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黑白農村經典老電影大全全部
擴展閱讀
日本過億電影虎撲 2025-01-19 23:56:25
川島芳子電影劉德華石更 2025-01-19 23:50:37

黑白農村經典老電影大全全部

發布時間: 2025-01-19 21:01:56

⑴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⑵ 有哪些高人知道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基本資料
電影名:《一江春水向東流》
年 份:1947年
片 長:210分鍾
類 型:劇情
地 區:中國
語 言:漢語普通話
色 彩:黑白
混 音:單聲道
制 作:中國昆侖影業公司
導 演:蔡楚生 鄭君里
編 劇:蔡楚生 鄭君里 攝 影:朱今明 鄭崇蘭 沈西林
主要演員
白 楊飾素 芬
陶 金飾張忠良
上官雲珠飾何文艷
舒綉文飾王麗珍
吳 茵飾婆 婆
周伯勛飾龐浩公
高 正飾張忠民
劇情介紹
現代陳世美和秦香蓮的故事。導演以一家人的生活變遷,表現了十年的社會圖景。
上海某紗廠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師張忠良相識並相愛。張忠良為宣傳抗日,給義勇軍募捐,引起紗廠溫經理的不滿。沒多久,素芬和忠良結婚了,一年後有了一個兒子。
《一江春水向東流》
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忠良因參加救護隊離開了上海,與親人告別。素芬帶著孩子、婆婆回到鄉下。但農村已被日寇侵佔。
忠良的弟弟忠民和教師婉華參加了抗日游擊隊。父親因向日寇要求減少徵收糧食,被弔死。素芬又和兒子、婆婆回到上海,到了難民事務所。
忠良在參加抗戰過程中歷盡磨難,好容易逃出到了重慶,但無依無靠,為生活所迫,他去找在抗戰前認識的溫經理的小姨王麗珍。已成交際花的王麗珍在乾爸龐浩公的公司里給忠良找了份工作。漸漸地,忠良經不起墮落生活的誘惑,終於和王麗珍結了婚。
這時,素芬和婆婆則過著艱難的生活。忠良當上了龐浩公的私人秘書,終日來往穿梭於上層社會的人群中,將素芬等早已拋置腦後。而抗戰勝利後,素芬還盼望著得到丈夫的消息。忠良回到上海後又和王麗珍的表姐何文艷發生了關系。素芬為養家糊口,到何文艷家做了女傭。
一次在何文艷舉行的晚宴上,素芬認出了丈夫忠良,當她說出真相時語驚四座。後素芬收到忠民的來信,忠民已與婉華結婚,並祝兄嫂全家幸福。這時,素芬才將實情告訴婆婆。張母找到兒子,當面痛斥忠良,但懦弱的忠良仍不悔改,素芬萬般無奈,投河自盡了。
幕後故事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於1947年,雲集了當年紅極一時的明星,如白楊、陶金、舒綉文、上官雲珠等。影片在1947年10月在上海公映後反應極為熱烈,出現「成千萬人引頸翹望,成千萬人踩進戲院大門」的壯觀景象。影片連映3個多月,創下解放前國產片的最高上座紀錄。觀眾的人數達70多萬人,佔全市人口的14.39%,即上海市無論老幼貧富,平均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看過此片。這樣的成績就是當年的好萊塢大片《出水芙蓉》也無法與之比肩的。劇作家田漢曾評論道:「在中國電影界今天這樣貧弱簡陋的物質條件下,而有這樣的成就,算是電影工作者最高的成就了。」好萊塢華裔攝影師黃宗沾更贊道:「這是我所看到的國產片中最好的一部。」 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分為《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將抗日戰爭前後十多年的歷史濃縮在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里,通過這個家庭破碎的生活和情感的悲歡離合細膩地刻畫出當時的社會景況。該片融合了經典大片所具備的一切成功元素:宏大的歷史背景,曲折的人物命運,深刻的人性洞悉,嚴密的敘事結構,強大的演員陣容……,影片中四大主角張忠良、素芬、王麗珍、何文艷齊聚舞會的一出戲更是被當作教學的典範,在各影視學院的課堂上一講再講。 《一江春水向東流》曾遭到國民黨刁難,禁止上映。可當鄭君里給國民黨電影檢查官送去一束鮮花之後,這部影片終於獲准上映了。原來,鄭君里在花束中放了幾塊金錶。
影片評價
影片把抗戰前後將近十年間的復雜社會生活,濃縮到一個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難關頭,整個社會處於紛繁動亂之中,強烈地表達了人民的正義吶喊。
影片將中國古典小說、詩歌、戲曲、繪畫等藝術的表現技巧,融匯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中,創造了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
對抗戰前後中國社會現實的反思,是戰後中國電影的重要內容。如果說《八千里路雲和月》偏重於對戰爭的反思,那麼蔡楚生、鄭君里導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則通過一個家庭的悲歡,以更為廣闊的人生畫面,將中國人民在抗戰中的苦鬥和受難,在抗戰後繼續忍受的欺壓與凌辱訴之於銀幕。讓人們去清醒地認識,這究竟是為什麼?
影片中三條情節線交織發展,對比描寫,構成了抗戰前後中國現實生活的真實畫卷。這部影片最後讓素芬自盡前給兒子留下了「不要學爸爸要學叔叔」的遺言。這一簡短的話語,大大地深化了主題,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思考的結果。
導演簡介
蔡楚生(1906—1965)走過的是一條現實主義、電影民族化的藝術創造道路。他編導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控訴舊中國的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敗,傾吐人民大眾的心聲,呼喚黎明解放的到來。他導演的影片藝術特色鮮明,故事曲折動人,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刻劃細膩入微,內涵豐富,從多側面表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漁光曲》和《一江春水向東流》(與鄭君里合導)。這兩部影片都分別創造了三、四十年代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特別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非常典型的體現了他善於動用電影藝術的綜合手段,從觀眾的審美要求和欣賞心理出發,採取對比手法,謳歌真、善、美,鞭韃假、惡、丑的獨特藝術風格。這部史詩式的影片有著遼闊的社會背景,事件紛繁,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時間跨度大。但影片脈絡清楚,層次分明,首尾呼應默契,時空轉換不露痕跡。這是蔡楚生嫻熟地運用我國傳統藝術表現技巧所獲得的良好藝術效果。特別是他吸收章回小說及戲曲展開情節的手法,並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對比相結合的形式,在同一時間下轉換空間,使之情節步步展開,直至高潮結局。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深為中國廣大觀眾所喜愛,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鄭君里(1911—1969)是一位演員出身的導演。三十年代他曾在《大路》、《迷途的羔羊》等20多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後從事導演工作。四十年代其代表作除了與蔡楚生合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最為出色的便是《烏鴉與麻雀》。這部影片中,鄭君里以其雅俗共賞的藝術審美和悲喜結合的藝術特徵,表現出其嫻熟的導演技巧。該片的故事發生在一幢弄堂房子里,內景特別多,空間異常狹窄,導演在場面調度、鏡頭運用上尤其顯得靈活而有表現力。鄭君里在五十年代又導演了《枯木逢春》與《林則徐》、《聶耳》。他的《枯木逢春》有著中華民族水墨畫般的意蘊,而《林則徐》、《聶耳》這兩部人物傳記片,既真實地表現了過去年代中的歷史人物,又不完全囿於歷史的局限,達到了當時傳記片人物創作藝術質量的高峰。

