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運鏡比較經典的電影片段
擴展閱讀
蘇聯戰爭電影國語譯製片 2024-11-19 23:13:07
日本電影去哪裡下載好 2024-11-19 23:11:28

運鏡比較經典的電影片段

發布時間: 2024-11-19 21:06:02

1. 拉片的基礎知識#3-運鏡方式

0.定(Static)
攝像機不做任何運動,直接進行拍攝。

註:姑且算作定機位運鏡方式的一種吧,其實根本沒有運動。而拍攝的過程中我們應當遵循一條定則: 畫面必須有運動 。無論是畫面中的主體發生運動,還是攝像機本身運動所帶來的畫面運動。長時間的靜止不會讓人滿意的。

1.搖(Pan)
將攝像機水平地從左向右運動。常用於跟蹤主體,或顯示兩個對象之間的距離。

註:想像一下,鏡頭前從左到右是一條長長的美國公路。這時汽車轟鳴聲傳來,瀟灑地開去,然後鏡頭從左向右搖動,留下一串尾煙。這就是 Pan

2.俯仰(Tilt)
將攝像機向上或向下傾斜,但是機身位置不發生變化。通過這種方式,觀眾能夠更加感受到主體的高大威武或是弱小可憐。

3.升降(Pedestal)
將攝像機固定於搖臂上,進行豎直方向上的升降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攝像機鏡頭不發生俯仰或是搖移的變化。

4.推拉(Dolly)
攝像機固定於滑軌、穩定器等上方,做朝向或遠離主體的運動。

5.穩定跟隨(Floating Stabilizer Device)
採用穩定器等輔助設備來拍攝一些跟隨鏡頭,增加觀眾的代入感。

註:那種跟在主角身後左彎右繞,穿過一道道門的鏡頭。我相信你肯定有印象

6.俯沖(Crane/Boom)
攝像機位於高處(鳥瞰視角),向下方移動,相機在俯仰軸上旋轉,最終呈現與視線水平的角度。多用於跟隨主體運動的拍攝。

7.手持(Handheld)
攝像機不藉助於任何外部設備,單純手持或是肩抗來進行拍攝。

8.變焦縮放(Zoom)
攝像機的鏡頭焦段在廣角和長焦端之間變化,增強畫面的動感,突出主體。

註:不得不提到的 希區柯克變焦(Hitchcock Zoom) *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拍攝時需要攝影師靠近(遠離)拍攝對象,同時焦段由長焦變向廣角(廣角變向長焦),來創造一種魔幻、帶有一些迷惑、不安情緒的觀看體驗。*

9.焦點轉移(Rack Focus)
在大光圈帶來的虛化場景下,攝像機的焦點從一點轉移到另一點,從而引誘觀眾視線跟隨焦點移動的手法。

註:就像有些場景中,前景美麗的花朵先是焦點,我們可以看到背景中朦朧的主角的身影,正當我們想要努力看清其面貌時,焦點逐漸移動到人物身上,讓我們的探求得到了滿足,而正是這種時候,我們在無意識中更沉浸到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中去了。

那麼到現在為止我們就學習完了拉片基礎知識的三部曲,接下來就選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反反復復去琢磨吧!接下來可能會考慮將我自己喜歡的一些片段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多多交流呢!

2. 電影史上著名的長鏡頭盤點

電影史上著名的長鏡頭盤點

電影是通過許多鏡頭的剪輯而成,電影的剪輯往往是一部電影成功非常重要的環節,剪輯可以控制節奏,透過攝影機的運動掌握角色彼此間或是當下景物的相對關系,但是影史上有許多電影導演選擇困難的「長鏡頭」技巧放在他們的作品中,這類「一鏡到底」的長鏡頭無法透過剪接來呈現完美的影像順序,而是必須將每一個場景、物件、人物走位、攝影機的運動以至光源,都搭配的天衣無縫,我整理出12個影史著名的長鏡頭讓大家回顧,感覺非常有趣,送給大家!

1. 《人類之子》,2006年,阿方索·卡隆

阿方索·卡隆毫無懸念的入圍,2006年讓觀眾目瞪口呆的一鏡到底幾乎也為了影史教科書,為此劇組特別研究設計了一個360度的攝影腳架,與車輛結合,這顆鏡頭除了一鏡到底的難度外,在狹小的車內能夠呈現這樣的張力、演員的表演也配合的完美無瑕,第一名當之無愧。

劇情簡介:

