喜雀躍,卻不料,下一秒沒注意死神已臨近,被卡車撞上那一刻,我的腦子竟然一片空白。
不相信這是真的!為何小小年紀要遭受如此磨難,已經因為得白血病看不起病而悲哀了,還要橫死街頭。人的命運怎麼這么渺小![流淚]
當程勇面對警察大喊著,等著血紅的眼睛,聲嘶力竭:「他還小,他才二十歲啊!」
那一刻,恐怕觀眾都跟程勇想的一樣吧?所以,因為能引起觀眾強烈的認同感和共鳴,眼睛還沒干,又止不住淚水了。
我分明聽到影院里許多擼鼻涕的聲音,原來善良的人這么多。
第二,老奶奶拉著警察的手哭訴:「你就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
老奶奶希冀的目光,顫抖枯乾的手,蒼老的白發,都把我深深地代入其中[流淚]
第三,看到程勇買到仿製葯分發給白血病人時,那場景又欣喜又感動又擔心。
欣喜的是有救命葯了,為他們開心 感動的是程勇太爺們,雖然剛開始還惡心他奸商和好色的所作所為。
但現在他就是救世的超人叔叔!
擔心的是,早晚他會賠干凈錢,他的行為還會被警察 發現,到時候會坐牢啊![我想靜靜]
第四,果然不出所料,他被警察帶走了。但是在病友們的幫助下,正義還是還程勇了自由,我又落淚了。
是太復雜的淚,感嘆勇士救人無畏,感嘆人生短暫不易,感懷世界多一些像他這樣有愛的人,感傷疑難雜症何時能攻克。
希望好人有好命,善人有善果。窮人都能看起病,拿得起葯 ,生命可以圓滿的有尊嚴的結束而不是痛苦地離開。
我認為這部電影可以被載入史冊的。你覺得呢?
信仰聖光的神父也慢慢忘記了上帝。
他從一個狂熱的宗教信徒,一步步被病痛折磨到參與販賣走私葯品,聖經中可沒有這么交給他。
記得開始和印度葯廠合作時,他在電話中用說了一句,上帝保佑你。那時他應該把這一切歸功於上帝。
但隨著呂的死,程勇入獄。
多年後,他再用英語說,上帝保佑你。那才是真正的放棄了信仰,因為他知道,程勇不會英文,他知道上帝不會保佑任何人。
信仰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但是崩塌卻只需要一瞬間。
只是覺得這部戲里,無論葯神,黃毛,神父,王傳君的角色,警察,局長,印度商人,甚至假葯販子,醫葯代表,都是爺們兒,是條漢子。
不好意思,沒看過[大哭]
從頭看到尾,劇情緊湊,一環扣一環,男主角外表吊兒郎當的,但他在干一件大事,開始為了錢,後來為了良心,其中王傳君飾演的病人讓我印象最深刻,真的就是病人本人!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這個世界上就一種病,那就是窮病」。不得不說這話雖然很現實,但是卻又很扎心。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家庭因為窮,看不起病,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親人離世。現在這個 社會 就是這樣,如果你沒有錢,連你最親近的人都看不起你,因為你沒有錢,甚至阿貓阿狗都敢過來欺負你兩下。過去醫院里是救死扶傷的地方,現在的醫院卻是一個無底洞,不管你有多少錢,都能吞噬的乾乾凈凈,連灰都看不到,連渣都不剩。
今天還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家長騎著三輪車送孩子去學校入學,帶著行李准備進學校,卻被保安攔住了,保安以沒有家長證不能分辨是不是家長為由,把孩子家長拒之門外,而那些開車送孩子的連看都不看就放行了,連一個保安都能歧視窮人,還有什麼人不會歧視你呢。現在的 社會 金錢至上,有錢你就是大爺,沒錢你就啥也不是了。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居深山有遠親。古人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現在的人把掙錢放在做人的前面,貪污受賄、藏污納垢、販賣毒品、走私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等等,一系列令人發指的行為,都是為了錢,為了錢可以泯滅任性,殺人放火,為了錢可以指鹿為馬,可以栽贓陷害。
這個 社會 如果一切以金錢為導向,那麼 社會 的價值體系終將會崩塌。這不是正常的現象,這是病態,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被抓坐在車上,哭了,那些病號看著他也哭了!讓人深思 社會 怎麼樣才算合理合法,合情合法!錢就是命
俺是來看評論的,因為我沒看過這部電視劇,光知道徐崢這個演員,好像演過春光燦爛豬八戒這部電視劇,很逗笑得,好像跑題了吧。[霧霾][霧霾][霧霾]
⑷ 《我不是葯神》零差評國產神作,和徐崢一起看「一部佳作的誕生」
2011年,徐崢幫網易娛樂拍攝了一則短片《一部佳作的誕生》,諷刺電影創作者不專業不用心,其中有句台詞「 你們知道中國電影為什麼拍不好嗎?就因為總是糾結在文藝片與商業片之間,而忽略了細節上的審美追求,如果我們的電影不能走進觀眾的心,我們怎麼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呢? 」
或許徐崢就是這樣要求自己。第二年,他用自導自演的《泰囧》,讓自己成為了第一位十億票房導演。
這次,徐崢說他要打造一部帶著文藝氣息的商業片,《葯神》不僅做到了,還做得很成功,目前票房已接近28億。
《我不是葯神》被譽為「零差評國產神作」,「國產電影里程碑」,接下來讓我們和徐崢一起來看「這部佳作的誕生過程」。
