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八百壯士電影片段過橋
擴展閱讀
選港姐的香港電影名字 2025-01-05 08:06:17
分界新電影 2025-01-05 07:51:43
電影字幕修圖軟體哪個好 2025-01-05 07:49:19

八百壯士電影片段過橋

發布時間: 2025-01-02 10:59:11

㈠ 八佰最後結局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1)八百壯士電影片段過橋擴展閱讀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該電影的真實原型故事以及結局都成為了一大焦點,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出自於淞滬會戰。

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真實原型就是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爭非常的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的是30萬日軍。

當時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隊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護的,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就是88師262旅524團一營。

㈡ 八佰是真實事件嗎

電影最讓人難過的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八佰》的真實歷史有多悲壯?各位,這個話題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歷史類的話題,屬於社會熱點話題,比較接地氣,也比較能引起大夥兒的共鳴。其次,這個問題具有科普的性質。我們知道,作為文字工作者,其職責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闡述事實,澄清謬誤,引領社會輿論,起到為大眾發聲,為正義吶喊的作用;第二,文字工作者應該宣揚正確的價值導向,弘揚正能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文字工作者應該認識到,自己具有傳道、解惑的職責,為百姓做好科普工作,是我們的應盡職責。今天的話題,正是具有科普價值的,所以是個好問題。小編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最後的沖橋戰是不存在的,真實的歷史是在午夜,趁日軍防備鬆懈之時,用三挺機槍作掩護,打滅了敵軍的探照燈,全營400餘人有秩序地通過新垃圾橋撤入了租界,幾乎無傷亡。只看電影的話,會覺得異常慘烈,中國軍人最終活著過橋的應該沒幾個了。最讓人無語的是,電影中中國軍隊沖橋時,租界的英國士兵不知是何原因開槍射擊日軍的情節。導演和編劇想要表達什麼?是出於對中國軍人的尊敬,還是同情或者只是單純地渲染氣氛?真實的歷史是,謝晉元部進入租界後,立即被英軍收繳武器,送膠州路關押。綜上所述,《八佰》的真實歷史的確很悲壯,但與電視劇演的不一樣。



㈢ 電影八佰最後為什麼過橋時日本人開槍

在看《八佰》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比如當時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沖橋?日本人為何要在那個時候開槍?

(一)撤離四行倉庫

和之前在四行倉庫的戰斗相比,在最後離開倉庫過橋的過程中,四行倉庫守軍遭到日軍機槍掃射,出現了部分人員傷亡,其中就包括實際的戰場指揮官楊瑞符營長,確實是比較憋屈的,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繼續在四行倉庫堅持戰斗,像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一樣,戰斗到最後一個人,打死一個夠本兒,打死兩個賺一個。

所以說,和在四行倉庫的堅決戰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實並不是日本人給予他們的,而是在撤離四行倉庫之後,進入租界才開始的,而且是當時中國的所謂的友邦給予他們的。這也是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國人不怕死,尤其是為了抵抗侵略,都願意捐軀報國,但列強卻不允許中國抵抗,要制止中國人抵抗。這才是更大的屈辱。

㈣ 電影《八佰》最後守軍為什麼沖橋

1、這是上級的命令,謝晉元將軍作為一名軍官,選擇服從並無不妥。

謝晉元服從命令撤退,只是盡到了軍人的本分——更何況作為大時代中的一個小人物,謝晉元將軍的思維也有局限性,不可能提前預判到國民黨政府的命令是否正確,所以,要客觀評價他的行為。

2、選擇沖橋撤退也需要勇氣,因為這場撤退對我們是不公正的,需要冒著赴死的風險。

沖橋撤退是需要冒著死亡風險的。試想在戰斗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八百壯士選擇背著敵人從水路分批偷偷撤退到租界才是明智之舉,但英租界卻出於政治考慮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強迫八百壯士必須裝備整齊從橋上撤退;

這一來,實際上就給了日軍襲擊的大好機會——一群士兵明著往前跑,敵人只要開槍掃射就能打倒一大片,這不是送死是什麼?能活下來純拼概率。所以,別以為撤退是好事兒,選擇撤退的士兵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4)八百壯士電影片段過橋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

