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好看的關於德械師的電影
擴展閱讀
劉德華電影好萊塢 2025-02-24 18:05:05
泰國那個人蛇是哪個電影 2025-02-24 17:55:35

好看的關於德械師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2-07 04:42:16

A. 《八佰》電影好看嗎

對於一個只會看電影的人來說我覺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嘩啦。我們更應該從這部劇里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不是單純的評價劇情怎麼樣,開頭日本軍隊用噴火槍(不知道專業名字)在向類似兩個集裝箱的金屬箱噴火,我感覺裡面押的應該是士兵,開頭已然很慘烈。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不可磨滅的。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是在大前方,而中產黨那時還不夠強大,是敵後根據地,所以抗日戰爭前期幾乎都是國民黨在發揮功勞。而且影片中每個士兵,不都是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么!(共產黨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軍力大增,因為積極發動群眾,走農民路線),所以我看有的說拍國民黨是反革命題材真的是無知,當今的國民黨是反革命,而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聯合抗日,國民黨雖有消極方面,但絕不可磨滅他的功勞,為的不是國民黨,而是中國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為國赴死的將士們)
我國需要這種題材電影,曾經有《集結號》,從那之後近代戰爭題材電影時至今日才出現《八佰》,我們國家在和平的歲月里需要這種回顧歷史的題材,銘記歷史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強大。對於裡面人物的刻畫,我覺得裡面每個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像為國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樣很重要,單獨刻畫他們才能讓大家更能振聾發聵,而不是單純單獨英雄人物的刻畫,小人物的英勇有時更能突出其偉大的愛國精神。脫離電影來看,我們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嗎?國家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像片里的愛過民眾那樣表現嗎?如片中一個一個普通壯漢l為了送電話線而付命,誰都知道那是回不了頭的橋。
前階段才查了資料,國民黨雖有德械師,但打到後來那還有什麼德械師,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後來的其他兵不沖上來,國民黨的裝備被神劇吹爆了,當時國民黨的軍械裝備其實比日本差的太遠太遠了,從網上看來一句「這哪還是打仗,簡直就是屠殺」。國民黨的飛機飛一個少一個,而日本的飛機卻源源不斷的製造。這部電影很好的展現了國民黨真實的機械裝備,就是這樣,一發子彈一上膛,這功夫日軍的子彈都可以掃射多少,中國人是以命相博啊!軍事力量懸殊,使我們很難有贏的機會。
我認為這部電影不應該以該不該看,拍的怎麼樣來定奪,總之這是我在集結號之後看的最讓我振聾發聵的歷史題材電影了,這是一部紀念壯士的電影,我們應該從中感到的是裡面所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小時候總覺得是共產黨打天下,長大了知道了歷史,因而對那些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現在看來真的是太不尊重歷史。而這部電影不管是國民黨士兵,還是民族資產階級,還是知識分子,還是小資產階級,還是外國人………最後都為這場戰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犧牲或者捐贈。總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經是為民族解放而戰斗,如今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B.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值得注意的細節太多了,這部電影肯定口碑爆炸,獲獎連連(特別是在台灣區域),我們來看看為啥,希望其他導演引以為戒,多多學習。