當時間進入2027年,在這個星球上繁衍生息了數萬年的人類卻不知何故喪失生育能力。而且在這個已然遠離文明的社會和人世,已經在最近的整整十八年都沒有一個新生兒出世了。整個人類自然也陷入了恐慌和混亂之中。並且人類作為高級動物所特有的創造能力也幾盡喪失,從而導致了科學技術在很多年內都停滯不前。較為落後的非洲大陸和略顯激進的東歐社會更是陷入了徹底崩潰的邊緣。而西歐島國英國則完全淪陷為更加黑暗的獨裁統治之下。那些年老體弱的人被無情地送入到進行安樂死的「樂園」;監獄中的罪犯們被流放遺棄;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則基本上變成了半合法化的奴隸。全世界范圍內也幾乎進入了無政府狀態。

2. 《大事件》,2004年,杜琪峰

香港導演杜琪峰在2004年的作品《大事件》開場的7分鍾長鏡頭足以讓他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這場戲困難在於每個角色的配合、場面調度和攝影機運動,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非常緊密,幾乎不能失誤,最終的成果也保有電影的緊湊和動作場面。

劇情簡介:

重案組督察恆追蹤元至一幢大廈,正欲行動之際,副指揮官Rebecca卻打算將整個行動現場直播。恆與部屬戴上微型攝影機沖入現場,卻發現大廈內躲著另一班劫匪,兩面受敵,形勢凶險;但Rebecca卻將此片段剪掉。元在大廈內挾持人質,並將閉路電視錄到的槍戰片段發送給傳媒,使警方大為尷尬,Rebecca被迫播放完整片段。Rebecca力勸元投降,但兩幫歹徒聯手抗警。混亂間,恆成功救出人質,但元也成功逃脫,巧遇Rebecca。Rebecca從未見過元或恆本人,竟誤把元當作恆。元遂將計就計,意圖借新身份逃出,但在這過程中愛上了Rebecca

3. 《謎一樣的雙眼》,2009年,胡安·何塞·坎帕內利亞

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的《謎一樣的雙眼》開場五分鍾的足球場一鏡到底幾乎可以榮登影史最精彩的追逐場面,從足球場的遠景到觀眾席以至最後球場內部的緊張追逐,每個角色的搭配、攝影機的運動都是非常厲害的成果。

劇情簡介:

退休檢察官本傑明·艾斯玻希多 里卡杜·達林 飾) ,對25年前一起案件始終耿耿於懷。當年,23歲的女教師莉莉安娜·科洛托 卡拉·奎沃多 飾) 和銀行職員里杜卡·莫拉萊斯 帕博羅·拉格 飾) 相戀,但兩人快結婚時,莉莉安娜卻在公寓被人殺害。當時司法腐敗,本傑明的同事隨便找了個外來移民頂罪,現在他決定重新調查這個案件,卻發現了更為觸目驚心的真相。

4. 《好傢伙》,1990年,馬丁·斯科塞斯

知名黑道電影《好傢伙》這顆精彩到不行的鏡頭幾乎可以重新延伸出另一個故事!這顆一鏡到底描述了黑道主角亨利與女伴前往高級熱門餐廳吃飯,卻從後門進入,途中與許多人物交談,言行舉止精闢呈現一個黑道人物永有的地下權利和黑道迷人的魅力。

劇情簡介:

1955年,美國紐約市的東布魯克林區,中學生亨利從小厭惡學習,卻渴望成為黑道分子,神氣活現地生活。他逃學為黑道分子做嘍羅,到處惹是生非。一次,他販賣走私香煙被捕,卻堅持不向警方透露同夥。他的'做法得到黑道教父保利.西塞諾的賞識,從此他正式地加入了黑道並成為骨幹

5. 《周末》,1967年,讓-呂克·戈達爾

法國新浪潮知名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在1967年的作品《周末》中,一場長達8分鍾的車禍長鏡頭堪稱是影史經典,這顆鏡頭從焦躁的喇叭聲讓觀眾了解到一場未知的車禍引發了這條車龍,其中有公交車、轎車,有人在煩躁、有人在安逸的等待,隨著鏡頭的運動觀眾會更想知道最終發生車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最終荒誕瘋狂甚至血腥的畫面絕對會震撼你的想像。

劇情簡介:

當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在其自身的消費觀念的重壓下開始崩潰時,一次本應田園詩般的周末鄉村之旅變成了一場無休止的交通堵塞、革命、食人族和謀殺的噩夢。

6. 《地心引力》,2013年,艾方索柯朗阿方索·卡隆

幾乎有一鏡到底強迫症的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總是喜歡挑戰這類長鏡頭的極限,去年推出的《地心引力》也不例外,開場一場精彩的一鏡到底鏡頭運用了無法想像的科技技術以及攝影機運動呈現太空的無邊無際以及恐怖的災難感,阿方索·卡隆也憑著《地心引力》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

