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經典電影里的入黨片段
擴展閱讀

經典電影里的入黨片段

發布時間: 2025-01-23 03:57:11

『壹』 求一部關於紅色經典電影或是愛黨愛國教育片

《開國大典》 中華兒女》《鐵道游擊隊》《烈火中永生》《紅色娘子軍》(導演謝晉)《英雄兒女》(創作於文革前)《閃閃的紅星》(文革中)《開國大典》《解放戰爭三部曲——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周恩來》《焦裕祿》(文革後),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東方紅》《保衛黃河》(1949年以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文革前)《黨啊,親愛的媽媽》《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國》《走進新時代》(文革後)。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612362.html?wtp=tt

『貳』 李玉梅 黨費改編而成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黨的女兒》

《黨的女兒》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林農執導,田華、陳戈、李林、李萌、杜鳳霞主演,1958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著名作家王願堅創作的小說《黨費》改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北上抗日後,白匪軍卷土重來,江西老根據地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共產黨員玉梅在被敵人槍決時,死裡逃生。在尋找黨組織的路上,她遇到了兩個女黨員——秀英和惠珍,三人成立了黨小組,領導群眾堅持地下武裝斗爭,但最後,玉梅為了掩護游擊隊員而英勇就義。

(2)經典電影里的入黨片段擴展閱讀

李玉梅——演員田華

堅定、沉著、機智、英勇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對黨無限忠誠,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無論處境多麼艱難,都百折不撓,堅貞不屈,始終想著黨,堅持戰斗。

馬家輝——演員李林

原區委書記,卑污懦怯而又狠毒,對白匪軍官逢迎乞憐,背叛了黨組織,向敵人交出了全區黨員名單,導致桃花鄉的黨員盡遭殘殺,可以說是血債累累、罪行滔天。

秀英爺爺——演員高平

善良的老赤衛隊長,尊重黨、愛護黨。面對白匪殘殺黨員又不許家人收屍的殘暴行徑,他感到無比悲憤,向玉梅要求黨出面領導群眾斗爭。

『叄』 入黨穿的新鞋被踩是什麼電影

入黨穿的新鞋被踩是電影《黨的女兒》。
一個流傳很廣的關於「新鞋踩泥」的故事。不管我們當初入黨時的初心是什麼,從現在開始,都要以為人民服務。

『肆』 牛犇年輕為什麼不入黨

牛犇曾自我剖析:「我個子矮小,演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我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是純的,而且多少年一直如此。」

1950年代,演員黃宗英、白楊和秦怡,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老演員們把入黨當一件神聖的事,當成心靈的考驗來面對。牛犇自認為比不上這些老演員,沒有申請入黨。

當劉瓊、孫道臨、喬奇、謝晉等老藝術家在21世紀初接連去世時,牛犇才知道這些老友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

2016年,上影集團拍攝影片《鄒碧華》。牛犇演一位來法院上訪的老人。

2018年5月31日,在虹橋路廣播大廈18樓的上影演員劇團會議室,中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演員劇團支部黨員大會召開,83歲的牛犇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距離他想要入黨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

『伍』 最喜歡的還是《小兵張嘎》(品味紅色經典(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戰時期,一批少年英雄同父輩並肩作戰。不少小英雄的事跡被改編成電影、歌曲和文學作品,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傳承紅色基因、接續奮斗。電影《小兵張嘎》中活潑淘氣、機智果敢的少年嘎子,無疑是幾代人心中的經典銀幕形象。本期,我們邀請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原廠長江平和「00後」年輕演員王源,談談他們心中的小英雄嘎子。

――編 者

我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後來又從事電影工作,擔任過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廠長。回眸半生,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兒童電影,還是年少時看過的電影《小兵張嘎》。

小時候,我一有空就鑽進電影院,把早飯錢省下來買票,幾次餓著肚子看《小兵張嘎》。到了夏天,人民公園露天放映,連著10天不換片。我和小夥伴們翻牆爬樹,趴在草地上看《小兵張嘎》。看的次數多了,台詞都能倒背如流。於是,記住了崔嵬和歐陽紅櫻兩位導演,記住了影片中的「羅金保」張瑩、「區隊長」於紹康、「老鍾叔」張平、「嘎子奶奶」李健、「房東大娘」黃素影、「老龜田」葛存壯、「偽軍隊長」管宗祥……