1、老葫蘆

演員黃志忠

小湖北和端午的叔叔,湖北保安團成員。因為看到租界的光明燦爛而嚮往,卻因穿軍服被租界拒絕進入。最終被日軍俘虜,繼而在侄兒視野中被日本人吊起殺害,激發端午抗日熱情。

2、端午

演員歐豪

老葫蘆的侄子,剛到上海,突遇敵軍後四下逃散。在經歷了四天四夜的戰斗,從一個畏戰想家的新兵成長為不懼死亡的戰士,他眼睜睜看著老葫蘆被殺,那些捨生赴死的戰友讓他徹底明白,如果現在退縮,必定無家可歸。

㈤ 八佰電影里小湖北死了嗎

八佰電影里小湖邊死了嗎?

小湖北肯定死了,雖然電影結局不明顯。

不過了解了真正的歷史後,覺得其實他的結局挺好的,死了就解脫了,活下來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慘烈。

很明顯,劇裡面的人物有他們的結局。

劇外面,不可能一一對應,隊伍歷史上總共差不多400人,退入租界大概370人,所以陣亡加受傷不到30個人。但結局是,最後日軍進入租界,把他們強征為勞工,所以可以說結局並不會太好。

看歷史劇關鍵是感受人物的性情和在大時代下的不同選擇。小湖北算得上是一個轉變和成長比較明顯的人物,和團長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細節的處理還是不夠好。影片的戛然而止暴露了導演對重大歷史場面的把控不夠,思考也不夠。

不過有幾個畫面能帶給人一種感動,算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尊敬吧。

擴展內容: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截至2020年9月21日,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電影《八佰》累計票房達到28.97億元,總人次7569.5萬人,登頂2020年度全球票房冠軍。

㈥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一、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為《八百啟示錄》,也曾叫過《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導演科波拉執導的反戰經典《現代啟示錄》。後來改為《八佰》,這個「佰」字其實意味深長,有三個意思:一是指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二是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寫。所以用在這里,講的是人的故事,是贊許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長的勇士。
二、電審故字
2019年800號《八佰》的龍標其實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號,不知道究竟是巧合還是廣電總局給這部電影定製了一個龍標。
三、片頭字幕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電影的片頭字幕,有一句話:「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的散文詩《墓碣文》。文章很短,區區數百字,藉由一個夢境,描寫了墓中人內心的虛無和灰暗,以及無法擺脫這種心境的焦灼與痛楚。「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說,為追求正義犧牲,哪怕化為塵土,也會面帶微笑。而革命精神將以塵褲培搭土的形式繼續傳播下去,影響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愛國意識的覺醒過程一樣。
四、青幫弟子送電線
電影中,有一群年輕人不畏生死跑過橋去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送電話線,最後還是靠賭場阿飛刀子才得以成功。這幫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幫,而且如果沒猜錯的話,那位端坐著幾乎沒有露過正臉的很可能是青幫大佬——杜月笙。上海青幫一直都是國民黨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歷史上的杜月笙也確實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出過力,有一種說法稱,他曾在一天之內將20萬光餅秘密送進了四行倉庫。
五、 上海公共租界
因為四行倉庫的位置極為特殊,日軍占據了倉庫的西、北兩面,東、南兩面則是當時的英美公共租界。當時還沒有對英美宣戰的日本,因為擔心殃及租界,在進攻時並沒有使用火力過猛的重武器。上海租界由來已久,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了上海作為通商口岸,隨後便劃分了上海租界區。上海的租界區主要有兩塊,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倉庫邊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電影中也多次出現英國國旗。
六、租界煤氣罐
電影中不僅提到了四行倉庫的特殊位置,更是著重提到因為煤氣罐的存在,導致日軍不敢使用重炮攻擊。這兩個煤氣罐在歷史上也確有其物,而歷史悠久。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來火房」,後改名「上海英商煤氣公司」,這讓上海成為亞洲第一個使用煤氣的城市。當時的煤氣主要用於煤氣燈上作為照明之用,後來電燈流行之後,才逐漸轉為烹煮取暖之用。這兩個煤氣罐的存在,為四行倉庫的守軍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在淞滬會戰期間,可能是為了彰顯民心士氣,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現煤氣罐。但因為煤氣在當時是文明的象徵,這兩個煤氣罐曾被畫入了風景明信片之中。
七、蘇州河岸的廣告牌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被民眾圍觀的戰斗。蘇州河兩岸,僅一河之隔,不過五十來米,一面是炮火連天的殘酷戰場,是地獄,一面卻是燈紅酒綠的英法租界,是天堂。兩岸對比,更顯殘酷。所以電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兩岸的人互相對望的鏡頭。而從守軍這邊望著對面,更是能夠看到無數廣告牌,足見劇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處。隱約可見的有:SIEMENS,西門子電器;Camel,著名的駱駝牌香煙等等,還有許多虛構出來的酒吧、餐廳廣告牌。
八、電影彩蛋
最特別的是,霓虹燈之中還隱藏了兩部電影。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譯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歌舞片,這還挺符合當時上海租界區的觀影口味的。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區柯克指導的《愛德華大夫》。這是一部1945年電影,應該是導演或者美術指導比較偏愛,加進去的彩蛋吧。
九、可口可樂廣告牌
說起片中的廣告,最顯眼的當然是四行倉庫西牆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樂廣告,上面寫著「請飲,中褲可口可樂,屈臣氏汽水」。這面牆也正是日軍進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鋼板陣炸牆、迫擊炮重炮攻擊的,陳樹生綁著炸彈跳下樓與日軍同歸於盡的都是這面牆。現實中的這面牆也是四行倉庫展覽館的重中之重,整面牆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彈孔和炮孔。雖然這看起來這像是電影的浪漫化虛構,但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的。可口可樂早在1927年就進入中國,並在上海設廠生產,由屈臣氏礦泉水公司負責裝瓶。到了1933年,上海廠已經是可口可樂在胡拿美國之外的最大裝瓶廠。在淞滬會戰的老照片中,確實也能看到日軍在可口可樂廣告牌下設立的陣地。
十、片尾曲《蘇州河》
片尾曲蘇州河改編自《倫敦德里小調》(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義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倫敦德里小調》是一首有著悠久歷史的愛爾蘭民謠,作於1600年間,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的旋律舒展優美、純朴輕柔。其最知名的一個填詞版本名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樣也是一首關於戰爭、父子訣別的歌曲,和電影中的《蘇州河》有著「同曲同工」之妙。
以上是《八佰》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㈦ 八百壯士觀後感300字