劇情簡介:

美國宇航員馬特·庫沃斯基(喬治·克魯尼飾)和女博士萊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搭乘「探索者」號太空梭執行STS-151任務,修復哈勃太空望遠鏡。出艙執行修復工作期間,俄羅斯發射導彈擊毀其一顆廢棄間諜衛星,爆炸產生的碎片擊毀大量航天器並沖向「探索者」號,將其與哈勃望遠鏡一同撞毀。除了出艙的兩人,其他航天員全部喪命。庫沃斯基與斯通搜索回宇航員的屍體,轉而前往國際空間站,打算使用那裡的俄羅斯「聯盟」飛船撤離。在靠近國際空間站時,二人撞上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並失控,僅靠一根纏住斯通腳部的繩索與空間站相連。庫沃斯基解開自己的攔截索以保斯通得救,後者駕駛「聯盟」飛船開向中國天宮空間站,期間的各種故障讓她近乎絕望。但憑借著瀕死前看到庫沃斯基的幻象,她振作起來,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並最終駕駛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7. 《老男孩》(Oldboy), 2003年,朴贊郁

韓國導演朴贊郁的經典「復仇三部曲」之一《老男孩》是國際影史經典,扭曲的劇本以及精彩的暴力美學絕對影響了近十年的黑道電影,其中一場主角與幫派的「走廊大戰」更是以一鏡到底呈現,朴贊郁刻意打破窄小走廊的空間感,以水平移動的方式拍攝這場大亂斗,除了運鏡上面的困難外,每個演員也都必須貨真價實的「對打」。

劇情簡介:

女兒生日那天,中年男子吳大修 崔岷植 飾) 在醉酒回家路上,突遭不明身份的人綁架失蹤。就此,他毫無理由地被囚禁在一個神秘的私人監獄中。尋死未果的吳大修,每天看電視,三餐吃煎餃。通過電視,他得知妻子已遭殺害,女兒下落不明,自己更被懷疑為兇手。就此,吳大修開始鍛煉身體,決心復仇,並在牢中度過漫長的15年。

8. 《辣手神探》,1992年,吳宇森

如果要說吳宇森執導槍戰的高手,我想沒什麼人會反對,尤其他在《辣手神探》中一場醫院的一鏡到底鏡頭堪稱影史經典槍戰之一,周潤發和梁朝偉兩人從醫院殺進殺出、非常帥氣,但其實需要非常精密的人物安排以及道具擺設才能完成這樣的一鏡到底鏡頭。

劇情簡介:

袁浩雲是個反傳統的神探,他一向疾惡如仇,對朋友極有義氣,卻因誤殺一名卧底警察而內心有了陰影。卧底神探江浪混在非法走私集團里,是組織首領海叔的左右手,甚得海叔的器重,有意栽培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由於海叔年事已高,其江湖地位被新崛起的汪所取代,汪也很欣賞浪,浪為了進一步掌握集團的正確資料,把心一橫,幹掉海叔,籍以證明自己對汪不二之心。汪大喜,吸納浪為其頭號馬仔。袁不知道浪的真正身份,追捕浪,兩人拼得你死我活,袁深感此人身份極可疑,後得悉浪是卧底神探,便設法跟浪聯絡,最終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並一同破壞汪的罪行。

9. 《冬蔭功》,2005年,Prachya Pinkaew

講到一鏡到底,一定不能漏掉「武打場面」,《冬蔭功》中的攻堅武打場面就是以一鏡到底的手法呈現,而這顆鏡頭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一鏡到底,每個對打的對手、陳設擺設,都必須經過完善的安排才能有這樣完美的演出!

劇情簡介:

泰國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兒子阿錦 托尼·賈 )與年邁的父親相依為命。父親閑暇時傳授拳術給阿錦,希望他日後武功有成,可以為泰皇蒲美蓬效力。父子倆還計劃將家中飼養的大象呈獻給泰皇。在潑水節前夕,父親和村長商量如何呈獻大象。沒想到村長卻另有圖謀,暗中與黑道人士勾結,以給大象體檢為借口,把大象送往澳洲牟取暴利。阿錦隻身遠赴澳洲挑戰黑道頭子玫瑰夫人 (金星飾 ),在泰裔澳洲籍警察馬克和娼妓的巴娜的協助下,將大象送回家。

10.《蛇眼》(Snake Eyes),1998年,瑪布萊恩·德·帕爾瑪

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電影《蛇眼》利用三個目擊證人的角度去建構故事的核心問題,其中電影開場的10分鍾一鏡到底鏡頭非常精彩,主角在大西洋城的體育場來回穿梭,勾勒出他的角色個性與每個人的關系。