沒想到,若干年後,我調到了由北京電影製片廠等單位合並組成的中影集團,有幸和葛存壯、管宗祥、黃素影、李健等前輩成了「忘年交」同事。從他們口中,我知道了《小兵張嘎》電影拍攝時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看上去就這么幾場戲,下不下生活絕對不一樣」

1962年,北影廠廠長汪洋聽廠里著名導演、第一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崔嵬匯報,河北有個叫徐光耀的抗戰小兵,將他在冀中平原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小八路故事寫了小說並編成電影劇本,取名《小兵張嘎》。這個題材引起了大家的興趣。當時,北影廠的經濟狀況並不好,可汪洋廠長依然拍板:「勒緊褲腰帶,也要給孩子們拍部好戲!」

汪洋、崔嵬當過八路軍,打過日寇。崔導演說,不能輕易拔高人物,要通過一個戰斗里成長的孩子來表現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他還說,嘎子要「嘎」,不要漂亮臉蛋,不能弱不禁風。

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聽說嘎子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小演員,便向崔嵬推薦了一個草原娃。這孩子和戲中的嘎子同年,他的媽媽烏蘭是於藍在延安時的戰友。這個孩子沒有表演經驗,一進劇組,崔導就叫他光著膀子、赤著腳去村裡體驗生活,沒過幾天便曬得黑黝黝。崔嵬一看,樂了,嘎子這個角色立住了。

次日,崔導便決定,停拍兩天,讓孩子們去找老游擊隊隊員和被日本侵略者迫害過的老鄉,去聽真實的故事。當孩子們眼睛哭得又紅又腫回來時,導演知道,這個安排起作用了。聽了老鄉們控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小演員對角色的感覺越來越深刻。有場和偽軍搏鬥的戲,扮演嘎子的小演員帶著滿腔仇恨撲了上去,把扮演偽軍的演員封順老師咬脫了皮。

扮演房東大娘的黃素影,是1938年入黨的老演員。多年後,她仍十分感慨:「看上去就這么幾場戲,下不下生活絕對不一樣!心裡沒有對敵人的恨、對老鄉的愛,是演不好的。」

「拍這個戲,就是向人民群眾請教和學習的過程」

如果說,少年時看《小兵張嘎》是被它的傳奇故事所吸引,而當我自己成為導演後,每次重溫《小兵張嘎》,都會被影片的思想內涵、藝術魅力而折服。

《小兵張嘎》的作者徐光耀曾說,這部戲是白洋淀里無數「小嘎子」浴血奮戰的縮影,也是當年八路軍和人民血肉相連的寫照。嘎子從毛頭小子成長為八路軍戰士,離不開鍾連長、羅金保這些共產黨員的影響,離不開胖墩父子、楊大娘一家等鄉親的幫扶支持。

嘎子,無疑是中國兒童電影中非常鮮活、富有特色、很有個性的人物之一。當看到他藏手槍、堵煙囪、咬胖墩這些莽撞而幼稚的行為時,我們會為他的憨厚、倔強、頑皮而忍俊不禁,更會對這個有血有肉、稜角分明的角色贊嘆不已。影片里,觀眾看不見「神劇」的影子,聞不到「戲說」的味道,人物接地氣,情節有看點。

在片中扮演偽軍隊長的中影老藝術家管宗祥老師介紹,拍戲時,他們自帶鋪蓋,住在破廟里,反復向當地老鄉討教。扮演女衛生員的袁其勵老師曾告訴我,他們「游擊隊員」無一例外地被導演趕到鄉下,拍不拍戲都必須穿上劇中服裝,每個人都必須學會游泳、劃船、打槍乃至采蓮、抓魚,一律不許化妝,每天要到太陽下把皮膚曬黑。汪洋廠長還曾說:「拍這個戲,就是向人民群眾請教和學習的過程。希望大家記住那句歌詞: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今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再看電影《小兵張嘎》,我一如既往地激情澎湃、熱血沸騰!這部影片,謳歌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偉大抗戰精神,詮釋著「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含義,實屬一部令人難忘的紅色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