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八佰》好評如潮,這部影片究竟好看在哪裡
歷史中的《八佰》:「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
1. 淞滬會戰《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戰爭中隨處可見死傷的普通百姓,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為了勝利犧牲小我讓人感動。雖然現在不是戰爭年代,但是國際環境風聲鶴唳,八佰這部影片喚醒熱愛和平的人,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抵禦外敵!
Ⅱ 上映的《八佰》這部電影好看嗎
昨天剛看完,我是覺得很難看,故事情節碎片化,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故事,根本就不懂演什麼,到了中期才知道整體故事,而且片子似乎為了表現導演或編劇想像中的戰斗場景,不同的人在戰斗中喊話都是相有其他人說話的聲音(比如有人喊隱蔽之類的話,同時有人喊疼或者有人喊拿什麼武器之類,幾種聲音疊在一起就很能擾亂觀眾注意點,甚至有的話要費勁去聽),租界里的百姓聲音也是,感覺就是亂哄哄,加上片子燈光昏暗,感覺幾乎沒有多少白天的感覺,或許是片方覺得在倉庫里就該昏暗吧,趕上體驗不好,
劇情上十分碎片化,最重要的是敵人只有在近戰時出現,還有就是打飛機那一次,整部片子大多數時候都是我軍士兵中彈,中彈了,觀眾都不知道敵人在哪裡,我軍反擊,觀眾也不知道演員往哪裡,什麼目標反擊,搞得莫名其妙,還有就是420人貌似是鼓勵了人民覺醒,但問題就在於上海是當時遠東第一城市,無論是西方思潮還是傳統文化都很發達,上海人根本不需要這支部隊去覺醒,租界里的人,民族思想覺悟百分百比這420人要高得多,要知道,馬列主義思想,西方自由主義思想、民族主義思潮得大報紙,大媒體都集中在上海,所以八佰不符合實際情況。還有就是420人大多數是湖北兵團的,與中央軍有個毛關系?這地方軍只不過是被收編訓練了一年半而已,
Ⅲ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這部電影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一看的,裡面主要講的是淞滬會戰里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的那場戰爭。其實這個電影我們從頭到尾看完之後內心都會非常的難受,想通過什麼方式把它發泄出來卻不知怎麼做。淞滬會戰雖然是我們第一次全面的和日軍的交戰,但是我們真的輸得非常的慘,非常的憋屈。這場戰爭雖然失敗了,但是我們更多的人應該了解這場戰爭,這場戰爭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這所謂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沒有什麼非常大的意義,就是為了讓他們拖延時間好讓大部隊可以撤離,其次就是為了能夠讓英國等領事會的人看到我們的決心,讓國際方面給予我們援助,但是最後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這場戰爭註定是無法勝利的,但是最終他們八百壯士成功守了下來,最後安全撤退,其實他們做的已經很好了,我們應該敬佩他們,牢記歷史,發憤圖強。
Ⅳ 八佰是個怎麼樣的電影
八佰是個怎麼樣的電影?
八佰是個怎麼樣的電影?
要說八佰是個怎麼樣的電影,不吹不黑拋開主觀看法客觀的說,一部中規中矩的歷史戰爭片,但是先烈的故事永遠動人,永遠值得我們敬重,所以還是值得看一看的。
電影名稱:八佰
電影評分:四星
電影簡介: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纖茄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
電影觀感氏鍵:八佰作為一部歷史片戰爭片,雖然整體中規中矩,但是也有他獨特的地方。很值得去看一看,不說他有多好看,跟《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還有《建軍大業》都基本類似的,內核還有意義。
但是這樣的戰爭片永遠讓人動容會喚醒你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和毀核察民族精神,先烈們所做出的犧牲也值得我們敬重。裡面有一句話很打動我「你們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談一談這部電影特別的地方,這部電影里不是所有的兵都是一往直前的勇士,他們中有也有逃兵,槍都沒開過,日本人來了以後蹲在糧袋裡瑟瑟發抖,甚至面對日本戰俘都懦弱到不敢開槍,想盡辦法逃走。
很真實,幾個種地的算算盤的被拉上現場,有的都是十幾歲的小娃娃,怎麼會不害怕,經過戰爭的洗禮他們都站了起來,比誰都勇敢。相對比慘烈的倉庫,河對岸夜夜歌舞昇平的英租界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堂與地獄。
很不理解對岸大多數人民還在享樂看熱鬧的心,但這些人也是真實的,那個時候就是有很多國人還沒有醒來或者說失去信心,終究他們也是被戰士們喚醒,即使不是生命也用金錢也貢獻自己一份力,當然也有很多人沖過了橋送了命,帶給人莫大的感動。
而最後電影觀感轉到倉庫遺址一個拉鏡頭呈現給觀眾現在的上海大都市也不禁讓人振奮,動容。重溫過去,提醒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很重要必要,但是也不要忘記現在和未來。
Ⅳ 看哭了,電影《八佰》為何如此催淚值得一看嗎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人」、「英雄」和一種民族精神。震驚、感動、敬畏,有直擊人心的時刻,有落淚的時刻:被帶著炸葯跳躍的人物所震撼,被那些面對敵人飛機火力勇敢挺身而出的決心所感動,更被所有「勇敢抵抗敵人」的戰士所敬畏!我覺得電影《八佰》值得一看,挺催淚的,理由如下:
6、《八佰》這樣的電影所具備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歷史的銘記之上,還對現實的當下具有激勵作用:在經歷過疫情與洪水的考驗之後,《八佰》的上映或許能給大眾帶來鼓舞力量,讓大家不忘歷史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只要民族的韌性不滅,就一定有希望 。 想起片頭打在銀幕上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向所有為保家衛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戰士們致敬!