劇情簡介:

理查德·桑德羅(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飾),與在國防部位高權重的老朋友一海軍司令凱文·杜恩(蓋瑞·辛尼斯Gary Sinise飾),陪同國防部長前往欣賞重量級拳擊賽。想不到國防部長竟然遭到暗殺,現場一萬四千名觀眾都有嫌疑、都可能是共犯、也都是目擊者。理查德臨危受命,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兇手,保住老友的前程。目前他有三名主要的目擊證人:茱麗亞·柯斯泰洛(卡拉·裘吉諾Carla Gugino飾)是個神秘的女子,剛和部長說完話,部長就遭到暗殺,而她則消失在人群中;林肯·泰勒(史坦·肖Stan Shaw飾)是剛輸掉比賽的重量級拳王;另外還有凱文·杜恩本人,案發時他剛好被支開不在場。藉由這三個人的證詞,理查德逐漸揭穿一個陰謀,而他也被迫面對自己一段不可告人的過去......

11. 《贖罪》(Atonement),2007年,喬萊特

由喬萊特執導的作品《贖罪》電影中段有一顆長達5分鍾的長鏡頭,清楚的描述戰後的場景,由於參與的人數眾多、場景復雜,可以發現整個攝影機的運動也不僅僅是水平運動,還包括了360度的運動,因此這顆鏡頭的設計和規劃將會非常的復雜。

劇情簡介:

《贖罪》是由環球影業製作發行的123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喬·懷特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凱拉·奈特莉等主演,於2007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該片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講述20世紀30年代一個英國庄園里發生的故事。

12. 《顫栗空間》(Panic Room),2002年,大衛芬奇

曾經執導過《七宗罪》、《搏擊俱樂部 》的導演大衛芬奇幾乎沒有拍過什麼爛片,每一部電影作品都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也容易讓觀眾接受,在2002年由金獎影後 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以及小貝拉克里斯汀·斯圖爾特(Kristen Stewart)主演的《顫栗空間》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一鏡到底,來呈現電影主場景的空間關系,以及帶出反派人物登場的氛圍。

劇情簡介:

《戰栗空間》是由Indelible Pictures製作的犯罪電影,由大衛·芬奇執導,朱迪·福斯特、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主演,並於2002年3月2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梅格·阿特曼帶著小女兒在安全屋中與三名歹徒鬥智斗勇的故事。

;

3. 你心中的華語電影攝影十佳分別是什麼

《後來的我們》「看到李屏賓三個字,就知道攝影肯定棒」,的確,李屏賓對光影的塑造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後來的我們》中,李屏賓也將他獨特的拍攝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回憶過去的部分,李屏賓使用了大量飽和色以及反差對比來渲染氛圍,表現了見清(井柏然飾)和小曉(周冬雨飾)初到北京的年輕氣盛。而到了現實的部分,畫面轉而變成充滿質感的黑白影像,這是他們被現實磨礪過後的成熟和沉澱。兩種影像風格之間的過渡流暢而自然,尤其是在電影的最後,小曉讀著見清爸爸(田壯壯飾)寫給她的信,畫面就在彩色和黑白之間來回切換,卻完全不顯突兀,再配上杜篤之的音樂和田壯壯的獨白,這個片段讓無數觀眾動容落淚。

《江湖兒女》以公路片的故事結構進行敘述,時間從2001年延續到現在,跨度非常大,每個階段我們都能看到賈樟柯以往電影的影子。而為了呈現出每個年代不同的質感,賈樟柯特意使用了包括膠片在內的6種攝影器材,從最低像素的用起,逐漸過渡變化,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以及這17年間的物是人非。小旅館里的重逢是《江湖兒女》中最重要的一場戲,通過攝影機的運動配合演員的走動,電影用了一個克制的長鏡頭拍出了巧巧(趙濤飾)和斌哥(廖凡飾)之間的情感暗流。

4. 李雪健在電影《四渡赤水》中首演林彪,開創之功功不可沒

李雪健塑造過林彪,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當年他在《九一三事件》中扮演林彪,轟動一時。這是空政話劇團排演的一出話劇,時間長達四小時五十分,接近五個小時。

這個話劇,當年曾經以錄像帶的形式在全國播放,播放時應該是組織單位觀看的。筆者父親當年在學校當老師,就曾經與同事在黨校里看過這個錄像帶,還說人物表演很逼真。

現在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李雪健在影片里扮演林彪的片段,他在話劇里夾著一個尖嗓子在高八度的音準空間里叫出的「江——青——同——志——啊」,未見其人,就被這叫聲給攝服了。