1.拍攝之前,導演曾經和「飛將軍」孫元良兒子,同時是台灣影視業大佬,導演,行!
2.孫元良將軍曾經挪用二十八萬大洋的「四行倉庫守軍軍費」,因為覺得「反正守不了太久」,同時曾性侵前來慰問的中國女學生,被人勸阻時放言「英雄與紅顏也算一段佳話」。第一個事情反映了孫長官的「戰略性目光」,後一個事情反映了孫將軍的俠骨柔腸。孫將軍,行!孫將軍的後代,他孫子,也就是台灣影視界大佬,金馬獎評委,行!
3.四行倉庫陷落僅幾個月,新四軍就攻入上海甚至在沿岸港口設關卡抽稅(注,針對日方商船),這無法說明泥腿子的戰鬥力,反而證明了離了中央軍的情況下,地方武裝無法無天貪污腐敗,之後與日軍和談的時候,泥腿子更是喪心病狂的進攻日軍補給,屢屢得手令中央軍臉上無光,次子不可留!之後皖南事變中央軍忍痛割愛清繳了這批地方武裝。說明中央軍軍紀,行!中央軍戰略轉進之後的後代,台灣人,行!
4.以上這些都沒在電影里出現。導演的剪輯技術和戰略目光,行!導演給台灣同胞和影視業大佬的贊歌,這個導演,行!
5.租界軍官提到「日軍使用的是芥子毒氣」,但是日軍只用了棉布口罩防止毒氣被吸入。但是眾所周知芥子毒氣是「接觸到皮膚導致潰爛」的接觸性毒氣。說明日軍的智商,不行。反過來掩住口鼻導致沒怎麼傷亡的中央軍的體質,行!
6.日軍的拆遷隊進攻固定掩體方式是「步兵排出龜甲盾陣防彈然後靠近了鑿坑埋炸葯包」(坦克聽了會沉默,坦殲看了會流淚,榴彈炮和擲彈筒部隊看到了甚至會想死),日軍,不行!
7.記得我說的龜甲陣拆遷隊么?在「倉庫」(劃重點)裡面的中方守軍愣是沒看到物資和沙袋,就自己綁著手榴彈跳下去自爆,但是之前中方部隊的團結感情的方法就是在倉庫外建築一堆用不到的公事,甚至一個沙袋都沒留下!(不然這個時候就可以沙袋綁手雷往下丟了)。中央軍軍紀,行!中央軍變通能力,行!

C. 為什麼《八佰》中的國軍德械師,不過是中看不中用呢

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又讓“德械師”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些士兵與國內同時期其他部隊相比,有著更精良的裝備和更正規的訓練。不過《八佰》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烈士們最終大多以身殉國,那麼在真實歷史上,國軍的德械師曾經發揮了哪些作用呢?

D. 絕地狙殺:網大電影中不一樣的「抗日神劇」

7月1日,由羅立群、彭高唱主演的抗日題材網路電影《絕地狙殺》上映。播出之後,該劇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該電影與《致命狙殺》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同樣由睿博星辰製作發行,同樣由羅立群主演劇中的男主角左英傑。

左英傑這個「傳奇狙擊手」的角色,改編自小說《叛諜》。他天生目力過人,彈無虛發,是德械師中的精英。而在本片中,又加入了一個從蘇聯受訓的女狙擊手凌鳳。兩人組成雙狙搭檔,緊密配合,戰鬥力爆表。

劇情的一開始,就上演了一場狙擊大戰。護送秦維洲的車隊,遭到日軍的埋伏。車上的國軍被日軍狙擊手挨個點名擊殺,僅剩秦維洲一人存活。

就在日軍放鬆警惕、收取勝利果實的時侯,左英傑和凌鳳聞槍聲趕來,與日軍展開槍戰。凌鳳槍法神准,每發必中,但同時也暴露了自已的位置。就在敵方狙擊手鎖定她位置,准備射擊的危險之際,隱藏在暗處的左英傑了出手將其擊斃。隨後在兩人的精妙配合下,打中躲在車後的最後一名日軍,成功解救秦維洲。

隨後,劇情故事走向也相當明朗。既左英傑領命護送軍統密碼破譯專家秦維洲到安全地帶。左英傑帶領的護送小隊,將秦維洲帶到指定地方之後,卻發現這里己經遭到日軍清鄉,之後他們不得不繼續將秦維洲送往雁翎渡。

到雁翎渡之後,左英傑一隊人端掉了敵人的炮樓。秦維洲破獲敵人電台電文,知悉了敵人進攻我根據地的消息。但同時,秦維洲也被炸傷,生命危在旦夕。鑒於秦維洲的重要性,左英傑決定讓日本醫生馬上對他進行手術,而左英傑等人則不得不固守炮樓,拖延時間。

前有追兵,後無增援,左英傑等人陷入了九死一生的絕處,但是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又毅然決然地決定固守陣地,哪怕犧牲自己生命,與日寇同歸於盡,也要為手術爭取時間,壯舉可歌可泣。

很難能可貴的是,《絕地狙殺》除了以往的抗日題材之外,還加入了一些反戰思想。劇中角色信仰不同,敵我立場不同,彼此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國仇家恨。