⑶ 有哪些好看的老電影推薦

教父。

《教父》是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一部黑幫題材的電影,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影片於1972年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以維托·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這部電影獲得了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三項獎項;此外還獲得了第3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等獎項。2007年美國電影協會評選了「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電影,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是作品視覺藝術來,通過使用移動圖像的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美女,或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膜的運動圖像被用創建拍攝具有實際場景運動畫面相機,通過拍攝使用傳統的圖紙或微縮模型動畫技術,藉助於CGI和計算機動畫,或通過一些或所有這些技術的組合,和其他視覺效果。

⑷ 內地老電影黑白的,小時候看的那種。

《錦上添花》
這部電影我記得在小時候跑了十幾里路才看到,連續跑了好幾個晚上看了好幾次,那時電影很新奇,主要是那時落後,娛樂項目太少,如:演新劇、唱大戲,還有就是看「耍燈」也很好玩(耍燈這種節目,現在的搞笑小品就是由此演變而來,幽默風趣詼諧,所不同的是,現在的搞笑小品語言文雅一些,內容健康一些,而那時的「耍燈」節目赤裸裸的渾話能貫穿整台戲,使觀眾笑到死去活來,在農村很受歡迎)。農村僅有這些節目而已,電影當然就成了稀罕物。

⑸ 國產黑白老電影!大家幫我想想!謝了!

給你推薦些優秀生活片:
五六十年代: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柳堡的故事、達吉和她的父親、李雙雙、五朵金花、阿詩瑪、草原上的人們
七八十年代:瞧這一家子、甜蜜的事業、小字輩、城南舊事、人生、人到中年、大橋下面、鄰居、逆光、赤橙黃綠青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