這個話劇排演於1980年,現在看來,大體相當於活報劇的水平,話劇提供的 歷史 事實,明顯不超過當時的紀實文學提供的素材,但話劇能夠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演員的誇張性的演繹。

當時李雪健才26歲,卻演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的垂垂老矣但又胸有陰褻的矛盾狀態,賦予了劇本里沒有的諸多內涵,體現出了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強的功力。

在這之前,李雪健在空政話劇團一直擔負著的是跑龍套的角色,地位相當的低。

本來他演的這個角色是虛位以待中戲的李保田的,但李保田太忙,難以來到現場排練,李雪健充當了李保田的替身,代李保田走走位,定定位,一旦李保田來了,就沒他什麼事了。

但李雪健抓住了機遇,硬是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他不僅當李保田的替身做得一絲不苟,更是代入自我,越俎代庖,假戲真做,把這個角色演繹到非他莫可的程度。

對於李雪健來說,這個角色對於他太重要了。

之前,他在劇團里,只是演演匪兵乙而已,連匪兵甲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匪兵甲,要留給他的同行中比他更玉樹臨風一點的濮存昕、王學圻這些演員。

李雪健個子只有一米七零,這樣的身材,在演員中是很尷尬的,但是,他在林彪這個特型角色上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從一個連一個臉都沒有的匪兵乙,躍升為副統帥,這之間的巨大的落差,就這么險象環生地砸向了李雪健,任何人在這樣的時候,如果不抓住這個可以進階的機會,都會後悔終生。

李雪健的起點非常低,父親也就是一個公社書記,他自小生活在農村裡,後來初中畢業當了兵,在部隊里因為是山東人,所以會說山東快書。那一年,北京的文工團演大戲,需要群演角色,李雪健在他的部隊系統里被借用到北京當龍套。他是一個臨時借用的戰士,戲完了,他也應該回到基層部隊,但李雪健見了大世面,就不想再回到出發地了,於是,他在北京四處投考藝術團體,最終被空政文工團錄取了,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對他來說,留在北京,是一個多麼難以企及的奢望啊。

在文工團里,李雪健什麼粗壯活都做,使得劇團都不忍心把他裁撤了,甚至考慮過讓李雪健在劇團里乾乾木匠的活,好歹對得起他的付出。

但演出林彪的成功,使李雪健不再是那個隨時被剔出劇團的可有可無的小人物了。

1982年八一廠再次上馬《四渡赤水》,李雪健理所當然地再次在影片中扮演偶而露崢嶸的林彪一角。

《四渡赤水》這個電影當年是江青所抓的項目,影片導演蔡繼渭早在1972年,就重走了長征路,體驗一路風情,了解 歷史 事實。

電影劇本正式立項是在1974年,到1976年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組建攝制組,投入拍攝了。

不過,當時的導演是蘇里,而不是1983年公映的《四渡赤水》的導演蔡繼渭。

蘇里是中國的著名導演,他的戰爭片代表作是《平原游擊隊》,由他來執導《四渡赤水》,也是希望他能夠在電影里保留下更多的彌漫著硝煙味的真實感。

不過,電影正在籌拍之際,「四人幫」粉碎,因為這個電影的特殊背景,被下令停拍了。

一度時期,劇組人員還因為聽命於江青拍攝這個電影而受到影響。

比如《四渡赤水》的編劇之一李傳弟就在他所供職的劇團里,因為這個原因而受到審查,後來當然沒有事了。

蔡繼渭在《四渡赤水》里的一些運鏡風格,後來也影響到《淮海戰役》的拍攝。

比如《四渡赤水》中紅軍一渡赤水、經過浮橋的場景,電影用了一個旋轉三百六十度的航拍鏡頭來立體呈現,最後鏡頭對准了橋上的領袖人物。

這一鏡頭的構思,對照《淮海戰役》中的黃維兵團開進的鏡頭、最後畫面落腳於黃維登上小土丘的終筆,可以看出兩者有著相似的運鏡構思。

《四渡赤水》里原來是沒有領袖人物的,只有團一級的將士,後來1982年重拍的時候,隨著當時的形勢,電影里將領袖人物作為主人公,但領袖人物基本沒有心理沖突,電影里的戲劇沖突成份,還是原劇本里的團一級的將士們提供的。

這樣,重拍的《四渡赤水》就有一些尷尬。原來電影有一個自成體系的故事架構,通過虛構的基層團隊——瑞金團,來表現戰爭的起承轉合,現在加進領袖的指揮部的戲,這兩者之間,便少了一個中間過渡的階層,好像是領袖直接指揮了一個團,那麼,這不是把領袖降到師一級的層次了嗎?