7、管虎導演選擇以一些「平凡小人物」的視角作為故事的切入點,不但能刻畫出鮮活有力的戰場群像,還能以小人物的視角去透視家國危難之際的選擇與覺醒,對於觀看者而言,會更有力度,也更能凸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的那股不屈不懼的韌性。 演員們對角色的演繹也很好地增強了人物的力度,同時也很好了展現了戰爭背景下各類人的不同面貌。
Ⅵ 電影八百怎麼樣好看嗎
對於一個只會看電影的人來說我覺得好看亮逗,我哭的稀里嘩啦。我們更應該從這部劇里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不是單純的評價劇情怎麼樣,開頭日本軍隊用噴火槍(不知道專業名字)在向類似兩個集裝箱的金屬箱噴火,我感覺裡面押的應該是士兵,開頭已然很慘烈。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不可磨滅的。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是在大前方,而中產黨那時還不夠強大,是敵後根據地,所以抗日戰爭前期幾乎都是國民黨在發揮功勞。簡鍵悉而且影片中每個士兵,不都是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么!(共產黨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軍力大增,因為積極發動群眾,走農民路線),所以我看攔乎有的說拍國民黨是反革命題材真的是無知,當今的國民黨是反革命,而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聯合抗日,國民黨雖有消極方面,但絕不可磨滅他的功勞,為的不是國民黨,而是中國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為國赴死的將士們)
我國需要這種題材電影,曾經有《集結號》,從那之後近代戰爭題材電影時至今日才出現《八佰》,我們國家在和平的歲月里需要這種回顧歷史的題材,銘記歷史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強大。對於裡面人物的刻畫,我覺得裡面每個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像為國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樣很重要,單獨刻畫他們才能讓大家更能振聾發聵,而不是單純單獨英雄人物的刻畫,小人物的英勇有時更能突出其偉大的愛國精神。脫離電影來看,我們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嗎?國家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像片里的愛過民眾那樣表現嗎?如片中一個一個普通壯漢l為了送電話線而付命,誰都知道那是回不了頭的橋。
前階段才查了資料,國民黨雖有德械師,但打到後來那還有什麼德械師,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後來的其他兵不沖上來,國民黨的裝備被神劇吹爆了,當時國民黨的軍械裝備其實比日本差的太遠太遠了,從網上看來一句「這哪還是打仗,簡直就是屠殺」。國民黨的飛機飛一個少一個,而日本的飛機卻源源不斷的製造。這部電影很好的展現了國民黨真實的機械裝備,就是這樣,一發子彈一上膛,這功夫日軍的子彈都可以掃射多少,中國人是以命相博啊!軍事力量懸殊,使我們很難有贏的機會。
我認為這部電影不應該以該不該看,拍的怎麼樣來定奪,總之這是我在集結號之後看的最讓我振聾發聵的歷史題材電影了,這是一部紀念壯士的電影,我們應該從中感到的是裡面所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小時候總覺得是共產黨打天下,長大了知道了歷史,因而對那些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現在看來真的是太不尊重歷史。而這部電影不管是國民黨士兵,還是民族資產階級,還是知識分子,還是小資產階級,還是外國人………最後都為這場戰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犧牲或者捐贈。總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經是為民族解放而戰斗,如今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Ⅶ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獲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電影。
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影片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界面新聞》評)
不同於以往同類型的影片,《八佰》沒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從片名開始,導演就將焦點設定在「人」身上「古時行軍,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該片從人性出發,既描繪了投身戰爭中英勇無畏的戰士,也刻畫了怕死畏戰的普通人。(新華網評)
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靜」是《八佰》一面,由「靜」到「動」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戰爭的對抗與角力的「動態」,也是人物變化成長的弧光,更是主題精神的升騰的過程和姿態。在槍火和刺刀帶來的慘烈聲響中,該片著力呈現了「八百壯士」阻擊日本侵略者進攻的幾個戰爭段落和側面,戰爭的殘酷性首先被傳達出來,與之交織的是帶有痛感的崇高性。作為一部戰爭類型商業片,該片正視了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也不再採取以往戰爭片凸顯指揮軍官個體的智慧與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謝晉元的領導,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合力。(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 程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