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自傳體經典電影
擴展閱讀
粵語搞笑視頻看電影 2024-10-18 20:11:27

自傳體經典電影

發布時間: 2024-10-18 16:02:11

A. 有哪些世界名著拍成了電影說說你最喜歡的是哪部

戰爭與和平

第一名:《戰爭與和平》

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是第一部具有全歐洲意義的小說。他們衍生出來的影視作品也同樣了不起。1956年上映的電影版本《戰爭與和平》,獲得第14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1968年,前蘇聯將《戰爭與和平》巨著拍成長達六個半小時的鴻篇巨制,影片獲得莫斯科電影節金獎、第26屆金球獎最佳外國片和第4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72年,英國BBC拍攝長達20集的電視劇《戰爭與和平》。2007年,義大利、俄羅斯、德國、法國、波蘭、西班牙合拍電視劇《戰爭與和平》,被中國央視引進後剪為9集播出。2016年1月14日,英國BBC重新製作6集《戰爭與和平》。蘇聯音樂巨匠普羅科菲耶夫創作史詩劇作《戰爭與和平》

B. 經典勵志電影:《汪洋中的船》

經典勵志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

《汪洋中的一條船》是根據鄭豐喜的這篇自傳體小說改編,李行執導,秦漢、林鳳嬌等主演。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汪洋中的一條船》

劇情簡介

影片敘述殘疾青年鄭豐喜堅強而積極的一生。他雖然先天身患小兒麻痹,落得雙腿殘疾,差一點就被家人拋棄,幸而爺爺與二嬸等人的呵護與庇護,才得以新生,並能從艱難困苦的人生境遇中成長起來。因為家裡貧困,幼年的鄭豐喜曾經跟隨著耍猴人街頭賣藝,養鴨的時候又幾乎在洪水的激流里喪生,艱苦的人生磨難,孕育了豐喜自強不息的毅力與求存的積極精神,不但靠超乎常人想像的努力在社會上生存了下來,還逾越了種種障礙走進了學校求學,在一邊要奉養家庭的壓力下取得了讓人無法想像的優異成績。因為自身的殘疾,豐喜也遭遇到了一些老師的刁難以及同學的侮辱,但鄭豐喜寵辱不驚,以他的聰慧及過人的勇氣贏得了大家的尊重。為了完成中學學業,豐喜到處打工,他以一篇《汪洋中的一條船》參加了作文比賽,引起了社會很大的反響,許多人表示願意資助他完成學業,但是他卻不想過多依靠他人,只想憑借自身努力取得自己的美好未來。結果他不負眾望,考上了中興大學法律系,並繼續撰寫《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的堅強 毅力和頑強奮斗的精神感動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學吳繼釗,他們相愛了。但繼釗的父母堅決反對這門婚事,但兩人沖破重重阻撓,還是走到了一起,大學畢業後,他們結為夫妻,一同到豐喜的家鄉任教。鄭豐喜將自己的經歷寫成自傳體小說《汪洋中的一條破船》,發表後反響強烈.,豐喜的事跡在台灣廣為流傳,他遂被評為台灣十大優秀青年之一。正當中秋節全家團聚時,卻得知豐喜已患肝癌的噩耗,鄉民們居然為他舉行萬人祈禱大會,求神佑其康復,但後來他終因醫治無效而病逝,年僅三十二歲。

獲獎記錄

1978《汪洋中的.一條船》獲第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1978《汪洋中的一條船》獲第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及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 (秦漢)

1978《汪洋中的一條船》獲第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李行)

1978《汪洋中的一條船》獲亞洲影展“悲劇電影演技最感人男星獎” (秦漢)

幕後製作

中國彩色寬銀幕故事片。這是個曾經在台灣家喻戶曉的真實故事,由鄭豐喜所著寫的小說《汪洋中的一條船》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出版後,便在台灣文化界掀起一股熱潮,其雋永的魅力至今仍讓人無法釋懷。小說在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這二十多年時間里一直都被認為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讀物之一,曾先後獲得1975年台北圖書周好手第一名;中國時報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之一;1987年《講義》雜志票選“對現代人影響最大的十本中國名著第五名”。

電影於1977年拍攝,由台灣鄉土文藝電影大師李行導演,並由七十年代台灣最具人氣的偶像搭檔秦漢與林鳳嬌主演。出品後不僅在當時造成空前的轟動,創造了極高的票房紀錄,在鄉土電影剛剛回潮的當年可謂是盛況空前,甚至影響到了內地的無數影迷。內地是在1983年在地方公共電視台播映的此片,雖說並沒有大規模進行傳播,但此舉還是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說,那個時候的台灣文藝片才剛剛開始賺取內地觀眾的眼淚,從任何角度而言,它都是一個超越時代、跨越文化隔閡的不朽豐碑。

影片以生動的散文詩般的語言,通過人物內心情感的回溯,將鄭豐喜困苦辛酸的童年、在求知道路上不斷堅毅前進和他的愛情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獲得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和演技優良特別獎6項獎。

;