所以電影後期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在電影里加進了一軍團、三軍團的戲份,這樣,至少可以給人的感覺,是指揮部指揮了一軍團、三軍團,然後才有更為基層的瑞金團如虎添翼,大顯身手。

這樣,電影就加進了一軍團林彪的一場戲、三軍團彭德懷的一場戲,但這種加戲的事,是在電影已經定型之後,再怎麼加進去,也無法改變原來的電影架構。

所以,《四渡赤水》結尾的時候,領袖人物站在高坡上,前來受到接見的仍是瑞金團的團長,中間依然沒有一個中間的過渡階層。

《四渡赤水》里給彭德懷加的戲,僅僅是安排了彭德懷接了一次電話,而一軍團林彪的戲,同樣是只給了一個場景。

這個場景可有可無。

此時影片已經走向尾聲。前一場戲中,領袖們商議已經把滇軍調出來了,下一步是准備走第二步、第三步棋,然後下令發「第一軍團」。

這時候,電影里出現了一場「第一軍團指揮部」的場景,林彪正在地圖前,研究地圖上的密密麻麻的紋路。

這個林彪就是李雪健扮演的。

這時,政委拿著電報,對林說,軍委要我們進一步向東,暴露自己,帶滇軍東去。

林頭也不抬,說了兩句強調的指令,一句是「要二師做好准備。」一句是詢問「清水江架橋的事?」

邊上的指揮員都顯得很輕松,只有林彪不苟言笑,專注地沒有離開地圖半步。

李雪健扮演的這個角色,也突出了人物面無表情的成份,但對比他在話劇中的誇張的帶有明顯醜化性的表演,這個影片里的角色形象要正面得多。

李雪健對角色的定位,實際上也影響了後來《大決戰》中同樣的人物形象塑造。

1996年拍攝的《長征》中,對林彪的咄咄逼人,反而有更多的表現。當時,在一次會議上,林彪提出進攻打鼓新場,得到了在座將領的支持,而唐國強扮演的角色,對此十分惱火 ,大發脾氣,後來直接導致精簡決策機關,放棄這種扯皮的討論模式,顯然要比《四渡赤水》對人物關系的簡單化要深刻得多,也抓住了戲劇性沖突的要害。

這也反映出《四渡赤水》當時在初次涉及到新視野下的戰爭題材拍攝問題時,無法找到更好地處理指揮部與戰壕真實之間的合理分布,只好在電影里簡單地比劃一下,致使電影里更深層次的戲劇矛盾難以得到展現。

相比之下,1996年的《長征》始終圍繞的是領袖人物的思維決策而謀篇布局,更符合藝術規律。這個影片中的林彪是由鍾山扮演的,從外貌形象上來看,還不如李雪健來得更為相象。

盡管如此,李雪健在《四渡赤水》里首次出演林彪,還是有著不可忽略的篳路藍縷的開創之功。

對李雪健來說,這是他首次告別匪兵乙擔綱這么一個重要人物的演繹任務,而對這個角色來說,李雪健也是第一次為這個角色定下了日後影視作品中始終難離左右的色彩調門。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 歷史 上備受爭議的角色,卻是李雪健日後鯤鵬展翅的福星呢。

5. 電影長鏡頭 - 經典篇

每個導演都有一個長鏡頭的夢。

長鏡頭指在一個統一的時空里不間斷地展現一個完整的動作或事件。長鏡頭一般包括下面三點:一、拍攝時間比較長;二、含有起幅、落幅的完整過程的單鏡頭;三、包含推、拉、搖、移、跟、升、降等復雜運動形式在內的綜合鏡頭。但其實也不盡然,我們可以看到,下面討論的某些長鏡頭並不都符合上面三點。

同蒙太奇、正反打等一樣,長鏡頭作為一種鏡頭語言,除了技術上的作用外,一方面體現了一種上帝視角的真實性,另一方面通過鏡頭的移動速度和旋轉角度等手段,傳達給觀眾所想表達的情緒,這也是長鏡頭如此受人鍾愛和迷戀的原因。很多偉大的電影片段都是通過長鏡頭實現的。當然,長鏡頭也不是每個導演都能用得好。這也是導演功力的一種體現。

要細數電影中的長鏡頭,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里分享一些經典的和我們耳熟能詳的影片。

一、經典篇

1、《奪魂索》,美國影片,1948年上映,是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第一部獨立製片並執導的電影,也是他第一部彩色電影。在這部電影中,希區柯克不但要用長鏡頭,而且要實現「一鏡到底」,但是當時的柯達膠卷一次只能拍攝不到12分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80分鍾的影片時長里,只拍了十個鏡頭,在鏡頭間的拼接上,盡量做到「不動聲色」,使觀眾察覺不到,看上去一氣呵成。