劇中年齡很小的警衛員小滿,還沒來得及打完仗跟著凌鳳去上海見見世面,就不幸犧牲了。而同樣另一個小日本兵健次朗,因為哥哥死了,所以被迫上戰場。

當他面對左英傑時,緊張的連槍栓都拉不開,別的日本兵發現炸葯時迅速跑開,而他卻傻獃獃的站在原地。

健次朗屁股後面的布偶和小滿插在凌鳳槍上的野菊花,反戰的象徵意義十分明顯。

戰爭是殘酷的,不論年齡大小。我們無法替無數先烈選擇原諒,但是更應該牢記和平的來之不易。

另外,劇中配角的情節橋段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日本醫生被放前深鞠躬,柱子為了救日本醫生中槍犧牲,凌鳳為了抗日大局放下擱置對秦維洲的仇恨等片段。導演拿捏得恰到好處,沒有刻意地煽情,來刻畫人物。

縱觀全劇,導演鏡頭運用頗顯功底。遠景、近景、全景、特寫鏡頭切換流暢自然,將狙擊手對決時的緊張感和槍槍爆頭時的爽快感,烘托得恰到好處。整個戰爭場面,也是亂中有序,即凸現了狙擊手在戰爭中的作用,又體現了戰士們的英勇。

據了解《絕地狙殺》為了能真實還原戰爭場面,製作班底花費數月實地勘景,更是實景搭設了炮樓、碉堡等戰場景地,嚴謹還原「九二」式步兵炮,「九七」式坦克等裝備。

至於在服、化、道等方面,劇組力邀參加過《八佰》電影製作的特效化裝團隊,進行系統設計,在細節上呈現了更逼真的效果。

雖然不少人對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否有狙擊手和帶瞄準鏡的毛瑟98k存有爭議,但是實打實講,《絕地狙殺》這部抗日「神劇」拍得相當不錯。

E. 電影《八佰》第二日發生了什麼

死守四行倉庫,正是出於士兵素質太差的無奈之舉。蔣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師全師死守閘北,為全線撤退的40萬大軍斷後,並向租界內的全球媒體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犧牲意志。師長孫元良據理力爭指出,第88師火線補充五次,全師都是新兵,「雖然一樣忠勇愛國,但訓練時間較短,缺乏各自為戰的技能」。若按照委員長的命令,新兵可能會陷入混亂,在全球媒體鏡頭前「被敵軍任意屠殺」,貽笑國際。

縮小死守規模,反而能達到宣傳效果。孫元良選定外觀堅固的四行倉庫,配置一營兵力死守。這個「非典型陣地」,老兵看來不堪一擊,新兵卻會得到安全感,才能從容為國赴死,達到國際宣傳的目的。於是,全師死守閘北計劃縮小為一營死守四行倉庫。唯一目的就是整營官兵慷慨戰死,在全球媒體前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意志。對軍人而言,這是很憋屈的一個戰斗,卻創造了對日抗戰永恆不朽的宣傳奇作。

炮兵不開炮,攻堅一籌莫展,在全球媒體前開打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持續4天。蘇州河南岸的觀眾親眼見證第10大隊傷亡狼藉,而楊惠敏送旗、陳樹生捨身炸日兵以及謝晉元一槍擊斃200米開外日兵等精彩畫面,更燃起全球媒體同情中國的輿論熱潮。孤軍誤打誤撞,打贏了宣傳戰,也就不必非得戰死在四行倉庫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時,第10大隊才以步兵炮與迫擊炮猛烈射擊四行倉庫,「最激烈時,每秒鍾發炮一響。轟轟之聲,震破長夜的沉寂」。就在這個深夜,第1營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壯士成為抗日戰爭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軍楊惠敏以參加世界青年和平大會為名,出洋宣傳,引發旋風,受到羅斯福與希特勒的召見。四行孤軍的英雄們則成為媒體焦點,無數的訪問與演講,產生巨大號召力。

最快捷的宣傳法還是拍電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壯士》,成為抗戰年代最經典宣傳片。1975年,國民黨黨營「中央電影公司」拍攝《八百壯士》,由林青霞主演,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戰爭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壯士電影了。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