觀後感的寫作技巧:可以電影裡面的某個情節或者是感人的片段寫出來,也可以是自己得到了什麼啟發,明白了什麼道理等,範文如下:

周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著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背著炸葯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後戰士們像潮水般沖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為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

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己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現在幸福快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說,現在的太平盛世,我應該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一定會記住媽媽的話

㈧ 八百最後為什麼一定要過橋

原因:

1、四行倉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易於防守,並容易掌握部隊。四行倉庫作為原第88師師部,糧食和彈葯都儲存了很多,而且為了防止自來水管被日軍截斷,還有大量的飲用水儲存。

2、緊挨著上海租界,不但可以讓租界里的民眾站在高樓上觀戰以外,中國軍隊還有炮兵陣地緊挨著租界,在中國軍隊為四行孤軍提供炮火支援的同時,日軍會顧慮炮彈落入租界,而不敢進行還擊。

3、10月26日晚上,在接到命令以後,第524團團長韓憲元率領該團其他部隊撤離,在撤離前面對留下來的戰友十分難過和不舍,1營長楊瑞符當即胸膛一挺,敬禮表示:「請團長放心,我誓以最後一滴血,為中華民族爭人格!」

(8)八百壯士電影片段過橋擴展閱讀

事件事實:

從524團第1營進入四行倉庫陣地後,便開始了對整個倉庫的加固工作,在隨後的4天4夜裡,四行孤軍展開了悲壯的保衛戰,以良好的軍事素質和抗日精神,與侵犯的日軍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感天動地,你死我活的殊死搏鬥。

因中國軍隊退守蘇州河南岸而士氣低落的上海市民,因四行孤軍的堅守而重新喚起了抗日鬥志。在上海的外國人也親眼目睹四行孤軍的英勇奮戰,通過報道將中國軍人寧死不屈,堅守到底的形象傳播到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