導演的本意是使鏡頭時長等於故事時長,但這點事實上還是沒有做到,這也使得希區柯克對該片非常不滿意,他買下了這部影片的放映權,並把它雪藏起來。30年後,該片得以重新上映,這時候,人們才發現這部實驗影片的偉大之處。這不是第一部使用長鏡頭的影片,但卻是最經典的。除長鏡頭外,該片的主題和隱喻哪怕是到現在也是不過時的。

2、《俄羅斯方舟》,俄羅斯影片,2002年上映,獲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這部電影實現了真正的「一鏡到底」,是電影史上最長的鏡頭,圓了希區柯克的夢想,影片的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90分鍾帶你游冬宮,但,這是一部劇情片。

冬宮位於聖彼得堡,原為沙皇皇宮和私人博物館,現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聖彼得堡於1712年由彼得大帝定都,1924年改名列寧格勒(1922年莫斯科成為蘇聯首都),1991年恢復原名「聖彼得堡」。

影片用氣勢驚人的建築群,30多個展廳,2000多名裝扮各異的演員,3個交響樂團,各色的歷史展品,我們展現了俄羅斯曾經的輝煌,以及對昔日榮光的無限嚮往。「別了,歐羅巴,我將繼續前行」。

3、《地心引力》,美國影片,2013年上映,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影片開頭用近13分鍾的長鏡頭,來展現了太空壯美靜穆。這是我最喜歡的長鏡頭,其史詩程度當與《2001太空漫遊》相媲美。

這段長鏡頭採用燈箱加CG完成,為了拍這段鏡頭,阿方索-卡隆專門打造了一個巨大燈箱,全部表演、燈光、攝影都在燈箱里進行。由於其嘆為觀止的特效,以致於這個長鏡頭本身倒是少人提及。

4、《人類之子》,美國影片,2006年上映,導演還是上面的阿方索·卡隆,獲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這是一部科幻片,同時是一部動作片,還是一部文藝片。

西方的長鏡頭很少反映動作場面,這部影片卻是極少數中的一個。影片中有兩段高難度的長鏡頭,一段是戰爭戲,一段是動作戲,讓人印象深刻。從第26分15秒開始,有一場持續12分鍾的車內長鏡頭,車在高速行駛,車內有5個人,鏡頭在車內遊走,既要交待車內每個人的的射擊和動作,又要拍攝車外的爆炸、追兵,包括汽車和摩托的相撞,追兵沖到車上和車內人的血腥的打鬥。

為了拍攝這個長鏡頭,導演將汽車改裝得和變形金剛一樣,又採用了專門的攝像機,即便這樣,如何控制撞擊的精確及車輛視覺上的完整,仍然讓人匪夷所思。臨近高潮處的戰爭長鏡頭則展現了導演精確的控制力和調度能力。

影片結尾的長鏡頭則極富宗教意味,「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一片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5、《我是古巴》,前蘇聯影片,1964年上映,黑白片。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俄羅斯人,確切地說是喬治亞人,語言是西班牙語。這部電影是長鏡頭真正的典範,任何一個鏡頭拿出來都可以作教科書使用,值得反復觀看。

例如第一個故事開場的屋頂鏡頭,在3分22秒的時間里,鏡頭掃盪了整個屋頂的格局,然後下降兩個樓層(此時的高樓邊緣清晰可見),最後扎入游泳池而結束。先看它的難度,鏡頭有著平面的推拉,也有豎直的移動,還有水下的攝影,導演要將它們放在一個鏡頭里,還需要兼顧場景安排、演員表演。攝影機垂直下降是讓人驚異的部分,因為在這個過程里我們看到了高樓陡峭的邊沿,以及坐在無圍欄陽台上的演員,這證明攝影機在懸空下降過程里有旋轉拍攝(即人為控制攝影機)。更重要的是,在技術條件相對落後的60年代,這個鏡頭成功實現了水下拍攝。這個長鏡頭傳遞的信息量極大,幾乎道盡了古巴上流社會奢華的一切,富麗堂皇,浮躁嘈雜。

在影片第三部分的葬禮中,隨著緩緩前進的送葬隊伍,攝影機開始緩慢上升,到三、四層樓的高度,接著開始向右橫搖,從一扇窗戶進入屋裡,再往前推進,從另一扇窗戶中飛出去,在空中滑翔俯拍。這個鏡頭在60年代的技術條件下幾乎可以稱之為驚世駭俗,大量利用吊索和傳送裝置,在沒有穩定裝置的情況下流暢的運動。其鏡頭語言、藝術手法足足超前了幾個時代。即便是在當今電影藝術領域中,能抄襲到這部作品中的一些鏡頭也足夠得上是先鋒之作。