一、於大眾而言,它說出了大家數年來難言的苦衷,「這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這種病你治不過來的,也沒法治」。
《我不是葯神》是一部有質量的國產類型片,或許一些太過類型化的部分反而成了不足之處。但是,它成功地喚起了觀眾的共情能力——這是當下中國文化創作最稀缺的能力,贏共情者得天下,共情讓眼眶泄洪,模糊視線,挑刺反倒顯得冷血。
即便心裡明知電影臨近尾聲時就是想觸發淚點,為了表現得像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觀眾也不得不共沾巾。
就像給不好看的電影故意打低分一樣,這一次針對《我不是葯神》,廣大網友給予了「報復性好評」。
原因很簡單,這部直面現實的電影帶給觀眾從未有過的疼痛感,但看完影片又在充滿俠義傳奇的故事裡感受到善意與溫暖。
二、 於業內人士而言,它結束了現實題材見不得光的歷史,結束了 「 第六代 」 導演「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 局面。
就中國電影的發展而言,「代際傳承」是一個不可迴避的顯性話題。自張元的《媽媽》起始,「第六代」浮出水平已是十六載,肩擔著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重責,成為中國社會發展與文化的代言人。
相比「第五代」在國內無發行之憂,在國外亦廣獲好評,「第六代」無疑是命運多桀,長期處於主流的邊緣地帶,大多遭到被禁,故被西方人士稱為「地下電影」。直到2003年底才集體走上「地面」,《青紅》、《世界》諸片出現在中國影院的大屏幕上。
盡管「第六代」堅持著自己的創作理念與陣地,但其作品並沒有擺脫為大眾所漠視的遭際。
三、 於人性而言,它表達出了不同立場人的 內心的 復雜、糾結和困境,壞人的好,好人的壞,沒有絕對的標准,它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
作為「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又一力作,亦是寧浩徐崢五度聯手、十二年後再度進駐暑期檔的重磅作品,《我不是葯神》努力突破國產影片類型,在歡樂幽默的基調中,加入深刻的現實意義,生動再現因「葯」而展開的小人物成長的故事。
主題曲《只要平凡》在致敬小人物的同時,對深刻的生命主題也給出了理解。歌詞如「放過對錯才知答案」、「跳動心臟長出藤蔓,願為險而戰」等等,在是非對錯的曖昧界線中,以「握緊手中平凡」道出關於人生最質朴的回應。
領銜主演徐崢的角色程勇就像一個「引子」,串起了身邊與困境抗爭的草根群像的生活百態,有為了家人和孩子而戰的重疾病人和單親媽媽,亦有為了病友和信念而咬牙苦撐的問題少年和教堂牧師,還有在法與情之間掙扎的警官等。正如徐崢談及各角色時,感慨道:「 在我眼裡,這些為生活而頑強堅持的人,早已經是英雄。 」
四、於身為編劇的我而言,它給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一個作品在成為藝術品之前,它首先要是一個賣相好的商品,其他的事就留給時間這個法官來做評判吧!
如果把影片分成商業片和文藝片,那麼商業片趨向娛樂性,文藝片更趨向精神性。商業片的票房前景當然更好,但文藝片卻能推動商業片或社會其它方面進步。而《我不是葯神》很難得的在商業性和文藝性上取得平衡。
《我不是葯神》並不是文藝片,它是商業和現實的結合,將高票房和高口碑還有社會責任感做到了極致。
《我不是葯神》的成功之處在於,把現實題材用商業片的標准和邏輯拍出來,而且完成度和可視性做到較高的水準。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藝術不應該成為用來標榜自己的工具,真正的藝術應該是雅俗共賞。
五、於身為認真做電影的電影人而言, 認真做電影就應該認真有回報,導演文牧野是徐崢口中「天生做導演」的人,但《我不是葯神》卻是這個「天生做導演」的導演的第一部院線電影。
在此之前,文牧野還拍過《石頭》《金蘭桂芹》《BATTLE》《安魂曲》等短片作品。而寧浩則是看了他的《安魂曲》,決定把《葯神》交給他拍。
《安魂曲》跟《葯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講看不起病,《安魂曲》描寫了中國民間的「陰婚」現象,孟小軍為了籌錢救女,把死去的妻子賣給別人結成「陰婚」,其中盡是無奈。該片雖然獲獎無數,也是文牧野最出名的短片,但看完總覺得某些痕跡太重,感動不起來。
《我不是葯神》亦有同感,不可否認,《葯神》是部很成功的商業片,它的人物刻畫、劇情設計、視聽語言的表現手法都很工整流暢,以至於你說不出來它哪不好,其引發的社會意義更使它獲得了豆瓣9.0的高分,但是,從電影中總能感受出那一絲絲刻意,電影的設計感太強,文牧野身上雖然還保留著對社會現實、邊緣群體的關注,但卻已經喪失了拍《石頭》和《金蘭桂芹》時的真誠,由跟觀眾的對話變為掌控觀眾的情緒,由讓觀眾自發思考變成我要你接受我設計好的內容,是哭是笑是喜是悲,所有節點盡在導演掌握之中,觀眾的感動也僅僅感動在對弱勢群體的同情,而非源自心靈的一顫,這種手法其實並不高級。
拍好商業片不難,難的是保有體內最原始最本質的情感,堅守住自己的道,觀眾的觀影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它需要更多有人文關懷的創作者去不斷培養,用真心與觀眾交流 ,中國電影的未來何去何從,正是靠一代又一代青年導演不斷引領,這條路上,他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