這部影片命運多舛,電影拍攝完成後,蘇聯和古巴都不認可,蘇聯更是將其雪藏多年。1992年這部電影在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重新上映,整個電影界為之震撼。

6、《雁南飛》,前蘇聯影片,1957年上映,黑白片。導演還是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語言是俄語。這部電影獲第1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電影雖然是描寫戰爭,突出的卻是戰爭中浪漫的愛情悲劇。

導演對長鏡頭的運用相當純熟,甚至讓人難以察覺,如第24分鍾,女主人公在車站送別戀人的場景,攝影機先是跟著她從公交車上下來,擠過湍急的人流,最後鏡頭搖起,部隊入畫,整個鏡頭一氣呵成。該片在長鏡頭上的表現雖然如此不俗,但本片在運鏡、光影、剪輯等的表現更是教科書級的。很明顯,導演並不是很在意片中的長鏡頭,有幾處高難度的長鏡頭被導演剪成了蒙太奇。

7、《鯨魚馬戲團》。匈牙利影片,2000年上映 。黑白片,匈牙利語。導演是著名匈牙利大師貝拉·塔爾。電影原著小說《反抗的憂郁》。

影片共145分鍾,只用了39個鏡頭。最有震撼力的一個鏡頭是人們沖進醫院,鏡頭慢慢跟進,如一個旁觀者一樣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病人被暴徒們拖下床,暴打一頓,屋裡所有的東西都被掀翻、砸碎。但是,最讓人驚奇的是這一場戲里沒有一個人叫喊,痛哭,咒罵,我們只聽見金屬的敲擊聲,物品的破碎聲,暴徒和受害者都保持了沉默,但正是因為這種沉默才讓這場戲更有力度。當兩個暴徒把一條門簾扯下,鏡頭指向一個站在浴缸里骨瘦如柴的老人時,音樂驟然響起,暴徒們如醉初醒般,不約而同停止了毆打,慢慢地一個接一個的撤出了醫院。鏡頭跟著他們離開房間,進入走廊,然後離開這群人,向右搖,鏡頭裡面出現了躲在黑暗中的男主角的臉,他的臉上寫滿驚恐,眼睛一眨也不眨,鏡頭結束。其影像及配樂讓人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8、《鳥人》,美國影片,2014年上映。獲得第87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導演岡薩雷斯是墨西哥人。影片由15個長鏡頭組成,講述了一個過氣的好萊塢明星重新登上舞台的故事。其攝影和《地心引力》是同一人。

我一直沒有搞懂這部電影使用長鏡頭有什麼必要性,盡管技術上很純熟。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部好萊塢的自嗨的產物,然後自己給自己頒個獎。當然這是因為我沒看懂,能得奧斯卡大獎自有其道理,當年和其競爭的是《少年時代》,憑心而論,確實不如《鳥人》。

6. 世界公認十大恐怖片

世界公認十大恐怖片如下:

1、《午夜凶鈴》

滿分的日本恐怖片神作。《午夜凶靈》與《咒怨》是兩部完全不同的日本宗師級恐怖片。但我認為《午夜凶靈》更加精彩。不僅有近乎完美的劇情設置,更給了觀眾身臨其境的恐怖代入感。沒有花哨的鏡頭但能營造恐怖感,日式經典恐怖片。

7. 八百電影反叛人物是誰

「待我化作塵土,你將見我的微笑。」

《八佰》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整個影片圍繞著上海的四行倉庫展開。四行倉庫是由4所銀行共同出資所建設的一所大倉庫,倉庫建築面積共2萬平方米,因為要防水防盜,所以房屋全部採用了防爆工藝,日軍想要沖破這所倉庫,必須要使用重武器。


被刪減了十幾分鍾的電影,讓本來敘事線索就模糊的電影變得不是很完整,也沒有交代所有戰士的結局。但現實中,英雄的結局是,撤離橋頭後,剛到租界,就被英國軍隊繳納軍械,四天激戰尚不離手的槍支就這樣被搶走。扣押到了義大利兵營,在兵營里他們每天都會升國旗,唱國歌,後來英國軍方沒收了國旗,全體將士就每天對著無形的國旗唱國歌,1941年4月24日凌晨,謝晉元在照例出操時被叛徒刺殺,這一噩耗一經傳出,全國上下一片哀痛。

另外,這部電影名叫《八佰》,沒有用到「百」,而是用了「佰」,創作團隊是希望用「佰」這一字告訴觀眾:這部電影所關注的並非「八百」這個數字,而是這個數字背後,每個活生生的人。

像影片開頭所說:「待我化作塵土,你將見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